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流浪者印度電影寫的什麼

流浪者印度電影寫的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8 00:16:50

❶ 印度電影流浪者是哪年在中國播放的

我記得是在1958年八月份看的《流浪者》。因為看完《流浪者》不多天,就趕在九月一號之前到大連鐵道醫學院去報到的。

❷ 流浪之歌是印度哪部電影的

是印度電影《流浪者》~故事講述了,一個印度的底層,一個時代的反應,無論他改編成什麼,他還是流浪者,他的外表,他的工作是改變不了他是流浪者的事實的。那個社會是最終的原因。
這部片子中,我尤為對拉茲父親很氣氛,如果不相信自己的妻子,去相信他人的話,就像是相信謠言而放棄真相一樣,拉茲父親的性格缺點是拉茲一生悲劇的起因,難怪拉茲最終沒有接收這個父親,如若是我,無論他有多少財產,無論他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的身份,我都不會要這個父親,因為他們之間有的只是血緣上的繼承。

❸ 求:印度電影《流浪者》印度語版的。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22892/《印度經典影片 流浪者》(Awaara)印/國雙語 內嵌彩色簡漢字幕[DVDRip]中文名: 印度經典影片 流浪者英文名: AwaaraIMDb: 8.0/10 (502 votes)資源格式: DVDRip版本: 印/國雙語 內嵌彩色簡漢字幕發行日期: 1951年導演: 拉茲·卡普爾 Raj Kapoor演員: 拉茲·卡普爾 Raj Kapoor納爾吉司·巴赫瑞 Nargis Bagheri普里特維·拉茲·卡普爾 Prithvi Raj Kapoor地區: 印度語言: 普通話,印地語劇情介紹: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著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定對法官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趕走了懷孕的妻子,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與偷竊生活後,遇上了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涯,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在繼續逼迫他,而當他面對親生父親時,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

❹ 印度電影《流浪者》

#記憶中的經典台詞#

這部電影還是我兒時的記憶,是當時最紅火的電影,還有這個電影的插曲特別好聽,當時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這首歌曲。

印度上流 社會 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一直信奉著一個觀念,「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靠血緣關系來判定一個人的德行觀念製造了很多冤家錯案,害了很多好人。

影片描述男主人公拉茲本是一個雖然貧窮,但熱愛學習的孩子,最終卻走上犯罪之路的過程。拉茲在流浪與盜竊的生活中遇到了童年的玩伴麗達,兩人墜入愛河,拉茲決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拉特拉貢為了讓拉茲離開麗達,最終將拉茲告上法庭,卻不知道自己告的是自己分別多年的親生兒子。當拉特拉貢知道事情真相時,令人不禁感到惋惜與悲哀。

拉茲走上犯罪的道路, 也是和當時的 社會 原因和環境分不開的。拉茲在成長過程中飽受屈辱和岐視,想脫離犯罪卻得不到信任。

嘆息之餘不絕讓人對「好人的兒子是好人,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這種觀念深惡痛絕!只願這種階級等級隔閡所致的悲劇不再發生,讓這個世界少些陰暗,多一片光明。

❺ 觀《流浪者》有感

觀《流浪者》有感1

主題應當通過人物和情節來體現,反之,人物的刻劃和情節的安排,應該體現主題。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的正確處理,卻不是簡單的事情。處理得好,可以使作品恰到好處、血肉豐滿、豐富多采。處理得不好,作品就會或則枝蔓叢生,不得要領,或則千巴巴,只剩幾根筋。

「將與主題無關的枝枝蔓蔓統統砍掉」,這是大家常說的一句話。一般說來,這話並沒有錯。但是如何理解與主題有關還是無關,卻大有學問。理解狹窄,是使作品乾巴的重要原因。

印度影片《流浪者》,獲得了眾多的觀眾。它那豐富多採的藝術內容,使各個階層和不同程度的觀眾,都可以得到他們各自喜歡的東西,真正是雅俗共賞。它的主題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批判「好人的兒子是好人,賊的兒子就是賊」的形而上學的社會思潮。如果簡單地理解「與主題無關的枝枝蔓蔓統統砍掉」的話,只要人物和情節能夠體現上述片還能吸引那麼多觀眾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從來就不是單調、乾巴的,而是血肉豐滿,多采多姿的。湖南花鼓戲《劉海戲金蟾》,演了多少年,演了多少代,觀眾還是那麼多,真是歷代不衰啊,其原因a是大家感到這個戲有東西好看。聰明美麗的胡秀英,不想天堂而嚮往人間,不慕榮華富貴而樂子男拼女織,不受封建禮教束縛而大膽追求自由婚姻,集中地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石羅漢損人利己,兇狠歹毒,面目可僧。胡大姐憨厚潑辣,在台上出點洋相,鬧點笑話,使劇場充滿了笑聲。在春光媚人的日子裡,九姐妹載歌載舞,使觀眾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小沙彌撲騰翻滾,武功高超,令人驚嘆……你看內容多麼豐富,而又多麼精彩I

其實,文藝的特點就是娛樂,就是使人身心快樂。在黨的政治、思想、宣傳、教育等等工作之外,還需要文藝這個東西,就是因為文藝有娛樂性,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當然,娛樂要有思想性。但正確的思想也只有通過娛樂的作用才能實現。

觀《流浪者》有感2

在一次《犯罪學》課程上,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印度電影《流浪者》。這是一部由普利特維·拉茲·卡普爾和納爾吉司·杜特主演的印度劇情、家庭、歌舞、愛情電影,講述了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片中主人公拉茲的母親懷著身孕,在一個下大雨的夜晚被出身望族的丈夫(大法官拉貢納特)踢到門外,只因她腹中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拉茲母親哭訴自己是清白的,可是沒有什麼用,拉茲父親家族不能容忍自己家族遭受這樣的奇恥大辱。於是,拉茲的母親便成了犧牲品,在暴雨中被趕出家門,從此開始她和拉茲一生的苦難生活。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深有感觸。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是以一次法庭審理為開頭,原告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想要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的親生兒子。這樣的開頭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懸念,極大地增強了觀眾們觀影的興趣,觀眾們忍不住想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幕呢?接下來的影片為觀眾們深刻地揭示了答案。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信條: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大法官拉貢納特根據"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變成了強盜,決心對大法官拉貢納特實施報復,大法官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趕走了正在懷孕的妻子。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開始了他偷盜為生的生活。拉茲在飽經流浪和貧困的生活之後,遇上了作為童年好友的麗達,二人相愛,拉茲痛恨自己偷竊墮落的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重新做人,但是扎卡繼續威脅逼迫他。

當拉茲面對自己的親生父親時,父親非但沒有給予他一定的理解和寬容,父親那"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荒謬理論反而更使他前途無望,進而讓他產生了刺殺父親的念頭。電影採用這樣子的謀篇布局,似乎在告訴我們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關系是客觀的。

正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關系是客觀的。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的出現絕對不是偶然的,其背後一定有各方面的原因。犯罪的存在是客觀的、復雜的、長期的,犯罪原因往往也是客觀的、復雜的、多元的。犯罪現象是各種致罪因素相互作用,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多角度多變數的罪因系統。在我看來,拉茲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貧窮。貧困與犯罪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就資本主義社會貧困與犯罪的關系做過十分精闢的論述:"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產生違反公共生活准則的搗亂行為的社會根源是群眾忍受剝削和群眾貧困。"從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情形來看,貧困依然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致罪因素。拉茲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在印度的貧民區,無固定收入來源,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為了能夠生活地更舒服更有尊嚴,沒有一技之長的拉茲只能通過偷盜來過活,由此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2、拉茲受教育程度不夠也是造成他走向犯罪的原因之一。由於家庭的貧困,無力支付巨額學費,拉茲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在教室里快樂地接受教育,完成學業,他很早就輟學在社會上混。由於他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不夠,心智尚不成熟,對一些事情的是非曲直的正確判斷不足,因此比較容易走向歧途。由於缺乏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和一定的自製力,在扎卡的多次威脅和誘惑下,拉茲輕易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當他明白這一切,准備金盆洗手回頭是岸時,才知道為時已晚。

3、不完整的家庭也導致拉茲走向犯罪。家庭是人們以婚姻血緣關系為紐帶而形成的生活共同體。作為社會的細胞,家庭不僅是人們生存的基本環境,而且也是人類個體社會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形式。不完整的家庭,亦稱為破碎家庭或缺損家庭,是指缺少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家庭,如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父母離異,父母一方入獄,父母長期兩地分居等。家庭不完整對未成年人影響極大。拉茲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缺少父愛,周圍的小孩都嘲笑他沒有父親,這對他的心靈造成若大的創傷,促成他仇恨周圍人,仇恨社會,進而走向犯罪。

4、社會沒有給予拉茲寬容和接納的機會也是他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原因。在他因盜竊入獄且刑滿釋放後,社會沒有給予他尊重和重新做人的機會,而是一味地嫌棄和冷嘲熱諷。即使他刑滿釋放身體獲得了自由,他還是不能為社會所接受,他找不到工作,過不上體面的生活,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有尊嚴地過活,於是他不得不選擇再一次犯罪,重新回歸牢獄生活,彷彿只有牢獄才是他的容身之處。

5、長期積累的不良情緒使得拉茲產生了殺害大法官拉貢納特的犯意。情感情緒具有兩極性,一極是肯定和積極性的情緒情感,表現為歡樂、得意和振奮等;一極是否定性和消極性的情緒情感,比如痛苦、失意和仇恨等。一般來講,後者是具有破壞性的情緒情感力量,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應該注意化解,讓這些因素轉化為一種積極的能量。早期教育的缺失、家庭的不完整以及不良環境等因素造成拉茲在情緒情感方面的扭曲,產生對於他人和社會的仇視。當得知拉貢納特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時,他更加接受不了,便起了殺機。

寫到這里,我又想到犯罪之人如何重新回歸社會,過正常人生活的問題。目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環境里,我國在改造犯罪方面的相關研究應該加強,在犯罪人再社會化這一問題上,適當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動我國罪犯再社會化措施的發展和完善。

首先,立法應該更加切實保障犯罪人的權利,特別應該注重對犯罪人人格權的保護。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一些刑滿釋放人員,他們當初可能是激情犯罪,回歸社會以後改過自新,遵紀守法,沒有再次犯罪,但還是不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但社會大眾沒有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寬容和原諒,總是投以歧視和怨恨的目光,造成他們精神麻木,極度自卑。他們雖然不會再犯罪,但其獨立之人格受到極大的損傷,難以融入社會。這就需要通過立法來引導社會大眾寬容和原諒部分改過自新的罪犯。

其次,大力推進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是一種不用監禁而是利用社區資源教育改造犯罪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區環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總稱。目前,我國社區矯正的對象限於以下幾種人員:被判處管制、的犯罪人員,被宣告緩刑,被裁定假釋的犯罪人員,以及被決定監外執行的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在我國還處於探索起步階段,當前首要的任務是制定完備的社區矯正的法律規范。相信社區矯正一定是對我過現有刑罰體系的有益補充,也勢必會促進犯罪人重新順利回歸社會。

再次,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組織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會等,教給刑滿釋放人員一技之長,使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得到社會的再次尊重和認可。很多再次犯罪的人都是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出獄後雖然獲得身體的自由,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依然無所事事,無法順利回歸社會,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們只能通過再次犯罪來勉強維持生活,這樣就容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使得刑罰改造犯罪的功能不能實現,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拉茲確實是一個悲劇,他的經歷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反思。很多時候犯罪是身不由己,也有很多時候,犯罪是不想再次犯罪的。只有我們認真地去思考每個犯罪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並且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辦法,我國的犯罪現象才會得到有效地控制。也只有這樣,拉茲這樣的悲劇才不會在中國重新上演,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才能夠實現。

❻ 流浪者的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對法官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趕走了懷孕的妻子,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遇上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在繼續逼迫他,而當他面對親生父親時,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
《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以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片中主人公拉茲的母親懷著身孕,在一個雨夜裡被出身望族的丈夫踢到門外,只因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母親曾在初孕時被一個名字叫扎卡的小偷劫持過)。母親再三哭訴自己的清白,可是沒有用,拉茲父親家族不能容忍自己家族名聲被人所辱。於是,拉茲和他母親成了犧牲品。拉茲和母親象狗一樣被趕出家門,開始他們一生的苦難生活。拉茲和母親住在貧民窟里相依為命,在學校里認識了美麗的同桌麗達,她不象別的同學一樣瞧不起窮苦的拉茲,經常把自己的好東西拿給拉茲吃,她喜歡拉茲的聰明善良,兩小無猜的他們成了好朋友。這時拉茲還不知道,她的養父,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拉茲長大了,家庭的貧困使他不可避免地輟學。他的身邊再也沒有讀書聲,再也沒有美麗的麗達陪伴。他被流氓頭子扎卡收為弟子,教會一身高超的偷盜本領,拉茲還是不知道,扎卡選中他,是為了對他的父親實行報復,拉茲的父親是個法官,曾經對扎卡判過重刑,在法庭上法官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扎卡當年劫持拉茲的母親是這報復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讓法官的兒子變成象他一樣萬惡不赦的賊。他成功了,拉茲成了賊,而且是手段高超的賊。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拉茲和麗達再度相逢,拉茲偷了麗達的錢包,翻看錢物時才發現他和麗達兒時的合影。他裝做見義勇為者,把錢包又還給麗達。這時的麗達,更加甜美可愛,並且已經是大學法律系學生,就要畢業了。拉茲對麗達表明身份,麗達看著眼前英俊的男人,想起兒時善良朴實的拉茲,心裡掀起漣漪。拉茲和麗達相愛了,一千次的月下相約,一千次地山盟海誓。當麗達在月光下唱起那首令人心醉的月亮之歌時,拉茲卻在自己的家裡犯下殺人重罪。強盜扎卡被警察追趕誤闖到拉茲家中,拉茲的母親認出這個人就是當年劫持過自己的扎卡,她怒不可遏地要去向警察告發,扎卡要殺掉拉茲的母親,這時,拉茲從外面回來,看到扎卡威脅自己的母親,一怒之下,手刃惡魔扎卡。法庭上拉茲的辯護律師是麗達,麗達為自己的愛人和正義在法庭上和自己的養父大法官唇槍舌劍,法官以一個出生在貧民窟里的人不會有高尚的人格為論點拒絕判拉茲自衛誤殺。當大法官再次祭起「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這句話時,拉茲的母親來到法庭,法庭上,拉茲母親告訴大法官,拉茲就是他的親生兒子,大法官心靈受到巨大撞擊,全場嘩然唏噓一片。最後的審判還沒有降臨,拉茲的父親良心發現,來看望兒子。宣判結果出來了,由於麗達的辯護,拉茲減輕刑罰判處3年監禁,麗達來探監,與拉茲互訴愛意,表示會等待拉茲,拉茲將母親的項鏈送給麗達作為信物,希望又在眼前,有情人終成眷屬。。。

❼ 印度電影流浪者的主演

流浪者,通常指電影《流浪者》,這是一部印度出品的家庭劇情片,反映了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
「流浪者」是由卡普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流浪者》公映後,轟動一時,並於1953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

❽ 印度電影流浪者

【原 片 名】Awara
【中 文 名】流浪者
【出品年代】1951
【國 家】印度
【主 演】普利特維·拉傑·卡普爾 納爾吉斯 拉傑·卡普爾
【出品公司】印度拉茲·卡普拉電影公司出品
【影片長度】168分鍾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分廠 譯制
【翻 譯】尹廣文 【導 演】徐明、張普人
【錄 音】王林
【演員及配音演員表】
小拉茲——祖貝達(蘇庭石配音)
小麗達——里列·斯希特尼斯(張桂蘭配音)拉茲——拉茲·卡普爾(從連文配音)麗達——納爾吉絲(向雋殊配音)
拉貢納特——普里·特維拉茲(白景晟配音)里列——里列·密斯拉(白玫配音)扎卡——克·恩·辛格(高榮第配音)
【內容簡介】
《流浪者》:「血統論」的驚世悲劇——故事梗概大法官拉貢納特素來相信「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理論,並以此為據錯給扎卡判了罪。無辜的扎卡設法越獄後,成了真正的罪犯,並決心對拉貢納特進行報復,他先用計使拉貢納特拋棄了正要分娩的妻子。於是,在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法官的兒子拉茲降生在大街上。從小與母親生活在貧困屈辱之中的拉茲,在強盜扎卡的威脅利誘下,成了一個到處流浪的小偷。長大後,在一次行竊中,拉茲意外地遇見了童年時的女友,楚楚動人的貴族小姐麗達,他們真誠地相愛了,皎潔的月光下,他們在平靜的海面上盪起小舟,享受著愛的滋潤,愛情給拉茲帶來了新生的渴望,他決心痛改前非,要用勞動來養活自己和母親。然而,工廠卻因為拉茲曾經是賊而開除了他,扎卡也在脅迫他。一天,拉茲回家,正遇上扎卡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而想扼死自己的母親,他為保護母親,殺死了扎卡並被捕。當他知道法官拉貢納特就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便設法從獄中逃了出來,結果行刺拉貢納特未遂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已成為律師的麗達為拉茲做了精彩的辯護。拉茲的悲慘經歷證明了法官拉貢納特血統論的荒謬。
【主創簡介】
《流浪者》:「卡普爾」的不朽傑作——主創簡介
在國際影壇上,父子兩代涉足影壇,並均成為大明星的影人並不少見,而像印度卡普爾家族這樣薪盡火傳,歷經四代且每一代都有成為影壇佼佼者的電影世家卻鳳毛麟角。《流浪者》則是卡普爾電影家族最引以為豪、譽滿影壇的不朽傑作。
《流浪者》是由卡普爾家族第二代傳人拉傑·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傑·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傑·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流浪者》公映後,轟動一時,並於1953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此後30餘年中,拉傑·卡普爾又以非凡的才華和高深的造詣,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成為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
拉傑·卡普爾1924年生於印度孟買,他的父親普里特維·拉傑·卡普爾是印度著名戲劇、電影藝術家,普里特維在青年時期曾組織擁有150名演員的「普里特維·拉傑劇團」,以後轉入電影界,在默片時代他曾扮演過許多生動的角色,老卡普爾的三個兒子在他的影響和熏陶下,先後都成為印度著名的電影演員。拉傑在兄弟三人中是老大,他從18歲起就在孟買有聲電影公司當場記。1947年,23歲的拉傑自導自演了第一部影片《火》,這是一部自傳體影片。此後,他又自導自演了愛情影片《雨》,這部影片使他一舉成名。不久,他建立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並兼任製片人、編劇、導演和演員,拉傑·卡普爾所創造的卓別林式的小人物,使他很快成為印度青年觀眾的偶像。
50年代初,拉傑·卡普爾對反映貧苦人生活的社會題材產生了興趣。1951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流浪者》。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呢,還是得自於父母呢?影片的這一主題深深震撼了觀眾的心靈,拉傑以巧妙的藝術構思,完美的導演手法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成功創作了《流浪者》這部影片。該片嚴肅地告訴人們:決定一個人性格和習慣的不是血統,而是環境。正如拉傑·卡普爾所說:「不管你出身於什麼家庭,不管是怎樣低下的家庭,如果在你的周圍有愛情、慈愛和友誼,並有機會獲得進步的話,你能完成巨大的事業。」片中,扮演麗達的演員是印度最有才華的女星納爾吉絲,她曾和拉傑·卡普爾合演過《火》與《雨》,《流浪者》是他們合作的第三部影片。 《流浪者》之後,拉傑·卡普爾在50年代又自導、自演了《擦鞋童》和《在夜幕下》兩部影片,均取得了極大成功。《在夜幕下》還獲得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拉傑·卡普爾一生主演過50部電影,導演過10部,監制過14部,堪稱是影壇全才,1987年他獲得印度電影終身成就獎。1988年,拉傑·卡普爾因病去世,享年64歲。 拉傑·卡普爾家族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電影世家,他的父親普里特維一生演出了60餘部影片,二弟薩米是印度著名電影演員和作曲家,三弟薩西是目前印度影壇上紅極一時的明星,並兼任製片人和導演,拉傑·卡普爾的長子蘭德希爾主要從事導演工作,次子里希是目前印度最著名的影星,另外,拉傑·卡普爾的一個孫子也是目前印度影壇上一位活躍人士。
【影片賞析】
《流浪者》:音與畫的水乳交融——影片賞析

《流浪者》開創了印度電影批判現實主義的先河,在該片出現之前,印度電影主要順著逃避現實和歌舞片的方向發展,這部影片通過男主人公拉茲的出生、生存、做賊、愛情、殺人和被捕等命運沉浮,在批判現實社會的同時展示出民主和人道主義思想,充分揭露了血統論的反動。 《流浪者》是卡普爾結構最完美的影片,電影手法細致入微。歌曲與畫面的配合,拉茲和麗達一段長達九分鍾的愛情歌舞夢境,都與劇情和主題水乳交融。盡管卡普爾借用了不同的電影傳統,但影片看來並不俗氣。我們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表現主義的燈光,卓別林式的喜劇表演,好萊塢風格的升降鏡頭,浪漫照明效果和新寫實主義的形象等等。《流浪者》中反復出現的豐富多彩的歌舞場面也令人難忘。影片的主題歌《拉茲之歌》和插曲《麗達之歌》感情真摯樸素,旋律優美流暢,深受我國觀眾的喜愛,「阿巴拉古」的旋律更是久唱不衰。
【幕後人語】
《流浪者》:譯製片的空前「絕唱」 ——幕後人語
《流浪者》是在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完成的,近半個世紀的春秋過去後,當年譯制這部影片的「幕後英雄」們大都已經「凋零」,為女主角麗達配音的著名配音藝術家向雋殊向記者講述了譯制《流浪者》的一些往事——
《流浪者》是最早引進到中國的印度片。50年代前蘇聯電影大量湧入中國,而《流浪者》在風格上與前蘇聯電影迥然不同,載歌載舞、節奏歡快,令人耳目一新,當時,廠里的同志們看完後,非常興奮,表示一定要譯制好這部影片。
片中為拉茲配音的是剛剛20歲出頭的演員叢連文,後來他成為一位知名的電影導演。為《流浪者》配音前,叢連文在配音上還是「一張白紙」,但他非常用功,在糾正自己的音調、語氣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為拉茲的配音雖然瀟灑不足,但戲比較扎實,人物的語言完全發自肺腑,非常真實感人。叢連文後來又為《好兵帥克》、《一仆二主》等影片的男主角配音,也受到了好評。七、八年前,叢連文患上了膀胱癌,一直在家養病,他從來就是一個不愛拋頭露面的人。
麗達本身是上層社會的闊小姐,情感豐富,影片中她與拉茲的愛情戲很多,但並不能就此把她配成一個矯揉造作的人物,因為她是學法律出身的,後來又做了律師,所以她的性格有剛有柔,「剛」就是理性的一面,正義感的一面,所以為這個角色配音我注意把握人物情感的復雜性。
除叢連文患上癌症,當初擔任過《流浪者》譯制工作的人大都已離開人世了。翻譯尹廣文、譯制導演徐明、為拉貢納特法官配音的白景晟已故去多年。白景晟為許多著名的前蘇聯電影配音,如《海軍上將烏沙闊夫》、列寧、斯大林等等。為扎卡配音的高榮弟早已離開長影廠不知去向。為拉茲母親配音的白玫是老一輩的電影配音演員,她也在前幾年去世。為小麗達配音的張桂蘭2001年不幸去世,「阿信」是她用聲音塑造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人物」。

BT下載地址:(速度搞快些)
http://www.btfire.com/btdown/btview_51731.html# (親自測試可下)

電驢下載地址:
http://lib.verycd.com/2006/06/24/0000108162.html

❾ 印度電影《流浪者》男主人公拉茲有著怎樣的藝術人生

電影《流浪者》說了那麼多麗達,大家還不知道拉茲媳婦長什麼樣呢,稍後上幾張照片還有全家福,再給大家聊聊拉茲的家庭生活和個人 情感 生活。

《流浪者》男主人公拉茲有著怎樣的藝術人生?


一、出身藝術世家,一家三代四口出演《流浪者》

關於這部電影,先說個饒有趣味的片段。

看過《流浪者》的朋友對其中一句台詞印象深刻,即法庭上這位大法官無情地說道—— 「法律不承認良心!」

結果這位老爺子被麗達懟得夠嗆—— 「法官先生,那麼良心也不承認法律!」

說是饒有趣味,是因為這老爺子是拉茲真實的爺爺!

現實生活中,正是這位老爺子棒打鴛鴦、一手拆散了拉茲和麗達扮演者娜爾吉絲的情緣。

老爺子給出的理由是——我們家不能娶一個女戲子進門。

老爺子叫 德萬·卡普爾 ,出身地主家庭,年輕時是個警察,盡管平生只演過《流浪者》這么一部電影,但架子端得足足的,在現場不停沖他的孫子導演拉茲咆哮:「我用你教我怎麼演?!難道你比我更懂法律?!」

事實上整部電影從立項到殺青,拉茲進行得異常艱難,因為這裡面有兩位演員是他的長輩,另一位是他的父親—— 拉貢納特大法官

這部電影是一家三代四口人在裡面參演,給大家拉個表單——

《流浪者》還在劇本階段,拉茲就想當導演,但他不敢跟父親說,拿著劇本蹲在父親房門外不停抽煙,最後編劇阿巴斯看不下去了,替他向父親說情。

普利特維拉·卡普爾 先是喜歡上這個故事,隨後決定在其中扮演拉貢納特大法官。影片上映後,他承認自己低估了兒子。

這位一輩子都板著臉的老父親,雖說默片時代已是大明星,但個人際遇和家庭生活十分不幸。

先給大家簡單說下這位默片皇帝、天竺克拉克·蓋博,原本有著令人羨慕的聲望和財富,卻為何總是一臉的憂傷和哀婉。

普利特維拉·卡普爾 出生於1906年11月3日,少時家境優渥,十七歲考入白沙瓦愛德華學院學習法律,1923年在校期間結婚,娶了拉茲的母親羅諾,隔年生下了拉茲·卡普爾。

其後夫妻倆又接連生了五個子女。原本一家人生活富足,其樂融融,未曾想到了1931年,老卡普爾一個幼子、也就是拉茲的三弟德維因肺炎去世,老卡普爾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未曾想災難還未結束。不出一個星期,他的另一個兒子南迪也意外身亡。

這個叫南迪的小男孩是因為家族裡大人們忙於喪事無暇照看,自己在花園里撿了一枚老鼠葯當作糖丸吃掉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令老卡普爾一夜之間老了一截。

我在《流浪者》片尾看到拉貢納特大法官伸出手去哀嚎:「我的兒子……」感覺那種悲傷十分真實。

還好老卡普爾還有長子拉茲。

拉茲勤奮好學有才華,年僅二十七歲便自編自導自演了《流浪者》,獲得國家電影獎及戛納電影節金獎作品,暢銷全世界,一夜之間蜚聲國際。

《流浪者》不僅火遍中國,在蘇聯也是所到之處收獲無數掌聲,票房冠軍紀錄保持了長達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被《迪斯科舞星》追平。

有這樣一位爭氣的兒子,老卡普爾也算是足慰平生。盡管兒子的感情生活也很令他操心。


二、拉茲與妻子、麗達之間的 情感 真相

麗達扮演者 娜爾吉絲 一直是中國觀眾非常喜愛的女演員。

在《流浪者》中,她演出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善良、還有現代女性的精明干練,法庭上一個轉身,跨越了兩個時代。

觀眾們多希望她和拉茲真正走到一起。

與我們想像中不同的是—— 拉茲和娜爾吉絲是實錘的婚外戀,她是後來者。

兩人合作過八部電影,《流浪者》是第二部,這個時候拉茲已結婚四年,是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的父親,還有一個寶寶懷在媽媽肚子里,這個寶寶長大後主演了我們熟悉的《啞女》、《海誓山盟》還有《蛇女》。

拉茲的妻子 克里希娜 出生於1930年12月30日,是老卡普爾的表妹,嚴格意義上講是拉茲的表姑。

輩份有點亂,這個親上加親,也是嘆為觀止。

而且,從拉茲長子出生日期來看,這對夫婦是未婚先孕。兩人熱戀期間就被媒體炒翻天——「拉茲·卡普爾狂熱地愛上了克里希娜!」

也只能說是真愛了。

拉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兩個女人他都愛,最後還是爺爺和父親一錘定音——絕對不能離婚!絕對不能娶女戲子進門!

而拉茲的妻子克里希娜十分賢惠,一直對丈夫的婚外戀保持克制隱忍的態度。

只可憐「麗達」娜爾吉絲一直苦等到1958年3月才嫁給了導演蘇尼爾·杜特,這一年她已經二十九歲了,算是十足的大齡女青年了。

拉茲是個很有事業心的青年, 情感 生活在他的生命里只佔十分之一,即使這十分之一還是由兩個女人分享。

若說真愛,大概拉茲最愛的那個人是卓別林。


三、上世紀五十年代收入最高的男明星

1924年12月14日,拉茲·卡普爾出生於白沙瓦。

他自打十一歲起進入影壇,二十二歲編導主演兩部電影《火》及《雨》,在影壇展露頭角,引起國際影人的注意。

1950年,二十六歲的拉茲自創 R.J電影公司 ,拍攝了《流浪者》,獲得巨大成功。

他與父親不一樣,老卡普爾出演過大量「霸道總裁愛上我」題材、還有豪華奢靡的古裝片,而拉茲將鏡頭伸向 社會 最底層的勞苦大眾,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講述那些「沒見過一天好日子」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他看來,與其描繪那些歌舞昇平鶯鶯燕燕,還莫不如把鏡頭伸向路邊一條無家可歸的小狗。

正如拉茲的一段名言——

大概您沒想到,《流浪者》並非拉茲最成功、票房最高的電影。四年之後,他又與父親、娜爾吉絲合拍了一部《鄉巴佬進城記》,大獲好評!口碑票房超越了《流浪者》。

1964年,拉茲為了附和潮流,非常不情願地拍攝了平生第一部彩色電影《合流》。影片取景歐洲,描寫了三個朋友之間的 情感 糾葛,謳歌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依然是拉茲長袖善舞的領域,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在當時基本一票難求!

最後竟然在國內連續上映了五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行業奇跡!

由於作品的親民風格,拉茲本人也獲得了巨額經濟回報。1951年-1956年期間,他是國內收入最高的男明星。但拉茲依舊過著樸素低調的生活,他將個人財富又重新投入到熱愛的電影行業中。

1970年,拉茲嘔心瀝血整整製作了六年的《我叫小丑》上映,由於題材太過前衛,票房不盡人意。

拉茲有些心灰意冷。

但這部電影近年來卻不斷翻紅,評分一路高漲,獲得歐美同行盛贊!看來「拍給五十年之後的觀眾欣賞」這種事原來真的有!

晚年拉茲開始將精力花費在下一代,悉心扶助兒女尤其是 里希·卡普爾 ,同時也一手挖掘了未來的天皇巨星沙魯克·汗!

里希·卡普爾雖然不及父親那般有著崇高的藝術地位,但在「勤奮」這一塊真是交足功課!

在拉茲的引領之下,這個家族沒有一個人靠著祖蔭吃干飯、躺在家譜上睡大覺,都在影壇揮灑汗水辛勤耕耘。

與此同時拉茲也在積極拓展人脈,強強聯姻,比如他的外孫子就娶了 阿米達普·巴強 的女兒。這還是卡普爾家族少有的白衣聯姻。

積數代不懈之功,卡普爾家族已成為寶萊塢第一金字招牌。

1988年6月2日,拉茲·卡普爾因病去世(腎衰竭、心力衰竭、哮喘),享年六十四歲。

那麼,在他身後,卡普爾家族成員現狀如何?

拉茲的弟弟、《流浪者》小拉茲後來怎麼樣了?


四、家族近年不斷損兵折將,新生力量也在野蠻生長

《流浪者》小拉茲的扮演者 沙希·卡普爾 後來並未長殘,成年之後依然非常英俊,還娶了一個英國老婆,生了一堆小混血,後來走上了國際影星之路。

2017年12月4日,沙希·卡普爾因肺炎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緊接下來,2018年10月1日,拉茲的妻子克里希娜因心臟驟停離世,享年八十七歲;

2020年4月30日,拉茲的二兒子里希·卡普爾(《啞女》男主角)因白血病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2021年1月15日,拉茲的大女兒南達里特因癌症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2021年2月9日,拉茲最小的兒子拉吉夫·卡普爾因心臟驟停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可以說近年卡普爾家族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

但與此同時,拉茲孫輩異軍突起,成為寶萊塢耀眼的新生力量!

比如拉茲的長孫女卡琳娜·卡普爾出演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迄今為止仍是豆瓣排名第十四的經典作品。

拉茲的孫子、里希·卡普爾的兒子蘭比爾·卡普爾,也是如今頭角崢嶸的明星,據說他的愛好是收藏豪車。

希望這些卡普爾後人秉承先祖的遺志,勤奮向上,永遠記住爺爺拉茲的那段名言——

(全文完)

我想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都看過印度電影《流浪者》,對影片中的主題歌《拉茲之歌》和插曲《麗達之歌》也能哼上幾聲,我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配合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看過此片的。

《流浪者》的故事梗概:

大法官拉貢納特堅信一個荒謬的理論「賊的兒子一定是賊,法官的兒子一定是法官」,並以此為依據判了扎比的罪,無辜的扎比越獄後,成了真正的罪犯,他為了報復大法官,設計使法官拋棄了將要分娩的妻子,從此,法官的兒子拉茲生活在貧民窟中,成了一個到處流浪的小偷,長大後,在一次行竊中,拉茲意外地遇到了童年時的女友麗達,他們真誠相愛了,拉茲決定痛改前非,用辛勤的勞動來養活自己和母親。

然而,工廠卻以拉茲曾經是個賊而開除了他,狠毒的扎比又脅迫他繼續做小偷,有一天,扎比為躲避警察的追捕,脅迫拉茲的母親做人質,拉茲殺死了扎比並被逮捕,當他得知審判的大法官就是自己的生身父親時,他從獄中逃了出來,他恨父親並選擇了行刺,結果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己成為律師的麗達,為拉茲做了精彩的辯護,用事實證明了大法官拉貢納特血統論的荒謬。

該片是由拉茲、卡普爾(1924——1988)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他自己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父親扮演片中拉茲的父親——大法官拉貢納特,他三弟扮演小時侯的拉茲,該片在印度以及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1953年,榮獲戛納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此後30年多年中,拉茲、卡普爾以非凡的才華和高深的造詣,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由他主演的影片,多達57部,多以反映印度普通人的感情與生活,並對 社會 的弊端加以公開地揭露,在六十年代後期,主要致力於製片業,他是印度電影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

拉吉·卡布,一般翻譯成卡普爾,是《流浪者》里拉茲的扮演者,是印度百年電影史上殿堂級的人物。他集編導演、製片於一身,極富國際影響力,被譽為印度的克拉克·蓋博,印度的卓別林。

拉吉出生於1924年,出生地是現在歸屬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個旁遮普家庭。父親是著名演員普利斯維拉吉,在電影《流浪者》里扮演拉貢納特法官,這部電影里扮演小拉茲的是拉吉的親弟弟沙什,後來他也成為銀幕巨星,他不止一次出演哥哥的童年。拉吉還有一個弟弟沙彌,是印度銀幕貓王,不用說也是位電影明星,在《海誓山盟》里發福的沙彌扮演叔叔。

拉吉10歲第一次登上銀幕,真正擔任主要角色是1947年,合作者是後來的印度夢露馬杜巴拉。

拉吉第一次導演並主演的影片是《火》,在那部電影里24歲的拉吉遇到了納爾吉斯,也就是麗達的扮演者。這對印度銀幕上第一對黃金組合一共合作了16部電影,包括著名的《流浪者》。人們一直猜疑他們的關系,但是拉吉早在22歲就和堂妹結婚了,納爾吉斯和拉吉都沒有承認他們有私情。納爾吉斯後來嫁給了演員桑尼爾·杜特,他們的兒子桑賈伊後來很火!

拉吉的作品非常多,也捧紅了很多女明星。

拉吉有3子2女,除了兩個女兒,幾乎所有的後代都在銀幕上大放異彩,是印度寶萊塢四大卡普爾家族裡演員陣容最強大的。

拉吉從《流浪者》開始出演多部電影都是模仿卓別林的表演,也喜歡表演小人物的生活,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表演藝術家。

拉吉只活了64歲,1988年因為哮喘並發症去世。他的為人和演技都很受推崇。需要補充的是,印度電影是配唱制,演員極少自己演唱。拉吉的御用配唱人是穆克什和馬納迪,尤以穆克什為主,他的過早去世讓拉吉感慨:我的聲音沒有了!穆克什的歌聲什麼樣,請聽拉茲之歌!穆克什的兒子也是歌唱家,他的好聲音可以去聽聽《努里》……

印度電影流浪者的男主人公拉茲的演技,對我印象極深,他表演的真實,純朴,沒有造作,自然流暢,而且影片中的拉茲之歌很經典,總之,流浪者的電影當時的上座率非常高,普遍受到電影觀眾的歡迎和好評。不愧為一部使人難忘的好影片。

當初被他迷倒了,甚至找出地圖查找去印度的路線,現在想來有點幼稚

兒時記得印度電影《流浪者》裡面有句經典台詞:法官對拉茲說:做賊的兒子永遠是賊,

《流浪者》是經典之作,飾拉茲的演員,把小偷的玩世不恭,表現的淋漓盡致,看了他的表演,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他的身世,麗達是美麗的富家小姐,她演的情緒纏纏綿綿,恰到好處,而歌曲,也非常委婉動聽,可以說,這個電影影響了一代人。

這個問題你自己可以去網路上查啊,關於他的「生平」介紹的非常詳細,有必要特意問大家嗎?

拉茲的 社會 地位低下,卻能得到美麗,善良的女律師麗達的愛情,只能是藝術人生。

很認真的在探討人性的復雜。

❿ 印度電影《流浪者》的影評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印度電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進人中國.《流浪者》和其主題曲"拉茲之歌",在中國最轟動的時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難經歷之後.
《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級社會的黑暗現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這當然是影片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自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

閱讀全文

與流浪者印度電影寫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奉賢南橋有哪些電影院 瀏覽:602
香港早熟電影好看嗎 瀏覽:669
豆瓣是怎麼評價電影的 瀏覽:92
動畫短片如何投電影節 瀏覽:231
穎兒在什麼電影里露腳 瀏覽:674
如何下載電影字幕文件怎麼打開 瀏覽:419
催人流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95
中國好看的av電影排行榜 瀏覽:979
二戰航母海戰免費國語電影 瀏覽:796
後天電影內容英文怎麼說 瀏覽:895
如何做20秒以內的電影預告片 瀏覽:549
青蛇電影免費完整版多少分鍾 瀏覽:767
牟敦芾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26
謝賢70年代多少錢一集電影 瀏覽:656
看電影手機怎麼自動鎖屏 瀏覽:631
好看的蝶戰電影大全 瀏覽:561
老電影三笑是什麼劇 瀏覽:197
關於電影的論文怎麼梳理情節 瀏覽:509
閃電小狗是什麼動畫電影 瀏覽:16
如何做好一個電影網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