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般電影都是多大的,從小說到大,藍光最大我知道的,求詳細的,滿意加分50
這個說起來就復雜了。電影大小不但和格式有關,也和解析度和碼率有關。比如一部藍光片,有的壓制組會製作20G的mkv,有的壓制組只會製作1G的mkv。所以只能說個大概情況。
DVD時代,網上流行的視頻格式是rmvb和avi。DVDRIP的解析度一般為480p或者更小,一部90分鍾的電影,rmvb碼率通常是600k上下,容量500M左右。avi的話,經常是1CD或者2CD的大小,也就是700M或者1.4G。
進入藍光時代,AVI已經被MKV取代了。以前AVI多用Dvix或者Xvid編碼,現在MKV主流是H264編碼。Real編碼在清晰度上有硬傷,所有少有壓制組會製作高清rmvb,我知道的也就是聖城製作720P的rmvb,一部電影大概2G左右。然後就是重編碼的高清,解析度通常是720P和1080P兩種,網上能找到的CHD,思路,Wiki,HDC版本,在碼率上還是比較一致的。720P一般是5000k上下的碼率,根據片子不同決定,一部720P的片子,一般是4G~6.5G,現在有越做越大的趨勢,1080P視頻部分碼率翻倍,容量也是翻一倍左右。但是,也有其他製作組,比如人人,TLF,聖城,碼率一般不用這么高,所以他們的720Pmkv,容量大概是2.5G上下。VC上的動畫片製作組,那碼率就更不好說了,有的1080p也就3000k左右。然後是重封裝,就是藍光原盤直接提取影片部分,一般是TS格式,容量就比原盤小一點點,畫質和原盤一模一樣。最後就是藍光原盤了,容量從20G~50G不等,3D那就更大了。。。
② 藍光電影和4k電影 有什麼區別
1、解析度不同
4K數字電影是指解析度為4096×2160的數字電影,又被稱之為2160P。
藍光電影的解析度可達1080p(1920x1080)。
2、效果不同
使用4K數字投影機將圖像投射在大熒幕上時,典型的「陰影」現象就會消失,而且絕對再也看不到單個的像素點了。
藍光電影可能會看到單個的像素點。
(2)島國電影一般都是什麼畫質擴展閱讀: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數字電影是2K的,解析度為2048×1080。還有的4K電影是由35mm膠片拍攝的,再轉成4K的數字格式。
4K電影需要的配置:1080p的高清電影已經普及,2014年之前一般的電腦配置都能夠順利播放。新的超高清電影已經出現,解析度是4096x2160 也就是4kx2k,用論壇朋友提供的台北101測試片在不同電腦上試驗,結果是:
1、e6700+3850顯卡,卡頓嚴重,無法觀看。
2、i3 3220+7750顯卡,有卡頓,不能連續看。
3、i5 2500k(前端匯流排103,小超) 核心顯卡,能夠順利播放,只是cpu在90%左右,有時候到99%。
結論:想比較好的看4kx2k電影,至少是2014年intel高頻率4核的配置。另外,使用同樣解析度顯示器的話,需要用dp介面輸出視頻。
③ 電影中經常看到的bd720p,bd1080p,hd,什麼什麼之類的是什麼意思,最清的是哪種,一般電
在很多電影下載網站的影片標題中我們都能看到,比如《刺殺希特勒BD版》、《游龍戲鳳TS版》等,這些英文縮寫都是什麼意思呢?都代表什麼畫質?下面就給大家整理一下,各個版本的具體含義: 1、CAM(槍版) CAM通常是用數碼攝像機從電影院盜錄。有時會使用小三角架,但大多數時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攝像機會抖動。因此我們看到畫面通常偏暗人物常常會失真,下方的 字幕時常會出現傾斜。 由於聲音是從攝像機自帶的話筒錄制,所以經常會錄到觀眾的笑聲等聲音。因為這些因素,圖象和聲音質量通常都很差。 2、TS(准槍版) TS是TELESYNC的縮寫。TS與CAM版的標準是相同的。但它使用的是外置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為聽力不好的人設的耳機孔)這個音源不能保證是好的音源,因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擾。TS是在空的影院或是用專業攝像機在投影室錄制,所以圖象質量可能比CAM好。但畫面的起伏很大。論壇上常出現的有一般TS版和經過修復清晰TS版 3、TC(膠片版) TC是TELECINE的縮寫。TC使用電視電影機從膠片直接數字拷貝。畫面質量還不錯,但亮度不足,有些昏暗。很多時候製作TC使用的音源來自TS,因此音質很差,但畫面質量遠好過TS。如果不是太講究的話TC版還是不錯的選擇。 4、DVDSCR(預售版) SCR是SCREENER的縮寫。DVDSCR預覽版的或者是測試版的DVD,非正式出版的版本。從預覽版 DVD 中獲取,通過mpeg-4技術進行高質量壓縮的視頻格式。能比DVDRip早發布,但畫質稍差。(經常有一些不在黑邊里在屏幕下方滾動的消息,包含版權和反盜版電話號碼 ,會影響觀看。)如果沒有嚴格的劃分它的畫質應與TC版差不多。 5、R5(俄羅斯5區版) 俄羅斯5區版的DVD,因為配音為俄語,所以需要去尋找英語音軌,R5版本就是一種合成版本(俄5區DVD視頻+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英語音軌),R5版本的畫質一般都不錯,音頻部分由於音軌的來源不同,效果有好有差。 6、HD RIP(高清版) HDRip 是HDTVRip(高清電視資源壓縮)的縮寫,是用DivX/XviD/x264等MPEG4壓縮技術對HDTV的視頻圖像進行高質量壓縮,然後將視頻、音頻部分封裝成一個.avi或.mkv文件,最後再加上外掛的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視頻格式。畫面清晰度更高。 7、BD(藍光版) BD是Blue Disk的簡稱,翻譯成中文是「藍光影碟」的意思。就是從藍光影碟轉錄的視頻和音頻,畫面清晰度很高。 8、DVD,HDVD,DVD5,DVD9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數字視頻光碟或數字影盤,它利用MPEG2的壓縮技術來儲存影像。 9、HDVD(壓縮碟或者經濟版DVD) HDVD俗稱壓縮碟或者經濟版DVD,介質通常為DVD-5(容量4.7G)也有DVD-9的(容量8.5G),採用MPEG-1或MPEG-2編碼,由於碼流較低,所以每張盤可容納長達7個小時的視頻節目,畫質水平略高於或等同於VCD。用於看連續劇最省錢。 10、VHSRip VHSRip是從零售版VHS錄象帶轉制,主要是滑冰/體育內容的發布。 11、TVRip 從電視(最好是從數碼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捕捉)轉制的電視劇,或接收由衛星提前幾天向電視網傳送的預播節目(不包含加密但有時有雪花)。有些節目,比如WWF RAW IS WAR包含多餘的部分;"DARK MATCHES"和CAMERA/COMMENTARY測試被包含在TVRip里。PDTV是從PCI數碼電視卡捕捉,通常效果最好;破解組織傾向於使用SVCD來發布。VCD/SVCD/DivX/XviD rips也都被用於發布TVRip。 12、WORKPRINT (WP) WORKPRITN (WP)是從未完成的電影拷貝轉制而成,可能會缺失鏡頭和音樂。質量可能從最好到很差。有些WP可能和最終版本相差很遠。(MEN IN BLACK的WP丟失了所有的外星人,代之以演員);另一些則包括多餘的鏡頭(Jay and Silent Bob). WPs可以作為有了好質量的最終版本後的附加收藏。 13、DivX Re-Enc DivXRe-Enc是從原始VCD發布用DivX編碼成的小一些的文件。通常可在文件共享網路找到。它們通常以 Film.Name.Group(1of2)等形式命名。常見的發布組織有SMR和TND。這些版本通常不值得下載,除非你不清楚某部電影,只想要 200MB的版本。一般應避免。 14、Watermarks 很多從Asian Silvers/PDVD (參看下面)來的電影帶有製作人的標記。通常是一個字母,名字縮寫或圖標,位於屏幕一角。最有名的是"Z","A"和"Globe"。 15、Asian Silvers / PDVD Asian Silvers / PDVD是亞洲盜版商發行影片的,通常被一些發布組織購買來當做他們自己的發布。Silvers很便宜,在很多國家都很容易找到。發布Silvers很容易,所以現在有很多發布,主要是由一些小的組織發布;這些組織通常發布幾個RELEASE後就不見了。PDVD和Silver一樣,不過是壓在DVD上。 PDVD通常有外掛字幕,質量也比Silver好。PDVD象普通的DVD一樣轉制,但通常用VCD的格式發布Scene Tags發布文件的標志。 16、PROPER 根據發布規則,最先發布Telesync (TS)的組織贏得(TS發布的)比賽。但是,如果這個發布版本質量很差,同時另一組織有另一TS版本(或質量更好的同一片源),那麼標記PROPER被加到目錄上以避免重復。PROPER是一個最主觀的標記,很多人會爭論是否PROPER比原始發布版本好。很多發布組織只不過因為輸掉了發布比賽而發布 PROPER。發布PROPER的原因因該總是包含在NFO文件里。 17、SUBBED 對於VCD發布而言,SUBBED通常表示字幕被壓進了電影。它們通常是馬來語/中文/泰文等,有時有兩種語言。它們可能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屏幕。SVCD支持外掛字幕,所以DVDRip用外掛字幕發布。這些信息可以在NFO文件中找到。 18、UNSUBBED 當一部電影曾經發布過有字幕的SUBBED版本,沒字幕的UNSUBBED版本也可能發布。 19、LIMITED LIMITED電影指該電影只在有限的電影院放映,通常少於250家。通常較小的電影(比如藝術電影)的發行是LIMETED。 20、INTERNAL INTERNAL發布有幾個原因。經典的DVD組織有很多.INTERNAL.發布版本,這樣不會引起混淆。同時,低質量的發布會加以 INTERNAL標記,這樣不會降低發布組織的聲譽,或由於已經發布的數量。INTERNAL發布可以正常的在組織的會員網站上獲取,但沒有其他網站管理員的要求它們不可以被交換到其他網站。一些TERNAL發布仍然流到IRC/NEWSGROUP,這通常取決於電影及其流行度。今年早些時候,人們把 CENTROPY做為INTERNAL。這表示發布組織只向其會員和網站管理員發布。這和其通常意思不同。 21、STV STV表示電影從未在電影院放映過就被發布,因此很多望網站不允許STV。 22\ASPECT RATIO TAGS *ws*表示寬銀幕,*FS*表示全屏幕。 23、RECODE RECODE是以前已經發布過的版本,通常用TMPGenc編碼過濾以去除字幕,糾正顏色等。雖然它們看起來好一些,但通常不認為這是好的行為因為發布組織應該去找他們自己的片源。 24、REPACK 如果發布組織發布了一個壞的版本,他們會發布REPACK來解決這些問題。 25、NUKED 一個發布可能因為多種原因被NUKE掉。有些網站會因為違犯他們的規則而NUKE發布(比如不允許發布TS版本)。但如果發布的版本有很大的問題 (如20分鍾沒有聲音,CD2是錯誤的電影或游戲),那麼所有的網站都會NUKE這個發布。在這些網站上交換NUKED版本的人會失掉他們的信譽。但 NUKED發布仍然可以通過P2P/USENET傳播,所以應該總是首先找到其被NUKE的原因以防萬一。如果發布組織發覺他們的發布有問題,他們可以要求NUKE。 1080P 通常1080P的畫面解析度為1920×1080,即一般所說的高清晰度電視。 有效顯示格式為:1920×1080,像素數達到207.36萬。其數字1080則表示垂直方向有1080條掃描線,字母P意為逐行掃描(Progressive Scan)。幀速率通常為30幀/秒(FPS),可標示在p後面,如1080p30。常見的幀率有24、25、30。並非HDMI就一定有1080p的輸出,視頻源一定要能支持1920×1080才能算是真正的1080p輸出。 所謂1080P,就是能夠顯示1920*1080的節目,但是電視機本身並不具有1920*1080的物理解析度,只是把1920*1080的圖像經過處理降低到電視實際的物理解析度後,顯示出來。32英寸的液晶電視物理解析度為1366*768,但是說明書上可能標明的是1080P,就是把1920*1080的圖像處理成1366*768的顯示出來。這個1080P是最高解析度或顯示解析度,只代表這個電視機可以接收1920*1080的信號,但是顯示的時候就不是1920*1080了。 至於1080P這種格式,現在有大多數人經常使用另一個名詞「Full HD」(中文可譯為「全高清」)來稱呼它,但是1080P不是FULL HD ,什麼是FULL HD ?FULL HD 就是能夠完全顯示1920*1080像素或者說物理解析度達到1920*1080的平板電視機。如果收看HDTV節目,要想達到最佳效果,需要使用FULL HD電視。需要注意的是,FULL HD和先前很多廠家宣傳的1080P並不是同樣的概念。 1080P帶來的高畫質給消費者帶來的是真正的家庭影院的視聽享受,由於它向下全面兼容其它高清格式,通用性非常強,保證了在未來十幾年的時間里產品不會過時,具有很好的超前性。隨著1080P片源的不斷涌現,1080P產品的優勢已經顯現出來。 720P 720P是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制定的高等級高清數字電視的格式標准,有效顯示格式為:1280×720.SMPTE(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協會)將數字高清信號數字電視掃描線的不同分為1080P、1080I、720P(i是interlace,隔行的意思,p是Progressive,逐行的意思)。720P是一種在逐行掃描下達到1280×720的解析度的顯示格式。是數字電影成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融合。 數字電視的發展從1080i到720p再到1080p 1080i和720p同是國際認可的數字高清晰度電視標准。原NTSC國 家採用的是1080i/60Hz格式,與NTSC模擬電視場頻相同。而歐洲以及中國等一些原PAL制國家則採用了1080i/50Hz模式,場頻與PAL模擬電視相同。至於720p,則由於IT廠商更深的滲透到了電視行業而成為了一個可選的標准,目前開始在以光碟為載體的HDTV播放機領域拓展地盤。 以日本數字電視標准為例,按照顯示格式的不同,共分為以下5種規格: D1為480i格式,和NTSC模擬電視清晰度相同,525條垂直掃描線,483條可見垂直掃描線,4:3 或16:9,隔行/60Hz,行頻為15.25KHz。 D2為480P格式,和逐行掃描DVD規格相同,525條垂直掃描線,48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4:3 或 16:9,解析度為640×480,逐行/60Hz,行頻為31.5KHz。 D3為1080i格式,是標准數字電視顯示模式,1125條垂直掃描線,108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16:9,解析度為1920×1080,隔行/60Hz,行頻為33.75KHz。 D4為 720p格式,是標准數字電視顯示模式,750條垂直掃描線,72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16:9,解析度為1280×720,逐行/60Hz,行頻為45KHz。 D5為1080p格式,是標准數字電視顯示模式,1125條垂直掃描線,108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16:9,解析度為1920×1080逐行掃描,專業格式。 此外還有576i,是標準的PAL電視顯示模式,625條垂直掃描線,576條可見垂直掃描線,4:3或16:9,隔行/50Hz,記為576i或625i。 其中以D3的1080i作為高清晰度電視的基本格式,但是也兼容720p格式的播放。而D5規格的1080p則作為高級的專業模式,普遍應用於電視台、電影製作。 電視台發送的1080i和720p電視信號都是由1080p信號源轉換播出的。 可以看出,1080p是一個事實上存在的標准,但是1080p目前並不是民用領域使用的標准。1080p不是只有一種60Hz場頻,其實真正應用得最多的是24Hz、25Hz、30Hz三種場頻規格。我們知道電影是以每秒24幅的方式播放膠片的。以1080p/24Hz方式拍攝的數字圖像可以無損失的傳送到DLP/D-ILA等數字電影投影機上,以電影格式播放。1080p/24Hz是為電影准備的一種格式。 如果採用1080p/25Hz格式拍攝高清晰度內容,則可以方便地將每一幀完整的1080p圖像拆成兩幀隔行掃描的1080i圖像。這樣1080p/25Hz格式就變成了1080i/50Hz的圖像,方便應用於歐洲和中國這些原PAL制國家的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同理,1080p/30Hz上也可以在拍攝完畢後方便地轉換為1080i/60Hz的圖像,方便應用於美國ATS和日本ISDB等原NTSC制模擬電視國家。 官方發布電影的各種光碟。 VCD,VCD的視頻影片由於只能採用MPEG1等老式視頻編碼,解析度只能達到300*100多,清晰度很差,幾乎遭到淘汰。 DVD,採用MPEG2編碼,體積較大,一部120分鍾的影片需要4-5G。經過Xvid或者DivX重編碼後,一部120分鍾的影片只有700-1400M,清晰度跟採用MPEG2的一樣。DVD屬於標准清晰度,標清。 HDDVD,新一代光碟存儲,一張HDDVD盤能達到15-50G的容量,可以提供更大的解析度,碼率。由於在實力上輸給藍光,所以現在已經停止研發。屬於高清。 BD,藍光,BLU-RAY DISK,(簡稱BD)新一代光碟存儲,普通藍光碟可以達到20G以上的容量,設置達到驚人的100G,所以可以存儲更清晰的影片。屬於高清。
復制來的 簡單來說HD最清楚
④ 一般看電影視頻的畫質等級是什麼
所謂的超清就是國內奸商忽悠消費者而杜撰的。國際標準是標清480P(DVD就是這個解析度),高清720P、1080P(藍光DVD),再往上就是4K
⑤ 日本電影發行版是4k嗎
是。日本在2022年11月21日,上有十部大片,都是4k的。日本國,簡稱日本,首都東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
⑥ 1280×720的電影算高清電影嗎是現在上主流格式嗎
算是准高清電影,格式是720P(1280X720)
高清電影一般採用MPEG-2,H.264,VC-1等視頻編碼,封裝格式一般為.TS .AVI .MKV 等
因為目前國內網路帶寬的不足,720P文件因為體積較小而方便下載,不過1080P更能體現高清的魅力
目前發布的高清電影一般都會有720P和1080P兩個版本,目前還出現了a720(960*720和852*720),a1080(1440*1080和1280*1080)這兩種格式,在保證體積在2200MB以下的情況下縱向解析度達到了720P,1080P的水平。
就個人拖電驢經驗而言,在同時有720P和1080P的情況下,兩者的瀏覽量一般都很接近,但都不如標清480P的多(DVDRIP)。體積大小1080P大概是720P的一倍左右。
一般家庭看的話,720P也就足夠了,24寸的好處是可以和1080P點對點顯示,就是俗稱的FULL HD,720P點對點的並不需要24寸的顯示器。
另外鑒於國內的網速,拖1080P的電影是個體力活····我一般是買網上的高清刻錄碟,一張就幾塊錢,拖下載的話電費都不少了··
⑦ 電影下載中BD和HD哪個高清一些 有什麼區別
它們一個是定義,一個是物件。沒直接聯系。談不上區別。720P以上的都可以稱為HD,但是不一定是Full HD(全高清),Full HD是指物理解析度高達1920×1080逐行掃描,即1080P。BD就是Full HD ,就是1080P的.所以說BD是清晰度最好的。
藍光光碟(Blu-ray Disc,簡稱BD)是DVD之後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一,用以存儲高品質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數據存儲。
HD是英文High Definition的簡稱,是指垂直解析度大於等於720的圖像或視頻,也稱為高清圖像或高清視頻,尺寸一般是1280×720和1920×1080。「高清」的全稱為「高清晰度」。
(7)島國電影一般都是什麼畫質擴展閱讀
1、美國ATSC(先進電視系統委員會)定義了兩種流行的高清尺寸:1280×720p/60和1920×1080i/60,其中乘號前面表示寬度(即水平解析度),乘號後面表示高度(即垂直解析度)。
2、歐洲傾向於1920×1090i/50。其中以720p為最高格式,行頻支持為45kHz,而1080i/60Hz的行頻支持只需33.75kHz,1080i/50Hz的行頻要求更低,僅為28.125kHz。
3、經常看到的HDTV解析度為1280×720和1920×1080,這對於如今的顯示器而言的確是不小的考驗,如果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很難在現有的顯示器上獲得更加出色的畫質,因為此時的瓶頸在與顯示設備。
4、對於32寸以下的屏幕而言,1920×1080解析度基本已經達到人眼對動態視頻清晰度的分辨極限,更高的解析度也只有在大屏幕顯示器上才能顯示出優勢。
參考資料:網路-HD (高解析度)
⑧ 關於高清電影的幾個問題,高手進!我是菜鳥
第一問
高清電影是指解析度達720P或1080P的電影。它們的體積都相當的大。如果1080p的解析度又有較好的音頻文件的話一個電影能有50G。現在我們一般看的都是DVD級別的標清畫質電影。
第二問
家用的高清設備可分幾種
第一種:就是BD DVD影碟機+次世代音效功放+AV音響+顯示器。這種配置需要BD光碟,就和我們的家庭影院沒什麼兩樣,很不靈活。其中BD影碟機最便宜的也要2000元以上,次世代功放也價格不菲,好一些的AV音響也要好幾千。但這套配置可以最大程度享受高清的美妙。
第二種:就是HTPC(就是放在小機箱里的個人電腦)+多媒體音響+顯示器。HTPC的特點就是性能夠強,運用又很靈活。可以當作BT下載機用,不用非要考碟片。一般地,有一顆主流的雙核CPU就能對1080p的高清電影進行解碼。你還可以用顯卡進行硬解碼從而把CPU解放出來,做更多的事。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搭配方法。比第一種便宜很多,又靈活,又有很好的效果。關於HTPC的配置我建議用:
主板:索泰IONITX-A-E (1500元)
這個主板搭配了最新的ATOM N330雙核處理器,採用NVIDIA MCP79晶元組,搭載了NVIDIA Geforce 9400M集成顯卡,板載7.1聲道HD音效卡,介面豐富,1個eSATA介面, 1個HDMI介面, 1個VGA介面, 1個DVI介面, 1個光纖輸出介面, 1個同軸輸出介面,1個RJ45網卡介面, USB介面, 音頻介面。9400M的集成顯卡有很強的硬體解碼能力,可以把彌補並不怎麼強的ATOM處理器。(原因上面說過了)。其功耗小的令人驚訝,滿載也不會超過50W。即使你通宵下載BT也不用擔心電費。他還搭配外置電源,提供802.11n WiFi無線解決方案。整體非常超值。
機箱:一般賣這種mini主板的地方都有超小機箱賣,給你預備300元
音效卡:創新Sound Blaster X-Fi Surround 5.1 (650元)
此為外置音效卡。
硬碟:西數1TB企業級硬碟,適合長時間的BT下載。(700元左右)
音響:漫步者S5.1標准版 (2880元)
BD光碟機:先鋒BDC-S03BXL (1000元)
用於播放BD碟片。
總計:7000元左右,不帶顯示器。比第一中便宜很多,功能又很強大。
第三種,使用帶有TV-OUT的高端PMP或PSP游戲機+多媒體顯示器+音響。這種由於TV-OUT連接線的限制。音頻,視頻的質量很差。
第四種:使用高清播放機+多媒體音響+顯示器。這種和第一種的限制相似,只是限制變成了只能使用多媒體文件,不能使用碟片。
其中,第二種中的HTPC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代替,但效果會打折扣。
第三問
前面說過,只要有主流的雙核CPU和適當的介面筆記本就可以代替HTPC工作。你的CPU是T5850,我推測應該是華碩F81E585Se-SL,有HD 4570顯卡,帶有HDMI高清介面,只要接到數字電視上的HDMI介面就可以了。用PowerDVD軟體可以很容易打開硬體解碼。
這里再奉送一個小秘密,鑒於你的硬碟較小,你可以使用PowerDVD9 Ultra軟體中的TrueTheater HD功能,將DVD的標清畫質作特別處理,成為媲美720P的畫質的電影。
⑨ 為什麼日本人的電影多數畫面以黃昏為背景
同感,雖然我看的日本電影很少,個人感覺他們很懂得珍惜,很細致的享受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無論是他們世界著名的動漫,還是電影,很多都有這種體現。他們不會滿嘴的大仁大義,不會宣揚什麼為了國家舍棄生命舍棄家人之類的所謂偉大。站好自己的位置,努力著,為自己身邊的人創造快樂,保護自己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⑩ 日本電影的色調為什麼都是青灰色的 是因為他們用一樣的膠片嗎還是技術以外的原因
如果要具體分析恐怕要寫長篇巨著了,沒有幾十萬字拿不下來。所以簡單說一下,只表達觀點,提到的具體論據自己去查,僅供參考,而且時間和篇幅問題只是從一個角度論證。這個角度就是地理決定了文明。你所提到的膠片問題恰恰有個看似悖論的表現,柯達是日本的(很多影視包括日本本國都用了柯達的膠片),但是柯達與其它膠片公司同比,它的特點卻是偏向暖色調,也就是說膠片不是問題,是人的問題,是導演或者其它決定影片色彩格調的人選定或者定製了冷色調,這也包括攝像技術的應用。一句話,是人選定的,那為什麼日本導演偏向冷色調呢?地域決定文化,文化決定了傾向。日本地理有這么幾個特點:地域狹長,平原夠用,人口眾多,資源匱乏,政治混亂。1、地域狹長,不解釋,看地圖,記得四周是海就可以了。
2、平原夠用,日本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較小的不計其數,日本平原占國土面積29%左右,中國只有12%,但是就算日本的最大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位於本州中南部,和中國的三大平原比起來也似九牛九十九根毛,而且日本地理屬於新造地形(日本屬於板塊交界處,是地震多發地帶,你懂啊),高山不多,小山脈多的無數,由此造成了幾大島地域被無限分隔。
3、人口眾多,平原多,屬於溫帶,糧食夠吃。海岸線長,漁民多,漁業夠吃,蛋白質不愁,不多說
4、資源匱乏,糧食和魚夠吃,但是礦產匱乏。日本的礦產資源貧乏,雖然其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但蘊藏量都很小,因而有人稱之為「金屬資源標本國」。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地面將近2/3為新生界及新期火成岩之噴出岩,地質構造運動激烈且斷層多,導致礦床小、礦層薄、礦石雜質含量高。日本的銀礦倒是曾極度發達,因為中華自古缺金礦,所以開始以銅代金(古文中的金實際上就是銅),後來特別是明清又以銀本位,大部分銀子是從日本換來的。
5、看明白了以上幾點,你就明白為什麼會政治混亂了,日本戰國時代幾千人就能稱藩國(有點像歐洲封建時代,但是其實是兩碼事),因為地域的分隔,又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如秦國能一統天下的實力,最要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就打打打。也就是因為四周是海,所以最後還就能統一了,打敗的沒處跑啊!
地理的問題分析完了,接下來就是心理了,如果你能看明白地理對文化的影響,就會明白為什麼會有遣唐使,為什麼會有甲午戰爭,為什麼會有南京大屠殺!簡單一句話:吃飽了不重要,缺東西就要搶,這就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不能放鬆對這個島國的警惕。
壓抑!所以猶愛青色(包括情色AV,嘿嘿,現在你懂了吧,為什麼它們好這一口),但是大腦的功能又決定了不能只是壓抑,要心理視覺補償,所以它們又特別愛櫻花的爛漫暖色。
算了,要說的太多了,你看點心理學的資料吧。想聊,留個qq:1551470920,不過,經常不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