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上甘嶺衛生員唱什麼歌

電影上甘嶺衛生員唱什麼歌

發布時間:2022-12-07 18:55:46

① 《上甘嶺》里衛生員唱的是什麼

《上甘嶺》里衛生員唱的是《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1)電影上甘嶺衛生員唱什麼歌擴展閱讀:

作曲過程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為了讓人們喜愛這首歌,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劉熾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創作時,為了避免外界的干擾,在門上貼了「劉熾死了」的條子。

為找適合演唱《我的祖國》的歌手,長影請了一批中國內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滿意。後來,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

② 讀上甘嶺永恆的一幕有感作文600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電影《上甘嶺》中的衛生員王蘭唱的膾炙人口的主題歌,流傳甚廣,影響了幾代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王蘭的原型就是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女衛生員王清珍同志,關於王清珍的事跡,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王清珍14歲參軍,1951年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上甘嶺戰役進入最緊張、最激烈的決戰階段;當時,扎著羊角辮才16歲的姑娘王清珍是上甘嶺戰役收容所護理排的女衛生員,她負責三個坑道、20多名傷員的護理工作。
這一天,夜幕已經很深了,王清珍巡迴檢查護理經過一個洞口,洞里傳來「哎喲」「哎喲」輕微而沉重的呻吟聲,借著昏暗的油燈光亮,王清珍看到哼叫的是下午剛從戰地救下來的曹排長。他腹中中彈,腸子流出了一截子,在戰地簡陋的「急救室」里做了手術。
「同志,你哪兒難受?」王清珍親切地問。
「這,這……」傷員曹排長看著面前這位年輕的女衛生員,痛苦而又難為情地搖了搖頭。
頗有護理經驗的王清珍明白了,她和藹地說:
「同志,你要方便吧?是大便還是小便?我去給你拿罐頭盒來。」當王清珍要幫他解褲子時,曹排長吃力地把她的手一推說:
「我自己來。」
王清珍只好轉過身去,站在洞口等候曹排長方便完了,好給他清理倒掉。
其實,在王清珍來洞口之前,曹排長就尿脹得厲害,他努力地側過身子想解到地下,但沒有解出來;現在他想再試一次。哪知一使勁,傷口痛得如刀割,忍不住「哎喲」「哎喲」地哼了起來,罐頭盒也「叮叮當當」地滾到床下。
「曹排長,你剛來還不知道,在這里都是我們醫護人員幫助傷員解手的。」為了緩解曹排長的思想壓力,王清珍耐心地解釋說。
「你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妹妹吧,別再讓醫護同志為難了!」洞里的其他傷員也都七嘴八舌地勸導曹排長。
王清珍也以為曹排長是僅僅挪動身體而引起的傷口痛疼,於是倍加細心地為他拉下褲子,把罐頭盒接在曹排長的小便上。
曹排長在王清珍的幫助下再一次地使勁,不但一滴尿也沒出來,反而痛得他大叫一聲倒了下去!
王清珍這才恍然大悟,她輕輕地摸了一下曹排長的小腹,鼓脹得像打足了氣的皮球。曹排長因腹部受重傷,再加上身體極度虛弱,已無力排尿了,必須立即導尿!
好在王清珍的衛生包里有一根導尿管,王清珍拿出導尿管塗上潤滑油,紅著臉抓住曹排長的生殖器,把膠皮管輕輕地插進他的尿道。痛得已無法自製的曹排長這時已顧不上顏面,只是咬著牙,感激地看著女衛生員王清珍為他操作。
導尿管插進去了,不知什麼原因,尿仍然排不出來。曹排長吃力地喘著氣,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人們常說,「活人能被尿憋死?」而現在,我們面前這位國際主義英雄戰士很可能要被尿活活地憋死!戰地上的坑道里,醫療條件極差,尿中毒、膀胱破裂都是「死亡」的同義語和代名詞。
王清珍咬著嘴唇,急得頭上沁出了汗珠。看著曹排長被傷痛折磨得扭曲了的面孔,她心如刀絞面如火燒!洞里的其他傷員也急得直嘆氣,有一個傷員急得捶打著床沿說:
「我們這些人有一個能動的就好了,用嘴吸也要把尿吸出來,無論如何也要救活曹排長!」
「用嘴吸?」王清珍的心裡一亮,可她馬上又猶豫了,雖然,戰爭環境使女兵們鍛煉的都很大程度地「男性化」了,但畢竟自己是一個16歲的姑娘啊!何況露出曹排長生殖器外面的導管才只有一厘米長……
猶豫只是那麼一剎那,面對快要被死神奪走生命的英雄戰友,王清珍毅然地跪了下去,口含著曹排長生殖器外面的那一小段導尿管,猛地吸了一口,沒有吸出尿來,她又吸了一口,還是沒有吸出來;當她吸到第三口的時候,尿液終於被暢快地吸了出來。由於用力過猛,尿液直嗆進王清珍的喉嚨,她掉過頭去吐出尿液,顧不上惡心和嘔吐,又連忙把罐頭盒接到導尿管上,尿液「滴滴嗒嗒」地流向罐頭盒……
在場的英雄傷員們,都含著熱淚目睹了這人間最聖潔的一幕;盡管曹排長身體虛弱得已哭不出了聲音,可感動的淚水早已流滿他的面頰……

③ 一條大河波浪寬是什麼歌(中一條大河波浪寬)

去年一首接地氣的獻禮曲《我和我的祖國》風靡全國,人們在傳唱自己和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同時,也想起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美景往事。要知道,在當年這首神曲《我的祖國》更是火遍大江南北,成為老一輩中國人民心中不可磨滅的愛國情懷與記憶。

那麼問題來了,「一條大河波浪寬」具體指代的是哪條河流?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充分反映了《我的祖國》這首老歌的深刻意蘊和藝術水平,以及每個中華兒女對自己的祖國,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條河流的愛戀與遐想。

上圖_ 《上甘嶺》相關電影海報

《上甘嶺》電影的拍攝:《我的祖國》的情感來源

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苦鬥爭,中華民族終於在1949年重新站了起來,並在建國之初與世界最強的美帝國主義率領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硬剛。 尤其是上甘嶺一戰,把中國軍人保家衛國、勇敢無畏的精神展現 淋漓盡致。

上圖_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的立國之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振奮了人民的愛國之情,無論怎麼熱情贊頌都不為過。在戰爭勝利之後,國家決定將上甘嶺戰役的英雄事跡拍攝成電影,以茲紀念和鼓舞人心。 長春電影製片廠由於擅長軍事題材影視的攝制,這次承擔了這一光榮的任務 ,並立即組成了由沙蒙和林杉任導演的製片團隊,兩位導演還與編劇曹欣、肖矛共同創作劇本,於1956年完成全片攝制。

上圖_ 電影《上甘嶺》劇照

真正打動人心的電影和歌曲,都能夠從細微之處著手,讓觀眾和聽者能夠產生生活和情感上的共鳴。 《上甘嶺》製片團隊為了追求電影的真實性,決定趕赴上甘嶺戰役遺址考察取景。 1907年生的沙蒙當時已經年近五旬了,且有心臟疾病,而上甘嶺所在的五聖山海拔有一千多米高,攝制組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希望他不要上山。可是沙蒙堅持要親自到戰場考察取景。於是沙蒙同林杉和幾位編劇、負責美工的劉學堯和特技設計蔡光等拍攝人員一起攀爬五聖山,來到上甘嶺。

盡管戰事早已結束,上甘嶺戰場依舊保存著當年鏖戰的痕跡:被美軍炸彈削平得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山頭,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子彈殼和炮彈皮,當年志願軍戰士躲藏的坑道只是一米多高的山洞,悶熱潮濕,讓人難以忍受。戰場環境之殘酷震撼了沙蒙等人,這是要多麼強悍的意志力才能在上甘嶺陣地堅守下去啊!攝制組對堅守上甘嶺陣地的志願軍指戰員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 之後便尋訪到參與過上甘嶺戰役的100多位倖存老兵,采訪他們當時的戰場狀況和心路歷程。

上圖_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第15軍45師堅守陣地

老兵們除了描述戰爭情形的慘烈之外,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自己在坑道堅守時,心裡非常想念祖國,思念家鄉。他們在踏上戰場之前,也是父母的孩子,弟妹的兄姊,也未嘗不害怕死亡,但是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共同信念,他們鼓起勇氣向前沖鋒,只有犧牲自己才不至於犧牲家鄉的父老鄉親,讓家鄉的河流土地為敵人所踐踏。家國家國,國與家是一體的,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每一位志願軍指戰員都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

通過對上甘嶺戰場的實地考察,以及對倖存志願軍指戰員的訪談,攝制組最終確定了拍攝方向:避免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宏大的全景式拍攝 ,而是以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堅守上甘嶺陣地的故事為原型,展現志願軍某連隊的志願軍戰士在坑道堅守的情節,力圖反映當時的志願軍戰士真實的戰斗生活與情感經歷,從細節處反應志願軍戰士的偉大之處。

上圖_ 上甘嶺全貌

先說電影取景。 上甘嶺畢竟是人家朝鮮的地界,且環境依舊惡劣,不利於劇組的拍攝行動。於是劉學堯和蔡光在靠近朝鮮的安東地區選擇了一個與上甘嶺地形相似的山頭,帶著從上甘嶺撿回的許多彈殼,人工營造坑道等戰役工事。攝制組還請來了在上甘嶺戰役中作戰的志願軍連長趙毛臣做軍事顧問,親自打槍錄音,最大限度還原戰場環境。

之後的重點是電影選角。 帶領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堅守陣地的連長是戰斗英雄張計發。沙蒙在劇本中塑造了志願軍某部八連指揮員張忠發的角色,並選用在電影《暴風驟雨》飾演趙玉林的高保成出演。

一個連隊要想完成作戰任務,領導者的英明果斷是必須的。而在艱苦異常的上甘嶺戰役環境下,這個領導者又要能夠用人格魅力團結隊伍,與戰士們打成一片。因此電影在展現張忠發的果決領導和英勇作戰的同時,也設計了張忠發同戰士們互動的一些情節,如戰士們在缺衣少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的時候,一支松鼠突然跑進了坑道內,張忠發馬上帶著戰士們你爭我趕地捕捉,用帽子將松鼠扣住。就在這時敵人突然發動了進攻,張忠發又把松鼠放歸自然。又如坑道外邊的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給連隊送來兩個蘋果,人多果少,張忠發遂讓每一位戰士都咬一口蘋果。高保成將一個有領導力又有親和力的連隊領導者演繹地十分出色。

上圖_ 《上甘嶺》劇中師長派炊事員老王(田烈飾)給八連送來蘿卜,並帶來了師長送給張忠發的兩個蘋果

張忠發的角色確定後,指導員、一排長、老炊事員、通訊員的演員也很快確定下來。但是沙蒙總覺得影片少了點什麼,原來攝制組采訪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45師醫政股收容所的女衛生員王清珍,了解到她忍苦耐累照顧傷病員,為連隊加油打氣的英雄事跡。 沙蒙覺得電影不能拍成純粹的男人戲,一定要體現女戰士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氣以及對整個連隊的情感潤滑作用。 於是電影中塑造了王蘭這一活潑的女護士形象,找來剛從魯迅藝術學院畢業的新人劉玉茹飾演。她很好地把握了角色的精髓,將王蘭塑造成連隊的又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

愛國情懷可以通過與敵人浴血奮戰、不怕犧牲來體現,那麼思鄉之情又該如何表現呢? 影片中,堅守坑道的志願軍戰士互相聊起家鄉的風景與故事,調侃老婆與對象,藉以抒發對家鄉的思念。除此之外, 沙蒙導演想到了讓角色通過唱歌來抒發思鄉愛國之情的方式。

上圖_ 志願軍上甘嶺陣地一角

自古以來,歌唱都是人們抒發內心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在革命年代,人民翻身當家做主,滿懷著對新生活的激情與嚮往,大批昂揚向上的紅色歌曲如春筍破土而出,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而在電影片尾中,連隊指導員在犧牲之前,回想起了自己家鄉的片片麥田, 讓王蘭唱一首《我的祖國》給自己聽,而這首歌是全片的高潮與精華所在,將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戰士思念祖國與家鄉的傷感與保家衛國的熱情展現地淋漓盡致 ,指導員也是在這樣深情的歌聲中,帶著回憶閉上了眼。這首歌曲也自然成為了影片的最佳插曲。

《我的祖國》創作難題:如何體現家國情懷

歌曲要體現志願軍指戰員們的家國情懷,看似容易其實難也,插曲在全片幾乎拍攝完畢之時都尚未出品。為此,沙蒙與林衫等幾位導演和編劇苦思冥想,寫了一篇名為《我的祖國》的歌詞,原始版本是: 「祖國啊,我的母親!您的兒女,離開了您溫暖的懷抱,戰斗在朝鮮戰場上。在我們的身後,有強大的祖國……」

上圖_ 導演沙蒙(1907—1964)

然而沙蒙導演等人的作詞水平並沒有得到肯定,在他找到創作過著名歌劇《白毛女》的好友劉熾幫忙作曲時,卻被劉熾指出「詞不錯」卻「歌不了」,完全找不到歌的韻律在哪,不能達到沙蒙提出的讓歌曲家喻戶曉的效果。 為化解沙蒙的尷尬,劉熾提出不如找另一位詞作家喬羽來作詞。 喬羽是一位創作天才,現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曾在1955年寫下名曲《讓我們盪起雙槳》。能夠找到大詞作家喬羽來寫詞,沙蒙自然大喜過望,馬上向喬羽發出邀請。

喬羽當時正在忙於電影《紅孩子》的劇本創作,拒絕了喬羽的請求,但是耐不住沙蒙轟炸般的盛情邀請,最後接受了沙蒙的請求,當夜就從南昌出發,輾轉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沙蒙給喬羽的作詞要求是「又快又好」,即既要趕緊出詞(當時製片團隊每天花銷成本就達到2000元,耗不起),又要能夠經久不衰,讓大家銘記。

上圖_ 喬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於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

上圖_ 劉熾(1921年3月10日~1998年10月23日),男,原名劉德蔭,曾用名笑山,陝西西安人,電影作曲、歌曲家

原來喬羽在太行山根據地待過三年,親眼看到戰士們在戰爭的重壓下還保持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深受感染。在此情緒的影響下, 喬羽准備不走尋常路,不盲目突出上甘嶺戰役的戰斗氣息,而是換一種更加溫柔、接地氣的抒情語言,不僅要反映戰爭的壯烈,還要能體現戰爭之後的和平景象與軍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面對沙蒙的每日催稿,喬羽結合對上甘嶺志願軍老兵的訪談記錄與自身經歷,苦思冥想十幾天,終於從記憶當中的某條大河當中找到了靈感。

原來這條大河的名字就是長江。 喬羽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曾為了創作電影劇本《紅孩子》到中央蘇區去考察,中途第一次坐船橫渡長江。只見江面無比遼闊,江水波浪翻湧,朵朵白帆爭相競發,兩岸稻田青翠奪目,著實把這個喝黃河水長大的北方人驚艷到了。 長江給喬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長江的波浪在此刻涌進了他的腦海之中, 「腦子進水」的喬羽頓時靈感迸發,又經過十幾天的反復思量,終於完成了的作詞,並初步將曲名定為《一條大河》:

上圖_ 上甘嶺 志願軍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 艄公 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對志願軍戰士家鄉大河美麗風景的深情回憶:波浪起伏的大河奔騰而下,河畔的稻花芳香四溢,每天我都在岸邊聽著艄公的號子起床,看著河面上的朵朵白帆入睡。這樣的美景會深藏在自己的心中,浮現在自己的夢里。不僅志願軍戰士會在異國他鄉回想,每一位看著家鄉河流長大的中國人,都會為這樣的夢幻開頭所感染和遐想。家鄉的那條河流,是我們心中魂牽夢縈的存在,是我們願意用生命為之守護的存在。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 由家及國,有著這般美麗家鄉的祖國,自然也是無比遼闊和英雄的存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新中國的優秀兒女敢叫日月換新天,用自己的雙手打碎舊世界的枷鎖,建設著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新世界。建設祖國的同時,也是在讓家鄉變得更加美好。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我們中國人民向來熱情好客,熱愛和平,歡迎友好的人們來自己的祖國和家鄉看看。但要是有像美帝國主義這樣兇狠如豺狼的敵人敢於踐踏我們的祖國和家鄉,那麼迎接他們的只有被消滅的命運。保家衛國絕不只是一句口號,千千萬萬奔赴朝鮮戰場的英雄兒女就是對以戰止戰、追求和平的最好詮釋。

上圖_ 志願軍勇士們向537.7高地北山之敵實施反擊

該詞作語言平鋪直敘,沒有華麗辭藻,但是卻在一字一詞中透露出志願軍指戰員,甚至是全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保衛家鄉,齊心協力共抗強敵的偉大精神與深刻情感。 人們彷彿看到,為了保家衛國,志願軍戰士可以在為祖國和家鄉默默掉兩滴眼淚後,鼓起十足的勇氣反擊美國侵略者。詞作馬上就得到了沙蒙導演的肯定,劉熾也是使盡渾身解數為其作曲。劉熾為了能夠安心作曲,在門口貼上「劉熾死了」的標語以避免外人打擾。

劉熾冒著被左鄰右舍指責和嘲笑的風險,在家裡反復吹拉彈唱當時中國十首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曲目,並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劉熾找到了《小放牛》改寫的《盧溝問答》中的頭兩句旋律,略加改動成為新歌的引子。就這樣, 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我的祖國》橫空出世。

上圖_ 《我的祖國》 喬羽作詞手稿

這首歌主部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部和副歌共有三段歌詞,主部先由女聲合唱,反復時由女聲領唱,曲調極其優美、婉轉、親切感人,由合唱隊伴唱副歌,曲調宏偉、壯麗,但又不失輕快感。後來劉熾在回憶這段往事時坦言: 「《我的祖國》就是對母親深情的告白,無論順境逆境,永遠不離不棄。那些英雄的戰士,上甘嶺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祖國、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也是我們中國人的脊樑!」

歌曲創作出來了,該找誰來唱出它的意蘊呢? 長春電影製片廠請了幾位中國內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但是效果不佳。 喬羽想了想,提出要不請當時的當紅歌手郭蘭英來試唱? 事實證明喬羽沒有看錯人,郭蘭英以她清澈醇厚、滿懷深情的音色,唱出了《我的祖國》的家國情思,彷彿王蘭再現。

上圖_ 郭蘭英1930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

不同於大氣磅礴,掃除一切害人蟲般的雄壯歌曲,《我的祖國》宛如涓涓細流,從對家鄉大河美景的回憶,到之後保家衛國的堅定,抒發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情感層次呈遞進關系。後來喬羽在回憶《我的祖國》創作舊事時深情地說: 「文學藝術創作不應該完全被時空限制住。我用很抒情的調子寫這首歌曲,是為了表現在強敵、嚴酷的戰爭面前,我們戰士的鎮定、樂觀、從容和廣闊的胸襟。我想告訴人們:他們是在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下戰斗的,他們能贏得這場戰爭不是僅憑血氣之勇。」

事實證明,「一條大河波浪寬」的具象化的抒情方式,無論是青年小伙還是婦孺老人,都是耳熟能詳,口口相傳。《上甘嶺》這部影片的成功,固然是因為其電影本身優秀所致,亦由於《我的祖國》這首神曲的烘托。在護士王蘭唱起《我的祖國》的那一刻,全片精神境界進一步得到了升華。聽眾也為歌聲所感染,不由得思念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來。

上圖_ 《上甘嶺》電影中衛生員王蘭在坑道中唱起了《我的祖國》

經過郭蘭英的深情演唱並在廣播電台播放之後,《我的祖國》不僅是《上甘嶺》的經典插曲,還成了當時全國各地文藝演出的必唱曲目。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2007年,中國發射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時,這首歌曲也像《東方紅》一樣響徹太空,讓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不只為地球所知。

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條心中的河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認為,優秀的藝術作品之特徵,在於要麼能在場景中營造一片優美的世外桃源,讓觀眾顧盼美景、陶醉其中,要麼引導觀眾走進自己的內心,從靈魂深處找到自己的精神桃源。

當時沙蒙導演在肯定喬羽的作詞時,順便也提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用「萬里長江波浪寬」這種更有氣勢的詞句來取代「一條大河波浪寬」? 喬羽回答說,如果在詞句當中直接寫上長江,那麼其他沒有生活在長江邊或者沒有見過長江的人們,對長江沒有概念,在心理上產生距離感,不容易打動人心。而不管是中國哪個地區的人,家鄉都會有一條河,寄託著個人的喜怒哀樂, 用「一條大河波浪寬」能夠讓每一位聽眾都產生對自己記憶中家鄉河流的美好遐想。 這種「看破不說破」的藝術手法無疑是很高明的。

上圖_ 長江三峽中的巫峽風光

我們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聽歌經歷。當我們聽到一首帶有地方色彩的歌曲時,盡管我們會跟著歌詞想像和欣賞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是腦海中總會把歌詞中場景與自己居住過、經歷過的場景聯系起來。如趙雷的《鼓樓》,聽眾明明清楚趙雷唱的是北京鼓樓,但是在聽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會想起自己家鄉的西安鼓樓、南京鼓樓、寧波鼓樓等等建築,並將其代入歌曲情境之中。而《2002年的第一場雪》明明唱的是刀郎家鄉新疆的一場大雪,而我們聽到這首歌時,腦子里是否會自動檢索家鄉在2002年下的第一場雪呢?

作詞者喬羽是在想到長江後寫出的「一條大河波浪寬」,但是落在具體的上甘嶺志願軍戰士身上,就對「一條大河」各有不同的註解了。如當時《上甘嶺》攝制團隊在製片和創作《我的祖國》時,通過部隊找到志願軍三十九軍准尉黃極潤進行訪談。黃極潤稱自己的家鄉廣西橫縣巒城有一條河叫鬱江,也是白帆水上過,兩岸稻花香。這樣的描述同《我的祖國》歌詞所描繪的情景基本一致。無論戰士們家鄉的河流是哪一條,他們都在華夏的土地上,都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上圖_ 廣西鬱江

因此,盡管《我的祖國》的歌詞是喬羽從長江景緻的回憶中獲得的靈感,但是祖國其他的河流也參與了歌詞的創作。 正是由於「一條大河」的共性,所有生長在江河邊或者見過江河的中國人民,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條河流。 即便是沒見過,家門口的小溪甚至是水塘,也足夠引起一段關於「水流」的記憶了。無論是河流還是水流,愛國情懷,鄉土情結都紮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之中,人人都有心中最想守護的東西,一首《我的祖國》便說明了一切。

文:鐵騎如風

參考資料:

【1】聶濟峰:《上甘嶺-攻不破的東方壁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劉熾:《關於<我的祖國>》,載《人民音樂》1985年第10期

【3】袁成亮:《一條大河波浪寬——電影<上甘嶺>誕生記》,載《黨史縱橫》2006年版第8期.

【4】姚遠:《<我的祖國>:激情澎湃的愛國篇章》,載《黨史文匯》2019年第8期.

【5】李藝:《一條大河波浪寬——歌曲<我的祖國>的創作淺析》,載《大眾文藝》2012年第21期.

④ 在膾炙人口的電影《上甘嶺》裡面,你還記得衛生員唱的是什麼歌嗎

這部劇里衛生員唱的歌叫《我的祖國》,這首歌也是這部劇的主題曲,這首歌完美契合了這部劇所要傳達的精神,聽到這首歌就感覺到了當時的戰士們對祖國、家鄉等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家鄉的懷念之情。

在那個時候遇到一個不能自主排尿的戰士,她甚至直接用嘴吸導管,幫戰士進行排尿,而她當時才只有16歲,這部電影完美的展示祖國的子弟兵在戰爭中的不畏險阻,奉獻自我的精神,是一個非常值得觀看回憶的電影。

⑤ 上甘嶺衛生員唱起什麼歌

在守住坑道艱難的時刻,衛生員唱起了《我的祖國》鼓舞大家。八連體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艱苦奮斗、敢打硬仗的精神;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知難而進、負重自強的精神。

電影《上甘嶺》

取材於朝鮮戰場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長影拍攝,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

大多數的人們對《上甘嶺》比較熟悉,但對其中飾演王蘭的劉玉茹卻不熟悉。

劉玉茹,1933年出生。中學畢業後,她考入沈陽魯迅藝術學院。1955年,22歲的她畢業,分配到哈爾濱話劇院,成了一名話劇演員。

剛剛畢業的劉玉茹有一天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探親,她的一個姐姐在這里工作。就在離開的路上,正巧碰到《上甘嶺》導演之一林彬。

⑥ 《上甘嶺》衛生員唱起什麼歌

《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由郭蘭英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於1959年錄音,此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

影片中的衛生員王蘭每天給傷員打水、打針、換葯、喂飯、洗綳帶、查脈搏,不管工作有多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她喜歡唱《我的祖國》,因為這首歌能給她力量。

創作背景:

喬羽在作詞時想走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寫作路子,可又想不出來,而沙蒙幾乎每天都到他屋子裡來催稿,喬羽也沒辦法。直到他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才把歌詞寫了出來。

沙蒙拿著稿子看了半個小時後,詢問第一句為何不用萬里長江或長江萬里,喬羽認為這樣寫可能會讓那些不在長江邊上的人從心理上產生距離,失去親切感,最終沙蒙認可了喬羽的想法。

為找適合演唱《我的祖國》的歌手,長影請了一批中國內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滿意。後來,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

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

⑦ 衛生員唱起了什麼鼓舞大家上甘嶺

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中師黨委命令八連暫時放棄表面戰場的爭奪,把敵人拖住,消耗敵人有生力量。在守住坑道艱難的時刻,衛生員唱起了我的祖國鼓舞大家。

八連體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艱苦奮斗、敢打硬仗的精神;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知難而進、負重自強的精神。

(7)電影上甘嶺衛生員唱什麼歌擴展閱讀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附近進行,雙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斗發展為戰役,由營、團規模發展到師、軍規模。

美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的8個團又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100架,總兵力6萬餘人。

戰役中志願軍先後投入第15軍之第45師、第29師,第12軍之第31師及第34師一個團,炮兵約3個師,總兵力達4萬餘人。不過,在上甘嶺戰役之前運動戰時期的五次戰役,以及上甘嶺戰役之後的金城戰役(金城反擊戰)等,志願軍一次戰役投入兵力都是至少6個軍,20萬人以上。相比之下,上甘嶺戰役規模要小多了。

⑧ 上甘嶺電影原型清唱《我的祖國》,這是有多讓人感動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出現在連線鏡頭前時滿頭白發

穿著當初制式的軍裝,胸前的勛章熠熠閃耀

當被問到當年上戰場時是否會恐懼

她的回答平淡而堅定:“不會”

老人說自己只是當時醫務人員中的普通一員

“我沒什麼可驕傲的”

可祖國和人民為她驕傲

也為鐫刻在

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烈士英名牆”上的英魂而驕傲

我們並不陌生

在中國幾乎每一個重要時刻

總會響起這個熟悉的旋律

從1956年一直傳唱至今

經典傳唱人金志文懷揣

與歌曲中對祖國江河湖海無比熱愛的共情

再次唱響這首經典老歌

在吸收各種經典版本精華的同時

融入自己獨特的理解

為這首震撼人心的曲目

注入嶄新活力與澎湃朝氣

隨著婉轉悠揚的鋼琴聲緩緩流淌

閉眼就仿若身臨祖國秀美畫卷

波濤奔涌的大河寬闊無際

揚著白帆的船上,艄公的號子不時響起

兩岸的稻花被風吹得簌簌作響,香飄悠長

《我的祖國》歌詞真摯朴實、親切生動

三段歌詞就組成三幅美麗的畫面

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

三個方面描繪出栩栩如生的場景

喚起人們深切的思鄉之情

對今年94歲高齡的詞作者喬羽而言

戰爭是殘酷的

但戰士們在面對時

依然擁有鎮定樂觀的精神狀態

正因如此

誕生了《我的祖國》

這樣一首溫情而動人的歌

⑨ 《英雄兒女之傳奇上甘嶺》觀後感。

《上甘嶺》觀後感
上甘嶺戰役雖然已經是半個多世紀之前的事情了,但是,當我再一次觀看描述這個戰役的電影《上甘嶺》時,仍然是無比的震撼.發生在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雖然只是為了爭奪彈丸之地,對壘的雙方卻是用生命與鮮血鋪就了整個山巒!我軍三營七連戰斗到最後幾個人,連長死了,指導員也被炮炸瞎了雙眼。堅持到最後把主峰交給了八連,最後八連在主峰堅持,為了保留兵力,八連被迫退守坑道。在這坑道里八連和其他的友軍把敵人死死的拖在那裡,讓他們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他們堅持了20多天。最後配合大部隊來了一個反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爭是殘酷的,但是戰友之間的友情卻是溫暖感人的。八連士兵最感動我的是他們面對困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為了配合上級的全面反攻,八連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幾十天,志願軍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敵人的猛烈攻擊,不是槍支彈葯的匱乏,也不是醫療衛生條件的落後,而是水資源的嚴重缺乏。敵人封鎖了上山的路,補給隊無法到達,戰士們只能將自己所帶的水集中在一起,最後也只集得三壺水,這種情況下一壺水往往是全員輪流喝,外面的補給運不進來,只好組織戰士去山下從敵人手中搶水。可是,敵人封鎖太嚴密,搶水的戰士剛到水溝邊,就被敵人亂槍射死。後來好不容易上級派出一支5人小分隊,攜帶一口袋蘿卜跟兩個蘋果到達了八連所在的坑道。這兩個蘋果本是上級領導帶給八連連長的,
1/3
可是八連連長讓衛生員拿去給受傷的七連指導員和一個傷員。這兩個傷員雙手摸著蘋果,問衛生員共送了多少,衛生員回答只有兩個後,傷員毫不猶豫的將蘋果塞回衛生員手中堅決讓衛生員拿去給需要的人。哪怕衛生員說還送上來了很多蘿卜,他們也沒有吃那兩個蘋果。最後,兩個蘋果被全體戰士推了一圈,八連連長發話讓衛生員把兩個蘋果分成小塊,每人都吃一塊。這樣下來,才平復了這場蘋果風波。在推讓過程中,戰士們想的不是自己的個人利益,更多的是為他人著想,為整個隊伍著想,他們互相照顧,互相鼓舞。
在影片中還有一幕也很感人,就是在坑道中,女衛生員用自己的嗓子唱起《我的祖國》並帶動全體戰士歌唱象徵著美好前景的歌的情景。調動全體士兵的積極性,排遣戰士心目中的思鄉之情,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抗美援朝志願軍因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人民,期望為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生活作出一些貢獻而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他們也沒有辜負祖國人民的期望,心繫祖國,懷抱一顆愛國心,幫助當地人民多次打退美軍的進攻,並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對祖國有著強烈的愛,我想那四十幾天的坑道戰,他們不一定能堅持下來,如今,我們美好的生活,都與那些為了國家和平而戰斗的戰士分不開的。今天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祖輩打江山的艱難我們已無法親自體會,但《上甘嶺》中全體戰士的那種不畏艱難險阻,團結互助的精神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的。同時,《上甘嶺》中戰士懷有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是可以感染我們大家的。我們要記住這些為國捐軀的烈士,記住這些最可愛的人,讓我們重新撿回那些已經被我們忽視了的東西,讓「上甘嶺精神」一直發揚下去吧!

⑩ 上甘嶺衛生員唱起什麼歌

上甘嶺衛生員唱起《我的祖國》。

相信喜歡老戰爭片的觀眾,對於《上甘嶺》這部影片一定印象深刻,而對其中的主題歌《我的祖國》則更是記憶猶新: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 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我的祖國》是一首中文歌曲。

《我的祖國》是中國電影《上甘嶺》(1956年出品)的插曲。喬羽詞,劉熾曲,原唱者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郭蘭英。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影片《上甘嶺》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激烈的一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這首主題歌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朴實,親切生動。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上甘嶺衛生員唱什麼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怎麼分段發 瀏覽:174
電影天啟大爆炸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623
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要多久 瀏覽:483
歐美動作電影國語版免費 瀏覽:698
電影院如何曖昧 瀏覽:106
小電影下載免費下載網站迅雷下載 瀏覽:72
第四誡電影免費完整 瀏覽:315
2021年哪部電影好看 瀏覽:137
孤男寡女電影國語免費 瀏覽:836
好看的病毒類災難電影 瀏覽:17
以前香港電影的女神有哪些 瀏覽:622
如何觀看要愛奇藝VIP的電影 瀏覽:615
歷史最多的明星電影有哪些 瀏覽:192
韓國電影怎麼翻譯成國語 瀏覽:137
免費惡心電影 瀏覽:935
電影鷹眼高清免費觀看 瀏覽:823
好看的中國販毒電影 瀏覽:33
red免費看電影 瀏覽:801
蘋果怎麼流量下載電影 瀏覽:113
電影如何和廣告成功結合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