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下載地址
你進一下這個網站看看能不能幫助你
http;//
www.09fys.cn/
這是下載的
希望滿意採納我
② 誰看過一部很早的電影<小草青青>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TY0NjEwODQ=.html
中文名稱:鳳凰琴
英文名稱:COUNTRY TEACHERS
資源類型:DVDRip-rmvb
發行時間:1993年
電影導演:何群
電影演員:李保田..... Principal Yu
劇雪..... Zhang Yingzi
Xuexin Wang..... Sun Shihai
修宗迪..... Uncle
Qian Sun..... Deng Youmei
丁嘉麗..... Deng′s Wife
DaWei Xu..... Zhang′s Father
Fan Zhang..... Zhang′s Mother
Shunzi Jin..... Wang Xiaolan
張建新..... Ming Aifen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617/
評分:7.6/10 (30 votes)
劇情介紹:
「在一所偏僻的鄉村小學,一群天真的孩子在庄嚴地行隊禮,在鄉村老師用竹笛吹奏的國歌聲中,看著國旗在綠色的田野上冉冉升起……」
這是電影《鳳凰琴》中的一個畫面,看過的人們一定都不會忘記影片中那些孩子們看著國旗升起時的眼神:庄嚴、神聖,而透過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們還看到了希望。
故事講述的是在一所偏遠的小學校,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工夫就先後走掉了七八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地送走第十位教師後,人們寒心地說:再不會有第十一位教師能留下來了!鄉里實在派不來教師,只好臨時請了一位剛剛畢業,等待分配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三個月後女大學生的分配通知到了,在女大學生含淚告別純朴的山民走下山坡時,她背後突然意外地傳來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聲音在山谷里低回傳誦,久久不絕,那是她第一節課教給孩子們的詩。年輕的女大學生回頭望去,頓時驚呆了:幾十個孩子齊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這令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 她知道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啊!
女大學生的靈魂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決然拋棄了山外的誘惑,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學校,成了山村的第十一位教師。這一干就是幾十年。後來,她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治療,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只有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這是一部反映中國教育最艱苦地帶的教師處境的反思之作,在這個學校教師很少的貧困山區里,很多辛勤的老師在這里奉獻了他們的青春歲月,也就是在這里,正直的英子從一個沖動的年輕人變成了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憑著一片愛心,為了不讓山區兒童失學,默默地做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盡管她,還有其他鄉村民辦教師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就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肩支撐起中國廣闊的明天。
③ 奧斯卡信陽電影城的理念
奧斯卡信陽電影城在今後的經營中,將嚴格按照奧斯卡院線統一管理,牢固樹立觀眾第一的理念,以員工為主體,誠信服務,誠實經營。並以此為起點,創新思路,合理規劃,搶抓機遇,滾動發展,爭取在若干年後,把奧斯卡院線推廣到全市各縣區,創造電影文化的新輝煌。奧斯卡信陽電影城為滿足追求個性化需求、擁有限量典藏的電影衍生品,以及其他利用著名電影品牌發展的產品等,讓每位觀眾充分的享受完整的藝術體驗。
奧斯卡信陽電影城採用賓館式站立服務,廳內有專業的服務人員引導至位,影片開始前有周到的溫馨提示服務,影片放映過程中每個廳都有專門的服務人員隨時為您服力,影片結束後為您做指引出場服務。
④ 信陽奧斯卡電影城 阿凡達
阿凡達是3D技術做出來的
但我想你說的3D不是這個意思,是普通視覺效果和3D視覺效果吧
變形金剛也是3D技術做出來的,看過吧
3D視覺效果是播放時採用了特殊方法,再戴上眼鏡,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信陽可能沒有吧,你可以去問問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⑤ 電影八月桂花遍地開在哪拍的呀好看么
這個呀,當然信陽商城縣啦,我的家就那裡,很美的,以土革為背景的紅色劇本,據說還有商城縣二高就是前職高的女生參演...看了,歌不錯,景色也行,不管咋樣,當頂!嘿嘿....
⑥ 尋找一部關於信陽黑龍潭、白龍潭的電影
看來是同年齡段的朋友,我小的時候北京台放過這個片子,好像是上中下集的,但不太記得名字了……我家就是白龍潭邊上不遠的地方,經常去那個地方玩,電視劇里的場景都見過。
⑦ 長江圖演的什麼
船長高淳在駕駛貨船沿長江送貨的途中,不斷上岸尋找艷遇。但他逐漸發現,這些在不同的碼頭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個人——安陸。只是隨著航程的上溯,安陸時而溫柔,時而瘋狂,但是變得越來越年輕。
高淳迷上了安陸,不斷停船與她相會,也漸漸發現安陸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寫詩集有關。但是船過三峽之後,安陸不再出現了。
高淳瘋狂地尋找安陸,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船上發生變故,但他不顧一切地獨自一人駕駛貨船,繼續上溯長江,直到源頭的雪山,終於發現了安陸的起源,和長江的秘密。
《長江圖》是楊超自編自導的魔幻現實主義愛情電影,由秦昊、辛芷蕾、譚凱、鄔立朋、江化霖、王宏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於2016年2月15日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首映,是該屆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語片。2016年2月21日,該片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該片於2016年9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楊超
新銳導演代表人物之一,河南信陽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導演,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影視導演專業教研室主任。早年參與「實踐社」,並策劃組織相關藝術電影推廣活動,同時也兼有影視批評寫作等。
最新十年磨一劍的奇幻愛情巨制《長江圖》,因其磅礴壯闊的史詩氣質,在籌備階段便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工作室」,鹿特丹電影節HBF、法國南方基金、香港國際電影節HAF、台灣金馬影展五大創投支持。成片也順利入圍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斬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該獎項也同樣是2016年華語電影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斬獲。
⑧ 罪愛的簡介
由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批准,海南影業公司、信陽電視台、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忠誠衛士影視文化傳媒中心、深圳市榮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聯合拍攝的高清紀實公益電影《罪愛》,於8月3日在信陽正式開機拍攝。
據了解,作為一部反映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溺愛題材的公益電影,《罪愛》以一個農村孩子楊鎖在父母的溺愛下逐漸變得性格扭曲,極其懶惰,從而失去生存能力,在父母先後去世後流浪乞討,23歲時就在嚴寒中被凍死的故事,深刻反映了當前部分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愛和不恰當的愛,從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以此呼籲全社會採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呼籲家長們要對孩子愛得明智、愛得理智。《罪愛》劇本取材在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鎮發生的真實故事,在拍攝中將大量採取紀實手法,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等都是真名實姓,還將展現信陽的風情、民情、民俗。「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想到了身邊朋友的孩子,想到了街上不認識的孩子,想到了整個社會對孩子溺愛已經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楊鎖的死讓《罪愛》的總策劃和總製片人陳姍姍想到了很多。「我們要把這個真實的故事拍成電視片,給所有的父母,以及所有將要為人父母的朋友一個警示,希望大家從此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陳姍姍談到影片的拍攝意圖時說。
據悉,《罪愛》將於8月18日完成前期拍攝,9月份完成後期製作,預計在新中國成立61周年前夕,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部分省級衛視和全國各大院線獻映,屆時將給觀眾呈現一部包含信陽民情、民歌、名茶、名景,飽蘸眼淚和反思、具有廣泛社會效應的佳作。
⑨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一些志願軍老戰士在媒體采訪中紛紛亮相屏幕,這些戰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令人欣慰。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於1926年的 張計發 ,是河北省贊皇縣人,抗戰末期19歲參軍入伍,在八路軍太行一分區獨立團當戰士。
他於1951年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戰役中,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連長。
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張計發帶領連隊曾在缺水、缺糧、沒有葯品、彈葯不足的坑道里堅守了43天,不僅擊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還數次反擊奪回陣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堅守和反擊作戰任務。
戰後,135團7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張計發榮立個人一等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戰後1954年回國,張計發作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軍區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秋,已升任副營長的張計發,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南京中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63年,他從團副參謀長崗位上因病離休,被組織上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干休所休養。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題材影片拍攝的長影廠立即組成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擔任導演。因為林杉曾創作多部革命題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嶺》劇本創作者。編導們兩次到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並到志願軍部隊體驗生活,還決定請主角原型張計發為劇組顧問。因張計發當時在南京步校學習,沒能成行。
但張計發的確是老電影《上甘嶺》中8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也是小學課本里課文《一個蘋果》的親歷者和作者。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前線,張計發打了10年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是實至名歸的英雄連長。
電影《上甘嶺》上映後,張計發不知看過多少遍,但一直無法從頭看到尾,經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記憶中的實戰情景遠比電影更慘烈,那些犧牲的戰友讓他想起來就難過···。
離職休養後,張計發把關心教育下一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在堅持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曾無數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省區,到學校、進工廠、下部隊,作了上千場的革命傳統報告,聽眾多達百萬人次。
張計發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從朝鮮回國後由組織牽線搭橋組成的家庭。兩人育有四個女兒,有三個從軍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兒至今在部隊一線,已是一名指揮員。
(電影《上甘嶺》劇照)
94歲高齡的張計發新近現身屏幕,重新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一個蘋果的故事」,還講述了報務員因口渴說不出話,不惜自己將自己的嘴打出血來潤嗓子的動人情節···
張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張魁印,就是老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真實原型,如今已經98歲高齡。
當年他帶領38軍一支先遣隊機智深入敵後,一舉炸毀武陵橋,切斷了南逃敵軍退路和後援,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戰後,張魁印被志願軍總部批准榮立一等功。也是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團職幹部。
(晚年張魁印)
他是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
1951年1月入朝參戰,張魁印任志願軍第38軍偵察科科長、38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此後,歷任50軍作訓處長,38軍作訓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驚險傳奇的戰場往事,起源於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傳令,把軍部偵察科科長張魁印叫來,開門見山說:
「給你一個任務。你與 113 師偵察科長周文化帶兩個連,兩個工兵排,配英、朝語翻譯,300多人,組成軍先遣隊。要在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配合下,秘密潛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時以前,把德川通順川和平壤的武陵橋炸掉。你敢不敢去執行這個任務?"
時年28歲的張魁印胸脯一挺,堅定地回答:「那有什麼不敢的!」
梁軍長也沒多說,只是把手一揮命令:「好,那就出發吧!」
這是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真實一幕。
有關這次巧妙、大膽穿插敵後奇襲的戰斗經過,在許多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詳盡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節題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 張魁印奇襲武陵橋》。
而老電影《奇襲》,則是藝術的再現了這個驚心動魄的經過。
據記載,德川之戰結束後,當志願軍西線總指揮韓先楚把38軍在德川的戰報送達志願軍總司令部時,彭德懷司令員禁不住高興地評價說:「這個38軍很厲害嘛,奇襲武陵橋這著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已有軍教片《奇襲武陵橋》的基礎上,再以這一戰例為素材,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雲、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攝了後來家喻戶曉、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襲》。
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奇特之處在於,是由真正經歷過朝鮮戰場烽火的軍人執導,用的是真實素材,拍戲使用真槍實彈。而片中主演方連長的演員張勇手,也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張魁印曾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雖然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友們,可電影畢竟與實際戰例不能相提並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
追憶往事,晚年張魁印經常感慨萬千。
他喜歡講述犧牲的戰友,唯獨不談自己。他解釋,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是電影編導們藝術虛構的。
影片《奇襲》的核心是插入敵後「炸橋」阻敵。也可以說,這座橋是影片劇情圍繞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橋被定名為「康平橋」。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中的這座「康平橋」實景,是在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藏山大橋」拍的,不是朝鮮前線的武陵橋。
當年拍攝驚險的跳車鏡頭時,導演要求一個鏡頭下來。片中的方連長從一班長手中搶過正在疾馳的吉普車方向盤,戰友們跳下 汽車 後,他獨自駕車吸引追兵至山崖邊,在 汽車 墜崖前一瞬間,他飛身躍入路旁,吉普車則墜入山谷燃起大火。
敵追兵見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燒的車骸,誤以為共軍人車俱毀,得意洋洋地獰笑說:「跑,我看你往哪兒跑!···」
對於當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現,張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時年輕,又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所以拍這類驚險的鏡頭,基本上是一條就過,也從沒受過傷。」
張魁印離休後,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小學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他至今還珍藏著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一堆軍功章。
面對這些記載著戰斗功勛的勛章,張魁印常想到的總是犧牲的戰友。
張魁印的妻子遲秀琴,也是他的戰友,曾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一段時間。兩人1954年結婚,育有4個子女。
好多年來,張魁印從不透露自己是電影《奇襲》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後來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人們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
(電影《奇襲》劇照)
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⑩ 楊鎖的《罪愛》
製片方:拍攝《罪愛》警示世人
2010年4月,演員陳姍姍回到信陽老家省親,楊鎖的故事仍在父老鄉親中流傳。陳姍姍想:可以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在全省乃至全國巡展,教育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經過一番努力,陳姍姍獲得有關方面支持,遂決定根據楊鎖的故事拍攝電影《罪愛》。該部影片由信陽市與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香港星創意多媒體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合作拍攝,陳姍姍任總策劃。 「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像養大熊貓一樣撫養孩子。楊鎖的故事雖然是個極端,但很有代表性。我們要把這個真實的故事講給所有的父母,以及所有即將為人父母的朋友,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陳姍姍說。
影片目前正在信陽羅山縣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