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2國慶檔票房僅14.92億,比2021少近28億,為何票房慘淡
我認為是因為旅遊旺季的到來,再加上新冠病毒的影響,因此才會導致本年度的票房十分慘淡。
我國的娛樂產業是十分發達的,尤其是在電影行業這一方面。每年都能夠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這也直接導致我國娛樂行業當中,存在大批量明星的情況。很多明星已經被批量製造,尤其是在電影行業當中。而在所有電影上映期間,電影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收入都是有所不同的。畢竟電影作品有好有壞,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時機。
本年度的票房可以說是非常慘淡的,尤其是在國慶期間的票房相比以往,同時下降了將近28億人民幣。本年度的票房僅僅為14.92億,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本年度的電影行業是十分慘淡的。當然我認為本年度電影行業的慘淡,也與當前社會的狀況以及電影上映的時機有著很大的關系。
B. 現在的票房動不動就過億,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
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請看下面分析。
一: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平均票價40.1元,一線,二線城市票價高達130元~150元。
二,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沒,狂野大陸》
等,已經成為大街小巷人人知道的電影話題。
三:票房過多少億就是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響信。
四,政府呼籲就地過年,使得觀影人數比任何一年多高。
五,年青人與老一輩不同,春節期間他們願意走進影院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六,哪怕這幾部電影都不怎麼好,但後面短時間內沒有接棒的電影,全是小打小鬧。
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的當下,重金打造的大片票房不過億意味著失敗!現在的很多電影,賀歲片也好,主題片也好,上線的時候總要炒作一番,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說實話,如果不是某些媒體的相關影評,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該影片的存在。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果不是媒體的大肆炒作,面對半張老人頭的票價,老百姓去電影院的動力不是很大!當然,年輕大學生以及情侶除外。 電影票價10元或者20元的前些年,票房過億的影片,肯定是叫好又叫座的精良之作!那個時候,自媒體還沒興起, 娛樂 活動沒有現在這么豐富,湧入影院的人是真心實意想去看的!票房的統計十有八九是真實的。 然而,當下炒作流量為王的當下,真的不要對什麼票房過億的宣傳信以為真,那是注水的宣傳!即使票房過億又如何,觀眾的評價才是王道!就像《唐探3》一樣,投資方的廣告震天響,然而聽信廣告進場看電影的老百姓發現不過如此,甚至有些上當受騙的感覺,以致評價分一降再降! 總之,票房過億就是一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自信!如果是好作品,像前段時間的電視劇《山海行》一樣,老百姓交口稱贊,評價分日漸上揚,觀眾甚至覺得劇終來得太早,看得不過癮! 還是希望製片方及相關團隊靜下心來,好好打磨作品,創造出優秀的文藝作品。
當今年輕人的消費觀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年輕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且現在院線逐漸向中小城市擴張,四五線城市的票倉也已經被激活了,其實從十一年前的阿凡達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人不是不喜歡看電影,而是缺少看電影的契機和場所,現在契機有了,電影市場百花齊放,各類型片層出不窮,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到流浪地球再到哪吒,好故事一定有市場,我七歲的兒子刷了三次哪吒,一次是跟我,一次是跟他老姨,還有一次是跟他爺爺奶奶,所以說,票房有貓膩這事,捉妖記神馬的搞過,但是放在戰狼流浪地球哪吒這種體量的片子面前,只能說,不可能。
C. 電影《明日戰記》的總票房剛過三億,它為什麼會虧本
整部電影的結論是,主角團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水平,反派大概是小學二年級的水平,編劇大概是小學六年級的水平。所有的錢都花在特效上了,但如果給編劇加個雞腿,那又如何呢? 不怪。 我不認為明天甚至是一部科幻電影。 這只是一部很酷的機甲電影。 用槍殺死敵人是沒有用的。 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像一個危險的小男孩一樣用刀和斧頭砍殺來解決戰斗,然後試圖用父女劇來贏得觀眾。 淚流滿面,其實很尷尬。 沒有得到劉青雲、古天樂和男三的兄弟情(這不就是港片最擅長的嗎?說到底,每部港片都得有二五男主來完成) 敘述。
但至少你得有邏輯,很多人不講邏輯就來糊弄人,真的把觀眾看成傻逼了吧? 比如盜墓賊變成了對國家的捐獻,這就導致了前後邏輯問題,觀眾會認為你把我當傻子。 當然,也有人說這是審計問題。 你不能轉彎,對吧? 那你不知道怎麼突出重點來描述這個過程? 比如在景絕古城,整個電視劇有沒有一次盜墓成功? 所有人都專注於這個過程。 成功與否已經不重要了,觀眾也不在乎。 你必須拿出整個牛頭。 我覺得你像一頭豬。 這只是目前國產劇的一個例子。 ,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優秀的作品很少見。
所以,這部號稱5億投資的明日戰爭,披著科幻外衣,其實是一部機甲警匪片,憑什麼指望在一個盈利能力低的科幻項目中收回10億以上的票房呢?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流浪地球沒想到會爆炸,所以投資和生產都比較克制。 3億的投資只加在了票房保障的吳京身上。 前期製作盡量省了,大部分演員都在找能演但又不貴的。 原因是我不敢賭,所以很好奇明日戰爭的信心從何而來,或者說,它的真實投資並沒有那麼高?
D. 萬達電影上半年凈虧損5.81億,市場份額跌落原因是什麼
根據媒體報道萬達電影上半年凈虧損高達5.81億,萬達影業一直都是電影行業的龍頭,連萬達都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虧損,可以想像如今的電影市場已經不再像曾經那般耀眼,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全球經濟的下滑以及電影行業本身的不景氣。
一個行業終究得做出耀眼的成績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中國電影行業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更多的沉澱,為觀眾們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電影,而不是一味的推出大量爛片來圈錢,割觀眾的韭菜。
E. 2022國慶檔電影總票房近15億元,如何拯救低迷的電影市場
2022年的國慶檔電影總票房成績不甚理想,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來看,今年的電影國慶檔總票房近15億元,相比於這近幾年的成績,都是被壓了一頭的,雖然今年還是有不少部電影在票房成績上表現不錯,比如說主旋律題材、正能量類型的電影《萬里歸途》 、《鋼鐵意志》 以及《平凡英雄》等等多部電影的加入,占據了今年的電影總票房的很大一部分,但是這樣的電影票房總成績也是難以掩蓋低迷的電影市場。
三、要拯救低迷的電影市場,也要求電影從業者製作出更加高質量的影片,用以滿足觀眾日益增高的觀影審美需要。只有作品足夠精良,才能吸引更多觀眾來到電影院觀影。
F. 造血能力急劇下滑,萬達電影半年凈虧損5.81億!為何虧損情況如嚴重
造血能力急劇下滑,萬達電影半年凈虧損5.81億!之所以虧損嚴重,一方面是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電影院這些人員密集型的場所管控比較嚴格,此外,沒有太多的好電影上映,而且人們對於經濟的預估,導致人們更多的傾向於存錢,而不是消費在娛樂支出上面。所以除了電影行業之外,一些KTV等娛樂場所,虧本也是比較嚴重的。
疫情的發展也給人們的消費理念帶來了一定的變化,這是因為之前人們可能還會更多的用於娛樂支出,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但是因為疫情的發展,可能更多的傾向於儲蓄,傾向於理財,因此也會減少娛樂方面的支出,所以影城對於人們來說,不是生活的硬性支出,因此也會使得萬達影城的收入減少。
G. 爵跡成本2億票房3億為什麼賠
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飽和起來了。
中國人看電影也不會為了什麼某個明星就去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了,現在我們去看電影的首要標准就是這部片的風評是否好,而爵跡當時聲稱電影全程用的cg製作,但是它的劇情和人物cg效果上面都可以說是一個爛字。
現在粉絲的電影真的沒有前途,與爵跡同一年上映的那一部長城就算是有著張藝謀的口碑,也終究抵擋不住是爛片的評價,現在的電影市場上面IP電影的吸金能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從近幾年的IP電影票房失利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一部電影的製作是很差的,那麼它的票房肯定是到達不了預期票房目標的。
H. 個個票房慘敗,個個都是經典,有的因巨虧1.5億,導演鬱郁而終
很長一段時間,衡量一部電影的品質,常常以票房的高低為標准。
「票房決定論」導致了不少電影只顧跟風和營銷,反而拍出一大批爛片。
像《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捉妖記2》、《澳門風雲》、《小時代》,上映時賺得盆滿缽滿,但最終失了人心。
在皮哥看來,一部電影好不好,不在於票房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影史就有這么10部電影,上映時票房慘敗,如今卻被觀眾視為經典。
這十部電影的票房失利,也是影史上十個刻骨銘心的「悲劇」,十位導演中,有人甚至因此鬱郁而終。
—10—
《投名狀》
2007丨豆瓣7.5
《投名狀》是陳可辛「北上」後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也是陳可辛第一次導演古裝戲。
影片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講述了三個結拜兄弟從生死同心到後來自相殘殺的恩怨糾葛。
2007年,古裝大片的熱潮還沒有散去,陳可辛也瞅准這一時機,希望藉助這樣一部大製作樹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演員上,陳可辛找來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三位實力派「頂流」飾演三兄弟,僅李連傑的片酬就高達1億,還是友情價,更別說所有主演加在一起。
此外,影片從場景布置到服裝配飾都是重金打造,戰爭戲都是強調實景拍攝和「人海戰術」的運用,拍出了波瀾壯闊的史詩感。
尤其是片中的「舒城之戰」,為了拍出短短的十幾分鍾整個劇組花了二十多天時間,連每個群演的位置都經過了精心安排,最終呈現出一個足以載入戰爭片史冊的經典段落。
導演拍得用心,演員演得也很賣力,主演之一的李連傑更是憑借本片第一次拿到了金像獎的影帝。
但影片上映後不僅評價不高,票房表現也不給力,2.02億的票房與3億的投資相比無疑是巨大的虧損。
如今再看,《投名狀》絕對是一部佳作,《投名狀》的故事也不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不僅講兄弟情,更是講人性復雜和政治陰謀。
尤其在當下古裝片「泛濫」的背景下,能做到故事性和深刻性的兼顧,實在難得。
—9—
《風語者》
2002丨豆瓣7.6
1993年,吳宇森到好萊塢發展,接連導演的《斷箭》、《變臉》等片連創佳績,也讓他在好萊塢逐漸站穩了腳跟。
尤其是2000年執導的《碟中諜2》以5.46億奪得當年的全球票房冠軍,讓吳宇森躋身好萊塢一線導演的行列。
可處於事業巔峰期的吳宇森,卻因為這部《風語者》扭轉了他在好萊塢的大好前途。
影片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軍官安德斯奉命保護印第安族譯電員亞茲,同時他也肩負另一個使命:一旦譯電員被俘虜,必須要殺掉他以防密碼被泄露······
第一次拍戰爭片,吳宇森大膽地把警匪片的手法運用到其中,用擅長的暴力美學風格將戰爭的慘烈展現得淋漓盡致,安德斯和亞茲的兄弟情也非常動人。
從陣容來看,有奧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凱奇坐鎮,再加上吳宇森之前幾部作品都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因此出品方米高梅公司底氣很足,給足了影片預算。
《風語者》製作費用超過1.2億美元,製片方不僅借用了大量二戰期間美軍的坦克裝備,還專門租下了一個面積4000多平米的私人牧場拍攝戰爭戲。
但影片上映後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加上北美地區,影片全球票房僅有7000多萬美元,賠得米高梅公司血本無歸,股價一度大跌,公司高層也因此引咎辭職。
吳宇森也自此走向下坡,之後導演的科幻片《記憶裂痕》票房表現也只是中規中矩,徹底宣告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發展的結束。
但多年過去後,這部影片還是憑借品質重新贏得了大眾的認同,也在世界戰爭片序列中占據了難以撼動的地位。
—8—
《埃及艷後》
1963丨豆瓣7.8
上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時的電影業正受到電視產業的猛烈沖擊,相比於到電影院看電影,很多人更喜歡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看電視,電影不再是人們 娛樂 休閑的必需品。
為了挽回觀眾的大量流失,好萊塢的大佬們想出各種招數,比如斥巨資拍攝各種史詩巨制,用大場面、大明星吸引觀眾回到電影院。
1963年由福克斯公司出品, 約瑟夫·L·曼凱維奇導演的 《埃及艷後》,正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因為投資巨大也被稱為福克斯公司的「傾家盪產之作」。
當時好萊塢的頂級製作基本都是1000多萬美元的投資,但《埃及艷後》花了整整4400萬,換算到今天差不多就是4億美元。
天文數字般的費用換來了視覺上的極致震撼:影片的場景華麗奢靡,比如恢弘大氣的羅馬城和埃及宮殿,都是斥巨資實景搭建。
其中飾演埃及艷後的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在片中一共換了65套服飾裝扮,其中有一套衣服是用24克拉的黃金布料製作而成,光是這些服裝費就接近20萬美元。
原本指望影片能創造當年史詩片《賓虛》的輝煌,卻不想影片上映後只收獲2000多萬美元,一度讓福克斯公司徘徊在破產邊緣。
《埃及艷後》是一部恢弘的史詩之作,它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沉浸,更讓人對埃及艷後這一傳奇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這一角度看,如今的《羋月傳》、《甄嬛傳》等宮廷「大女主戲」,其實就是《埃及艷後》的翻版。
—7—
《黑金》
1997丨豆瓣7.8
投資高達6000萬港元的《黑金》,算得上香港警匪片的一部大製作。
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是被稱為香港影視圈「一代梟雄」的麥當雄、麥當傑兄弟倆,他們說服了永盛 娛樂 公司給他們投資,又找來劉德華、梁家輝主演,看得出兄弟倆對本片很有信心。
但影片上映後卻只拿到了1000多萬港元的票房,因為其對於中國台灣當地政治事件的影射,還被台灣方面列為「禁片」,也損失了不少票房。
平心而論本片的票房和質量並不成正比,它大膽揭露了台灣的不少政治丑聞,片中的黑幫仇殺、的士暴動、權色交易等在台灣當地都有跡可循。
此外,梁家輝在本片中的表演也是一大亮點,他飾演的周朝先將黑幫大佬的霸氣與狠辣,以及那份老練和沉穩都塑造得入木三分,鑄就了黑幫片的一個經典角色。
尤其是那句「誰贊成,誰反對」,隔著屏幕都讓人感受到強烈的震懾。
當然,影片票房慘敗還與檔期選擇有關,正好還碰上了火遍全世界的《泰坦尼克號》,無異於飛蛾撲火。
《黑金》票房慘敗後,導演麥當雄一時間心灰意冷,退出影壇來到內地經商,取得了不小輝煌。
—6—
《荊軻刺秦王》
1998丨豆瓣8.1
很多人都知道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其實早在1998年,陳凱歌已經在古裝大片上做出了嘗試。
對陳凱歌來說,《荊軻刺秦王》是他最有野心的作品,拍完《霸王別姬》後他就在籌備,一直到1998年才正式上映。
影片算得上是國內第一部真正的商業大片:陳凱歌不僅重建了秦王宮,還找來鞏俐、張豐毅、李雪健、王志文等一眾明星出演。
但影片在上映後觀眾卻根本不買賬,1000多萬的票房虧得一塌糊塗,影片一度也被雪藏。
當時人們對影片最大的爭議,是認為陳凱歌「胡編亂造」,隨意篡改 歷史 。
但如今來看,陳凱歌並不是毫無根據地改編,而是基於「人性」的角度,去呈現這場 歷史 上最著名的「刺殺案」。
比如李雪健飾演的秦王,人們知道他的偉大,他的殘暴,但對於他作為「人」的一面卻無法得知。
而《荊軻刺秦王》其實就是在挖掘這些 歷史 人物真實的人性,讓觀眾看的 歷史 背後的諸多可能性。
時至今日,影片得到了人們公正的評價,日漸高漲的評分就是最好的證明。
—5—
《銀翼殺手》
1982丨豆瓣8.5
《銀翼殺手》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是和斯皮爾伯格、馬丁·斯科塞斯等齊名的好萊塢大導演。
1979年,他導演的科幻片《異形》大獲成功,因此得到機會導演了這部根據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說改編的商業巨制。
影片的背景被設置在幾十年後的「近未來」,講述了銀翼殺手瑞克奉命追殺和人類幾乎一模一樣的「復制人」,在這一過程中和復制人瑞秋相識並產生情愫的故事。
特效上,影片延續了《異形》的精良質感,無論是泰勒公司金字塔式的玻璃大樓還是飛行器經過的巨大廣告牌,都是滿滿的 科技 感。
影片最終花費了接近3000萬美元完成製作,但上映後的票房也只有3000萬出頭,不少人更是視其為爛片。
但隨著 科技 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賽博朋克等名詞的火熱,《銀翼殺手》重新得到了人們的評估。
片中對於人類 社會 未來的暢想,對仿生人追求生命的思考,都讓整部影片不再是一部平庸的商業片,而是一個反烏托邦式的科幻寓言。
這其實正是以《銀翼殺手》為代表的一些商業片的無奈:想讓故事變得深刻,意味著要付出票房的代價。
—4—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2016丨豆瓣8.3
2016年,李安用120幀+4K+3D的技術拍攝了一部反戰題材的故事,卻成為李安最慘的一次票房「滑鐵盧」。
其實在此之前,李安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證明了3D技術的視覺魅力,技術與故事的完美結合也為李安帶來極高的聲譽。
但當李安把更先進的技術用於拍攝一個情節平淡的現實故事時,技術的噱頭顯然就大過了故事。
尤其是影片受制於120幀的技術要求,導致影片不僅票價昂貴,而且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影院也不多,所以很大程度限制了影片的票房。
影片在北美上映後票房只有慘不忍睹的100多萬美元,還是中國的觀眾更給李安面子,1.5億元的票房佔了全球票房的95%,但4000多萬美元的虧損也著實觸目驚心。
雖然票房如此之差,但影片仍有著8.3的高分。
其實拋開技術,片中對戰爭的反思,對於人性異化的思考,以及李安一貫對人細膩的心理描寫,也證明這其實還是一部水準之上的好電影。
—3—
《黨同伐異》
1916丨豆瓣8.7
上映於1916年的《黨同伐異》,是好萊塢最早的史詩大片。
如今影片早已被列入影史經典的行列,只要談到電影的 歷史 ,就繞不開《黨同伐異》。
影片投資250多萬美元,今天看來這個數字不多,但放在100多年前,這無疑是堪比《泰坦尼克號》的頂級大製作了。
影片的導演格里菲斯作為好萊塢大片的開創者,他的前作《一個國家的誕生》被視為好萊塢大片的起點。
因此拍《黨同伐異》,格里菲斯信心十足,他先是花巨款搭建了古巴比倫城,然後又開創性地把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交叉剪輯在一起,最後影片上映時片長足有200多分鍾。
但影片上映後,很多觀眾對影片的表現手法都看不明白,再加上影片時間實在太長,《黨同伐異》最終以2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慘淡收場。
《黨同伐異》的失敗不僅賠光了格里菲斯所有的家底,還額外欠下100多萬美元的債務,導致格里菲斯後半輩子都在還債。
晚年的格里菲斯生活十分凄涼,最後幾年都在病床上度過,最終在1948年因為腦溢血去世。
《黨同伐異》毀了格里菲斯的導演生涯,但卻為電影史留下一部偉大的作品,其超前的表現手法也啟迪了無數後來的電影。
—2—
《美國往事》
1984丨豆瓣9.2
和格里菲斯一樣,來自義大利的導演賽爾喬·萊昂內也是被票房毀了職業生涯。
到好萊塢拍《美國往事》之前,萊昂內早已憑借西部片「鏢客三部曲」震驚國際影壇,好萊塢因此力邀萊昂內到美國發展。
其實早在60年代,萊昂內就想拍這部黑幫題材的《美國往事》,這次有了好萊塢充足的資金支持,萊昂內終於可以實現心願。
不誇張地說,從籌備到影片上映,萊昂內醞釀了十幾年。
但影片在製作完成後,製作公司卻因為影片「時間太長」對其進行蠻橫的刪減。
原本229分鍾,完全可以分成上下部上映的影片,硬生生被砍成139分鍾,整個故事都支離破碎。
這版殘缺的《美國往事》上映後,不出意外招來一片惡評,最終票房也只有532萬美元,對照3000萬成本,虧損了近2500萬,按照當時匯率,摺合人民幣高達1.5億。
要知道那時候已經是1984年,那一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是《捉鬼敢死隊》,狂收4.34億美金,相比之下,《美國往事》的票房幾乎拿不出手。
萊昂內因此大受打擊,此後再也沒有拍片,幾年後鬱郁而終,只留給了世界7部長片作品。
但好在多年後,《美國往事》的完整版在戛納電影節公映,贏得清一色的好評,也算是撫慰了一代電影大師的在天之靈。
—1—
《大話西遊》
1995丨豆瓣均分9.1
《大話西遊》的經典程度,想必已經不需要皮哥多言。
但影片在當年上映時,幾乎是清一色的惡評,被認為是「惡搞」經典的爛片,尤其在內地,上映後票房僅收獲40萬,成為周星馳票房最慘的作品。
《大話西遊》的失利著實讓星爺郁悶不已,他的彩星公司因此倒閉,導演劉鎮偉也暫時退出影壇前往加拿大。
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大話西遊》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一時間成為大學生們熱議的焦點。
很多人開始用後現代主義解讀《大話西遊》,曾經的惡搞低俗成為無厘頭的典型標志,周星馳也就此封神。
而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無疾而終的愛情,成了讓無數人哭的稀里嘩啦的經典愛情文本。
這10部電影在上映時都遭受了惡評,因為票房不佳而被埋沒,但好在時間為它們「翻案」,讓它們重新得到觀眾的賞識。
讓皮哥欣慰的是,如今的觀眾不再盲目追隨票房,一部電影的口碑成了觀眾評判優劣的重要指標。
當衡量一部好電影不再單純以票房定論,中國電影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阿志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I. 國慶檔票房15億,同比下降65%,影市遇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影視遇冷的主要原因是影片數量和質量不夠,加上疫情影響。歷年來國慶檔都是影片方力爭的熱門檔期之一,有著天然的觀眾市場及連續七日節假日的助力,票房成績一般都會持續上升,觀影熱情高漲。但出乎意料的是,2022年國慶檔影市卻遇冷,票房慘淡,觀影人次大幅降低。
疫情影響。除了影片自身的原因外,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客觀因素。因為疫情,確實有許多城市的影院沒有完全開放,而大眾也擔心節後上班受影響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導致整體的觀影需求下降。
J. 為什麼國慶電影票房如此低
國慶黃金周結束,國慶檔電影的票房也隨之出爐,但今年國慶檔的成績卻大不如前,總票房僅14.5億,同比下降65.87%;觀影人次為3327.1萬人,同比下降64.48%;平均票價為41.43元,同比下降11.57%,甚至不如往年一部電影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