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其實就是詩與畫的區別,同樣是藝術,但是帶給人的感受不同。
原著是「詩」,而影視劇則是「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看《紅樓夢》的原著,如果一百個人看過《紅樓夢》,則這一百個人心中的林妹妹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一百個人看過,必會有一百個林妹妹的形象產生。那麼林妹妹到底是什麼樣?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僅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只知道林妹妹很美,可是具體是什麼樣的美法呢?每個人心中預設的那個對名著所描繪形象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之間,將自己心中的那個美的准繩加之到人物形象中去。
而當我們看電視劇《紅樓夢》時,由於人物形象是通過演員來表現的,那麼林妹妹的形象是唯一的,就是那個演員的形象。這個形象一直定格在觀者的視覺里。想像的空間就要小很多。而當這個形象一旦成功定格,則當換掉原演員時,有很多觀眾就開始不適應了,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說某某演員把某某角色演得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個在視覺上定格了的形象,並不符合你心中那個既定了的、在對原著的理解的基礎上,想像預設的人物形象。
以上是從觀者的角度上來講的,另外,從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兩者也有一定的區別。名著的作者側重於語言的修煉,意境的展開;而影視劇作者更加註重視覺上的效果,如場景、特技之類的安排。
㈡ 如何評價電影《雙程》
由導演秦榛執導的《雙程》是由網路小說改編拍攝而成,是一部比較經典的同性影片,演繹了一段耽美虐戀的四角戀。《雙程》演繹了四個男人的虐心之戀。這種題材的電影目前還不為觀眾所接受,但是因為虐心的劇情和主角們的實力演繹,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㈢ 原著與電影各有什麼優點
例:哈利波特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電影把原著的很多內容都剪掉了...書寫的很細膩,每個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比如,赫敏愛學習,聰明但有點固執,有時課堂提問時又有點愛表現(對了,書中的描寫她有很多小雀斑)。但她的確是最聰明的,幫哈利解決了很多問題,羅恩,電影中傻傻的,而書中也表現了他勇敢機智的一面,還有韋斯萊兩兄弟是一對鬼靈精,頑皮胡鬧,卻有著不計其數的奇思妙想。在哈利的資助下開了店,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個人覺得,電影與原著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描寫,電影里有演員們到位的動作,神態的演繹而原著里有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
㈣ 原著和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有什麼區別
電影的話,因為受時間的影響可能有些細節就會不太突顯,電視劇的話就會演繹得比較多一點,但是和你自己的解讀可能就會不一樣,原著的話,你就能有很多的體會。
㈤ 《雙程》是HE文嗎
《雙程》是HE文。
《雙程》是一部改編自藍淋所著同名小說的耽美電影。作品由秦榛執導,網路知名小說家懷玉、殿前歡為編劇,高泰宇、黃靖翔、乙帥、向皓等聯袂領銜主演。
故事講述的是一場起始於一張試卷的相戀,一場有別於異性之間,而是發生在同性之間的愛戀。即將被搬上網路熒屏的《雙程》會否將少年之間那段純潔而易碎的愛情闡述得如同書中所描繪的那般令人動容呢?關於影版《雙程》的具體故事內容,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原著作品中同性之間那份糾葛和痛苦想必片方也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將其還原於網路熒屏之作中。
㈥ 《雙程》這部電影,為什麼不被大眾所接受
《雙程》這部電影,是由網路小說改編而成的。由導演秦榛執導拍攝,而這一部影片的題材也是別出心裁,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同性影片。
這部《雙程》,以4個男人之間的虐心戀情為主線。影片上映之初受到的爭議非常大,因為這一部影片的題材非常的大膽。其題材是目前大眾所不能接受的同性話題,不過這一部影片的劇情非常的完美,同時再加上一些主角演員們的實力演技,依舊受到了大部分觀眾的好評。
而這一部《雙程》,不同於以往的男女之情。以同性之愛,從而賺足了觀眾的淚點。從劇情和演員的演技上來看,這部電影非常的成功。說起他為什麼不為大眾所接受,或許就是因為這部電影的題材超乎了目前人們思想上的界限吧!因此由於這一部電影的題材限制,註定了這部電影的受眾只是一個小群體,自然就不會被大眾所接受了。
㈦ 藍淋的雙程系列結局是怎樣的
《雙程》結局是亦晨帶他兒子林竟來敲門就沒了。也就是說《雙程》真正的結局只是定格在陸風倉皇地回頭,之後的《如果》《房客》都是後來續寫的。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雙程》系列應該是有七部,其中最終章的《潘多拉的魔盒》至今未完結。所以結局如何還是個未知數,BE的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HE的可能。
因為《雙程》運用寓意,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所放出來的是疾病,災難等不祥之物,但有一點不能忽視留在盒子里的是希望。
(7)雙程電影與原著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雙程》主要講述一場起始於一張試卷,一場發生在同性之間,四位青春男子之間纏綿悱惻又虐戀心扉的愛戀。但是其實主要是以陸風和程亦辰為主線,畢竟電影因為時間關系,所以刪減掉了秦朗和程亦晨的大部分感情戲。
雙程和不可抗力一樣也是分為上下兩部的,在不可抗力上部播出沒多久,雙程就已經先後多次定檔,但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刪減片段,雙程最終選擇了推遲上映時間。
雙程這部電影啟發:很多時候都會順應現實而不能對自己真誠,但是生活從來都不是一件能夠重來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一刻那一秒,做正確的選擇,無悔的選擇。
㈧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文學作品能很深入的敘述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人物動作、神態。電影能用視覺、聽覺的效果明確顯示出當時的人物形象、場景、氛圍,但電影是直接將人物形象固定的展示出來,限制了觀眾對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劇本是固定的,人物形象卻無法固定,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刻畫人物形象,也可以想像出合適的場景與之匹配。
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區別我只能想到就這些,具體的東西還要自己體會,有經驗了,就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了。
㈨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兩者的特點不同
電影具有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綜合的現代藝術,復雜而繁多的科系。
小說具有價值性、容量性、情節性、環境性、發展性、純粹性特點。
3、兩者的起源不同
電影是從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
㈩ 電影《雙程》結局是怎樣的陸風死了嗎
結局是陸風所乘坐的直升機發生了事故,陸風失蹤了。也就是說,結局是個懸念,沒有直接說陸風是否死亡,按照這個結局,還可以繼續拍攝第三部……當然,按照正常的情況來看,飛機失事,人員安全的可能性太小,可以默認為陸風已經死亡了。總之《雙程》的結局就是讓觀眾心虐。
兩個人的矛盾,這才剛剛開始,後面才是重頭戲。陸風再次出現在程亦辰的生活中,直接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不可挽救的災難,程亦辰因此與陸風絕交,觀眾也為之神傷不已。後面陸風在媒體上表白程亦辰,要踏出最後一步,兩人要在一起給電影來個完美結局的時候,陸風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