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被美軍軍艦擊毀的伊朗客機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空中浩劫》是一個由Cineflix公司製作的災難紀錄片節目
「轟隆」「轟隆」兩聲響,兩枚SM-2導彈從美國「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飛機墜落了!」巡洋艦上響起美國海軍的一片歡呼聲。
突然,「文森斯」號巡洋艦駕駛台瞭望員發出一聲嘆息:「糟了,目標不象是F-14戰斗機。」
SM-2導彈擊中的目標確實不是F-14戰斗機,而是從伊朗的阿巴斯港飛往阿聯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班機(A300型大型客機)。導彈響處,機毀人亡——655次班機上的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這是1988年7月3日發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難事故。美國《新聞周刊》披露了這起事件的有關內幕。
1988年7月3日,當地時間6時33分,位於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艦長威爾·羅傑斯接到正駛過海峽西面入口的美國海軍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報告,6艘伊朗革命衛隊炮艦離開海島基地。羅傑斯隨即下令「文森斯」號巡洋艦進入作戰狀態,巡洋艦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前進。
據美國海軍後來提供的官方說法,「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當時發現13艘伊朗炮艦。據說,其中幾艘正圍著一艘名叫「斯托瓦爾」號的賴比瑞亞油輪轉。
「蒙哥馬利」號護衛艦又報告:賴比瑞亞油輪附近發出5到7聲爆炸聲。聽到這些神秘爆炸聲的報告後,設在巴林的美國艦隊總部立即與「文森斯」號巡洋艦聯系,中東聯合特遣隊司令安東尼·萊斯少將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前去支援「蒙哥馬利」號護衛艦。
「文森斯」號巡洋艦上一架「海鷹」式直升機奉命出擊,20分鍾後飛到伊朗炮艦上空盤旋。直升機駕駛員馬克·科利爾發現,伊朗炮艦正圍著一艘德國貨輪轉,沒有射擊,只是一般的騷擾。
這時,阿曼海岸警備隊通過無線電命令伊朗革命衛隊炮艦返航,並希望美國的「文森斯」號巡洋艦也離開。
巴林總部萊斯少將手下的水面戰斗指揮官理查德·麥肯納上校回到指揮中心,看到「文森斯」號巡洋艦越過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非常吃驚。他很惱火,問艦長羅傑斯搞什麼名堂。羅傑斯回答稱,在支援「海鷹」式直升機,還說通訊聯絡出了故障。
隨後,「海鷹」式直升機機長羅傑·赫夫報告,直升機受攻擊,正在逃避。羅傑斯當即命令「文森斯」號巡洋艦加速前進。
在東北200海里處的阿曼灣口,美國「福雷斯特爾」號航空母艦指揮官萊頓·史密斯獲悉「海鷹」式直升機受攻擊以及「文森斯」號巡洋艦正在追蹤進攻者的消息後,命令兩架F-14戰斗機和兩架A-7攻擊機出擊。
剛好在9時45分時,伊朗的阿巴斯港機場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機准備起飛,目的地是阿聯酋的迪拜。殊不知,兩周一次往返於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間的伊朗民航班機的航線正好處於「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上空。
此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雷達也測到阿巴斯港機場有飛機起飛的信號。阿巴斯港機場是軍民兩用機場,從該機場飛往海灣的飛機自然就成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假
想敵」。「文森斯」號巡洋艦負責觀測雷達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飛機究竟是軍用飛機還是民航客機,結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機的判斷信號,但他在海灣民航班次時刻表
上卻看漏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對戰友約翰·里奇說,雷達預測的訊號可能是伊朗的美製F-14戰斗機。這話被他的上司佐契爾上尉聽到,佐契爾立即向上級匯
報了這個情況。
當伊朗飛機距離「文森斯」號巡洋艦約11海里時,艦長羅傑斯伸手按了發射SM-2導彈的指示按鈕。佐契爾上尉接到向伊朗飛機開火的信號後,按了20多次還找不到正確的發射按鈕。一位有經驗的軍官過來幫他按下了正確的發射鍵。
於是,從「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射的兩枚SM-2導彈相繼向目標射去。30秒鍾以後,第一枚導彈擊中了飛機,290條無辜的生命就這樣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號巡洋艦發出一片歡呼聲的同時,附近的「蒙哥馬利」號護衛艦的水兵卻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什麼F-14戰斗機,而是民航機龐大機翼掉進了海里。
「文森斯」號巡洋艦此時也察覺情況不妙,官兵們一個個都驚呆了。艦上死一般沉寂。羅傑斯只好下令巡洋艦駛離伊朗水域。
美國首都華盛頓,當天下午1時30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威廉·克勞告訴記者,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據羅傑斯向他報
告,伊朗班機越過商業航線,無視「文森斯」號巡洋艦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號巡洋艦飛去。羅傑斯是為保護軍艦才向飛機開火的。
事件發生以後,克勞任命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作戰行動的海軍少將威廉·福格蒂調查此事。他隨後寫出的報告掩蓋了事實真相,在地圖上把當時「文森斯」號巡洋艦的位置標在遠離伊朗水域的地方。
白宮決定當時的副總統喬治·布希(老布希)在聯合國大會上為美國辯解。當年7月14日,布希在聯大的講話中聲稱,「文森斯」號巡洋艦當時是趕去保護受到伊朗襲擊的一艘商船的。
編譯自美國《新聞周刊》 (美)羅傑·查爾斯
❷ 推薦幾部經典海戰電影。潛艇,巡洋艦,驅逐艦,國產的就暫時不要了。可以的話做個大體的簡介或者註明,謝
美國拍攝的:
《獵殺U571》 二戰潛艇大戰 經典啊!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
《珍珠港》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
…………
日本拍攝的(多有美化侵略的意味):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燃燒的零戰》)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❸ 有一部電影美國航母跟中國052D航母打的叫什麼名
出自美劇《末日孤艦第三季》
相關介紹:
在2016年播出的《末日孤艦3》中,中國元素暴露無遺,廬陽3,也就是052D級導彈驅逐艦成為繼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和機敏級核潛艇後第三代反派,向美國海軍的「老英雄」阿利伯克級發出強硬挑戰。
劇中,美軍遭到了052D和岸基東風反艦導彈發動的聯合突襲,一時間損失慘重,這也反應了美軍對於中國海防體系化戰力的擔憂。
(3)魚雷艇打巡洋艦是美國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故事背景:
艘海軍驅逐艦的艦長錢德勒(Captain Chandler),在僥幸躲過一場讓地球上大多數人喪命的災難後,作為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他必須要和船員們尋找出路。
錢德勒和船員們致力於發放解葯,但當他們返回美國後,卻遭到了其他想爭奪權力的黨派和天生對瘟疫免疫想要統治世界的倖存者們的反對。
昔日人馬早已散去,錢德勒艦長另任新職,xo斯萊特林擔任DDG151號上的新艦長(確認卡拉不再擔任TAO),在錢德勒赴中國之後,斯萊特林遭到襲擊被綁架,錢德勒受總統之令再度召集原班人馬wolf等人,前去救援。
❹ 緊急下潛觀後感 軍事理論課3000字
寫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這樣的文章有了哲理,給予讀者的感受也就更加豐富了。
《緊急下潛》這部電影是我家收藏(的影碟)中最為我們所珍惜的一部,我與孩子都很喜歡,我家丫頭也很喜歡。它謳歌了在戰火中的人性美,讓人們意識到即使是丑惡充斥世界,美仍是人類的追求。
最近,我又重看了這部電影,在此期間,心底曾產生過的一種模糊認識突然清晰起來。
故事大約發生在1942年或1943年,劇中的男主角沃特.斯圖爾特上尉1936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美國的一所海軍學院,舉世聞名),電影剛開始時是一艘魚雷艇艇長,並且出場就指揮打掉了一艘德國潛艇,表現出很高的指揮藝術和戰術素養。根據影片中一段不長的角色之間的對話,可以知道沃特在從海軍學院畢業後,曾在許多艦種上服過役,包括潛艇、主力艦(即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就是沒聽說在航空母艦上服過役,而且成績都很不錯。
沃特在影片中的定位是調到一艘潛艇上任副艇長,又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績——這回可不是通過角色的對話(或旁白),而是通過一格格的鏡頭展現給觀眾的。
讓我產生感慨的是:在美國(也許還有其他國家),一個人一生中很少有一次分配(選擇)後,就來個職業就位定終身的。沃特上尉從畢業到影片結束,前後不過六、七年時間里,竟然在五、六種大大小小的艦種上服役過。
所以,他對於海軍艦艇間的工作關系、各種艦艇的特點——包括對敵情的判斷,都了如指掌。這也為(在電影里展示出來的)他所表現的優良狀態和所做出的突出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的特點,也表現在主要男配角、艇長康納斯少校(後來晉升為中校)的身上。
這都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在我國,只要是拿國家工資的——老百姓俗話說的「吃皇糧」的,很少不是一定終身的。我的父母親都是如此,他們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一個或一種崗位上,干到老,干到退休——即使分配有誤。當然,現在好得多了,不一定再一定終身了——但只要拿國家工資的,仍然比較嚴重地存在著這種情況。
特別是我們這些二線的幹警,尤為突出——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說別人的事不足以說明問題,那就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和體會。我從大學畢業後,二十多年來就一直在一所警校工作,期間只不過調整了單位內的崗位,但工作內容幾乎從未變過。我們是行業辦的警校,多年來為一線單位培養過大量的學員,可謂是功不可沒。但不容忽視也未曾改變過的,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問題。
我的做教師(教官)的同事,很多都是從出了大學校門那一天就開始三尺講台生涯的。換言之,出了校門入校門,理論來還理論去。盡管我的同事們也都很想從事一線的實踐,從而補充一些應用知識,以達到與自己掌握的理論內容有效結合的效果。但往往事與願違,大家的想法一般都會落空。這一點,從實踐單位來校培訓的學員們那裡也得到了印證。他們說我們的老師們都是有著相當的理論素養的,但所講的內容與實踐要求有著明顯的差距。
我為我的做為老師(教官)同事抱屈,但也深感無奈。因為一線不給我們老師們實踐崗位工作的機會,原因很簡單,一是無職,二是無待遇。所涉問題全是人事管理制度上的。眾所周知我國人事管理制度的僵化、死板,特別是一線單位還有著所謂的待遇與實惠等條件,與輪崗的要求,會直接發生碰撞。所以,一方面是知識的脫節與老化,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充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的現狀,同時並存。
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感慨:我國何止是教育體制落後於西方?就是教育觀念也是落後人家何止百年?人家培養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出才,也就是一切為了實踐應用的需要。所有的有礙於實踐發展的事物,通統都得讓路。而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出人,所以,實踐應用就得從屬於教育手段的需要。
在我和我的同事身上所反映出來的實踐知識貧乏的現實,必然會折射到學生(產品)身上。因而,現實是學生一離開校園,最大的可能就是失業或轉行。因為他們所學的知識(專業)與現實存在著很大的脫節,很難為一線單位所接納。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不僅要考慮改革現行的教育體制,更要先改變我國的教育觀念。這才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
❺ 魚雷艇的戰績
1884年的馬江之戰,福建船政水師揚武號{我第一艘自製巡洋艦}遭到法軍54號桿雷霆{早期魚雷艇}的偷襲。1885年浙江石浦的南陽水師馭武號再造襲擊{法國的但編號不明}。這是最早的記錄了~~來源於甲午狼煙。
❻ 求一部美國電影,好像是中國軍艦發射導彈打美國艦艇
末日孤艦,不過是連續劇。裡面有中國052D發射導彈擊中美軍艦的場景。
❼ 二戰海戰之戰艦之魚雷1
水面艦艇交戰中大量使用魚雷的成功戰例並非沒有,當年日俄戰爭中從日本海軍襲擊俄太平洋艦隊到後來對馬海戰中日本取得大捷,魚雷都是頭功。因此日本也是最重視水面艦艇雷擊能力的海軍強國,重視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中日軍重巡洋艦都有很強大的雷擊能力,這種現象很特殊,日本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更是不在話下,甚至出現了如同北上號這樣專業雷擊巡洋艦,能夠齊射50顆93魚雷。
日本人這種偏好源於日本人相當機械的思維,日俄戰中的巨大勝利給了日本民族極大的信心挑戰美國,同時也給了日本人在海戰中以弱勝強的一個「無敵」戰術模板——那就是先靠突襲瓦解對方相對弱小的太平洋艦隊,然後誘使敵主力艦隊決戰,在夜戰中依靠巡洋艦和驅逐艦這樣的快速力量進行大規模雷擊,天亮以後再由戰列艦打掃戰場,航母追殲逃敵,然後一戰殲滅敵主力促使敵和談。可以說日本在二戰前海軍的裝備設計到戰術操練都是圍繞這個模式展開的。
但是,日本人完全打錯了算盤,這就要談到魚雷在二戰的技術水平,因為沒有導引裝置,二戰的魚雷只能做固定角度的發射,比起對馬海戰的年代,其進步僅僅是增加了射程和威力,但是二戰時戰艦的炮擊能力和機動性已非往昔可比。德國潛艇作戰的普遍距離都在數百米才能保證有效命中,而水面艦艇在面對對方大型戰艦猛烈炮火的情況下要接近到數公里已經很不容易。同時航母的大規模參戰更將這種日本人幻想中的雷擊打入冷宮。可憐日本人多年以來把氧氣魚雷當成"秘密武器""決勝兵器"
值得一提的事,戰爭末期日本的「回天」人操魚雷倒是很有價值,非常適合日本人,不過沒有投入大規模使用。
❽ 美國二戰有場海戰叫啥
二戰期間的海戰有
1、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2、珊瑚海之戰 1942年5月4-8日
美方「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到破壞。日方小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遭重創。同時,這兩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幾乎全部損失,許多技術嫻熟的日本飛行員也被擊斃。日本「瑞鶴」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也失去了戰鬥力。
3、中途島戰役 1942年6月3—6日
美國方面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日本方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艘航空母艦和1艘巡洋艦被炸沉,損失飛機322架,其中283架飛機是隨母艦沉沒;陣亡官兵3507人,包括幾百名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飛行和機務人員。聯合艦隊從此一厥不振,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海空作戰。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對整個戰爭有著決定性影響。
4、瓜達卡納爾戰役 1942年8月到1943年2 月
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1943年4月18日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設伏的美軍飛機擊斃。
5、激戰南太平洋(新喬治亞群島登陸戰役)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
美軍在一年多的激戰中,先後組織實施了十餘次登陸作戰。美軍總共損失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供應艦1艘、運輸船5艘、魚雷艇8艘,飛機約200架,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日軍損失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及大小運輸船隻數十艘被擊沉,飛機損失約1300架,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
6、馬里亞納群島戰役1944年6月至7月
美軍傷亡2.2萬人。日軍傷亡約6.5萬人,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還是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擊是日軍投入作戰的岸基航空兵幾乎全部損失,艦載航空兵損失超過92%。
7、萊特灣大海戰
1944年10月 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❾ 關於魚雷艇的紀錄片,當時看的時候把名字忘了劇情是從pt-109魚雷艇的發明開始的...
《PT109魚雷艇》,是美國的一部傳記片,上映日期: 1963-06-19,片長: 140 分鍾。
導演: Leslie H. Martinson
主演: Cliff Robertson
劇情簡介 · · · · · · 本天霧號驅逐艦把比它小得多的PT-109撞成兩段,肯尼迪的船員有兩人喪生。肯尼迪花了這個晚上的其餘時間幫助營救受傷船員。到破曉為止,這些生還者一直都趴在還漂浮著的船首上。直到最後得到支持盟軍的羅門群島居民的營救。兩個島民把肯尼迪刻有求救信號的那個著名的椰子轉交給了美國海岸守衛隊。在陷於困境6天後,肯尼迪和他的隊員安全地登上了一艘姐妹艇PT-157。
營救PT-109船員的生還之旅使肯尼迪獲得戰斗英雄的稱號,亦是肯尼迪傳奇的基石。
❿ 求一部二戰電影,講的是美國海軍一艘軍艦被擊沉了,船員在海上漂流了好久才獲救
難道是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艦長麥克沃伊不願意出席第一次聚會。由於他在軍事法庭上受到的指控,他經常收到死難者家屬寄給他的詛咒信,罵他是殺人兇手。他不知道他在聚會上會受到什麼冷遇。出乎他的意料,那些生還者熱烈擁抱他,向他敬禮,告訴他作為他的手下是多麼自豪。但就連這也不足以支撐他的意念。1968年,當麥克沃伊打開另一封詛咒信時,他的精神崩潰,自殺身亡。
在第一次聚會上,人們開始為恢復麥克沃伊的名聲而作出努力,理由是他不公正地成為替罪羊。但直到80年代初期,銷密文件才透露海軍最高指揮部知道1-58以及另外一艘日本潛艇朝「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道路進發。更糟糕的是,僅在四天前,美國一艘驅逐艦就在同一地區遭到魚雷襲擊。然而沒人告訴麥克沃伊這一切。
指揮部是誰作出不告訴麥克沃伊的決定仍然不得而知。海軍聲稱沒有留下書面記錄,所有參與者都已離開人世。
不過,國會議員根本不願意被捲入其中。海軍沒有透露只言片語。幕後肯定還有很大的隱情。
艦長終獲平反
然後,在1996年,局勢出現另外一個戲劇性的轉折點。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一位名叫亨特.斯科特的學生看了電影《大白鯊》。在片中,一個人物回憶了鯊魚是如何襲擊失事巡洋艦上的艦員的。斯科特決定進一步調查這場悲劇。利用在《棄船!》一書出版後列出的倖存者名單,他得知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的艦長蒙受了極大的不白之冤。
年輕的斯科特也得知至少三處海軍駐地收到了SOS求救信號,但他們要麼沒有在意,要麼認為這是日本人要的花招。到了1999年,斯科特的研究結果以及與許多生還者的談話內容在全國再次掀起軒然大波,為麥克沃伊平反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今年春季,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決議,稱對麥克沃伊的指控「從道德上而言是不成立的」,對他的定罪屬於「審理不公,導致他不公正地蒙受恥辱,並且毀了他的行伍生涯」。
參議院通過的決議的口氣沒那麼嚴厲。決議規定麥克沃伊「不應受到懲處」,但沒說有什麼不公正行為。如今,兩院必須達成妥協。只有到那時,「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及其勇敢艦員的故事才會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