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羅拉救老鼠是什麼電影

羅拉救老鼠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13 02:06:15

⑴ 對於非常規電影《羅拉快跑》,該如何評價

對於非常規電影《羅拉快跑》,我將從6個元素進行評價。

第一個元素:槍

在第一個段落中曼尼持槍搶劫超市,羅拉被迫持槍協助曼尼;第二個段落中羅拉持槍挾持父親搶了10萬馬克。兩個段落中羅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槍,導致他們其中一個必須死亡,這並非巧合,也不是連鎖反應的結果。首先,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可以選擇解決事情的方式。其次,槍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徵,通過暴力來實現目的往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第二段落中曼尼走出電話亭時盲人婦女消失了,註定曼尼的死亡。盲人婦女是曼尼的「守護者」或者「貴人」,她的「任務」就是幫助曼尼認出拿走錢袋的流浪漢。因此,羅拉實現目標的優勢策略就是要改變與偷車男孩相遇的方式,從而確保盲人婦女成功「指引」曼尼追回錢袋。

⑵ 電影<疾走羅拉>或名為<羅拉快跑>的評價

1..《羅拉快跑》:蝴蝶效應跡象
曾經看過一部片子《蝴蝶效應》,主人公可以回到過去改變某個細節而使今後發生的事情全盤改變,從而改變命運。
我並不知道蝴蝶效應具體的概念是怎樣的,自己從觀影上以及外界片言只語獲得的理解是一隻蝴蝶在扇動翅膀的過程中帶動周圍空氣的運動,盡管其力甚微,甚至根本就意識不到,不過可能就會影響到幾千里外的人或事發生巨大的改變。比如東南亞的海嘯也許正是美國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而積聚能量後的結果呢,誰又知道呢?
《羅拉快跑》的故事情節也很簡單,將一個故事重復了三遍,這種類似的情況已經有很多電影出現了,比如《羅生門》,比如《英雄》,就是《大話西遊》里也有這種結構出現,不過《羅生門》與《英雄》是結構相似,而劇情與蝴蝶效應是沒有聯系得,反而《大話西遊》倒更貼近一些。
在羅拉的重復三遍的奔跑過程中,她所遇到的人或事都因為她的時間與面對方式的變化而變化了,可以說是羅拉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而羅拉的最終目的只是想改變男友的命運。
前兩次都因為她死或者她男友死而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似乎也具有深意,第一次她男友搶超市,第二次她搶銀行,雖然他們獲得了所需要的錢,但是事與願違,因為他們的方法錯了。第三次他們沒有那麼做,羅拉奔跑出來在拐彎處也不再撞那個推嬰兒車的女人,因為她知道會有人,於是一切改變了,他父親的朋友因為羅拉和他的對視而沒有出車禍,趕在羅拉之前找上了她父親,於是羅拉也沒能夠向她父親借錢未遂而有搶銀行的舉動。
還有一些有趣的情節,當中的聯系我記得不是太清楚了。
羅拉在跑的過程中遇到一個騎單車的年青人,後來他的車被那個撿了羅拉男友遺忘在地鐵上的錢的乞丐騎走了,於是在她男友正准備搶超市之前碰到了乞丐,追回了那筆錢。
可以說在影片裡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聯系。或許我們的人生也是同樣,不要忽略每一個你身邊的人。
羅拉和她男友的死而復生,為了目的可以一遍一遍的重復快跑,導演似乎太理想主義了一點,不過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人生並不順暢,但是只要你堅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2...《羅拉快跑》:為愛情奔跑
也許我也會陷入男主角那樣的困境,因為在生活中丟三落四,不定什麼時候會犯下大錯誤。找到這部片子看可真不容易,得感謝okbt.com提供了下載。
這是一部另類的電影,但還是免不了一些昆汀和里奇電影的影子。弄不清楚他們電影的上映時間,所以也就不知道是誰抄襲誰了。現在也沒有弄清楚這片子是德國還是法國的。就人物的長相和導演的拍攝特點來看,更像法國。而且,我沒看過幾部德國電影。
導演非常仁慈,命運不盡如羅拉的意的時候,便給她重新爭取的機會。於是我們才能看到羅拉在影片中的三次狂奔。那火紅色的頭發給我們的印象是熱情、勇敢與執著。從相同的路徑跑過,遇到相同的人物,但是因為羅拉選擇的變化而導致了每個角色不同的生活路徑。這也算不大不小的蝴蝶效應了。變化的是選擇,而不變得是羅拉對自己的愛情與幸福的執著。這執著不僅在最後挽救了男友的生命,也挽救了她的父親。有些事情的發生是偶然,羅拉搶劫銀行沒有被捕,男友最後找回了錢袋;有些事情則是必然無法逃脫,就像那輛汽車的撞車事故,早些晚些都發生了。這就是宿命的變化無常。
導演在拍攝方面也竭盡所能,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機位展現了一條豐富的奔跑路徑,沒有顯出一點單調。配合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讓人不禁隨著劇情起舞。
最後的故事結束時,導演仁慈地給了我們圓滿地結局。羅拉拿著10萬馬克壞笑了,美好了生活從此開始。但是拿手槍的流浪漢呢?

⑶ 誰能告訴我《羅拉快跑》在講什麼,主旨是什麼。哦,《羅拉快跑》是一部歐美電影片,我看不

這個電影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看過。依稀還有不少印象。

從表面上看,《羅拉快跑》的主題是一個異常「陳舊」的愛情主題:羅拉為了救自己的愛人,她不顧一切地奔跑。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實質又是全新的——女權主義 。
同樣是愛情的營救,過去的電影表現營救,通常都是男人營救女人,即所謂的「英雄救美人」。而在《羅拉快跑》中,「英雄救美人」卻變成了「美人救『英雄 』」。這是影片的重要一點。它明示我們:時代變化了,社會上傳統的男性角色和女人角色的位置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其實,《羅拉快跑》表現的豈止是「美人救『英雄』」,而是女人在拯救世界。同樣是20分鍾時間,女人(羅拉)是動的,女人在奔跑,在不停地奔跑;男人(曼尼)卻是靜的,男人在電話亭里沒完沒了地打電話,在可憐巴巴地到處借錢。世界進入到今天,男人不能改變一切,男人只能等待厄運的降臨。相反,女人卻在盡最大的努力不斷地、不屈不撓地向命運抗爭。女人在努力改變一切,女人甚至數次使「時空」倒轉。
應該說,《羅拉快跑》中,男、女主人公對待命運的行為上的錯位和變化,反映了世界發展到了今天,世界上男女角色位置的巨大變化。

⑷ 知道一部電影的名稱么拜託了!

電影的名字就叫做《香水》
這部電影根據1985年暢銷小說《香水——一個殺人犯的故事》得來,是由德國作家聚斯金德所著。
這將是最完美的香水。 以少女的絕妙體香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為主幹,他將用這瓶香水,把她們的美永遠地收藏……

這部電影根據1985年暢銷小說《香水——一個殺人犯的故事》得來,是由德國作家聚斯金德所著。這是一部演義人性,社會,理性與感性非常透徹的的作品。慾望一方面扼殺了人們固有的天真,另一方面又刺激著人類生存與向上的激情。格雷諾耶在剛出道的時候,在剛剛進入專業香水世界的時候,只是留戀一些無生命的花草,有著人的氣味的衣物,而一旦這類東西對他的創造沒有了動力,他必然的走向了直接殘殺有生命的人的道路,慾望驅使他直到生命的終結。而在書的前半部他還未正式成為一個罪孽深重的殺人犯時,他甚至是被同情的。慾望促使他謀殺了別人,同時也在無形中謀殺了自已。在這點上他與書中的其它人物無本質上的區別。

《香水》的上映讓人們期待了二十年。二十一年前,Süskind的小說被文學界稱為「一個重要的事件、一個奇跡,無數製片商爭購電影版權,隱居的 Süskind認為,只有《閃靈》和《發條橙》的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才能執筒。1999年,庫布里克去世。3年後,Süskind的好友、曾拍攝《玫瑰之名》和《帝國陷落》的伯恩德.艾欽格以千萬歐元求得《香水》電影版權。《羅拉快跑》的導演湯姆·提克威獲得伯恩德.艾欽格青睞執導本片。

根據暢銷名作拍片,這種方式為電影增加了神秘感與親切感。面對大批書迷,伯恩德.艾欽格說:「我們用意象、聲響和音樂的力量。營造出氣味的氛圍。」 為了忠實於原著的場景,他輾轉德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用17噸的魚和動物屍體淹沒外景地的街道,20幾次的鼻部特色和深呼吸鏡頭、以慢鏡調動近千名群眾演員再現香水魔力下縱欲狂歡的人群………不過,湯姆·提克威用須後水代替了重要的道具:香水。

一個從出生身上就完全沒有味道的男子葛奴乙,卻是個嗅覺天才,他能製造出全世界最獨一無二的傑出香水,這些香水的製作方式和一般的並無不同,唯一差別之處,是他所使用原料—處女的體香,只要是葛奴乙挑選中的女子,他便不計一切代價將她殺害,將新鮮的屍體身上的香味用來作成香水的材料,讓這個香味永遠只專屬他一個人……。

1744年,法國,香都彌漫著難以想像的惡臭,骯臟雜亂的菜市場;一個男人將一筐魚倒下,和一個同樣渾身腥臭,濕頭發披臉前的女人。片刻之後,這個女人突然表情痛苦,鏡頭轉向她圓突的肚子。她倒在地上,使勁,然後伴著嘩啦一陣水聲,她用殺魚刀剪斷自己這部分臍帶,踢開嬰孩--這就算生產完畢。有人前來,她吃力站起來,神情虛弱恍然,然而卻真的似乎沒有發生過什麼一樣。

那個嬰孩躺在魚堆上,肚子上的臍帶,渾身的殘血,讓人看了可怕。他閉著眼,但是小鼻子抽動。四周的一切氣味,魚腥味,狗味,垃圾味……刺激著他天生無比靈敏的嗅覺。約一分鍾之後,他終於睜開眼睛發出哭聲。

人們開始尋找聲源,通過魚攤掩布的縫隙看到了這個才出生的嬰孩,於是尋找孩子的母親。

這是第一個因為他而死的人。第一個遺棄他的人。他的母親。在他出生的那一刻遺棄他。不知道他吃什麼度過生命最初那段時間。他竟然這樣活了下來。他叫Jean-Baptiste Grenouille。

在襁褓里被送去孤兒院,剛到的夜裡佔了一個男孩半張床。這個男孩和其他幾個孤兒打算悶死他。他的哭聲吵醒了孤兒院太太,救了他,也讓那些孩子吃了棒子。可以想像他慢慢長大,都是不受其他孩子歡迎的,於是他很大了才開口說話。而靈敏的鼻子早已讓他和任何人不一樣。他總是用力吸氣,聞著各種新鮮的氣味。也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學語言背單詞--用嗅覺。他甚至可以聞到很遠以外池塘里的青蛙卵。

他把樹枝,樹葉,蘋果放在一起聞,背後飛來一個果子,他聞到所以躲開,不知道那個砸果子的孩子會不會被嚇到。他甚至聞死老鼠,聞到裡面的蛔蟲。

再大些,他被賣去碼頭當勞工。孤兒院太太卻被搶錢的人殺死在幾步之外的門口。這是第二個遺棄他然後馬上死去的人。

Grenouille在碼頭幹活,突然有天工頭讓他一起到巴黎市區送貨。這一行,大開「鼻界」。各種各樣新鮮的氣味在城市中間向他飄來。他在香水店外隔窗聞了很久。店裡生意興榮,調香師在太太小姐面前晃動香水瓶,飄動滴著香水的手帕,她們則一片痴迷神情。尤其那藍色瓶子里的香水,更是迷惑眾人。

突然一股特殊的氣味吸引了他,他尋香而去,跟蹤一個紅發少女的背影走過了幾條街。他從未聞過這種香味--少女和她那籃柳橙。少女給了他第一份愛--以為他想吃橙,伸手遞給他兩個--這個善良的女孩,片刻前曾同樣送給街邊乞丐老太兩個橙。

他說不出一個字,也沒有接橙,卻是捧住女孩的手,死命聞。女孩嚇到,抽手轉身逃走。而他那超能的嗅覺,哪怕跑了幾里也能夠尋找。

他找到她,從背後出現,繼續聞女孩的背。女孩回頭,嚇了要叫,正好有人經過,他堵住她的嘴。

第三個因為他而死的人,第一個他殺的女孩。但是是誤殺。

他愣住,那一刻他沒有太多想法,既沒有害怕,也沒有傷心,他一時還沒有接受現實。他捨不得那個充滿神奇香味的身體。最終他解開她的衣服,嗅遍她全身,很用勁地嗅。最後,屍體冷卻,香味不再,他開始不安。

回去工頭那裡,挨了一陣打。而那晚,他一直沒有睡,他在思考。回味那少女的氣味,思考不再存在的氣味如何復制。

香水店沒有一個客人,老闆兼調香師在內打瞌睡。當年年輕有為的調香師已經江蘭才盡,沒有靈感,甚至嗅不出那藍色瓶子里香水的配方。房子時不時地震般顫動一下。

一天夜裡,Grenouille送一批皮料去香水店。他的鼻子第一時間聞過所有氣味,辨認和記憶更在瞬間完成。

老闆終於同意他試,只同意配一小瓶。他不認識那些瓶子里東西的名字,但是了解氣味。很快,他配好,老闆又驚又怒,他說他沒有完,又加又配,然後說那才是出色的香水。老闆聞也不聞趕他出門,但是同意考慮收他。

第二天,老闆把他從工頭那裡買回。那個工頭開心地拿著錢,卻在橋上失足落水。第四個因為他而死的人。也是第三個遺棄他的人。

香水店因Grenouille東山再起。他實驗著他的想法。老闆教他各種基礎常識,如何將原料(花草)煮沸再蒸得植物漿液,以及香水的前,中,尾三調。每個調4個小瓶子,但是需要非常與眾不同的第13瓶壓軸。這樣的氣味才能留得很久很久。

一天夜裡他砸了很多東西,老闆趕去看,他實驗了丟各種東西進大鍋爐(玻璃杯,皮料,甚至小狗!),但是什麼氣味也沒有得到。老闆告訴他,這些東西就是不會出來氣味的,不存在的就是無法復制。就這么一句話,無法復制物體原有氣味,竟讓他立即暈倒,差點死去。老闆很緊張他的安危,但是不是因為愛,是因為他給他帶來很大利益。

他醒了,喃喃著也許可以換一種方式復制氣味。他離開了,於是和老闆達成協議。他留下很多香味配方。

老闆拿著那本配方開心入睡,然後房子震動,這次是徹底倒塌。

這次,是他離棄老闆,但是老闆還是在他離開之後立即死去。

Grenouille需要遠離大城市,找簡單,純凈的環境去思考復制氣味的方法。他需要復制那個不在存在的紅發少女的氣味。

沒有地圖,沒有任何工具,靠著鼻子的辨別方向,岔路口憑著感覺選擇。

他在一個山洞裡住了很久,慢慢忘記了自己的計劃。一天夜裡,他夢到那個紅發少女,他就站在她面前,而她卻看不到他。他對她而言不存在。他醒來拚命聞自己,再沖進大雨中洗澡,再聞自己,還是什麼也沒有。他害怕自己就這樣死去,然後沒有誰記得他曾經存在過;更可怕的是,也許他根本就不曾存在。

他要繼續他的計劃,他要尋找和嘗試他的方法。

又是一個紅發美少女,因為這個美少女的體香,Grenouille來到這個小城。小城開始了不幸。他繼續實驗他的想法,煮了一個女孩,但是什麼都沒有得到。之後他花錢找妓女回來,想把發膏似的那個東西塗在她身上,然後用類似保險膜作用的布裹起來,隔上一夜再刮回來,這樣會有女人的體味。結果那個妓女怕了,於是他開始了蓄意殺人。

小狗證明了他這次實驗的成功。

這以後,接連12個女孩遇害,被發現時候都是被剪了頭發的裸體。小城開始恐慌,騷動。

不過他的嗅覺太靈敏了,別人在哪裡,在幹嘛都不能逃過他的嗅覺。

那一排准備前、中、尾三調的小瓶子被裝滿。剩下最後一個。最重要,最特別的第13瓶香。那個紅發少女一共逃過3次。她聰明的又極愛她的法官父親要求搬家,知道那個壞人要在這些女孩身上得到什麼才會完結。他預感最後這個人就是他最愛的女兒。

他還故意兵分兩路,讓僕人上女兒的馬車,自己帶著女兒單獨逃跑。

父女二人在一個家庭旅館住下,父親將女兒鎖在窗口對著海的懸崖的房間,自己在隔壁。但是,鑰匙,居然放在床頭櫃!女孩不能理解父親的做法,更覺得委屈。

夜裡,Grenouille從房東的窗口爬進,他去父親房間,拿走了女孩房間的鑰匙。

第二天清晨,當父親打開女孩的房門,女孩像其他女屍一樣被剃了頭發裸體躺在床上。父親的哭痛徹心扉。不遠的山坡上,Grenouille在專心蒸煮這最重要的第13瓶香。用最快速度加入已經調制好的香水裡,藏進貼身衣袋。然後被捕。

女孩的父親將Grenouille倒吊,置於水桶中再抽上來。他神情呆滯地苦苦逼問Grenouille,為什麼要殺他的女兒。

一個傷心欲絕的父親,苦求完全沒有意義的答案,只因為他已經不知道缺失的生命要如何繼續。

回去那個小城,全城人都恨他,都要看著他死--那種叫囂、那種痛恨。

可是,Grenouille把香水通過手絹點在自己的大動脈上。他用這瓶完美香水迷惑了所有人。

前調:人們感動地拜他,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中調:人們迫切需要他的香味,得到時幾乎要昏厥;

最後,他把那塊滴了香水的水帕拋了出去。

尾調:人群全像著了魔一樣,開始脫衣,開始亂倫。有異性也有同性,甚至三人,甚至神父。

Grenouille也嗅著這個香味。他自己也從前調走到中調再到尾調。人群踢翻一箱橙的時候,他想起最初那個紅發少女。

這時,他的幻想里出現的是少女向他伸出手來,他們擁在一起……相愛相吻,身體接觸,氣味並和。

然而所有人都被香水迷惑了時,他卻清醒。他清醒記得她僵硬地躺在地上,她死了,那個體香不再,眼淚滾下他的臉龐。

這瓶香水讓人都有愛的錯覺,就是讓人得到最想要的。哪怕是幻境,也至少存在。所以那些人瘋了暈了迷糊了,但是那個狀態應該是幸福的。

唯獨他,錯覺只是片刻,始終清醒所以痛苦;他意識到他的愛已成風,於是絕望於是消失。

原來Grenouille還是有愛的。

第13瓶香的那個美少女的父親向他走來,他也還清醒。可是當他走近,也還是跪倒在這個香味里,抱著Grenouille痛哭……因為失去兒子,無比珍惜女兒。當都失去,心已跟著死去。

這瓶香水讓他得到他最想要的環境,所以他跪倒,抱住Grenouille哭……

Grenouille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在難民區那樣的地方,將整瓶香水從自己頭上倒下。那些身上破爛骯臟並且飢餓的人們沖來圍著他,要吃掉他。對於這些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不再飢餓。他們聞著那個香味時候的神情就好似一塊巨大的可口肥肉近在眼前。然後,他就這樣消失。只剩下衣物和那個倒盡的空瓶,如同他出生之時,一無所有。

他至少來到世上做了一些事,出於愛(par amour)。

⑸ 有一個動畫片,我也忘了叫什麼了,就知道裡面有一個像熊似的東西叫羅拉

【寶石寵物】
劇情簡介
某天,魔法王國將要進行大掃除而將「寶石大陸」的居民「寶石寵物」寶石化送往睡眠森林,可是在將寶石化的「寶石寵物」送往睡眠森林的途中遇上暴風,「寶石寵物」們跌落到人間界。魔女命令因為貪玩而得以留下來的露比前往人界尋找同伴的下落。
在寶石市,本作第一季的人類主人公紅玉鈴子遇到了變為寶石姿態的露比。首相的秘書官帶刀交給鈴子一本魔法筆記本,並要求她幫助露比尋找寶石寵物。鈴子使用筆記本念咒語讓露比回復寵物形態,還和露比成了好朋友,究竟玲子和露比能不能順利找回所有的寶石寵物

⑹ 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編劇: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攝影:法蘭克·葛力比(FRANK GRIEBE)

主演:法蘭卡·波騰(FRANKA POTENTE),莫里茲·布雷朵(MORITZ BLEIBTREU)
--------------------------------------------------------

內容介紹:

一個女人如何拚命盡力的搶救她的愛人——一部令人屏息、興奮的影片,愛欲生死將完全改觀……你只有二十分鍾籌出十萬馬克,並需狂奔穿梭於城市中拯救你的愛人。這個女孩憑著她的熱情打破環繞周圍的固定規則及世界存在的既有標准。如果說愛的力量可以移山,那麼她真的可以。

柏林,夏季某日,羅拉和曼尼是一對20出頭的年輕戀人。曼尼是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個天大的麻煩,竟然把走私得來的10萬馬克贓款弄丟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鍾之後就要來拿回這筆錢。

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羅拉求救,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後果。就只有二十分鍾,錢到底在哪裡,如何救命?

羅拉開始快跑!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羅拉快跑》中的三段開場,都是從紅色電話的特寫開始,她接到曼尼自暴自棄的電話:「你老說愛是萬能的,愛能在20分鍾內變出十萬元嗎?」聽完,就下定決心要幫助自己的男友。

電話一掛完她立刻行動,跑過母親身旁,技巧性的轉場,畫面一拉變成動畫片,羅拉快跑下樓梯,經過喋喋不休的鄰居,以及他那隻兇狠的狗旁邊。

鏡頭拉回現實世界,羅拉跑出門外佇立在柏林的大街上,開始了她的這段快跑旅程。前兩段的結局都非常的戲劇性,但導演獨到的編導功力讓第三段的結局出現一個大逆轉的局面。

相關評論:

《羅拉快跑》——為自己而跑,為曼尼而跑,為愛情而跑。

《羅拉快跑》明亮鮮活的敘事結構,製造出不斷的曲折與驚喜,在片中沒有任何事是被承認的,這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導演於此片中注入強勁的視覺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與震撼的電子音樂,勢必將迷惑所有的觀眾。

由「德國的盧貝松」之稱的新銳導演TOM TYKWE湯姆提克威編導及配樂,此片被譽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觀眾跟著劇情全場喊叫並歡聲鼓掌。

動作、懸疑、驚竦,意想不到的情節,一出絕妙的浪漫驚悚劇,電影語言節奏強勁有力,表現手法新穎,原創性十足,有突破窠臼的耀眼展現。

人物寫真:

《羅拉快跑》在德國已經變成一種現象、一個奇跡,它是德國98年最賣座的電影!!許多德國女孩甚至模仿片中的女主角蘿拉染了一頭紅發。德國市長更誇張的把自己的肖像印在《羅拉快跑》的海報上製成廣告招牌,想藉此片塑造其活力、年輕的形象,可見此片受歡迎的程度!

女主角卡波騰說:「羅拉帶來了人一直期待著的某些東西。」導演補充說:「羅拉是一天的英雄,但僅只一天!這故事是很好的借鏡,我們任何人都有可能會陷入如此困境中。」

卡波騰拍片時平均一趟要跑200-300公尺,而她總共跑了將近20次。她必須訓練自己跑步的速度,還要跑得充滿精神,而且姿勢要像一般人跑步時一樣正常。

《羅拉快跑》在日舞影展超越其他好萊塢大片奪得「最佳觀眾人緣獎」,導演湯姆提克威相信在接下來的2年內,他仍然會致力於拍電影,但他從未想過到好萊塢發展,而且只要場景適合故事劇本,他也有可能到美國、日本或澳洲等德國以外的國家拍片。

-----------------------------------------------------
假如要為本片尋找定位,稱它為「電玩世代的電影」是最恰當的。本片的創作精神在好幾方面與時下以十幾歲年輕人為主體的電玩世代如出一轍。第一,活在當下,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義,都只在行動的當時才能爆發出來。因此,他們不會思前想後,一切做了再說。本片女主角勞拉在接獲男友曼尼的電話,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鍾之內拿到十萬馬克,於是念頭一轉,就直奔她的銀行家父親要錢。她不會先打電話聯絡,確定父親在不在銀行,也不會思考跟她關系不好的父親,是否一定肯馬上給她一大筆錢,總之「要就是要」。第二,一起向前沖。本片的主要內容是「跑」,不顧一切向前沖。年輕力壯的最大本錢不是「思考」而是「行動」。第三,錯了重來。本片將同一事件用三個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質上就是電玩精神的發揮-這次創新不成換個方式再來。年輕人有的是不斷犯錯,所以他們在採取行動的當時不加思索,但他們並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沖動行為而會影響別人的一生,就如勞拉在快跑過程中碰到的多名途人,在短短十數秒中便改變了不同的人生際遇。

解讀《羅拉快跑》
賣不了肉體賣靈魂

《羅拉快跑》在我看來是一部奉行了"簡約主義"的電影--因為雖然看起來眼睛會很疲勞,但卻不用動太多的腦子。聰明的電影人和深刻的電影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善於製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嚴實際卻簡約明了的涵義,而後者則在被詬病為"冗長"的情景延宕中曖昧地書寫著隱晦的命題。《羅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絕不會是後者。

一如《羅拉快跑》帶給人們的想像性節奏,影片的影像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幾乎不存在任何一個凝滯的鏡頭(除卻幾段慢鏡頭的特寫),從而使觀眾的眼球開始疲於奔命般地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鏡頭的變遷和調動。鏡頭不再忠實於被它所紀錄的每一個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間或與羅拉發生關聯的人們彷彿從鏡像的紀錄中逃脫的倖存者,只是與情節發生了一點若即若離的關系便匆匆地與故事告別--一切都是那麼地迅速和不確定,影像的紛繁使得觀眾從沒有機會成為這部影片的"再創作者",而只能成為被動的看客,而急於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從一個影像到另一個,不知道思考和滿足。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它的色調--主要場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種明亮和"暖"的色調所覆蓋。羅拉那一頭赤紅色的耀眼的頭發在乳黃色的天空和大地間不停地躍動,形成了一種強勁的視覺力量,觀眾視覺上的興奮程度容易隨著這種明亮的視覺沖擊而變得敏感起來--影像的一個作用在於集中觀眾的視覺注意力,這一點上《羅拉快跑》做的不錯。此外還值得注意的一點在於,盡管影像的速度讓我們的視覺興奮得望塵莫及,但即便在一個相當短的瞬間內,呈現給人們的,仍然是一個渾然一體的,雖短暫卻完整的影像結構。比如在路上每一個匆匆的瞬間和噱頭,盡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卻干凈、簡約,不會使人們的視覺分散到其他的地方,從而確保了每一個鏡頭的高度凝練。

在鏡頭與鏡頭的切換上,顯著的特點在於"閃動"手法的成功運用。這種"閃動"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鏡頭切換,它的意義在於製造一種"虛擬"的場景意識--因為無論是哪種意義上的鏡頭轉換方式,實際上都是對前後情節邏輯關聯的一種解說策略--無論這種解說的策略是出於敘事進行的要求還是導演的表現意圖。然而"閃動"則頗具虛幻和"閃爍其辭"的虛擬意味,它可以提醒觀眾,下一個場景隨時地替換上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結束後等待它的不是順承的敘事,而是在虛幻之後的另一個新的開端(盡管在"閃動"的前後,仍然可能是順承或關聯的情節發展)。它不斷地提醒觀眾在用眼球貪婪捕捉每一個場景的同時不要輕易地認同或相信它們,這不過是一個個虛擬的假設和敘事的游戲。觀眾在"閃動"的刺激與迷惑中最終被影像和特殊的"蒙太奇"方式所任意地驅使,變得興奮而沒有判斷力。

下面可以談一談《羅拉快跑》中的MTV風格--主要是關於它的音樂。不能否認《羅拉快跑》的音樂很有重金屬的味道。羅拉的奔跑的急促沒用喘息和心跳聲來表現,那隻會讓人們想起《庭院中的女人》那般的煽情和劣質警匪槍戰片中被戲仿的搞笑音樂--《羅拉快跑》用的全是搖滾,有節奏的鼓點和金屬樂器的聲聲斷斷。他們的作用與其說是來烘托"跑"這一貫穿動作的緊張氣氛,倒不如說是追求一種從整體而言的,對敘事本身的破壞和干擾--因為本來很零碎的、追求片斷效果的場景已經透露了影片本身(或說是導演湯姆提克威)對敘事的不信任和虛擬性觀念,而這樣的聲音布景則使這樣的一種觀念變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觀眾不再將它當作一部敘事的電影,而將它看作是一部傳遞了某種意圖和形式美感的MTV,因為虛擬的場景、零碎化的影像語言和相關的聲音註解正是構成一部MTV作品的主要元素--而這些在《羅拉快跑》中甚至已經齊備。如果看過徐克導演為歐洲女歌手Milan Farmer拍攝的一部關於女同性愛題材的MTV,便會覺得它們在風格上或許有些相似。

《羅拉快跑》的敘事形式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也是最乏善可陳的--我之所以不願意稱《羅拉快跑》的敘事是一種新鮮的敘事形式是因為,這部影片是不信任敘事的。如果我們過於沉迷於它的敘事結構,我們便輕而易舉地將自己陷入了一個意義的網路中,我們會向自己不斷地提出這樣的疑問: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偶然決定命運?我們能不能去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事物的可能性由什麼來決定?這些意義的負載對於《羅拉快跑》本身的敘事來說似乎成為了一種必須--而對於《羅拉快跑》的敘事結構,我卻寧願將它看作是一種形式的表演,在我的個人經驗里德國人的東西表現主義的色彩可能會濃一點。影片不僅顛覆了經典影片中的"宏大敘事",而且把通常意義上的敘事結構也簡約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即一個敘事的骨架,完全單向的、線形的敘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現旁逸的情節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壓縮。這其實是對已有敘事模式的一種調侃和一種嘲弄--在人們更多地看到不同的敘事帶來不同的命運的背後,實際上是對敘事本身的一次解構。它與其說是表現了有關"命運"之類的宏大命題,倒不如說是提供了一個事件被得以不同敘述的幾種可能,或一個事件在敘述中被不斷改寫的集中可能--"虛擬"在每一個故事的結尾被不斷地提示,敘事本身的無力和不被信任可以浮現。或許影片開始的一段話語已經告訴我們了這些--"數不盡的沒答案的疑問,即使有答案也只會衍生另一疑問,下一個答案又衍生下一個問題,但最終會否原來只是同一問題?"

《羅拉快跑》在影片本身的技巧和創意已經超越了我能力所可談及的范圍。如果站在一個觀眾的立場上,這部電影的特點在於它正在改寫著觀眾(接受者)的欣賞習慣和欣賞動作。首先,它使觀眾在欣賞中心甘情願地放棄"民粹"的和"犬儒"的立場,即不論它的表達策略和藝術形式,而直抵它的內容--然而在《羅拉快跑》中,如果我們放棄了對形式和表達策略的關注,便無法進行與形式形成嵌套的對內容的追問,更何況它的形式已經成為了一種眩目的,為大眾所迷醉的舞蹈,使人們不能筆直地穿越藝術而直達內容和主題的彼岸。其次在於觀眾在對影片的接受中喪失了以往所擁有的"讀解"功能,觀眾參與影片的創作(讀解和敘述)被稱為"怪異"的種種形式所阻斷,所能做的只是被動地尾隨著作者帶有調侃意味的敘述,迎接著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影像。

下載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7940/

⑺ 羅拉快跑電影深度解析

《羅拉快跑》是一部德國電影。影片講述了男主角曼妮是柏林街頭混混的故事。走私交易完成後,地鐵上丟失了10萬馬克的現金。如果不能在原時間把現金交給老闆,就會被追殺。

為了救男友,女主角羅拉不得不在20分鍾內得到10萬馬克。影片採用三段格局,給觀眾一種全新的感覺。

電影一開始,首先給觀眾的不是畫面,而是恐怖的音樂,然後艾洛特的一句話出現在音樂暫停中:「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都會回到我們的起點」;

然後秒錶的聲音響起,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鍾來回搖擺,然後鍾固定在畫面中,背景音樂的聲音加快,場景給觀眾一種恐懼的感覺,讓觀眾緊張。

然後拉鏡頭,畫面俯視,快速行走時鍾出現在畫面中,鏡頭向後移動,然後固定在時鍾裝飾石獅上,然後張開嘴,畫面一黑,好像我們被吞沒了,畫面的聲音仍然快速緊湊,然後被帶到另一個忙碌的世界。

畫面中有快速移動的人,最後鏡頭固定在一個中年男子身上,然後中年男子把足球踢到空中,然後人群移動,電影的名字出現在畫面中。這種快速變化的人群和足球飛向空中的聲音給了人們強烈的視聽沖擊......

⑻ 羅拉是什麼電影裡面人物

奇妙的時光之旅。

《奇妙的時光之旅》是由許富翔執導,林心如、賈乃亮、徐璐、金聖柱領銜主演的都市穿越劇。

該劇講述了彭振東因一次蓄意事故毀容,十年後,彭振東換臉化名韓若飛回歸,通過一台時光相機重返過去挽救妻子謝佳欣性命,徹查隱藏真相的故事。該劇於2016年4月27日在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播出。

劇情簡介

十年前,餐飲集團少董彭振東(金聖柱飾)與當紅女明星謝佳欣(林心如飾)在日本邂逅,兩人一見鍾情並且閃電結婚。但一場郵輪爆炸事故讓彭家一夜崩塌,而後謝佳欣遭遇意外車禍去世。

十年後,大難不死的彭振東換臉重生為韓若飛(賈乃亮飾)回歸,他獲得一台時光相機,通過相機自拍即可獲得一次穿越回十年前的同一地方的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時空穿梭中,韓若飛拯救妻子謝佳欣,並一步步揭開十年前事故的真相。

⑼ 羅拉快跑創作背景

影視作品分析
——《羅拉快跑》
「我們不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
——愛特略
《羅拉快跑》堪稱電影天才湯姆•提克威的巔峰之作,它的公映在世界范圍
內引起巨大的反響。
在人們思忖著21世紀的電影將會呈現何種面貌之際,《羅拉快跑》似乎已
經使我們嗅到了新時代、新電影的新氣息。21世紀,一個「視聽時代」的到來,
不可避免的會引領影視界發生巨變,他們信息、知識的來源主要是電視、電腦,
並不斷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生活。
電影神童湯姆•提克威從小整天泡在電視機和電腦前,是個在「電腦游戲界」
小有名氣的游戲高手,《星際大戰》的電腦游戲他能夠才能夠從第一關打到最後
一關。這樣的人生經歷在《羅拉快跑》中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事實上就是一
部羅拉闖關的游戲,影片中共表現了羅拉的三次奔跑,三個過程、三個結果,„„
因此,就不難想像為何影片會受到狂熱並贊不絕口,眾多志同道合的英豪們,和
羅拉一起快跑,一道「共振」,一同「闖關」。
《羅拉快跑》的主題是一個異常「陳舊」的愛情主題:羅拉為了救自己的愛
人,她不顧一切地奔跑。然而,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實質又是全新的;同樣是愛情
的營救,過去的電影表現營救的通常是男人救女人,即所謂的「英雄救美人」,
而該影片中卻變成了「美人救英雄」,似乎在宣誓著「女權主義時代」的來臨。
影片的敘事形式永遠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採用的是不信任的敘事形式。
而我們不要過於沉迷於它的敘事結構,應看作是一種形式的表演,因為它已經把
通常意義上的敘事結構簡約到了最簡單的程度,即一個敘事的骨架,完全單向的、
線形的敘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現旁逸的情節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壓縮。影片
的結構分成明顯的三大塊,它們本身的敘事各自獨立,互不關聯,而使三大板塊
連為一體的,不是敘事,而是整個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題,從而呈現出典型的
板塊式結構,融為一體,各顯其色。
故事的內核如此,為了配合故事的走向,在視聽手段上,《羅拉快跑》極盡
華麗炫目之能事,不斷通過製造感官刺激,大大增強了其可視性。
影像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幾乎不存在任何一個凝滯的鏡頭
(除卻幾段慢鏡頭的特寫),三個板塊中的羅拉一直都在奔跑,因為此時此刻的
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她不能在十二點之前借到10萬馬克,她的男朋友曼尼將會
被黑社會勢力所迫害,因而不斷地奔跑,不斷地努力,才可能爭取到那一線生機;
鏡頭的高速運轉從而使觀眾的眼球也開始疲於奔命地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鏡頭變
遷和調動,一切都是那麼地迅速和不確定,不再忠實於被它所記錄的事物,加之,
刻意採用非支架拍攝,增添了眾多不穩和晃動的鏡頭,充分表現出羅拉奔跑中的
生理視覺感受,畫面更形象、逼真,更容易帶動觀眾的情緒„„盡管移動速度飛
快,但干凈、簡約的畫面確保了每一個鏡頭的高度凝練,剪輯的快節奏也正是表
現出當今世界的快節奏、世界的動感和混亂感,是符合「視聽一代」追求刺激的
視聽享受要求的。
在鏡頭與鏡頭之間的切換上,顯著的特點在於「閃動」手法的成功,製造一
種「虛擬」的場景意識,來提醒觀眾一個場景結束後等待它的不是順承的敘事,
而是在虛幻之後的另一個新的開端;例如在表現時光逆流時,採用的是動作連接
鏡頭,將街道上錢袋的降落與羅拉房間里的電話話筒的降落相連接與切換,從而
使得兩個板塊銜接起來;另外,在羅拉、曼尼犧牲之後,回憶往事的時候,都是
巧妙地抓住了他們的眼睛,通過大特寫將畫面切換並拼接吻合;在影片中出現了
幾段反打鏡頭,每個畫格中至少有兩個人物,造就了新穎、奇特的效果;影片有
時候打亂了正常的軸線關系,體現了作品的主觀性和非紀實的風格„„觀眾在用
眼球貪婪捕捉每一個場景,在刺激與迷惑中最終被影像和特殊的「蒙太奇」方式
所任意驅使,變得興奮而沒有判斷力。
影像的色調優勢也凸現出來,主要場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種明
亮的「暖」的色調所覆蓋。片中最耀眼的莫過於羅拉那一頭赤紅色的頭發,紅色
是刺目的顏色、愛情的顏色、浪漫的顏色,在乳黃色的天空和大地間不停地躍動,
形成一種強勁的視覺力量,與周圍人黑白色的服裝等形成鮮明的對比,帶來強烈
的視覺沖擊,同時紅色的電話、奔跑時背景街道的顏色、偷車男孩的紅色衣服等
也代表著不安和危機,這樣的布局更易集中觀眾的注意力;此外,在回憶往事時,
背景顏色用的是單純的紅光,顯得格外溫馨、美好,打破了現實的恐慌與殘酷。
關於影片中的音樂,屬於典型的MTV風格,用的全是搖滾,有節奏的鼓點和
金屬樂器的聲聲斷斷,從而追求一種從整體而言的,對敘事本身的破壞和干擾—
—因為本來很零碎的、追求片段效果的場景已經透露了影片本身對敘事的不信任
和虛擬性觀念,而這樣的聲音布景則使這樣的一種觀念變得更加完美和可靠。
電影中最神奇的地方莫過於「20分鍾的營救」,我們知道,從電影劇作法
的角度講:一部電影吸引觀眾,依賴電影結構上的嚴密布局,也就是所謂的結構
上的起承轉合,和影片的情節線設置及情節點系列;而《羅拉快跑》卻沒有常規
故事片的劇作上的嚴密布局,或者說它已經喪失了常規電影劇作布局的種種優勢,
這無遺會大大地影響人們的觀賞興趣。但是本片卻非常好看,並取得了出人意料
的商業上的成功,我認為:從常規的劇作法來分析《羅拉快跑》的商業上的成功
是無濟於事的,但是在這里,製作者卻在玩弄一塊魔石,這塊魔石就是「20分
鍾營救」,羅拉的時間只有20分鍾,晚一秒鍾就是死亡,使得觀眾們屏住呼吸,
心驚肉跳地關注著羅拉的分分秒秒,每一個人都在默默地祈禱:祈禱羅拉能夠在
最後一分鍾趕到。「20分鍾營救」猶如一塊神奇的魔石,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
神經。這正是全片的劇作核心。它已經代替了劇作上的嚴密的布局,因此魔石就
是魔石,它的效果是神奇的,是不言而喻的。另外,20分鍾實現了劇情與現實
的統一,短短的一部影片剛好是由3個不同發展進程的20分鍾組成,這與羅拉
每次跑20分鍾相吻合,這在以往的電影中實屬罕見。
《羅拉快跑》正因為這些獨特的元素而倍受大眾的推崇與喜愛。觀看完後,
羅拉的形象深深的印入我的腦海,現在想來仍回味無窮,影片充滿了生活的哲理,
展現了人的動感與力量,很符合大學生的進取,拼搏的心理,尤為受到大學生的
青睞。
--------------------------------------------------------
作者:斷橋殘雪葉空影
鏈接:https://wenku..com/view/6a23569adaef5ef7ba0d3cdc.html
來源:網路文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閱讀全文

與羅拉救老鼠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貓和老鼠電影怎麼沒有排片 瀏覽:373
哪些動漫電影畫質好 瀏覽:747
電影故事性是什麼意思 瀏覽:457
鬼玩人4電影免費看 瀏覽:104
說電影院沒座位怎麼說 瀏覽:923
講外星人的有哪些電影 瀏覽:32
電影院階梯是怎麼裝的 瀏覽:779
哪些明星去日本電影 瀏覽:476
曲線球解決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41
好看的美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瀏覽:240
日本好看的3d游戲動漫電影 瀏覽:450
我和我的故鄉電影時間多久 瀏覽:427
王寶強一年拍多少部電視劇電影 瀏覽:505
香港好看的賭片電影 瀏覽:465
女的找看電影如何拒絕 瀏覽:87
歐美最恐怖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42
什麼俗的電影 瀏覽:514
抖音怎麼發布圖片電影 瀏覽:532
電影八百還剩下多少人 瀏覽:728
電影陷阱2怎麼下載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