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姜文拍過哪些電影
電影
1.天地英雄 2.宋家王朝 3.尋槍 4.有話好好說姜文 劇照(13張) 5.茉莉花開 6.綠茶 7. 我和爸爸 8.太陽照常升起 9.紅高粱 10.芙蓉鎮 11.末代皇後 12.狹路英豪 13.秦頌 14.宋家皇朝 15.大路1993 16.本命年 17.閨閣情怨 18.李連英 姜文
19.大清風雲 20.鬼子來了 21.陽光燦爛的日子 22.大太監李蓮英 2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4.《建國大業》 客串 毛人鳳 25.《讓子彈飛》飾 張牧之 26. 《鴻門宴》籌拍 27. 《關雲長》飾 曹操
電視劇
1.清宮風雲 2.初戀情人 3.歡樂農家 姜文
4.北京人在紐約 5.鳳凰起舞 6.我愛我家 7.大宅門 8.《金婚風雨情》(原名《金婚2》) 飾 軍長
㈡ 姜文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
1.天地英雄
2.宋家王朝
3.尋槍
4.有話好好說
5.茉莉花開
6.綠茶
7.太陽再次升起
8.紅高粱
9.芙蓉鎮
10.末代皇後
11.狹路英豪
12.秦頌
13.宋家皇朝
14.大路1993
15.本命年
16.閨閣情怨
17.李連英
18.大清風雲
19.鬼子來了
20.陽光燦爛的日子
21.大太監李蓮英
2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2.《建國大業》 客串 毛人鳳
23.《讓子彈飛》籌拍
24.《金婚風雨情》(原名《金婚2》) 飾 軍長
25. 《鴻門宴》即將籌拍
㈢ 正經人誰寫日記(寫日記的果然不是正經人)
姜文電影 《邪不壓正》 裡面有句經典台詞,專門來諷刺寫日記的人不是正經人。
姜文
「日本人靠不住」
「那我靠誰啊?」
「老蔣?」
「一個寫日記的人。」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你寫日記嗎?」
「我不寫。」
「我也不寫。」
「誰把心裡話寫在日記里。」
「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
「下賤。」
電影諷刺寫日記的人不是正經人,當然了電影只是一種藝術罷了,並不是一種分別人是不是正經人的標准。
先來看看寫日記的有哪些人吧,若說起寫日記的人那到多了,而且寫日記的名人更多,有達官顯貴,有大師鴻儒,有各界名流。
比如有 胡適、曾國藩、常凱申、雷鋒、鄭孝胥、曾紀澤、翁同龢、唐景崧、宋教仁、魯迅、竺可楨、顧頡剛、季羨林、周作人、閻錫山 等人,寫日記的名人不勝枚舉,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這些寫日記人都是名人,或建功立業於沙場,或研究學問於典籍,或聲名遠揚於四海。這些人中正經人有之,不正經人亦有之。
曾國藩
就拿剛才列舉的那些人來說吧,鄭孝胥和周作人投降日本人當了漢奸,自然算不得正經人。曾國藩、翁同龢、唐景崧、曾紀澤皆是清朝大員,這些人中除了翁同龢之外,都有功於社稷。曾國藩更是厲害,後世的很厲害的兩個人都佩服他,這三人也算得上正經人。
而翁同龢則未必,為報一己之私仇,發起了停購船械的事,六年間不曾給北洋水師撥過一兩銀子。最終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
此人陽奉陰違,維新變法中舉薦康有為,結果康有為被皇帝器重,搶了翁同龢的風頭。翁同龢心中不快,又百般詆毀康有為,失了大家風范,算不得正經人。
至於宋教仁是革命先驅,為了實現內閣制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若不是正經人,則天下誰人敢說自己是正經人。至於常凱申運輸大隊長,不便多言。閻錫山,一軍閥耳,為人圓融,鬼精鬼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算不得正經人。
魯迅
魯迅、竺可楨、顧頡剛、季羨林 等人,都是學界泰斗,治學嚴謹,學貫中西,蜚聲海外。他們都是正經人。
雷鋒叔叔更不用說了,他已經是十四億人學習之榜樣,自然是正經人。
可以說寫日記的有正經人,也有不正經人。正經人也寫日記。寫不寫日記跟是不是正經人沒有關系。
晚清四大日記:《越縵堂日記》、《緣督廬日記》、《湘綺樓日記》、《翁同龢日記》
民國四大日記:《竺可楨日記》《顧頡剛日記》、金毓黻《靜晤室日記》《吳宓日記》
日記也分兩種,一種是給人別看的,往往這種日記並不真實,有美化自我,貶低他人的意圖。這種日記一開始就做了向公眾公開宣傳的打算,而不是記錄自己的內心,記錄自己經歷的事。例如 閻錫山的《感想日記》 ,滿篇都是「論語」式的格言,一望而知是教人如何成聖成賢的,沒有多大價值。
日記
一種是主要為寫給自己看的。這種日記,最開始沒有對外公布宣傳的打算,往往記錄了很多個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和經歷過的真實的事。主要是為了修身養性,或者是一種生活習慣,或者說一些自己平日里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所以這種日記中有很多都是比較真實的。比如曾國藩的日記、常凱申的日記都是如此。
但是不論日記是給別人看的,還是給自己看的,我們都不知道日記中的是不是他們的心裡話。他們心裡的話我們是不知道的,所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也許有的人的日記記錄的就是自己的心裡話,也有的人的日記記錄的只不過是美化的自己的事。當然了心裡話也有可能寫出來,寫出來那也是心裡話。只不過斯人已逝,是不是他們的心裡話我們無從追溯。
但是有一點就是很多人對自己的性慾還是如實記錄下來,不管是半個聖人曾國藩還是委員長常凱申還是國學泰斗季羨林都不能避免。這點上可以說他們的日記真實性還是非常可以的,也說明了他們也是常人,有常人所應有的生理需求。而從日記的內容來看,這些寫日記的人都不是正經人。
曾國藩在日記中寫到:「有用之歲月,半消磨於妻子」,三月初二日,「日中,閨房之內不敬。去歲誓戒此惡,今又犯之,可恥,可恨!竹如來,久談。久不克治,對此良友,但覺厚顏」。
常凱申於日記中寫:「晚往森福家待花,竟不如願,又討一場懊惱,介石介石,汝何不能戒色也。」
季羨林於日記中寫道:只要拿來當課本讀,立刻令我感覺到討厭,這因為什麼呢?我不明了。
過午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打]籃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因為說到籃球,實在打得不好。
十七日 前兩天下了點雨,天氣好極了。 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點頭》,短篇的,描寫並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季羨林日記
最有意思的是胡適的打牌日記,胡適喜歡打麻將,但是他本來計劃要學習莎士比亞。可是呢,沒過幾天,胡適就開始打牌消磨時間,忘卻了學習莎士比亞。心裡知道這樣不對,可是呢還是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中。
就這點來說,國學大師和我們這些普通人有相似之處,我們這些普通人平日里也想學習或者做某件事,可是結果呢還是去玩,還是干其他事情去了。
胡適日記:7月4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最有文採的還是雷鋒叔叔的日記,他的日記文采還是不錯的,今天的人寫不出這樣文采斐然的日記。說明了那個時代的文化色彩和氛圍很濃重。而今天沒有這種文學氛圍了,也沒有這樣純真無邪的心靈。
雷鋒叔叔
雷鋒日記:我願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斗爭中鍛煉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裡度過自己的一生。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當然了,寫日記是件好事,可以鍛煉文筆,也可以將自己平日里想說而不敢說,想說而不能說的,不能對任何人說的話,自己的喜怒哀樂,對別人的看法和評價都可以寫進日記中。
但是要記住,這種日記是不能公開發布的,一旦發布了有可能就會讓你處於風口浪尖之上。這是你的隱私,也不要給別人看。別有用心的人看了,以此為借口對你群而攻之,那就得不償失了。
㈣ 《邪不壓正》寫日記的人是誰
就是姜文自己。
《邪不壓正》其實是一部很有姜文個人特色的電影,雖然畫面拍得清新、優美,有些鏡頭似乎還很蠱惑、嫵媚。但是就影片的內核來說,是比較野性、粗狂的,有著強烈的男性審美特質。
《邪不壓正》是一部由姜文執導,何冀平、姜文、李非、孫悅、張北海擔任編劇,姜文、彭於晏、廖凡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於2018年7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主要講述了1937年,青年俠士李天然身上背負著血海深仇,在美國秘密訓練多年後回到北平,在這座國際間諜之城,各方勢力相繼登場,神秘人物各懷心思,古城即將迎來腥風血雨的故事。
該片在2018年獲得了第55屆台北金馬影展最佳動作設計獎。
㈤ 姜文的電影作品有哪些
姜文的電影作品:
1、《讓子彈飛》
《太陽照常升起》是英皇、太合、不亦樂乎三家公司聯合出品的文藝片,由姜文自編、自導、自演,周韻、陳沖、黃秋生、房祖名等演員主演。該片於2007年9月21日上映。影片講講述了四段交錯的故事,分別以瘋、戀、槍、夢為主題。
㈥ 姜文的電影作品有哪些
姜文的電影作品有:
1、《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寧靜、陶虹、耿樂等。
㈦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是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是《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姜文、彭於晏、廖凡、周韻、許晴、澤田謙也、安地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該片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
講述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的一出終極復仇記。該片於2018年7月13日在中國上映。10月8日,中國內地該片參與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
(7)姜文日記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彭於晏和廖凡在開機之前進入成家班的訓練基地,接受一個多月的封閉式訓練,每天拉筋練功夫。兩人最後的一場大決戰戲份,拍了二十幾天,不是用武術招式,完全是生死肉搏。
朱潛龍有一件皮大衣是專門從歐洲某個道具庫租來的, 是那個時代的軍服,姜文甚至親自教廖凡如何系皮帶。
為復原北平風貌,姜文在雲南實景搭建四萬平米的「屋頂世界」。
在李天然前往協和報道上崗的第一天,曾在院長面前,對著一隻腎的標本起誓。這個腎的主人是梁啟超。片中出現的院長,正是為梁啟超手術的劉瑞恆。
㈧ 姜文的電影代表作是什麼
姜文的電影代表作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近年的電影代表作是《讓子彈飛》
㈨ 怎麼理解《邪不壓正》中關於「寫日記」的說法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你寫日記嗎」?
「我不寫」。
「誰能把真心話寫進日記啊」
……
這個大家一定都熟悉的對白。
我認為,次觀點甚為荒謬和不妥!這里充滿了精緻的利己主義精神哲學!
寫日記,作為一個反思總結自己一天日常或生活、學習、工作感受的方式,可謂是流傳了千年。現在「吾日三省吾身」的這一純潔高尚地自我要求,正在被我們當代的所謂精英層玩壞!
你可以把「日記」想成利己的工具,但不能用自己的齷齪想法,去評價抨擊,這樣傷害的是大多數純潔善良地心靈。
故,此觀點甚為不妥!
影片中藍青峰與朱潛龍在酒桌上那一段關於寫日記的對話,裡面提到了一個「寫日記的人」,這個人就是蔣介石。對話調侃了老蔣一番「正經人誰寫日記啊,誰把心裡話寫日記里」。其實蔣介石一生最愛寫日記,日記中記錄的不是 歷史 ,而是真正的自己。如今蔣介石的日記手稿都保留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胡佛檔案館里。
要理解影片中這段對話要先了解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盧溝橋事變前夕的北平,日本人狼子野心,覬覦我國土地,國內親日分子和抗日救國有志之士面和心不和,華洋混雜,山頭林立,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樣的背景下藍青峰和朱潛龍的這段關於日記的對話,明面上是調侃老蔣寫日記,但背後的隱喻卻是:首先藍青峰抗日,自己痛恨日本人,所以他藏匿了抗日的張將軍。同時他也看不上國民政府的說一套做一套的勾當,因為在他眼裡,國民黨不成氣候,而且還消極抗日,所以電影里藍青峰說「正經人誰寫日記?下賤」,這段對話也是對國民政府的嘲諷。
影片里說的「老蔣」應該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的總統,據史料記載老蔣從1915年到1972年病逝,居然保持寫日記這個習慣足足57年!幾乎一天不落!那麼老蔣為什麼喜歡寫日記呢?據說是為了效仿曾國藩,每日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為了警醒自己,自我反思。電影里為什麼要說,「心裡話不會記到日記里,記到日記里的不是心裡話」?老蔣對很多秘密行動的策劃實施,都未曾出現在日記里,諱莫如深,天知地知,旁人不知。有意思的是他的日記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第三天開始就在每天日記開頭都會寫上「雪恥」二字,直至日本投降。
姜文的電影喜歡用隱喻的手法來表現自己對 歷史 對電影的解讀,像這種日記梗在《邪不壓正》里還有很多,例如:
藍青峰代代相傳的酒,每代人只能喝四分之一。第一代影射洋務運動,第二代影射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第三代就是藍青峰那代人的辛亥革命,第四代也就是李天然這一代留洋迴流青年。藍青峰這些民族資產階級完成了他們的 歷史 任務,於是就讓李天然去找兒子了,其隱喻的含義就是能真正解救中國人民的階級將會登上 歷史 舞台。
藍青峰藏著的張將軍,就是抗日名將張自忠,電影中,藍青峰藏匿了張將軍,而且結尾之處也送張將軍離開北平。值得一提的是, 歷史 中張自忠從北平撤出之後, 國內輿論卻將張自忠看成了大漢奸,國民大眾認為他出賣國家利益,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最終,張自忠在棗宜會戰中正名,為國捐軀。 北京還有一條「張自忠路」。
關巧紅的身份是誰?北平第一裁縫,關巧紅,原型是著名的民國女刺客施劍翹,以一己之力,刺殺軍閥孫傳芳,為父報仇,傳為佳話。裹足、其父被梟首、仇人是軍閥、跟不支持自己復仇的丈夫決裂、有兩個兒子,諸等特徵都能一一對應得上。
我寫,但是不寫自己的事情,寫 社會 進步的東西,從鄉村小路的變化,一直寫到成為高速公路,這個變化太大了,我的日記見證了 社會 發展,這是一種讓人每天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不會去寫方方那樣人性的不幸,而是去發現 社會 蓬勃向上的卻又自然的行動,這是一種每天給我以信心的 社會 發展的記錄,我認為這樣的日記很有價值。
目的是諷刺蔣介石
台詞內容朱潛龍: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誰?老蔣?
藍青峰:更靠不住
朱潛龍:一個寫日記的人?
藍青峰: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朱潛龍:是啊
藍青峰:你寫日記嗎?
朱潛龍:我不寫,你寫日記嗎?
藍青峰: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里?
朱潛龍: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嗎?
朱潛龍藍青峰:下賤!
諷刺意味個人查看了一下蔣介石日記的內容。其中不乏他在日記中罵人,從日本人到手下官員到親信大臣,也會很隱晦的職業一下宋美齡,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樣的話,也會有自己對於驅敵強國的暢想。所以就有了諷刺他"地圖開疆,日記強國"的典故。
據說蔣介石寫日記的習慣是效仿了曾國藩,每日記錄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所為,警惕自己,反思自己。但是他卻在抗日戰爭中節節敗退,國內經濟法制一片混亂,軍閥割據,沒能像他在日記中那樣把控全局。
姜文就在電影中稍稍幽默諷刺了一把,夾帶點"私貨",讓觀眾們去盡情想像。
對於《邪不壓正》這部很有姜文個人特色的電影里「寫日記」的說法,我有以下觀點:
1、影片旨在調侃蔣介石
經過一番查詢,發現了一些蔣介石寫日記的趣事。比如他會在日記里罵人,從自己的手下官員,到自己的親信,有時候也會隱晦的指責一下宋美齡。後來,為了諷刺愛寫日記的蔣介石,甚至有了「地圖開疆、日記強國」的典故。不過據一位研究蔣介石史料的資深研究人士說,蔣介石寫日記並不像影片中諷刺那樣,不寫心裡話,只是為了讓人看,等等。他的日記基本屬實,比較能體現他的一些想法。
2、從寫日記的兩種方式理解「寫日記」
一種是主要為寫給別人看的,這種日記往往裝腔作勢,把真實的自我包裹起來。例如閻錫山的《感想日記》,滿篇都是「論語」式的格言,一望而知是教人如何成聖成賢的,沒有多大價值。另一種是主要為寫給自己看的。此類日記,每日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目的在於自用,而不在於示人傳世,其記事抒情,或為備忘,或為安排工作與生活,或為道德修養,或為總結人世經驗,或為宣洩感情,往往具有比較高的真實性。
3、雖然極有可能「寫日記」的人很虛偽,但他絕對很自律,這里順帶聊下寫日記對自律的好處
綜上所述,影片中對「寫日記」主要目的是調侃蔣介石,另外,想通過「寫日記」這個梗達到某種目的(我較為愚鈍,不懂導演心思,評論區可以告訴我,我不勝感激),也許是誰影片有更多的懸念吧。
我是影迷527,希望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謝謝!
這段對話應添上下文來理解。
廖凡:那日本人靠不住,靠誰啊?老蔣?
姜文:那更靠不住
廖凡:一個寫日記的人?
…(中間略,見提問)
姜文: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廖凡: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裡話?
合:下賤!哈哈哈
我不認為這是編劇正經八百地對寫日記的人的諷刺或否定,我也寫過日記,沒什麼可恥的。對話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一、諷刺蔣介石日記內容的不真實性。因為日記最後公之於眾了,如果一開始就意識到這點,寫的時候可以夾雜一些不真實的、或被拔高了的 情感 和信息,不寫真正見不得人的內容,這樣,就塑造了一個美化版的「蔣介石」。
實際上,青年蔣介石的日記里頗多有意思的內容。日記中的他,內憂外患下挑起抗日大旗,時時自省鞭策,偷看眼美女也要自責,是個敏感又精進的青年。有興趣的可以去讀黃仁宇、楊天石等幾位老師解讀的《蔣介石日記》。
二、純粹是編劇的荒誕筆法。姜文的電影里不時有可供咀嚼的神來之筆,這樣的聰明對話,有一點荒誕派文學的影子。
最後,日記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好載體,一開始就准備公開的,那叫觀察者手記,屬於紀實文學。抒發個人 情感 可以,但內容應嚴謹客觀,悉心求證。方方老師是作協主席,應該比我更懂。
看個人需求吧,寫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發泄情緒的方式,在記述過程中,也可以反思正視自己。最近還覺得記日記可以幫助回憶,好記性真的不如爛筆頭,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當時給自己的沖擊或許很大,隨著慢慢釋懷成長改變,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就會被慢慢淡忘,如果記下了,以後還可以回憶回憶,記錄曾經的美好也是不錯的吧。
如果用一句話概況《邪不壓正》,那就是「我老婆最美,其他的人都是混蛋」。姜文為了刻畫周韻的美,費勁了心機,用無數個唯美、浪漫的鏡頭,將周韻無數個角度的美極致地展現了出來。在戲中,周韻一件衣服也沒脫,但比光著身子還要撩人。姜文,算你狠。
當然,這只是玩笑話,如果四年磨一劍的姜文僅僅為了給老婆拍一個超大號的MV,他也真沒必要張羅那麼多人進來。毫不客氣地說,《邪不壓正》是姜文民國三部曲中野心最大的一部。這一部電影,通過將 歷史 人物雜糅到北平這個環境中,對他們進行了極為辛辣的諷刺。
個人理解
日記是記錄自己心得體會以及成長的過程,其中多多少少都會有私密,
而對話的二人互為敵對都是心中藏有大秘密之人
所以那兩句「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你寫日記嘛」
可以理解為
你有什麼機密的事情藏在心中靠日記表達嘛
最後兩句「誰能把真心話寫日記里?」
「寫日記里的能是真心話嗎?」
可以理解為
就算我寫過日記,裡面肯定沒有記錄不可告人之事
兩人就是互相試探
而「正經人」一詞是給他們這心裡藏秘密的先里了個好牌子,然後表示我們是一類人。
所以大家不要受這幾句話影響不寫日記了
我們沒有家仇大恨面對敵人需要偽裝
我們正經人寫日記
"靠誰?蔣介石"
"他更靠不住。一個寫日記的人?"
"正經人誰寫日記 你寫日記嗎?"
"我不寫日記 你寫日記嗎?"
"誰會把心裡話寫在日記里"
"寫在日記里的能叫心裡話?"
"下賤"
每個人都喜歡正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