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許昌拍的電影 父親 演職表誰知道
哈哈,我也是許昌人啊,不過這個電影是我們禹州拍的了。下面是介紹:
去年10月20日,首部由許昌人自編、自導、自製的高清數字電影《父親》正式開拍。4月15日上午,這部承載著眾多許昌人希冀與夢想的影片,在胖東來時代廣場奧斯卡電影城舉行了首映式。
《父親》是第一部完全由許昌人自編、自導、自製的高清數字電影。40多名劇組人員大多來自國內各大型影視基地。從編劇、製片人、導演,到燈光師、攝像師、造型師、化妝師,乃至後期製作人員,全部屬許昌籍。聽說家鄉要拍第一部數字電影,他們不但不計報酬,有的還放棄了待遇豐厚的工作。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戲曲《牆頭記》、電影《我愛我爹》有些像:在一個小山村,貧窮、老實的李懷臣老漢被兇悍的兒媳婦楊鳳巧、窩囊的兒子李三娃趕出了家門,不料卻因禍得福,成了一名大老闆的乾爹。誤以為父親發了大財的李三娃夫婦又跑去搶爹,鬧上法庭後,經眾人教育終於悔改。
4月15日11時許,在舉行了簡短的儀式後,電影正式上映。看到辛辛苦苦拍攝了幾個月的作品終於與家鄉觀眾見面,導演余留藝,主演孫松峰(父親李懷臣的扮演者)、何帆(兒媳婦楊鳳巧的扮演者)等到場的演職人員都十分激動。余留藝說:「這是許昌首部高清數字電影。真誠希望許昌的父老鄉親關注它、喜歡它。大家看這部電影,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大家的掌聲,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該片的製片人張小偉說,在舉行完首映式後,他們會去影片的主要拍攝地——禹州市鳩山鄉下泉村,先讓鄉親們看看這部在他們家門口拍攝的電影。然後,該片將在各大院線正式上映。下一步,他們打算拍攝一部30集的古裝電視連續劇《刀客》。
Ⅱ 血戰許昌電影為什麼看不了
版權問題。
《血戰許昌》電影看不了可能是因為版權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電影都能拿到正規的版權,所以使得有些電影不能看。
電影《血戰許昌》展示了許昌人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情操。
Ⅲ 一群人在一個村子裡拍抗日電影著火啦是什麼電影
不是鬧著玩的》電影長90分鍾,是部純粹的「河南製造」,劇中所有演員都用河南話對白,該片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要講述了一群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電影放映員蔡有才(李易祥飾)四處借錢拍攝一部以日本鬼子進村無惡不作為題材的電影,因是第一次拍電影,他在找演員、拍攝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不僅為拉贊助大力減肥,還「假戲真做」差點釀成火災,影片97分鍾笑場上百次,「笑果」十足。
《不是鬧著玩的》於2010年3月12日正式上映,上映後影響巨大。 1.河南喜劇《不是鬧著玩的》北京上映 方言成流行 6月10日,河南首部本土爆笑電影《不是鬧著玩的》「闖」進北京城,在7家院線的50多家影院公開放映,這也是首部純正的 「河南製造」電影在京城公映。你別說,它先讓觀眾笑,後讓觀眾哭,還真不是鬧著玩的。看完電影,就連北京人也學起了河南話。 影片導演盧衛國6月10日向今報獨家報料:《不是鬧著玩的2》將於10月正式開機,並要在全國海選演員;而《不是鬧著玩的3》劇本已創作完畢,故事更「狠」。 2.【開「吃螃蟹」】「河南製造」影片首闖京城 與動輒投資數億元的大片相比,這部河南影視集團投資拍攝的《不是鬧著玩的》小得不能再小,拍攝才花了100萬元。不過,這部小製作卻一下子火了,先是在河南老家斬獲百萬票房,接著在山西、陝西收獲頗豐,本月開始轉戰京城,發行方是圈內的大牌——中國電影發行公司。 從6月1日起,《不是鬧著玩的》的劇照就鋪天蓋地地出現在北京各大影院,還有部分高校校園和社區,同時也成為報紙、電視的搶眼娛樂新聞。 6月7日,《不是鬧著玩的》在北京宣武區廣安門電影院舉行北京首映禮,6月9日,《不是鬧著玩的》主創導演盧衛國,主演李易祥、曹隨風、於根藝等悉數走進北京金逸國際影城,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影片台前幕後的精彩故事。 6月10日,這部影片正式開始在北京7家院線的50多家影院公映,「放映周期不少於20天,每天不少於五場」。雖然票價比在鄭州貴了一倍,賣到60元甚至80元,數千名觀眾仍搶著掏腰包,欣賞到「笑果非凡」的精彩。 3.【河南風起】「學會河南話,跟一億人交流都不怕!」 隨著《不是鬧著玩的》的放映,河南方言風也在悄悄地刮。從太原、西安,正往首都北京刮。 「開封話就是普通話。」「中,中,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啊!」記者了解到,走出影院,不少北京觀眾就學說起電影中的經典之語,學說起了河南話。 而在首映式現場,電影主題曲作者田華則教觀眾學說河南話,田華說:「學會河南話,就等於掌握了一門與一億人交流的方式;學會河南話,跟一億人交流都不怕!」 一位不願具名的觀眾則表示,東北話、四川話,在京城播放的影視中,已流行多年。而河南話更夠味兒,相信也會「說」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家逗樂高興時,時不時冒出幾句河南方言,肯定能添不少樂子。 4.【內行揭秘】火在「打開平民電影的一扇門」 「小成本電影也有春天。」北京新影聯院線副總經理高軍格外看好這部影片,他甚至表示,如果國產中小成本影片都能夠拍出這樣的水平,那我們的市場也會良性發展。 北京宣武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鹿陳觀影後說,《不是鬧著玩的》打開了平民電影的一扇門,既娛樂了觀 《不是鬧著玩的》劇照
眾,又讓大家受到教育。「若有機會,讓宣武區53萬市民也看看這部電影。」鹿陳興奮地說。 省廣電局電影處處長李宗偉在研討會上曾說,《不是鬧著玩的》可以稱作河南版的《瘋狂的石頭》,投資少,回報高,原因是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衍生出來的,「可以看到迎面撲來的濃濃的河南氣息,濃濃的鄉土味,非常貼近生活」。而且,它的立意點非常高,是從現實中挖掘笑料,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京的南陽籍作家趙大河,還組織一批河南老鄉聚在一起品賞這部河南製造的爆笑喜劇。「這是一個難得的突破,是河南電影文化在影視被外界壟斷的環境下的突破,可以稱得上異軍突起。」趙大河說。 【獨家報料】《不是鬧著玩的2》10月開拍 據悉,《不是鬧著玩的》隨後將在廣州、上海、武漢等10個省會城市公映,並計劃在全國「開花」。 好戲其實剛剛開場,6月10日下午,盧衛國向記者獨家報料:「《不是鬧著玩的2》將在10月開機!還要在全國海選演員!」「還是以搞笑為主調。」盧衛國透露,《不是鬧著玩的2》劇本,他已寫好,講述的是農民辦春晚的事,「一半在城市拍攝,一半在農村拍攝」。不過,影片中的春晚,不是山寨春晚,而是農民在籌辦春晚並邀請縣電視台錄制的過程中,一段段陰差陽錯的搞笑經歷。在影片中,還涉及河南電視台都市頻道《你最有才》欄目的內容。 盧衛國說,大家都知道「友好省」、「友好城市」這樣的詞,「友好村莊」恐怕大家都是聞所未聞的。而這部影片說的就是,河南農民想方設法把自己生活的村莊,與匈牙利某村莊「結親」的事。
編輯本段故事原型
2005年春節前夕,河南許昌縣靈井鎮興元鋪村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了反映日軍侵華暴行的賀歲片《鬼子進村》,在全國開了農民拍電影的先河。 55歲的趙蘭卿,是《鬼子進村》的導演。趙蘭卿說,當初之所以拍電影,是因為這些年村民生活好了,可平時除了看電視、聽收音機,文化娛樂方式不多。「農閑時,成群的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都不是正經事。拍部電影,既能給大家找樂子,又能教育後代,何樂而不為?」 《鬼子進村》講的是1945年大年初一,一小股日軍侵佔興元鋪村的事。由於趙蘭卿這個導演是個門外漢,帶領的又是一群從未演過戲的村民,總共才籌集到1000多元拍攝資金,所以在拍攝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他們為了實現願望,仍然拍得津津有味,毫不氣餒。趙蘭卿和鄉親們都沒有想到,他們找樂子的行為無意中開了全國農民自拍電影的先河。經過包括本報在內的眾多媒體報道後,他們甚至被請進了中央電視台《小崔說事》欄目,和名嘴崔永元面對面「說事」。 2008年,盧衛國在北京邂逅崔永元,了解到發生在趙蘭卿鄉村劇組中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看到《鬼子進村》盡管到處穿幫,既不能發行,也上不了院線,可村民們仍然興高采烈的勁頭,他立即決定把這個真實的故事搬上銀幕。《不是鬧著玩的》在許昌首映當日就獲得了《鬼子進村》劇組的認可。「他們不愧是專業的導演,專業的演員,專業的設備,拍得太好了!鄉親們都知道這部電影,都急著想早點兒看。」趙蘭卿說。《不是鬧著玩的》中許多鏡頭都是真的。村民飾演的日本鬼子給八路軍戰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都是實打實地演。為了表現不懂電影技術的村民如何拍電影,嚴刑拷打「八路軍」、「村民」的幾個鏡頭,「日軍」、「漢奸」都是真的拳打腳踢。「說吊起來,就當真吊起來。演員說疼,我說疼就對了,疼才能體現出真實效果」。 《不是鬧著玩的》首映現場,僅看了片花後,在《鬼子進村》中扮演鬼子的興元鋪村村民趙成建就連聲說:「這伙計,比我更壞,比我更像鬼子!」 2009年春節前夕,這群農民被真正的導演「盯上」了——他們拍電影的事,被翻拍成了電影。因為這位專業導演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這群農民拍電影,雖然鬧出了很多笑話,但態度確實是嚴肅認真的,所以新電影的名字就叫《不是鬧著玩的》。
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演員都受過「皮肉之苦」。該片拍攝過程中冒出許多好玩的事,盧衛國、李易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假戲真做」,「有一場戲是日本鬼子強暴村姑,拍攝時周圍的群眾演員都看不下去了,把衣服脫了,槍也扔了,不拍了,還把六個扮演鬼子的演員摁倒在地,暴揍一頓」。據盧衛國介紹,很多演員在拍攝時都受了「皮肉之苦」,李易祥也未能「倖免」。
編輯本段影片背後的深意
農民拍電影,看似娛樂,其實背後有深意。該片的製片謝玉萍稱,《不是鬧著玩的》是一部反映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喜劇故事片。它反映了富裕起來的農民對更高層次精神文明的一種追求,主題積極,情節生動,娛樂中蘊涵教育意義,玩鬧中彰顯愛國精神,是2009年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重點打造的影片之一。
編輯本段相關影評
《不是鬧著玩的》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影片的題材很簡單:農民拍電影。對於本來就少見的農村題材喜劇電影,本片並沒有引入高高在上的城市視角對農民進行戲謔和嘲諷,而是扎扎實實地把影片植根到故事和人物的層面,這種舍棄「噱頭」而著眼於真實故事的努力收獲了成效:《不是鬧著玩的》成就了獨特的影片視角和令人愉悅的觀影感受,影片放映的一個半小時里,放映廳里笑聲不斷,作為觀影者的我們完全進入了故事,被這部影片里小人物群像的喜怒哀樂所深深感染。 影片完成了其基本任務:講故事,逗樂。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功勞應該歸於劇本,從現在的影片來看,扎實的劇本應該是影片最大的財富。這樣的劇本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故事細節和准確的台詞,觀眾可以感受到一個事件發生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同時也會不由自主地跟隨著著主人公的步伐開啟新的情節,這就是本片最可貴的地方。同時,情節節奏和台詞節奏都可以算的上合理,人物的幾個變化點也還算清晰,而且劇本對於人物群像的把握讓人印象深刻,大量的人物相互交織而各有特點——當然,這也拜眾多演技過硬的演員所賜——給這部電影的成功定下了基調。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更多地還是起到了一個「劇本的實現者」的身份,雖然手法還算嫻熟,但屬於導演的創作並沒有感到有超越劇本的地方,有些部分還讓人感覺有些刻意。但總的來說,導演還是合格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很好地控制了影片的畫面節奏,與其他部門的水平(攝影、表演、美術等)基本齊平,這樣的結果就是影片整體觀感比較和諧,不功不過,而劇本的優點則鶴立雞群,給影片足足地加了一分。 《不是鬧著玩的》也有其問題,影片結尾處,「鬼子來了」拍攝完成,拿給村裡老少同看,結果村民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紛紛離席,這個段落的表意不夠明確,為什麼離席?這部費盡周折才拍成的電影最後怎麼樣了?也許導演想用淡化結局的方式給影片留下開放式的思考,但是這種手法是和影片一直以來的講故事方法相沖突的。既然你把事情推到了這個份上,就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結果。而這些內容導演都沒有交代。作為一部喜劇電影,結尾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鬧劇結束,回歸平淡的生活,人物關系也回歸到初始的狀態,要麼把事情推向一個高潮,人物關系在最後發生出乎意料的變化。本片的思路應該是第一種,但影片的結尾部分顯得有些單薄,前面的大量鋪陳和發展並沒有對影片的結尾發生應有的作用,結尾段落的故事走向與前面有些脫節,導致影片結束時,觀眾的情緒有一些落空,好像不明不白地就和故事告別了。相比於之前的耐心和細致,影片結尾部分總體感覺有些倉促和草率。同時,影片的開頭部分也顯得有些冗長,這里說的開頭部分是指進入到「電影」拍攝之前的部分,包括醫院段落、相親段落、和找贊助段落。尤其是後兩部分,很明顯是「編」出來的,與後面的故事發展的部分相比,感覺有些做作,雖然導演非常想通過鏡頭的對應建立起這個段落的喜感,但是這個部分卻像交通廣播里的笑話一樣,恨不得講故事的人都替你笑了,但是你還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從段落來說,排除開頭和結尾,中間的電影拍攝過程才是影片的精華。
編輯本段導演闡述
一、時代特質和典型環境 在影視創作和影視生產中,導演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總體把握。首先是要把劇本所展現的紛繁的時代,復雜的人物,生動的情節以及主題立意梳理清晰,為拍什麼?怎麼拍提供一個比較扎實的基礎。每一部門都必須清晰了解劇本的深刻內涵。 該片所表現的是現代中國農民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這是他們的話語權。最新電影《鬧》是一部絕對超級搞笑的影片,但它又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它是有內涵、有深度的喜劇片,能讓觀眾從一個個縝密的笑料中能感受到歷史的傷痛、看得到我們中國新農村的變化,特別是在挖掘河南方言喜劇上,我們是下了大功夫的,能讓全國觀眾感受到河南人的幽默和大中原新農村的巨大變化是我們創作的初衷。 縱觀喜劇電影,走詼諧搞怪路線的語句佔了大多數,這也是《鬧》與其他嚴肅的戰爭戲最大的不同之處。然而,有道是喜中見悲而愈顯其悲。在帶給人們歡樂之後,該片講述的卻是一個悲壯的故事,更讓人覺得心酸與震撼。電影已經落幕,但那些鐫刻著劇中的人物精神力量的台詞,會像該劇的動人劇情一樣,給觀眾留下更久遠的回憶。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群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電影放映員蔡有才四處借錢拍攝一部以日本鬼子進村無惡不作為題材的電影,因是第一次拍電影,他在找演員、拍攝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不僅為拉贊助大力減肥,還"假戲真做"差點釀成火災,盡管他們不懂"蒙太奇",可是他們靠著堅韌和執著把影片拍成了,不僅感動全村,也感動了這個時代。 我們講訴的故事,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氣氛和典型環境中展開的。 典型形象與產生它的時代、環境,總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深刻地分析、理解時代特質和典型環境,是准確把握該片主題思想和人物性格的前提。 二、主題的多義性和思想啟示 該劇通過幾個農民拍電影的過程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價值取向,向社會,特別是向青年一代提出了一個如何對待歷史對待戰爭的嚴肅課題。這個課題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內容。青年人如何對待事業、愛情和金錢等問題。這一切,正是該片的思想內蘊和主題的多義性。復雜、卻豐富,展現了社會生活的廣度;多義、卻深刻,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深度。 該片多義性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蘊涵,將隨著故事的發展,在觀眾的思考中延伸和深化。把握主題的多義性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蘊,是每一個創作人員自始至終都應該注意的。有損於主題多義性和豐富的思想內蘊,就有損該片博大而深沉的總格調。 三、該劇的樣式風格和結構方式 這是一部中國新農村喜劇劇。它象一幅沉鬱而雋永的生活畫,融會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展現了山區農民轉變觀念,走向富裕的生活畫卷。它涉及到一個真實存在過的特定領域,它既不是幾個孤立的看似性格鮮明的人物,抑或幾段充滿哲理性的篇章,乃至一個傳奇的故事所能予以豐富展現的,作為藝術它也不是要完成簡單的一個鮮明公允的道理,當然就不是一種藝術手段所能概括的。它需要一系列活生生的人和一組組流動的畫面復合交融的復雜的生活現象。觀眾也不是被動的,他們要從這些直觀感受和自然的力量中去追尋、去思考、去從整體上獲得各自的結論。 影片結構基本上沿用了我們民族傳統的按時序漸進的客觀敘事方法,朴實無華。但在人物性格的剖析方面,又大量借用了現代藝術的心理分析手法。在總體上不打亂時、空觀念的前提下,局部採用了延伸時、空手法。藉以加強人物心理的明晰變化,以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用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夠成了該片獨特風格。 四、表演風格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感情流露的幅度,一般總是低於內心體驗。這是因為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有一種控制感情的本能。 演員在鏡頭前的感情幅度,必須保持常人情態。在大多數情況下,"淋漓盡致"的表演都會顯得做作和誇張。 體驗要真切。感覺要准確。表演要含蓄,寧穩不過! 這就要求演員對人物的每一種情態進行認真的設計,但又要完全消除設計痕跡。演員在鏡頭前要樸素地、象在生活中那樣以平易的調子去完成動作和對白,特別是一些戲曲演員要改掉舞台上程式化的表演,走生活化的路子。 看不出表演痕跡的表演是最好的表演。 我們不排斥即興表演,即興表演往往放射出奇異的光彩。但是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即興表演上,如果不作扎實的准備和排練,"現場見"是靠不住的。 我們的民族一向以含蓄、內在著稱。我們的表演風格也要求含蓄、內在,使其與民族性格、民族欣賞心理和和諧統一。除非是拍中的情節需要張揚個性的時候。表演上"度"的把握對每個演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攝影 這是一部喜劇片,格調不宜太灰暗,從總體上講,攝影的調子應該是明麗而柔和的。 青山綠水,溝壑連綿,古樸的山莊,錯落有致的房舍,是中原山區獨特的風光。畫面要特別保持環境的個性特點和鄉土氣息。 各種流派和風格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為現代藝術發展中一種普遍現象。我們這部戲將追求紀實性與繪畫性結合的攝影風格。既逼肖生活的真實,又要注意美感,注意吻合人物的情緒和意境的渲染。鏡頭調度要自然、流暢,少用規整呆板的構圖,不用刁鑽古怪的角度。光色運用既要真實,又要注意吻合人物情緒。 對於變焦距鏡頭的使用要特別謹慎。由於變焦推拉造成空間畸變,破壞空間的縱深,破壞畫面的真實感。所以在拍攝客觀鏡頭時一般不宜多用。 六、對美術部門的要求 選景、置景、服裝、道具陳設及色彩設計要力求真實、樸素。不要粉飾現實。一切浮華矯飾的作法,對體現主題是徒勞無益的。 場景的選擇是該片美學體現的重要環節,無論是時代背景,還是地域特色都是向觀眾傳達信息,了解劇情的重要手段。 作為喜劇片對景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它不能完全按純自然來體現,需要創作者根據劇情的需要進行適當地加工。在主色調的統一基礎上,色彩的運用要和諧流暢,要體現出地域特點,以及風土人情的生活畫卷。 化裝油彩要淡,皮膚感要強。要力求自然,鮮活。 服裝要再現中原農村的服飾特點,一切從人物出發,色彩要亮麗,突出時代氣息。 拍農村戲,就要真實體現農村的風貌,因此,從人物的造型到服裝都要朴實自然,要具有時代的真實感,否則就難以引導觀眾進入反映的生活中去,更難引起觀眾的共鳴。[1]
Ⅳ 講述河南戲曲的電影有多少 順便說下電影名 謝謝、
《花木蘭》 豫劇, 河南豫劇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
《下鄉與趕腳》 曲劇兩個小戲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燕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江南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北省邯鄲專區東風劇團演出 胡小鳳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陳三兩》 曲劇 開封市曲劇團演出 張新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寇準背靴》 豫劇 淮北梆子(屬豫劇沙河調)88歲老藝人顧錫軒主演 安徽電影製片廠1961年拍攝
《朝陽溝》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出 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馬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
《傳槍記》 京劇 河南省京劇團演出 根據豫劇《傳家寶》改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買牛、扒瓜園》 由曲劇《買牛》和越調《扒瓜園》兩個小戲組成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周口專區越調劇團演出,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山村新曲》 越調 由《夫妻倆》和《賣蘿筐》兩個小戲組成 河南省許昌專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珠江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人歡馬叫》 豫劇 許昌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游鄉》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珠江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
《七品芝麻官 》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二團、鶴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牛得草、吳碧波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卷席筒》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吳自力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包青天》 豫劇 商丘地區豫劇團、安陽市豫劇一團、開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張寶英、吳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1980年聯合拍攝
《李天保娶親》 越調 根據越調《李天保弔孝》改編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馬蘭、陳靜、何全志主演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諸葛亮弔孝》 越調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白奶奶醉酒》 越調 許昌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包公誤》 豫劇 河南省新鄭縣豫劇團、開封地區豫劇團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智收姜維》 越調 舞台劇名《收姜維》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背靴訪帥》 曲劇 舞台劇名《寇準背靴》 洛陽地區曲劇團演出 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風雪配》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洛陽橋》 豫劇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曾廣蘭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桃園喜》 豫劇 舞台劇名《小白鞋說媒》 商丘地區豫劇團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程咬金照鏡子》 豫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樊梨花》 豫劇 開封市豫劇團、開封市實驗劇院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風雨情緣》 豫劇 舞台劇名《大祭樁》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三全其美》 豫劇 舞台劇名《金雞引鳳》 洛陽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花槍緣》 豫劇 舞台劇名《對花槍》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卷席筒續集》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巧配鴛鴦》 豫劇 鄭州市豫劇團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倔公公犟媳婦》 豫劇 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文帝殺舅》 豫劇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劇團演出 天山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棒打薄情郎》 豫劇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芙蓉女》 豫劇 舞台劇名《宇宙鋒》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七奶奶》豫劇 舞台劇名《花打朝》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聯合拍攝
《抬花轎》 豫劇 舞台劇又名《香囊記》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武當仙袍》 豫劇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演出 峨眉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丫環傳奇》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劇 許昌市豫劇團演出 任宏恩、艾立、湯玉英主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拍攝
《鴛鴦戲水》 豫劇 鄭州市豫劇一團、二團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業公司1988年拍攝
《閻家灘》 曲劇 南陽市曲劇團演出 河南省電影公司、南陽市文化局1998年聯合攝制
《鄉村警官》 豫劇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2年拍攝
《幸運十點鍾》 豫劇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3年拍攝
《我愛我爹》 豫劇 舞台劇名《老子兒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我愛我孫》 豫劇、東北二人轉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村官李天成》豫劇,賈文龍、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劇三團演出
《五世請纓》豫劇,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
《程嬰救孤》豫劇 根據《趙氏孤兒》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0年拍攝
《三哭殿》豫劇,賈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2010年聯合拍攝
《清風亭》 豫劇 舞台劇又名《清風亭上》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攝
希望你滿意
Ⅳ 那些回收頭發的人,都把頭發用在哪兒了
大家好。在網上搜索「買頭發」,會發現有大量收頭發的信息。
發姐小結
總而言之,頭發交易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比如在山東有最大的頭發交易市場,在河南許昌,有3000多家頭發加工企業,用收購來的頭發加而成的發製品,在歐美的市場佔有率排世界在第一位,每年對頭發的需求量在5000噸以上。
所以,從小就縈繞在我心頭的疑問:我們被賣掉的頭發,究竟去哪了?終於得到了答案。不過,摸摸我的發量,這輩子我是沒有賣長發的機會了……
閱讀後有其他關於掉發、脫發、植發的相關疑問,都可以添加袁國安主任個人微信號【dryga166】咨詢,也可以關注頭發吐槽幫微信公眾號【Tchair】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頭發知識。
Ⅵ 不是鬧著玩的 電影
《不是鬧著玩的》是由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於2010年6月推出的一部喜劇類影片,該片由盧衛國執導,李易祥、曹隨風,楊佳寧等主演。
該片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要講述了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該片於2010年3月12日上映。
該片根據河南許昌農民拍電影的真實事例改編而成,全部起用河南籍演員,片中的人物說的是河南方言。該片從主創人員、拍攝單位到電影院線都是河南的,產、供、銷一條龍,聯合起來,向中國電影市場發起挑戰。
Ⅶ 鬼子進村的農民電影
片名:鬼子進村
顧問:楚長法
影片特色:農民自編、自導、自演
拍攝時間:2005年2月
主要演員:
日軍小頭目——馬紅旗
漢奸——趙建成
眾村民 河南省許昌縣靈井鎮興源鋪村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依據本村發生在抗日時期的真實故事,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了一部60分鍾的「賀歲片」《鬼子進村》。50歲的農民趙蘭卿既是該片的總導演,也是劇本作者之一。他過去是鄉宣傳隊的演員,2004年他曾拍攝了一部短劇,演員都是村裡人,鄉親看了都覺得挺有趣,挺過癮。《鬼子進村》的劇本寫於2004年11月,共有1萬多字。修改兩遍後,鄉親們仍不滿意。劇本是在1945年大年初一小股日軍佔領興源鋪村這一史實基礎上加工、改編而成的,趙蘭卿想通過此劇, 讓包括他在內的後輩不忘歷史,愛國愛家。他感到「故事細節不太理想」,趙蘭卿只好請在河南中醫學院讀書的侄子趙雪剛幫忙。趙蘭卿還向村裡的老人了解當年的情況,認真修改劇本。在試拍中,83歲的楚長法一直堅守在現場,他是村內年齡最大的老人,也是該劇的「軍事顧問」。老人曾親歷過日本入侵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可以為該劇的一些細節把把關。
攝制組的道具:10枝步槍、10枝短槍、10顆手雷、4顆手榴彈、1挺機關槍、1門迫擊炮、1把老軍刀和11套日本軍裝。這些道具除日本軍裝和道具步槍是購買和仿做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動手做的,迫擊炮由一個圓紙筒和一個木製三角架組成,手雷也是木製的。攝制組演員有30多人,多是村內舞獅隊隊員或文藝隊的演員,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2歲,每位演員都不要一點報酬,全是自願的。村裡的群眾對這些人拍電視劇的事很感興趣,也很支持。
盡管條件簡陋,趙蘭卿很快進入導演的角色。在物色演員時,趙建成被村民公認為最適合演反面角色——趙建成的面相確實「不像好人」,每次他在村口公路邊搭車,售票員都會提前大聲咳嗽示意乘客們捂好錢包;2006年11月,《鬼子進村》劇組成員受邀去中央電視台錄制節目,在火車上睡不著覺的他在車廂走廊里來回轉悠,結果被便衣民警跟蹤了一個多小時,後來還是趙蘭卿起來給他解了圍。除了趙建成,另一個被村民公認「演技好」的是馬紅旗,他在劇中飾演日本軍官,雖然36歲的他所會的「日語」只限於電視上聽來的「米西」等詞。拍完電影後,馬紅旗在村頭公路邊開著一家馬家飯店,店裡牆上懸掛著大型《鬼子進村》宣傳照,還有他與央視主持人崔永元的合影。「窗戶」被打開的還有郝世闖。郝家在離興源鋪村不遠的泉店村開有附近唯一的一家影樓。懂技術的郝世闖便擔當了《鬼子進村》的「製片人」,在他理解,自己負責後期剪輯製作,就是「製片人」。拍完電影,鄰近村鎮找他拍結婚錄像的越來越多,郝家的攝像機由2005年的兩台發展到現在的5台。說起這些變化,郝世闖的父親郝萬年掩不住滿臉的喜悅。 不少媒體在專訪節目中播放過的片斷,以及在村裡村外流傳的光碟,都是《鬼子進村》下集的內容,總共不過60分鍾。《鬼子進村》自2005年11月16日開拍,到2006年8月底封鏡,先後參演人員有50多人,全集總共100多分鍾,並且「上集比下集精彩得多」。當時,中央電視台以及鳳凰衛視的記者來采訪,急著要碟子,碰巧下集正好拍完,帶子就在機器里,就草草刻了一盤。第一盤碟一刻出來,小村立即引來了全國各地的記者,「最多時一天接待了17家媒體的記者,村裡跟趕會一樣,到處是人」。前來采訪的人都想看看農民拍的電影是啥樣,要碟的人太多了,剛開始是白送,但後來實在是送不起了,就收費,一盤收10塊錢,還要有趙蘭卿的條子,郝世闖才給。最後,碟子緊俏到了村子附近有賣「盜版碟」的程度。伴隨著《鬼子進村》知名度的一再提升,要求購買這部影片版權的人也越來越多,據傳,有一家公司甚至出資好幾萬元。
拍電影,讓這個有3000人的村莊陷入了一場空前的喜悅和亢奮。媒體的介入,則將興源鋪村的熱鬧推至高潮。「天天跟趕大會一樣,村裡啥時候有過這么多人?」86歲的老人楚長法翹著山羊鬍子笑呵呵地說。作為《鬼子進村》的顧問之一,他比其他村民關注更多的,是村子的變化。興源鋪村沒有放過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2005年的農歷七月初六,興源鋪村正式成立了集貿市場,就是如今趙建成擺豆芽攤的那個菜市場。這個菜市場,楚長法稱之為「圓了幾代人的夢」。在此之前,興源鋪人一直得去周邊的鎮子趕集,最近的也有4公里路,非常不便,以前多次想「起集(方言,成立農貿市場)」,但都因為人氣不旺而流產。這次藉助《鬼子進村》帶來的人氣,不僅「起集」成功,還在每月農歷的初六、十六、二十六分別有三個會,逢會的時候,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興源鋪村開始著意「裝點門面」,先是把村子裡的土路一部分修成水泥路,另外一部分用煤矸石重鋪一遍,然後在村子裡安裝了60盞路燈,一到晚上,興源鋪村燈火通明,與周邊村莊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全國的記者不斷來,上級領導也是送走一撥又來一撥,形象咱不搞好不中啊!」新上任的村支書刁明安笑著說。刁明安還是大鬍子飯店的股東之一,當初《鬼子進村》劇組最早收到的1000元錢贊助,就是他們飯店拿的。自從當上村支書後,刁明安不僅對趙蘭卿他們拍電影、電視劇更加支持了,還發動全村老少積極參與到文娛活動中來。
著名導演盧衛國根據《鬼子進村》的拍攝故事,以此為原型,拍攝了河南首部本土爆笑電影《不是鬧著玩的》,2010年6月10日,該影片在全國7家院線的50多家影院公開放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是鬧著玩的》首映式上,得到了《鬼子進村》相關人員的認可與欽佩:拍電影還是專業的強呀!據悉:《不是鬧著玩的2》將於2010年10月正式開機,並要在全國海選演員;而《不是鬧著玩的3》劇本已創作完畢,其故事更「狠」。
Ⅷ 河南許昌黑幫老大梁三 原名梁勝利 在受到法律的制裁後 拍了一部關於他事跡的電影 請問有知道這部電影名字
古惑仔之人在許昌
Ⅸ 一部農村搞笑題材電視劇,將農村人拍電影的
有兩部類似電影,一部是《不是鬧著玩的》,一部是《自娛自樂》
不是鬧著玩的的劇情簡介 :
電影一直與陽春白雪相關,似乎很少有人把它與下里巴人聯系在一起。可河南某小鎮某小村,卻發生了一件事,讓電影與下里巴人進行了一次對接。村裡的電影放映員蔡有才(李易祥 飾)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親自拍一部電影。這不是鬧著玩的,有才果真開始實踐起了拍電影之夢。圍繞著鬼子進村的主題,有才開始尋找演員,構造場景,可這些非專業出身的演員和資金的限制,讓片場狀況百出也笑話百出,經過各種磨難,有才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本片為真人真事改編,全程用河南話進行對白。真實情形為河南許昌縣靈井鎮興元鋪村的農民趙蘭卿發動村民一起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名為《鬼子進村》的電影,開創了農民自己拍電影的先河。
自娛自樂的劇情簡介 :
在一個風物宜人的小山村裡,單身漢米繼紅(尊龍 飾)中意妹妹阿蓮(陶虹 飾)的好友蘆花(李玟 飾),但蘆花身為村長的女兒,又是村裡的文藝骨幹,這讓米繼紅怯於開口。愛好表演的蘆花參加某劇組試鏡慘遭淘汰,不忍蘆花傷心的米繼紅異想天開,決定自己邀請蘆花出演武俠電視劇來滿足後者的明星夢。米繼紅自己擔任攝像和導演,又找來投資人——村裡飯店的老闆,編劇兼道具——村裡的木匠組成了班底,此外,阿蓮的兩個追求者,王勝利(夏雨 飾)和二狗亦當仁不讓加入劇組。面對武俠劇拍攝中的種種難題,米繼紅帶領大家先後破解,而他和蘆花的感情問題,卻是更難解的謎題……
Ⅹ 許昌首部數字電影《父親》導演是誰啊
導演:余留藝
1995年,從業縣級戲劇團,任武生短打演員。
1998年,從業市級歌舞團,任小品、歌手、樂隊演員。
2000年,從業空軍某部訓練基地樂隊。
2002年,從業空軍文工團小品、舞蹈演員、影視後期製作員。
2006年,鄭州電影製片廠集訓班學員。
2006年,中國好萊塢——浙江橫店影視城影視特約演員。
獲
獎
情
況 文藝作品:
截至04年底,
《真假美猴王》、《算卦》、《拜年》、《生死考驗》、《全家福》等。
音樂作品:
截至04年底,《男孩初戀》、《士兵十唱》、《綠色阿哥》、《我的姑娘》等。
文學作品:
截至04年底,《岳母的情人》、《今年閏年》、《二叔的遭遇》、《星之別》、《頂天立地》、《傘兵受困記》、《誰是主人》等!
獲獎記錄:
截至04年底,《青年戲劇演員》優秀獎、《歌手比賽》二等獎、《中國功夫》編、演一等獎、《岳母的情人》文學三等獎、《今年閏年》文學三等獎、《星之別》、《站台送友》文學優秀獎,《頂天立地》文學二等獎《站台送友》文學優秀獎等……
頒獎單位:
截至04年底,(按先後排列,)
1,鄭州音樂廣播電台
2,西寧空軍訓練基地(四次)
3,鄭州《傳奇故事》雜志社(三次)
4,成都《軍地縱橫》雜志社(一次)
5,北京市黨委短詩短文組委會(兩次)
6,河南省鄭州《南腔北調》雜志社(一次)
檔
期
安
排 文學作品:
1998年至2005年,《岳母的情人》、《二叔的遭遇》、《星之別》、《軍營笑話數篇》、
《傘兵與女大俠》、《我的女主角不是她》等。
發表單位:
北京「得雨杯」短詩短文精選集。
鄭州《傳奇故事》雜志社。
北京《解放軍報》
四川《軍地縱橫》雜志社
音樂作品:
1999年至2006年,《初戀男孩》、《士兵十唱》、《綠色阿哥》、《我的姑娘》、
發表單位:
鄭州音樂廣播電台「流行風、音樂榜」節目組
廣東頌今唱片公司
影視劇作品:
電視連續劇《跤王》劇中飾稅務局長。
電影美國劇組《馬可波羅》劇中飾宮殿大將軍、法師。
電視連續劇《胡笳漢月》。劇中飾樂師、大臣。
電視連續劇《黃飛鴻五大弟子》。劇中飾殺手。
電視連續劇《大明天下》劇中飾錦衣衛.
電視連續劇《同年同月同日生》飾五金剛
電視劇紀錄片《第一帝國》飾鮑生
參加電視劇以來,均在很多影視劇中演多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