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酒店忘記有婚宴的事件呢
這應該就是酒店的不負責任了,畢竟王女士可是在結婚前再三的確認過了,也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所以王女士才會三番兩次的確認。可是就在王女士來到酒店准備結婚事宜的時候,卻被告知並沒有這場婚宴。原本這個事情是酒店的責任,但是酒店人員卻互相推卸責任,最後甚至直接不想理會了。
因為酒店職員的過失,從而導致王女士沒有婚宴場地,所以酒店應該負全部的責任。不過,好在王女士在另一家酒店成功的舉辦了婚禮,並且和酒店的賠償事宜,目前也是在協商當中。但是對於酒店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其實是非常反感的,而且也沒有及時的給顧客解決,可見這家酒店的服務也是不怎麼樣的。
『貳』 發了請帖酒店竟然忘記有婚宴,你認為新娘的要求過分嗎
我覺得發了請帖酒店忘記有婚宴這個事情裡面,新娘的要求並不過分。首先新娘的婚禮其實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推遲的,所以這個可以算是不可抗力的因素,酒店方面有責任幫忙延期。其次我覺得這個新娘在經過了多重的確認以後才發出請帖的,所以對於酒店來說是早就知道了這樣的事情的,沒有對接好是酒店方面的失責。最後新娘提出要求補償的的金額也不是很大,所以她的要求並不過分。
綜合上面所說,我覺得新娘的要求並不過分。因為這個事情的主要責任是在酒店方,並且酒店負責人的態度也很囂張,要求賠償更多都不是很過分。過分的是酒店推脫的態度。
『叄』 請帖都發出去了酒店竟忘了有婚宴,酒店應當如何承擔責任
我們在結婚時都會在家或者酒店舉辦婚宴,這也是對婚宴的一種尊敬。在貴陽,發生一件“奇怪”的事。在上海上班的王女士在去年十月份就與酒店預約了婚宴,原打算是在今年的三月份,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於是就與酒店協商將婚宴推到十月十日。當王女士國慶回家後與酒店說這件事,酒店竟然說在那天已經被人預訂。遇到這樣的事誰也會著急,在多次協商下,酒店也答應幫王女士找另一家酒店舉辦婚宴。
幸好王女士能及時去酒店詢問情況,不然等到婚宴當天,等親朋好友都來了,酒店卻說被其他人定了,那就很尷尬了。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權。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那你們覺得酒店還要承擔什麼責任嗎?
『肆』 good take電影喜宴是什麼意思
《Good Take》是2016香港最新的恐怖片,由五個單元故事組成,是香港電影新一代導演的創新作品。整部電影由《水泥》,《喜宴》,《GoodTake》,《不一定》,《嚇鬼》五個單元故事組成。
《喜宴》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故事內容是關於一個小孩跟著跟爸爸一起前赴媽媽新婚宴的故事。
《喜宴》的導演是黃智亨。講述一個小孩跟爸爸(張兆輝飾)一起赴媽媽(宣萱飾)的新婚喜宴,童真與成年人的無奈都盡在心頭。
黃進執導的單元《Good Take》,由盧海鵬、曾國祥、林雪、焦姣演出。這是一個向資深電影從業員致敬的故事,甘草演員泰勒(盧海鵬飾)准備燒炭,與去世的太太一起長眠,卻遇上鄰居被惡漢追數,泰勒以其精湛演技化險為夷,其後發生更荒誕的事。
(4)酒店忘記婚宴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其中由曾國祥執導的《水泥》,演員有方中信、周柏豪、葉童等。故事講述警員9413(周柏豪飾)前往報案地點查案,但卻被一婦人及一少女打暈,醒來時被水泥封住半身。其同伴接報到場,卻只發現9413遺下的手機、一婦人及一少女的骸骨。
楊龍澄執導的《不一定》,講述澤少(李璨琛飾)被舞小姐芳芳(應采兒飾)扣在床上導致遍體鱗傷,原來背後有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故事。
導演黃精甫的《嚇鬼》,由蔡卓妍、苗僑偉、盧大偉主演。故事講述Charlene(蔡卓妍飾)挑戰鬼屋一夜遊,遇上中國僵屍、長發貞子和辮子姑娘,過程又驚又笑。
『伍』 電影《你的婚禮》上映,這部電影的口碑如何
我們都知道,最近有一個電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那就是《你的婚禮》。這部電影目前還在電影院裡面熱映,很多人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都非常的有感觸,這部電影的口碑其實還是不錯的。
一、《你的婚禮》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的感觸是不一樣的。大家在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的時候,就會覺得這部電影肯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愛情片。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的感觸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那些有類似經歷的人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都會感到非常的悲傷。很多人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會痛哭流涕,因為這部電影的內容也讓他想起了過往的那些經歷。毫無疑問,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遺憾,這種遺憾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是有過的。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你的婚禮》這部電影,其實口碑還是不錯的,值得大家去電影院裡面看。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陸』 有兩個閨蜜要舉辦婚禮那個電影叫什麼名字
是倪妮和楊穎演的《新娘大作戰》吧!《新娘大作戰》講述的是馬麗(倪妮
飾)和何靜(楊穎
飾)是從小相識的閨蜜。兩人兒時在一個美麗的酒店參加了一場浪漫的婚禮,她們從此夢想長大後也能在這里舉行自己的婚禮。十幾年後,她們長大成人,遇到了各自的白馬王子,浪漫的戀愛時光讓兩人對婚禮更加期待。然而男友對結婚一事遲遲不提。兩人用各自特殊的方式終於把愛情修成正果,開始欣喜若狂的籌備婚禮。然而因為婚禮統籌師亞歷山大助手的疏忽,只預定了酒店的一個檔期,並且三年內其它檔期全部被訂滿。兩人為了早點實現婚禮夢想互不相讓,甚至不惜編造謊言。在謊言被意外揭穿後,兩人反目成仇,一場互相拆台,鬥智斗勇的爆笑大戰就此上演……(請採納,謝謝!)
『柒』 一部國外電影劇情是新郎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喝酒發瘋幹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二天差點不記得結婚!
電影名稱叫做《宿醉》。
《宿醉》是一部發生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喜劇電影,影片由托德·菲利普斯執導,賈斯汀・巴沙、布萊德利·庫珀,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艾德·赫爾姆斯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三個伴郎和即將舉行婚禮的新郎在單身聚會中大醉一場,結果醒來後,發現新郎不見了,於是他們必須回憶起昨晚發生的一切才能找回新郎,順利舉行婚禮。
影片已於2009年6月5日在美國上映。
(7)酒店忘記婚宴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婚禮之前的單身派對,大多是極盡荒唐之能事的,不過還沒有人能夠遭遇這樣瘋狂的經歷。
還有兩天的時間,道格・比利斯(賈斯汀・巴沙飾)就要步入神聖的婚姻殿堂了,為了度過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告別單身」的狂歡之夜。
他與他的三個好哥們菲爾・溫奈克(布萊德利·庫珀飾)、斯圖・普萊斯(艾德·赫爾姆斯飾)和艾倫・迦納(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飾)一起開車來到拉斯維加斯。
但是,當三個伴郎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讓他們感到痛苦的可不僅是宿醉帶來的頭疼欲裂,還包括他們對前一天晚上發生的一切,全然沒有任何印象了。
最令菲爾、斯圖和艾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來和他們一道的準新郎道格竟然不知所蹤,而且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他們所住的酒店房間的浴室里還出現了一隻老虎,然後他們又在衣櫥里發現了一個只有6個月大的嬰兒。
房間里到處都是他們前一天晚上狂歡之後留下的一片狼藉,三個好朋友惟一意識到的是,他們不僅不記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他們不得不一路重新回溯中最重要的日子。
然而,他們很快就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因為隨著他們回想起來越多的內容,面對的麻煩也接踵而來。
『捌』 貴陽酒店竟然忘了有婚宴,此事最後是怎樣解決的
都說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多數人 一輩子可能只會結一次婚。所以大家對這個事情都會非常的重視,短則提前半年,長則提前一年就會開始籌劃。而婚宴則作為婚禮的重頭戲,大家都會千挑萬選一個好地方。好一點的舉辦婚禮的酒店也是非常的搶手,一般都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預定才可以定得到位置。
最後,由記者和酒店協商將王女士的婚宴改到貴陽喜馬拉雅宴會中心,而王女士也表示同意。最終王女士的婚禮如期舉行了,也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過作為一輩子僅有一次的婚禮,卻遇到這么多波折,這神奇酒店的神奇事,怕是會給王女士留下一個終身難忘的回憶了。
『玖』 電影《你的婚禮》上熱搜,如何評價電影《你的婚禮》
電影《你的婚禮》可以說是很虐的愛情劇,由許光漢和章若楠領銜主演。整體來說,演員的演技,拍攝質量都是值得肯定的,劇情也是很狗血,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青春愛情最美好的樣子,電影所傳達出的情感也是十分令人痛惜的,我覺得這部影片值得一看。
很多年前,你是否也有那個人一起迷茫著,暢談著未來,又一邊浪費著現在,這部影片,希望能讓你有所感,有所思,過去已經無可改變,未來你也一無所知,所以你能掌握的就只有現在,當下。加油!
『拾』 急!求電影《喜宴》的影評(一定要結合法律啊)
《喜宴》,一個熱熱鬧鬧的名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中間還伴隨著一套似乎很和諧很管用的中國式的處世哲學。但是這么一部電影,卻看得我從里到外的透心涼。
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組簡單、直接而又不可調和的矛盾:兒子是留美白領,父母是傳統老人;兒子是gay,父母盼著抱孫子。同性戀,無論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還是這種感情模式本身,都不可能見容於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威力強大的家庭倫理,深入無意識的文化-心理因素,以及對父母那份濃濃的親情,都成為了兒子的羈絆,他不能擺脫責任,更不能斬斷親情。按照老外的處理方式,這或許可以作為黑格爾式的悲劇——個人自由與親情責任的沖突,最後至少犧牲掉一方,沖突和解,對立統一,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合題,至於倒霉的那個,也就是悲劇之所以為悲劇的意蘊所在。但是中國的方式不喜歡搞的這么慘烈,大家各退一步,海闊天空:父母包容兒子的性取向,兒子媳婦離婚但留下孩子確保血脈流傳。
然而,這真的高明么?
先從「喜宴」說起。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式的宴會,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喜慶氣氛和娛樂手段,也許今天的婚宴未必都是如此,但我並不認為導演有所誇張,更毫不懷疑類似、甚至更過分的場面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當導演像一個形式主義者般「讓石頭成為石頭」,當他使這熟悉的生活與我們拉開距離、而又完整地呈現出來,我們才會發現:這是一場何等糟糕的宴會,瘋狂,混亂,齷齪,荒誕……連導演李安也忍不住安排一個橋段親自發表議論:
一外國客人不解地說:「我原以為中國人都是內向的數學天才。」
一中國客人(李安客串)說:「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sexual-repression)的結果。」
一語中的。
性,在中國一直處於尷尬的分裂的兩個極端。一方面它作為實際行為被視為骯臟的、丑惡的,因而是避諱的,難以啟齒的;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卻是無比的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以至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以至於我們理直氣壯地三千佳麗妻妾成群。而橫亘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正是建立在血緣親情基礎上的儒家倫理。
本文無意深究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多論證,血緣親情對於中國文化確實有著奠基性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從這個起點出發如何分裂出兩種對待「性」的極端態度。血緣的根本意義絕對不在於兄弟姐妹團結友愛,而在血脈延續、家族繁衍,還是性的作用和意義所在。但僅止步於生物性層面,作為一套倫理體系的地基格調不高說服力也不夠,於是由血緣而自然生發的親情成了更為重要的理論支柱。在這種溫情脈脈的情感基礎上,又建立起禮法、政治……如此這般。在禮儀的樓閣之上,承擔著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鄙俗原始的「性」才被理解為一項光輝的事業——作為手段,經由它目的的高尚而獲得自身的合法性。又為了與這種高尚相統一,具體的行為、過程的意義則被遮蔽,性成為了一個虛無的概念,一個抽象的空殼。然而,無論怎樣拔高、抽象一種形式上的意義,性本身是不能被省略的。天子種地儀式可以自欺欺人地祈求豐收,但誰也不能不做愛就生出孩子。背謬就出現了:性作為繁衍種族的必要手段,是文化的一塊基石,但是性活動本身卻又與這一文化中的道德准則相沖突。(我們的文化多麼有趣!)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分裂:作為工具的性在禮教的粉飾和抽象中被抬高,而房中之術、床幃秘事則要壓抑和避諱;性活動本身成了對目的有害的副作用,兩個人的愉悅成了為一個沒來的人而辛苦。更可怕的是,當這套倫理不能再靠一個假設的情感來維系,就意味著從本我到超我的階梯全部被抽空,禮教成為一個僵化的空中樓閣,從自然情感出發的體系反而與自然情感對立。這時,如果你再想追溯仁義禮智的根基,或許竟然直接跌落到本我的世界——沒有溫情和人性,完全是赤裸裸的動物性。
五千年的性壓抑,多麼辛苦,多麼不易,可能只有喜宴是最好的釋放了。賓客們可以起鬨、灌酒、揩油,新人則被要求表演意味豐富的小游戲,在喜慶氣氛的掩護下,誰也不用承擔道德敗壞的責任,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然而,不用精神分析都能看得出來,這些行為的目的絕不在於營造喜慶,而是使性在這樣的場合中,成為可以被談論的東西,可以被娛樂的東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分享的東西。這種分享又不是把性當作正常、必要、健康、美好的東西來分享,而是把某種平時因齷齪而避諱的東西在這一特殊場合揭露出來,供大家宣洩和戲謔。(正如我們傳統中對性的避諱也不是由於尊重個體的隱私,不是把性的私密作為道德的合法地位,而是恰恰是由於性在道德上的卑下地位。)在喜宴上,泛濫著人們的壓抑的libido,欺負伴娘的傳統無非是小規模的性慾放縱,而鬧洞房的壓軸大戲則充斥著慾望的變態演出,客人們不知羞恥地張揚著自己的窺私癖,而新人則自願不自願地充當暴露狂,一場當眾的情趣游戲,而誰也看不到自己的醜陋——禁止即引誘,越禁止越引誘,得到才越刺激越滿足,過度壓抑的慾望在難得的婚禮機會上、藉助扭曲的游戲形式宣洩出來,就像經過高壓水槍的小孔噴射而出,或許這種刺激竟也不比今天的開放來得遜色?難怪人們千百年來樂此不疲。
接著上面的論點:性只有在傳宗接代的意義上才獲得它的合法性甚至高尚性。來看看父親這個形象。
可以說,在電影前面大半,父親不過是一個傳統的老人。抱孫子的願望竟可以使他從鬼門關上掙扎回來,開頭的這一筆似乎暗示出傳宗接代在他心中非同尋常的分量。但總的來說,他與各個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老人沒有太多不同,因而,他的傳統思想,他的業余愛好(書法),他在妻兒面前的絕對權威,他的虛榮愛面子,他抱孫子的強烈渴望——他身上的一切特質都是我們有些不喜歡但又絕對可以理解接受的,就像我們身邊的老人;以至於我們真的相信,以這個老頭頑固的思想、急躁的脾氣和脆弱的身體,兒子若坦白自己的性取向,無異於間接弒父——足夠他一氣歸西。
電影中多次出現父親半躺在椅子上小憩的情景:老朽的軀體,僵硬的表情,似乎隨時會斷掉的呼吸,讓人厭惡;然而就是這個腐朽陳舊的思想同肉體,卻又時時營造著壓抑的氣場,讓人恐懼。有一場戲兒子看到睡著的父親,忍不住去探了探他的鼻息,這一刻,他或許真的希望父親死去,這是他潛意識中的弒父的邪念,是他對沉悶的傳統的反叛。父親睡覺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那是一個讓人尊敬而又反感,讓人想擺脫而又欲罷不能的傳統,一套已經老化、腐朽而又頑強發揮著壓抑和震懾作用的觀念,那是深入我們血脈的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
於是我們真的相信了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就是這樣一個象徵,我們也許會責怪他固守著傳統觀念而不顧兒子個人的幸福,但是我們又可以理解和包容他,這樣下去故事就成了老套的倫理片——兩代人雙方都沒有錯,卻都過得如此辛苦。
然而,情節出現了突轉:原來父親懂得英語,原來他早已得知兒子安排的整個騙局,可是只要不影響他傳宗接代的大業,他竟可以因勢利導、將錯就錯,默許這場戲演下去。或許有人認為父親與Simon的談話是父親對同性戀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決,因此有些感動了;但在我看來,一貫可愛的郎雄爺爺卻從未像這一刻如此讓人惡心!父親通過英文勘破了兒子的秘密,但是最終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讓他們騙我,我怎麼能抱得上孫子呢。」只要能抱上孫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捨得犧牲兒子的幸福,他也不考慮兒媳婦的處境,他甚至比普通的傳統老人做的更絕——艱難地(我想應該是艱難的),默默地吞下兒子同性戀的事實,然後自己痛苦、也看著兒子痛苦地把戲演完。只要他能抱上孫子,一切都值得。在一個更崇高的目標(傳宗接代)的感召下,個人幸福是無關緊要的;與一個更高的道德標准(孝,無後即不孝)相比,騙婚行為的不道德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高尚的、抽象意義的「性」的統籌下,具體的、甚至與傳統價值背離的「性」(同性戀)都是無傷大雅的。他不介意兒子與一個不愛的女人結婚,然後又包容兒子與同性享受真愛;而這在本質上與傳統的娶妻生子,然後在外尋歡有什麼不同?戳穿了所謂的溫情,其背後只是可怕的動物性——兒子不過是生育的工具,兒媳或許連工具都算不上,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替換的零件。這樣的父親讓我涼到心底,如果他還表現得溫柔敦厚的話,那隻不過是這種文化熏陶出的一貫氣質,以及他還有顆感到些歉疚和包容的良心。
更可悲的是,我又不能說這樣的父母是完全不愛兒子的。在婚禮之前,他們與兒子擁抱嬉戲,咬他的胳膊,叫他「小胖」,那一刻時光倒退,真的是天倫之樂,舐犢情深,我毫不懷疑這樣純真自然的親情——這原本應該是我們的倫理學的起點和追求的幸福目標,然而它卻演變成了對人的壓抑和毀滅——回到傳統立場,傳宗接代的大業絕沒有讓步的餘地。其實父親也年輕過,也逃過婚,不過小小的反抗很快就被強大的傳統招安,或許只要結婚對象不是那麼難以接受,父親是樂於承擔延續香火的使命的。對於這一文化傳統,他認同了,承擔了,並且規范內化為道德,他律變成自律,他又成為了傳統的衛護者,去繼續壓迫下一代人。我想,父親不是死板的,他有感情、有愛,也會感到其中的矛盾和問題,但是他還是站在傳統一邊,不由自主地。他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能改變什麼——永遠不能越界而出。
就這樣,圍繞著傳宗接代的偉大藍圖,所有人都在演戲,還是戲中戲。先是兒子等人合夥騙父母。當父親發現騙局而又裝作不知,他就在更高的層次上騙著所有人。但父親也不是全知的,母親後來也知道了兒子的取向,父親未必知道母親這一發現,於是母親和兒子合夥對父親構成了欺騙。父親不知道兒媳要墮胎,母親知道卻無力阻止,這就是兒子和媳婦對父母的又一重欺騙。最後矛盾解決時,兒子說:「我終於告訴他一件真事了。」豈不知父親知道了多少真事,又告訴兒子多少?我不否認生活中有時需要欺騙,但是如此登峰造極,恐怕真是印證了魯迅先生的斷語——「瞞和騙」,不僅適用於以阿Q為代表的國民性,在評價《喜宴》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一方面同樣准確。個體間的情感需要重重的隱瞞和欺騙來維系,而每個人在行騙和受騙的虛假中竟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在一個謊言的系統里,元素間卻構成了和諧平衡的共在。這或許是中國文化的某種悲哀,但也可能是中國文化的精妙所在:如果我因相信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我可以通過善意的欺騙傳達了我想給予別人的體驗,那麼真實本身的重要性又有幾分呢?而且經過多個主體間一層層一環環的瞞和騙,真實早已無處可尋。
(以上不是反語,是我真的難以判斷,瞞和騙的技巧、構造的關系、達到的效果,其復雜性都超出了我的智商所及,或許到真是個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可以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即故事的矛盾究竟如何解決,以及這是否是中國處世哲學的高明之處。
在我看來,矛盾的解決是兒媳婦威威個人的、偶然的選擇——電影給出這樣的轉折就像哲學上「危險的一躍(leap)」,就像喬伊斯的頓悟,就像禪宗的棒喝。或許出於母性煥發,或許根本沒什麼理由,威威與偉同離婚,但留下孩子並獨自撫養長大。這個轉折完全不能從之前的情節推斷出來,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必然性,威威的選擇與偉同、偉同父母沒有任何利益的或情感的關系,她選擇墮胎倒是合乎邏輯的——騙局撐不下去了,那麼結束,分手,也沒有必要留下孩子。而她的選擇只為她自己,她要孩子,但不是作為高家的生育工具。就在事情按照邏輯推演無法解決的時候,導演拋出一個偶然性來解決,顯然,威威的選擇根本不基於中國的文化傳統,那也不是她的處世哲學。父親最後那句「高家會感謝你的」是我觀影的最後一個冷戰,與威威相比,這話是多麼庸俗和低下。這是哪家哲學的高明?這是哪種文化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