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心境、心情;表達人的情感。讀音:qíng huái。英文:mood;feelings。情懷概念是漢語詞、漢語合成詞、中性詞。
情懷一詞可以理解為:古漢語動賓詞語的倒裝詞。情懷即「懷情」。其中,「懷」有「懷有」、「擁有」之意。情懷即「情之懷」。其中的「懷」有「心胸」、「胸懷」之意。
情懷並非都是高尚的。情懷可以是平庸的、庸俗的,甚至可以是惡劣的、卑鄙的。例如:「老夫情懷惡」,「小人之心」。
(1)電影情懷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相對於具體的情懷,情懷是類概念,具體的情懷是種概念。情懷作為類概念是可以定義的,情懷指的即是人的心境或心情。
而作為情懷的種概念說其「不可定義」還是有道理的,情懷作為種概念在使用時必需加定語予以界定。例如:講「總理的情懷是高尚的情懷」,必需指明是總理的情懷才能與高尚相配,才是符合邏輯的。
情懷並非都是高尚的。情懷可以是平庸的、庸俗的,甚至可以是惡劣的。高尚的情懷只是情懷之中的一種情懷。例如:「老夫情懷惡」,中的情懷就可以理解為「惡劣的情懷「,顯然其不是高尚的情懷。
2. 如何看待電影賣情懷這個現象,聊一聊吧
電影賣情懷這個現象真的非常不好,因為像《愛情公寓》還有《美人魚》都是這個樣子。
3. 廣東本土電影《回南天》上映,到底什麼是青春情懷
我覺得青春情懷指的就是,一個人在青春年華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可能適合相戀之人一別兩寬各自安好,也可能是丟失了優秀的工作只能灰頭土臉地回到家鄉,亦或者是對於生活的無奈。
《回南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情侶在不到30平的小出租屋裡對著斑駁發霉的牆壁,潮濕的地板和一張狹小的小床,充分的展現了人在理想和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的樣子,以及兩個人的精神出軌,將人們對於世界的無可奈何講的淋漓盡致,事實就是這樣,有的人嚮往大城市嚮往更好的生活,但是有的人卻只希望和自己心愛的人能夠相守一生,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想要大城市更好的生活,我們就要先承擔那些不為人知的苦處。
4. 賣情懷什麼意思
就是打感情牌,為了利益和票房,抓住人們的人文情懷/回憶做的電影
情懷,指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5. 從電影《長津湖》看情懷創作
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電影《長津湖》的文章。但一來當時網上關於這部現象級影片的討論熱度不減,寫文章怕引來蹭熱度的嫌疑;二來當時正是票房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但還不知最後結果如何,只能觀望;三來當時網上已經開始醞釀和出現兩級化的言論,不知是否有新的觀點冒出,所以忍耐下來直到現在。
從票房來看,目前該片已經突破55億的票房業績,順利超過了年初的《你好,李煥英》而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二,距離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56億的票房僅有一步之遙。而且該片延映剛剛開始,從目前形勢來看,即使按照每天1000萬元的最低票房收入來估算,超過吳京《戰狼2》而登頂中國影史冠軍的寶座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同時,挾著《長津湖》一片的巨大成功,現在其續集《水門橋》已經官宣,成功聚焦了大家的目光,而對《長津湖》的討論熱度正在快速「降溫」。此外,對於《長津湖》的兩級評論也基本告一段落,主要集中的點無非在時間長度和愛國主義情懷的販賣上。這里,主要就「販賣愛國主義情懷」這個所謂的槽點,重點圍繞「販賣愛國主義情懷」這個提法的准確性、愛國主義情懷是否需要「販賣」這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提法是非常不準確的。這個提法從當年的《戰狼2》,甚至更早的《湄公河行動》就已經出現了,一直伴隨著後來的《紅海行動》《攀登者》等一系列觀眾叫好賣座的主旋律電影,再到後來的《我和我的祖國》《奪冠》和《中國醫生》,以及此次的《長津湖》。彷彿只要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商業影片,都會被貼上這樣「高大上」的標簽。
那麼,商業影片就不能有情懷么?中國的商業影片的起步,網上主流意見認為是張藝謀2002年拍的《英雄》。這部影片是受李安2000年拍的《卧虎藏龍》的影響與啟發拍的。雖然這是一部標準的商業片——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但是其中一樣少不了「情懷」這個內核。片中無論梁朝偉扮演的殘劍拒絕李連傑扮演的無名刺殺秦王的計劃,並留下「天下」二字的情節,還是李連傑扮演的無名在距離秦王近在咫尺卻最終放棄刺殺計劃,甘願犧牲自己去成就秦國一統天下的情節,無不體現了捨身取義的情懷。在社會動盪的戰國時期,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實現一統,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就是最大的道義。
可惜後來中國的商業影片走進一個死胡同,資本追名逐利,利益至上的本性,讓中國商業影片成了賺快錢和「爛片」的代名詞,什麼情懷,什麼格局,什麼視野,什麼社會價值,之前張藝謀等導演嘗試開拓的商業影片道路統統被拋棄。大概也就是從那時起,人們不再相信商業影片中還會有「情懷」這樣的東西。但是可喜的是,經過一段長期的曲折之後,近年來中國的商業影片脫胎換骨,重新回歸到以故事情節、畫面質感和觀影體驗為核心的創作道路上,讓人耳目一新。大製作、大場面、大明星依然是標配,但與張藝謀的《英雄》等早期商業影片相比,轉型發展後的商業影片,其思想性更強,與社會生活和重大事件貼合得更加緊密,商業化與主旋律實現「齊飛」。在我印象中,首部成功轉型的商業影片是《湄公河行動》,真實可信的故事情節、國際化的製作水準、精彩激烈的槍戰場面、高大上的精神立意,讓其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得到了高度統一,看得人熱血沸騰,既是一次休閑娛樂的體驗,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機會,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潤物無聲。之後中國的商業片轉型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則更是把這種轉型發展推向高潮,愛國主義情懷成為支撐商業影片發展的精神內核,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讓人熱血沸騰,深深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後,又有《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奪冠》《中國醫生》等一大批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的影片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涌現,大放異彩。這類帶有很強現實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商業影片因為找到了自己的內核,並通過真實有深度的內容情節奠基,實現了既叫好又賣座的成績,每一部都是爆款。可以說,商業影片正是從現實主義題材中汲取創作靈感,在主旋律價值中升華,才實現了涅槃重生。
因此,將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融合,這是轉型後的中國商業影片的一種新的發展道路,是一種創作自覺,而不是人為炒作的噱頭。就拿電影《長津湖》來說,從投資方到所有主創人員,都是懷著對志願軍烈士的無限崇敬之情去創作這部影片的。所以,那種認為商業片就是單純賺錢的,一切元素都是用來炒作的噱頭和手段,是狹隘的,可以休矣。
我對「販賣」這個詞非常憎惡。我覺得這既是對觀眾的侮辱,也是對情懷的褻瀆。
首先,情懷是根植在每個中國人血液中靈魂里的一種文化基因。這種文化基因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靠商業片去煽動,也不是商家通過炒作就可以輕易俘獲觀眾的心的。因此,從觀眾角度看,《戰狼2》《長津湖》這一類帶有愛國主義情懷的商業影片,並不是靠「愛國主義」這個噱頭的炒作獲得成功的,而是因為影片激發了潛藏在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懷,就像是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一般,讓這種反應瞬間爆發。比如,《長津湖》里那段台詞「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戳中無數觀眾的淚點,並不是因為多麼煽情,而是這段話代表了那一代人的共同信仰和情懷,但這種信仰和情懷並未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過時,相反卻歷久彌堅,並與現代的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思想共鳴和碰撞。如果時空轉換,是我們這一代人身逢那一代人所處的環境,相信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這種情懷和信仰也是賡續相傳的,而不是靠商業炒作「販賣」的。
而從主創人員角度看,像《大聖歸來》和《流浪地球》這樣的商業影片,雖然並不是表達愛國主義情懷的,但是一樣取得成功,原因就在於這些影片對中國影視工業的發展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而這種「開創性意義」本身就是一種情懷。比如《流浪地球》,號稱是「中國首部科幻影片」,其創作之初就是比肩好萊塢科幻大片的視效去的,從故事情節到科幻場面,都是按照最高標准進行的,目的就是要展現中國電影工業水準,推動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和突破。還有上面提到的《長津湖》的主創人員,從投資者到演職人員,是懷著致敬先烈的情懷去製作影片的。所以才有吳京那句「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夠對得起先烈」,才有年近古稀的徐克導演依然爬冰卧雪親自為演員示範講戲。因此創作者們不辭辛苦,不惜代價,嘔心瀝血,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僅是為了單純的商業利益,更是帶著一種神聖的職責和使命感的自發行為。
所以,情懷是不需要「販賣」的, 它深深紮根我們每個人心中,既是觀眾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種潛藏的情感,也是創作者們發自內心的創作自覺,商業影片不過是把它激發和喚起而已。
第二,情懷是販賣不來的。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民眾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商家想通過噱頭的炒作包裝來吸引觀眾的難度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如果商業影片本身並不是以情懷為表達主題,而只是套了一件情懷的「外衣」,抑或內容無法支撐起這樣宏大的主題,只是喊喊口號,放個空炮,那麼觀眾也是不會買賬的。因此,以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的影片,首先在情節和內容敘事上,一定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戰狼2》如此,《長津湖》也如此。所以,有人用「販賣」這個詞來貶損《長津湖》的價值,既是低估了廣大觀眾的思想覺悟和智商,也是過高估計和誇大了商業手段的作用。
在我看來,電影《長津湖》是一部成功的中國商業電影的典範。它的成功,通俗來講,皆因「情懷」二字。這是一部寄託情懷的影片,也是一部飽含情懷的影片,代表了未來中國商業電影發展的方向。這個情懷,寄託的是電影主創人員對志願軍戰士捨身忘死,浴血衛國的致敬情懷,飽含的是愛國主義情懷,將創作者與觀眾達到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共鳴。而這種共鳴不是靠喊口號和造噱頭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