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的動畫電影為什麼沒有高清或者藍光版本的
柯南02年出的劇場版都是有高清版的 全高清即藍光版就沒有了 OVA多數為標准高清即標清版 一般動畫不會做藍光版 沒必要 因為其幀率比較低一般達到30Fps都很震撼了.
『貳』 國產片為什麼沒有藍光版的 就連新電影《山楂樹之戀》等都只有DVD5版的。那1080p 的電視機只能看外國片嗎
國產片有藍光,但是藍光對片源製作有要求,基於國內藍光市場的情況,一般的國內電影發行商都不會同步發行,而選擇或者在港區海外區發行,國六區版的藍光一般都會晚一些發布,比如 建國大業 大地震 投名狀 集結號這些大片都發行了 品質較高的藍光版本。
『叄』 有很多七八十年代拍的電影,那時候拍攝技術不發達,為什麼現在網上很多那些老電影的1080p版本那時
r 有很多七八十年代拍的電影,那時候拍攝技術不發達,為什麼現在網上很多那些老電影的1080p版本?那時候的技術就能拍這么高解析度,在老掉牙的低解析度電視機上播放?
『肆』 為什麼九幾年的電影還有藍光的
歐美日韓的90年代電影都是拿膠片拍攝的,按現在的解析度來說,膠片解析度甚至有4k,8k這么大,只要保存完善,後期可以重新花錢轉製成藍光,色彩也非常完美。
大陸好多老電影沒有保存膠片意識,所以沒有藍光。
『伍』 20年前老電影為什麼也有藍光版本呢
電影是用膠片拍攝的,它的清晰度其實一點不低於現有的1080P高清,只要膠片保存完好,重新掃描過就是很好的數字信號了。就像現在在很多高檔次的廣告領域,其實使用更多的還是模擬攝像機而非數碼相機。
『陸』 很多很老的電影都有機會出藍光版,為什麼有些八九十年代的佳作不出藍光呢
商業考量、市場考量、版權考量、成本考量,等等。
『柒』 藍光是高清電影的代表,但是隨著這幾年技術的進步,為什麼反而沒落了
「藍光」是一個離我們非常近,其實又有點遠的詞。對於一般觀眾來說,似乎總會在國內視頻網站上看到它的身影——比高清、超清更高規格的那個解析度叫做「藍光」。
而對於電影收藏者,藍光的含義幾乎完全不同——例如今年 1 月 8 日,《大腕》和《飛馳人生》的收藏版藍光碟同時發售,而所有碟片在兩個月前預售時就已被搶售一空。
那麼什麼是藍光碟,為什麼它今天仍受到電影愛好者的如此追捧呢?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答案。
藍光光碟的發展歷史
說起 DVD,想必不是太年輕的讀者都不會陌生。二十年前,每家每戶都少不了 DVD 光碟,家長偶爾還會帶我們一起逛出租碟片的音像店,捷克動畫片、台灣偶像劇和香港電影的碟片曾充斥著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寫在最後
最後還是想提一下國內視頻網站上把藍光當作解析度的做法,無非就是提高了視頻碼率,然後就拿這個噱頭來賣自家的會員,即便購買了會員享受到的「藍光」也遠遠不及普通藍光碟的畫質。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購買藍光碟還是一件門檻挺高的行為,但是有必要了解一些基礎常識,避免被一些網站蒙騙。對於電影愛好者或者收藏愛好者來說,藍光可以算是電影的終極追求了,收藏一些自己最愛電影的藍光碟在家中,可以沉浸其中反復回味。
『捌』 為什麼很多老電影沒有
老電影由於當時設備比較落後,時間較遠,不易保存,很多膠片都已經損壞,在加上當時的技術無法製作成現在的DVD、藍光,會有很多都遺失了,但也有不少經典電影被修復後重新製作發行。國外的經典很多都有保留,國內的也有但效果就差一些了。 在優酷或土豆等能搜索到一些,效果都不是很好。
『玖』 為什麼國產電影沒有藍光
港台的電影都有藍光版的。
大陸的藍光電影也有的。但是由於成本的原因(並不是技術原因),市場還是以DVD碟片為主。而且買碟的人很少,追求高畫質的人更少。很多人看個土豆網的視頻都說是清晰了。
大陸的藍光電影有《瘋狂的賽車》,《杜拉拉升職記》。《拉貝日記》,《硬漢》,《天地英雄》,《英雄》,《集結號》之類的。
再說一句,現在不是各個衛視都有高清台了么,很多電視劇都是以HDTV的畫質播出過。那也是高清的。
『拾』 早期拍的邵氏電影不是藍光的,到後期是怎麼把畫質修復得那麼清晰的
樓上一派胡言。以前的電影都是膠片的,膠片的寬容度及圖像表現能力不是現在數碼攝影機能比的,而且膠片是沒有解析度這個概念的,如果硬要說的話差不多是藍光1080p(1920x1080)像素的9到10倍5968x3357。而且以前電視機都是標清720x576所以製作成藍光沒有意義,所以造成觀眾誤以為老電影都是模糊的,畫質差的。題主可以下載一些好萊塢五六十年代電影的1080p版本,比如說西北偏北,畢業生等,畫質是相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