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厘頭和惡搞是什麼意思
無厘頭:無厘頭文化是香港一種在1990年代突然興起的次文化,當中以周星馳為當中的佼佼者。這股文化一直主導整個十年的香港社會,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才慢慢消退。
無厘頭文化透過香港地區的喜劇影視作品及流行區而得以大力發展,後被華語地區廣泛接受,成為被197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年輕人廣泛接受的喜劇藝術表演形式,並逐漸運用於現實生活。
無厘頭的語源
1>無厘頭,顧名思義,頭上毫無一絲一厘的頭發,那就是光頭了,光頭很滑,也就是所謂的"滑頭"了,說到這應該很清楚了吧.
2>無厘頭絕不是「沒有理發的腦袋」的意思。這是一個廣受爭議的青春部落用語,最早是廣東一帶的方言。
無厘頭可能是源自粵語俗語「無厘頭尻」。「無厘頭尻」解作「沒有首尾的脊骨」(「尻」指脊骨尾部,讀作「敲」,與流行粵語粗言無關。),指說話或行為「沒頭沒尾」,令人費解。但該俗語並未獲證實。 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另一說是在晚清時期,鴉片盛行。人們在抽鴉片的時候有時會說「無厘癮頭」(抽得提不起什麼興趣),久而久之就略去「癮」字而變。
還有一種說法是順德的方言,是罵人的話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情什麼都不行,很沒用。
無厘頭的淵起
無厘頭文化基於草根階層的神經質的幽默表演方式,利用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人物在矛盾沖突中所表現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方式,往往滑稽可笑。一般人若不明白事件背後的「笑位」,就會不懂得笑。而當時學界中因為很多老師並不懂得學生因何而發笑,曾對這種「無厘頭文化」大加鞭韃。而事實上,這種文化的興起,正正是因為當香港人對於自己生為香港人,不單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更要聽命於兩個毫無關系的超級大國(中國及英國)每天的政制爭拗,因此感到無奈。所以就模仿中英聯合聲明中與會雙方的對白,來發展出一種對社會現實無奈的吶喊。
這樣的詞語怎能廣為流傳呢?真讓人奇怪。其實時至今天,周星馳受廣東文化的影響,也很反感他的喜劇被稱為「無厘頭」,因為這個詞叫人聯想到的是「不用用腦、不用花心思」,而其實他們在拍片中經常為喜劇效果費盡了心機,為了一個出彩的鏡頭,劇中的每個演員通常都要N G超過15次。周更偏向於將他的作品稱為悲喜劇,他總是關注小人物在生存壓力面前的尷尬和窘迫。周星馳的電影並非沒有內涵,很久以前拍的片子現在看來還是叫人忍俊不禁、笑中有淚。內地目前出現了許多網頁研究「周星馳的現象」,這說明他的持久魅力。
這個詞語本來不為北方人所知,但是從1990年開始,周星馳作為後現代文化的一代宗師,拍出了一系列裡程碑般的喜劇電影,這些電影全部說粵語對白,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俚語,迅速在社會上(尤其在青年中)形成一股風潮,電影界也因為周星馳獨特的演繹風格和個人魅力湧出一股潮流,社會上就稱此類影片為無厘頭影片。
惡搞:詞語解釋
惡搞(惡搞、くそ、KUSO、Parody)
滑稽模仿及其引伸發揮。
觀點
有人說:惡搞是人民冷嘲熱諷的解構姿態,惡搞是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批評,惡搞是人民平凡有趣的精神追求。
我們不應該說,惡搞是什麼什麼主義、惡搞代表了什麼什麼意義、惡搞有著什麼什麼境界。
因為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如果真要這么說,這事兒本身就挺惡搞的。
有人說:為什麼要惡搞呢?因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裡,有宏大敘事一統江湖,有精英意識妄想千秋萬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個草根也要發言,也想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出來,把內心的感受發泄出來。
可是專家言道:「惡搞」需要正確引導
「惡搞」的精神並不是突然出現的,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自己「惡搞」的方式,比如以前的廁所文化。這股愛搞怪的風潮其實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它的本質是一種游戲精神。人人都需要表達,大學生又正處於思維活躍、表達欲旺盛的年齡,所謂的「惡搞」也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
來源
惡搞文化,又稱作Kuso文化,是一種經典的網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戲界傳入台灣,成為了台灣BBS網路上一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新文化然後再經由網路傳到香港、繼而全中國。
尺度
「惡搞」肯定要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道德和法律,比如不能進行人身攻擊、不能擾亂政治秩序,「惡搞」至多隻能觸及到價值觀上的某些東西。一旦「惡搞」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惡」,那也會失去「惡搞」本來的市場。所以我認為「惡搞」需要正確的引導。
就大學生來講,第一,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要加強對《知識產權法》的學習,要懂得尊重知識成果。
第二,媒體要起正確的引導作用。當前媒體喜歡炒作,同時個別媒體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缺乏社會責任感。如果過分炒作某些作品中的劣質成分,勢必會引起不良的社會影響。如果媒體作用得當,那麼「惡搞」也許會像「塗鴉」一樣發展成有藝術含量的行為。
第三,要特別注意商業對「惡搞」文化的介入。「惡搞」製作有商業的支持會更精良,傳播也會更廣,商業有了「惡搞」成分也越吸引眼球。它們之間存在著經濟利益的聯系。如何讓「惡搞」和商業和諧發展是個難題。
對大學生自身來講,約束自我是相當重要的。「惡搞」其實包含了自由和責任兩方面的含義。自由是指大學生可以通過它來表達自我,責任是指大學生「惡搞」時要做到利己不害人。說到底,不害人就是「惡搞」的最低限度。
「惡搞」這個無法界定含義的新概念,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也許這兩種性格正是它的兩面。爭論還將持續下去,可是我們應該看到另一層面上的東西,今天,來回顧一下另一種形式的「惡搞」,看看我們的網路已經變成了怎樣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樣子。
⑵ 電影中把惡搞以前的經典電影片段稱做什麼
看怎麼想了,有的是向經典致敬,有的是為了達到視覺效果,有的確實是惡搞,可能導演不喜歡那部電影,所以惡搞
⑶ xd電影是什麼
指的是搞笑電影。
搞笑電影的特點:
(1)遵從滑稽突梯的藝術規律,運用各種引人發笑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把戲劇的各個環節,諸如語言、動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態、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情節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願望與行動、目的和手段、動機與效果相悖逆。
(2)主要表現形式是滑稽與幽默。丑乃滑稽的根源與本質。丑是一種否定的人生價值,在現實中已無任何存在的理由,但是當丑用假象遮掩自己的本來面目,用美來竭力自炫時,丑便轉化為滑稽。
XD
網路用語,為網路象形表情。橫著看起來,X代表眼睛,D代表嘴巴,像是一個猥瑣而不懷好意的笑容。其意思已經被大多數BBS所接受,人們常在留言的最後加上XD,表示了自己用一種很邪惡的眼看著對方。同時,也有人願意認為這是一種開懷的大笑,X表示眼睛笑成叉形,D表示張大的嘴。XD在美國游戲中也常被使用。
⑷ 「搞笑」、「搞怪」和「惡搞」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搞笑:是指有意的作出一些舉動或者發表一些可笑的言論來引人發笑,以達到搞笑犯貧的目的。
搞怪:動詞。犯貧,出怪樣逗樂等。常見搞怪方式有扮鬼臉和做搞笑動作。
惡搞:原意指出於惡意的搞笑,現在指在已有資源(如新聞圖片、文藝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原來的格調和氣氛大變,包含各種搞笑元素,同時,新作和原作的對比往往能增強搞笑程度。
造句:
搞笑:
1、這孩子今天穿得不倫不類的真搞笑。
2、我看搞笑電視時總是捧腹大笑。
3、周星馳的電影不但搞笑,還很有創意。
4、他時而舉起雙手,時而攤開雙手,作出各種搞笑動作。
搞怪:
1、他搞怪時的面部表情令我們忍俊不禁。
2、這部片子本來就應該是一部諷刺搞怪劇,而且我覺得它能製造一些興奮點,並能營造熱鬧的氣氛。
3、天氣變化不斷,晴雨交替搞怪,出門雨傘要帶,睡覺被子別踹,痘痘長出幾顆,務必多吃瓜菜,煩惱盡管難免,仍要綻放笑臉,沒事常聯系,願笑口常開。
4、參加化妝舞會的賓客們造型千變萬化,極盡搞怪之能事。
惡搞:
1、這些年網上關於這方面的惡搞新聞層出不窮,以至於現在我也不能分辨真假了。
2、對於同學們昨天的惡搞,我今天仍心有餘悸。
3、Tim被惡搞進入了女值班室,每一個人都由於單純被愚弄。
4、這段廣告片引起了惡搞,效仿者組織了類似的活動,包括幾周之後把利物浦大街車站弄得要關閉的一次活動。
⑸ 惡搞電影能不能說是自己的作品
很簡單,你不要寫 諸L葛E亮作品 ,而是寫 諸L葛E亮惡搞作品。
並且不是用於商業目的,只是上傳到視頻網站上自娛自樂就沒有問題。
而且那些大導演也沒工夫來和你較真,除非你惡搞的非常牛逼,把他們都驚動了。
⑹ 什麼是惡搞
惡搞文化,又稱作Kuso文化,是一種經典的網上次文化,由日本的游戲界傳入台灣,成為了台灣BBS網路上一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新文化然後再經由網路傳到香港、繼而全中國。Kuso在日本的原來用途在於教導游戲玩家在購入一支超爛的游戲時,如何可以玩得更開心,也就是「爛Game認真玩」的意思。Kuso這詞語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但其實這個字是日語的くそ,也就是糞。(鳳凰衛視也是這么解釋的)
著名惡搞例子
• 金草莓獎:一個模仿奧斯卡金像獎,為垃圾電影有出頭一天的獎項。
• 搞笑諾貝爾獎:模仿諾貝爾獎,頒獎給無法重做亦不應被重現的科學研究,例如:為什麼肚臍垢大多是藍色的?(2002年得獎研究之一)
• 達爾文獎:表彰通過奇異手法將自己消滅或失去生殖能力的倒霉蛋。
• 周星馳電影
o 《國產凌凌漆》
o 《大內密探零零發》
o 《西遊記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
o 《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 《鐵拳無敵孫中山》:將民國創立血淚史幻化成為港漫式打鬥故事。
• 《藍貓》
• 讓大家不要小看菲律賓人創意的電影《蜘蛛俠百戰曱甴精》
• 和Boyz無關的I Love U Boyz
• 台灣經典KUSO網站,建國中學補校學生青蛙人的《小白喵的狗窩》
• 有中國內地商人在看到模仿BOND的女子十二樂坊大受歡迎之後,又依樣畫葫蘆的弄一個芳華十八出來;然後又有香港商人再弄一個東方女子樂坊走出來。
• HK97以及我愛北京天安門。
• 一套參考櫻大戰,諷刺香港政局的《膠花大戰》。
• 爺爺您回來了
• 後舍男生,以誇張搞怪的動作假唱流行歌曲的組合。
• 一種為抗議美國聖經地帶保守學院設立與進化論等同的創造論課程而設立的虛構宗教飛行面條怪物信仰。
• 網民為抗議中國江蘇省宿遷市委書記仇和的《禁桌令》而把它改寫成《禁床令》。
⑺ 惡搞電影在法律上有沒有版權問題
有。
1、惡搞電影,稱為「戲謔作品」。在著作權法上,這是一種對原作的演繹行為.,演繹包括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剪接配音行為就是對原作的演繹。必須獲得原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應的報酬,否則屬於侵權行為。作品享不享有著作權,我國尚無司法先例和具體規定。這也正是立法和學界還在討論的問題。
2、這樣的行為至少涉嫌侵犯改編權、保護作品完整權。選取的配音還要經的音樂著作權人和表演者的同意,否則也將構成侵權。
3、當然,如果不公開發表,只是個人欣賞,是著作權法合理使用制度許可的。
(7)惡搞電影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 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竊他人作品的;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12、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3、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14、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5、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6、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1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8、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19、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