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體電影的製作原理是什麼
美國科學家帕維之最近發明一種立體影視旋轉銀幕。其製作原理是,藉助於一系列處於不斷振動狀態的晶體,在計算機控制下,將激光光束分解為4萬多個光點,然後精確地投射在圓球內部,以構成三維立體圖像,與此同時,圓球仍以難以覺察的高速,形成連續與活動的畫面。
2. 立體電影是怎樣的工作原理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近年來隨著電影《阿凡達》、《玩具總動員》、《諸神之戰》等電影流行之後,立體影片被近一步被廣泛推廣。
深圳驕陽數字圖像已為合正集團、勤誠達集團等製作了一批立體電影,這些立體電影投入市場後,以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引起了市場巨大的反響。證明國內4D立體電影已達到國際水平。
3. 立體電影的原理是什麼
立體電影的原理利用了光的偏振,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橫波,因此,光的振動有一定的方向性。電影中由於光向各方向振動,我們感覺到的立體感不強。看立體電影需要配戴特殊的眼鏡,這個眼鏡鏡片由兩個偏振片製成,它們允許光的振動方向是不一樣的。因此,帶上這個眼鏡後,你可以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偏振光,也因此,立體感強了。立體電影需要特殊的拍攝技術並通過光學處理,所以,一般的電影不能看做立體電影,即使戴上立體眼鏡,也不會產生很強的立體效果。
4. 立體電影是利用了雙眼什麼原理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城市中產階級等高端消費者在看電影的同時,開始追求更多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注重環境的優雅、服務的優良和消費高品位。
到擁有豪華空間、聲光效果更佳的豪華影院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消費,一種品味的表現。這種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與影院經營理念的改變、豪華影院的大量建成互相作用,使得高端市場成為了支撐中國電影市場的核心部分。
5. 3D電影的原理
3D電影的原理是:
用兩個鏡頭如人眼那樣的拍攝裝置,拍攝下景物的雙視點圖像。再通過兩台放映機,把兩個視點的圖像同步放映,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顯示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看到的畫面是重疊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體影像,就要採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圖像,右眼只看到右圖像。
從放映機射出的光通過偏振片後,就成了偏振光,左右兩架放映機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產生的兩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觀眾使用對應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鏡觀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映出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映出的畫面,這樣就會看到立體景像,這就是立體電影的原理。
(5)立體電影利用什麼來製作擴展閱讀:
1、最早出現立體電影的是在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3、立體電影照片可應用到藝術人像寫真、個性婚紗攝影、時尚兒童攝影、寵物寶貝攝影、商業產品攝影、室內裝潢攝影、建築雕塑立體展示、旅遊風景攝影等等。
6. 3D電影畫面是如何製作的
簡單來說,3D電影畫面製作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利用雙鏡頭攝影機進行拍攝,另一種是前期2D拍攝加上後期轉制。或者由兩種製作方式共同合作而成。
雙鏡頭攝影機拍攝就是拍攝前期採用雙攝像機、雙鏡頭的3D拍攝設備同步錄制,然後把兩個素材分別處理,最後是在3D電影院里用3D顯示技術,也就是紅藍顯示、偏光、主動快門式顯示等技術,把兩路視頻分別傳輸到人的左右眼睛裡,得到立體圖像,《復聯4》3D版就是以這種技術為主拍攝而成。
另一種則是通過2D電影拍攝完畢,再轉成3D電影。2012年4月4日《泰坦尼克號》以3D版形式再上映,全球票房3.44億美元,總票房變為21.87億美元。據悉,《泰坦尼克號》由2D影片變為3D版耗資巨大,300多名科技人員共耗費60周時間才製作完成,其成本高達1800萬美元,而耗資巨大的2D版本,總投資也不過二億美元。從目前電影市場來看,一部2D大片轉3D,需要藉助專業團隊加專業軟體,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製作費用至少要200萬美元起。對於普通的製片方來說,要想做一部成功的3D電影,成本非常之高,投資風險也會加大,很多製片方對此都不敢涉足。
7. 3d電影原理是什麼
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7)立體電影利用什麼來製作擴展閱讀: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台上,並以符合人眼觀看的角度來拍攝。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
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8. 立體電影是利用了雙眼什麼原理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
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立體電影利用的是什麼原理
立體電影的原理利用了光的偏振,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橫波,因此,光的振動有一定的方向性。電影中由於光向各方向振動,我們感覺到的立體感不強。看立體電影需要配戴特殊的眼鏡,這個眼鏡鏡片由兩個偏振片製成,它們允許光的振動方向是不一樣的。
9. 立體電影的製作原理是什麼
簡短說是視覺暫留或殘留原理
電影30幀/秒,也就是1秒在熒幕上播放了30張幻燈畫面。電影膠片是連續的的幻燈片,當一張畫面完整出現在投影的窗口前時,遮光器打開,光線透過膠片把膠片上拍攝的畫面投射到熒幕上,然後遮光窗關閉,移動膠片換到下一張,再次打開遮光器件,投下一張,這是播放的原理。製作的原理當然就相反了,相當於可以高速拍攝照片的膠片相機,每當膠片正對快門時,快門就打開一次,膠片曝光,快門關閉,移動到下一位置,再曝光。。。像這樣,每秒30次,就是拍電影了,因此攝像機往往會有兩個圓形存放膠片的大盒子,一部電影拍完往往這樣的膠片會有很多,然後再人工剪輯拼合等。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拍攝用數碼設備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