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電影《紅玫瑰和白玫瑰》講的是什麼呢
這個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當時的人們發生的一些感情事情和社會上的一種悲劇,這個作品非常的精彩,而且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
⑵ 紅玫瑰與白玫瑰講的什麼故事
《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了主人公佟振保與幾個女人的情感糾葛。佟振保生命中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白玫瑰,一個是紅玫瑰。作為情婦的「紅玫瑰」嬌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煙鸝,她們都在振保身上傾注了大量感情,在戀情中卑微妥協,甘願犧牲,而振保愛自己更勝他人,最終還是負了這兩個女人,三人為愛身陷囹圄,不得善終。
精神內涵
嬌蕊和煙鸝的悲劇都是以振保為代表的男性造成的。如煙鸝一般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傳統女性擺脫不了悲劇的命運,她們平庸、自我壓抑,沒有生機和活力,處於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
受過新思想洗禮,熱烈、奔放,勇敢追求自我解放的新時代女性嬌蕊也逃不開悲劇的命運,新思想沒有讓她們徹底擺脫成為傳統的男人們的附庸,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擁有誠摯平等的愛情只能是一種奢望。
現代與傳統思想的激烈碰撞,使得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復雜的矛盾,在這個社會里,男性按照理想和實際需要去塑造自己的愛人,女性的形象由男性決定,她們被打上了標簽,不知反抗或無力反抗,最終屈服於社會。
⑶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啊
張愛玲筆下女性命運悲劇的闡釋 http://www.jcrtvu.com.cn/html/jxkzy/jxkjxfd/bylw/02hj/02hj-llm.htm 張愛玲筆下女性命運悲劇的闡釋 單位:金昌公路總段 梁麗梅 郵編:(737100)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分析,探討張愛玲筆下女性命運悲劇的根源,並通過對其作品分析揭示女性的心理弱點和導致命運悲劇的原因。全文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對張愛玲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十八春》中的顧曼璐,《心經》中的許太太等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透過這些女性的婚姻、家庭來揭示一種看事不明的人類弱點和對現實的錯覺導致的悲劇,體現這種悲劇的根源在於無意識的錯誤和未加思慮的愚蠢。 第二部分:通過對《心經》中的許小寒,《色、戒》中的王佳芝,《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鴻鸞禧》中的玉清等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揭示導致女性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二——有意識的錯誤導致的悲劇。 第三部分:通過對《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王嬌蕊、孟煙鸝,《金鎖記》里的曹七巧等女性性格、心理弱點、婚姻、生存處境的分析,闡釋了導致女性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三——人性慾望的擴張。
⑷ 誰給我解讀一下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結尾到底是怎麼回事妻子死了么為什麼說振保變好人了
振保的妻子,也就是煙鸝當然沒死。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個短篇被解讀的太多,大概所有的人對於人生中的兩朵玫瑰都有相同的感悟,就不作過多陳訴了。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結尾,振保突然變好了,大概是因為再見嬌蕊,那時的嬌蕊已經和所有嫁做人婦的女人一樣艷俗世故,振保突然覺得自己一直期望與嬌蕊的好久不見,此時看來倒不如不見,想來當初即便沒有當初道德與理智的壓制娶了嬌蕊,如今也是不是一樣會愛念這個溫婉安靜的煙鸝呢。其實人大抵都是如此,總會厭煩,不過早晚而已。 還有一個原因,振保在沒有再見嬌蕊時,對於愛情終歸是理想派的。在振保的心裡,愛情占的比重不大,他把事業把權益看得顯然比感情要重,而振保一生中碰到的兩個女人都是全心的為他付出,沒嘗過失去何來成長,就像嬌蕊後面跟振保說的那樣,她再嫁作人婦,懂得了如何的愛,認真的愛,這些話不是嬌蕊對愛情的感悟,而是她對婚姻的感悟。所謂認真的愛,正確的愛不過是人對於不能再擁有的一種無奈與妥協罷了,嬌蕊當然是愛振保的,但對於婚姻來說,愛情已經有了規則與保留,有保留的愛還叫人期待嗎?!振保懷念的不過是當初熱情執著的嬌蕊,是那個肯為他不顧一切付出無視社會倫理的嬌蕊,當這一切都破滅的時候,嬌蕊自然變得艷俗起來,並非年齡的原因。 所以小說的結尾振保再發泄一番之後,變好了。振保發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妻子煙鸝和那個裁縫有不清不楚的關系,同時也明白了婚姻這個游戲的規則。 張愛玲的小說筆下女人一直都是悲劇的,在這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張愛玲難得的寫男人,不過我讀著讀著,總覺得在寫女人,大概振保所謂的變好,是振保對於愛情的妥協吧!
⑸ 《紅玫瑰與白玫瑰》隱喻是什麼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紅玫瑰和白玫瑰代表了不同的兩個女人,書中的人物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而「玫瑰」本身就是象徵愛情的花朵,作者張愛玲也為故事裡的女人們都賦予了玫瑰的色彩。
《紅玫瑰與白玫瑰》講述了主人公佟振保與兩個女人的情感糾葛。作為情婦的「紅玫瑰」嬌蕊,以及妻子「白玫瑰」煙鸝,她們都在振保身上傾注了大量感情,在戀情中卑微妥協,而振保愛自己更勝他人,最終還是負了她們,三人為愛身陷囹圄,不得善終。
小說生動地呈現了新舊交替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感和婚姻狀態,對這兩位女性的行為和心理變化大量著墨,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再現了女性在男權意識統治的社會下生活的困境,揭示了悲劇產生的根源。
評價: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結尾佟振保在公車上與王嬌蕊重逢,通過車上的後視鏡,他看到自己在哭,並為之感到詫異和羞愧。這一幕遠比讀者直接看到佟振保落淚更有沖擊力。因為最大的悲劇性並不來自失去那段愛情,而在於佟振保終於明白了那段失去的愛情對自己的意義。
⑹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最後孟煙鸝是死了嗎
這部小說的孟煙鸝最後並沒有死,孟煙鸝是振保的妻子,是他生命中的白玫瑰,可是她卻和裁縫私通,但是振保從此整天喝酒作樂,再也不理孟煙鸝了 ,之後這個故事就結束了
⑺ 張愛玲的紅玫瑰白玫瑰女主角最後和誰在一起
最後主角沒有和誰在一起。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的主題:
初戀、情人、妻子,這三個人對振保的影響是深遠的。通過細膩、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心理描寫,張愛玲反映的是小資階層的生活縮影和人類對情感的需求,怎麼也不會得到最終的滿足。
娶了白玫瑰,那這朵玫瑰不再是純潔、嫻靜的花,不過是幹了的大米飯料,硬而無味,看著讓人生膩,娶了白玫瑰,那這朵玫瑰不再是熱情、鮮艷的花,不這是牆上的蚊子血,可有可無,看著讓人惡心。
(7)紅玫瑰白玫瑰電影結局是什麼擴展閱讀:
《紅玫瑰與白玫瑰》藝術手法:
文體風格是選擇的結果,偏離常規的選擇也能體現作者的風格。超乎尋常的選擇,就能獲得超乎尋常的效果,就能引人注目。
選擇說或者框定說為表現作者的風格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選擇或者框定實際上就是一個突顯的過程,作者選擇一個事物,把這個事物放大或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和描寫,從而使這個事物從眾多的事物聚合體中突顯出來,或者說從背景中突顯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風格體現的過程。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獨特的意象選擇是最能體現張愛玲風格的一個有效的手段。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⑻ 如何評價陳沖趙文瑄主演的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
。這個電影經典,演員演的也非常好,尤其是陳沖。錦鵬導演對《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演繹,基本上完全把原小說當劇本來拍,這樣,自然導演的存在感會降低,因為沒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嘛,反而讓演員脫穎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