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家衛的電影,是如何用鏡頭講故事的
談到王家衛的鏡頭特效,可能你首先會想到色調,不過今天我們來說說鏡頭手法。《墮落天使》王家衛用自己獨到的表現手法將香港社會底層生活描述的淋漓盡致。
1.超廣角鏡頭
《墮落天使》中有很多晃動的鏡頭都是採用手提攝影的方法完成,很多畫面有很強的晃動感,用來突出表現都市的模糊感:情感模糊、關系模糊、時空模糊。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可以在前期或者後期通過模糊來營造晃動感,用來表達人物模糊的情感,可以讓畫面更有故事感,更高級。
學會了王家衛這三種鏡頭技巧,你就可以更輕松的拍出大片。
2. 為什麼美國電影都是以講故事的方式
原因很多。有些電影屬於導演的個人喜好。斯皮爾伯格就經常喜歡以講述來形成倒敘。有些是因為劇本整個故事的內容連貫性並不是很強,而好萊塢的電影是注重票房的,所以必須形成一個觀眾比較接受的故事性敘事,所以會用到倒敘。比如《海上鋼琴師》。還有些是因為本身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或者故事中的內容具有史實性,或者導演故意營造一種真實感,使觀眾能夠感覺到身臨其境,所以用倒敘來加強真實感,你提到的《泰坦尼克號》和《阿甘正傳》都屬於這種類型。大體上就是這樣。
3. 評分高的電影,有什麼特點呢
我認為評分高的電影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是電影的敘事能力強,第二是電影表達的主題一定是是富含哲理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三是電影的藝術表現強。
電影就是用聲音和圖像給我們講故事,所以我認為對於一部好電影來說首先必備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有沒有把故事敘述完整。一個完整的故事應該包含的最基本的五個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和結果,一部電影把這5點交代清楚了,那麼就可以說這部電影達到了最基本的敘事要求。但是一部好電影不應該僅僅把故事敘述出來,還應該把故事跌宕起伏地、高潮迭起地敘述出來,要讓觀眾看了不僅有代入感,還要讓他們的心情和感官也跟著故事一起起起落落,這樣觀眾才會對影片印象深刻。
以上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歡迎讀者朋友在文章下面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看法哦。
4. 有哪幾部電影(包括中國)是在開頭給出結局,然後用抽絲敘述方式來講故事的
彩虹女神-----超級感人到無與倫比的地步。
上帝之城-----百年一遇的電影。
不可撤消-----這個片子不好說,但是下半部拍出來的鏡頭很漂亮。
極樂島殺人事件------柯南式的電影,嘗試下自己的推理能力啦,呵呵~
低俗小說------他是我知道的第一部採取圓形敘事方法講述故事的電影,故事也不錯。
還有天軍,這個是說一群朝韓士兵回到古代的事情,雖然不是開頭就給出結局,但是也算是你想要的那種類型應該,畢竟古代的事情他們都應該知道。
還有一部電影,撞車,200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當年最大的一匹黑馬,片尾曲相當好聽。
5. 如何用視聽語言來表現一個好的故事
他們的第二條經驗就是,學生只寫到段落, 不寫一個完整的電影劇本, 因為他們還沒有資格, 或者說能力寫一完整的電影劇本. 而且寫出來就要自己去拍. 那時攝影教師就會告訴他,你那樣寫, 我沒法拍. 演員會告訴他,你那樣寫我沒有法演. 平時的訓練跟我網上的訓練一樣,每天寫個一百字的事件。只能寫一百字,只能寫動作。 動作就是人物,動作就是沖突, 動作就是情節。 美國教寫電影劇本時不唬人. 他們比較實在. 不玩那沒有用的虛的東西. 從商業電影的生意經出發,好萊塢從來都是以電影的本體為依據,用視聽語言來講故事的,也就是說,它從來不是用文學性來講故事的。它是靠使用電影本體來發財的。再說得具體一些,它是靠調動人的視聽幻覺來吸引觀眾的。因此,它的電影劇本(好萊塢從來沒有「文學劇本」一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術語的小問題, 那是自己騙自己的問題, 文學電影劇本? 自欺不欺人)所強調的就是,如:(好萊塢人語)「一個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出來的故事。」(「畫面」一詞有欠准確,英文是IMAGE, 亦即「視覺形象」,我在這里還是採用多年來的中國的習慣用法)「……要給劇本以視覺的幅度。」 「應該把戲中所提到的或講出來的事件加以視覺化。」 「場景是你用活動影像來講故事的地方。」 「……從視覺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緊湊。」 「要寫一個富於視覺動力的段落。」 「主人公走出一家銀行,是一個故事,如果跑出銀行,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我一向花四十分鍾讀一個劇本,我是在腦海里『看』,而不是從文學風格或內容的角度去讀它。」「電影是一視覺媒介。你必須設計從視覺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沖突。」「電影是一視覺媒介。劇作家的責任就是選擇一視覺形象或畫面,用電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戲劇化。」「每一個人物都應從視覺上顯示出一種個性。」 (多聰明的人, 他懂電影. 不象我們這里的一些傻子似的, 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深怕有人看懂了. 來個什麼電影文學劇本. "他,是一個不尋常失....." "他, 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老天爺啊, 怎麼拍啊?!?!?!)「一個房間的布置必須在房間主人出現在其中以前,就讓觀眾了解到他的性格。」 「每一個畫面都在講一個故事,種種畫面和影像揭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 「肉體上的跛━━從視覺上━━襯托出精神上的特點。」 「任何場面都處在特定的空間和特定的時間中」……而「電影的空間是由光和聲來塑造的」 以上都是好萊塢人說的話。大陸中國如果有人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會說,這是視覺轟炸,我們不搞這個。這些揚言不搞視 覺轟炸的人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管電影電視的人提出?電影的可視性?時所考慮的對象。問題就在這里:觀眾喜歡這個,你攔得住嗎?這正是好萊塢電影兒的竅門。好萊塢是生意經,沒有票房價值的事情,他們是不會乾的。不會使用視聽語言的人,他們是不會要的。只懂文學的人是不可能在好萊塢謀生的。
6. 怎麼理解「電影首先要把故事講好」
我們說一個導演不會講故事, 要麼是他故事本影視化的能力不夠。 要麼就是具體的視聽語言不行。 沒文化和不懂技術的差別。
網路對電影的定義有兩個核心,一個是包括拍攝放映剪輯的製作技術,另外一個具備藝術表現能力的藝術。
電影工業發展一百多年,我們講符合電影製作標準的影視作品就可以算作電影。 這是一個技術指標。
而在技術指標之上的藝術性就看導演是個什麼樣的人了,攝影出身的導演畫面好看,編劇出身的導演台詞和敘事節奏好,木匠出身的導演能自己diy拍攝工具,有錢的導演演員和場景好。
至於講故事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故事本影視化的能力,切分場景 調度演員,把一本書變為具體的幾場戲,決定敘事方式以及節奏。 其二叫做視聽語言,用鏡頭和音樂的配合表達具體的內容以及情緒。
7. 為什麼電影可以通過剪輯講故事,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可以使故事講得更加跌宕起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1
8. 電影講好一個故事的標準是什麼
很多電影講的都是一個故事,有的導演用直敘的方式,有的導演用倒敘的方式,有的導演用插敘的方式,無論什麼樣的方式都能把故事講清楚,但是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才是一個學問。那麼,電影講好一個故事的標準是什麼?
1、這個故事要給人思考的空間
電影里講的故事,不僅僅要求把故事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把人物關系理清楚,一個好的故事更要給觀眾思考的空間,去引導觀眾思考人生、認識世界,去發揚真善美、去懲治罪惡。如果一個電影的故事講完了,觀眾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啟發,即便整個電影攝影華麗、場面壯觀,這個電影都是失敗的,因為它沒有留下東西,沒有給人觀念的沖突。
對於電影來說,要講好一個故事,要採用正確的敘述方法,故事要完整有邏輯性,在故事的最後,能夠帶給觀眾思考的空間,掌握住這三點,才能講好一個故事。
9. 從經典電影分析導演怎麼用景深講故事
景深敘事
《公民凱恩》是出色地運用景深美學的經典範例。威爾斯想讓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樣,前後景都清晰。影片有時以一個稍仰的攝影機角度拍攝,以凸顯凱恩這個人物的權威,有時則從上方拍攝以使人物顯得微弱渺小,如拍攝凱恩第二任妻子蘇姍·亞歷山大時。貫穿全片,無論何時我們看到凱恩在他所處的環境里,無論是在他所經營的報館還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納杜庄園里,他所有的財產都是清晰可見的。他是他所創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創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開始的一場戲里,當母親將年幼的凱恩託付給一個監護人時,畫面構圖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動力。凱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透過窗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親處在畫面的右側,正在簽字以放棄對他的監護權,父親則站在畫面的左側,顯得無能為力。母親,監護人處於鏡頭前景的顯眼位置,父親是被動的。而被剝奪了選擇與行動的小凱恩處於背景中。母親與監護人決定了小凱恩的命運,他在畫面中,一邊是父親,另一邊是母親與監護人。這場戲揭示了影片的本質,因為後來我們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遺棄在雪中。
《公民凱恩》
在為了獲得較大景深而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場景中,觀眾在畫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內容或許與角色本身同樣重要。景深可以用來展示一個角色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財產也許能在視覺上傳達給觀眾信息,彰顯他們的人格特徵。展示角色的環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徵。我們看到露易絲的房間優雅整潔,而塞爾瑪的家中則凌亂無序,這在視覺上為角色的個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兩個人的性格變化提供了最初的線索。因此鏡頭能夠清晰地表現環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據「希區柯克規則」,畫面中一個物體的大小應該等同於在那一時刻它在場景中的重要性。在電影《美人計》中,對那杯盛有毒葯的茶的突出表現便是告訴觀眾它有多麼重要。
《美人計》
約翰·福特導演的許多西部片經常使用廣角鏡頭來展現作為環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電影《搜索者》的結尾,角色騎馬遠去走向夕陽,永無止境延續的大地將孤獨的英雄吞噬。當被攝體遠離攝影機時,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觀眾會感覺角色正緩緩地遠行融入廣袤無邊的平原,這種觀感通過景深的運用而得以增強。
由於大多數攝像機用的是電子變焦,大景深就成了數字攝像機與生俱來的一個 特性。當你用數字(DV)格式拍攝的同時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鏡頭了: 如前所述,高清攝像機所攝畫面的景深更接近於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膠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來在數字攝影機上再現膠片電影感覺的方法,比如使用電影鏡頭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濾鏡來開大光圈、縮小景深范圍。有一些固定電子變焦的低端數字攝 影機不能縮小景深,這一特徵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數字化,此外還有解析度的問題: 當然,如今事物日新月異,電影鏡頭也被用在了高清攝像機上。但你更願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變形格式電影中的淺景深,而不是數字的東西。這是當你確定視 覺效果會怎樣影響故事的表達時該考慮的事情。
《搜索者》
淺景深敘事
削弱或減小畫面景深的審美原因是要將觀眾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處於畫面焦點 的主體身上。鏡頭中的其他物體都被虛化,只有一個角色清晰,而觀眾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個主體或物體上。這可用於多種方面,有一個例子是,主體處於紛繁城 市環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這可能便是暗示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主體的形 單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這個世界。它還可以用來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觀視點觀察 剛才那個人,後者置四周的嘈雜紛亂而不顧。它可以明確地告訴觀眾該看哪裡,告 訴觀眾他們正在看的就是畫面中唯一重要的,因為其他所有東西都一片模糊。
《墜落天使》
另一個利用景深來虛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飾外景地原本的特徵,模糊環境的細節, 用來「偽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攝。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種技術 的工具,也是美學工具,導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確地利用它們,以便在電影中強化視 覺敘事。
鏡頭間的切換也應當考慮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兩個角色在交談時的連續性, 應當用相似焦距的鏡頭拍攝他們,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個主體使用長鏡 頭拍攝,背景被虛化,而另一個主體由廣角鏡頭拍攝,景深很大,那當這兩個鏡頭 被剪接到一起時,就會讓人感覺非常古怪。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對焦距的控制還可用於製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讓觀眾感覺場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對頭。但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你是怎樣利用景深的,就可能製造出並不 需要的隱含意義,這就給剪輯師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設法剪掉一個情景,以保持 客觀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