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孫中山和蔣介石是什麼關系
蔣介石1908年經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1910年在東京首次見到了孫中山。1913年孫中山號召討伐袁世凱,蔣回國相助,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東渡日本,重組「中華革命黨」,蔣尚在滬秘密部署討袁軍事,乃首先宣誓加入。之後赴日本,面見孫中山,託付以重要革命任務。1914年蔣先後於上海及東北籌劃策動軍事,並研究革命哲學,最初以「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為心得,後經孫中山指正「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才合革命的宗旨,並提示應研究《大學》《中庸》之道。蔣於是對於學庸之研究,終其一生,未嘗間斷。1917年張勛復辟,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蔣奉命留上海主持黨務軍事。1918年,蔣經孫中山介紹,在陳炯明的粵軍中擔任作戰科主任,旋即因與陳炯明不合而離去。1922年6月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發生炮擊廣州總統府事件,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上,蔣聞訊後赴粵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協同指揮作戰40餘天,8月9日脫險隨孫中山回到上海,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孫中山作序。1923年,孫中山將大本營遷回廣州,建立國民革命政府。同年,孫派蔣等人赴蘇俄學習蘇維埃體制的政治及軍事系統。1924年,蔣回到廣州。隨後,孫中山任命其為黃埔軍校校長,自此掌握國民黨軍權。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當時蔣正率黃埔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攻克五華、興寧後,3月22日遙祭孫中山,誓言:「敬遵總理遺囑、繼承總理之志、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一般認為國民黨汪精衛將繼續領導國民黨,不過蔣所掌握的軍事力量使他擊退汪精衛,取得國民黨的主導權。
❷ 建軍大業里孫中山說了什麼
孫中山說為什麼我們這個國家現在變成這個地步呢?
《建軍大業》講述的就是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國內形勢風雲突變,蔣介石汪精衛等勢力混戰,共產黨在前所未有的形勢中,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在這短短的數年中,從馬克思主義到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的理論結合實際運用可以說是一個頂峰。
「槍桿子里出政權。」——這是《建軍大業》的核心。
❸ 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和電影
《十月圍城》、《辛亥革命》、《開天闢地》、《孫中山與宋慶齡》、《國父孫中山》、《第一大總統》、《建黨偉業》、《開國大典》、《孫中山》、《宋氏三姐妹 《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孫中山故事二
孫中山出生於186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
「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國父孫中山追打孫科的故事
1923年的一天,孫中山命令胡漢民以大元帥的名義發出手令,到廣州市政廳提款20萬元,作為軍餉發給滇、桂軍,讓他們出發攻取惠州的陳炯明。
那天早晨,胡漢民讓孫中山的侍衛副官張猛親持手令到市政廳提款。張猛8時半趕到市政廳,一直等到11時正,才見市長孫科登樓入辦公室。張猛趕快將提款手令面交孫科。孫科接過手令,看了一眼,非常生氣:「我不會印銀紙,哪裡有這么多錢?」說罷,隨即將手令撕得粉碎,投進廢紙簍,就下樓坐汽車走了。
當天下午,孫中山打電話問滇軍出發了沒有?滇軍總司令回答說:「還沒有領到糧餉,部隊不肯出發。」孫中山接著又打電話問桂軍總司令,也得到同樣的回答。
孫中山覺得情況不對,便趕緊去問會計司長黃隆生:「為什麼還不發餉給滇、桂兩軍,使他們馬上出發?」
黃隆生說:「會計司沒有錢。」
孫中山問:「市政廳20萬元還沒撥來么?」
黃隆生答:「我不知道這回事。」
孫中山聽了大為詫異,急忙到二樓問胡漢民。胡漢民說:「今天一早就讓張副官去取了。」
正要去找張猛,剛好,張猛回來了,就把當時的情況如實報告了孫中山。
孫中山氣得臉色發紫,半晌說不出話來。他立即打電話讓孫科趕來。
孫科戰戰兢兢來到父親跟前。不待他張口解釋,孫中山就厲聲叱罵他:「軍情如此緊急,急需發餉給滇、桂軍出發,你怎麼總沒有這回事!你馬上撥20萬元來,辦不到,就不要做市長……」
孫科被斥責得無話可說,便噔噔地跑到二樓找胡漢民出氣,說胡漢民假借命令索錢,挑撥他父子不和。
胡漢民氣得大叫:「這是你父親叫我寫的,怎麼是假借命令?」
盛氣凌人的孫科舉起手杖就向胡漢民打去。胡漢民一閃身,手杖落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上,頓時「嘭」的一聲,驚動了在三樓的孫中山。這時,孫中山正要洗澡。他穿著毛巾浴衣走下樓來,看見這種情景,難過得幾乎流出淚來。他怒不可遏,一手奪過衛士的駁殼槍,就要打孫科。孫科嚇得慌忙逃走。孫中山一面追趕,一面厲聲斥罵,一直追到帥府大門口,連拖鞋也甩掉了。直到李烈鈞、朱培德、黃隆生聞聲趕來,才把孫中山勸住。孫科逃出大門,匆匆坐上江邊的一艘小電船離去。
孫科為何平白無故遷怒胡漢民呢?原來,孫科和代行大元帥職權的胡漢民早因意見不一,產生矛盾,以致頗受委屈的胡漢民曾向孫中山提出辭呈。當時,孫中山正在前線督戰,他深知兒子年少氣盛,容易得罪人,立即寫信力勸他以大局為重,同舟共濟。
過了五天,孫中山又寫信給孫科,再次強調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此時惠州尚未攻下,東江軍事仍然緊急,望吾兒勸告各同仁,務要一心一德,共維危局。」
孫科對胡漢民一直心存芥蒂,但迫於當時的形勢和父親的威嚴,也就相安無事。此時,他犯起少爺脾氣來,竟然感情用事,不顧大局,把父親的諄諄教誨拋於腦後,重演「同室操戈」,這就難怪孫中山惱怒不已,竟致出現了父打子的場面
❹ 蔣中正為什麼選擇跟隨總理孫先生
蔣介石跟隨孫中山先生主要是孫中山先生在當時的威望,他在當時是全國人民熟知的重要人物,在全國社會各界有相當大的影響,蔣介石跟隨孫中山先生,能有較大的發展,他熟知跟隨孫總理會成為上層知識分子信任的人,為他將來成為國民黨黨魁奠定基礎,是他為將來實行獨裁統治實行的一個妙招。
❺ 蔣介石和孫中山的關系怎麼樣
孫中山與蔣介石的關系,一直眾說紛醞。
1、最初,兩人是黨首與黨徒關系
孫中山1902年創立同盟會,蔣介石於1908年由陳其美介紹加入同盟會,雖非初創時期的元老成員,但也可以說是前期重要人物,陳其美在上海發動起義時,蔣受命攻克杭州。
國民黨史書載,1910年蔣介石與孫中山在日本會面。此時蔣介石因刺殺陶成章而避禍日本,因陶為孫中山之大敵,此事歷來爭議非非。但據李敖考證,孫中山與蔣介石的會面應該在1912年後,國民黨史故意前推至1910年,顯然是為了拍蔣介石的馬屁,以顯示兩大領袖在革命前即已會面。
1914年孫中山創立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前身),蔣介石在上海寫下入黨誓言,此時蔣雖非黨國要人,但現有史料證明,蔣在上海開辦證券交易所,是受到孫中山的指示,其股票交易所中亦有孫中山入股,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部分收入也曾用於革命經費。
蔣介石的性情極為剛烈,幾乎與他在所有軍隊中的上司都相處不好,以致於在黃埔軍校校長上任前的六年內,八次離職而返浙江、上海。每當蔣介石丟下指揮或參謀重任離去時,孫中山總是請他回來就任,這類贊揚的電文有多封。
蔣每次離職後又會再返回孫中山身邊。蔣介石得到孫中山的信任,除了與陳其美的推薦有關之外,更主要的是由於蔣介石本人的才能,尤其是軍事才能得到孫中山的賞識。
蔣曾多次上書孫中山縱論軍事,1920年孫中山在寫給蔣介石的信中曾透露出其對蔣的信任:「執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又過之。」
特別是「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蔣連夜從上海趕往廣州,陪待孫中山左右,指揮軍隊,從此被孫中山倚為左膀右臂。盡管屢次辭職,但蔣介石對孫中山在政治上不忠的事情是沒有的,自從作為同盟會員和國民黨員以來,找不出他與北洋軍閥有任何一點勾搭。
孫中山後來在寫給蔣母的祭文中認為他同蔣的關系是「如身之臂,如驂之靳」,並評價蔣介石是「守經達變」之人。
2、蔣介石與孫中山的第二重關系是姻親關系。
1926年,蔣在廣州時期就已經開始追求宋美齡,並曾請孫中山為之作媒,但此事因宋慶齡的反對而作罷。但孫中山對此事則持贊成態度。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大婚,成就蔣宋家族的聯姻,但在宋家人的合影中,唯獨少了宋慶齡一人。
蔣介石一直在黨內以孫中山的繼承人為榮,此次連襟孫中山,則更在社會關繫上勾通百家,使江浙財團之支持水到渠成。此後,蔣開口總理,避口總理,以發揚三民主義為手段,漸至一統國民黨。
孫中山去世後,群龍無首,執掌國民黨大權的是汪精衛和胡漢民,但兩人皆是文人議政,沒有誰會想到,一個在黨內從無地位的蔣介石,像一顆新星升起了。孫科後來說:「當總理在世時,蔣不過是人微言輕、無關重要的黨員。
不錯,總理曾委派他辦黃埔軍校,但這是黨的機關。總理召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蔣連作代表也沒有份,在第一屆監執委員中,他甚至連一個候補委員也沒有。在總理生前,他完全不是黨的領袖。」
1926年蔣介石從蘇俄考察歸來一個月後,國民黨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介石沒有被邀請參加繁重的籌備工作,也沒有作為大會代表,更沒讓他進入中央,進入中央的軍人是熊克武、李烈鈞、許崇智和李宗黃。
但蔣介石第一次得到獨當一面的黃埔軍校校長職位後,他就藉此爭取整個軍隊的指揮權;一旦他掌控了整個軍隊,他就憑此得到整個黨權與政權,蔣的個人才智和歷史環境都正好為他的權力欲創造了條件。
人物軼事——尊稱
孫中山病逝後,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以表尊崇。
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公家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則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
❻ 蔣中偉與蔣介石的關系
沒什麼關系,只是都姓蔣
蔣中煒,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4年,蔣中煒參演賈樟柯執導劇情電影《世界》,飾演老牛,該電影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1]。2008年,參演的劇情電影《車逝》入圍韓國釜山電影節[2]。2014年,主演的3D功夫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3]。2015年,參演恐怖電影《驚魂電影院》[4]。2016年,參演的抗日題材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入圍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5][1]。同年主演文藝電影《何日君再來》,影片入圍第65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6] 。2017年,主演燒腦劇《夜行人》。合作鄭伊健、陳小春、曾志偉等,拍攝錢嘉樂執導的商業院線《黃金七十二小時》飾演大反派「JK」[7][8]。同時,搭檔陳坤、倪妮出演古裝巨制《凰權·弈天下》,一名功德無量的「御醫」。[8][9]2020年,主演電影《荒野咖啡館》,獲得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提名) [10]
同年搭檔,潘粵明、馬蘇主演李承鵬執導的電影《你是我的誰》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學名志清、中正,字介石。[5]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及軍事人物,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介石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中山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多個重要時期,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
❼ 關於孫中山的電影有哪些(急用)
1、《十月圍城》由陳德森導演,陳可辛監制,甄子丹、謝霆鋒、王學圻、梁家輝、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
2、《孫中山》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丁蔭楠執導的傳記影片,由劉文治主演,王詩槐、張燕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孫中山為建立富強民主的中國而不懈奮斗,尋找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的故事。
3、《第一大總統》是由王才濤指導,邱心志、聶玫、韓庚、田亮、張峻寧、熊乃瑾、周一圍、張頌文等主演的一部歷史題材電影。影片作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獻禮片,講述偉人孫中山從開始革命到生命走向死亡的一個人生歷程的故事。
4、《建黨偉業》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該片於2011年6月15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 。最終票房約為4.12億元人民幣。
5、《走向共和》該劇由張黎執導,盛和煜、張建偉編劇,王冰、呂中、孫淳、馬少驊、李光潔、楊猛等主演。該劇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
❽ [鳳凰大視野20110110]山高水長_孫中山和辛亥人物(七)-蔣介石[3e]種子下載地址有么謝謝
[鳳凰大視野20110110]山高水長_孫中山和辛亥人物(七)-蔣介石[3e]種子下載地址:
❾ 國父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系
國父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關系從政治上說原來是領袖和普通下屬的關系,後來因為機緣巧合蔣介石被培養起來,而後又多了一層連襟關系,因為兩人的妻子是姐妹,所以既是同事又是親屬。
孫中山與蔣介石以往的關系,只是一個黨的領袖與一個普通黨員的關系,辛亥革命時,蔣介石從日本回國參加了,當了上海都督陳其美手下的一個團長。陳其美死後,他也就失勢了,其後他到廣東、福建,在粵軍許崇智部任過參謀長、支隊司令等職,雖與孫中山有過較多的接觸機會,但並未被孫中山所重視。
因為蔣介石在黨內資歷較淺,也沒有顯示出他的才智有過人之處。蔣介石在許崇智部混了幾年,鬱郁不得志,乃跑回上海,與人合夥從事交易所的投機買賣。不幸的是,上海交易所的生意失敗了。
1922年6月15日,孫中山遭部下叛變,深夜化妝逃出總統府,登上一艘艦艇(後改稱中山艦),與叛亂部隊對抗。蔣介石在上海得到這個消息,立即趕到廣州見孫中山,在艦艇上隨侍左右,多方出謀劃策,歷經50多天,才回到上海,此次蔣介石投機成功。
隨後在孫中山和蘇聯建立聯系後,就派蔣介石去蘇聯考察建軍校事宜,足見對其器重。1926年中國民黨推薦蔣介石為中常會的主席,成為黨內的一號人物。
而第二層關鍵是連襟,宋慶齡和宋靄齡為親姐妹, 她們分別是孫中山和蔣介石的妻子。
順重視的個人經歷
1866年孫中山出生於中國廣東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2歲的時候他隨母到了美國夏威夷的一個小島,在那裡學習西方的基督教理論,這年少的孫中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883年,17歲的孫中山從夏威夷歸國,在香港學醫,學醫後不久他就開始從政。
他對清朝的政治狀況並不滿意,保守、腐敗、在保衛中國抵抗外國勢力方面效率低下,改革甚至還沒有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希望通過李鴻章能使清政府進行改革,但是孫中山此行並沒有見到李鴻章,孫中山在又看到了清政府官員的腐敗。
1894年,孫中山在創立興中會,取「振興中華」之意,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但是這是一次巨大的失敗,孫中山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流亡歐洲、加拿大、美國和日本,他剪掉了經典的中式馬尾辮蓄起了小鬍子,開始穿西式服裝,他於1905年成立了同盟會與同盟會一起建立了遍及中國的革命網路,孫中山支持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亂,但每一次都失敗了,但是努力的人終究會成功。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武漢的革命部隊推翻了中華帝國2000年的統治,孫中山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3月,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被暗殺,孫中山認為是袁世凱所為,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不得不重新流亡到日本,1916年中國四分五裂,各地區軍閥相互爭斗,這又回到了中國之前的現狀,巨大的分裂使這個國家傷痕累累,孫中山於是坐上了那艘緩慢的船回到了中國,他將國民黨改革為中國國家試驗黨。
1921年,他成為中國南方軍事政權的主席,該政權正在與政府競爭,以獲得蘇聯的一些幫助,因為他需要政治、軍事和財政支持,1924年,孫中山來到華北,他發表演講主張中國的統一和結束軍閥統治,但一年後因為肝癌在北京逝世。
❿ 老蔣很喜歡在日記里罵人,連宋美齡也沒放過,但這個文人例外,他是誰
在評價任何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都需要用客觀全面的視角來看待,不能站在一個特定狹隘的角度來進行評判。比如說,在評價蔣介石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為他是敵人就對其進行全盤否定,忘記他的政治建樹和軍事成就。對於蔣介石的性格評價,他身邊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公認的——蔣介石脾氣很差,喜歡罵人,而且總是罵得很難聽,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但在學術界,他是當之無愧的慧星,這是蔣夢麟的評價。國際上對他這個身份的認可度也很高,他曾經得到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學術名人」稱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個中國人能得到這個稱號。他是一位傳統而優秀的知識分子,但相比起其他腐敗的典型國民黨高官,他生活作風樸素,為人和藹,對於名利也沒有過多的追求,因此蔣介石對於他十分尊敬,即便在日記中也不罵他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