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寄生蟲電影劇情
寄生蟲講述了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爸爸金基澤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金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
《寄生蟲》是一部獲得無數獎勵的影視劇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也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一部作品,體現了社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寄生蟲》中的父親基澤是一個非常悲哀的人物,他生活的艱難超出人們的想像, 看起來這位父親十分的滑稽可笑,但是仔細思考他的經歷,會有很多的苦澀。
特別是在最後時刻,《寄生蟲》中的父親基澤竟然有了尊嚴的覺醒,那一刻社會的不公平,讓人感到十分恐怖。
因為這位父親一生都不知道尊嚴,他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家庭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考慮自己,這就是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壓迫,無聲無息、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這位父親,他的一生就是悲劇,看起來是嬉笑之中,可是心中的苦澀,只有這位父親自己知道。
Ⅱ 寄生蟲電影劇情解析 讓你看懂這部韓國大片
1、劇情簡介: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寄生蟲》講述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基澤(宋康昊飾)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飾)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李善均飾)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2、劇情解析:
這部喜劇、黑色、暴力元素聚齊的驚悚社會政治片,因為巧妙得情節設計,以及一眾角色的精彩群戲,讓有幸在世界首映現場的觀眾看得很嗨。有關社會問題的探討,用大多數普通觀眾容易接受的類型片和一個新穎的故事,有效地傳達了導演的意圖。
影片中戲劇化沖突強烈,視聽語言高效,鏡頭畫面充滿美學上的講究:潑出的水在空中如水晶般閃亮墜落,鮮血四濺如同花瓣散開,深夜的滂沱大雨在畫面劇情需要之外,更添隱喻。
戲劇化的劇情之外,各種喜劇橋段一方面令人忍俊不禁中,一方面也是創作者對社會制度和現狀的嘲諷批判。藉助通俗類型的故事表達,雖然導演背後意圖直接明顯,但依然引人關注和深思。
片子不時還會有金句蹦出,譬如談到人生設計,父親對兒子感慨,「但凡設計就會有期待和擔心,因為事情總會有你預料不到之處,只有順其自然的發生,才會什麼都不在乎,因為沒有任何期待」。又譬如在飯桌上,當父親誇獎富人妻子善良時,被妻子反駁:「那是因為她有足夠的錢才會善良,如果我同樣富有會更善良…」
對白之外,更多對階層地位、窮富差距的思考,則是在故事發展中、以及對許多細節的精確具體刻畫中逐步深入。
當朴社長和妻子談到宋康昊扮演的父親身上的氣味,他說那是地鐵里的人都會有的氣味…這是屬於窮人的氣味,是導演對生活的敏銳捕捉,更是一種帶有象徵性的隱喻,一種宿命:每一個階層,無論你如何掙扎奮斗,與生俱來的天然屬性都難以擺脫。
表面上導演講述的是金錢導致的一切,背後隱藏的卻是韓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富巨大差距、社會階層不公和難於逾越的鴻溝。
Ⅲ 寄生蟲韓國電影解析
《寄生蟲》這部電影因為獲得的獎項的緣故,收到了很多觀眾的關注,講述的內容是一家人去一個很有錢的人家裡住下來的一種劇情。實際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出錢,只是說通過在這個有錢人家裡,付出勞動的方式可以在那裡留下來,但他們自己的家境卻並不是特別好。
這部電影本身的這個結局也是引人深思的,因為這個結局並不是特別好,而且也接受了這一家人,想要獲得一個上流生活的一個方式也是很困難的。而在這其中也包括了一種突如其來的謀殺,所以整個劇情還是非常有波動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描寫上會比較突出兩個世界的不同,比如這一家人在上流家庭中過的生活是非常的舒適的,但是回到了自己家裡,一切就變得非常的沉重。因為他們家很小,而且住的地方也不好。這也是其中一個比較強烈的對比。
Ⅳ 《寄生蟲》是必看的韓國電影,它反映了韓國什麼現象呢
「 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很善良。」——《寄生蟲》
2019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寄生蟲》一路斬荊劈棘為韓國拿下了第一個戛納金棕櫚大獎。
怎麼消滅寄生蟲?請別責怪電影無法給出一個明確而正確的答案。答案也不該由電影人給出。電影人只能給出被稱為「寄生蟲」的人的獨特生活狀態。他們有卑微的欲求,也有夢想的熱烈。他們被權威傾倒,也有忍不了挺住的尊嚴。你想消滅他們么?他們和你又有什麼不同?
Ⅳ 《寄生蟲》電影解析是怎樣的
《寄生蟲》令人眩暈,精彩絕倫,完全無法歸類。導演奉俊昊在影片中對準的,是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在那裡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被留下掙扎著生存。很顯然地他達到了目標,電影毫無疑問是有趣的,但卻也充滿了憤怒,以及感受到的強烈不公正感。
《寄生蟲》是一部關於社會地位、抱負、物質主義和父權制家庭,以及那些接受擁有(或租賃)僕人階層的想法的人的怪異黑色喜劇。奉俊昊將社會貧富階層的關系呈現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徹。對於不同階層人物的多面性的刻畫,又避免了善惡黑白的簡單粗暴對比。
《寄生蟲》既縝密又具有娛樂性,節奏十分完美。奉俊昊採用了一種更接近社會現實主義的風格,盡管加入了黑色諷刺和黑色驚悚元素。不管這個雙刃標題的恐怖電影內涵是什麼,《寄生蟲》中道德上有缺陷的怪物完全是人類。
Ⅵ 寄生蟲電影解析
電影《寄生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大家都是怎麼理解這部影片的呢。
一家住在地下室的窮人,靠著不正當的手段來到富人家工作,窮人媽媽在富人家當保姆,哥哥做富人大女兒的家教,妹妹做小兒子的家教,他們「幫助」了爸爸,成為男主人的司機,就像是寄生蟲一樣,依附在富人的家裡,體驗著本該不屬於他們的東西。
這部影片將貧富差距體現得淋漓盡致,富人發自內心的鄙視窮人,窮人也沒有自己的自尊,想著靠著富人,只要不用像之前那麼辛苦就好,不用再為生計而發愁,反正不論什麼手段,都要達成目的。
人可以窮,但志不能短,我們活著,就要有尊嚴地活著,不要再用一些卑劣的手段,更讓富人瞧不起;富人生活富裕,但也不要就此來鄙視窮人,人活著,三觀要正。
最後,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這部電影。
Ⅶ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我知道電影《寄生蟲》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於2019年5月上映,由奉俊昊導演, 宋康昊、李善均、趙汝貞、崔宇植、樸素丹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寄託了一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基宇(崔宇植 飾)前往公司老總朴社長(李善均 飾)家應聘英語教師,之後一家人寄生在他們家,隨之發生的一連串意外事件。
寄生蟲電影是一部商業片,但是給人的根據非常藝術,製作方面又不乏偏藝術化的處理,驚悚題材以喜劇方式拍,犯罪元素放在細處,演員發揮空間充足,劇情起伏驚人而不出格。《寄生蟲》是一部節奏完美、劇本精良、諷刺犀利、市場受眾廣泛的商業大作。不少人評論,《寄生蟲》是一部融合了藝術電影美學的商業電影典範。
Ⅷ 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述了金基澤進入朴社長家之後發生的故事,電影結局中住在地下室的雯光家開始反擊,殺死了金基澤的女兒,金基澤在一怒之下殺了朴社長,從半地下室變成了隱居在地下室里的人。
寄生蟲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一家居住在地下室的窮人,靠疊披薩盒子等零工賺取生活費,兒子在朋友幫助下,成為了居住在別墅的有錢人家女兒的家教。不菲的工資沒有使他滿足,倒是勾起了更大的慾望,於是一家人通力合作,用謊言和騙局將別墅的管家和司機趕走,四口人成為了寄生在別墅上各司其職的員工。
劇情走到這里,還是常見的窮人鳩占鵲巢,背著僱主享受其生活設施的故事,讓人以為片名《寄生蟲》就是在說費盡心機的這家人。
誰知電閃雷鳴的雨夜,前任管家回到別墅,揭開了別墅里更深一層的寄生生活。為了躲債,她讓老公偷偷住在別墅的地下室,偷主人家的食物供給他的生活。原來真正意義上的寄生蟲在這里。
電影的結局是由於長期潛伏的階層矛盾,三家人最終爆發了巨大的沖突,像蓄力已久後沖上夜空的煙花,一聲巨響後一切歸於毀滅。
電影結局是從雯光的老公在世人面前露面開始的。
雯光的老公早年做生意虧錢了,被人追債不得已搬進這個別墅里的地下室,原本只為了躲避債主,然而一住便是4年。
從住的地方堆滿了書,有法律的,經濟的,會計,懂音樂,可以推測,他也是一個有文化基底的人。
可就這么一個思想覺悟高的人在裡面住久了,他卻說彷彿一生下來就是住在這里的,對於自己的寄生行為和環境並沒有半點的羞恥或是不滿。
對飼住朴社長則是表現出了最大的尊敬與感激,每天都會在他經過樓梯的時候,按下控制樓梯上方的燈泡的按鈕,用軍用的摩斯密碼發出了感謝的信號。
即便是最後他出來了,在後花園里大肆行刺,殺死了基宇的妹妹,看到朴社長的時候,還是本能的發出了「respect (尊敬)」這樣的話語,骨子裡他已經把自己完全的當成了依附朴社長的奴隸,這就是所謂的身份認同感。
最後他死了,基宇的爸爸接下了他的棒子,回到那個地下室里過生活,住久了他也變得像雯光他老公一樣,內心充滿了敬意與感激,他通過摩斯密碼,給基宇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現在過得很好。
兒子最後寫給爸爸一封信,信中他寫道,從這一刻開始,他要努力往上層走,賺錢買下那間裡面地下室里住著爸爸的豪宅,而爸爸只需做的就是,堂堂正正的從下面走出來,感受久違的陽光。
鏡頭拉回到了現實中,這一切還只是孩子的美好想像。
最後的留白,基宇最後能不能夠成功,給我們自己去想像。
寄生蟲大結局基宇真的成功了嗎
虛與實的敘事迷圈
1.大餅突然刺死朴社長的情節,影片採用升格慢鏡處理。這個處理讓觀眾以為這一瞬間只是一種假象,以為這個瞬間只是大餅的幻想,等下鏡頭就會閃回去。
2.基宇最後那封信里描述的計劃,影片進行了實景演繹。這讓觀眾們狐疑,是不是基宇真的買下了房子?
直到結尾坐在半地下室的基宇出現,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大餅殺人是真,兒子買下了房子是假。以虛寫實、又以實寫虛,導演把觀眾的感受玩弄於股掌。
計劃本是一步步向上取代,結果卻有命的丟了命,半地下室也換成了地牢。
另一種結局:
基宇大難不死,注意此後的故事影片是完全用他的主觀視角進行講述的。
而此時的他,腦袋已經受過了傷。
所以,所有的監控都未發現父親的行蹤,是真的嗎?
把家人帶到富人家工作是始自基宇的計劃,然鵝最後,家破人亡。他內心的愧疚可想鵝知。
地下室逃難、摩斯電碼、父親的信,這些是真的嗎?還是基宇出於愧疚的臆想?
即便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這封講述美妙計劃的信,好像也根本無法送達。
Ⅸ 寄生蟲電影主要講什麼 電影寄生蟲內容簡介
1、《寄生蟲》講述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基澤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2、《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2019年10月11日在北美上映。
3、《寄生蟲》獲得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2019年12月4日,該片獲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2月10日,獲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亞洲人氣電影大獎。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
Ⅹ 電影:寄生蟲反映的社會熱點與現實
昨晚八點半開始與兩位好友坐在客廳里,放投影儀觀賞韓國經典倫理電影《寄生蟲》,正式影片約兩個小時:
寄生蟲,即寄生在宿主身軀上的蟲子。電影如其名字一樣,講訴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基宇一家人如寄生蟲一樣醜陋的通過欺騙寄生在朴社長一家之中。
《寄生蟲》說的是韓國的寄生史。
因為是寄生,所以這一切都只是幻想,故事最後,他們仍舊窩在過去的小屋裡。
原因是,他們沒錢。核心是,他們的錢是宿主們給的。
一家四口擁擠在潮濕的地下室里,許多情況下還要蹭隔壁的WIFI,連殺蟲劑也要蹭會。
我不太認同「窮人的味道」這個符號,太刻意也太沒有起作用。石頭、披薩、蟲子、殺蟲劑、尿尿的男人,以及半地下室、地下室、豪宅這一系列符號,我覺得都沒有使用好。不是太生硬,就是太強調,要不就是虎頭蛇尾。
我也不太喜歡《寄生蟲》所描摹的底層社會。底層社會沒有這么強大的能力。可以幫人補習英語,可以輕松把調皮的小男孩搞定。可以開車開得很專業,可以做家政讓女主人無可挑剔。底層之所以是底層,他們最缺的並不是錢,而是視野與精力。底層窮困的生活讓人沒有精力學習,沒有精力思考,也很難去籌劃未來。
所謂窮人的味道,不是一種氣味,而是一種放棄的絕望,一種無能為力的窒息。
整部電影在我看來,是從老保姆雨夜按門鈴那開始垮掉的。
電影中的部分設計相當有藝術感,且全片充斥著美與丑的強烈對比和融合。「蟑螂在無人的黑暗房間中偷偷摸摸爬出來,在見到光之後四處逃散。」基宇的母親忠淑說的這一句話正是在形容他們自己。醜陋的一家人正在一位尊貴藝術大師設計建築的豪宅中,坐在客廳里懶散的吃著食物,桌上的酒瓶和食品亂擺一通,討論並幻想著不可實現的白日夢,與豪宅優雅的氣息形成強烈對比,此時丑與美融合在一起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而片中拍攝此場景時,室內燈光較暗,四個人懶散的癱坐在地上和沙發上,茶幾上一片狼藉,時刻提防著朴社長會何時回來。就像蟑螂一樣在黑暗中苟活,寄生本身的醜陋被展現的淋漓盡致。電影中也有著美與丑的對比,朴社長能夠在豪宅中的草地上開設生日宴會時,基宇的家中卻被雨水給淹沒。不僅是事物美醜的表面象徵,而更深層次的理解便是社會階級的差距,身處社會最高層和最底層的人們內心也有著心理扭曲的現象——尊貴的朴社長和夫人看不起下等人,這對夫婦時常表現出對窮人身上特有的氣味的鄙視,而貧窮的基澤仇視富人,這也是為何基澤在最後時刻拿刀刺向了朴社長。
我很欣賞的幾個片段是下雨天,金家人從豪宅中逃出來的幾段長鏡頭。我認為這些是電影非常精彩的段落,落魄的金家兄妹和父親冒著傾盆大雨從豪宅中跑出來,不斷的沿著台階從上到下。畫面的色調非常灰暗,配上嘈雜的雨聲和具有象徵意義的台階,暗示了社會階級的高低差距和金家人的貧苦底層生活。從高至低,金家人從豪宅回到了被水淹沒的地下室,讓人唏噓。總體來說,影片沒有難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有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注意。電影的細節雖然不是決定因素,但是卻能夠側面體現影片思想深度,並且帶給觀眾十足的遐想空間。
1.電影開頭,基宇一家通過依靠他人資源來勉強繼續自身的生活。蹭樓上wifi、為了清除蟲子開窗藉助街上消毒劑。因為食物不充裕爸爸吃麵包只撕一小片。這些直面刻畫了這個家庭生活的艱難和貧窮。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人吃穿住行的好壞在不斷變化,影片特地花了許多鏡頭來描述這個過程。比如從影片最開始的地下室吃麵包,到後來的司機餐廳吃自助餐,再到披薩店,最後是直接在豪宅中胡吃海喝。影片花了很多片幅在一家人的吃上,我覺得也是一種對寄生一家人目光短淺、享樂主義的諷刺。
2.基婷的抽煙。影片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網吧幫基宇造假證書,一次是家中大進水坐在馬桶蓋上。基婷並不叛逆,而家中也並未有其他人抽煙,所以基婷學會抽煙必然是有其他原因。而原因只可能是生活太艱難,對還是一個孩子的基婷產生了很大的壓力。這樣的細節也體現了一個孩子在面對社會歧視和窮困生活時內心的疲倦和無助,使人物形象更豐富和真實了。
3.披薩店。影片開頭,寄生一家人為披薩店折披薩盒,因為指令不合格被店長痛罵,通過後續基宇與店長的對話我們得知這是家小店,缺少店員幫手,可以看出這個披薩店檔次很低。但就是如此小的披薩店都看不起主角一家人、不願意僱傭他們做兼職。這也是一家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他人冷落的一個直接體現。
而影片第二次出現披薩店的時候,是在基宇基婷以及老爸基澤寄生到朴社長家之後,一家人坐在披薩店吃披薩。此時他們的身份已經從在地下室給披薩店裝盒子的底層幫工變成了尊貴的顧客,不過當店員遞上披薩時,卻還是野蠻的將披薩往桌上一扔。導演特地彰顯男主角一家身份的變化,但是他們卻依舊遭受著別人的冷眼對待。這也是諷刺寄生一家人,即使假冒的很完美,「掙」了很多錢,但是他們真實的身份和社會階級是始終改變不了的。
4.奇石。這也是全片的一個線索之一。奇石有著強大的象徵意義,奇石的到來,給基宇一家人帶來財運。而在體育館的對話中,基宇說「是奇石一直跟著我」,這里需要多加思考。基宇寄生的生活和假冒的身份都是虛假的,而奇石也是一個假冒的奇石,因為片中交代過奇石浮在水面上的場景,這足以說明奇石並不是真實的奇石。因此,奇石與一家人產生命運上的一中聯系。基宇其實是有良心也比較理智的,他將奇石帶在身邊我覺得無非是告誡自己,這樣的生活是虛假的不真實的,自己要醒來不能一直沉迷於虛幻的夢中。
5.基宇。基宇是寄生一家人中,最願意去對待差距,挖掘自身想法的人。他渴望過上好的生活,也想通過自己實打實的努力去換來回報。他曾站在窗戶邊問多惠,自己和在庭院里的那些富人們搭不搭。他有著自己的想法,也想在最本質上去改變自己窮人、被他人看不起的身份。
6.基宇第一次登門上課時,拍手叫醒在庭院睡著的夫人。雖然看似是漫不經心的一個場景,但是導演拍攝的每一個畫面都會是有意義的。個人認為導演去安排這樣的一個場景,是想特地從細節展現出女主人的人物形象。能夠在新聘家教即將上門拜訪的時候睡著,可見女主人不太拘於小節。而在後續內容中,朴社長說過女主人並不善於顧家,也不會洗衣做飯。包括從女主人的言行舉止當中,更是直接展現其心思簡單,並非嚴謹心思縝密的性格。而女主人做事欠思考的性格,也直接導致了男主角一家能夠依次寄生到這棟房子,產生了最後的悲劇。
7.基宇的朋友敏赫。敏赫是個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多加思考,敏赫的存在其實也顯現了一個電影主要內容。就是社會上對底層人群的歧視。敏赫之所以找到基宇去替他當家教,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認為以基宇窮人的身份,憑借他的學識和背景,是不可能將多惠奪走的,雖然雙方互為同學。而從送假奇石的事件來看,敏赫的人品也並不是非常好。
8.氣味。影片中多次出現,金家身上有著窮人特有的氣味,承載著下層人對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同時也是朴社長對底層人的鄙視的表現。電影中,朴家人多次捏住鼻子難以忍受這種氣味。包括在結局花園中,朴社長翻開已死的雯光丈夫身體拿鑰匙時,也是捏著鼻子,這就是代表著高層人對底層人的來自心中的鄙視。這也導致了基澤心中對其的仇視,進而拿刀刺向了朴社長。
9.朴社長家中椅子數。電影中交代過一個朴家餐廳的全景,餐桌配有10個椅子。恰恰隱喻了在這棟豪宅中,除了朴家四口人,其實還寄生著原管家雯光和其丈夫兩個人、金家四口人,加起來正好是十個人。雖然表面上是朴社長家四個人住在房子里,但是實際上十個人,還有六個人寄生在這里。不得不說,導演在細節部分處理的很好。
此外,影片《寄生蟲》含有較多的隱喻的細節。
一:片名的隱喻
首先,從片名來看《寄生蟲》隱喻的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人如同見不得光的蟑螂一般寄生在有錢人的家中的狀態,當外出的朴先生一家太突然回來,他們只能如同蟑螂般的逃散。
其次,從影片的畫面構成來看。
當三人冒雨從朴先生家逃走時,鏡頭由上而下給了下水道一個特寫鏡頭,下水道不就是寄生蟲最為聚集的地方嗎?這樣的畫面構成,隱喻著他們見不得光的處境。
二:氣味的隱喻
影片中多次提到氣味這一感官,第一次聞到這種氣味的小兒子多頌,提及家中的司機,保姆和自己的美術老師身上有一種相同的氣味,這是第一次對氣味的提及,但僅僅是指得因長期住在半地下室中所帶有的一種潮濕和帶著淡淡霉味的獨有的地下室的味道。
隨著影片的展開,味道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在父親基澤和女兒基婷躲在大廳的茶幾下時,基澤聽到了 他的僱主對他的評價,形容他的氣味是說不上來的味道,是地鐵邊上的味道。
躲在桌子下的基澤聽到這話,僵硬的將袖口湊近鼻子嗅了嗅,一種屬於窮人的自卑漸漸浮出。
下一次對氣味的提起,是坐在車後面的朴夫人聞到了從基澤身上發出的氣味,掩鼻嫌棄的神情。此時的基澤,自卑中帶上了一絲憤怒。
最後一次對氣味的提起,也就是基澤最後殺死朴先生的原因:當朴先生拿掉在受傷的雯光的丈夫身下的車鑰匙時,對其身上的味道無法忍受,掩著鼻子,嫌棄的附身去拿,這一舉動,深深地刺激到了同樣作為下層階級的基澤的自尊心。之前的自卑在這一刻已經完全轉為了歇斯里地的憤怒,這個細小的氣味成為影片最終的爆發點。
三:關於印第安人的隱喻
印第安人是一個典型的被入侵,被侵佔的一個含義。
在影片中,隱含著窮人家逐漸侵入富人家的意思。而這個印第安一開始是從富人家小兒子多頌那延伸出來的,後來影片中也有提及多頌之前的癔症是因為見到了「鬼」,也就已在寄居在富人家中的雯光的丈夫,包括後面,多頌提到家中雇來的三個人身上的氣味都是一樣的。
暗含著,小兒子多頌可能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家中被其他人入侵,而這種印第安文化正是他的一種潛意識中對自己的保護與向他人的求救。
四:敏赫送給基宇的山水石
影片開始,敏赫拿著山水石來到基宇家中,請基宇幫忙去輔導他之前的一個學生。基宇對這塊石頭十分珍惜。
影片後半段,基宇的家被雨水淹沒,敏赫送給基宇的那塊號稱十分珍貴的山水石竟然在水中漂浮了起來。
這一處,也能夠推出,為什麼雯光的丈夫用這塊石頭砸向基宇,基宇卻沒有死。
這塊石頭在影片的存在感很弱,影片中的人物自始至終也沒有意識到這塊石頭是假的。
但是,仔細看,能看到導演在這塊石頭上的精心設計。
敏赫介紹給基宇工作,是因為他沒有瞧得起基宇的窮人身份,他不認為多惠會喜歡基宇。
這是一種富人對窮人從根本上的帶著嫌棄。
富人對窮人的暗藏的嫌棄,隱藏在被用金錢很好的包裹好的修養之後。
這也是基澤為什麼會將朴先生殺死的原因,因為他看出了這一點,並且為此而憤怒。
四:對性慾的涉及
朴夫妻的沙發三分鍾,裡麵包含了太多情緒。
性,毒品,偷窺。
影片對著一幕的刻畫,正說明富人們同根本上是與窮人一樣的,他們並沒有表面上的那麼高貴,白天用金錢堆砌起來的形象,到了夜晚盪然無存。
正如基澤之前說的:「錢是一個熨斗,可以燙平身上的褶皺。」
這部電影,從兩個家庭出發, 講述的是兩個階級的對抗。
另外,這部影片還有一些場景對比反映了兩個階級生活的巨大差異,無法越線的鴻溝:
朴社長夫婦在客廳沙發上親熱的環節,金家卻在桌子底下被迫的忍受,忍受著他們的床頭情話,忍受著他們發出的聲音。這里表現的是富家人可以肆無忌憚隨時享受,但窮人只能在桌子底下焦急的煎熬著,也是一次強烈的對比。而且這里由金司機前後鏡頭的表現來深入的進行刻畫,起初是睜著眼睛忍受著,然後乾脆用胳膊蒙上眼睛,代表他已經無法忍受了。
整個影片里最緊張的部分並不是最終的殺人情境,而是這里的金家躲避主人在桌子下的環節,金家幾位主人公受到屋子裡面朴社長和屋子外面多頌的雙重威脅,並且在這么緊張的氣氛下,還安排了一場朴社長夫婦的激情戲,做了一種氣氛處理上的極大對比,同時又能緩解此時觀眾的緊張心情,但到了最後金司機就快逃出生天時,又因為多頌的聲音吵醒主人,把觀眾的緊張情緒再次帶到了最高點,這是從緊張,到鬆弛,再到更緊張的一種遞進手法,最關鍵的是,從中又能把各方人物性格更好的刻畫出來,這才是鋪排最絕妙的地方。
果盤
這里可以看出兩個管家風格的極大不同,第一幅是原本的管家雯光的果盤,雯光由於是從南宮賢子開始就一直在負責高階層人群的服務,質量方面當然有著較高的品味,從果盤的美觀性上面就比後面金母的果盤高出不少,盤子為花型,配的餐具是西餐的叉子。
到金母入駐朴家後,上的果盤滿滿的堆在一起,用的是圓形盤子,配的餐具是勺子(沒看太清楚,應該是),而且只配了一個,說明的是一般的社會家庭並不是太講究這些。
另外這里可以注意到,盤子里有小一半都是桃子,這也直接呼應了之前管家雯光在的時候,由於不喜歡桃子,所以這部分刻意的把桃子表現了一番,讓金母端上來的果盤里就是有很多桃子,並且在下面的鏡頭,讓多慧首先拿起來吃的也是桃子,說明她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桃子了,這里的手法即加固劇情,又帶有很好戲劇性,真是細節無處不在。
背景音樂
在金母終於成功進入朴家後,第一幅畫面就是鮮艷的水果特寫,然後展現金母穿著整潔的衣服,這里的背景音樂最為突出,是一種高雅的女高音歌唱,猶如在聖堂中一般,片子以這樣的音樂與畫面的搭配,展現出了全家人終於如願以償,是一種「升華」的體現。
在朴家一家人外出露營時,這間別墅幾乎就成了金家的了,基宇在落地窗外的陽光草坪下悠閑的看著書,此時背景又響起了聖堂般的音樂,這次是童聲的合唱,凸顯著金家一家人的「幸福和享受」。
古早味蛋糕
兩個家庭早先都開過古早味蛋糕連鎖店,兩次提及的這個古早味蛋糕,實際上都是給雙方家庭帶來生活問題的一個重要背景事件,由於我不太了解韓國的情況,這里我查過一些資料,主要是指這個連鎖蛋糕店早年非常火爆,但是因為被爆出了是存在製作工藝問題和材料虛假的不安全食品,迅速倒閉了。其實這部分也是為了呼應影片的另一個隱含主題,就是「虛假」,那個蛋糕店也是靠這一手法來經營的,這也說明了這兩個底層家庭也是遭受「虛假」所影響的受害者(這里很厲害的一點就是僅僅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就交代出了兩個家庭的一些背景,而且能夠契合主題前後呼應),最重要的一點是,借用古早味蛋糕店這一主題,再一次把這兩個家庭劃分到了一個階層群體中,用我們中國的一句話說就是,導演在努力的刻畫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兩個家庭,都有著相同的背景閱歷。
非分之想
在金司機實施最後的陷害管家的計劃時,對朴夫人做出了一個別有意味的握手動作,有點猥瑣,這個鏡頭用意明顯,是說明他對朴夫人是有一些非分之想的,也是表達一種階層上的心理隔閡。
後面通過金司機與朴社長的對話,再一次表現出了金司機對朴夫人的非分之想,看似輕描淡寫,但是引得朴社長心裡一愣。另外,影片也從這部分,反饋出了一些朴社長的婚姻狀況,當然這部分不是重點。
金司機在實行計劃的同時,還可以順便抬高自己的品格,顯得異常的老練,這里安排的對白水準非常棒。
再一次展現金司機對朴夫人的非分之想,也終於引起了朴社長的注意和不屑,話語中的意思也警告了他一番。
最後總結一下,電影的主體思想,還是反映了社會階級的差距。而電影也讓更多人對這樣的社會現象產生不一樣的理解。
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