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電影科萊特軍官喜歡科萊特嗎
二戰電影科萊特軍官喜歡科萊特的。
該片講述了法國雙性戀女作家茜多妮·加布里埃爾·柯萊特充滿曲折的人生道路,她並不滿足於僅為丈夫充當寫手的生活,開始為自己爭取創作與愛情的自由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世紀末,鄉村姑娘柯萊特嫁給了作家威利。他建議自己的妻子嘗試寫作,當妻子用自己學生時代的故事為基礎寫成了一本小說時,他竟然以自己的名義出版了。《Claudine》轟動文壇,威利強迫柯萊特寫更多的作品。他甚至在柯萊特拒絕的時候,將其鎖在房間里。
漸漸地,他們達成了和解,雙方在保持婚姻關系的同時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的生活。柯萊特意識到丈夫的出軌,並要求威利放棄其他女人。隨後,柯萊特自己也開始偏離婚姻的軌道,嘗試著試驗自己對其他女性的吸引力。
㈡ 捷克電影科萊特劇情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劫持逃難的猶太人,老人直接焚殺,男人淪為工人,女人白天做工,晚上做性奴。
我們的男主就是男性勞工的一員,雖然每天不暖不飽,生理功能依然良好,對新來的女工科萊特一見鍾情,暗暗交好,給予幫助。而我們的女主也迅速陷入愛河,悄悄與男主私會。
奈何納粹集中營頭目看中了女主,並要了她(解鎖了至少三種姿勢)。
因為是戰亂年代,活著已經不容易,所以沒人把貞潔放在眼裡,失身於納粹沒有澆滅愛的火焰。男女依然深深相愛並計劃私奔。
初次計劃失敗了,兩名工友做了替死鬼。第二次,女主自己想辦法逃離,男主則在臨刑前遇到納粹戰敗,意外獲救。
二戰後,男主寫作為生,同時苦尋女主而不得,政府斷定,女主應該已經死亡。
很多年後,男主的兒子與女主的女兒熱戀,男女主因而重逢,女主坦言,這么多年避而不見,不是不想念男主,只是她懷上了納粹頭目的女兒,無顏與戀人相見。
在兒女婚禮上,男主女主相互依偎,一切雲淡風輕。
留給我最深印象的,是納粹的頭目,他冷血,殘忍,變態卻又異常英俊。他視猶太人如草芥,但因為對女主單純的情慾,卻一再手下留情。雖然他作惡多端,卻因為對女主的仁慈,讓她留下了自己的血脈。有點佛教善念一起,立地成佛的味道。
㈢ 哪位大神有科萊特2013年上映的由 伊里·馬德爾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科萊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PP_7VvLK6FHzlDFA7Ejf_A
《科萊特 Colette》
導演: 米蘭切斯拉爾
編劇: Geraldine Blecker、米蘭切斯拉爾、阿爾諾什特·盧斯蒂格
主演: 伊里·馬德爾、克蕾蒙絲·西爾萊、Juraj Adamík、Radek Balcárek、吉里·巴托斯卡、埃里克·鮑爾、Dan Brown、Lubomir Burgr、Václav Chalupa、揚·茨納、Michal Dlouhý、Jeremi Durand、Helena Dvoráková、伊凡·弗拉內克、Pavel Gajdos、安德烈·赫里科、芭芭拉·科德托娃、翁德里·科瓦奇、蘇珊娜·莫拉利、薩賓娜·羅伊科娃、Pavel Rímský、Tomas Sotak、Kristína Svarinská、米羅斯拉夫·塔博爾斯基、Petr Vanek、翁德雷·維特希
類型: 劇情、愛情、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斯洛伐克、捷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3-09-12(捷克)
片長: 126分鍾
本片根據盧斯蒂格的小說
《一個來自安特衛普的女孩》改編。
1973年,居住在紐約的捷克猶太作家威利·弗雷德知道兒子女朋友的母親也曾被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父子倆登門拜會,威利見到了苦尋三十年的集中營戀人科萊特·科恩,威利的記憶閘門再次被打開……
1943年7月威利被轉押到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不久比利時猶太女孩科萊特也被火車送來。威利在火車站台上叮囑剛下車的科萊特要自稱縫紉工,這使得科萊特免遭進毒氣室。後來科萊特被分配去檢查猶太人衣物中藏匿的貴重物品;威利則利用送取衣物之機偷偷在營內傳遞食品和葯物,共同的命運使兩人很快相戀了…
㈣ 科萊特《花事》
【簡介】
我從沒和詩人[馬拉美]本人有過交往。他長滿絡腮鬍子的可愛、尊貴的臉曾從我身邊經過。我從未見過埃里克·薩蒂,他總是用力排擠我的一個前夫。我從沒見過莫泊桑,他執意要在某頓所謂的「花酒」之後跳到馬恩河裡去,以免充血身亡。我從沒碰到過巴爾貝·道爾維里所謂的長了鱗片的傲慢的魔鬼……然而,我很高興在那些年間做他們的同時代人,如果不說是他們的朋友,僅僅作為見過他們的人。一天,被他那幫當地趕獵物的同伴獨自留在一條美洲豹出入的小徑上,他等得百無聊賴。抬起頭,他看到上面有一簇蘭花……一朵別致的蘭花。它像極了一隻烏、一隻螃蟹、一隻蝴蝶、一個魔法、一個性器,或許甚至還像一朵花。驚艷之下,獵人放下獵槍,並非不冒生命危險地爬了上去。他果到了蘭花下來,正好看到朝他走來,朝沒有武器、空空兩手的他走來,一隻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的美洲豹,它被露水打濕了,做夢般地打量了獵人一眼,繼續走它的路。在依然陽光燦爛的阿爾卑斯山脈上空,一團醞釀著暴風雨的雲朵,藍得像一隻野鴿子,碰著山峰。很快,滿月將在星辰的白雪中潛行,直到黎明時分,那些在白天始終閉合不開放的沙地上的白百合,將變成藍色。
【作者專欄】
柯萊特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五十年了。但是她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無比豐厚、彌足珍貴的文學遺產。本書經過精心選編,讓您領略她筆力遒勁,含有陽剛之氣的小說及筆觸清新細膩,柔情四溢的散文作品。法國才華橫溢的女作家,本書收錄了柯萊特小說、散文代表作63萬字。
註:此段節選自網路柯萊特精選集
㈤ 電影科萊特捷克的劇情介紹結局
本片根據盧斯蒂格的小說《一個來自安特衛普的女孩》改編。
1973年,居住在紐約的捷克猶太作家威利·弗雷德知道兒子女朋友的母親也曾被關押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父子倆登門拜會,威利見到了苦尋三十年的集中營戀人科萊特·科恩,威利的記憶閘門再次被打開……
1943年7月威利被轉押到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不久比利時猶太女孩科萊特也被火車送來。威利在火車站台上叮囑剛下車的科萊特要自稱縫紉工,這使得科萊特免遭進毒氣室。後來科萊特被分配去檢查猶太人衣物中藏匿的貴重物品;威利則利用送取衣物之機偷偷在營內傳遞食品和葯物,共同的命運使兩人很快相戀了…
比克瑙集中營司令官韋傑斯克兇殘無比,動輒開槍殺人,任何違規行為都要當場處死,他也盯上了科萊特,軟硬兼施佔有了她…
1944年9月,隨著蘇軍的逼近,納粹加緊執行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 ,剩下的猶太人將被轉到豪森集中營。這時,科萊特懷孕了。威利好容易找到藏在往外運木材車上逃跑的機會,就在一切安排妥當之時,科萊特卻因被韋傑斯克纏住未能及時趕到,為了心愛的人,威利放棄了這次機會。
科萊特最終還是被押上了開往豪森集中營的火車,被解救後科萊特生下了韋傑斯克的女兒漢娜。
1945年1月,威利在被轉押途中遇到蘇軍,韋傑斯克因仍槍殺逃跑的囚犯而被憤怒的囚犯打死。戰後威利四處尋找科萊特無果…
劇中還描寫了一批曾幫助過他倆的人:波蘭醫生大衛因知道科萊特懷孕而遭滅口;彪悍管理員弗里茨多次幫助威利;雖愛財但暗中幫助科萊特旳波蘭女管理員布羅德因為幫科萊特搞到通行證被發現而被處死……
㈥ 西多妮·加布里埃爾·科萊特的柯萊特生平及創作年表
1829年 柯萊特的父親朱爾-約瑟夫·柯萊特出生,稱「上尉」。
1835年 柯萊特的母親安岱爾-茜多妮·朗多瓦出生,稱「茜多」。
1873年 1月28日,茜多妮-加布里埃爾·柯萊特出生在勃艮第地區的一個小山村,稱「柯萊特」。
1893年 嫁給亨利·戈蒂埃·維拉爾,稱「維里」。隨丈夫——著名的音樂專欄作家來到巴黎,進入當時巴黎的文學音樂圈子,結識了馬塞爾·普魯斯特、阿納托爾·法朗士、克洛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爾……
1900年 出版《克洛蒂娜》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克洛蒂娜在學校》,署名為維里。隨後於1901年發表了《克洛蒂娜在巴黎》、1902年《克洛蒂娜在婚後》、1903年《克洛蒂娜走了》。
1904年 《動物對話》出版。
1906年 維里-柯萊特夫婦分居,但直到1910年才正式離婚。柯萊特開始了啞劇演員的生涯,出入各類劇院。結識德·貝爾伯夫侯爵夫人——瑪蒂爾德·德·莫爾尼,稱「米茜」。
1907年 柯萊特發表《情感退隱》,署名柯萊特·維里;在《埃及之夢》、《肉慾》中出演角色。維里賣掉了《克洛蒂娜》系列作品的全部版權。
1908年 發表《葡萄卷須》。在布魯塞爾、里昂和法國南方巡迴歌舞演出。
1909年 米茜為柯萊特在布列塔尼買了一處房產。開始步入報界。結識《晨報》的主編亨利·德·若弗奈爾。《流浪女伶》出版,入圍龔古爾獎,得三票。
1912年 茜多去世。柯萊特和亨利·德·若弗奈爾結婚。
1913年 生下女兒柯萊特·德·若弗奈爾。《束縛》、《歌舞場內幕》等出版。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亨利·德·若弗奈爾應征入伍。
1916年 柯萊特和亨利·德·若弗奈爾搬到蘇歇大街的一所私宅。
1917年 亨利·德·若弗奈爾被派到義大利前線,柯萊特陪同前往並在《漫長的時日》編輯部工作。
1919年 柯萊特成了《晨報》知名記者和文學主管。
1920年 《謝里寶貝》出版。
1922年 《克洛蒂娜一家》出版。柯萊特在巴黎米歇爾劇院第100場《謝里寶貝》的演出中扮演蕾阿的角色。
1923年 柯萊特參加《謝里寶貝》的巡迴演出。《尚未長穗的麥子》出版。亨利·德·若弗奈爾和柯萊特分居,1925年正式離婚。
1924年 柯萊特和准前夫亨利的兒子貝朗特一道去瑞士格斯塔德度假。
1925年 柯萊特在法國藍色海岸的卡普塔耶結識莫里斯·古德蓋,和他一道回巴黎。
1926年 柯萊特離開蘇歇大街搬到博若萊街。她在聖特洛貝買了一座房子,取名「麝香葡萄架」。每年夏天她都到那裡去住,直到1938年。
1928年 《白天的誕生》出版。
1930年 《茜多》出版。
1932年 《這些快活事……》出版(在作者的要求下,再版時更名為《純潔與不純潔的》)。6月,柯萊特在巴黎的美容用品店開張,隨後是在聖特洛貝的店。為推銷她的產品做巡迴講座。
1933年 出版《母貓》。
1935年 4月,嫁給第三個丈夫莫里斯·古德蓋,為了可以以合法夫妻的身份和他一起到美國旅行。
1936年 入選比利時語言文學皇家學院院士。《我的學習》出版。
1938年 科萊特終於在皇宮一樓買了一個套房。1月入住。
1941年 《反向日記》、《朱麗·德·卡爾內朗》出版。莫里斯·古德蓋於12月12日被關進集中營,直到1942年2月。
1944年 《三、六、九……》和《琪琪》出版。
1945年 全票當選龔古爾文學獎的評委。
1949年 《藍色信號燈》出版。小說《琪琪》被搬上銀幕。柯萊特當選龔古爾獎評委會主席。
1953年 龔古爾獎評委會成員登門慶祝柯萊特八十大壽,各種榮譽紛至沓來:《文學費加羅》出了柯萊特專號,巴黎市授予她金質獎章,晉升為法國二級榮譽勛位……
1954年 8月3日 科萊特在巴黎的公寓里去世。法國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埋葬在貝爾拉雪茲公墓。
㈦ 剛畢業,拿了柯萊特的offer,誰來說說這家公司怎麼樣
呵呵,我也是一畢業就拿了柯萊特的offer。然後到現在工作了也有一段時間啦,要我說的話,在公司你能學到挺多東西的,包括你自己做項目中學到的,還有一些前輩會給你講很多行業里的相關知識,同事之間平常也都會互相幫個忙什麼的,公司氛圍算是不錯啦。
㈧ 科萊特電影
這部電影真的給我撼動太大了,尤其是在這個無所事事又略帶焦慮的午後。 但真的,你要面對並且沖破這一切,在此之下,其他的所有障礙。
㈨ 科萊特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科萊特,1873年生於榮約訥省一殘廢軍官的家庭,母親熱愛生活和大自然,觀察力敏銳,科萊特受母親的影響很大。她最著名的一部小說《西多》(1929)就是寫她的母親和故鄉的風物。
科萊特的小說具有自傳性質,從不掩蓋自己的真面目和感情。她最早的4部小說是在她的第一個丈夫維里的指導下寫成,用維里的名字發表。這些作品寫一位少女熱愛自由的生活以及她婚姻的幻滅。科萊特用自己名字發表的第1部小說《動物的對話》(1904),表現出作者敏銳的觀察、細致的分析和優美的文筆。
1906年與維里離婚後,在巴黎充當演員,成為流浪藝人。此時她既想過自由不羈的生活又渴望幸福安定的家園。這種矛盾表現在《流浪的女人》(1910)和《羈絆》(1913)這兩部小說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她的創作進入成熟時期,作品題材更加廣泛,重要作品有《親愛的》(1920)、《麥苗》(1923)、《母貓》(1933)、《二重唱》(1934)。後期創作偏重短篇小說,著名的有《朱麗·德·卡爾尼朗》(1941)、《吉吉》(1944)。晚年寫的兩部小說《長庚星》(1947)和《藍燈》(1949),表現了作者寧靜歡愉的晚境。
科萊特逝世後教會拒絕為她舉行宗教葬禮,但法國政府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法蘭西學院拒絕接納她為院士,龔古爾學會卻在1944年選她為主席,這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獲得這樣的榮譽。
科萊特創作生活長達50餘年,一生發表過40多部作品。她的作品多以描繪人物的心境和感覺。科萊特描寫大自然的景氣、細致、生動富於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