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指環王》三部曲重映定檔,為何上映過的電影要重映
其實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因為真的沒有電影可以上映了,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一定會感覺到莫名其妙,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怎麼會沒有電影上映嗎?不是一直在拍電影嗎?電影工業一直沒有退步,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度過了一段極其困難的時期,或者說全世界在這一特殊時期內,幾乎所有的工業都陷入了停頓,包括電影工業。
這也就導致了,現在的電影院院線沒有新片上映,一定會有人說,那我們總是能看到各種預告片或者呃其他的電影准備上映的消息啊,暑期檔黃金檔,春節檔賀歲檔,想一下是不是這些片子幾乎都在這些特殊的檔期上映?平時的日子裡,電影院還有新的電影上映嗎?幾乎看不到。
真的跟所謂的藝術啊,所謂的夢想啊,所謂的理想啊,沒有太多的關系,就是單純的因為院線沒片子放院線又希望有片子放,那就放一些人們喜聞樂見的片子來賺錢,不過也不排除一些經典電影重新上映,是因為有個導演的剪輯版,是因為有了一些未播放的片段,是因為有著極特殊的原因,但是現階段重新上映的片子大多數的原因就是為了賺錢。
㈡ 電影《紅高粱》為什麼重映
電影《紅高粱》是張藝謀導演得到處女作,在1988年獲得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同時也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電影跟你最佳攝影,這部電影也成了張藝謀導演的 標簽, 成為了一部文學與電影結合的經典。其實電影重映都是版權方的行為,至於有什麼目的我感覺各方面原因都有吧。
相比好萊塢大片重映收獲頗豐,國產經典電影就沒這么好的運氣了,國產電影重映的最高票房是《大話西遊仙履奇緣》創造的1.7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悄無聲息上映又悄無聲息下映,在經典電影重映時口號基本都是為了還**的一張影票,而這部電影的主創跟導演可能都不清楚重映這件事,也不會為電影重映做宣傳,一般這個工作都交給宣發公司基本投放 的物料跟新片上映時差不多,不過熱度就差很多了。所以電影重映大部分還是以虧損為主。
㈢ 為什麼近兩年這么多經典的舊電影再次搬上大銀幕
至於你說的重新上映的電影,其實應該指的是那些已經在國內上映過,時隔多年後再次上映的影片。2008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2011年的《倩女幽魂》,2012年的《新龍門客棧》 2015年的3D版《一代宗師》、3D版《功夫》《甜蜜蜜》等等。它們有的會翻錄成3D版,有的會進行高清畫質修復,有的會增加新的內容,以吸引觀眾。這股重新上映的風潮,應該是受到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上映的影響。
畢竟不是每一部老電影都敢重映,重映的電影一定會有它的經典和閃光之處。首先要有過硬的質量,大眾關注的焦點仍以內容為王,然後要有清晰的受眾群體才能更易產生共鳴,加上恰到好處的營銷宣發手段,想不賺錢,有點難。
㈣ 為什麼近幾年要播放經典電影來競爭新電影的市場嗎
因為經典電影的重新上線 映正著看是一種面對市場瓶頸的手段,反過來看也就是因為市場瓶頸所以才有了經典電影重新上映。
因為現在的一些電影大部分都有較高的商業性,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主題或是給觀眾的啟示,拍的也不如之前經典電影,經典電影的重映可以喚起觀眾的情懷,可以喚起人們對當前社會的反思,可以喚起導演的很多不同的新的想法,再去生活中尋找好的事件或題材來拍出來的電影,每個時代都有代表作,都反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所以這也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由此可見,經典電影重映是很有必要的!
㈤ 還有不少新電影等待上映,究竟為什麼影院會推出復映這個活動
隨著疫情在國內的好轉,各行各業開始先後復工,電影院自然也是不甘落後。但有心的觀眾卻發現,剛恢復運營的電影院採取的都是復映老片,並不推新片。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和出品方,以及目前的現狀脫不了關系。
所以呢,在這個特殊的過渡期,影院採取復映老片也是比較機智的決定。一來可以緩解電影院的壓力,二來可以讓民眾逐漸走入影院。不過就我個人而言,要去影院還是會等新片上映了之後吧,老片對我的吸引力不太大。
㈥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重映
因為疫情關系很多電影都選擇推遲上映,所以院線選擇了將一些口碑很好的電影重新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就是其中一部。
一腳跨進賀歲檔,抬頭就是春節檔也讓人對最後這段時間的期待值超高,《奪冠》、《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等多部經典影片返場,為2021的票房沖刺再添一把火。
這部電影從放出第一支預告片開始,就吸引了所有中國人的目光,大家在微博上熱烈談論著《我和我的祖國》,有不少人早早就預訂了電影票,想要在正式上映後第一時間沖進電影院,去感受這部「特殊」的電影帶給每一位中國人的感動。
影片評價:
從1949年到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帶我們感受七個我們可能見證過或者錯過的「中國第一次」。
7個導演,7個故事,故事與故事間的跨度將近70年,電影從普通人的視角去見證新中國歷史性的瞬間,每個片段都讓人不知不覺間眼含熱淚。
特別是影片里香港回歸的那段情節,被觀眾稱為7個故事中最催淚的片段,沒有刻意煽情,只是重新再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前中國為了能在零點准時奏響國歌、升起國旗而做出的努力。
㈦ 《阿凡達》突然空降重映票房重回巔峰,經典電影為何密集重映呢
一部電影能夠重新上映,完全是看這部影片的情節和熱度,《阿凡達》的重映有著極高的票房潛力,在目前市場急需大片重啟,沖擊更高的成績。可以說,在所有好萊塢經典復映影片當中,《阿凡達》是唯一一部具有如此大體量的作品。
《阿凡達》可以重映的原因老電影大部分人都已經看過了,很難吸引大量的觀眾去影院觀看,這樣影響票房收視率,其商家收益減少,自然不願意推出
眾所周知,目前一部電影上映兩三個月以後,就會在各個網路平台看到新片,如要想看老電影,直接在家看就可以了,既不花錢,也不浪費時間。
經典電影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導演有時候寧可選擇翻拍,根據個人的理解,加上新的元素。給原電影再加一個「新」字,既有老片的回顧,又有新片的欣喜,如《新龍門客棧》、《新上海灘》等。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有些動作、技巧和效果以前達不到的,現在都可以,尤其是3D電影,其效果是老電影無法比得上的,那麼,重新拍的效果,一定比過去好。就像《西遊記》系列,因為新科技的出現,讓電影更完美的呈現出神話帶給人的想像空間。
當然,也有將老電影拿出來的播放的,如 內地1998年上映的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在2012年4月10日登陸中國電影院,但是以3D形式再次亮相大銀幕。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因為受《阿凡達》啟發,決定用這一高科技手段重新製作當年由凱特-溫斯萊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泰坦尼克號》。因為此片曾轟動一時,兩位主角也由此而出名,影片中場面宏大,一座座海上冰山,倘若用3D製作出來,效果一定更震撼,但製作過程也很不容易,整個製作過程耗時約一年至十四個月。
即使如此,此片上映的效果也沒有想像中的火爆。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有價值的電影,更難重新到電影院上映。畢竟新電影太多,老電影再經典,已經根入人心,大部分人會去懷念,追憶,卻不想再花時間和金錢去電視院觀看。
㈧ 阿凡達為什麼又重新上映,是什麼力量在推動
片子的確不錯,但也還不至於讓人再次花錢看第二遍!除非有點奴顏婢膝,至少很大一部分人肯定奴顏婢膝的長發青年。畢竟跪久了,不會站起來了!
1.增加全球票房,重回世界第一
2.為《阿凡達2》造勢。還記得最後一個鏡頭嗎?他睜開了眼睛,電影就結束了,這是一個提示,告訴你後面有續集。
3.國內好電影空檔期,大部分都疲軟乏力,沒啥票房和口碑,只有《你好,李煥英》勉強在撐著,這個時候《阿凡達》再上映可以再收割一波票房。
這跟資本可以為所欲為沒有直接關系吧,以我的觀察,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發行方對影片比較有信心,希望能獲得一些票房
客觀來說,《阿凡達》電影品質是非常不錯的,也特別適合IMAX來進行觀影,在首次上映的2010年,由於當時IMAX劇院只有14個,所以只有一部分人有機會欣賞到更好的效果。現在IMAX影院數量已經超過700家,具有更好的硬體基礎。
另外,現在的電影市場要比初次上映的時候好了很多,如果你是發行方,你可能也想重新利用一下這個影片資源,獲得更多的收益。
二、為《阿凡達2》預熱
預計《阿凡達2》將於2022年上映,阿凡達的重映也是為阿凡達2上映做預熱,因為畢竟阿凡達初映如果對於2022年來說的話是12年前的事了。中間重映一次可以保證阿凡達系列的熱度,有利於阿凡達2的票房提升。
所以阿凡達重映就是一個100%的商業行為,我們沒有必要去做過多的解讀,你願意去看就去看,不願意去看就不看,看與不看都代表不了什麼。
如果讓我來預熱一下票房的話,票房肯定會有一些,但是肯定不會太高,因為中國市場已經不再迷信好萊塢了,另外它畢竟是一部老片子。
腦子壞了,神經不正常,不知道在幹嘛?還是個大爛片,可笑至極,還以為爛片還有傻子騙一波,2020年了拜託,腦子清醒一點!
疫情照成沒多少新片上映,電影公司要賺錢而已
首先不要否定別人,也不要多去猜疑,他能有那個信心和勇氣去把老古董版本的imax重新搬上熒幕,而且首日單片票房就登頂票房冠軍,現在已經入賬14.7億,那麼多人為此買單,說明影片的確不錯!
《阿凡達》,乃09年電影,有3D鼻祖電影之稱,賊牛批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代表作《異形》《終結者》《泰坦尼克號》都是赫赫有名的經典電影,而本部電影《阿凡達》更是顛覆傳統電影觀影模式,由2D升級到3D(很遺憾,當年在大一的時候在電影院看的2D),而且豆瓣評分也是出奇的高8.9分,可見其實力不是一般!
然後電影為什麼能重新上映,一方面是投資方和製片方有信心還能再撈一筆,一方面是觀眾的熱切期盼,畢身心願要去電影院去能看一場阿凡達,還有就是《阿凡達2》即將面世,提前預熱一下,再攪一波小熱度!網路給的日期是2022年,也就是明年,不過我還是期待《阿凡達2》早日到來!
經過春節檔的拼殺,電影院進入空檔期,需要優秀的影片彌補,阿凡達的重新上映為續集上映做宣傳同時增加了電影院的收入。阿凡達是十年前的三維動畫電影的代表作品。
《阿凡達》劇照
《阿凡達》不僅對市場產生了地震般的效果,還在電影技術領域徹底刷新了人們的認知。3D從來不是一個新技術,早在1922年3D技術就已面世。但在此之前,劣質3D電影很多,人們要戴上紅藍片3D紙質眼鏡觀看,效果極差。
技術狂魔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徹底帶來了3D技術的真正變革。
為了應用全新的3D IMAX技術拍攝《阿凡達》,卡梅隆親自發明了一套3D攝像系統,還自掏了1200萬美元的研究費用。這套3D攝像系統更接近人眼的工作原理,可以大幅度增加畫面的立體感,讓觀眾猶如進入了那個美麗的潘多拉星球。
詹姆斯·卡梅隆
現在觀眾很熟悉的人臉捕捉技術,也是《阿凡達》的一次技術施展。電影中納美人的面部動作均採集自真人演員,真人表情變化的數據會被合成到虛擬角色中。於是,觀眾在大屏幕里看到的不再是機械版的面龐,而是栩栩如生的角色。
《阿凡達》片場照
從此之後,中國電影院3D影廳大肆擴張,目前國內銀幕數量超過2萬塊,其中3D銀幕佔3/4,大約1.5萬塊,3D影廳成為真正的主流影廳。
同時,中國電影人也在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開拓3D拍攝系統。這其中,一向對技術執迷的徐克導演可謂先驅,他用3D攝影機拍攝的武俠片《龍門飛甲》,讓國產3D電影大放異彩。從此之後,3D電影、3D影廳成為市場標配,延續至今。
《阿凡達》救市乏力
2021年,中國電影人一路追趕,用「動作捕捉技術」製作了《瘋狂的外星人》里的外星人(徐崢飾)、《刺殺小說家》里的赤發鬼(於昌海飾),用IMAX 3D實拍打造了《一步之遙》《刺殺小說家》等電影,更有中國首部IMAX 3D動畫電影《哪吒:魔童降世》。同時,中國也拍出了第一部硬科幻片《流浪地球》。
《刺殺小說家》中的赤發鬼
在這11年間,好萊塢的技術依然馬不停蹄,李安導演《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帶來了120幀技術,其後李安繼續實驗120幀技術,拍出了《雙子殺手》。
120幀極大豐富了電影畫面信息量,在以往48幀或60幀的情況下,觀眾只能看到畫面中一隻鳥快速飛過去,當畫面提升到120幀時,不僅看到鳥飛過,還可能會看到鳥喙、羽毛、爪子等諸多細節。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詹姆斯·卡梅隆也未停止自己的技術創新,《阿凡達》續集將採用全新的裸眼3D技術呈現,他希望在《阿凡達2》上映之時,觀眾可以直接摘掉3D眼鏡。
電影一直在試圖用技術革新將觀眾重新拉回電影院。但11年間,流媒體強勢突起,劇集市場的品質與製作愈發成熟,網飛、HBO推出的重磅美劇席捲全球,愛優騰也紛紛進入「大劇時代」。
2020年,新冠疫情成了電影行業最大的「黑天鵝」。影院關停、製作下線、無片可看,一時之間,電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即使中國成為全球影院復工最早的國家之一,但電影市場依然冷冷清清,即使有重磅影片救市,更多情況下是青黃不接。
2021年春節檔跨越式地實現了破紀錄式增長,78億總票房創 歷史 新高。但春節檔一結束,整個3月市場萎靡,無片可看,一部傳奇影業怪獸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定檔,多少提振了市場,但一部新片怎能滿足中國電影觀眾。
在此情況下,重映的《阿凡達》空降救市,首日票房破2200萬,排片佔比15.9%,場均人次11人。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止2021年3月13日13點39分,《阿凡達》重映票房破5090萬人民幣,全球累積票房破27.98億美元,重登全球影史票房冠軍。
曾被《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一度超越,如今《阿凡達》又重回第一把交椅。但即使如此,《阿凡達》市場表現與當年萬人空巷的局面全然不可同日而語,與最初業內人士的預期也不符。
業內人士紛紛預估,《阿凡達》首日票房可以沖擊5000萬,票房累積5億甚至更高。但首日的2200萬,比起預估少了近50%。大片重映、老片重映,對市場的帶動依舊略顯乏力。
有宣傳的缺位,亦有定檔突然很多影院尚未收到拷貝,但或許真正的原因仍在於,大片重映、老片重映,喚起的是一眾影迷的狂歡,而不是大眾的抵達。
重映的不是大片,而是情懷
《阿凡達》重映定檔消息發布後,3月12日,《指環王》三部曲也宣布在內地以4K版本重映。
大片重映,在內地市場已經非常普遍。國產影片重映的案例諸如修復版《紅高粱》《甜蜜蜜》,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張國榮的《緣分》《失業生》《英雄本色》《阿飛正傳》;國外影片有《泰坦尼克號3D》,宮崎駿的《龍貓》《千與千尋》《懸崖上的金魚姬》等等。
老片重映並非放拷貝那麼簡單,還需要一定的新鮮設計給當下的全新觀眾。比如《紅高粱》進行修復,提升畫面與聲音質量,《泰坦尼克號》重製3D版本重映。即使給到全新的視聽體驗,重映本質上仍然是一種販賣情懷的生意,以至於很多重映影片選擇裸發。
《阿凡達》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片子,上映的時候就去看過了,而且之後在電影頻道看過兩次了,特別是家裡還買了投影儀,用來放大片除了音效差一點,跟電影院也差不太多了,在家看不香嗎?再好的片子也沒有吸引力讓我去電影院刷兩遍。
㈨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過去這么多年以後,為什麼又選擇重新上映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部影響至深、意義獨特的電影。
而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它以蛻變、善良與愛為主題,以動畫為媒介,講述了一個叫千尋的女孩慢慢成長的童話故事。
如今它時隔18年,6月21日,在中國正式上映。
「我真正的名字叫 賑早見·琥珀主」,兩個人牽著手在天上歡呼轉圈。
這也是千尋少有流淚的瞬間,這是不是告訴我們這一生要勿忘初心?
畢竟記憶是我們活過唯一的證據。
4.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與勇敢
當千尋負責的第一位客人,傳說中的「腐爛神」滿身淤泥、渾身惡臭地來到浴室時,所有人都退避三舍,不願為其洗澡。
只有盡職盡責的千尋,細心地發現了腐爛神身上的「一根刺」,所有人上前去拉,結果拉出了一堆舊自行車、廢傢具、塑料袋等生活垃圾。
原來,這位客人是河神大人。為河神清洗完滿身污垢後,千尋得到了河神饋贈的丸子。
正是有了丸子,千尋才救了白龍。
千尋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與勇敢,既在開始得到了大家的幫助,又用愛與善良回饋了大家。
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無臉男
在法國雜志《PREMIER》的采訪中,宮崎駿和鈴木敏夫曾有過這樣的對話。
鈴木:無臉男就是宮崎駿自己。
宮崎駿:無臉男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無臉男是一種象徵,是每個人的心中都秘密存在的力比多。
是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無臉男,都像戴上無聲面具的自己。
他自卑、無助,他被忽略,被無視,如何都無法融入到同類當中,如同沉默而透明的黑色影子一樣。
㈩ 阿凡達為什麼又上映
《阿凡達》為何重新上映這背後必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眾所周知,《阿凡達》最初全球上映,最終累計票房達到了27.89億美元,穩穩地坐上全球票房總冠軍的寶座。直到2019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超出《阿凡達》800萬美元的微弱優勢,搶走了全球第一的桂冠。沒過多久,《阿凡達》宣布重新上映。
由此看來,《阿凡達》重新上映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為了這個全球總冠軍的寶座。不負所望,僅重新上映一天,就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這幾部電影票房喜人,還有其他優秀電影也得到了影迷們的喜愛。幾年前的《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中國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可能《阿凡達》也是看中了中國市場,又想藉助春節檔的余溫,再為這部經典的影片錦上添花。
再一個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情懷吧。電影是一門藝術,要拍一部好電影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需要整個團隊的傾心付出,也需要觀眾的喜愛和欣賞。而要拍出一部經典,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阿凡達》就是這樣一部經典電影,而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就在於它歷久彌新。
《阿凡達》這部電影在當年最初上映時就給人以「絕對的震撼」,無論是視覺效果,情節設置還是影片所代表的深層次意義都堪稱震撼人心。當年內地上映,看過這部作品的人慶幸,沒看過的人遺憾。
無論是慶幸還是遺憾,這部電影在11年後還是被大多數人記得,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如今重新上映,是重溫經典也是彌補遺憾。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情懷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導演,是製作團隊的情懷,使得這部電影再一次出現在大陸。《阿凡達》是卡梅隆導演的心血,他希望無論過了多久,自己的作品都依然被大眾所喜愛。
總之,無論是利益驅使還是情懷考量,《阿凡達》既然為那麼多人所喜愛,既然歷經11年還能被人們所記得,就證明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