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什麼電影劇本術語最好有例子!
電影劇本怎麼寫,有人就知道要寫個故事,可是不知道那是娛樂片范圍的劇本,連這個起碼的知識都沒有,就不可能寫個象樣的劇本,有人還把好萊塢影片說成是前衛,把整個事情顛倒了。 首先,你要確定以什麼格式寫這部劇本,因為電影劇本有三種類型的:文學劇本、分場景劇本、分鏡頭劇本。電影劇本不同於小說,也不同於戲劇,在寫作上有很多要求,所以你在寫之前就要掌握這三種類型的電影劇本各有什麼格式。
其次,在選定劇本寫作類型之後,就是組織故事,比如分場景劇本,你首先要考慮場景的安排,一般場景都在90到120左右,相當於平均一個場景一分鍾,不過這也不是絕對要求,其中靈活性很高。
再次,在編排故事上,劇本不同於小說,有些情節跳躍性較強,一個故事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不能像小說那樣,把什麼都交代清楚,他就要求作者的高度濃縮,首先就是要表現出它的戲劇性來。當然,目前也有許多淡化沖突的劇本,其文學性一般較高,這是要有深厚功力的編劇才能做到的,新手則顯得有些困難。
最後,就是要掌握一些電影術語,特別是那些打算學寫分鏡頭劇本的同志,至少要知道一些電影常識性問題。至於某些元素安排,比如行為元素(一個動作),你不能像寫小說那樣,要麼省略性帶過,要麼有太多感情色彩的詞語,它要求的是准確而又不累贅。
反正要寫好一本電影劇作,不光要看你的文筆,還有很多東西,它不像寫小說,自由度很高。關鍵就是多看一些編劇類的書籍,可以是文論形式的,也可以是訓練操作型的,多看多寫,這次是正理。
下面是一些電影理論術語和大量的攝影術語。然後剪輯術語。你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沒有劇本術語。asynchronism 非同步
close shot 近景
close up 特寫
crane 升降機(用於俯仰拍鏡頭)
cross-cut 交替切入
dissolve 溶
dolly shot 移動鏡頭
establishing shot 介紹鏡頭
fade out 淡出
fade in 淡入
flash back 閃回
freeze 定格
full shot 全景
intercut 交切
iris shot 圈入圈出鏡頭
jump cut 跳切
long shot 遠景
這些是攝影方面的
fade out 淡出
fade in 淡入
這個是後期剪輯的時候使用的術語
……
Ⅱ 一部老機器人電影上面的科學家用電腦控制機器人,先是一個蓋子降到地下從地下室站到圓盤上
拯救未來 A.P.E.X.(1994)
導演:菲利浦 J. 羅斯 (Phillip J. Roth)
編劇:Gian-Carlo Scandiuzzi/Phillip J. Roth/Ron Schmidt (V)
類型:動作/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94-05-14
拯救未來的劇情簡介······
在2073年,一艘太空探測船被送到100年前的1973年時空里,卻因一件意外改變了歷史。科學家尼可拉斯傾力糾正這宗時空錯亂,陰錯陽差進入了 1973年的時空。他企圖阻止意外事件的發生,但最終失敗,不過,卻回到自己所屬的2073年時空,可是這個世界已變成了被戰爭蹂躪的場所,殲滅部隊從原來的2073年世界不斷走到這里,目的是消滅這個扭曲的世界,為了拯救自己及身邊的人, 尼可拉斯必須設法回到原來的2073世界。
Ⅲ 拍大型電影需要什麼設備,請詳細一點
拍大型電影,設備不是很多,主要是道具花錢。設備無非就是高檔攝影機、燈光、化妝用品,電腦(後期製作用,再就是,一些3D合成)、升降機(攝影用)。道具太燒錢了,主要的錢還是花在道具和聘請演員上。
Ⅳ 攝像升降機是不是就是搖臂,如果不是,他們有什麼區別
攝像搖臂是影視拍攝中 常用到的一種輔助拍攝工具。你這里所說的攝像升降機和攝像搖臂 可以說是同一種工具。
但是在實際拍攝使用時,根據拍攝環境攝像搖臂也分很多不同的類型。常見的車載搖臂、伸縮搖臂、電控搖臂、小搖臂、載人升降等。
搖臂類型不同在結構外形、價格、功能作用上都有一些區別。而且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如:佔美、佳美、安迪搖臂)等,在電視劇、晚會、演唱會拍攝中常用的是電控搖臂, 在電影等拍攝中還會用到車載搖臂(追車鏡頭拍攝)、伸縮搖臂等。
在判斷攝像搖臂時 可以簡單從外形上分辨 ,在後面通過手柄控制的一般是電控搖臂,安裝在汽車上的屬於車載搖臂,臂桿可以控制伸縮的屬於伸縮搖臂,臂桿長度在3米以下體積小的屬於小搖臂。
Ⅳ 《阿凡達》男主加盟網飛搶劫片,你覺得《阿凡達》的特效最強嗎
《阿凡達》男主加盟網飛搶劫片,我覺得《阿凡達》的特效依然是最強。
《阿凡達》用特效將電影的世界變得更加逼真,潘多拉的納美人,雖然長得和地球人不一樣,但並不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這部電影採用的是動作捕捉技術,演員們的表情、都是真實的,這極大地增強了人物的親近感,也增強了劇情的可信度。
Ⅵ 電影中各個職位是做什麼的
電影中的職位有:總導演 、導演 、助理導演 、副導演 、聯合拍攝 、攝制 、策劃 、專案主管 、執行監制 、總監制 、助理監制 、後期製片監制人 、製片人 、製片總監 、監制人 、製片監制 、聯合製片人 、助理製片人 、執行製片 、製作人 、外聯製片、場記 、外聯製片 、行政製作 、行政主管 、製片主任 、製片 、製作秘書。
製作會計 、項目經理 、打拍人 、分鏡頭劇本 、原著 、改編 、編劇 、劇本翻譯 、英文字幕翻譯,指揮 、總攝影 、攝影 、攝影 、副攝影師 、剪輯師 、剪輯 、副攝影師 、攝影助理 、燈光助理 、美術設計 、美工師 、美工師 、副美工 、美術指導 、美術設計 、剪輯助理 、編輯 、動畫 、電腦動畫製作 、電腦數字特效 。
視覺特效師 、視覺效果 、視覺特效 、音響師 、特技效果攝影 、特技監制 、視覺特效 、片頭設計 、高級動畫師 、電腦特效監制 、動畫員 、數碼後期 、高級配光師 、助理配光師 、數碼編輯 、助理數碼編輯 、數碼輸出技術主管 、數碼輸出技術員 、音樂製作 、 調音員 、錄音工程師 、配樂 、原創音樂 、作曲。
電影的類型不同,側重的方向也不太一樣。在小型電影的製作中有可能會出現身兼數職的情況。
1、導演
創作組中最高負責人(調動全劇組的積極性,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拍片計劃),導演的主要職責是在製片人確定的資金預算及製作計劃下,在影視劇創作的各個階段里指導演員和攝制組的活動,將劇本內容轉化為影視劇的圖象和聲音。
2、監制
後期製作中的最高負責人(後期剪輯中做監督工作),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3、策劃人
對製片人負責(負責影片的除劇本以外的案頭工作),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
4、編劇
對製片人和導演負責(創作劇本和在第一時間里修改劇本),電影編劇首先應考慮到劇本的文字形象可以轉為銀幕形象,惟有如此,才能充分運用和調動起電影劇作自身的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段,以區別於小說或戲劇的寫作。國外也有些編劇僅向電影創作部門提供素材或提綱,由導演再行處理。
5、藝術指導
對導演負責(負責影片中整體的影調定位),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和分析影片腳本,為影片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影片策劃、編劇、腳本、導演、剪輯,整體把控影片質量;指導數字三維動畫影片各個環節的准備和布置工作;指揮現場拍攝,指導工作團隊完成後期製作,包括剪輯、錄音、主題曲、動畫、字幕、特效等;具備供應分包藝術管理能力。
6、製片人
一部影片里最高負責人 (尋找資金,建立劇組),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
7、電影製片人(Procer)
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 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8、製片
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製片分很多部門的製片,生活製片是管理劇組的生活的,後勤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的管理人員;現場製片是管理現場的紀律和保證主創部門的順利創作的管理人員。
生產製片是管理劇組的場景的的製作陳設等的管理人員;外聯製片顧名思義就是聯系劇組在外拍攝場景接洽的管理人員。
9、攝影師
攝影師對導演負責,拍攝電影是用的攝影機,拍攝電視是用的攝像機,不過人員統稱為攝影師。主要負責影視劇的屏幕造型處理,為影視劇獲取最恰當的攝影畫面。攝影師根據影視劇的內容與導演的要求選擇攝影 機及其輔助設備,確定照明設備,監督攝影 組與照明組的工作,決定各場景的布光與鏡頭曝光量。
10、燈光師
燈光師也叫照明師和照明技師,主要工作是根據影視劇內容和攝影師意圖,完成各種光 線效果。燈光助理協助燈光師工作,一起負責安全用電及燈具的使用。
11、美術師
美術師負責影視劇的造型,美術師在拍攝的准備階段就要與導演和攝影師一起根據劇本的假定情景及導演意圖構思,繪制各種造型的設計圖,主要設計有場景設計、人物造型設計、道具設計、鏡頭畫面設計,同時在拍 攝過程中組織指導服裝、化裝、道具、置景、繪景、特技美術、字幕等工作。
12、化裝師
化裝師設計人物化裝造型,指導製作各種化裝所需要的零配件,完成人物的試裝和造 型。拍攝中,負責保持人物造型的連續性, 准確描畫人物隨年齡、環境、情緒的變化產生的不同形象。
13、道具師
道具師負責道具部門的美術創作。設計、組織、製作、購買各種道具。助手是道具員,協助道具師籌備各場景的道具,維護現場道具,確保跳拍時的銜接,安裝調整拆卸道具等。還有的分有植物道具、動物道具。煙火屬於道具范疇,不過有的設有煙火特技師。
14、置景
置景也屬於道具的范疇,包括木工、瓦工、油漆工、電焊工、帷幕工、裱糊工等技工。
15、錄音師
錄音師負責聲音的設計與創作,錄音助理負責維護保管所有音響設備,協助錄音師選擇場所、操作傳聲筒吊桿、拉直連接移動電纜等。錄音現在分為同期錄音 和後期錄音,還有配音等,錄音師也稱為混合錄音師,因為他需要在我個傳聲器上進行混頻。現在有些按照電視台的說法也稱為音頻人員,還有視頻人員等。
16、統籌
在一個劇組當中相當於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的角色,屬於導演部門,要負責整個劇的拍攝計劃,每天要拍攝什麼都要有統籌來安排,要跟每一個部門都要協調好。
首先是美術部門的場景能否順利的完工,演員是否到位,製片部門是否把場地聯系好,還要跟導演溝通要拍攝多少天,先拍什麼後拍 什麼,等等,在劇組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我們劇組,有專門的統籌跟大家協調場景,每天的拍攝計劃都是導演和攝影親自跟統籌安排。
17、場務
場務也叫場工,現場雜工的總稱,為現場各個部門服務,如鋪設軌道、管理操作升降機, 現場的清理與搬運等,相當於工人。
Ⅶ 電影術語中的推,拉,搖,移,跟怎麼翻譯啊
運動鏡頭中的推、拉、搖、移、跟、升降
1.推與拉: 推,是指觀眾的視線逐漸接近被攝對象,逐漸把觀眾的觀察由整體引向局部。 拉,正好與推相反,是把觀眾的注意力由局部引向整體,使人獲得一個較為全面的印象。 推、拉鏡頭,實際上是一種逐漸改變視距的方法,一般是將攝象機放在移動車上拍攝成的。 用變焦鏡頭拍攝也可以獲得推拉效果。
2.搖與橫移: 搖,是攝像機位置不動,只是鏡頭變動拍攝方向。搖,可以左右搖,上下搖,也可以斜搖,轉圈搖。 搖鏡頭的作用是,更好地表現空間,表現人和物在空間的關系,可以把許多事物連起來表現。搖鏡頭的落幅有時也有突出主題的作用。 橫移,是把攝像機放在移動車上,向一側拍攝的鏡頭。 橫移的作用也是表現空間和把一些事物連起來表現。 橫移鏡頭與搖鏡頭不同的是:搖鏡頭,攝像位置不動,只改變拍攝方向;橫移鏡頭是方向不變,只移動攝像機。
3.跟 跟,是攝像機跟隨運動中的物體拍攝。有搖跟和移跟,也可以連搖帶移地跟,作用是更好地表現運動的事物。
4.升降 升、降,是把攝像機擺在升降機械上拍攝的鏡頭。在拍攝過程中,由於攝像機的升降而不斷改變視點的高度,以變化畫面的空間。
具體英文翻譯:
DOLLY SHOT 推拉鏡頭
將攝影機各某個場景推進或拉出所攝得的鏡頭。推拉鏡頭可以把行動中的人物和景物交織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動態和節奏感,不同的內容、情景、節奏,運用推拉鏡頭,可產生不同的效果。
PAN 橫搖鏡頭
攝影機在定點上,對一場面作水平運動的拍攝方式。
FLUID CAMERA 運動攝影
指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影機的持續性運動。
FOLLOWING SHOT 跟拍鏡頭
隨物體移動,保持物體在銀幕空間的鏡頭。
CRANE SHOT 升降鏡頭
攝影機在升降機上做上下運動所拍攝的畫面,是一種從多個視點表現場景的方法。其變化有垂直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或不規則升降。升降鏡頭在速度和節奏方面運用適當,可以創造性的表達一場戲的情調。
更多的參考
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379870-1-1.html
Ⅷ 電影鏡頭和畫面的區別是什麼
電影鏡頭和畫面的區別是釋義不同,畫幅不同。
一、釋義不同
1、電影鏡頭:電影鏡頭是由一系列玻璃或透明物質所組成。其任務在於把各種射向鏡頭的光線,聚集於焦點平面,使得影片感光。
2、電影畫面:電影畫面是指不間斷地通過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靜止或運動的對象,能表達一定涵義,並能與上下鏡頭畫面進行組接的有可視影像的一段膠片片段。
二、畫幅不同
1、電影鏡頭:鏡頭的畫幅為橫式長方形。寬、長比例,普通銀幕影片為 1:1.375,寬銀幕影片為1:2.35,70毫米影片為 1:2.2;個別鏡頭採用遮擋等特殊方法拍攝,可以獲得圓、三角、豎式以及多畫面等特殊畫幅。
2、電影畫面:一個畫面可以幾分鍾,也可以幾秒鍾,甚至可以不到一秒鍾只有幾個畫幅。比如閃電、炮擊,三五幀畫幅即可構成一個畫面。膠片上畫面的比例,也就是銀幕的比例,是3× 4(18×24),通常稱之為「黃金切割率」。
(8)電影升降機是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鏡頭的運動方式:
1、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2、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3、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4、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5、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6、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Ⅸ 拍電影時現場控制攝像機的那個機械臂專業叫什麼名字
我們一般呢,分三種,最小的,也就是臂展長度在3米左右,臂頭只帶攝象機,人手控制機器的,叫小搖臂,也叫DOLLY!大一點的,超過5米的,能上人,攝影師坐在臂頭,臂頭有球碗兒,可以將攝影機的雲台裝進去!臂體助理控制,攝影機部分由攝影師控制,最長的我用過9米的,我們一般叫升降機!還有一種呢,就是電控的了,臂頭有電控雲台,可以控制機器的水平以及俯仰的運動,還可以由電控部分來控制攝影機的光圈,變焦,焦點,臂頭只上機器,不上人!我們習慣叫大炮!一般是最小5米,最長的我用過15米的,見過22米的!
Ⅹ 與電梯有關的日本或者韓國恐怖片
此列電影還是很多的,很多電影都有電梯情節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韓國的《突然某一天之第四層》,很好看,很驚悚,聽名字就知道與電梯樓層有關
日本的《逃離魔窟》,完全是以電梯驚魂為主題,只不過現在資源不好找了,你可以搜一下簡介
韓國的《鬼鈴》相當經典
《狼吻夜驚魂》我小時候看的,香港的,很老的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