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朝花夕拾電影的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電影的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5 04:34:15

1.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
我來答
阿沾z
來自網路知道認證團隊
2018-10-12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共計10篇。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
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2. 朝花夕拾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憶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的主題思想:

1、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文章中具有對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頑固派的批判意識。

2、表現了作者對親友和師長的崇敬、懷念之情。

3、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對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4、揭露思想文化戰線上資產階級文人的本質。

5、作者以熾烈的感情和濃重的筆墨,揭示了一個時代的各個側面。

3.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介紹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唯一的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回憶散文集。下面是我給大家總結的《朝花夕拾》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回憶散文集。它由十篇散文組成,較完整地記敘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在文中,作者飽含深情地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無情批判,對當時的北洋軍閥統治和反動勢力進行了有力的打擊,使革命青年從文章中得到了戰斗的熱情和反抗舊勢力的決心和勇氣。

《朝花夕拾》使作者寫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回憶性散文集,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提供了一個關於風俗、瑣事和人物的美醜的價值觀念。

故鄉的自然風物,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都給作者留下了好多美好的回憶。睡覺時,保姆長媽媽會講美女蛇吃人的故事,還能做「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給童年時的「我」買來帶圖畫的「三哼經」;小夥伴閏土的父親善於在雪地里捕鳥;鄰居衍太太又圓滑又陰詭等等。坐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東關看「五猖會」,正月十四夜等著看花紙上畫的「老鼠成親」那樣尖腮細腿的儀仗隊的出現,都使他「極其神往」的。他津津有味地講述看目連戲里無常時的種種情形,並由衷地喜歡那通人情的「鬼而人,理而情,恐怖而可愛的無常」。

《朝花夕拾》的主題思想

1、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思想,文章中具有對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頑固派的批判意識。

2、表現了作者對親友和師長的崇敬、懷念之情。

3、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對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4、揭露思想文化戰線上資產階級文人的本質。

5、作者以熾烈的感情和濃重的筆墨,揭示了一個時代的各個側面。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4.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以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他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他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的重要資料,也展示了《吶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編》之外魯迅思想的另一個側面,是研究魯迅博大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5. 朝花夕拾主要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內容簡介

1、《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以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他從農村到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他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2、《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主要內容是以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他從農村到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他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6. 什麼是《朝花夕拾》,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共計10篇。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7. 《朝花拾夕》的主要內容是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里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分篇簡介:

《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

(7)朝花夕拾電影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8. 《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後記》主要講的是與《二十四孝圖》相關的內容和「無常」畫像的有關問題。

正文僅是對「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故事的反感,《後記》則補充批判中國文化中那股消極封建的觀念是如何在童年時期就扼殺人的天性,那幫「御用文人畫匠」如何附庸忠孝做出畫虎類貓的糗事。《後記》既是對「插圖」的解釋說明,也是對前文的補充交待。

《朝花夕拾》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8)朝花夕拾電影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散文集。這使它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具有一種適性任隋、灑脫不羈的風格,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中的種種愛憎悲歡,任其在筆下自然流瀉。

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構架。

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鑒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可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但又不為所囿,而是大膽超越,自成一體。

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為這樣,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

《朝花夕拾》是魯迅從自我生命的底蘊里,尋找光明的力量,以抵禦由外到內的漫漫黑暗;是魯迅在「戰斗」的間歇期,以一種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問題;亦是言志與載道的結合,將中國現代散文的寫作拓展進一個新的境界。

9. 魯迅的《朝花夕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⑴《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⑵《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⑷《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⑸《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⑺《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⑻《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⑼《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⑽《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介紹: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

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10. 朝花夕拾有哪些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內容概述:《朝花夕拾》作為一部回憶散文集,作品內容擷取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各個時期的生活片斷,若把它們綜合起來考察,則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可大略地窺見一斑。

因此,《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的重要資料,也展示了《吶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編》之外魯迅思想的另一個側面,是研究魯迅博大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在《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旨在抨擊、詛咒「反對白話,妨害白話」的封建餘孽和復古的遺老遺少。作者敘述了幼年時看到《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老萊娛親」寫年屆七十的老萊子裝成嬰兒的樣子,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學嬰兒啼哭,還在地上翻滾打跌,以此來討長輩的歡心,展示自己的孝順,「郭巨埋兒」講漢朝郭巨因為家貧,無法贍養老母,打算把兒子活埋,這樣可以省出口糧來供養母親。老萊子的孝順明顯得很虛偽,很做作,也很肉麻;郭巨的示孝方式則是殘忍的、畸形的。無論是老萊子還是郭巨的孝順都透示出封建孝道的腐朽、虛偽和殘酷,透示出對於人性的扭曲和扼殺。以《二十四孝圖》來教育未及涉世的兒童,無疑會毒害、腐蝕他們純凈的心靈。作者藉此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批判了封建教育的陳腐和沒落,並且聯系現實,對仍在反對新文化運動,提倡復古的遺孽們噴出無情的怒火。

在《朝花夕拾》中,《五猖會》也是一篇抨擊封建教育的作品,迎神賽會是小孩們極渴望參加的活動,「我」有幸得一機會,可以前往離家不遠的「東關」看五猖會去。然而,臨乘船出發時,卻被父親喝住,強令「我」先背出王仕雲的《鑒略》方可參加。

我滿腔的興致頓時消失,「如澆了一盆冷水」,後來的遊玩及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沒有什麼大意思了。封建教育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由此可見一斑。

在《朝花夕拾》中,《瑣記》里記錄了「我」訣別故鄉紹興城,前往南京求學的生活經歷。現實的教育使「我」看清了紹興城裡人們的丑惡面目。

由於家境困難,「我」只好到南京去上免費的水師學堂,然而學堂里依然充溢著陳腐的封建習氣,於是又改投礦路學堂學習。

在這里,「我」在迂腐的課程之外接觸了《天演論》、《時務報》、《譯學匯編》等宣傳新思潮的報刊書籍,正是這些報刊書籍打開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我」的思想,使「我」決定到日本去留學學習新的知識,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案。

《藤野先生》取材於作者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的留學經歷。「大概是物以稀為貴」,「我」一到鮮有留學生的仙台,便受到了禮遇。學校里的老師藤野先生對我關懷備至,為我修改講義;上解剖課時,又細心地安慰「我」,展現了毫無民族歧視、朴實而又熱忱的崇高人格。作者對藤野先生終其一生都懷著尊敬和感激之情,他把他的照片懸掛在自己的書桌前,時時鞭策著自己努力向前。這篇文章還記敘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由來,那是因為有一次在電影里看見一個同胞為日本人槍殺,圍觀的一群中國人反而大聲喝彩,這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作者明白:即使國民性格如何健全,如果思想愚鈍麻木,也還是一群烏合之眾,無法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只有喚醒了他們的靈魂,改造他們的劣根性,才能從根本上拯救他們,文藝恰恰是喚醒靈魂的有效武器。

閱讀全文

與朝花夕拾電影的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部電影有點兒無聊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617
如何進入神馬電影院 瀏覽:671
好看的電影圖解 瀏覽:101
中學生如何寫電影觀後感 瀏覽:243
在抖音上賣的電影票怎麼用 瀏覽:816
起亞K3怎麼播放電影 瀏覽:346
英雄先烈事跡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坡豪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916
驚悚懸疑好看電影 瀏覽:418
愛奇藝的電影怎麼移動到優盤 瀏覽:46
電影你好李煥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 瀏覽:351
如何從電腦傳送電影到ipad 瀏覽:989
他們的對邊是什麼電影 瀏覽:467
今年有什麼熊出沒電影 瀏覽:861
vip什麼動漫好看電影 瀏覽:84
怨靈電影免費版 瀏覽:47
好看的封神榜電影 瀏覽:157
槍火電影里都是什麼槍 瀏覽:609
vr眼睛如何看vr電影 瀏覽:651
許冠英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