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出山記走出大山用什麼來走
步行。《出山記》是由遵義市廣播電視台和焦波光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焦波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2018年4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中沒有職業演員,劇情中主要靠步行來走,是一部以脫貧攻堅中的易地扶貧搬遷、大通道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為主線拍攝的電影。
㈡ 電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全國上映,大家覺得劇情怎麼樣呢
電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在全國院線播放,這部電影是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攝制,袁文康,王西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這部電影以鄉村振興為背景,用獨特的視角向觀眾們展現了在鄉村振興中一線工作人員不忘初心,堅持奉獻與堅守的溫暖故事。這部電影的特點在於劇情是以旁觀者的視角出發,記錄他在鄉村生活中的所見和所聞,以及在他身邊發生的所有溫暖的故事。袁文康飾演的穆隨心是一個在職場和情場雙失意的城市人,他獨自驅車前往雲南,跨越了三千公里到了雲南,邂逅了一位颯爽女孩彭彭(王西飾演)。
㈢ 脫貧攻堅題材電影《農民院士》,大家覺得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引言:脫貧攻堅題材的電影《農民院士》宣布定檔,這部電影由於榮光、彭傑執導,於榮光領銜主演,王硯輝、高泰宇特邀出演。這部影片真實還原農業院士踐行黨的使命,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偉大事跡! 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農民院士》,這部電影值得看嗎?
㈣ 電影《十八洞村》(摘抄)
《十八洞村》主要講述了退伍軍人楊英俊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贏一場扶貧攻堅戰的故事。
具體劇情:湖南湘西鄉村在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楊英俊和幾個堂兄弟家均為精準識別的貧困戶,面對現狀,他們雖心態各異,但是內心深處都有改變命運的期盼。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楊英俊帶領楊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決心打一場脫貧攻堅戰,在追求生活脫貧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脫貧,山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
影片《十八洞村》取材於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通過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以及楊家的幾位堂兄弟在脫貧的過程中發生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用詩意的電影語言描述當下鄉村居民的內心世界,折射出時代的變遷。
為了正式拍攝《十八洞村》,苗月在2016年8月就開始了她的走訪之路。到2017年4月28日,在電影開機後的四個月里,劇組為拍攝好當地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走訪了很多湘西村寨,整個劇組都進行了「沉浸式」的體驗。
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後對十八洞村都非常好奇,對影片裡面的自然風景以及苗家特色文化產生嚮往,那麼真實的十八洞村是什麼樣的呢?
十八洞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的湘西花垣縣。全村由4個自然寨組成,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這里是苗族的聚居地,風情濃郁,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
十八洞村的自然風景非常優美,有烏龍一線天、蓮台山林場、背兒山、黃馬岩、擎天柱等景點,特別是十八溶洞,洞與洞之間相互串聯,洞內景觀奇特,怪石嶙峋,神態各異,素有「亞洲第一奇洞」之稱,十八洞村因此而得名。村內瀑布縱橫,枯藤老樹,鳥語花香,高山與峽谷之間遙相呼應,時而傳出苗家妹子優美的歌,
影片《十八洞村》以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為故事背景,通過展現湖南湘西鄉村在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山民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折射出傳統文化與現代思維的碰撞與融合,引發人們對於如何脫貧和怎樣才是真正脫貧的深度思考。片中的幾位主人公,面對貧困現狀雖心態各異,但對於改變命運的期盼卻時刻共鳴。以心立志,以言立身,以情立行,他們在追求物質脫貧的同時,用雙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實現了精神上的脫貧與致富。
這是一部讓人意外的作品,因為平心而論,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這部《十八洞村》真的跟想像的不一樣。一部農村題材的作品,湘西的風土人情,祖輩大山裡村落家族的鄉土性和民族性,世俗與傳統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描寫的非常自然,且接地氣。
十八洞村,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開場航拍鏡頭和宏觀外景的展示,層疊的梯田,望不到邊的綠色,已被湘西美景所震撼,在這里能看到那最原汁原味的苗寨風土,在這里,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化氣息,因為這是幾乎就是一座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不同路,車進不去,好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就是這樣一個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的地區,也如電影中所說「這里是四個自然村寨合並而成」的地方,如今所要面對的,就是貧困。沒錯,年輕人都出去務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這個資源短缺的地方,依舊用著最古老的耕作方式,經營著祖祖輩輩的故事。
這里,並不是我們你所想的「桃花源」。電影的所表現的內容很明確,就是表現十八洞村民致富的故事,聽上去很「主旋律」,但故事卻並非這樣。政策引導是作為線索,但故事發展卻絕非如此,因為電影的主角是一位拒絕接受「扶貧」的貧困戶。
王學圻飾演的楊英俊是一位退伍老兵,骨子裡面就有那軍人的硬氣,他始終不相信,憑借著祖輩留下來的田地和插秧經驗,作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苗寨人,為什麼能夠成為貧困戶。而且電影用循序漸進描述,並通過閃回的方式,旁敲側擊的點出了王學圻為什麼當初復員沒有跟隨戰友出去打拚打工,因為自己呆傻的孫女,因為守護著自己的一方水土,因為那苗歌的餘音縈繞。
他必須到故鄉,守護著傳統。同時也描述了楊家其餘幾位重要角色,陳瑾飾演的妻子朴實無華,啞巴哥哥整日因思念女兒夜間哭泣,養了四個女兒的街坊,還有曾經的找礦好手如今整日酗酒的本家弟弟楊懶。
這幾位角色,構成了本片的百態圖,雖然苗族風情獨一無二,但貧困卻是共性的。同時也帶出來本片的所要反映的主題:依靠傳統的務農,真的無法致富嗎?這是本片關於傳統與世俗之間的命題討論,從沖突到融合,朴實無華舒緩如詩,細膩的故事和角色又讓人印象深刻,所以這部電影讓人想起了霍建起那部《那山那人那狗》。
同時,電影中所展示的那塊「飛地」,來自於廢棄礦脈,又對環境問題帶來反思。當楊懶看到自己昔日依靠找礦發財的營生所帶來的之後,趴在地上痛苦無比,又是那樣令人沉重。
電影節奏張弛有度,寫實且細膩,通過真實故事與藝術加工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對角色刻畫的飽滿讓朴實的鏡頭中充滿了情感,以王學圻為首的村民,從插秧到填土的環節,真實細節寫照,再加上抽幀的表現方式,為這部電影帶來了完美的情緒鋪陳,是勞動人民雄壯的戰歌。
同時這也是一部真摯的作品,電影《十八洞村》擯棄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而是利用情節與事件,層層推進,政策是引導,村民依靠傳統的生存方式,最終也能與時俱進,與現實世界做到無縫連接。
美味的禾花魚、漫山遍野的老稻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這兩種只能依靠傳統務農而來的農作物在如今市面上的價值,誰說種田不能成為「大土豪」?從開場的各種鋪墊到後期,借用楊英俊小孫女的身影展示,到來情緒上的突破點。這一切都讓影片真實可信,在如今浮華的電影市場上,本片猶如一道清流,沁人心脾。原來,桃花源一直都存在,存在於我們心中,也會存在於現實中。看完本片之後,真想去一趟,那古樸而又美麗的地方。
㈤ 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的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之天上掉下個UFO。
據悉,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由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更有總監制張藝謀、總導演寧浩、總策劃張一白協力護航。
五個喜劇篇章中最科幻的單元《天上掉下個UFO》全程在貴州拍攝,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王硯輝、王迅、董子健主演。
作為中宣部重點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來到了貴州黔東南的西江苗寨,黔南州都勻、平塘、三都等地取景拍攝,同時根據攝制組拍攝要求,在電影中置入了許多非遺文化元素,對擴大貴州知名度和影響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我和我的家鄉》描繪了小康生活的畫卷,謳歌了脫貧攻堅的成就,是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文藝作品,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贏,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影片的成功為主旋律創作帶來諸多啟示:一是愛國主義永遠是電影創作的主旋律,二是人民是電影創作永恆的原動力,三是在以小見大中不斷創新藝術表達,影片才能贏得觀眾的共鳴與共情。
㈥ 秀美人生電影簡介
《秀美人生》是苗月執導,郎月婷、白威、陶海聯袂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講述了黃文秀在大學畢業後,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參與建設,並在扶貧攻堅戰中全情投入、奉獻自我的感人故事 。
近年來,以精準扶貧為主題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尤其是導演苗月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記錄她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全情投入、奉獻自我的電影《秀美人生》。
作品緊貼時代脈搏,聚焦脫貧攻堅,用極具感染力的影像表達方式,生動再現了精準扶貧的中國故事,激發社會大眾對脫貧現象與政策的關注和探討。
(6)有什麼脫貧攻堅的電影擴展閱讀
《秀美人生》以真實人物的鮮活故事、真摯感人的敘事手法、真心流露的情感傳達及真情實景的扶貧歷程,全景再現出新時代新青年在精準扶貧戰略引導下,將建設家鄉視作人生秀場的青春篇章,成為在微觀層面成功傳遞中國精準扶貧故事的成功代表。
專注講述扶貧故事的導演苗月,不僅善於捕捉英模人物、洞悉國家政策,更擅長用光影藝術來禮贊時代精神。《秀美人生》將人物形象與扶貧故事以小見大地延展到全國扶貧現象,令人們通過電影故事就能見微知著地了解到中國為世界減貧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㈦ 《大山的女兒》:這部電影超越了《山海情》「奮力推」扶貧劇,怎麼看
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也越來越喜歡看一些具有強烈現代生活色彩的生活劇,以及那些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地方劇,以及一些能讓人回憶起過去歲月的具體影視作品。例如,具有Xi特色的《裝台》,看完這部戲,我也被Xi當地的美食和劇中的一些方言深深吸引了。雖然疫情在過去兩年中反復出現,但現在也是完成去Xi願景的好時機。
例如,大多數觀眾都跟隨了《山海情》,對於劇中無私的知識分子和辛勤的勞動人民,即使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心仍然充滿欽佩和感動。例如,當前流行的扶貧劇《大山的女兒》。追求此劇的司認為,此劇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被完全超越《山海情》,這真的讓人越來越感動,他們看得越多,就越能在劇中把觀眾帶到白泥村。
回憶起《山海情》,你應該對種植蘑菇的凌教授有最深刻的記憶,因為他無私,有人愛他。他真的為人民做了自己的事。並且在《大山的女兒》在這部劇中,幾乎每一個黨員都是那麼無私和有愛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婦女部主任羅夢蘭。當劇情顯示,丈夫魏平立每年靠種植煙草掙很多錢,但只有姓魏的種族,我相信很多觀眾都認為這也是一個自私的村幹部。但後來,為了讓丈夫和只想種煙的窮人家龔一起種煙,她也直接搬了出去。
㈧ 電影《穀子地》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電影《穀子地》講述了呂梁漢子穀子和呂梁妹子齊紅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自主創業,帶領父老鄉親集體脫貧致富的故事。區別於其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題材電影,《穀子地》不僅劇情動人,還特別突出了對感情戲的刻畫,令影片情感充沛。片中老少兩條感情線,一甜一虐。不少網友觀影後紛紛留下「果郡王這次終於不是悲劇結局了」「李東學跟女主的感情戲比當年他和孫儷的對手戲甜太多了」等評論。
獻禮片《穀子地》熱映「扶貧幹部」林妙可獲好評
而老戲骨劉之冰飾演的紅軍老戰士馮拐子,在片中也有一段虐心愛情——解放前馮拐子參軍來到晉綏邊區,遭遇敵機轟炸,當地一位婦女幹部替他擋下子彈不幸身亡。這段戲催人淚下,令不少網友感慨:「看到最後,才明白為何馮拐子一直單身。」「老戲骨就是老戲骨,幾個眼神就交代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本以為獻禮片會比較乏味,沒想到感情戲拍得這么好看。」
㈨ 白雲生處電影多少分鍾
電影白雲生處的總放映時長為2小時45分鍾。
《白雲生處》是由武漢春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備案,是由朱華編劇的一部電影。
該片講述的是地處武陵山區的小月村有幾個灣組沒有通公路,孩子們只能手拉手貼著懸崖邊的一條崎嶇小路去上學,小月村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盼望著有一條通往山外的路。某一天,村裡來了三個人,村裡開始發生了變化。
幕後花絮
電影《白雲生處》於2019年11月8日正式開機,取景地在恩施市盛家壩鄉的二官寨村,是我國首部反映人大代表參與脫貧攻堅的故事片。
據執導該片的青年導演余稼文介紹,該影片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的「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為背景,從人大代表的視角,講述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武陵山區,攜手幫助小月村等貧困村開鑿「天路」、擺脫貧困的動人故事,反映了人大代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