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末代皇帝電影說了什麼

末代皇帝電影說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1 06:21:38

如何評價《末代皇帝》

個人來說整部劇還是可以的。

從電影意象上來看,牢籠和門的反復出現,其實可能預示著這個片子真正將到的是自由與束縛的主題。溥儀生在一個外在紫禁城,內在皇權的牢籠之內,這是大家為他打造的。他一開始總想要出去看看,獲得自由,大家卻不讓。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離開了這個牢籠,卻發現自己內心在乎的,是這個他童年時代拚命想要掙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當日本人找到他時,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願的走向了偽滿洲國的皇宮,重新被關了起來。但隨著日本戰敗,一切成為了泡影,他作為戰犯被關進監獄,但他仍覺得自己是皇帝,執意要擔負起日軍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長的生活後,當他被放出來時,不管是被迫、被監獄長感召或是自願,他終於平靜地放棄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門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蟈蟈放出來,臉上卻充滿了釋懷的微笑。因為此時他已經和蟈蟈一樣,從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來,終於自由。

遺憾的是,他那時候距離生命的結束也不遠了。

怎麼評價末代皇帝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曾說,《末代皇帝》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與傳統的電影相對比,他更希望通過恢弘濃郁的方式向人們展現溥儀內心的孤獨和那個時代的變遷。當年幼的溥儀坐上龍椅的時候,匍匐在他眼前的臣民,不過是隨時都可以抽身的看客。可是溥儀不同,他的身份帶給他的是榮耀與權力,同時也是宮闈中的悲涼與無奈。

在電影的最後,新時代的中國來臨,溥儀再次來到紫禁城自己要花錢買票才能進入。這種赤裸的諷刺讓這個曾經萬人之上的皇帝明白,他本就不屬於這里,也不曾屬於這里,他屬於的只是這個時代而已,而他,一生都不曾真正的做過自己。

Ⅲ 被國人嚴重過譽的電影《末代皇帝》,西方思維下的迎合之作,到底怎樣

2018年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去世,隨之而來的是全網的懷念以及對電影《末代皇帝》的又一波造神運動,一些「最偉大」之類的褒獎一股腦兒安在了該片頭上,豆瓣上三十多萬人綜合打出了9.2分的高分。

筆者在諸多影評中看到幾個挺厲害的,比如有一邊看一邊為溥儀的悲慘命運哭泣的,還有健身跑步時想起劇情來哭的稀里嘩啦的,更有甚者還有下面這樣的影評,似乎《末代皇帝》就是一部將歷史和人性完美結合的電影巨制。

對此,筆者不敢苟同。

筆者的看法是:不談歷史的話,《末代皇帝》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擁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但將溥儀套在這個故事上之後,該片的性質就變了,尤其對中國人來說,它並不算一部不朽之作。相反,這是一部用來取悅西方觀眾並且格調不算太高的電影。

一、 對歷史的修改並非偶然

電影《末代皇帝》在服化道的細節上被人稱道,這也是該片很成功的一點。但在對待一些關鍵歷史劇情上該片卻有意無意的進行了一些修改。

如影片開頭,盧燕飾演的慈禧太後躺在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宮殿里,大殿兩旁到處是佛像,宮女太監們化妝成各種神仙的樣子。盧燕覺得不對勁,她專門去請教了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告訴導演貝魯托奇,清朝的宮殿里沒有這么布置的,但導演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貝魯托奇為何要這么布置場景?其實從慈溪太後僵屍一般的臉和彌漫著魔幻色彩的宮殿就能看出來,這不過又是一個「傅滿洲」的變種,西方世界的眼裡清朝的宮殿就不可能是窗明幾凈的,像這樣烏煙瘴氣充滿魔幻色彩猶如地獄一樣的環境才是他們心中的大清國。

溥儀大婚之後,影片中他和婉容和文綉有大段的感情戲,三人甚至同床共枕,事實上溥儀壓根就不喜歡這兩個人,尤其是對長得猶如鳳姐前世一樣的文綉。

影片中段,面對婉容通姦溥儀的下屬,溥儀殺了那個下屬。實際上,那個姓李的守衛不僅一直活著,後來在溥儀特赦後兩人還見過面並握過手。

該片後半段,溥儀在戰犯管理所里有被批評被打的情節,當年的戰犯管理所所長金源在見到貝魯托奇時強烈反對這么篡改歷史抹黑管理所,但導演以這是電影藝術為由搪塞了。從很多戰犯還有溥儀自己的回憶錄里都能清楚的看到,溥儀在戰犯管理所的生活是非常平和的,在這里他自食其力並和其他戰犯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甚至飯量大漲連失眠症都自愈了。

三、 奧斯卡的真相

比起坂本龍一的遭遇來說,更委屈的恐怕是婉容和川島芳子,因為貝托魯奇甚至在影片中給她們安排了女同戲份,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西方人愛看的元素,卻根本不是中國人能接受的橋段。

說到底,貝托魯奇電影的受眾是西方人,不論是爭取獲獎還是爭取票房,能給他票房的,能給他大獎的無一例外是西方人。八十年代的中國不僅給不了《末代皇帝》奧斯卡獎,同樣也提供不了票房。

諷刺的是,貝托魯奇壓根沒把中國觀眾當做他的受眾群體,但給予他和該片最大厚愛的還是來自中國觀眾。

現在在國內影評網站上,針對《末代皇帝》有兩種論點,一是人家畢竟獲得了九項奧斯卡大獎,這足以證明該片是偉大的。二是對於中國歷史應該是旁觀者清。

首先我們細看《末代皇帝》獲得的奧斯卡大獎名單,九個獎項整整齊齊很威武,但仔細看,除了在十八首配樂中貢獻了其中一首的蘇聰跟著入選之外,其他所有獎項都和中國人無緣,什麼最佳男主、女主,最佳男配、女配,連個提名都沒有。這還不說明問題嗎?該片壓根只是拿中國歷史和中國演員當做背景,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為西方服務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貝魯托奇那麼玩兒命的修改歷史了。

第二,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能在中國歷史上有資格當旁觀者的國家恐怕最多隻有日本一個,其他任何西方國家包括義大利連當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都沒有。貝托魯奇僅僅靠看了一本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研究了一些史料和照片,就夠得上中國歷史旁觀者的資格了?夠嗆!

說到最後,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末代皇帝》的立意其實還是站在片面的人性上了,不論是庄士敦的書,還是貝托魯奇的電影,他們都把溥儀放在了受害者的地位上,認為溥儀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傀儡而已。這種觀點在西方非常有市場,曾經有法國人給溥儀寫信,還有西方記者采訪溥儀,他們所持的觀點和該片基本一致,那就是做為曾經的皇帝,溥儀簡直太慘了,太值得同情了,他連喝奶的自由都會被剝奪啊。

事實上,就連溥儀自己都不接受這種錯在他人和時代的觀點,他坦誠的表示他做的很多壞事都是自己願意做的,日本人天大的本領也不可能拿槍頂著他去當偽滿洲國皇帝。

歸根結底,比起中國近代史上遭受那麼多苦難的人民來說,溥儀的一生比起康熙和乾隆來確實悲催,但比起勞苦大眾來他絕對是幸運的,甚至比起光緒和同治他都是幸運的,更遑論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了。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貝魯托奇這部獲得九項奧斯卡大獎的《末代皇帝》,本意是為了迎合西方觀眾和評委的,但在國外權威點評網站IMDB上,《末代皇帝》的評分只有7.7分,甚至都不如梁朝偉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得分更高。但在國內這部電影卻被推上了神壇,這個結果可能連貝托魯奇都想不到。

這讓筆者想起來一個段子:三個青年去盧浮宮拍《蒙娜麗莎》發朋友圈,普通青年寫的是「人太多了,擠不上去。」文藝青年找到一副別人拍的近景發出來「達芬奇太偉大了!」,另外一個青年把自己拍的看都看不清的遠景圖片發出來「貝多芬太偉大了!」

最後,筆者再次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拋開溥儀這段歷史,將《末代皇帝》這段故事架空在歐洲哈布斯堡家族某個末代王儲身上,或者乾脆架在韓國太子李垠身上,那該片從人性角度出發去評判的話,這還真的是一部好片,可惜,架錯地方了。

Ⅳ 描寫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故事片《末代皇帝》,為何能得到奧斯卡垂青

有人說再難以拍出《末代皇帝》這樣經典的影片了,無論是群演的數量,影片的深度以及導演的水準,都不會再有了!我是認同的。

與其說《末代皇帝》是一部電影,不如說這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倒塌的縮影,其經典和歷史意義將永遠再難重復!

Ⅳ 《末代皇帝》講了什麼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角色信息:

(1)愛新覺羅·溥儀,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從小自我尊大,沒人管教。三歲登基當了宣統皇帝。辛亥革命後被廢除。幾經輾轉後他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蘇聯紅軍的俘虜。最終改造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2)婉容,作為溥儀的正統皇後,她具有貴族的血統,接受過西方教育。溥儀一心想復辟清朝,對她不管不顧,使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3)文綉,一個從封閉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選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宮,以便大婚時跪迎皇後。她家原來只是一個沒落的滿清貴族,她自己也是一個很封閉的女人,但是後來接受了新的知識和觀念,意識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終於爭取到和溥儀離婚,迎來了自己的自由。

(4)庄士敦,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作為溥儀的外籍老師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裡,他備受溥儀的敬重,師生情誼深厚。後來跟隨溥儀逃亡天津並一直照顧到1931年。

(5)監獄長,戰犯管理所所長,照顧溥儀並幫助溥儀改造自己的思想,有著極大的熱心和耐心,然而在文革的時候他被紅衛兵迫害批鬥,溥儀認出他並想幫助他,卻被紅衛兵一把推到地上。

Ⅵ 末代皇帝觀後感5篇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指導,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攝制的影片,在1988年奧斯卡上獲得9項大獎,無疑又是一部驚世之作。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末代皇帝 觀後感 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1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電影講述了中國末代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自三歲登基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從唯我獨尊的萬世皇到一個鬢微霜的園丁的傳奇經歷。這是唯一一部在故宮拍攝的電影,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據說拍攝期間英國女王訪華卻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而無法參觀故宮。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九個奧斯卡獎項。影片在中國宮廷式的背景、莊重蕭殺的配樂以及黑與暗紅相結合的色調下緩緩拉開帷幕,溥儀的一生娓娓道來……

慈禧太後咽下最後一口氣時,蓋在她慘白枯槁面容上的那塊紗也封住了溥儀的自由。三歲的溥儀從此成了最缺少管教的孩子,懵懂單純天真善良的他開始了傀儡生活。紫禁城裡的生活,讓他形成了目空一切、唯我獨尊的專橫性格。後來,中華民國建立,宣統帝退位。再後來張勛復辟,溥儀又一次稱帝,但在幾年後又因向日本人投降而退位。當溥儀得知他家祖墳被盜挖後悲憤交加,為了洗雪孫殿英盜挖祖墳之恥,他決定與日本人合作,復辟滿清。於是,他在長春建立「滿洲國」並稱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淪為階下囚,在監獄里進行勞動改造,十年後獲特赦。之後年近六十的溥儀成了一名園丁,過著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

溥儀的人生,三起三落,他的目光也由最初的澄澈 清明 變得冷漠滄桑。

溥儀被軟禁在紫禁城內,無法走出這個富麗堂皇高大宏偉的建築,每天在紫禁城這一方狹小的土地上看著藍天白雲在頭頂上飄去,他的靈魂早已飛出城外。

他的額娘離開他、奶媽被人帶走、皇後悄然離開,他跟在後面追,在黃昏下他的身影是那樣渺小、微不足道又那樣倔強。然而,一扇門在他身前關上……「Open the door!」這句話被他一次又一次說出,從最初的吶喊到請求再到喃喃低語,從最初的憤怒不甘到無助再到絕望……這不正是他被封閉多年心底渴望自由的真實寫照嗎?

誰說溥儀是懦弱的?在中國古代,皇帝也許是最危險的職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謀殺。可是站在這個位置上的他卻從不恐懼。沒落的君主自然是想復辟的,奈何他陷入了敵人的陰謀被日本人利用。

誰說溥儀是無情的?他對胞弟溥傑一直念念不忘,始終關心著他;母親死後他推著自行車竭盡全力想出城;奶媽被帶走後他跟侍女說:「她不只是我的奶媽。」他對老師庄士頓先生敞開心扉,庄士頓先生離開時他戴上了眼鏡目送著老師的身影一點點變小直至消失……

誰說溥儀沒有主見?他希望改革,他想改變他身邊的一切,為此他親手把自己的辮子割了。他也試圖利用日本人,但失敗了。他想改變,但歷史的波濤阻礙了他,他終究不能改變什麼,只能茫然行走。

而皇後婉容因內心的孤寂漸漸染上了毒癮,監獄長在---期間被打成右派的凄慘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也許就像貝托魯奇接受采訪時所說:「他們也是命運之神的玩物,任何人都不過是歷史的犧牲品。」那樣的年代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而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對錯。

到了影片的結局,溥儀度過了清末到---這段歷史教科書中最動盪不安、暴亂頻繁的時期,最終過上了平凡卻自由的生活。輕風拂面,春意融融,他在花園里緩緩修剪枝條,嘴角微微上揚。也許,這算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吧。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2

在同學家作客,我在上網,朋友則拿著遙控器不停地換著電視頻道。剎那間,我停止了上網,回過頭去,叫朋友倒退二個頻道。那肯定是在放電影《末代皇帝》。因為只有這部電影的配樂,讓我能在短短一至二秒種內聽出來。它是我個人認為的所有電影中最好的配樂。自從《末代皇帝》誕生以來。其配樂的主旋律似乎已經成為了西方人心目中標準的中國聲音。至少在近年來的很多描寫中國的西方影視和音樂作品、乃至是電子游戲配樂。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相同感覺的音樂。而這種類似的旋律其根源來自於《末代皇帝》。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實幾年前我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可是當我在電視機里再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仍然是很激動的。因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不只因為那完美的配樂,還有那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以及那一段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歷史。可能是因為溥儀前半生住的北京的皇宮和東北的「皇宮」我都去看過吧,我似乎更能理解溥儀的命運是一段什麼樣的命運。當溥儀站在講台上高呼「滿洲國與日本應該是平等的!」的時候,我被感動了。應為我也曾經坐在那個會議廳的椅子上面對著空空的講台。我們似乎是一對從未相逢的老朋友,曾經擦肩而過。而今天相遇了。

我們總應該對歷史抱以一些敬畏,不管那是段什麼樣的歷史。很多人我們不應該忘記。當我們津津樂道的談論慈禧鳳冠上的珍珠鑲嵌在蔣夫人的鞋子上的時候,我們同樣應該知道,正因為如此,溥儀才投靠了日本人。當我們談論溥儀投靠了日本人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他居然有勇氣大聲告訴日本人:滿洲國與日本應該是平等的!他是一個人,我們不能把他縮為一個符號。他是一個有著我們一樣的情仇愛恨的普通人。他生存在一個無奈的世界。他和光緒一樣,生來就已經註定了自己的命運,拚命想做點什麼。卻發現什麼也做不了。可憐的皇帝!

其實我們遠沒有資格去同情晚清的皇帝。他們承受著常人受不了的壓力和苦難。清庭的腐敗其實和他們個人沒有關系,他們也是受害者。而同治中興,戊戌變法,也有他們的重要的功勞。他們並不懦弱。他們沒有放棄。他們每天零晨兩點起來批奏章。沒有一天休息。他們熱愛他的國家、他的民族。可是他們無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但歷史卻不能給他們一個起碼的坐位。太不公平了!

說些題外話,為什麼西方人對我們中國的歷史把握地要比中國人還要深?真的是因為有些人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不是。在歷史前面,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其實都是旁觀者。記得在《戊戌變法史事考》一書中,作者茅海建在前言中感嘆道,中國第一檔案管中有大量的清宮檔案,都是研究清史的好材料。館中條件優越,查檔免費,還有空調。但是在案前埋頭苦讀的都是日本人,西方人。很少有中國人。也許這就能說明問題所在了吧。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3

由義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指導,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攝制的影片,在1988年奧斯卡上獲得9項大獎,無疑又是一部驚世之作。

貝爾托魯齊,被人們稱作詩意導演,心理導演。很善於用獨特的影視語言,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主觀性。他曾說過,中國的這段歷史讓他著迷,他願意用的的能力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影片正巧符合他對歷史的看法:人是歷史的人質。因此他對浦儀的同情心大於厭惡感,從影片中也不難體會到。

這部電影出彩的地方是影調的運用,攝影師斯托拉羅也的聲名也提高到新的高度。在浦儀在看守所接受審問時,畫面採用青藍的冷色調,彷彿觀眾也在冰冷的監獄一般,起到了親臨感。在浦儀回憶童年時,畫面採用了暖色調,寓意了小皇帝被禁錮於皇宮,和被皇宮所保護。影片還不忘了對光線陰影的處理,在浦儀小時候和被放逐做傀儡時運用了陰影和陽光的不平衡感。使觀眾體會到浦儀的那種掙扎和辛酸。只有在和英國師傅學習先進理論時,在看守所自己得到心理解脫時,陽光才回到了浦儀的臉上。從這部電影可以清楚的體會到光線對電影的作用。

本片以門為引子,用門的視覺形象來表現浦儀在前半生中充當傀儡被禁錮的歷史悲劇,表達了他人是歷史的人質的歷史觀。在回憶與現實轉換時也運用了很多精彩的剪輯技巧,比如相似物轉場,相似音轉場,人物的相關性等等,如不是採用這種高超的時空轉換式,是很難自由轉換的。

電影不僅可以還原再現歷史,也可以表達和解釋歷史。因為這就是電影!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4

電影的第一幕,是溥儀在候車站割腕的情景。

畫面切到晚清時期,慈禧太後臨近駕崩時,年幼的溥儀被從家中帶至皇宮。至此,他便被封為皇帝,萬曆皇帝。他走到父親身邊:「阿瑪,回家吧。」可他父親只是對他重重地磕了個頭。

登基儀式上,紫禁城內滿是大臣、太監和宮女。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而他只聽到了蟈蟈的叫聲,他穿越人群,循聲來到一個太監面前。太監滿臉諂媚,遞過裝了蟈蟈的罐子:「若皇上喜歡,這就是皇上的了。」這時,他三歲,眼中只有一隻蟈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個不明所以的名詞。

六歲,與皇弟練字時,皇弟不小心說出口:「你已經不是皇帝了。」在溥儀的追問下,皇弟帶他爬上皇城的屋頂,只見一群衛兵護送著辛亥革命成功後的民國大總統登上城階。「我還是皇上嗎?我不明白,我一點兒也不明白。」少年,聽到城外學生因割讓土地而起義的呼聲。學生們很氣憤,他也很氣憤,可他不被允許踏出城牆外一步,即使是他親生母親過世也不能過去。

青年,立志於改革朝廷,沒想到第二天就被太監燒了賬本。

之後,他以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卻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後,他坐上了從俄國回來的火車,猜測自己難逃一死,便躲在狹小的衛生間里割脈自殺。可笑的是,他沒有死在火車上,還有更多的屈辱等待著他。

所有他愛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門都對他緊閉。

兒時的乳娘被送走,他苦苦追趕,未果,只得落寞:「她不是我的乳娘,她是我的蝴蝶。」母親去世,他騎自行車想出城探望卻被哨兵攔在城門。他氣憤,卻又無可奈何。婉容皇後離開,他起身追去,卻只看得轎車的背影漸漸遠去,大門慢慢閉上。不論友情、親情或是愛情,剛嘗到擁有的滋味,便很快被剝奪。他寂寞,他實在是太寂寞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電影結尾時,故宮管理員的孩子問:「你是誰?」「我是中國的皇帝。」孩子無邪:「如何證明?」年近花甲的他慢慢地越過欄桿,從皇座下摸索出一個竹罐,像孩子一樣笑著遞給了小童。小童詫異,打開破舊的竹罐,竟有蟈蟈從里頭爬出,唱著當年一般的歡快的歌。回頭溥儀早已不見人影。

魔幻現實的手法,把時間拉回他三歲時,從太監手中接過竹罐的那一刻。可這之間,不知已經過了多少韶光,好像這一切都如一場幻夢。那是他與那個王朝的小秘密,人生短短十幾年,也不過如螻蟻。

他就是這竹罐里的蟈蟈,從他登基那一刻起,就永久地被囚禁在了這皇宮之內。最後蟈蟈爬出,獲得自由的那一刻,也是他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縱然貴如天子,他也只得像浮萍一般順著歷史的江流而游,在命運面前顯得那麼無力:他什麼也不能改變。看完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回家都需要買門票的人,如何不讓人感慨。

末代皇帝觀後感篇5

一個小男孩兒,頭上壓著沉重的帽子,眉頭緊縮,表情嚴肅,額頭的青筋突出,背後是滿朝文武的大臣對他頂禮膜拜。小小的年紀還在懵懂無知,就承擔起了一個國家委以的重任。他還不知道,他現在的國家以是國破山河。

影片是1987年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齊指導,該片分為前後兩部分,以幼年的溥儀和被共產黨抓到後的溥儀為時間點穿插敘述。一點點為觀影人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從萬人之上皇帝,到想光復大清的傀儡,到共產黨的戰俘,再到說自己只是一個花匠。

溥儀,戰戰兢兢的一生,一出生就已經註定的一生。

影片以溥儀在車站決定割腕自殺被共產黨救下調換到年僅三歲的溥儀被慈溪老佛爺召進宮與家人分開,小溥儀一臉陌生的走到慈溪身邊,當慈溪對他宣布大清交給他的時候,小溥儀並不能理解自己將要承擔一些什麼,在哪一刻,命運將他和「皇帝」死死的拴在了一起。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被日本人迫害的滿目瘡痍,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將鴉片帶入中國,處心積慮引導中國人吸食鴉片從中獲得利益。而鴉片損害了中國人民上到官吏下到百姓的身心健康,摧毀中國人的意志。日本人利用鴉片來侵略中國土地,屠殺中國百姓,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帝國。中國被迫一次次妥協,一次次與各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小溥儀接受的實質上晚清早已不復存在,可以說,晚清造成這樣的局面,不能怪溥儀的無能,只是溥儀以無力改變這樣的事實。

末代皇帝觀後感5篇相關 文章 :

★ 最新《誤殺》電影觀後感心得影評範文5篇

★ 2020最新央視鼠年春晚觀後感素材5篇精選大全

★ 紅色電影《西安事變》觀後感1000字5篇

★ 《百家講壇》觀後感5篇

★ 甲申三百年祭讀後感範文5篇

★ 優秀紅樓夢讀書心得感悟5篇

★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選6篇500字

★ 《鄉土中國》讀後感心得範文十篇

★ 關於《音樂之聲》觀後感

★ 九一八事變感想文章

Ⅶ 求末代皇帝電影劇情簡介,要按電影中年份分段的劇情簡介

1、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繼任皇帝,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儀鸞殿去世。

2、1912年,三歲登基當了宣統皇帝。辛亥革命後被廢除。幾經輾轉後他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

3、1945年,偽滿洲國皇帝溥儀,被日本關東軍挾持准備去日本。在沈陽東塔機場候機時,被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

4、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作為溥儀的外籍老師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裡,他備受溥儀的敬重,師生情誼深厚。後來跟隨溥儀逃亡天津並一直照顧到1931年。

5、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6、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講話,發表《論十大關系》的基本觀點,明確提出溥儀等人是「大蔣介石」,對他們處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簡單地處決。從這以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三年時光。

其間,他認真進行改造,或者在東北各地參觀游覽,或者專心寫前半生的自傳,或者在高牆內的醫務室以及房前屋後參加輕微勞動。

7、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戰犯大會召開。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讀給特赦人員的通知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1959年度赦字001號。溥儀特赦後,在妹妹家住了半個月以後,溥儀搬到了政府安排的一間旅館里。

8、1960年2月16日,溥儀拿著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紹信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報到。2月18日,溥儀正式上班。第一個月,溥儀只負責澆水和搞衛生;第二個月轉到扦插繁殖溫室。三個月以後,溥儀先後分配到觀察溫室和繁殖溫室。

9、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去世。

Ⅷ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該片有哪些情節毀人三觀

一、電影中的溥儀對婉容有愛,但歷史中的溥儀對她只是冷淡

電影中有這么一個畫面,婉容在抽著煙,川島芳子竟然親自給婉容脫下了襪子,然後緩緩的捧起她的腳舔了一下。要說這兩個人不是大家所想的那種關系,根本就不存在拉拉。可川島芳子為什麼要做出這個動作,導演又為什麼將這個動作放在了正片當中,是導演想傳達一個隱晦的消息給觀眾,還是隨意的拍攝,或者說導演也不知道能代表什麼。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樣的場景出現在這樣的一個電影當中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Ⅸ 為什麼說《末代皇帝》是難得的佳片

本片主要通過插敘來不斷反映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悲劇的一生。經歷過中國的不同階段,他所感受的是物是人非和重復離別。而電影通過很多設計來表現和豐富末代皇帝的人物形象。

1)本影片主要講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從三歲起登基做皇帝,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小時候實則聽命於皇後太監老臣們,後來成立偽滿洲國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像個木偶一樣過著工具人的前半生。最後在撫順戰犯管理研究所思想改造,開始學習過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特赦,他再次進故宮的時候,就要買票了,那曾是他的家啊!

4)本人很喜歡一句話:「我們都像魚缸里的魚,想說很多話,卻變成一連串的泡泡.....」,完美地照應了溥儀作為一個「傀儡的前半生。本可以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童,卻被告知自己必須坐上皇位;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卻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符號象徵;嘗試創立一個國家,又被當作民族罪人。全片不斷出現的「Openthedoor!"流露出了溥儀的憤怒和無力,雖然溥儀有血有肉,但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已被歸類為傀儡皇帝。

Ⅹ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末代皇帝》有何特別為何受到如此追捧

因為這部《末代皇帝》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一代人,先不說這部影片斬獲了多少個奧斯卡獎項,光是說到中國人的情懷,那麼將其重新修復再次上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末代皇帝》這部影片,是由三家公司,分別為義大利、英國和中國的電影公司共同製作而成的,而導演是赫赫有名的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由香港著名影星尊龍領銜主演。

二、影片的主題內容

關於這個影片的介紹,僅僅只有一句話:

這是一部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確實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但是影片獨特的拍攝手法展現出來又不僅僅是這些。它體現出一個巨型王朝在沒落且走向終結之時的垂死掙扎,相當令人震撼。總之,要是有機會,還是要去看看這部影片,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閱讀全文

與末代皇帝電影說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除了晴雅集還有什麼電影 瀏覽:705
隱形的怪獸叫什麼電影 瀏覽:822
虎牙如何申請播電影 瀏覽:708
3月2號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上映的電影下載 瀏覽:204
關於雙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89
林子聰演過的穿越電影有哪些 瀏覽:451
長安詭事之血藤毒蟲電影免費 瀏覽:329
如何用暴風影音看電影 瀏覽:224
免費電影下載v20 瀏覽:717
電影院不文明行為怎麼辦啊 瀏覽:982
pp助理如何拷電影 瀏覽:251
說走就走之不再見電影免費 瀏覽:290
危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420
僵屍電影國語完整免費的 瀏覽:254
講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0
如何約老師看電影 瀏覽:9
任達華趕不趕時間什麼電影 瀏覽:529
林威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999
少年的你在電影院上映多久 瀏覽:619
瑪麗蓮夢露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