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你真的看懂了
突然想起,當年楊露禪之子楊班侯繼承父親拳術,打遍京師無敵手,最後卻因為傷人而被迫離開京師,其傳人也日漸凋零,後世大行其道的那種楊氏太極實為其兄弟楊健侯及侄兒楊澄甫所創,現在的楊氏太極大家也都知道是什麼樣子,而楊班侯太極拳現在只在河北永年縣還有傳人,拳法剛猛非常,與我們通常對楊氏太極拳的印象大異其趣。
我有個大膽的猜想,影片中陳識是詠春唯一的傳人,因為這件事他決定傳真的,雖然他說只傳兩個,可是後來畢竟規矩壞了,而後可能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煩,遂改名陳華順,對,就是葉問的師父,而且時間上也比較穩合,最主要的是,葉問是廣東佛山的,最後詠春在葉問那裡替師門發揚光大了又由李小龍走上巔峰,被現在這么多人來追捧。
2. 請問電影師父的故事情節概括來講是怎樣的
觀影《師父》:這是部良心好片,不遜於《一代宗師》。《宗師》講的更多的是亂世情懷,《師父》卻從民國一抹剪影影射到了天朝亘古不變的世情。廖凡是南方武師,幼年練刀,每日揮刃五百下,練出了刀刀貼肉,刀無虛發的功力。他來到天津打天下,卻不能一擊成名。強龍難壓地頭蛇,你想在混了幾輩子的本土人地盤掏食吃,不是光憑本事就夠的。名家指路:開武行踢館子,靠的是收徒弟。徒弟不用看人品,反正是拿來利用的,老婆找一個,非良家女子更好,露水三年,回頭給她八萬塊錢。但是這兩個人都得是本地的,否則你立不住。廖凡聽了,做了,漸漸在踢館賽里出了些成績。可是,有人壓你啊!整個天津衛的武行是同氣連枝,靜水深流。蔣雯麗飾演的鄒老闆心狠手辣,計謀陰沉,她設計了廖凡,派出天津所有名家車輪戰廖凡。又如何?廖凡挨個放倒,饒是你們人多勢眾,十八般武器挨個上。可是他殺出重圍,也要逃之夭夭,外鄉人終究是外鄉人,他一開始就清楚,他卻沒防住自己也會被小徒弟的精誠和露水夫妻的溫暖融化一點點,他把全部家當給了宋佳,在車站見不到她,悵然哀嘆:她坐前一班火車走了——宋佳並沒有。她是全片最明媚的一抹綠,早年被一個洋鬼子騙去身和心,生了個混血兒子被親爹媽送走,壞了名聲萎落塵埃。廖凡見到她第二面說:我娶你。她笑笑說:這不是我最好的命。發現廖凡玩真格的,她乾脆利落地談價碼,順便要求一個月逛一次街吃一次螃蟹。婚後她洗得了脂粉,修得了房頂,警告得了小徒弟,靜默得了男人的行蹤不定。廖凡告訴她自己的小出身和留不住的緣由,她說「這輩子嫁過了,謝謝你」。她接得住上天拋給她的一切重,也受得住命運留給她的所有輕。她雲淡風輕地對著洋服務員拿出每逢雲雨之事,她都要用的綠寶石指環煙管,說換五十個麵包(她用祈禱的方式換廖凡活),她不卑不亢地背對追殺而來的鄒老闆說:他的事我擔了!一箱子的南洋珍珠和金圓券,銀票,她一文不動從火車站寄出。這女人,端得起煙視媚行,稱得上正大仙容!可惜她的男人不知道,也許她身邊每一個男人都不知道……唯有鄒老闆,她識得出,所以她放過了廖凡
3. 《師父》是怎樣一部電影
徐浩峰
最早知道徐浩峰是因為《一代宗師》,王家衛不願意麵對媒體,所以徐浩峰這個編劇便承擔起電影宣傳的任務,也很快為圈內人熟知,徐浩峰由此有了一定的名氣。之後聽任丘的調頻,大概將這個人了解了一下,方才驚為神人。無法相信,他竟然有那麼多身份,並且每樣都做得極好。他從小習武,祖父李存義,家族文化影響下對中國傳統武術以及道家文化鑽研極深。算是做到了儒佛道三家融合的高人,學美術本可入中央美院,結果跑去學電影,結業後任北影教授。歸家六年研究,寫小說,紀傳體文學。出山做編劇,後導演三部作品,部部精品。我看過他的影評《刀與星辰》,每次拜讀,羞慚萬分,覺得自己寫的那些東西沒法見人。見過他照片,身材高大,微胖,有股子儒雅氣。記得《楊瀾訪談》做一期節目,采訪徐克,放了一些新人導演的作品剪輯,沒有徐浩峰的,但畫外音卻是《師父》里的旁白」新人要出頭「。《師父》一片斬獲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打破了香港武指對這一獎項多年的壟斷。《師父》就是徐浩峰的踢館門徒,這次踢館可謂大獲全勝,江湖中有新人來,且看新人翻江倒海。
4. 《師父》到底好不好看呢
太壓抑了,幹嘛不打爛封建枷鎖歌頌人性,幹嘛不突出個人的價值。大家看好萊塢看多了,以為這便是好的,或者是對的。徐浩峰在《無道之器:武俠電影與傳統文化》一文里說,「武俠片應該敏感中國人的『樣』,保留些傳統中國人生活方式。怕『樣』消失,應該是武俠片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臆想出來的,而是歷史中一種龐大人群共有的心理。」中國人的『樣』,就是《師父》里的規矩,陳識可以逃遁而走,可以一人干翻整個天津武行,但一定會遵守保密的約定,不僅是鄒館長所說的「因為他有女人」,還因為那輩子人尤其是武行中人都是有「樣」的人,破了之後會再立,任你本事大如孫悟空,也必須要有個緊箍咒、如來掌。《一代宗師》里,宮二為了給父親報仇,需要入道,毀棄婚約,表示可以自立門戶,才有了向師兄挑戰的資格。——按照現在人的觀念,費那個勁幹嘛,不就是報仇嗎,還要如此多的迂迴,如此壓抑人性委屈自己,太不應該了。宮二就應該像玉嬌龍一樣,想愛就愛,想打就打——文化的沒落,就在於這種粗野的精簡。說到這,必須要著重說一點,徐浩峰也許在電影里有「懷念與追緬」的情緒,對那個時代的人與物懷有嚮往之心,但沒有做出任何鮮明的道德判斷,灌輸「人心不古」的觀念,他只是盡可能地展現,不管觀眾熟不熟悉,直接「拎」入,比《一代宗師》還要狠——這也造成徐浩峰武俠世界與大眾審美間的根本鴻溝,那些區別於香港武俠片的動作風格,倒還在其次了。舉個例子,徐浩峰在《武打片的瓶頸》一文中,談到日本刀劍片「注重打鬥前的氛圍渲染」的特色,他的理解是:「這類影片不是注重打鬥前的氛圍,而是在觀念上對動作有一種珍惜,做一個動作,便是與神與祖師同在。」——明白他這種理解,就能進入他的電影。
5. 電影《師父》的故事情節概括來講是怎樣的
電影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外來人,如何打破這個局,並為之付出的故事。
廖凡飾演的南派宗師陳識,從南洋輾轉來到天津,為的是開一家武館,將平生所學發揚光大,卻遭遇到蔣雯麗飾演的鄒館長的百般刁難。武館本應是教人習武,在鄒館長等人的控制下,卻是從不教人真功夫,只是為了開館掙錢,從中盈利。
她並不會多少功夫,卻能做到這個位置,在於她對於人情世故的掌控與運用。一方面,她與金士傑飾演的鄭山傲暗中聯合,幫助她控制天津18武行,另一方面與鄭山傲的徒弟,黃覺飾演的林希文暗中串通,操縱江湖,最終因為陳識的出現,而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評價
電影畫質精美,光影有序,恰到好處,每個場景都很用心,每場打鬥都見功力,人物情感鋪墊也十分自然。
看完這部電影,對比第一次看它,印象更加深刻,思考也深入了很多,不由想起了那句經典台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6. 如何評價《師父》這部電影
《師父》是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師父》更是一部滿含細節伏筆,線索暗線的海量信息電影,乍看之下並不十分復雜的故事之中卻有著無數容易被人忽視與細思極恐的情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言語都可能隱藏著不為人所知的故事,這些數不清的隱藏在角落裡的色彩,完全可以讓您在自己認為了解的故事基礎上再深入幾個層次的告訴您這個故事原來還有著諸多不同的其他樣子,這或許與您最初以為的那個故事有著截然不同的隱藏面目。它就像一把摺扇,張開有著正反兩面的不同,折起又有著前後左右四個側面的不同,又如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所寫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蘊的耐人尋味之理,而這也正是《師父》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和最吸引人的地方。(來自知乎)
7. 如何評價電影《師父》
能吸引我看這部電影的也只有影帝廖凡,結果整部電影看下來感覺還不錯,至少比一些評分很高但是空洞沒有任何實在意義天價演員飾演的配音大電影有趣多了。
8. 電影《師傅》對武俠片的發展有何影響
師父電影觀後感:後武俠時代的江湖
丟了的心
什麼是江湖?
十年前,在那部橫空出世風靡大江南北的武俠題材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滿懷壯志誓言闖盪江湖的「女俠」郭芙蓉反復追尋。
什麼是武俠?
無非刀光劍影、恩怨情仇,倘若格局大些,直須再加上一句「家國天下」方可概況——看慣了港式武俠的我如是解讀。
周末的午後、城市中心繁華商城的電影院。徐皓峰武俠,上座未滿。意料之中。其實如果事先向我詳述這種風格的精髓,或許我也是拒絕的(笑)。畢竟作為一個並未研讀過當代武俠新作的人來說,我心中的武俠早已與「浪漫」近似等同。她是飛檐走壁刀光劍影;她是情仇難斷仗劍走天涯;她亦或是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為民與國共存亡。武俠,武俠!縱使世事險惡,武俠的世界裡怎可獨缺一位正氣凜然的俠士?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縱然這一份「浪漫」的偏執於我似乎已所剩無幾。將現今這一風格的作品歸為「後武俠時代」,說白了也不過是我個人的裝腔作勢的一家之言。
然而以上的這些都不是本片的主題。題為師父,「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當我以為標題應當這樣解讀時,影片卻並沒有向我們講述往昔經典武俠中常有的因師徒關系而滋生的恩怨情仇。一個武學天才,是一個幫派的全部未來。沒有師徒情深,有的是揚名立萬對功成身退。什麼是江湖,人心即是江湖。徒兒是師父的棋子,毀掉一顆子成就一盤好棋。何況這棋子,只是個卑賤的「小人」,一個已無家可歸,初時拜師只為看美貌師娘一眼的本地浪盪子。不要以為我是以批判人性的心情在敘述這段劇情。時勢造英雄,然而這不是一曲英雄的贊歌,不是英雄,就沒有人能超越自身所處的時代囹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江湖一日,請守一日本地的規矩。軍閥割據,外敵頻侵,靠拳腳功夫長槍短刀對抗洋槍洋炮的美好願景在《黃飛鴻》一類的浪漫武俠中已是稀鬆平常。但這里是武俠紀實文學:民國津門,武行聯合、封閉排外、規矩森嚴、不教真的。縱使開篇老江湖提出要振興民族絕技的偉大構想,終究也將淪為師徒算計、門票斗爭下的犧牲品。蔣雯麗一句話說的好「好日子不多了,既然如此,何不能多享一日是一日?」何須再去追究竟是誰為誰准備了徒弟,誰布局吃掉了誰的棋子?規矩,才是這里真實的主題。
外來者為樹立門派出賣了自己的徒弟,老江湖地位顯赫卻終被徒兒算計了一世的聲名。「武行的未來在軍界」倒不如說軍界看中了武林這塊肥肉,沒落的武學門派除了拱手獻上,也並沒有什麼實質可行的抗爭對策。乾的是不光彩的勾當,諸多看起來禮儀兼備的規矩不過是當家者口中的「裝裝樣子」。你看,其實在時代的現實面前,人與人之間的劇情往往沒有什麼浪漫可言。以個人對抗群體,以群體對抗時代,熱血亢奮的那種表達是觀眾熱愛的模式,卻未必寫實。徐皓峰的武俠,講究的唯一個「真」字,後武俠時代,演繹的是你我當下的真實情境。
影片拍得范兒十足,選角更是精準到位。看慣了電視劇里多以東北大妞形象示人的宋佳,多半會被此處的風情絕艷所迷倒。影片的對白簡潔、乾脆,多數韻味十足的台詞也出自她所扮演的師娘之口。「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在餐館遇見一個巴西人,然後嫁到南美種可可」「你要回廣州,我不跟你」「天津女人,不外嫁」「這輩子嫁過了,多謝你」還有最終那一句「我男人犯了事兒,我擔著」。連片中另一位氣場強大掌控津門武林,多以男裝示人的蔣雯麗都數次對男主表態「你女人漂亮」。一個能使另一位成功女人贊賞的女人究竟有多美,光靠想像難以一言蔽之。
男主是一身男人氣十足的硬漢影帝廖凡,功夫戲份完成得踏實到位,配得上最佳動作設計的指導,令本片的紀實武俠顯得誠意十足。有了絕色佳人,有了功夫硬漢,若你以為這里即將上演一段風花雪月鐵漢柔情的糾葛,那又錯了。一見鍾情,無關風月。師父需要住平民區,有女人要養,方能掩護自己作為門派全部未來的動向。愛吃螃蟹的師娘,旗袍、素衣,繁華、俗世,淡然相隨,可作為民國時期傲氣的天津女人,她過的是自己的生死。
顛覆了港式武俠,再無關乎浪漫。徐皓峰的江湖裡多的是北方武術的大氣與硬朗。高手較量,寫實但不血腥。摒除了飛檐走壁騰空飛躍的招式,點到即止卻扎實凜冽的力量往來反倒成為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切實觀感。
早在十年以前,當各種惡搞文化與玄幻、仙俠等時為「非主流類型」一切伴隨爭議沖擊我們視野的時候,多元化的當代文學影視氛圍之形成已成大勢。金古溫梁之後,文學領域的武俠已愈漸頹靡,其中伴隨著多少武俠迷的流逝,我不能斷言。雖然在國際電影市場上,中國功夫依舊在某種程度上與本民族文化休戚相關,而經年累月層出不窮的單一模式武俠電影卻良莠不齊。個中落差,縱使身為偽武俠迷,亦倍感唏噓。像《師父》這樣的影片,拍得個性十足,票房卻仍然註定難有作為。沒有什麼屌絲逆襲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劇情反轉,亦沒有蓋世英雄拯救萬民於水火的壯志豪情。單純寫實講述特定時期武林的現實故事,恐怕難以引起最大范圍觀眾的共鳴。鏡頭和場景美術方面,雖大氣帶感,卻確實更具有電視劇質感,這恐怕與幕後班底的構成有很大關系。然而在我看來,瑕不掩瑜。商業時代的泡沫影片那麼多,獨樹一幟,觀後若有回響,足矣。
武俠業已沒落,江湖尚存於心。就算某天,文學界再無一人寫武俠,現實的江湖,你我仍舊輾轉徐行。
9. 電影《師父》怎麼理解
電影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一個外來人,如何打破這個局,並為之付出的故事。
廖凡飾演的南派宗師陳識,從南洋輾轉來到天津,為的是開一家武館,將平生所學發揚光大,卻遭遇到蔣雯麗飾演的鄒館長的百般刁難。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武館本應是教人習武,在鄒館長等人的控制下,卻是從不教人真功夫,只是為了開館掙錢,從中盈利。
她並不會多少功夫,卻能做到這個位置,在於她對於人情世故的掌控與運用。
一方面,她與金士傑飾演的鄭山傲暗中聯合,幫助她控制天津18武行,另一方面與鄭山傲的徒弟,黃覺飾演的林希文暗中串通,操縱江湖,最終因為陳識的出現,而打亂了他們的陣腳。
這部電影的精彩,在於以下3個地方:
第一,大背景裡面有小背景。
一方面,鄭山傲從白俄舞女的步伐里,看出西洋人對於武術的研究,擔心被他們所超越,決心重振江湖,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另一方面,隨著軍閥混戰,鄭山傲認為「武館必沒落,前途在軍界」,他一邊培養自己在軍中的弟子,一邊也暗中做著准備。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如果說這兩個是這個故事的大背景的話,那麼,天津武行的錯綜復雜,就是故事的小背景。
鄒館長一方面想控制天津18武行,實現為她所控的目的,她就暗自聯合武行老大鄭山傲,以及軍界新星林希文,同時阻止陳識的北上,想方設法阻止他在天津開設武館。
這兩重背景,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宏觀層面,一方面他們想振興武林,一方面又看到這種大的發展趨勢,已經認識到可能會大勢已去,但是還試圖從中尋找空間,體現了一種糾結,復雜的矛盾心理。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第二,大情感里有小情感。
對於主人公陳識來說,他的大情感,就是對於詠春拳的發揚光大,希望能夠在中華武術的中心天津開設一家武館,不僅教人習武,而且教的是真功夫。他不為自己,為的是平生所學,以及心中大愛。
從這方面來說,他是一個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另外,他在北上天津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挫折,無奈只得曲線救國,繞道而行。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這時他收了一個徒弟,名叫耿良辰,本來想的是藉助這個徒弟,幫助他完成開設武館的目的。後來,他對徒弟產生了情感。看到徒弟被人暗算後,出手相救。
這裡面的小情感有多個層面,不僅是陳識對於他的徒弟有情感,鄭山傲對於他的徒弟也有情感,知道徒弟算計自己後,他本來有機會打敗徒弟,卻在關鍵時候鬆了手,可見他對徒弟的情感之深。
第三,大故事裡有小故事。
大故事就是陳識與鄒館長對峙這條線,在他遭到暗算後,決心反抗,並與各路高手逐一過招,卻並不傷害他們,最終保全了自己。
小故事就是陳識與趙國卉這條線,以及耿良辰與賣茶女孩之間的那條線,他們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情感故事,又恰如其分地融入到這個大的故事之中。
此外,還有鄭山傲,陳識,耿良辰這三個人的故事,分別代表了武林江湖的老中青三種勢力。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一個是明知自己已經老去,只想著退隱山林,保住名聲地位。
一個是承上啟下,在與老一輩的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壓力,大勢,一方面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
一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橫沖直撞,有著一股子沖勁,在跌跌撞撞中離開,卻喚醒了陳識心中的俠義精神。
與他們三個相對應的,是另外兩條完全不同的路,一個是鄒館長,她心中想的是繼續延續這條老路,不教真功夫,保住自己和武行的地位,能拖一天是一天,沒有改革的想法,而是周旋各派勢力,從中獲取發展空間。
徐浩峰電影《師父》究竟講了什麼?3點告訴你答案
一個是林希文,他常說「我以為這輩子見不到一個有骨氣的人」,表面是誇贊別人,實際是標榜自己。他想給武行尋找另外一個道路,就是投靠軍界,為他積攢威望和實力,換來向上的資本。
電影《師父》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對於多條並行線索的完美處理,讓它們各自行事,互不幹擾,又互相補充,互為表裡。
在眼花繚亂的打鬥中,在錯綜復雜的環境里,在人情世故的江湖裡,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俠義精神,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答案。
結尾處,陳識在南下的列車里,打開了那本浸透著耿良辰鮮血的書籍,這個鏡頭力透紙背,無聲地訴說著這一切。
10. 嫁到南美種可可什麼意思
很多影迷喜歡電影里宋佳飾演的那個角色,也因此覺得遇上一個巴西人,嫁到南美種可可是件富有異國浪漫情調的事。
電影《師父》里宋佳演的天津女人出場時一身旗袍,流的是當下天津時髦的卷發,開口第一句話便是最見不得佔便宜白吃的男人。
然後那個吃免費麵包的男人(廖凡飾演陳識)說他要取她。宋佳笑著說: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遇上一個巴西的人,嫁到南美種可可。
很多影迷喜歡電影里宋佳飾演的那個角色,也因此覺得遇上一個巴西人,嫁到南美種可可是件富有異國浪漫情調的事。
宋佳飾演的是一個有過一段感情和一個孩子的天津女人,看上的是個洋男人,後來洋男人跑了,兒子也被溺死了。即使是在當時相對比較開放的天津,她也是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
但從她精緻的妝容和滿臉的優雅自信來看,她並不把自己視作一個下賤女人,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相反只是一個在天津土地上執著生長、認真生活的女人。這個女人她懂天津,也懂生活。
沒有男人也要精緻生活,穿時下的旗袍,做時髦的發飾,煙是紐約的洋玩意兒,鏡子前還有好萊塢的男明星照。住貧民窟也要懂時髦風向,愛逛街是女人的天性,更是時尚天津女人的天性,哪怕只逛不買。
天津九條河,螃蟹比米便宜。愛吃螃蟹的她提出兩個要求除了每周要逛街外便是每周要吃一次螃蟹。她對生活的要求正是因為她不隨便屈從與生活,天津的女人就要過成天津女人該有的樣子,她懂得天津女人的好。
無論天津人的生活有多少繁雜規矩,也無論天津女人不外嫁這個定律多麼牢靠,她到底還是個重情義的女人。
15歲時,她和一個外國男人好上後,便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然而那梳妝鏡前的好萊塢明星正是對舊情的不舍;她說天津女人不外嫁更多也是捨不得與那外國男人的結晶,她說離開了天津就怕兒子回來找不到她。
後來陳識(廖凡飾演陳識)娶了她,拿她做掩護,住貧民窟,逛街吃螃蟹。
她有言在先不隨他回廣東,且早早拿了三年後的分手費。但每周螃蟹80隻,她五十他三十的日子也足夠踏實厚重,他陪他逛街為她買只小狗陪伴她說要給她陪伴。
這是一個天津女人的情與愛,她內斂寂靜卻也溫潤如火,她有入世的美也守得住出世的安寧,骨子裡留的是清高孤傲的血液,卻也能在螃蟹咖啡法國麵包里自由轉換。追的是天津時髦玩意,抽的是紐約貨,口裡卻也還是天津女人不外嫁的規矩。
所以最後她說,那個洋男人跑了,所以洋男人欠她的。對著欠她的人許願,就應該都可以實現。今天,她想要另一個男人活著。現在那個男人離她200米遠。她說,她心念不強,要離得近才好。
200米很遠,遠到天津女人不外嫁。200米也很近,轉身就可以揣著去廣東的火車票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