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香港的電影院為什麼那麼少

香港的電影院為什麼那麼少

發布時間:2022-09-03 10:06:08

Ⅰ 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越來越差,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985-1996年。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香港涌現大批優秀電影,票房冠軍成績上漲到5700萬元,達到了階段歷史的頂峰。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強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業片製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電影在台灣、新馬泰等海外華人社會同樣獲得認同。同樣,出色的電影為香港電影帶來大量的資源。使得香港電影更加繁榮,但為什麼從97年開始,香港電影就開始沒落,鮮有優秀的電影出現呢。
內因:1.邵氏對香港電影業的壟斷,提及香港電影,必定跳不過邵氏。當時的邵氏電影可以說是獨大,有演員有片場有影院,全產業聯動。而且當時的演員全靠工資生活,任你的電影再火也不會有太多的額外收入。這些大量減少了電影拍攝的投入,所以縱然電影票房不好也不會有太多的回本壓力。但這也讓邵氏並沒有繼續加大電影的投資,盡管香港電影那時一片繁榮,但是成本的限制卻讓其沒有足夠的進步。雖然邵氏對香港電影做出了貢獻,但是以其體量,是否做的足夠多呢?
2.資金問題:粗製濫造的電影導致資金回本困難,無法盡快投入新電影的拍攝。本土經濟不景氣,外商開始撤資尋找新的市場。當時的年代,雖然大陸已經定下對西開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貿易,法律上仍有很多問題出現,這時候,被英國統治一個多世紀的香港就成為大陸同西方及台灣的經貿中轉地。但是隨著大陸開發政策的逐漸實行和落實,香港的經濟也收到沖擊。3.演職人員:提起香港電影的衰落,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演員好導演青黃不急,但為什麼我放在後邊說,因為這其中有這因果關系,正是因為香港市場受到沖擊,周潤發,成龍等投身好萊塢,但當時的香港環境卻沒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來。
香港電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國外電影業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21億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軍只有4500萬。從97年開始,香港的海外市場敗退,本土市場也受到擠壓。而在國外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軍仍然在三四千萬左右徘徊。2.觀眾喜好的變化: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加上美國大片的沖擊,觀眾開始追求更高製作,更新穎的電影。而香港電影仍是那幾樣,並沒有出現真正的創新。3.國際經濟局勢的影響:97後,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國電影的發展,韓國,美國都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電影,而原先投資香港電影的台灣金主也開始撤資,香港電影的市場和資金供應都受到影響。
這些原因也形成了惡性循環,讓香港電影的崛起變得更難,也很難重現當初的繁榮景象,再涌現出往日的經典電影了。

Ⅱ 香港電影人已經非常努力了,為什麼香港電影還在不停的衰落

現在的香港電影衰落是因為很多原因,首先是人才的流失,再加上香港影壇後繼無人,要知道在九幾年到零幾年,那個時候真的是香港的盛世,各種經典的電影層出不窮,而且也提名了很多次的大獎,就連其中的歌曲也讓人耳熟能詳。

有的時候一到上映時,看到名字就不想去電影院了,很多名字都是換湯不換葯的,各種電影質量參差不齊的,也讓多數的觀眾對於香港電影不太看好了,尤其是人才凋落是最大的主力原因,不僅沒有好劇本,就連好演員也沒有,而且有的還改變了初心,只是為了賺錢而拍攝電影,因此香港電影衰落是必然的。

Ⅲ 為什麼現在香港電影拍得越來越少

其實不算越來越少了,只是現在引進的不是很多,如果你特意去看一下,找一找,還是會發現,每年都有許多新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只是現在我們大陸的電視劇和電影,就挺足夠我們看的了,那相對的就會忽略掉,港台的一些劇。

畢竟以前,我們在大陸影視資源相對比較少的情況下,大部分電視台都會播放很多港台電影電視劇,當然,當時也只是引進了一部分,因為可選性小,所以我們的印象都很深刻,那時候也沒有電腦啊,智能手機等等的電子設備,所以娛樂一般就僅限於電視上的電視劇,這一對比就感覺當時的香港影視劇特別多。

其實不過是我們現在大陸拍的作品數不勝數,相比較而言,就感覺香港的就很少了,還有現在很多香港台灣的明星都到大陸來拍戲,大陸也有去那邊拍戲的,這種界定感就比較模糊,也會感覺到香港影視劇越來越少。

Ⅳ 為什麼現在香港電影沒人看

本來前陣子上映的《妖靈靈》宣傳介紹時,對於故事演員陣容都蠻喜歡的,決定為貢獻票房出一分力的,但是當時心心念念的《芳華》還沒看,還是先看了《芳華》等著之後再去看《妖靈靈》,怎知上映之後,一大批負面評價洶涌來襲,嚇得我趕緊把《回魂夜》又復習了一遍。

對於香港這種類型的電影,我想很多電影愛好者,對港片是有一定的情懷的,但是說到底能打動觀眾的,是真心實意的拍出讓大家看後最起碼覺得這趟我沒有白來的感覺。

當時記得有個神評,因為《妖靈靈》這部電影也有開心麻花參與,那個網友說,原來開心麻花也是要賺錢吃飯啥的,言下之意,無需多說。

我想不論是香港電影還是什麼電影,如果秉持一份初心,能通過一部電影的濃縮,我們看到的是想表達更深遠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在滿足視覺盛宴的同時,也接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我想這才是真正做電影的初衷。

Ⅳ 香港電影衰落了嗎根源在哪

香港電影的衰落,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要知道,一種文化產品的興起,肯定要依託於市場。有市場,有錢賺,產業才會興起。

那麼我先問,香港彈丸之地,為什麼曾經發展出那麼大的市場?

答案是,因為它曾在亞洲沒有對手。

當時全亞洲的娛樂電影,叫得響的基本只有印度、日本、香港。對於亞洲的華人圈來說,日本和印度電影畢竟有文化隔閡,但香港電影沒有。

所以,當時的香港電影往往能輻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等多個華人地區,加上題材非常豐富,涵蓋武俠片、槍戰片、喜劇片等多種成熟的類型,自然佔了亞洲電影半壁江山。

香港電影最強的時候,不要說亞洲華人圈,即使是日本人、韓國人都非常喜歡,原因很簡單,就是題材很好看

但是後來,它的市場逐漸被搶奪——

1、90年代末,好萊塢特效大片席捲全世界,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泰坦尼克號》《魔戒》《哈利波特》之後,很多人形成了一種觀念,大片去電影院看,一般的電影在電視上看就行了,所以好萊塢大片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2、韓國電影、日本電影、韓劇、日劇開始大力發展商業化,也搶佔了部分香港電影的市場。2000年初,一大波日劇、韓劇、日影、韓影湧入我們的生活,其實他們也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3、1996年香港正式實行買房搖號制度,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因為市場份額被瓜分,很多投資者不再看好電影業。沒了錢,產業自然衰落。

4、人才流失。隨著香港電影業的衰落,很多電影明星、電影人才要麼出國,要麼退出電影圈(比如很多嫁入豪門的女星),要麼來內地這片新興市場尋求發展。最終結果就是,內地電影業越來越發達,北京成為華語電影的中心,而香港本土電影人才,卻呈現青黃不接的勢態,要發展,也必須北上。

以上就是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但也不用傷心,雖然「香港電影」這個概念,但香港的電影人才還是在繼續拍電影的。他們的經驗和思維,也已經融入「中國電影」這個更大的概念之中,這是好事。

Ⅵ 香港電影人現在都在做什麼現在港產電影怎麼那麼少呀

對於現在的香港電影,大家都有一種「日薄西山」的感覺。各種唱衰港產片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的。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香港電影都是千篇一律的劇情,還有難以為繼的產量等等,大家都對於香港電影的未來產生了深層次的擔憂。

其次就是題材的問題。好的創意是要靠人的大腦產生的,現在的港片題材一直都在趨同化。還有市場固化也是一個老毛病了。市面上的港片,幾乎離不開警匪。香港影人好像形成了一種「只有這類題材才能在內地有觀眾緣」的固有思維,都沒有出現什麼新思維。

Ⅶ 香港拍的電影電視劇,怎麼越來越少了

2017應該也有電視劇在拍攝,近幾年,韓國電視劇、美劇、英劇、泰劇相繼席捲大陸對港劇也是沖擊。

曾經看《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分析TVB,內部的各種矛盾,各部門的四大天王弄得TVB矛盾重重。演員為了拿獎不擇手段。

圖片來自網路

大陸的電視劇蓬勃發展對香港也是有沖擊,沒有好的題材,金庸的武俠都拍了好幾遍了,不如大陸題材廣泛

Ⅷ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首先就是時代不同了。香港電影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僅僅是周星馳代表的搞笑電影,成龍代表的動作電影,還有周潤發代表的英雄電影。這些電影使得香港的電影引領著大陸的發展,大陸電影逐漸向香港電影靠攏,隨著香港回歸和大陸開放的進一步發展,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人們的審美趣味變了,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這個也不能說是香港的電影的沒落,只是香港電影的換一個新的模式了,這個模式與大陸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港式電影特有的內容,不知道大陸的導演或者是製作人會不會借鑒香港的這種模式,要是可以的話,會不會是大陸引領著香港的發展呢?

Ⅸ 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衰退呢

香港文匯報長篇撰文分析了港片由盛而衰的原由。

產銷失衡危機深藏

在分析電影業衰落之前,先要說明一下,絕大部分產品,產與銷必須要平衡,否則,無論是求過於供或供過於求,都會有嚴重的不良後果。偏偏我們的電影業的衰落,就由產銷的嚴重失衡開始。

最初的失衡是戲院,由八三年到九三年,全港戲院由九十九間,增至一百九十九間,幸而九四年開始,獨立建築的戲院地皮有價,於是紛紛拆卸改建,但一些附在多用途建築物內的組合戲院還是動彈不得,這時候許多「埋」不到線的戲院叫苦連天。

戲院過剩劣片充斥

戲院的過剩,惹起電影界一些人的見獵心喜,強不可行而行的相繼組成第四院線及第五院線,須知觀眾不會因為多一條院線而多看一部電影,三條院線已足夠電影觀眾穩定地選擇,或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絕少是三取其三。到了有五條院線,他們只不過多了兩個選擇而已,票房數字不會因此而增加,每條院線及每部影片只會因被「分薄」而縮減。

本來穩定的製作品質和數量,亦因影片的票房回報滑落,不得不將預算大幅削減而影響品質下降。另一方面,由於多了兩條院線,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多年來無法排映的影片都傾倉而出,在好片難再劣片充斥之下,又怎能叫觀眾不漸漸失去走進戲院的信心?

粗製濫造意興闌珊

也許有人會說,倉底的劣片出盡,新拍的影片就不一樣,實情卻非如此,因為院線多,需求多,發行公司選片就難再嚴格,於是只要是影片,就不愁沒有映期,這鼓勵了圈中人紛紛成立兄弟班,記憶中成立第五院線的那個月,有近四十家製片公司相繼成立,大有「拍得快好世界」之勢,在此種追趕搶占之下,又怎會拍出好的影片來。筆者曾經感嘆:香港電影界,很不容易才把長期以來像攤檔式經營的電影,扶持為企業化的經營,卻被業內一些缺乏遠見之人,一個錯誤的抉擇,就將它打回原形。

不幸的是,曾把香港電影推上高峰的人士,退休的退休,轉業的轉業,少數佇足下來的,亦已意興闌珊,行外的資金早聞電影界一些張牙舞爪的搞手而卻步,面對連特區政府亦難預料何時復甦的香港經濟,香港電影界如果仍不痛定思痛認清前路,這個深谷究竟還有多深,實未可知也。

電視業的發展、電子游戲的普及和盜版等問題都使得一度爆滿的電影院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特別是韓國和泰國——的電影也對香港電影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
時任香港電影庫(Hong Kong's Film Archive)程序員的羅卡和其他電影業人士說,香港電影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影片資金通常難以保證,製作周期非常短且預算極少。

「香港電影業非常習慣於快製作,比如下周就要上映,因此必須在本周就完成聲效、音樂、對白等等。一些都那麼草草完事,因此品質不好」,獨立製片人畢國智(Kenneth Bi)說。

在無數電影業人才流入中國大陸後,香港極不情願地看到另一位人才也要離開,特別是這么知名的羅禮賢。

Ⅹ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電視劇都那麼少了,感覺現在的香港怎麼沒有以前那麼有知名度了,娛樂人物也沒有了,

其實近年來香港整體的娛樂文化、偶像文化在一直走下坡路是個不爭的事實,上個月亞視破產就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例證!造成香港的文化影響力整體下滑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香港的文化長期以娛樂和偶像作支點,以賺錢為目的,缺少厚重和根基,自然不會長久興旺。
2、香港從事文藝創作的優秀人才去世與流失嚴重,後繼力量無力擔起大梁,創作的作品質 量和數量不如以前。
3、隨著大陸的文化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香港的以前作為亞洲娛樂中心的地位已經喪失。
4、現代年青人因免費的網路習慣和盜版造成對文化消費支出減少,也直接打擊娛樂產業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香港的電影院為什麼那麼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除了晴雅集還有什麼電影 瀏覽:705
隱形的怪獸叫什麼電影 瀏覽:822
虎牙如何申請播電影 瀏覽:708
3月2號有什麼好看的電影上映的電影下載 瀏覽:204
關於雙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89
林子聰演過的穿越電影有哪些 瀏覽:451
長安詭事之血藤毒蟲電影免費 瀏覽:329
如何用暴風影音看電影 瀏覽:224
免費電影下載v20 瀏覽:717
電影院不文明行為怎麼辦啊 瀏覽:982
pp助理如何拷電影 瀏覽:251
說走就走之不再見電影免費 瀏覽:290
危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瀏覽:420
僵屍電影國語完整免費的 瀏覽:254
講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0
如何約老師看電影 瀏覽:9
任達華趕不趕時間什麼電影 瀏覽:529
林威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999
少年的你在電影院上映多久 瀏覽:619
瑪麗蓮夢露拍過哪些電影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