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的製片人,出品人,導演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
導演(film director)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
監制(Executive Procer)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場記是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
電影公司泛指用於製作,拍攝電影電視節目的公司企業或部門。
執行製片人一詞,最初來源於台灣同行,意為代表製片人procer執行部分職能的人,因為有時候製片人並不具體實行管理的權利,只是由於在籌資、談判明星方面的貢獻而掛名而已。另一方面,執行製片人的出現,亦是電影電視行業中需要掛名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不斷出現新的職務名稱授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發行人就單純是發行公司或者個人把電影成功推向市場的人員。
⑵ 組織拍電影的人叫導演,組織唱歌的人叫什麼呢
叫指揮
指各類管弦樂隊、合唱隊等集體性的音樂表演時,站在樂隊或合唱隊前面手拿指揮棒、並結合肢體語言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指揮者右手持指揮棒(合唱指揮一般不用指揮棒)掌握速度和節拍;左手主要表示強弱等樂曲表情。臉部表情、頭部以及身體的動作,也是指揮的一個方面。
⑶ 電影,電視劇里的出品人,製片人,監制,編劇等等都分別指什麼
出品人是指負責調查影視作品的人。
出品人根據影片的投資成本,受歡迎程度,收益等等來綜合衡量該影片是否值得投資,如果合適,那麼該影片才會被注資進行拍攝。換句話說,出品人相當於影片的投資者,是決定影片是否順利拍攝的關鍵性人物。
製片人是指負責影片製作的人。
製片人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演員挑選等等。製片人有權利決定影片的拍攝手法,拍攝風格,演員人選。製片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像是導演一樣,是影片製作的重要人物。
監制是指負責影片的日常運作與策劃。
監制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編劇是指負責影片的劇本創作和審查。
編劇是影片的核心人物,承擔著影片的故事內容走向和發展。編劇通常由一個或兩三個人組成,有一些大製作的影片甚至有幾十個編劇。編劇一般要求由文化水平較高,熟悉文學或藝術創作的人來擔任。
⑷ 拍攝一部電影的工作人員,及各自的職務都是什麼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4)拍電影人叫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發行是指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根據2004年6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的《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設立影片發行公司需要申報及批準的程序,當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經營。根據該規定,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申報條件及程序如下:
(一)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二)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託發行過兩部電視劇;
(三)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公司名稱預核准通知書、已代理發行影視片的委託證明等材料。
⑸ 拍電影中的導演、製片人、出品人、監制哪個職務大都分別是幹啥職務的啊
出品人:一般都是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製片人:任務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負責整個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點完片,但也要保證質量。同時還是拍攝影片過程中的「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確保大家沒有「偷奸耍滑」、沒有浪費投資商的錢等,跟工程監理的角色相似。
顧問:如果是歷史題材或比較其它專業的題材的影片,為使影片更具說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製片人會邀請權威人士作影片顧問。
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的場景。
燈光:為達到電影藝術效果,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燈光效果。
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定出造型。
化妝師:「濃妝淡抹總相宜」,化妝師亦需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員:根據劇本內容,為影片增添精彩場面,但又必須使用專業人士表演,特技人員功不可沒。
後期處理:影片整體拍攝完封鏡後,導演和監制看過母片之後感覺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處理,達到電影藝術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時還可能重拍某些鏡頭。期間有配樂、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對應的就會有作曲、配音演員、特技效果人員等。
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相應的還會有樂隊、指揮、演唱者等人員。
剪輯:因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有很多重復的或者多餘的鏡頭,為使影片整體效果自然和諧流暢,同時兼顧導演及劇本的風格要求,剪輯師需要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製作凝聚了電影工作人員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艱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為廣大人民群眾奉獻好的作品的人,他們是偉大的、無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攝「圖謀不軌、有違史實」的影片,那他就是社會渣滓、人民的敵人!
監制:
監制(Executive Procer)。監制通常受命於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這里將聚焦「監制」(Executive Procer)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對於監制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制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制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在攝制組里,監制和導演往往又是一對矛盾,他們常常是針鋒相對,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只有到了拍完影片,他們才握手言和。」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⑹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工作人員及職務都有哪些
拍攝電視劇的工作人員:從介入劇組開始一般為製片人、製片主任、製片、策劃、編劇、導演、監制、出品人、製作人、攝影師、攝影(呵呵,一般有師就有無師的)、男女演員、場記、副導演、導演助理、有的還有執行導演、美術師、美術、錄音師、燈光師、道具師、化妝師、服裝師、煙火師、置景師、劇務主任、劇務、場務、司機、視頻技術、前面說到的每個職務根據不同都有無師的職務和助理職務,一般20集現代劇的工作人員(不含演員,因為沒有定稿的劇本是無法確定演員人數的)在40-60人,像《笑傲江湖》這部電視劇的劇組單純的工作人員就超過200人,演員幾千上萬人次,這個也是根據劇情的場面大小來定的。像現代韓劇,就那幾個人能演幾十上百集,劇組工作人員也是40人左右。
⑺ 有個拍電影的人,叫什麼庫布里什麼的,是誰啊
斯坦利·庫布里克
美國導演,後移居英國,嘗試過各種類型和題材,均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
庫布里克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內科醫師。13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庫布里克高中時就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向Look雜志出售他拍的相片。17歲他已經是Look的一名攝影師,期間的幾年他環遊了世界。後來作為非錄取學生進了哥倫比亞大學。40年代後期,庫布利克開始傾心於電影製作,經常去參觀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
1951年,庫布里克用他所有的積蓄投資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搏擊之日》,一部16分鍾的關於拳擊手Walter Cartier的記錄片。這部片後來被RKO收購並作為This is America系列的一部在紐約的派拉蒙劇院上映。他放棄了他在Look的職位,全職投入了電影製作中。在親戚的幫助下,他籌集了13000美元投資拍攝他的處女作《恐懼與慾望》。影片在洛杉磯附近的San Gabrielle山上拍攝,工作人員不到10人(包括庫布里克的前任妻子Toba Metz),片子拍攝的時候沒有配音,是後期才配上去的(這個方法最終導致增加了20000美元預算)。成片只在紐約的藝術影院中放映,沒有賺回投資的錢。1955年他拍攝了第二部影片,一部關於黑社會的《殺手之吻》,該片買給了United Artists(聯合藝術家) 公司,並在全球發行。
1956年,庫布里克執導了他的第一部攝影棚影片《殺手》,一部運用重疊的時間講述的強盜片,由Sterling Hayen主演,撰寫犯罪小說的傳奇作家Jim Thompson編寫台詞。這成了庫布里克第一次在藝術上的成功,也引起了米高梅的注意。經過一段時間的准備,他們改編了Humphrey Cobb的戰爭小說《光榮之路》。但這項計劃被一個又一個的攝影場拒絕了,直到柯克·道格拉斯同意參加演出,最後由聯藝出資,於1957年在德國拍攝的這部影片獲得了評論的一致贊揚,並且進一步鞏固了庫布里克的地位。
1950年,他代替Anthony Mann執導Spartacus(斯巴達克斯),這是當時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預算是一千兩百萬,影片大獲成功,贏得金球獎最佳影片。1961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富有爭議的根據Nabokov小說改編的《洛麗塔》。接著他執導了他的第一部無可質疑的傑作:1964年的關於冷戰時期的黑色幽默影片《奇愛博士》。
1965年庫布里克開始製作後來被認為是他的顛峰之作的《2001太空漫遊》,影片迅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公認為最發人深思的偉大影片之一。接著庫布里克開始注意到另一本備受爭議的小說:Anthony Burgess 的《發條橙》,這是一部1977年寫的關於未來世界的犯罪和懲罰諷刺性小說,在美國上映時被打上了「X」級,但令人驚訝地備受歡迎,甚至獲得了幾項奧斯卡提名。在英國這部影片戲劇化地放映了一年之久,但由於幾件犯罪案和影片的場面相似而被指責,才停止了放映。
1975年庫布里克改編了19世紀作家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y的小說Barry Lyndon,一部關於18世紀一個愛爾蘭流氓Ryan O'Neal 的興衰史。1980年,他執導了Stephen King的恐怖小說改編的《閃靈》。之後的五年多時間他遠離攝影機,構思他的下一步影片:1987年的《全金屬外殼》,這部越戰片獲得觀眾和評論家的好評。之後他再一次進入冬眠狀態,直到1996年年底開始著手拍攝《大開眼界》,由湯姆·克魯斯和尼可·基德曼夫婦主演。1997年他獲得了兩項電影界最高的榮譽:美國導演行會的D.W.Griffith 獎和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⑻ 攝影師和攝像師有什麼區別 拍電影的是攝影還是攝像啊那像一些拍電視劇的是什麼啊
一、定義不同:
1.攝影師:
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2.攝像師:
是電視圖像藝術的主要創作者。攝制組主創人員之一。
二、領域不同:
1.攝影師:
攝影師主要從事拍照類行業,如影樓、平面拍攝等。
2.攝像師:
攝像師主要從事影視類工作,如電影、電視劇類行業。
三、在電影和電視劇的中拍攝的指的是攝像師。
(8)拍電影人叫什麼擴展閱讀
攝像師的任務是將分鏡頭腳本的內容運用電視畫面藝術,形象的表達出來。電視攝像不同於電影攝像,除了設備的性能差異外,還有構圖光影,拍攝手法,鏡頭語言都是有很大區別的。
其次是電視節目的新聞性和時間性,而電影則是攝影師和導演溝通後以最好最完美的鏡頭語言把導演的意圖表達出來呈現於大熒幕。
攝像師從熟悉劇本到完成拍攝計劃,從形成藝術構思到實施拍攝方案,都是從圖像這個信息窗口利用光影、色彩、線條、密度、運動等手法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畫面氣氛,並以此向觀眾傳達特定的藝術思維內涵。
⑼ 一般指拍攝電影的出資者或其代理人是叫什麼
製片人
製片人:一部電影的最高負責人(負責融資,建組)
製片人的工作相當繁瑣及復雜,所以他在融資過程中必須要加入幾個重要人物(導演和製片主任)
但有時一些工作繁多的製片人(比如他同時製作了兩到三部影片),其一定分身乏術,於是他就必須要有一個助手(副製片人),其基本上擔任了製片人的所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