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國電影《媽媽的條件:甜心媽媽》的媽媽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是鄭善敏,韓國女演員。1984年生於韓國光州市,畢業於世宗大學電影藝術學系,韓國女演員。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1)電影剪閱制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韓國電影發展到今天的振興狀態,走過了漫長的歷史。1900年初,韓國電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在這以後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嚴鶯蘭等年輕影星為代表的「赤腳青春」等紅極一時的影片,是那個時代的標志。
70年代,電視走入尋常家庭,電影業進入衰退期。但這一時期仍出現了『星星的故鄉』 『冬女』等描繪年輕人愛情故事的暢銷電影。
Ⅱ 為什麼我總覺得韓國人的音樂視頻比中國的好看
說到文化的侵略有點嚴重了。其實你覺得韓國人的音樂視頻好看,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你的感覺,二是韓國人的影視水平確實很高。說起韓國影視及韓國的這娛樂文化,簡單介紹,對比中國的情況,了解之後或許就有了答案,其實中國也不乏MTV製作高人和優秀影視的,只是我們習慣把別人的缺點縮小,優點放大,把自己的缺點放大罷了。
韓國四大唱片公司
韓國的造星工程已製造出大批像god和BOA這樣的偶像,他們的娛樂製作可以和日本抗衡。去年日本僅唱片銷量就達29億美元,居第一位,而韓國的流行音樂去年國內收入是30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二大市場。「韓國將成為繼日本之後亞洲的又一個流行文化的中心」MTV亞洲總裁這樣說。
韓國三大電視台:MBC電視台、KBS電視台、SBS電視台
韓國的連續劇主要是由韓國三大電視公司,即MBC(韓國文化放送),KBS(韓國電視台),SBS(漢城電視台)製作和播出的。三大電視公司所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合家觀賞的劇。展現韓國人民的生活形態。 第二部分是都市輕喜劇。第三部分是都市偶像劇和動作劇。演員年輕而漂亮,故事浪漫而輕浮,節奏明快而具有爆發力。從製作數量和質量上來看,韓國三家電視台的水平座次應該是這樣的:MBC,KBS和SBS。
韓國電影,在短短的時間內不僅為電影票房帶來了勃勃生機,還獲得了世界重要電影獎項的公認,韓國電影已經不是亞洲電影的新生力量,而是日漸成為了亞洲電影強勁的旗幟。許多人在酸葡萄情結下感慨韓國人在足球和電影上的好運,但他們卻忽略了,在我們這個日漸被歐化的亞洲,剛烈韓國用他們大韓民族的意志推開了歐美的腐蝕,他們是屬於自己的。在這里,我們要記敘的,就是為韓國改變了電影歷史的電影英雄們。
1998年金大中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取而代之的電影分級制度是韓國電影振興的前提 電影《再見,列寧》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柏林牆拆除後,無數東德人第一件事是沖向音像商店,購買他們未曾眼見的三級片,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取消電影審查制度的韓國。 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叫「電影剪閱制度」,當時的「剪閱」是非常挑剔和嚴格的。 主要剪閱對象是:暴力的,恐怖的,靈異的,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的,或者是批評國家政府,批評其他國家的政府,還有出現色情的,出現性部位的電影……都是剪閱和限制的范圍。 引用韓國電影振興科科長金泰薰在「紀念韓國電影放映100周年」上的講話可以知道這段歷史:「……1950年的時候對電影還是一種限制,管理的比較嚴格,1990年開始更加註重電影的資源,而不是制裁和限制,此後這10年來對電影的支持是比較多的。1960年到1980年末,政府的軍事壓力比較大,影片更多地贊揚民主主義,而沒有重視自己文化方面的影片,象《生死諜變》是描寫朝鮮姑娘和韓國男孩的愛情,是反映韓國和朝鮮關系的,現在都能出現了……」「……1960年-1970年末,政府剪膠片的情況比較多,70年代末這個情況稍微寬鬆了一些,那個時候也是在分等級,現在的分等級是更加自由地表現導演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 目前從韓國內容上來看,最成功、最受歡迎的韓國電影,只有三類,就是曾被電影審查制度禁止的:政治,情色與暴力。
Ⅲ 韓國電影的分級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Ⅳ 為何那麼多中國人喜歡韓國電影呢
韓國電影和國產電影的確存在很大差距啦!但要說甩幾條街也就太不給面子了,畢竟國產電影也在盡力走出自己的路。韓國電影如今的成就,和韓國電影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在上個世紀,也經歷過和我們一樣的發展之路,甚至韓國早期的電影,經常會拿香港電影來借鑒和模仿。在1998年,韓國取消了原有的電影剪閱制度,代之以更加科學和完善的電影等級制度。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將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因為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不再限制,客觀上促進了韓國電影的多樣性和題材的廣泛性。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電影相比,韓國電影題材發揮的空間相當大,自由度也非常高,基本沒有太多的限制。在這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出現不少優秀電影,大多涉及政治歷史等諸多敏感地帶。如以半島戰爭為題材的《太極旗飄揚》,在電影中宣揚以人為本,以家庭為核心的戰爭史觀。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的《熔爐》,直接促使韓國政府修改原有法律,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和《社會福祉事業法》修正案,這部電影亦被譽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近年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的《辯護人》,揭開「釜林事件」那段黑暗的歷史,也是難得的現實題材佳作。
反觀我們的國產電影,最近口碑和票房都不錯的《芳華》算是近年國產優秀電影的代表。但是看過電影就知道,就故事本身而言,電影所揭示和表達的主題還是不夠深刻。有人會拿電影和原著小說來做對比,可以看出很多改動的地方,而正是這些地方的改動才讓電影能夠順利上映,也正是因為這些改動,才令電影意猶未盡,這正是我們國產電影目前面臨的尷尬處境。
Ⅳ 韓國的電影怎麼樣
韓國電影高度反映現實,揭露人性陰暗面。
因為韓國電影具備了演員素質高(一般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實力派),製作精良這些基本元素,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揭露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生活,並且含義深刻,引起觀眾對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因而比韓劇要更加貼近我們平凡人的真實生活。
(5)電影剪閱制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韓國電影誕生於1919年,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1999年《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Ⅵ 談一談對於韓國電影發展現狀的認識
呵呵,最大的感覺就是現在的韓國電影很像十幾年前的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樣子。
一個是跟風,就像上面所說的,一個「野蠻」好賣,接下去「野蠻」無數,一部戰爭大片,後面總能看見很多這種片子的影子。
另一個是本土支持,十幾年前的香港電影,本土票房那是沒的說,而且周邊國家都很喜歡港片,基本拍一部賺一部。
還有,就是韓國人對自己的電影都非常支持,才有了現在的繁榮。
可是好象韓國的全盛時期,來的快,去的也快。
以現在來說,本土電影,越來越抵不過好萊塢的大片,很多導演也模仿好賴塢,什麼《怪物》《D,WAR》,或者乾脆直接去好賴塢拍片了,跟當年香港那批導演一樣。
題材創新太少,就像上面說的,跟風太厲害了,遲早和香港電影一樣,毀了自己的市場。
韓國人比較夜郎自大,很喜歡詆毀別國的形象,我們就有好幾部電影,因為韓國人篡改歷史,而沒有在國內上映。長久下去, 會有人買你韓國電影的賬才奇怪。
新人少, 這和香港電影就一個樣了,拍來拍去,賣坐的還是那幾個老人。
不過很幸運的是,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比內地好多少倍都不知道。有了國家的支持,起碼不會衰敗到那裡去。
Ⅶ 韓國有沒有電影分級制度
有
為了振興本國的電影市場,韓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最為突出的是,取消電影剪閱制度,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這一任務由具有民間性質的影像物登記委員會承擔。該委員會將韓國電影劃分為5個等級:
全民皆宜、
12 適合12歲以上觀眾觀看、
15 適合15歲以上觀眾觀看、
18 適合18歲以上觀眾觀看和限制放映。
實行這一制度後,韓國不僅沒有出現低劣影片一哄而上的局面,反而促進了本土電影的競爭。現在,韓國擁有1170多家電影公司,一年只有70多部影片拍攝完成,與觀眾見面,競爭非常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幫助韓國電影實現了優勝劣汰。
Ⅷ 有人說韓國電影總有一種誇張又蕭瑟的感覺,你如何理解
韓國電影史但電影從另一角度來講,又受到諸多個體因素影響,一批導演被禁止參與海外的電影節,或是製作、放映、發行等各方面政策變動,即便只在短期內持續,但影響卻很可能持續許久。
從這一點上來看,韓國藝術電影的發展,在韓國電影政策的影響之下,一波三折。
韓國電影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歷史,基本與韓國電影的黃金年代同期。1945年日本投降,韓國解放,在短暫的過度和海外援助後,韓國電影開始恢復元氣。據數據顯示,在短短五年之間,韓國電影的產量從1954年的11部,達到了1959年的111部。
現在最牛的亞洲電影,應該就是韓國電影了!我本人就特別喜歡看韓國德電影!只有一個原因,過癮!韓國大部分電影劇情故事跌宕起伏,結尾往往又是一個個大反轉!讓人大呼過癮!先來說韓國的動作片,韓國的動作片受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影響很大,動作戲打鬥精彩,追車戲也讓人看的熱血沸騰!我推薦幾個好看的動作片,大叔,被操控的城市,追蹤,向日葵!
還有韓國的懸疑電影也稱得上一絕,反轉再反轉,推薦幾個,我是殺人犯,殺人回憶,走到盡頭!不可饒恕,說句實話,看不可饒恕的結尾時,我是被深深的震驚到了!久久不能平靜!看殺人回憶德時候,兩個多小時德電影,愣是沒覺得長,很過癮,看到結局,久久不能釋懷!
Ⅸ 金希貞一共多少部電影
金希貞一共出演六部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簡稱韓影,韓流文化代表之一,誕生於1919年,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 1999年《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1903年,電影以「活動寫真」的名稱進入朝鮮半島,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1919年10月27日,由韓國人金陶山自編、自導並主演的「活動寫真連鎖劇」《義理的仇討》上映,被視為韓國本土電影的起源。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
Ⅹ 韓國電影的發展
韓國電影發展到今天的振興狀態,走過了漫長的歷史。1900年初,韓國電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在這以後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嚴鶯蘭等年輕影星為代表的「赤腳青春」等紅極一時的影片,是那個時代的標志。
70年代,電視走入尋常家庭,電影業進入衰退期。但這一時期仍出現了『星星的故鄉』 『冬女』等描繪年輕人愛情故事的暢銷電影。
80年代,韓國電影業開始復興。國際電影節上接連獲獎,韓國電影的國際聲譽得到提升。林權澤導演的《The Suppogate Womb》獲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員獎(姜受延),裴鏞均導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獲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獎等。90年代林權澤導演的《西便制》又獲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
90年代以後,韓國電影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一大批高水準的佳作。
1996年的韓國電影《銀杏床》;
1999年韓國電影《生死諜變》;
2000年的韓國電影《共同警備區》;
2001年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朋友》;
2002年《回家》《醉畫仙》;
2003年《殺人回憶》等電影題材內容多樣,充分體現了韓國電影的百花齊放,興旺發達;
2005年一部《王的男人》刷新韓國電影觀影記錄;
2006年,韓國的電影終於往世界的方向走動,一部科幻電影《漢江怪物》在韓國人民的心中是不可缺少的,創下了2005-2006年韓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也是奉俊昊導演的辛苦創作!
2007年—2009年可以說韓國電影已經成為世界流行史上不可磨滅的,因為韓國電影的驚捒片,科幻片,動作片,愛情片,喜劇片,恐怖片,已經達到了頂級的技術!
2009年末,韓國科幻大片《田禹治》在韓國聖誕節期間上映,相信2010年中國就能觀看這部大戲;
2010年,韓國一線明星河智苑在紐西蘭拍攝怪物片《第七礦區》還有,韓國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電影節,成為韓國電影興旺發達的基礎之一;
這就是以推出綜合電影為主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以推出數碼影像為中心的「全州國際電影節」還有推出幻想電影為主的「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4500萬人口的韓國,從2003至2004年觀看電影的人次幅度增長了13.9%,例如觀看韓國本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的觀眾,到達了1150萬人次之多。用韓國人自己的話講,除了走不動的老頭和吃奶的嬰兒,大家都為這部國產大片做出了貢獻。
韓國電影在國際舞台上的獲獎情況也可以看到韓國電影振興的足跡
2002年,韓國資深老導演林權澤憑《醉畫仙》,榮獲第五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打響了揚威國際的第一炮。同年9月,李滄東的《綠洲》,贏得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獅獎,成就了韓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另一大壯舉。
2003年,《殺人回憶》被正式搬上銀幕,從此韓國電影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
2004年2月,韓國導演金基德,以《撒瑪利亞女孩》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佳導演獎;同年5月,朴贊旭的《老男孩》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9月份,導演金基德的《空房間》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摘取最佳導演銀獅獎。
2004年,韓國電影同時揚威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如此顯赫的驕人成績,使得韓國電影的振興達到了一個黃金時代。
2005年《哭泣的拳頭》獲得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大獎;
2006年《漢江怪物》此電影進入好萊塢;
2008年《舉起金剛》這部影評被認為韓國最勵志感人的影片之一;
2009年《十億韓元》與《母親》《海雲台》等眾多影片進入好萊塢。
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取而代之的電影分級制度是韓國電影振興的前提
電影《再見,列寧》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柏林牆拆除後,無數東德人第一件事是沖向音像商店,購買他們未曾眼見的三級片,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取消電影審查制度的韓國。
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叫「電影剪閱制度」,當時的「剪閱」是非常挑剔和嚴格的。
主要剪閱對象是:暴力的,恐怖的,靈異的,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的,或者是批評國家政府,批評其他國家的政府,還有出現色情的,出現性部位的電影……都是剪閱和限制的范圍。
引用韓國電影振興科科長金泰薰在「紀念韓國電影放映100周年」上的講話可以知道這段歷史:「……1950年的時候對電影還是一種限制,管理的比較嚴格,1990年開始更加註重電影的資源,而不是制裁和限制,此後這10年來對電影的支持是比較多的。1960年到1980年末,政府的軍事壓力比較大,影片更多地贊揚民主主義,而沒有重視自己文化方面的影片,象《生死諜變》是描寫朝鮮姑娘和韓國男孩的愛情,是反映韓國和朝鮮關系的,現在都能出現了……」「……1960年-1970年末,政府剪膠片的情況比較多,70年代末這個情況稍微寬鬆了一些,那個時候也是在分等級,現在的分等級是更加自由地表現導演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