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電影
《青春愛欲吻》
電影改編自風靡全球的英國女孩寫的日記體小說《辣妹日記》
2. 求刻畫內心人性的電影
我看了多年的電影,有幾部給你推薦下。
1.《楚門的世界》
2.美國電影《浪潮王子》
由 影片《浪潮王子》由芭芭拉.史翠珊導演並飾演心理醫生蘇珊。該片獲奧斯卡七項提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3.《心靈捕手》
解析:施琪嘉(武漢市心理醫院副院長)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這是一部經典的心理治療教學片,心理創傷的分離型人格障礙和集體治療。
5.義大利電影《兒子的房間》
義大利電影有現實主義的傳統,此片也秉承簡單朴實的風格,情節和技術都沒有特別之處。但總有些什麼,讓你在回味之餘,流連、駐足、並全情地投入,一如生活!
這是一部日記體影片,由義大利著名導演並兼編輯和演員於一身的莫萊蒂主演,該電影獲得第54屆嘎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解析:片中不僅呈現經典的精神分析式的治療場景,及弗洛依德式的躺椅;同時讓我們看到,一個心理醫生在面對自己的創傷和心理危機時的掙扎和調整;在危機時怎樣對待自己的病人,又是如何走出自己的心靈創傷和困境的。影片給我們的啟示是:治療師既是一個專業與優秀的人,那是他的角色要求,但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一樣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一樣會遭受喪失和有痛苦體驗、經歷作為普通人所經歷的一切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一個完全成長的人,因此也沒有一個完全成長的治療師。
6.美國電影《慾火鳳凰》或《後街之夢》
解析:這部電影的主題講的是孤獨,以孩子自閉表現的孤獨,投射出主人公一家的孤獨。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源於愛的缺失,源於沒有形成很好的依戀關系,特別是在生命的早期。當3歲的施恩不會用語言來表達需求或情緒情感時,我們看到他總是處於一個躁動和焦慮的情緒狀態。治療變成了一個重建親密關系,重新表達和感受真愛的過程……
關於自閉症的治療也可以從影片中看到,症狀通常通過三方面呈現:1、人際交往障礙;2、語言交流障礙;3、興趣狹窄,對無生命的物體感興趣,刻板行為。這些被稱為自閉症的三元份,也可叫自閉症的三元損傷,即社會交往、語言行為、想像能力的損傷。
電影女主角由美國著名演員波姬·小絲主演。
7.德國電影《香水》或《殺手故事》
生之如味來,死之如味去.一切了無痕跡。這是一部讓人看完後久久沉浸回味之中不能言表的電影。
解析:一出生就被母親拋棄的格雷諾耶,也許與母親唯一的連接只有氣味。現代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把這種對客體(母親)身體的某一部分,如頭發、氣味的興趣稱為「過度客體」。母親的形象是一種漂浮的氣味,盡管出生時只是臭味。格雷諾耶陸續殺死了十多名女子,每一次犯罪時都反襯出他的純真、絕對、惶恐、羞澀及那嬰兒般對體味的迷戀到無所不能的幻想,體味的收藏表現了他與母親這個客體關系的連接和擁有。
8.美國電影《海上鋼琴師》
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一個才華橫溢的鋼琴師沒有任何現實的理由,選擇與船同歸於盡。是導演故意安排?還是命中註定?也許換一個角度,從心理學入手可以更好的理解。
解析:「1900」這個名字本身暗示了他的身份,一個與生命傳承無關聯的名字,一個不知道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與任何人沒有關系的人。然而,一個生命總要與什麼發生點關系,才能證明他的存在。於是,鋼琴、音樂、客船構成了與「1900」不可分離的關系。
9。夢之安魂曲
3. 不是任何人女兒的海媛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erv0DAK4yJ0fELEmids5gg
《海媛》是由洪常秀執導,鄭恩彩、李善均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影片以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離開了母親獨自生活的女大學生海媛在幾天時間內所經歷的歡喜與悲傷。該片於2013年2月28日在韓國上映。影片入圍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4. 羅伯特·布列松的電影風格
布列松是吟詠人類苦難的詩人。從1945年《布勞涅森林的女人們》,到1950年《鄉村牧師日記》,再到1983年痛斥拜物主義的收山之作《錢》,布列松影片中的人物永遠在靈魂深處接受苦難的挑戰,無論是死囚、扒手和罪人,還是聖女貞德和法官。受苦受難不是忍受折磨,而是不甘屈服命運。布列松說,沒有獻身精神,不拋棄利己主義,人的靈魂就不得安寧。他在主人公身上尋找贖罪的希望,從而,拯救人的靈魂成為布列松影片的主題。
1950年的影片《鄉村牧師日記》在電影史上的意義在於它為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方式提供了獨特的範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根據法國作者貝爾納諾斯(1888~1948)的日記體同名原著改編而成,以冷峻的筆調塑造了一個近乎耶穌基督忍辱負重自我犧牲的殉道者形象,表現了忠於神職的鄉村牧師日月如斯的磨難和憂慮,揭示了內心的搏鬥,對人生使命的懷疑和愛的本能,頌揚人類的精神價值是這部作品的基調。
1974年的影片《武士蘭士諾》,布烈松借古喻今之作,根據亞瑟國王手下的圓桌武士尋找聖杯而改編的故事,曾獲1974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布烈鬆通過中古時期的俠義和愚忠精神,對當時身處社會的功利主義和道德淪喪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和諷刺。故事講得很有中國古代俠義英雄的味道,將家國大義凌駕於個人情感之上,小義需承讓於大義。但是英雄卻終不為世人所理解,布烈松一貫的贖罪母題在本片中得到升華。
布列松的電影語言嚴酷冷峻,充滿哥特式的苦行主義色彩,既無布努艾爾的嘲諷和幽默,亦無伯格曼的苦澀與同情。影片舍棄了激情和戲劇性元素。無情節的故事中凝聚了無數細小事件。外部世界的元素和故事的發展都是虛設的背景,幾近空盪的環境描寫凸顯了精神的內容。在不同尋常的空空盪盪的世界中,無靈性的光禿禿物件獲得明顯可感的時間維度,如一潭死水般凝滯的時間渲染了惱人的空虛感。布列松的影片是純粹派藝術的絕唱。
他的影片常常運用特殊的修辭手段——重復。反復再三而全無修飾的沉悶細節、令人壓抑的單調感和重復手法產生的儀式感,強化了物象與精神的聯系。所以,蘇珊·桑塔格(近代西方最引人注目的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說:「布萊松的影片呈現了『靈魂的實體』」。
以上部分文字內容出自崔君衍(中國電影出版社總編輯)
5. 外國文學中的日記體小說都有那幾部著名的,日記體小說的特點和好處
日記體小說是與傳統小說相對應的一種小說類型。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模式,重塑個體與社會的關系,是西方日記體小說形成的主要動因;將小說的公共性與日記的私密性融為一體,從公共表達空間進入私密表達空間,是日記體小說獨特的表現手法。得益於這種獨到的表現手法,西方日記體小說伴隨西方兩次文藝運動發展和興盛,逐漸形成為一個重要的小說種類。
喬布斯的秘密日記 (美)萊昂斯 著,劉寧 譯/2010年01月/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本讓你愛不釋手、忍俊不止,看後睡覺都想笑的商業小說! 比爾·蓋茨、喬布斯等大亨都愛偷偷看,《紐約時報》、美聯社、《財富》雜志眾多記者笑個不停 「書中對喬布斯的描述笑死人了!」
愛爾蘭日記 (德)海因里希·伯爾 著,孫書柱,劉英蘭 譯/2005年11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愛爾蘭日記》是伯爾最負盛名的作品,至今全球銷量已達二百萬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伯爾多次游歷愛爾蘭,本書是此間心靈閃光時刻的精妙記錄。描寫了動人的愛爾蘭風情,神秘的凱爾特文化,
義大利作家亞來契斯的《愛的教育》義大利小說家德·亞米契斯(1846—1908)的《愛的教育》(或譯《心》)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描寫四年級小學生恩里科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等精神。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寫對國家、社會、民族的愛,還是表現對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寫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雖然這是一本主要寫給九歲至十三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本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該書問世後百餘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並且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世界各地。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這里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朴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偉大小說。作者於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小村鎮。他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6. 如何評價《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看《陪安》的時候,那種「自己爛熟於心的句子被當作電影獨白讀出來」的感覺很奇妙,像是書上的那些沒有標點的文字都發出聲音,像插畫里簡淡卻窩心的不二蹦蹦跳跳過來,然後扭扭屁股在我的電腦鍵盤上敲出「Hi」。我小心翼翼地怕錯過每一幅畫面每一句對白,全程像接受饋贈般,內心被這一如既往陪伴著的暖意充滿。當Eason的唱到「不當你的世界只作你肩膀」的時候,當安東尼去貓本後第一次和家裡視頻媽媽化了妝並手忙腳亂地給穿了正裝的爸爸整理領帶的時候,當安東尼在尋找Alice的搖晃著的船上大聲地喊出「小櫻我好想你」的時候,當面對小萱動人的告白時安東尼手足無措卻真誠地解釋「想」和「思念」是不同的時候,當安東尼察覺出小櫻對方傑的感情後又受傷又深情又心疼地望著小櫻的時候,當清晨的陽光透進窗來安東尼在「心碎」的聲音里為小櫻准備早餐的時候,當小櫻宿醉後故作堅強而安東尼猛地擁她入懷說「有我在」的時候,我的眼淚就一直在掉。
7. 柏林的女人高清完整版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VAByTybPyVLKezzKqq66PA 提取碼: j6ia
《柏林的女人》是由德國康斯坦丁影業製作發行的131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馬克斯·法貝爾布克執導,妮娜·霍斯主演,於2008年10月23日在德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德國女記者同名日記體作品,講述了二戰的最後幾個月,蘇聯紅軍進駐柏林後,德國婦女如何受到了蘇聯軍人的強奸和虐待,並最終成功逃脫的故事。
8. 什麼是日記體的文體特徵以及日記體的文體特徵有多少種類
解答:
日記體小說:小說體裁的一種獨特形式,它是以日記形式作為小說基本結構的小說類型。這類小說在敘述方式上多採用第一人稱,以日記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的方式敘述事件、展開情節、刻畫人物。如,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腐蝕》等。
它一般有如下三大特徵:
一、真實與虛構的交織
現代日記體小說發生的動機決定了真實性必然成為它的首要文體特徵。但是,作家表達的私密性並不等於真實性。且不說作家在表達私密性體驗時不可能完全地敞開,即使主觀上想這樣在客觀上將最為隱秘的體驗表達出時也有一個表達本身的形式問題。加之作家的表達沖動與讀者的窺視慾望並不完全一致。所以,日記體小說的真實性勢必和虛構性相發生,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有著繁多的技法。
二、時間形式的建構
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在使用虛擬的時間框架的變化之大,隨心所欲之自由使我們對日記體形式的認知里似乎時間框架已經隱去,日記體小說只給人一種第一人稱變格的印象。日記體的時間標示似乎可有可無,日記體小說的時間標示對日記體小說整體的意義系統生成似乎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實際上,中國現代日記體小說在外在時間標示的運用上也有著復雜的表現形態,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I2 瑞士學者馮鐵也曾對《狂人日記》、《莎菲女士的日記》、《自殺日記》、《鬼土日記》等日記體小說中時間標示的使用有著精彩的論述。
三、私人空間的開掘
日記體小說要表達人的私密性體驗的寫作要求決定了日記文本應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私人空
間。相比之下,「在書信體小說中,這種孤獨與封閉感因聽者或讀者的介入而銳減。而日記體小說的形式要素則使讀者的視角被限制在日記體自身。」[910,13)需要辨析的是,如果書信體小說的聽者不是實存的,並不對書信作者的敘述產生任何影響的話,它實際上可以說是日記體小說,例如郭沫若的《落葉》、許地山的《一封無法投遞的郵件》、向培良的《六封信》等書信體小說均可作如是觀。
9. 80部日本電影推薦
我關於日本電影的一些推薦或許沒那麼全面,大家有興致,看看即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天空之城》(1986年)動畫/奇幻/冒險
我個人最愛的一部宮崎駿動畫作品,從畫面到故事,從音樂到場景,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久石讓為天空之城作的音樂真的美到無以復加,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從來都是如此美妙神奇。
永遠也無法忘記天空之城裡那孤獨的鐵皮人,巨大的手掌里,為主人公送去一朵小花。
2/《情書》(1995年)愛情/劇情
看過的第一部岩井俊二電影,後續看了很多,還是這部《情書》最是心頭好,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讀大學的一個冬天,片子里唯美的場景、音樂等各方面設計,堪稱最美的電影之一,而片子所展現的極致暗戀,及對生與死輕飄飄的探討,都對彼時不到20歲的我有了極大影響。
1995年的片子,岩井俊二憑此揚名,如今看來,片子的許多技法也影響了一代人,那種小清新的、唯 美文 藝畫風最是「蠱惑」年輕人的心,即使今天來看,這個片子也煞是經典。
3/《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劇情/喜劇
久石讓的音樂除了在宮崎駿的電影里發光發熱,其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了。
這部《菊次郎的夏天》兒時便看過,後來又看過很多遍,每每想起這部片子,映入腦海里的,總是一臉兇相的菊次郎和小男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熱烈的夏天,汗水直流,而片子里所演繹的一切總有一股溫情脈脈。
4/《記我的母親》(2012年)劇情/親情
直到快十年後的現在,想起這部電影,還是記得當時看到最後淚水奪眶而出的感動,印象極為深刻。
真是喜歡這樣的片子,敘事平緩靜溢,感情內斂深刻,好像一篇長長的感情充沛的散文,漸漸的堆積鋪墊,直到在心中聚成一股暖流。日本電影講述親情一貫的平緩,故事到高潮時,內心無法自持,直擊心靈。
5/《龍貓》(1988年)動畫/奇幻/冒險
就像是這張國內重映時的宣傳海報一樣,龍貓在記憶中是很高大很溫暖的,濃厚的絨毛,寬大的肚皮,給人安全感滿滿。
一部《龍貓》,是宮崎駿最有愛的動畫了。
6/《入殮師》(2008年)劇情/親情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看過後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異常沉靜、平和的探討了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情緒始終平緩,直至最後,感人至深。
這是一部在生死觀上對我有一定影響的片子,片中關於「死亡是一道門」的台詞相信許多人也記憶猶新。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的電影,極其有耐心的講述一個冷門職業,譬如這部《入殮師》、譬如講述編著辭典的《編舟記》、譬如講述伐木工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子主旨也都是藉由一個特殊職業的視角,表達那些人生態度或價值觀。
7/《四月物語》(2004年)愛情
一曲關於暗戀的極致美麗散文詩,
那時候的松隆子太美好了。
8/《東京物語》(1953年)家庭/劇情
剛到東京的時候,媽媽說:「原來東京這么近。」決定離開東京的時候,媽媽說:「東京真的太遠了。
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9/《東京家族》(2013年)家庭/劇情
翻拍自「東京物語」,總是記得母親的那一句台詞:你有好好吃飯嗎?
一部特別溫馨有愛的家庭親情片,山田洋次作為日本最高產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系列多達40+集數的《寅次郎的故事》,對此類親情片,山田老先生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一個家庭的煩惱、憂喜、隔代之間的代溝以及血液流淌里不可磨滅的親情,表達的總是讓人感同身受。
10/《東京日和》(1997年)家庭/劇情/愛情
看《情書》時認識了中山美穗,後面查詢資料看了這部《東京日和》,電影中的她溫婉、朦朧,以及哀愁。
導演竹中直人,在我看這部片子之前,看了不少有他參演的片子,片中的他的形象多猥瑣、下流且 搞笑 ,而這部《東京日和》里,他卻溫暖、深情、沉靜,一如這部片子一樣。
1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年)劇情/歌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這句話傳播更遠的不是原作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而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
《松子》講述故事是關於從小缺乏父愛的松子悲慘的一生,他不斷的渴望被人愛,不斷的討好丟失自尊的靠近一個個男人,將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一個個男人卻每一次都被拋棄,最終將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她始終覺得再壞的兩個人關系也比一個人的孤獨要好,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也不要一個人,她這樣的價值觀是將她自己送入絕望生活的深刻緣由。
12/《橫道世之介》(2013年)劇情/愛情
個人接觸的第一部沖田修一導演的作品,也是至今為止最愛的一部,後來的《莫西干回到故鄉》、《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也各有各的好,但都不及這部《橫道世之介》帶給我的感動之深。
電影里說,光是遇見橫道世之介,就覺得賺到了。——看了這部片子,大概也是一種賺到了。
13/《編舟記》(2013年)劇情
一部電影,詮釋一個冷門職業的偉大。
14/《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動畫/奇幻/冒險
宮崎駿在2004年推出的動畫片,都說男主是宮崎駿所有片子里最帥的存在,嗯,我同意。
15/《千與千尋》(2001年)動畫/劇情/奇幻
藝術成就最高的宮崎駿動畫,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千尋、湯婆婆、無臉男、白龍、鍋爐爺爺,每一個角色都是記憶中最深刻的存在。
16/《告白》(2010年)劇情/驚悚
中島哲也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又一部經典之作,極強烈的影像風格,大量的慢鏡頭,不斷切換角色的講述,讓整個故事攝人心魂,一個母親的復仇,一名男孩的善惡轉變。
17/《百元之戀》(2014年)劇情/運動
一個小人物的蛻變之旅,很難得的一部並沒有任何雞湯味的勵志片,安藤櫻在電影中大放光彩,前半段有多喪,後半段就有多燃。
18/《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年)劇情/愛情
一部寧靜的片子,講述兩名聾啞人之間簡單的愛情,安靜、傷感,整個片子淡淡的,久石讓的配樂實在太好聽。
19/《聽說桐島要退部》(2012年)劇情/青春
一部風格具有強烈特色的青春片,片名中的「桐島」,始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同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樣。
電影轉換角色視角,將同一件事編織在一起,最後是一個沉默男孩的「反抗」。
「桐島式」的青春,是大多數人的青春,盲目而蒼白,等待又迷惘,電影中表現校園小圈子裡的各色演員的性格也非常的典型和豐滿,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曾經青春里對愛情對未來對生活的那些不明了。
20/《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劇情/犯罪/運動
北野武不屈式的青春,半自傳、自編自導,講述兩個男孩從學校到 社會 的成長歷程,迷惘、不羈、混亂,這部片子仍舊是北野武加上久石讓的一出好戲。
21/《燕尾蝶》(1996年)劇情/犯罪
岩井俊二《情書》之後的一部片子,這可能是他故事上野心最大、格局最高的一部,當然風格上依然還是他那熟悉的「小清新」。
22/《花與愛麗絲》(2003年)青春/劇情/愛情
岩井俊二小清新文化代表作,唯美畫面,清新音樂,簡單故事,美好意象,天空,大海,芭蕾舞,還有蒼井優和鈴木杏。
相信看過這個片子的觀眾,永不會忘記蒼井優在片子踩著紙杯翩翩起舞的畫面。
23/《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2015年)動畫/劇情/喜劇
電影《花與愛麗絲》後11年,久石讓帶來了片子的動畫續作,還是那兩個熟悉的角色,蒼井優與鈴木杏也回歸參與配音,情懷滿滿。
24/《奇跡》(2011年)劇情/家庭
一段破敗婚姻隔斷了兄弟兩人,哥哥隨著母親,弟弟跟了父親,但兩個小男孩依舊踏上了相聚並一起冒險的道路,是枝裕和經典之作,小故事裡藏有無限溫柔。
25/《再見我們的幼兒園》(2011年)劇情/兒童
又一部講述小朋友「出逃」故事的片子,蘆田愛菜真是太可愛了。
26/《步履不停》(2008年)劇情/家庭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27/《螢火之森》(2011年)動畫/奇幻/愛情
很短的片子,很長久的少女心。
28/《轉轉》(2007年)喜劇/劇情
每年日本都會出一些小品文性質的影片,成本不高,沒有大場景,表現的基本是些很小的事情,如同散文一樣,淡淡地講述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 連接,沉鬱又溫情,我每年都會看上那麼幾部。
07年的《轉轉》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一個類似公路片的設定,兩個搭配具有喜感的男人一路上慢悠悠的散步,走走停停,碰上不少人,鬧了些笑話。電影因此並不沉悶,甚而有些奇妙的幽默。
29/《秒速5厘米》(2007年)動畫/愛情
新海誠《你的名字》前最知名的作品,
唯美畫風,純愛故事。
30/《白兔糖》(2011年)劇情/喜劇
蘆田愛菜加上松山健一,這樣的搭配,
講述溫暖治癒的故事,誰不愛?
31/《如父如子》(2013年)劇情/家庭
朝夕相處的感情和血緣關系,孰輕孰重,是枝裕和嘗試以一個略帶「狗血」的故事做一個關於「父子情」的探討,在他的片子里,總有觸動你的細節。
32/《搖擺少女》(2004年)劇情/喜劇/音樂
青春勵志,簡簡單單就好,電影里表現的少女們的青春,勇敢、向上,
沒有純愛元素的青春片,一樣好看。
3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劇情/青春
一面是極度明媚的諸如稻田、天空的元素,絢爛又純凈,一面是極度敏感、脆弱又殘酷暗黑。岩井俊二的這部青春片如今看來並不能說明有多好,甚至會讓大部分非受眾覺得矯情、事兒。
然而在受眾眼中,卻無比妥帖。
34/《愛的曝光》(2008年)劇情/喜劇/愛情
圓子溫的電影,我看過一些,惡趣味、血漿、神經質,滿足我很多不為人知的惡趣味體驗,但真正我願意推薦的只有這部長達237分鍾的《愛的曝光》。
一部2008年的片子,那年的女主角滿島光才23歲。
35/《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年)劇情/喜劇
日本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認真到關於伐木工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頗有趣且讓人無限回味的片子。
36/《機器人大爺》(2012年)劇情/喜劇
日本電影總能給人一些驚喜,雖然這片子整體看來並沒有那麼優秀或者好笑,但讓一個老頭去假裝一個機器人還是挺好玩的,況且它不渲染老年人生活的孤獨這點也著實不易。
37/《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年)劇情/動畫
宮崎吾朗最幸運的是,他的老爸叫宮崎駿,他最痛苦大概也是宮崎駿是他老爸。《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顯然是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但因為宮老的陪襯,宮崎吾朗卻很少能夠被人看見。
38/《小森林》系列(2014-2015年)劇情
小清新版「舌尖上的日本」
39/《再見,總有一天》(2010年)劇情/愛情
美人遲暮,講的就是《再見,總有一天》中的中山美穗吧。
40/《河畔的朔子》(2013年)劇情
一個落榜考生的假期,那個夏天,她遇到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大人,那個夏天美好、綿長,她想過逃避,最後還是踏上了「復讀」的道路。
片子就像是一篇日記體的散文,講述的是日本電影中最愛關注的小故事。
41/《熱血高校》系列(2007-2014年)動作/青春
是我成長歷程里很重要的一部片子了,電影《熱血高校》系列三部,前兩部口碑好一些,最後一部比較一般,也很好理解,從導演到演員都換了,也基本算是一個和此前兩部片子毫無關系的電影了。
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中二少年們都會因此狂熱的那種類型片,如同90年代的香港片《古惑仔》,喜歡就因為一個字——酷。
對了,基於這個理由,我也很愛曾經很火的《死亡筆記》。
42/《唇上之歌》(2015年)日本
請記住2015年的這部《唇上之歌》,新垣結衣沒有再演繹少女,而是成為了一名老師。
片子的緣起因為一首歌《繼續:給15歲的自己》,也就是華語歌曲《後來》的原版。
43/《廁所女神》(2011年)劇情
因為蘆田愛菜小朋友,一部並不太特別的勵志青春電影也變得那般靈氣起來。
44/《只是愛著你》(200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早年純愛系電影一部,日本上一代「小花」式的女明星基本都拍過那些爛俗、煽情、催淚的所謂純愛片,如新垣結衣有《戀空》,長澤雅美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
45/《百萬元與苦茶女》(2008年)劇情
蒼井優早期片子里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
關於一個女孩成長的電影。
46/《生日卡片》(201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也開始在這個片子里演媽媽了,卻依舊沒能逃過患病去世的「命運」,電影講述的是媽媽在過世前,以「生日卡片」的形式提前為女兒送去了未來十年的問候、建議、與愛。
電影的最後一段,讓人淚如雨下。
47/《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年)劇情/愛情/科幻
那什麼,滿滿少女心吧。
48/《攝影機不要停》(2017年)喜劇/恐怖
2017年日本超現象級的片子,以極低約18萬人民幣的成本,搏下了約1.73億人民幣的票房,其中的杠桿比另無數電影人折服。
電影本身其實並非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佳片,他並非給人以深刻的 情感 或思想「爆擊」,也並沒有到那種讓人拍手稱快酣暢淋漓的觀感,《攝影機不要停》更多的是片子結構上的奇技淫巧,以及電影故事裡,電影主創們對電影這個事情噴涌而出的熱愛,和拍攝一部電影背後的那份笑淚有加,令人感動。
49/《家族之苦》系列(2016-2018年)喜劇/家庭
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在60年代末至90年中期,用了近30年的時間拍了40多部《寅次郎的故事》,如今,年近90的老爺子仍舊活躍在影壇之上,創作力旺盛,《家族之苦》系列便是導演近年來的代表作。
從16年的《家族之苦》,到17年的《家族之苦2》,18年的《家族之苦3》,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這個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
在講述家庭溫情的喜劇層面上,山田洋次是最好的導演,《家族之苦》系列,出一部我必看一部。
50/《鐮倉物語》(2017年)劇情/奇幻
鐮倉鬼怪故事,還怪有趣的。
51/《小偷家族》(2018年)家庭/犯罪/劇情
是枝裕和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電影,片子聚焦的是一個超乎人倫的組合家庭,帶給我們的也是一份奇怪的帶有殘忍底色的溫柔,那些復雜的情緒復雜的 情感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總能給人一次「痛擊」。
如同是枝裕和的許多電影一樣,他的鏡頭永遠聚焦「家庭」,故事卻絕非簡單的溫情或一味的殘酷,而是相互交織。表達也從不止於「家庭」,還有背後冷暖的 社會 。
52/《空氣人偶》(2009年)奇幻/劇情/愛情
這可能是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中最特別的一部,片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充氣娃娃」復活後的故事,奇幻的故事,底色其實是人的孤獨、感情的復雜。
題外話,其他片子里從不覺得裴斗娜美,而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卻那般美(不是因為全裸了)。
53/《無人知曉》(2004年)劇情
那麼這部片子就是我認為的、是枝裕和最殘酷的一部了,電影改編自真實 社會 事件,電影聚焦群被遺棄的小孩,他們在一個秋天被母親遺棄,四個小孩相依為命,電影最後在小妹意外過世後結束,其他三人繼續著看不到明天的生活。
這是一部後勁十足的片子,以至於我每次回想都難以釋懷,內心裡特別想知道片中那一群被母親遺棄的小孩最終結局會是如何,電影的故事底色十足的殘忍殘酷,但當電影的鏡頭對准孩子們之間的打鬧玩樂,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時,又充滿了溫柔。
54/《人生密密縫》(2017年)同性/家庭/劇情
想做女人的男主在面對母親時,母親說:「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生出胸部」
日本電影是什麼?就是這些細節。
55/《極惡非道》系列(2010-2017年)動作/犯罪
全員惡人,你爭我斗,北野武的「硬核黑幫」三部曲。
56/《紅辣椒》(2006年)動畫/懸疑/科幻/驚悚
諾蘭的《盜夢空間》,在這部片子面前還嫩了點。
57/《比海更深》(2016年)劇情/家庭
個人最愛的一部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其他片子故事或太殘酷、或太奇情、或太巧合,相比之下這部《比海更深》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中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小故事,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我們可能終究會活成自己不想活成的樣子。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如此,鏡頭永遠對准生活里的人,劇情聊勝於無,好似什麼也沒有說,但看過後總覺得像活了一遍別人的人生。
58/《你的名字》(2016年)動畫/愛情/科幻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哦,原來你也在這里啊。
59/《莫西干回到故鄉》(2016年)家庭/劇情/喜劇
因為《橫道世之介》,而去看了導演沖田修一的《莫西干回到故鄉》,片子講述的是有著性格的年輕一輩回到故鄉,與父輩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自我成長的故事,有笑有淚,值得一看的日式親情片。
60/《昭和六十四年》(2015年)懸疑/犯罪/劇情
一部劇本甚是精彩的復仇故事,故事引子是發生在日本昭和年間的一起綁架殺人案,那時正值日本天皇逝世,昭和改年號為平成,這個事情被公眾遺忘。
於是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展開了一段維持14年的復仇計劃。電影相當精彩,盡管時長近四個小時,依然會有些意猶未盡。
61/《大逃殺》(2000年)犯罪/驚悚/動作
《飢餓 游戲 》在它面前,只是小兒科。
62/《日日是好日》(2018年)劇情
哪怕是為了懷念樹木希林老奶奶呢,這部片子也是值得一看的。
63/《漫長的告別》(2019年)家庭/劇情
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片:中學老校長東昇平(山崎努飾)患認知障礙症,一點點失去記憶,最後七年,妻子與兩個女兒陪他回憶往事,許多過往浮現出來
片子圍繞老病死的日常敘事,這是日本親情片最擅長的類型,各種瑣碎小事之中,總能有那些不動聲色的感動時刻。
64/《只有愛能讓我生存》(2018年)愛情/劇情
日本電影總是能夠將都市人群各種微小的情緒表達得那樣准確,
很多東西,總是多一分矯情,少一分不夠,日本電影總是剛剛好。
65/《憂鬱症患者》(2018 年)劇情/犯罪/喜劇
殺殺人,拖拖地。
66/《祈禱落幕時》(2018年)劇情/犯罪/懸疑
東野圭吾作品改編電影,任何復雜奇情的案件,大概都逃不過阿部寬這雙深邃的眼睛吧。
6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2018年)傳記/劇情
沖田修一執導,講述日本傳奇畫家熊谷守一的故事,
有意思。
68/《寄生獸》(2014年)劇情/動作/科幻
動漫改編真人電影,染谷將太主演,
有意思的。
69/《午夜凶鈴》(1998年)恐怖/驚悚
傳說中最嚇人的恐怖片,但我看了覺得還好的。
70/《咒怨》(2002年)懸疑/恐怖
導演清水崇自《午夜凶鈴》之後又一部享譽世界的恐怖片。
71/《墊底辣妹》(2015年)勵志/劇情/青春
一部表達青春期女生自我改變的電影,故事聚焦於一個全年級墊底的美少女,她打扮入時,濃妝艷抹,無心學習,出入夜店場所,吸煙犯事,游離於邊緣。但在補習老師的開導下,以及母親的無限包容與鼓勵,好友的理解,和自己骨子裡改變的決心,最終考上慶應大學。
勵志青春片,只有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72/《螢火蟲之墓》(1988年)劇情/動畫/戰爭
無論如何,戰爭時下的普通人總是悲慘的。
73/《嫌疑人X的獻身》(2008年)懸疑/犯罪/愛情
還是得看日本原版的。
74/《生存家族》(2017年)家庭/喜劇
電影《生存家族》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電再無法使用,在東京生活的鈴木一家決定騎自行車去鄉下,逃離東京。
看似末日題材,實則還是日系治癒系家庭片。
75/《行騙天下》電影篇(2019年)喜劇/犯罪
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有長澤雅美,有各種反轉的故事,還要什麼自行車?
76/《澄沙之味》(2015年)劇情
樹木希林總在是枝裕和及其他日式親情片中扮演母親、奶奶一類配角,而這部《澄沙之味》中卻是絕對的主角,試想下,有這位老奶奶,怎麼可能不讓你感受人生的一些溫暖呢?
77/《海鷗食堂》(2006年)劇情/喜劇
世界的語言,除了各種藝術,大概還有 美食 和笑臉,片子講述了日本人在芬蘭開食堂的故事。
78/《東京塔》(2007年)家庭/劇情
改編自暢銷「哭泣小說」《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小田切讓搭檔樹木希林,催淚親情片,在冷風肆虐的日子,不妨看看。
看過許多日本電影,就像是讀了許多長長的散文,那些波瀾不驚的平凡生活里,埋藏了許多動人瞬間,那些感人至深的,恰恰是最真實的平常。
79/《裊裊夕陽情》(1993年)劇情
我幾乎沒怎麼認真看過黑澤明大師的片子,
我推薦這部他最後的遺作。
80/《起風了》(2013年)動畫/戰爭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公認的大師,他的片子總是那般充滿奇妙的遐想、美好的感情、絕美的畫風。幾乎每一部都令人難以忘懷,這份榜單中沒有提到的那些,我也都一並推薦,包括《魔女宅急便》、《風之谷》、《幽靈公主》等。
在這里我想提的,是這部《起風了》,這是宮崎駿截止目前為之執導的最後一部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故事最現實的一部。
如同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吸煙鏡頭也透露著這個年代下人們普遍的焦慮心情。由此而來,《起風了》比其他任何一部宮崎駿電影都要表現的現實、沉悶、嚴肅、節奏緩慢,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