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禺頂口南3O米什麼電影院

禺頂口南3O米什麼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8-26 17:14:58

❶ 米是什麼結構

米字是獨體字 。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它是一個囫圇的整體,切分不開,例如「人、山、手、毛、水、土、本、甘「等字。
筆畫與筆畫組合成獨體字,有下列幾種組合關系:
1、離散關系:即筆畫與筆畫之間有一定的間距, 互不接觸,例如「八、二、兒、川、心、六」等字。
2、連接關系:即筆畫與筆畫互相連接,例如「人、工、入、上、下、正、丁、月、幾、己、韭」等字。
3、交叉關系:即筆畫與筆畫之間互相交叉,例如「十、卅、丈、夫、井、車、力」等字。
4、綜合關系:即離散、連接、交叉等多種關系綜合在一起,一個漢字包括好幾種筆畫組合關系,例如「巾、長、本、無、手、牛、士、毛」等字。
不少形近字的區別,主要是由筆畫組合關系的不同來體現的,例如「八」與「人」是離散與連接的區別, 「午」和「牛」是一筆交叉和多筆交叉的區別。 其他又如「九—幾」、「天—夫」、「刀—力」、「開—井」等字。
獨體字的筆畫形狀及筆畫組合,往往是因字而異,學習時只能一個一個死記,不能類推。初學漢字的人感到漢字難學,與此不無關系。獨體字在整個漢字系統中數量並不是很多,但所佔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們不僅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從古使用至今,而且絕大部分同時又都是合體字的構成部件,作為偏旁構成合體字,構字能力極強,把它們看作是漢字系統的核心一點也不過分。例如以「木」為偏旁構成的現代常用漢字就有400多個,其他如 「口、人、日、土、王、月、馬、車、貝、火、心、石、目、田、蟲、米、雨」等, 構字頻度都相當高。 掌握了這些常用的獨體字,進而學習其他漢字也就不難了。從這個角度看,漢字又有易學的一面。
常見獨體字大全
【獨體字歸納】
一、按讀音分
①獨體字:
A凹
B卜、不、本、白、卞、丙、必、半、八、幣、秉、巴、匕、辦
C成、廠、尺、才、寸、出、亍、產、叉、蟲、串、丑、斥、蚩、川、匆、車、長、乘、重、垂、斥、承、冊
D刁、丁、電、東、丹、氐、刀、大
E耳、二、兒
F飛、甫、夫、弗、豐、方、凡、父
G個、弓、艮、更、工、丐、干、果、瓜、戈、甘、革
H禾、戶、火、乎、互
J擊、井、戔、夾、柬、甲、巾、斤、臼、孓、孑、幾、九、久、及、韭、巨、兼、己
K開、虧、口、卡
L龍、兩、立、來、良、里、了、樂、力、吏、隸
M民、木、末、門、矛、米、目、皿、毛、母、乜、廿、內、女、年、牛、乃、農
N廿、乃、牛、年、農、女
W我、丸、文、萬、五、未、為、亡、衛、兀、瓦、毋
P平、片、爿
Q犬、求、丘、曲、且、七、氣、千、乞
R人、入、冉、日、壬、刃
S三、石、屍、巳、術、水、十、事、少、卅、世、申、山、史、失、生、升、士、手、氏、甩、矢、四
T凸、屯、由、土、田
X習、鄉、夕、心
Y一、乙、又、也、於、幺、雨、義、嚴、夷、曳、禺、央、禹、臾、樂、永、尹、已、牙、由、曰、月、聿、業、亞
Z子、州、再、丈、中、重、乍、朱、之、主、州、止、長、舟、爪

❷ 世界遺產導游詞300字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裡,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喬劍」椴劑宋夜?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里。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裡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為八達嶺地區地勢復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台,就是雲台。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雲台的面積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後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里,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什麼是三台兩牆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說完了三台,下面就來說一下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在最開始長城內側是沒有女兒牆的,可是經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牆。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裡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回答者: 6040556 - 實習生 一級 2009-11-14 16:24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遼闊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汽車賓士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景區了。前面

的山被稱為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旋在軍都山上。而汽車行駛的這條路就位於20公里長的關溝中,關溝因有古代著名的關口居庸關而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的宏偉建築便是居庸關。居庸關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建於明朝,關城設有南北兩門,門外均有瓮城。古建築早已毀壞,經過近幾年的修復,才使古關重現昔日的風采。居庸關內有一著名的漢白玉石建築,名為雲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間的一座過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處建了一座泰安寺,也於1702年被火焚毀,最後只留下這個塔基。雲台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過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構建築的重要實物,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兩旁的山上,過去是蒼松翠柏好雲遮霧障,禽鳥和鳴,溪流淙淙,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就指的是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場山火焚毀殆盡。近幾年雖然在這一地區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樹,但由於缺少雨水,歷史上的景觀已難再現。同時由於修路等人為因素,已往關溝中流傳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點將台、仙人橋、彈琴峽等也只能聽人講,不能見其景了。
為了讓大家對長城有個更好的了解,我現在把有關長城的知識向大家作一介紹。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長城也不例外。中國的長城起源於春秋戰國,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那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受侵犯,他們紛紛修築了長城,那時的長城都在各自的邊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長城」。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吞並六國,統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修築長城。他們把原來北方燕、趙、秦三國長城連接起來,重修加固,又擴充了許多,修起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延綿萬余里的長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漢朝的時候,又把秦長城向西延長到鹽澤,也就是現在新疆的羅布泊地區。漢長城長1萬多公里,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長城發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築技術精湛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長城,絕大多數是明朝修築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光是秦、漢、明等漢族統治者修築長城,像北魏、北齊、北周、東魏、金等少數民族的統治都也都修築過長城,而且金朝修築的長城長達2500公里,是少數民族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細算起來,從春秋戰國到明朝經過二千多年的時間,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這些長城長短不一、縱橫交錯,分布在我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如果把歷朝歷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可達十萬余里。真可謂「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假如將各個朝代修築的長城所用的磚石、土方堆起來,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那麼這道大牆可繞地球10周有餘。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它建築宏偉,防禦設施齊全,是萬里長城的精華,也是明長城中最傑出的代表。講到這里,有人不妨要問,明朝為什麼要在八達嶺地區修築如此堅固的長城呢?這主要是八達嶺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它不僅起著護衛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時也是京城的西北門戶。大家過一會可以看到八達嶺關城門洞的橫額上寫著「北門鎖鑰」4個大字,北門指的是京師的北大門,鎖鑰說長城的堅固和險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鎖,鎖在這里,只要守住此關,京城就可萬無一失。可是腐敗的明王朝最終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不過據說當年要自成進北京並沒有攻破八達嶺關城,而是繞過延慶的柳溝過去的。明王朝為了加強統治,也確實沒少下功夫。把元朝殘余勢力趕走以後,為了防止他們侵擾,明朝在建國之初就提出了「高築牆」的口號,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派大將軍徐達、馮勝等率軍在北方築關制塞,修築長城。在明朝270多年統治中,先後有18次大規模的修築工程,終於建成一道長城,東起遼寧省的鴨綠江邊,西止於甘肅省嘉峪關,這便是我們通常說的,現在還能看到的萬里長城。明長城全長6300多公里,經過我國北方9個省、市、自治區。無論從工程技術水平和設防的嚴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長城無法比擬的。同時明代萬里長城不再是單一的一道高牆,而是修築成「層層布防」的縱深防禦體系,重點地區還修築了多道城牆、關隘。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築了長城復線,山西設置的長城復線就有4條之多。在重要的交通軍事要地,修築多座關城和多道較短的牆,如雁門關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牆,可謂「寸土設障、步步為營」。

為了防守,明王朝在長城沿線陳兵90餘萬。從東到西把長城分9個防區(稱為九邊,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每區都派大將鎮守,這種防區稱為「鎮」,它們是: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八達嶺長城是薊鎮居庸關的下屬關口。居庸關是「路」級防區,轄區東自西水峪黃花鎮界45公里,西至鎮邊城堅子谷口紫荊關界60公里,南至宛平縣界,北至土木驛宣府界。居庸關關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達嶺處在要道的北口。八達嶺以南曾修築三道關,即南口、居庸關、上關,加上八達嶺,一共是4道關。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達嶺建成關城,同期,在關城以北延慶縣境內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這時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興起,不斷南下進行搶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騎兵進犯八達嶺,大肆殺鷚掠奪而去。俺答騎兵,來去神速,飄忽不定,次年又竄擾延慶地區,威脅京師,民不安寧。為了加強防禦,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達嶺關城東門。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達嶺關城西北3里處建兵營,名岔道城。駐扎重兵戚繼光調來北方,總理薊、昌、保三鎮防務,他對東起山海關,西迄居庸關,延綿600公里長城重新修築。由於八達嶺戰略地位重要,是修築的重點地段,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用料考究。萬曆十年(1582年),重建關城西門。先後經營了80多年,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連,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防禦體系。
八達嶺又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之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而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慈禧太後西逃~~~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至今在八達嶺關城東門外還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達嶺,慈禧站在石頭上回望京城,佇立良久,不願離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淚,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興趣的話,下車後,可以去看一看。

清代以後,早已推動軍事價值的八達嶺長城日漸荒廢。長城的牆體、敵樓等,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的破壞,已是斷壁殘垣。新中國成立後,長城的全部建築被國家保護,並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修繕。1961年,國務院確定八達嶺長城和城牆為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遊人開放。1984年,在鄧小平同志「受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倡議下,古老雄關更換新顏,先後修復敵樓19座,城牆全長3741米,使游覽部面積達到1.9萬平方米。1986年又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萬里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頒布了證書,八達嶺作為萬里長城的代表領取了證書,現在這個證書的原件就保存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中國長城博物館。1991年八達嶺又以絕對多數票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
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達嶺已接待中外遊人6000多萬,先後有尼克松、里根、撒切爾夫人、戈爾巴喬夫、伊麗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婦等300多位外國首腦和眾多的世界風雲人物登上八達嶺長城觀光游覽,這種情況,在世界風景名勝中也是罕見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不用著急,您馬上就要成為登城的好漢了。

回答者: xidosi - 實習生 一級 2009-11-14 19:58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遼闊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汽車賓士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景區了。前面

的山被稱為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旋在軍都山上。而汽車行駛的這條路就位於20公里長的關溝中,關溝因有古代著名的關口居庸關而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的宏偉建築便是居庸關。居庸關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建於明朝,關城設有南北兩門,門外均有瓮城。古建築早已毀壞,經過近幾年的修復,才使古關重現昔日的風采。居庸關內有一著名的漢白玉石建築,名為雲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間的一座過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處建了一座泰安寺,也於1702年被火焚毀,最後只留下這個塔基。雲台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過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構建築的重要實物,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兩旁的山上,過去是蒼松翠柏好雲遮霧障,禽鳥和鳴,溪流淙淙,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就指的是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場山火焚毀殆盡。近幾年雖然在這一地區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樹,但由於缺少雨水,歷史上的景觀已難再現。同時由於修路等人為因素,已往關溝中流傳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點將台、仙人橋、彈琴峽等也只能聽人講,不能見其景了。
為了讓大家對長城有個更好的了解,我現在把有關長城的知識向大家作一介紹。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長城也不例外。中國的長城起源於春秋戰國,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前後。那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受侵犯,他們紛紛修築了長城,那時的長城都在各自的邊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長城」。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吞並六國,統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來修築長城。他們把原來北方燕、趙、秦三國長城連接起來,重修加固,又擴充了許多,修起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延綿萬余里的長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漢朝的時候,又把秦長城向西延長到鹽澤,也就是現在新疆的羅布泊地區。漢長城長1萬多公里,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長城發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築技術精湛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長城,絕大多數是明朝修築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光是秦、漢、明等漢族統治者修築長城,像北魏、北齊、北周、東魏、金等少數民族的統治都也都修築過長城,而且金朝修築的長城長達2500公里,是少數民族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細算起來,從春秋戰國到明朝經過二千多年的時間,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這些長城長短不一、縱橫交錯,分布在我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如果把歷朝歷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可達十萬余里。真可謂「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假如將各個朝代修築的長城所用的磚石、土方堆起來,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那麼這道大牆可繞地球10周有餘。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

它建築宏偉,防禦設施齊全,是萬里長城的精華,也是明長城中最傑出的代表。講到這里,有人不妨要問,明朝為什麼要在八達嶺地區修築如此堅固的長城呢?這主要是八達嶺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它不僅起著護衛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時也是京城的西北門戶。大家過一會可以看到八達嶺關城門洞的橫額上寫著「北門鎖鑰」4個大字,北門指的是京師的北大門,鎖鑰說長城的堅固和險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鎖,鎖在這里,只要守住此關,京城就可萬無一失。可是腐敗的明王朝最終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不過據說當年要自成進北京並沒有攻破八達嶺關城,而是繞過延慶的柳溝過去的。明王朝為了加強統治,也確實沒少下功夫。把元朝殘余勢力趕走以後,為了防止他們侵擾,明朝在建國之初就提出了「高築牆」的口號,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派大將軍徐達、馮勝等率軍在北方築關制塞,修築長城。在明朝270多年統治中,先後有18次大規模的修築工程,終於建成一道長城,東起遼寧省的鴨綠江邊,西止於甘肅省嘉峪關,這便是我們通常說的,現在還能看到的萬里長城。明長城全長6300多公里,經過我國北方9個省、市、自治區。無論從工程技術水平和設防的嚴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長城無法比擬的。同時明代萬里長城不再是單一的一道高牆,而是修築成「層層布防」的縱深防禦體系,重點地區還修築了多道城牆、關隘。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築了長城復線,山西設置的長城復線就有4條之多。在重要的交通軍事要地,修築多座關城和多道較短的牆,如雁門關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牆,可謂「寸土設障、步步為營」。

為了防守,明王朝在長城沿線陳兵90餘萬。從東到西把長城分9個防區(稱為九邊,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每區都派大將鎮守,這種防區稱為「鎮」,它們是: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八達嶺長城是薊鎮居庸關的下屬關口。居庸關是「路」級防區,轄區東自西水峪黃花鎮界45公里,西至鎮邊城堅子谷口紫荊關界60公里,南至宛平縣界,北至土木驛宣府界。居庸關關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達嶺處在要道的北口。八達嶺以南曾修築三道關,即南口、居庸關、上關,加上八達嶺,一共是4道關。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達嶺建成關城,同期,在關城以北延慶縣境內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這時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興起,不斷南下進行搶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騎兵進犯八達嶺,大肆殺鷚掠奪而去。俺答騎兵,來去神速,飄忽不定,次年又竄擾延慶地區,威脅京師,民不安寧。為了加強防禦,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達嶺關城東門。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達嶺關城西北3里處建兵營,名岔道城。駐扎重兵戚繼光調來北方,總理薊、昌、保三鎮防務,他對東起山海關,西迄居庸關,延綿600公里長城重新修築。由於八達嶺戰略地位重要,是修築的重點地段,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用料考究。萬曆十年(1582年),重建關城西門。先後經營了80多年,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連,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防禦體系。
八達嶺又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位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之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而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親征、慈禧太後西逃~~~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至今在八達嶺關城東門外還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達嶺,慈禧站在石頭上回望京城,佇立良久,不願離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淚,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興趣的話,下車後,可以去看一看。

參考資料: 網上

❸ 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初中部的地址快!!

我忘記哪個校區是初中部了,不過2個校區就10分鍾步行距離而已

廣州市文德路86號(北校區) 廣州市禺山路14號(南校區)

電話:020-83335285(北校區總機) 020-83332254(南校區總機)

北校區就是文德路口,在中山四路那裡,最近的地鐵站是農講所,出站後向西走500米就到了,文德路本身有公共汽車站,例如66,36等路車在這里有站就在校門口南邊幾十米,下車周圍望下就看到13中

禺山路南校區就在北京路永漢電影院和批薩客之間一條短短的橫路(果然掂那個T字路口往東),走幾十米進去就是,那裡原來是三十幾中被13中合並了。到北京路的車都可以下車走5分鍾就到了。
北京路口站所有車
10 183 190 1 219 221 227 236 3 541 544 59 66 夜1 夜36 夜39 夜8

其中183,190,221,227,544,59都是來往海珠區和北京路這邊的

❹ 北京路步行片區提升工程國慶前將完工

此次提升改造項目的施工范圍為北京路步行街周邊,由廣衛路-廣大路-中山路-教育路-書坊街-大南路-文明路-府學西街-中山路-北京路構成的閉合范圍內,面積約為30公頃。

作為全國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去年開始,北京路就已經開始了市政環境提升改造。今日,廣州市越秀區代建項目管理中心再次對北京路步行片區改造提升項目工程施工進行施工總承包公開招標。

本項目涉及與一期改造路段相同、但改造范圍不同,此次工程包括北京路北段(本次改造僅東側50米),北京路中段(不含建築改造高度7.5米以下),西湖路(不含北京路口南側40米),禺山路(北京路東側40-110米范圍建築立面,不含地面鋪裝)。

此次提升改造項目的施工范圍為北京路步行街周邊,由廣衛路-廣大路-中山路-教育路-書坊街-大南路-文明路-府學西街-中山路-北京路構成的閉合范圍內,面積約為30公頃。項目改造內容涉及建築立面提升、景觀綠化提升、道路廣場鋪裝(含騎樓下鋪裝)、標識導視系統、給排水提升改造、電氣照明提升、交通疏解等,項目總投資約為15700萬元。

招標公告顯示,建築立面改造提升包括騎樓街改造、一般街巷建築改造等內容,將對包括廣告牌、櫥窗、騎樓立柱、廊內吊頂等細節進行改造。其中,騎樓街建築改造沿街長度1000米,一般街巷建築改造沿街長度51194米。

同時還將對周邊景觀綠化改造,包括立體掛花3000套,綠化組景20組,樹池改造190個,以及大佛寺文化廣場改造。

在市政道路提升方面,項目將提升人行路面鋪裝5165平方米,改造仿古道路鋪裝面積29443平方米,機動車道路面提升6850平方米。並在沿街設置城市街頭小品60組,公共藝術小品5組,垃圾桶75個,休閑座椅66套。

為了提升北京路商圈夜間游覽效果,項目還將對街區進行照明升級,包括進行沿街6194米的電氣照明提升,安裝智慧燈桿20桿。為了進一步解決片區排水問題,項目還將對區域內給排水進行改造,包括新建雨水管網2407米,疏通污水管道3410米。

鑒於北京路片區歷史建築眾多,此次改造項目也將在設置100套歷史文化標識和指路標識,並設置佛教主題標示2套,方便遊人游覽。此外,項目還將對4200平方米的動漫空間進行改造,並對周邊交通進行疏解。

改造清單:

1、建築立面改造提升

(1)騎樓街改造。內容含廣告牌改造,櫥窗改造,騎樓立柱改造,騎樓廊內吊頂裝修,窗戶改造,牆面改造,天面欄桿改造等。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50米,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270米兩側,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210米,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100米。

(2)一般街巷建築改造。內容含廣告牌改造,櫥窗改造,窗戶改造,外立面提升等。

改造范圍:禺山路兩側,惠福東路兩側(含惠新東街),西湖路兩側(扣除一期北側40米+大佛寺100米),聖賢里兩側,府學西街兩側,越秀書院街兩側,李白巷兩側,名盛廣場兩側,小馬站兩側,大馬站兩側,龍藏街西側。

(3)屋面整治。

改造范圍:位於北京路中段建築屋面。

(4)豎向廣告招牌。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兩側,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禺山路兩側,惠福東路兩側,西湖路兩側(扣除一期北側40米+大佛寺100米),聖賢里兩側,府學西街兩側,越秀書院街兩側,李白巷兩側,名盛廣場兩側,小馬站兩側,大馬站兩側,龍藏街西側。

(5)排水立管改造。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兩側,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禺山路兩側,惠福東路兩側,西湖路兩側(扣除一期北側40米+大佛寺100米),聖賢里兩側,府學西街兩側,越秀書院街兩側,李白巷兩側,名盛廣場兩側,小馬站兩側,大馬站兩側,龍藏街西側。

2、景觀綠化改造:立體掛花,組合式花缽平台,行道樹植物裝點,綠化組景,樹池改造。

改造范圍:分布於西湖路、惠福東路、聖賢里、惠新西街、龍藏街、文明路、北京路北段騎樓立柱、北京路中段屋面。

3、給排水改造:排水溝蓋板,裝飾井蓋改造,新建雨水管網,疏通污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更換。

改造范圍:

(1)排水溝蓋板:主要位於西湖路廣場、名盛廣場。

(2)新建雨水管:禺山路、惠福東路、西湖路、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

(3)疏通污水管:禺山路、惠福東路、西湖路、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文明路,小馬站,大馬站。

(4)裝飾井蓋:禺山路、惠福東路、西湖路、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文明路,小馬站,大馬站,龍藏街路段范圍內。

(5)室外消火栓更換:分布於禺山路、惠福東路、西湖路、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文明路,小馬站,大馬站,龍藏街路段范圍內。

4、市政道路提升:人行路面鋪裝提升,仿古道路鋪裝提升,機動車道路面提升,花崗岩側石,花崗岩平石。

改造范圍:西湖路、西湖路周邊小巷,北京路中段騎樓鋪裝、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文明路、小馬站,大馬站,龍藏街,惠新西街(含惠新東街等背街小巷)。

5、電氣照明:燈光提升。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兩側,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禺山路兩側,惠福東路兩側,西湖路兩側(扣除一期北側40米+大佛寺100米),聖賢里兩側,府學西街兩側,越秀書院街兩側,李白巷兩側,名盛廣場兩側,小馬站兩側,大馬站兩側,龍藏街西側。

6、標識系統:歷史文化標識,指路標識。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兩側,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禺山路兩側,惠福東路兩側,西湖路兩側(扣除一期北側40米+大佛寺100米),聖賢里兩側,府學西街兩側,越秀書院街兩側,李白巷兩側,名盛廣場兩側,小馬站兩側,大馬站兩側,龍藏街西側。

7、交通疏解。

改造范圍:北京路北段,北京路中段中山路至西湖路,中山五路北側(廣大路-昌興街),文明路北側,文明路南側(麗都酒店),禺山路,惠福東路,西湖路,聖賢里,府學西街,越秀書院街,李白巷,名盛廣場,小馬站,大馬站,龍藏街。

項目進度,本項目的整個建設周期為9個月,即從2020年1月開始前期工作,至2020年9月底完成竣工驗收並投入使用。為確保本工程按時完成,工程進度安排比較緊湊,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各項工作可交叉進行,平行推進,並注意各相互聯系的工作之間的銜接,盡可能穿插各道工序以最大限度爭取節約時間。

項目施工時間表:

前期工作: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

土建工程: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30日;關鍵工期節點要求: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北京路主街面施工,包括禺山路、西湖路和惠福東路等。2020年9月30日全面完工。

竣工驗收:2020年9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世界上有什麼關於怪物的傳說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禍斗:「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徵。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並且排出帶火的糞便。
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九頭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宣稱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隻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喜好群居。

窮奇:「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後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後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掛在腰間,腰裡還插有一把鐵扇子。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於是有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鍾馗。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於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並且重傷了另一通,最後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後X盡人亡。

渾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渾沌是《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原型。

鑿齒: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黃帝命令後羿前往討伐,在經過激烈的搏鬥後,後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並且將他射殺。
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徵。

三足鳥: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據說由於三足鳥一共有十隻,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後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後羿射落九隻、留下一隻,從此太陽只有一個並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猰貐 :那時中原一帶猰貐的為害最烈。猰貐,有的書寫作「窫窳」,是一隻形狀像牛,紅色的身子,人的臉,馬的腳,�叫的聲音像嬰兒啼器的怪獸,常拿人來做它的糧食,給它殘害的不知道有多少,只要一提起�誰也會膽戰心驚。因而關於猰貐的傳說也就有種種:有人看見的瘈貐是人的臉,蛇的身子,也有人看見的猰貐是龍的腦袋或虎的爪子,總之都是神經過敏,自相驚疑罷了。
更有種傳說,說猰貐本來是人的臉,蛇的身子,大約也是天上的諸神欴一,不知道為了甚麼緣故,給一個也是人的臉、蛇的身子的貳負神和貳負神的一個名叫「危」的臣子共同謀殺死了,精魂不散,才化為龍頭虎爪、牛身馬足這般模樣的怪獸的。至於那殺猰貐的貳負神呢,他自然也沒有好的結困,天帝為了他妄殺無辜,便把他捆綁在疏屬山(在現在陝西綏,德縣),枷了右足,反縛了兩手和頭發,到漢宣帝時侯才有人把他從山上的石屋中發掘出來,頭發和兩手還是反縛�,一隻足上還帶�枷栲呢。
假如上面的傳說可靠,那可憐的猰貐已經被殺一次,現在又碰見了羿這樣的對頭,真是太不幸了。
羿和猰貐戰斗的經過,古書的記載簡略,我們不知其詳。但以羿射太陽的神勇來對付這種蠢獸,想來定也不會費多少力氣的,所以不久羿就將它殺死,給人民除了一大害。

鑿齒: 疇華之野有一怪物叫做「鑿齒」。疇華,是南方一個水澤的名字。鑿齒這東西,有說它是人,有說它是獸,推想起來,大約是獸頭而人身的怪物。從它的嘴裡吐出一隻長約五六尺、形狀像鑿子的牙齒,這牙齒就是它最厲害的武器,沒有人敢當它的鋒芒。因此它就逞�它蠻悍的性子,在這一帶地方任意殘害人民。那知羿卻帶了天帝俊�給他的弓箭,毫不懼怕地前來和鑿齒作戰。鑿齒知道羿的箭法厲害,心裡�慌,就拿了一面盾來保衛自己,但是羿,靠了他過人的勇敢和靈巧的射藝,沒有讓鑿齒近得身來,就將它從盾的掩護下射殺死了。

九嬰:羿是在北方的凶水之上把九嬰殺死的。九嬰大約是有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能夠噴水也能夠吐火,不知道那怪物激戰了一場。那怪物雖然猛悍,究竟不是天神羿的對手,終於還是給羿射死在波濤洶涌的凶水之上了。

大風 :有一隻名叫「大風」的鷙鳥在東方的青丘之澤為害人民。所謂「大風」,其實就是「大鳳」,因為古時「風」和「鳳」原來是一個字。鳳也就是孔雀。這里講的大風,就是一隻大孔雀。古時在中原一帶,是常有孔雀這種鳥的。這種鳥的特大者,性極兇悍,能傷害人畜。它的翅翼飛掠過的地方,總似乎常有大風伴隨,因此它又作了風的象徵,於是便傳說它能夠�9�5壞人們的房屋居舍。古人造字,就把「鳳」字來當作「風」字用了。所以這里的大風,其實就是大鳳,也就是一隻大孔雀。
羿知道這種鷙鳥多力善飛,恐怕一箭射去還不能致它的死命,倘或帶箭逃去,他日再出來為害人民,就反而費事了。因此羿便特地用一條青絲做成的繩,系在箭尾上,自己的身子則藏伏在林藪中,等候那鷙鳥低飛到頭上時,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鷙鳥的當胸。箭在繩上,鷙鳥不能飛逃,便被羿拖拉下來,用劍砍做了數段;替人民除了一方的大害。

修蛇:洞庭湖中,正有一條巨蟒在那裡興波作浪,漁夫被它弄翻船活吞在在肚子里的不知道有多少。靠水生活的人們可真慘苦極了。這種巨大蟒蛇,本領實在不可小視。據說曾有一巨蟒,把一頭大象囫圇地吞在肚子里,消化了三年,才吐出象的骨,可以治心痛和肚子痛。
羿單獨駕了一隻小船,在洞庭湖的洪濤中巡行,找尋那長蛇的蹤影。找了好半天,終於遠遠地給羿發現,那蛇正昂�頭,吐出飢餓的、火焰一樣的舌頭,掀排�如山的白浪,向羿的小艇�來。羿站在船頭,拉開神弓,對准那蛇連射了幾箭出去,是箭箭都中要害,蛇還不死,集聚余氣一直竄到羿的船邊,羿只得拔出劍來,和凶蛇作了一場猛烈的戰斗,在滔天的白浪中,修蛇碩大的長軀,在羿飛舞的劍光下,被一段段地剁下。

獬 豸:乃古時候之神獸,依據「異物志」書中記載:「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爭,則咋不正者。」故其性忠直,能辨是非善惡,古代執法者,所戴的禮帽就叫「獬豸冠」,「後漢書」中亦有記載:「法冠,一曰柱後,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獸,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秦滅楚,以賜執法近呈御史服之。」

❻ 都江堰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都江堰是我國最早的水利工程,位於岷江上、玉壘山下,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後稱都江堰。都江堰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仍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在都江堰建立之前,巴蜀地區一直遭受岷江的水患。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每當春夏山洪暴發時,江水奔騰而下,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常常引起洪災。再加上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阻礙了江水東流,所以造成東旱西澇,令蜀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王朝後,巴蜀地區歸入秦國的版圖。公元前300年,秦王委任李冰為蜀地的郡守,開始興修都江堰。李冰父子經過多年的努力,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樞紐工程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部分組成,互相制約、互相調節,結構科學巧妙。歷史上魚嘴的位置一直在變動,最早位於白沙河口下游不遠處。現在位於白沙河口下游2050米處,這一位置是1936年大修時確定的。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將洶涌的江水導入內、外兩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湘」,是經都江堰、樂山至宜賓入長江的岷江正流,全長700多千米,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為人工渠道,在寶瓶口的節制下,流入成都平原,主要用於灌溉。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決定了內外江的分流比例,是整個都江堰工程的關鍵。內江取水口寬150米,外江取水口寬130米,魚嘴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為保證灌溉用水,岷江主流直人內江,水量約佔六成,外江約佔四成;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則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這就是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此外,在古代還使用榪槎來人工改變內外兩江的分流比例。榪槎是一種以數根圓木為骨架,外覆竹席,內灌泥沙的截流物體。一般在春季水量較少時使用這種方法截流外江,增大內江的水流供給,待春耕結束水位上漲後,再砍去榪槎,使水流恢復正常。

1974年,在魚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電動制閘,代替過去臨時榪槎工程,截流排洪,更加靈活可靠。在魚嘴上游東岸有百丈堤,全長1950米,將洪水與泥沙逼向外江,並起到護岸的作用。魚嘴堤壩向下游延伸,則形成金剛堤,再往下,分別是飛沙堰和人字堤。

飛沙堰在內江右岸、金剛堤的下端,長約300米,原名「侍郎堰」,建於唐高宗龍朔年間(661~663),是內江中段的泄洪排沙通道,故名,飛沙堰遵循「低作堰」的原則,即堤頂低作與對岸標准台頂等高,使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的內江水漫過堰頂流入外江,讓成都平原免受洪澇。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李冰又讓人雕刻了三個巨大的石人像,立於水中,作為「自動水位計」,規定「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准。如果遇到特大洪水。飛沙堰將自行潰決,使進入內江的洪水泄入外江,以確保內江灌區的安全。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上游帶來的泥沙、卵石等到了這里,都能被拋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離心力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確保內江通暢。而到了晚秋時節,飛沙堰卻顯得格外的寧靜,內江溢出的江水在堰中大小的鵝卵石上汩汩流淌,石滑水清,遊人可徒步涉水而過。據當代實測,岷江內江流量超過1000立方米每秒時,便有40%的洪水和98%泥沙從飛沙堰排出。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緊靠灌縣西門,是控製成都平原自流灌溉的門戶,具有引水和控制進水的作用。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目『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開鑿於都江堰創建時,當時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協助-下,邀集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水東流的地形和水情做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他帶領眾人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鑿出了一個寬20米,高40米,長80米的山口。因其形似瓶口,取名「寶瓶口」,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則叫「離堆」。寶瓶口寬度和底高都有極嚴格的控制,底寬14.3米,頂寬28.9米,口內即內江流入的進水口寬70米,口外出水口寬40~50米。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幾十條分劃,取名「水則」,是我國最早的水位標尺。寶瓶口同飛沙堰配合具有節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內江進水量的關鍵。內江水流進寶瓶口後,通過乾渠經仰天窩節制閘,把江水一分為二。再經蒲柏、走江閘二分為四,順應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傾斜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斷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餘萬畝農田。寶瓶口左岸山崖上刻有幾十條分劃,每劃間距為一尺,名為「水則」,用以觀測水位漲落。宋朝時水則僅有十劃,清朝時以十六則為大洪水,現在崖上石刻水則已經達到二十四劃。寶瓶口岩基,干百年為飛流急湍的江水沖擊,出現了極大的懸空洞穴。為了加固岩基,1970年冬,灌區人民堵口截流,抽干深潭,從兩岸基礎起,共澆注混凝土8100多立萬術,縉禺堆、寶瓶口築起了銅牆鐵壁,使這個自動控制內江水量的瓶口,更加堅實可靠。

都江堰公園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等。伏龍觀位於寶瓶口側離堆之上,是祭祀李冰的專祠,又稱老王廟。傳說李冰治水時曾在這里降服惡龍,鎖在離堆下的伏龍潭中,後世便立廟祭祀此舉。該觀始建於晉代,北宋初期改名為伏龍觀。現存的三重殿宇,均為清代重修,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25~220)所雕的李冰石像,高約3米,儀態從容。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二王廟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背倚玉壘山,面臨岷江,規模宏大。廟里供奉著李冰父子的神像,李冰身著袍服,正襟危坐,右手持半裹的絹圖,其子李二郎穿著草鞋便服,手持工具。走廊門柱上懸刻的匾額和楹聯均是歌頌他們父子承繼大禹,「利濟斯民」、「利濟全川」的頑強毅力與獻身精神。安瀾橋又稱夫妻橋,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此橋古名「珠浦橋」、「平事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毀於戰火。清嘉慶年間,一名叫何先德的塾師見行人過河艱難,便發起在原橋基礎上重建新索橋的號召。橋尚未完工,何先德就去世了,其妻繼承遺志,在群眾支持下,終於把橋修成。新索橋建成後,任憑風急浪高,人們都可安渡狂瀾,故名「安瀾橋」。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現在的橋,下移100多米,將竹改為鋼,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

都江堰可謂是千古受益的偉大工程,也是中華民族改造自然的奇跡之一。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00年11月,都江堰與青城山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❼ 米字旁邊加個禺是什麼字


ǒu
(1)
ㄡˇ
(2)
兩個人在一起耕地。
(3)
〔~合〕物理學上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
(4)
同「偶」②。
(5)
鄭碼:CKLZ,U:8026,GBK:F1EE
(6)
筆畫數:15,部首:耒,筆順編號:111234251125214
編輯本段詳細註解

ǒu
〈動〉
(1)
(形聲。從耒,從禺(yù或
ǒu),禺亦聲。「耒」(lěi)指翻土工具。「禺」意為「兩邊一夾角」。「耒」與「禺」聯合起來表示「兩人各在一邊,農具在夾角處」。本義:二人並肩,共同施力於耒耜)
(2)
同本義
[plough
side
by
side]
耦,耒廣五寸為伐,二伐為耦。——《說文》
十千維耦。——《詩·周頌·噫嘻》
譬如農夫作耦。——《國語·吳語》
禹見耕者耦立而式。——《荀子·大略》
長沮、桀溺耦而耕。——《論語·微子》
(3)
又如:耦耕(兩人並力一起耕種。為古代犁田的一種方式);耦犁(一種耕作法)。引申為二人一組。如:耦俱無猜(雙方都無猜疑);耦居(謂兩人同處);耦俱(指相處融洽)
(4)
匹敵;相對
[match]。如:耦國(對等之國);耦象(指箭耙);耦語(相對私語)
(5)
遇,逢
[meet
with]
燕成雙,鸞對影,耦新知。——宋·孫光憲《酒泉子》
(6)
合,符合
[coordinate]。如:耦世(適應世俗)

ǒu

閱讀全文

與禺頂口南3O米什麼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虎免費電影 瀏覽:18
手機迅雷下電影沒聲音怎麼辦 瀏覽:344
電影老演員演員有哪些 瀏覽:362
最喜歡的電影為什麼 瀏覽:270
電腦中的電影如何導入優盤 瀏覽:360
如何將百度雲電影導入蘋果手機 瀏覽:174
愛奇藝好看的vip喜劇電影 瀏覽:158
電影雙面特務免費下載 瀏覽:587
電影眼睛免費觀看 瀏覽:708
反海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9
好看又著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50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哪些主演 瀏覽:381
如何自救的電影 瀏覽:886
騰訊視頻vip如何贈送電影 瀏覽:595
免費血戀電影完整版 瀏覽:359
如何往微信里傳電影 瀏覽:190
如何手機電影投屏到電視上 瀏覽:193
如何將電影拷貝到mac資料庫 瀏覽:378
電影英倫對決收入多少 瀏覽:12
電影中暗示什麼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