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知道這個小女孩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第一張圖片是電影《戀屍者》,主演:Ilona Szabo
第二張圖片是阿根廷女演員:奧利維亞·赫西
Ⅱ 三毛的愛情故事
三毛和荷西之間彷彿是一段童話般的愛情,留給許多人無限傷感的是荷西的意外逝去。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三毛是一個喜歡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人,這樣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個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個王子。三毛一直說,「荷西苦戀她六年」,但從來沒有說「她也戀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裡,三毛前三年在國外,後三年在台灣。在國外期間,最少有三位追求者都是在最後一刻才被三毛拒絕:在西班牙時,被一位日本籍的富商同學追求;在德國時被一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國同學追求;在美國時,被一位台灣籍的在美博士追求。這些人都遠比荷西優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愛情標准,但是三毛拒絕了,因為三毛心目中的愛情標准比這三位所能達到的還要高。回到台灣的三年,她終於選到了願意結婚的人,未婚夫卻在結婚前被死神奪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1973年,三毛選擇了和「苦戀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公證結婚。
起因於偶然看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介紹,三毛來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對著凄艷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幾乎不能自已,面對著殘陽如血,「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隨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決,就先在沙漠的磷礦公司找了個職位,提前在沙漠等著三毛了。三毛逐漸愛上了沙漠的狂暴與沉靜,愛上了沙漠美麗的星空。她成了一個快樂的家庭主婦,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鄰居的女孩子們認字,用簡單的醫療知識解除他們的病苦;她曾一個人跟著運水車,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沒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間煙火中尋找情感的寄託。三毛選擇了荷西,選擇了她最能伸手觸摸的幸福。這是三毛作為一個女人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在她內心的深處,和荷西的愛戀,甚至願意用童話般的思維去凈化和升華。
緋情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三毛痛苦地說:「他等了我6年,愛戀了我12年,訣別時沒有跟我說一聲再見。我所有的感情都隨荷西而去。」在父母扶持下,傷痛的三毛回到台灣。
荷西死後,人們願三毛再婚,再有個愛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個女人,她應該擁有自己完整、獨立和美滿的婚姻。她太累了,應該有個自己的家。但是這樣一位情感豐富的女子,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與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不能再嫁,並不意味著三毛可以任憑感情沒有寄託,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三毛死後,關於她和王洛賓、賈平凹等的緋聞有很多。
1990年,亦是三毛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取得八項金馬大獎的時候,她與中國民歌大師王洛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忘年情。當時,她甚至隻身跑到烏魯木齊和王洛賓共同生活。盡管有人出來反對,試圖證明三毛和王洛賓之間沒有戀情。我卻相信,不僅相信她們有,而且還很深,這種情感不是我們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見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飛鴻)
三毛,原名陳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1948隨父母遷台,1962以陳平名義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結婚記》、《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榮民總醫院以絲襪自縊身亡,享年四十八歲。
Ⅲ 戀屍的電影推薦幾部 我看好看點的
《困惑的浪漫1》是由瓊克·布特格雷特執導的恐怖片,Beatrice Manowski、Daktari Lorenz等參加演出。
影片雖然只是描繪了一對男女的癲狂戀屍,卻讓人感覺到其中浩浩盪盪的無敵力量。
2004年時,美國的《時代周刊》曾評出「史上最惡心的五部電影」,該片以笑傲江湖之勢榮登榜首。
中年男子羅伯特(Daktari Lorenz 飾)供職於德國柏林的街道清理處(Street Cleaning Agency),其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清理因各種事故而留下的殘肢斷體。久而久之,羅伯特養成怪異的習慣,他經常將屍體的某些部件那回家,放在福爾馬林中保存收藏。
羅伯特的女友貝蒂(Beatrice Manowski 飾)和男友趣味相投,且較之更甚。某天,羅伯特帶回來一具完整的屍體,這對畸零男女從此擁有了可以用來尋歡作樂的「夥伴」。他們怪異的愛情憑借這具屍體恣意燃燒,直到羅伯特某天丟掉工作,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困惑的浪漫2》是由Buttgereit執導,Monika M等人主演的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喪屍和人類之間的愛情故事。
因丟失屍體和
困惑的浪漫2
愛人,羅伯特(Daktari Lorenz 飾)在絕望中以極其慘烈的方式自殺身亡。然而他的屍體並未因此得到寧靜,彷彿命中註定一般,才被葬入黃土不久的羅伯特又被妙齡女郎莫妮卡(Monika M. 飾)挖了出來。莫妮卡和羅伯特一樣,對死屍有著深深的迷戀,她和死去的羅伯特彷彿愛人似的生活在一起。
某晚,莫妮卡在電影院門口邂逅馬克(Mark Reeder 飾),兩人隨即開始交往。看似浪漫的愛情雖然讓莫妮卡一度想要改掉怪異的愛好,但她仍然無法接受愛情的索然無味。直到某天,馬克發現了女友的秘密,他們的關系開始朝著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
Ⅳ 困惑的浪漫是那個國家的電影,導演是誰。故事屬於什麼類
困惑的浪漫英文名: Nekromantik
譯名:《困惑的浪漫》
導演:瓊克布特格雷特
主演:克雷爾勞倫斯/哈羅德倫特
片 長: 104分鍾
類型: 情色/恐怖
國家:德國
語言:德語
上映日期:1972
這是一部糾纏於屍體、死亡和性之間的片子,片中的男女主角是一對戀屍癖,家中收藏著各種各樣醜陋不堪的屍體器官,影片里處處都洋溢著死亡的味道和意象,如剝皮的兔子、解剖的海豹和摔爛的黑貓,還有男主角夢中兩人互相拋擲人頭的嬉戲等等。本片的經典鏡頭之一,男女主角一起和暗綠色的流著粘稠液體的腐屍做愛(此段極其惡心);經典鏡頭之二,男主角在女主角拿走了他們最愛的腐屍之後,決定自殺,並在自殺的瞬間達到了高潮,一邊流血,一邊射精;經典鏡頭之三,女主角在和新男友做愛時突然拔刀割下男友的頭顱,然後把已經腐爛的男主角的頭顱替換在剛死去的男友的身上,並用繩子把男友的陽具紮好,然後繼續做愛,一直做到高潮。影片從一場車禍開始,到最後女主角在醫院里得知自己懷了孕結束,從死走向生,一頭一尾充滿暗喻。
開頭,人死亡了;結尾,人誕生了。這是一個輪回,刻意安排的。你怕黑嗎?你怕血嗎?你怕鬼嗎?看完這個電影,你就不會再感到害怕了。男主角矮小有點猥瑣,女主角修長容貌可人。
我可以承受醜男戀屍,但是不能忍受美女奸屍。 他們真的很迷戀屍體,迷戀腐敗的味道,迷戀綠色的液體。 骷髏變成了青蛙,青蛙變成了王子,恐怖,陰森,罪惡,黑暗。
兔子死了,家貓死了,海豚也死了。 死亡很正常,但是它們都是因為受到外力而死,慘烈,慘烈。 演員的確挺能演的,既要聞惡臭,又要殺生,他們會不會進地獄?導演,你也同樣不得好死。 《困惑的浪漫》歸屬於愛情片的范疇,故事有點悲哀,可畢竟執著。執著的變態,是電影的中心主旨。男主角他做到了,他一邊自殺,一邊射精。女主角她做到了,她一邊砍頭,一邊做愛。 戀屍真的可怕。導演是歇斯底里、赤裸裸的。
Ⅳ 《戀屍者》這部電影表達了什麼意思
至於具體意義 視人的價值為物吧,戀屍的 主要表現是超乎尋常的強大支配欲!還有就是對生命的漠視或恐懼!
Ⅵ 好看的有關戀屍癖的電影有那些
《困惑的浪漫》<特別的吻給特別的你》<戀屍者><死亡三部曲之後果>
Ⅶ 最近戀屍電影有哪些
主演: 阿爾芭·利巴斯 / 克里斯蒂安·瓦倫西亞 / 阿爾伯特·卡伯 / 伯納特·紹梅爾
類型: 劇情 / 驚悚
上映日期: 2015-10-30
片長: 76分鍾
The Corpse of Anna Fritz
Ⅷ 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
朋友,你好。的確一般人都認為,著名女作家三毛於1991年1月4日在台灣自家的浴室里自縊身亡。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一書的作者張景然在書中卻指出,目前社會上流傳和台灣警方認定自殺的結論都不可靠,三毛實際上也許是死於謀殺。
張景然,香港書畫出版社負責人,曾經出版過《詭話——剖析馬中欣與三毛真相》。日前,張景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與記者再次談起三毛自殺說的種種疑點。
駁斥「因病厭世」說
台灣警方填寫在「驗屍申請書」中的死因是「因病厭世」。
張景然指出,如果說「因病厭世」,那麼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須知,三毛從小就疾病纏身,一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著病痛完成的,包括《滾滾紅塵》。可能有人會說,三毛懷疑自己身染絕症,感到悲觀失望、來日無多,在這種極壓抑、極灰暗、極消沉、極頹廢的情緒下,採取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嗎?
確實,三毛曾經懷疑過自己和母親患有同樣的病——子宮內膜癌。為此,她決定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榮民總醫院住院。第二天上午10時,醫生為三毛做了個小手術。根據手術判斷,三毛患的是一般婦科疾病,並非她自己所懷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醫生趙灌中在手術後明確告訴三毛:手術後加上服用葯物治療,內分泌會慢慢改善,月事也會正常,並囑咐她不用擔心。
院方決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誰也沒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麼,誰又能解釋,她怎麼可能在醫院已經為他排除了癌症之後而絕望自殺呢?
駁斥「紅塵」壓力說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殺的另一種原因是:她所寫的電影劇本《滾滾紅塵》沒有獲得最佳劇本獎。
對此,張景然反駁道,其實,三毛對《滾滾紅塵》不會獲得最佳劇本獎早就有思想准備,她把這件事看得很淡。1990年11月21日,在金馬獎頒獎前近1個月,三毛在寫給上海的張樂平夫婦的信中寫道:
「我所辛苦編劇的電影爆發大消息,我們參展台灣、香港最大電影展金馬獎12項入圍,我被提名為最佳原著劇本獎,但不相信會得獎,這事我看得很淡。」
盡管落了選,但三毛卻並沒有把「最佳原著劇本」獎落選的事放在心上。一個在世界多國「流浪」了幾十年的三毛,才不會那麼小心眼呢!
說三毛死於《滾滾紅塵》的壓力,乃無稽之談。
駁斥「為情所困」說
張景然指出,三毛雖然被「情」的旋渦所擾,但絕不是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後,三毛也接觸了幾位男朋友,但都沒有結果。
一位有婦之夫曾向三毛求愛,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愛他,他這是見異思遷。
三毛明確拒絕了他,三毛說:「在我的道德觀念里,一個已婚男人即使對我再好,我也絕不會動心。」
在北非的一個島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廣告師向三毛求婚,三毛對他也頗有好感。但因為廣告師的職業使他接觸到各種姿態的美麗模特兒,這令三毛非常擔憂。
她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結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時時失去你的恐懼當中的。」
對於愛情,三毛是理智而現實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時,結識了一位儀表堂堂、英俊灑脫的青年男子,三毛為之心動,但最後雙方都沒有留下通訊地址。
還是在北非,三毛認識了一位銀行經理。三毛要回台灣時,經理找到三毛向其傾訴情感,他請求三毛給他10天時間一起外出度假。三毛為他的真情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不是現在,而是約定在10年以後。好一個聰明的三毛。
張景然說,在三毛的感情世界裡,從來都是主張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絕對不會為情所困而自殺。
另外,張景然還用自己的證據駁斥了三毛自殺的原因,如空虛寂寞說、江郎才盡說、自殺說等等。
「三毛自殺說」疑點太多
另外,張景然還提出了三毛自殺的諸多疑點——三毛曾經在《生之喜悅篇》里明確說明:「我不會再自殺。」
三毛已經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並且把這些歷程多次向朋友和記者透露過。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還給賈平凹寫信,同時告訴賈平凹,四五個月後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確拒絕了死亡。三毛在《不死鳥》中說:「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厭世傾向的人時說:「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我跟你講,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殺,許多人都想自殺。你給我好好活下去。不要太肯定三毛絕對沒有如你一般的身臨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殺,你也不要自殺;你不好好活,我不會放過你。"
目擊和結論正相反
張景然說,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屍體的狀貌和死亡的現場環境,是判斷其自殺和他殺的重要依據,三毛的母親(1月4日上午8點前就趕到現場)與警方(1月4日上午10點15分才趕到現場)眼中出現的情況竟根本不同,怎麼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況是:當醫院的清潔女工發現三毛的屍體時,「三毛的身子半懸在馬桶上方,已氣絕身亡。一條咖啡色的絲襪,一頭套住三毛的脖頸、一頭綁掛在吊滴液瓶的鐵鉤上。」法醫到達現場時,「身穿白底紅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著白底紅花睡衣,脖頸上有深而明顯的絲襪吊痕,由頸前向上,直到兩耳旁。舌頭外伸,兩眼微張,血液已沉於四肢,呈現灰黑色。」
而三毛母親繆女士提供的情況卻是: 「三毛端坐在蓋著的馬桶上,雙手合抱成祈禱狀,頭微垂而面容安詳。吊頸的長絲襪如同項鏈般鬆鬆地掛在脖子上,頸上既無勒痕,也沒有氣絕時的掙扎痕跡。」
奇怪的是,同是現場目擊者,而且繆女士先於警方兩個小時趕到,警方與繆女士所提供的現場情況竟是如此大相徑庭。
另外,還有幾個客觀原因使三毛的母親不相信三毛是自殺的:
「第一,浴室的點滴吊架離地只有160厘米,垂吊後腳尖伸直,輕易可著地面。第二,病房的門是虛掩著的,一推即可進,絲毫沒有自殺的蓄意准備。第三,絲襪沒有拉扯跡象,只是松掛在脖子前。"
張景然說,是警方的結論和傳媒「謀殺」了三毛,使大多數人都認為三毛是死於自殺的。
那麼,究竟是誰謀殺了三毛呢?記者有幸看到了該書的校樣,發現作者盡管批駁了「三毛自殺說」,但也沒有證據說明三毛是被殺的。看來,三毛的死因最終要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三毛父親給三毛的一封信
三毛的父親寫道:
你隻身去了大陸一個月,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交給我兩件禮物。你將我父親墳頭的一把土,還有我們陳家在舟山群島老宅井中打出來的一瓶水,慎慎重重地在深夜裡雙手捧上給我。也許,你期待的是——為父的我當場號啕痛哭,可是我沒有。我沒有的原因是,我就是沒有。你等了數秒鍾後,突然帶著哭腔說: 「這可是我今生惟一可以對你們的報答了,別的都談不上。」
說畢,你掉頭而去,輕輕關上了浴室的門。
也許為父我糊塗了,你從大陸回來洗出的照片,尤其是有關故里部分的,你一次一次在我看報時來打斷我,向我解釋——這是在祠堂祭祖;這是在阿爺墳頭痛哭;這是定海城裡;這又是什麼人, 跟我三代之內有什麼關系……你或許想與我談談更多的故鄉, 而我卻並沒有提出太多問題,可是我畢竟也在應著你的話。你在家中苦求手足來看照片,他們沒有來,你想傾訴的經歷一定很多, 而我們也盡可能撐起精神來聽你說話,只是因為父母老了,實在無力夜談,你突然寂靜下來了。把你那百張照片拿去了自己公寓還不夠,你又偷走了我那一把故土和水。
不過七八天前吧,你給我看《皇冠》雜志,上面有一些你的照片,你指著最後一幅圖片說:「爸,看我在大陸寫的毛筆字——有此為證。」
卻忘了,那時的你,並不直爽,你三度給我暗示,指著那張照片講東講西,字里兩個斗大的「好了」已然破空而出。這兩個字是你一生的追求,卻沒有時空給你膽子寫出來, 不然不會這么下筆,而我和你母親尚在不知不覺之中。
3天之後的你,留下一封信離開了父母,你什麼都沒有拿走,包括給你走路用的平底鞋。我看完了你的信,伸頭看看那人去樓空的房間,裡面堆滿了你心愛的東西,你一樣都沒有動, 包括你放在床頭的那張丈夫的放大照片。
我知道,你這一次的境界是沒有回頭路可言了。也許,你母親以為你的出走是又一次演習,過數日後你會再 回家來,可我推測你已嘗到了當神仙的凄涼滋味。或者說,你已一步一步走上這條無情之路,而我們卻沒能與你同步。你人未老, 卻比我們在境界上快跑了一步。山到絕頂雪成峰,平兒,平兒, 你何苦要那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在你與我們同住3年之後,突然而去,這中間其實沒有矛盾,有的只是你的漸悟和悟道之後行為的實踐。
你本身是念哲學的,卻又攙雜了對文學的痴迷,這兩者之間的情懷往往不同,但你又看了一生的《紅樓夢》。《紅樓夢》之討你喜歡,當是一種中國人生哲學與文學的混合體。平兒, 我看你目前是情雖破但尚未「了」,還記得你對我說過的話吧?你說:「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要她必須了。」你答應過你母親不傷害生命——肉體不了,精神不可單獨了斷。
以下是三毛的個人資料:
姓名:陳平
別名:三毛
生辰:1943年3月26日
祭日:1991年1月4日
籍貫:浙江定海
地區:台灣
國家:中國
職業:作家 劇作家
原名陳平,生於四川重慶。
幼年期的三毛即顯現對書本 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 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才華,並受當時擔任《聯合報》主編平鑫濤先生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 同年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
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更多資料請參見以下地址:
http://www.xf999.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