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什麼關於光頭黨的電影
《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少林足球》《少林五祖》《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師》《少林與武當》《少林醉八拳》《少林活寶貝》《少林好小子》《少林門》《少林四小龍》《少林僵屍》《花旗少林》《新少林五祖》《少林寺傳奇》《笑林小子》系列《黑道少林》《少林木人巷》《少林新娘》《洪熙官之新少林五祖》《少林少女》《三闖少林》
裡面演員(包括群眾演員)百分之八十都是光頭
B. 能發下[電影下載當鋪大亂斗.BD高清1280中英雙字的種子或下載鏈接么
《當鋪大亂斗》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ry_QxcPtEBeBS0oq3qH5g
C. 我們來自未來2的電影劇情
在第一部是俄羅斯的光頭黨問題,而第二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民族矛盾。
影片的前半段是無情地揭示了,在當代被某些年輕人奉為所謂「英雄 」的「塔夫將軍」和他領導的武裝(烏克蘭反政府武裝,德軍的SS加利西亞師),實際本質上又是何等的無情和殘忍地殺害平民以及紅軍俘虜的。兩個新加入的不良青年正是險些命喪在「塔夫將軍」的武裝手裡,隨後又真正經歷了戰場上、紅軍與德國鬼子槍林彈雨的浴血拚殺,才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態度。
在第一部中的男主角成為了一位歷史學家,而女主角妮娜並沒有在1942年死,並且已經懷孕。主角們由於一次意外爆炸穿越到1944年。那個一見費拉索夫、就熱情地上去擁抱和問候的少校,女主角是孩子的父親,也就是第一部里的連長傑明上尉。(第二部里換太多角色,有點反應不上來。費拉索夫原來的男演員不錯,偏偏換上個《星星敢死隊》里的主角,大概是看著片子火了,就該上大牌明星了、而不是原來剛畢業的毛頭小子)
主角們按照傑明的要求送待產的妮娜去後方,卻在半路中遭到德軍的襲擊。之後被德軍圍困,期間妮娜產下一名女嬰(也就是片尾跟妮娜很像的那個)。主角們把孩子送走轉移,並與紅軍堅守陣地等待部隊的支援。
在片尾,大家回到現代,男主角在酒吧找到了當年那個女嬰.......
D. 下面劇照出自哪部電影
電影名稱《抗癌的我》影片改編自編劇威爾瑞瑟爾(Will Reiser)本人真實經歷,以幽默逗趣的劇情帶出令人為之動容的生命啟發!25歲的亞當是個電台節目企劃,某天,他被檢查出罹患癌症,這給了他極大的打擊。然而在他的風趣好友凱爾、對他呵護有加的母親以及一位年輕醫師凱蒂的陪伴與支持下,亞當逐漸體認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也決定絕不讓這場病輕易地毀了他的人生。1電影劇情本片來源於編劇自己的真實故事,講述主人公以積極心態抗癌,最終戰勝病魔。但這並不僅是一部勵志劇,而是一部打動人的喜劇。亞當·施瓦茨,是一個普通的27歲未婚男青年。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深愛自己的女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算不上完美,但是關系和睦的家庭。可是突然有一天,這種平靜被打破了--亞當被確診出患了癌症。抗癌的我劇照(3張)這幾乎是不治之症,這紙診斷書幾乎就給亞當下了一張死亡通知單。亞當把自己患病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女友瑞秋、告訴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凱爾、告訴了自己的媽媽戴安妮。他的媽媽無暇給予兒子悲傷,因為她要照顧亞當的爸爸理查德,他是一個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患者。每個得到消息的人都在積極地幫助亞當聯系醫生,提供這自己認為的合理可行的治療方法--雖然有的治療方法看起來像是巫術。作為癌症患者,亞當為自己確定了一個「不靠譜」的治療方案,他找到了凱蒂,一個沒有什麼經驗的年輕女醫生,他希望由她來治療自己的絕症。治療癌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療和化療,接受了這兩種療法的亞當很快就變成了「光頭黨」。不過,他並不孤獨,在抗癌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很多「抗癌前輩」。有了家庭的支持、朋友的鼓勵,亞當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和治療。也許抗癌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抗癌。[1]2演職員表演員表角色演員備注Adam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Joseph Gordon-Levitt ---- Kyle 塞斯·羅根/Seth Rogen ---- Katherine 安娜·肯德里克/Anna Kendrick ---- Rachael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Bryce Dallas Howard ---- Diane 安傑麗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 ---- Richard Serge Houde ---- Dr. Ross Andrew Airlie ---- Mitch 馬特·弗里沃/Matt Frewer ---- Alan 菲利浦·貝克·霍爾/Philip Baker Hall ---- Dr. Walderson Donna Yamamoto ---- Susan Stephanie Beard ---- Dr. Lee Yee Jee Tso ---- Jenny 薩拉·斯邁絲/Sarah Smyth ---- Phil Peter Kelamis ---- Jackie Jessica Parker Kennedy ---- Dr. Phillips 丹尼爾·巴孔/Daniel Bacon ---- Bernie P. Lynn Johnson ---- Claire Laura Bertram ---- < 上一頁|1|2|3|下一頁 >默認顯示|全部顯示職員表▪ 製作人:Nicole Brown;埃文·戈登伯格/Evan Goldberg;Kyle Hunter;Nathan Kahane;Ben Karlin;Kelli Konop;Tendo Nagenda;威爾·里瑟爾/Will Reiser;塞斯·羅根/Seth Rogen;Ariel Shaffir;James Weaver;Shawn Williamson▪ 導演: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e▪ 副導演(助理):Willan Leung;John McKeown;Trevor McWhinney;Haylee Thompson;Iris Torres▪ 編劇:威爾·里瑟爾/Will Reiser▪ 攝影:Terry Stacey▪ 剪輯:Zene Baker▪ 選角導演:Sandra-Ken Freeman;Francine Maisler▪ 藝術指導:Annie Spitz▪ 美術設計:Ross Dempster▪ 服裝設計:Carla Hetland▪ 視覺特效:Dottie Starling▪ 布景師:Shane Vieau▪ 發行:頂峰娛樂;E1;Forum Hungary;Lions Gate;Metropolitan Filmexport3精彩對白Adam: So, you really think that the girls gonna go for me just 'cause I have cancer? Kyle: For the millionth time, YES!亞當:你真的認為女孩會和我交往,就是因為我有癌症?凱爾:哪怕你再問千萬遍,我的答案都是:是的!4原聲資料01 High and Dry -- Radiohead 02 New Country -- The Walkmen 03 To Love Somebody -- Bee Gees 04 Stay the Same -- AutoKratz 05 Too Late for Dancing -- Shapes and Sizes 06 Days Gone Down (Stil... -- Gerry Rafferty 07 Crying -- Roy Orbison 08 Yellow LedBetter -- Pearl Jam 09 The Other Side of Mt... -- Liars 10 Carries On -- Edward Sharpe & The Magnetic Zeros 11 Where I』m Going -- Cut Copy 12 Work to Do -- The Aggrolites 13 Soul Connection -- The Diplomats of Solid Sound5影片花絮影片花絮·影片的原名叫做《我有癌症》(I'm With Cancer),後來因為片名中有「癌症」這樣的字眼而被片方改成《和他一起生活》(Live With It)。最後,則被改成了現在的名字50/50,表示亞當的癌症的治癒希望是50%。如果直譯過來的話,應該叫做《五五開》或《一半的幾率》。抗癌的我劇照(9張)·影片原定的主演是詹姆斯·麥卡沃伊,但是他卻因為個人事由而退出了劇組。在影片開拍前不到一周的時間,塞斯·羅根給約瑟夫·高登-萊維特打電話,告訴他這里有個角色在等他。而萊維特在影片開拍前兩天才確定出演。·影片改編自編劇威爾·里瑟爾本人的抗癌經歷。威爾·里瑟爾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製片,而且他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2]影片亮點導演因為這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所以找一個口味獨到但是又不乏商業頭腦的導演來執掌影片顯得尤為重要。幾經考慮之後,拍攝了《古怪因子》的喬納森·萊文得到了這個劇本。喬納森·萊文說:「我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正是發行《古怪因子》的關鍵時期,那時候的我無暇去閱讀這個本子,所以它就被放在了一邊。後來,當《古怪因子》發行並獲得了好評之後,我頓時覺得空落落的,因為我在那部電影里投入了大量的感情。無意之中,我翻開了《抗癌的我》的劇本。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劇本,我很喜歡。巧合的是,在我閱讀劇本之後的六個月時間里,我家裡的兩個人也被診斷為疑似患了癌症,雖然後來證明這是良性的,但我還是對癌症有了新的認識。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劇本,我突然知道、明白了該如何去面對這個故事,於是我便非常渴望地要去拍攝這部電影。」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臨危受命,在影片中扮演了抗癌的亞當,而他的朋友則是由塞斯·羅根扮演。面對著這樣的一老一少的搭檔,喬納森·萊文說:「他們的配合簡直天衣無縫,可能是因為塞斯和威爾·里瑟爾的朋友的緣故,所以他出演這樣的角色簡直沒有任何障礙和難度可言。而約瑟夫·高登-萊維特則絕對是我的一個收獲,他的才華和對影片、人物的理解絕對為影片加入了很多意外的驚喜。尤其是他的表演給影片帶來的一些特殊的感受,令我很是受用。應該說,他的表演為影片定下了一個哀而不傷、充滿希望和笑料的基調。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絕對會成長為一個好萊塢里數一數二的男演員。」音樂除了演員的表演,影片的原聲是另一個巨大的亮點,影片的原創音樂的作者是好萊塢新晉的作曲家邁克·吉亞奇諾,而他更是在影片中使用了大量流行樂隊,諸如珍珠果醬(Pearl Jam)和電台司令(Radiohead)等樂隊的曲目。使用這些歌曲一方面是為了突出影片的年輕化和流行性色彩,另一方面是出於成本的考慮。塞斯·羅根說:「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只有800萬美元,幾乎不可能使用太多的原創音樂,而使用現成的歌曲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這些歌曲放在電影中還非常合適,是很兩全其美的。」喬納森·萊文說:「這些搖滾樂的確展示出了影片的個性和特色,它們都是很棒的音樂。除此之外,邁克·吉亞奇諾的那些原創的曲目也非常棒。他的音樂能深深地根植到你的電影中,並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勢。他是我見過的最棒的作曲,在此之前,我根本沒有奢望能和他合作。和他合作是一種非常愉快、不可思議的經歷,他非常在意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能和電影相貼合,他是一個非常和氣的傢伙。我今後一定要把自己的所有電影的配樂工作都交給他。」[2]6影片評價雖然這是一部關於癌症的電影,但是編導卻並沒有把"抗癌"放在首位表現。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友情和生命力的故事。所以這部電影既感人又好笑。——《好萊塢報道》影片的標題(50/50)就泄露出來了這是一部喜劇片,雖然有一個並不可笑的故事,但是影片中還是充滿了笑聲。——《綜藝》隨著故事的發展,影片的主題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令人感動。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表演充滿了說服力。——Reel Film Reviews [2]7獲獎記錄第21屆MTV電影獎(2012) MTV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第69屆金球獎(2012)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提名)第69屆金球獎(2012)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8影片製作影片製作創作背景影片里的亞當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就是本片的編劇威爾·里瑟爾。可能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如果告訴你他曾經參與製作了《Ali G個人秀》,你對他肯定就不會太陌生了。威爾·里瑟爾在六年前,也就是自己24歲的時候被確證患了癌症,之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抗癌歷程。他在生活中的好朋友塞斯·羅根給了他很多的鼓勵,兩個人用幽默、樂觀戰勝了病魔。距離威爾·里瑟爾被確診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他的癌症沒有復發、沒有擴散。站在醫學角度上來說,他的癌症已經被治癒了。影片的故事就來源於威爾·里瑟爾和塞斯·羅根的生活,沒有太多的修飾和虛構,有的只是濃濃的朋友情誼以及對生命的渴望。塞斯·羅根回憶說:「當時我們在合作《Ali G個人秀》,突然就傳來了威爾患病的消息。我們在震驚、難過和悲傷之餘,還要幫助威爾走出這個人生的困境。不過,隨著我們越來越漠視癌症、關注生活本身,很多好玩的事情就發生了。與此同時威爾的身體也越來越好。後來我們覺得,對於這件事情最好的態度就是為它寫一個雜糅了悲傷、有趣和希望的劇本。當然,這個劇本肯定是充滿了真誠的,因為這裡面的故事並不是杜撰出來的,而是我和威爾以及他的家人所共同經歷的真實的故事。」對於撰寫影片的劇本,威爾·里瑟爾說:「在一次聚會上,羅根和我說,我的故事可以寫成一個劇本並拍成一部電影,但最好要是一部能夠打動人的喜劇。如果這個劇本寫成了一個勵志劇,那就沒什麼意思了。之後我考慮一下,覺得羅根的這個建議是切實可行的,於是我便拿起了筆,寫了劇本。編寫這個劇本的難點並不是缺少感情,而是要從中發掘出好玩的亮點。幾次討論之後,我們決定拍攝一部以表現兄弟情義的哥們喜劇。於是我回憶了很多和羅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從中找出了很多能被寫在電影里的笑料,因為是自己的生活,所以寫起來並不艱難。在我寫作的過程中,羅根和埃文·戈登伯格給了我很多的幫助。他們推動著我的寫作,給了我很多的意見和建議。」劇本寫完之後,獲得了很多人的首肯。塞斯·羅根說:「這是一個富有激情和情感的劇本,在看了這個劇本之後我非常感動,因為它用幽默和戲謔的方式描摹了一個人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我恰好又參與在其中。對於我來說,能參與這部電影的拍攝,是十分自豪的。」威爾·里瑟爾說:「劇本能獲得別人的喜愛,這自然令我非常開心。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那段時間的經歷,以及那些對我不離不棄的朋友和家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我很有可能不會撐下來。」[2]製作發行製作公司:Mandate Pictures[美國]Point Gray發行公司:頂峰娛樂[美國](2011) (USA) (theatrical)E1(2011) (Canada) (theatrical)Forum Hungary(2011) (Hungary) (theatrical)Lions Gate[英國](2011) (UK) (all media)Tanweer Films(2011) (India) (all media)Mongkol Major(2011) (Thailand) (all media)Metropolitan Filmexport[法國](2011) (France) (theatrical)特技製作公司:Wildfire Visual Effects其他公司: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camera dolliesDolby Laboratories[美國]sound mixOpen Road Entertainmenttrailer相對論傳媒公司[美國]fundingWildfire Studiospost-proction sound services相關資料更多中文片名:活個痛快.....台灣譯名 / 一半的機率 / 我得癌了 / 我與癌症更多外文片名:I'm with Cancer / Untitled Cancer Comedy.....USA (working title) / Untitled Seth Rogen Project.....USA (working title) / Live with It級別:USA:R (certificate #46558) / Canada:14A (Ontario) / Ireland:15A / Taiwan:PG-1拍攝日期:2010年2月22日 - 2010年3月31日攝影機:Panavision Panaflex Millennium XL2, Panavision Primo Lenses攝制格式:35 mm洗印格式: D-Cinema / 35 mm9上映日期加拿大Canada——2011年9月12日美國USA——2011年9月30日中國台灣Taiwan——2011年10月7日法國France——2011年11月9日葡萄牙Portugal——2011年11月10日中國香港Hong Kong——2011年11月17日荷蘭Netherlands——2011年11月17日匈牙利Hungary——2011年12月1日瑞典Sweden——2011年12月2日愛爾蘭Ireland——2012年1月4日
E. 光頭黨 嬉皮士 朋克 三者有什麼不同 又有哪些相似點、求賜教~~~
光頭黨崇尚納粹精神比較暴力,在音樂上也算是朋克音樂的分支,衣著主要是背帶褲全是skinhead介紹一部專門說光頭黨的電影:《is this in England》(貌似是這名)
嬉皮士是自由、笑臉、輕鬆快樂的,他們向行人分花,所以也叫花的孩子,比較迷幻(就是hi葯之類的麻痹自己)標志就是非洲菊啊 愛心啊 扎染啊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他們的朝聖般的享受
朋克的定義太廣了,就音樂來說就有很多分支 流行朋克 街頭朋克 小朋克 ska 雷鬼 光頭黨 等等 但普通的朋克音樂一般是指強力和弦?衣著主要是皮衣、馬丁靴、鉚釘、發型大多是莫西干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崇尚安那其主義(無ZF主義你懂的)要是你想要圖片啊 歌啊什麼的可以找我啊
F. 求海上鋼琴師中男主角詳細資料
姓名:Tim Roth 中譯: "蒂姆·羅斯",或"提姆·羅斯"),
本名:Timothy Simon Smith
出生地:倫敦,英國
生日:1961年5月14日
身高:5英尺7英寸(約170cm)
頭發顏色:黃色
眼睛顏色:綠色
父:Ernie(已故)記者
母: Anne 畫家/教師
姐:Jill 記者
前女友: Lori Baker(?-1988) 英
妻子: Nikki Butler(1993.1-) 美 服裝/珠寶設計師
子:Jack Earnest 1984 (與Lori Baker)
Timothy Hunter 1995.5.4(與Nikki Butler)
Micheal Cormac 1997.1.5(與Nikki Butler)
愛好:抽煙,喝酒,看書,shooting pool(一種類似檯球的賭博活動,但Tim說他「只賭啤酒」)
現住地: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
他於1961年5月14日生於倫敦南郊Dulwich, 猶太血統, 本名Timothy Simon Smith. 二戰之後他的父親為支持大屠殺中的倖存者, 也為方便出入於敵視英美的國度, 將Smith改成猶太姓氏Roth。
他來自於一個並不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 父親是位記者, 英共黨員, 晚年定居於利比亞沙漠, 以致於現在TR手裡都有一張父親與卡扎菲上校的合影; 他的母親也是一個思想左傾的自由主義者, 風景畫家, 為貼補家用兼做教師。 後來TR曾經很驕傲地說: 他的父母都很開明, 對他起的都是"促進作用"。
但他的童年並不幸福, 可以說正好相反: 他遭到過性虐待, 父母的離婚更是向傷口上撒鹽。 這些給他的心靈留下了永久的傷痕, 進而徹底毀掉他的學業。 等到了小學結束, 他沒能和Dulwich區其他孩子一起升入優等中學, 所有的卷子他一筆未動的交了回來。
他進了一所臭名昭著的惡校, 在那裡一呆六年。期間他迷上了朋克, 做過學校里反種族歧視社團的負責人, 也吸過毒。15歲的一次遊行中, 因為同行者與警察發生沖突, 他被連帶抓進監獄, 做了一夜牢。
16歲上, 他有了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的經驗: 學校排演音樂劇《Dracula》, 他是男主角。 那是一次可怕的經歷, 因為極度的緊張, 他不但冷場還尿了褲子。
他開始選擇職業了。家庭的影響和自身的經歷讓他一直對社會的變革有近乎狂熱的興趣。 11, 2歲的時候, 他曾立志要一名傳教士, 但他很快就像父親一樣 believe in no God了。首次演出的經歷雖然失敗, 表演卻深深吸引住了他。 他說"Acting is a political thing "---也許對他來說, 他所投身的事業首要不是自我宣洩和慰藉的手段, 而是他想要改造社會的途徑。在大學里學了18個月的雕刻之後, 他做了"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 退學去做了一名演員。
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國演員,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 在酒吧自帶的小劇場里, 他開始了職業生涯。 不排戲的時侯, 他就去做推銷員以維持生活來源, 這樣度過了最初的幾年。
某天晚上他騎車回家的路上, 在給自行車打氣的時他受到了注意: 那時他正為排演《奧塞羅》中的凱西奧剃成了光頭, 有人走過來問他是否願意扮演一個光頭黨。
這部電視電影是Alan Clarke 的Made in Britain。 TR以前一直很尊崇的Clarke的作品, 尤其是Scum, 他提到過Ray Winstone 是他做演員的動力之一。 而交談之後Clarke對他很滿意, 決定了他就是那個四處散播暴力和痛苦的男主角的合適人選。 Made in Britain描寫的是撒切爾夫人執政初期倫敦底層社會的生活。 它冷靜的寫實風格以及Alan Clarke 提倡的integrity, 日後都深遠地影響到了TR。 並且在這部影片結束以後, Clarke將他推薦給了Mike Leigh, 那時後者正准備籌拍MeanTime, 同樣是倫敦底層家庭的電視電影: 這一切都預示著他將成為一個true class actor。
他在MeanTime中的這個角色有一點點發育遲緩, 故事圍繞著他和他的女朋友, 他的哥哥, 以及好友(Gary Oldman扮演)展開, 從現有的視頻材料看, 也許是他最撼動人心的角色。 隨後他出演了首部大銀幕上的電影The Hit, 一個剛出道的菜鳥殺手。
到了85年, 一切都很順利。 The Hit 讓他拿到包括 BAFTA在內的一系列的"最有前途新人獎"; 那一年, 他和女友還有了一個兒子, 他目睹了那個小東西的降生, 給他取名Jack Earnest, 並將J.E.R及他的生日紋在了右臂上。
評論界提到當時的他, 把他與Daniel Day-Lewis, Gary Oldman放在一起, 所謂的Brit-Pack名單上的中堅。 但他們走了不同的路。 其他人接拍decent role, 頻繁拿獎的同時, 他什麼也沒有。 他頑固地抗拒他認為全是shit的商業片, 堅持著走獨立電影的路線。 不過經濟衰退時期, 當時的英國電影工業也幾乎陷入死路, 哪有那麼多他想拍的東西。 何況在英國, 本來競爭就很激烈。 (他曾經形容為"it's like 'Fuck you! I want it!' ")
有整整四年的時間, 他沒有合適的工作, 也沒有朋友, 在赤貧線上生活。
88年, 那一年只有1月份有他的活干。 為了生計, 他去了一家超市做工, 負責把新進的貨擺到貨架上; 而另一份工作是在電話里向人搞推銷, 他兩個都干著。 他和Jack的母親也在那一年分手。 痛苦的情緒開始彌漫, 他整天不是喝酒就是睡大覺。 隨後, 對工作發瘋般的渴望驅使著他去了荷蘭, 法國, 捷克, 澳大利亞, 甚至非洲. . . 最後在阿姆斯特丹睡下水道的時候他被Peter Greenaway 發現並帶回英國, 在《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中扮演Theif 的手下。
之後是第一部帶給他以國際性聲譽的電影, 與Robert Altman合作, 反映梵谷晚年生活的: Vincent & Theo. 他對梵谷相當熟悉, 因為梵谷不僅是他的偶像, 更是父親的偶像。 然而這個時候, 他父親去世了。他的遺體火化之際, 身邊只有一張兒子從梵谷劇組寄來的照片, 以及一束向日葵。工黨派人出席了父親的葬禮, 但是TR並不在場, 他那時正在埃賽俄比亞。那一夜, 為了父親, 可能也為了自己, 他向著英國的方向痛哭。
:" . . .But when I was in my twenties, I realized how wonderful he was . . . The male figure in my life . . .for good or for bad." 他的父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十年後在巴黎接受采訪, 提到父親他依舊熱淚盈眶 : " I wanted to be there, but I was in the middle of hell . . . you don't want to know . . . my father never believed in God, so I felt I could cry for him over there in Ethiopia."
他的名字再度與Gary Oldman聯繫到了一起。 黑色喜劇《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贏得的是熱烈的贊揚。但他在英國的前景依舊黯淡。他與保守黨政府的矛盾也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在一次頒獎典禮上, 他公開指稱撒切爾夫人為cunt . 這太過份了, 他被趕出了英國 。
□Tim最欣賞的電影有: 公民凱恩, 阿拉伯的勞倫斯, 四百下,憤怒的公牛, Repulsion, His Girl Friday, Mary Poppins, Ninotchka;
□Tim喜歡的老一輩影星包括 加里格蘭特, 蒙哥馬利克利夫特, 斯賓塞屈塞, 詹姆斯斯圖爾特, 格里高利派克, 英格麗褒曼, 阿爾帕西諾, 克里斯托弗沃爾肯,貝蒂戴維斯;
□Tim在做演員之前,做過推銷員, 郵遞員, 酒保; 他說要是不做演員,他想從事輔導受過精神創傷或有心理問題的兒童的工作.
□他很不喜歡自己Tim這個名字,覺得它"太中產階級";
□Tim聽音樂的范圍很廣, 從馬勒到涅磐樂隊; 但他曾特別提到過喜歡的樂隊有: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The Sex Pistols,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The Clash, Butthole Surfers等; 另外他新近成了Flaming Lips的fan.
□Tim不養寵物,但他的妻子曾養過一隻脾氣乖戾,愛睡垃圾箱的老貓,那隻貓憎惡一切人類,Tim不以為忤,把它也當作自己的寵物;
□他喜歡把手指甲剪得很短;
□Tim曾經在16歲時從彈簧床上蹦下來,結果一不小心摔破了鼻子;
□Tim認為教育應該**,大麻可以合法化,他覺得英國的君主制「可笑」早該廢除,他同情共產主義(一個采訪過Tim的記者後來描述他是個死不悔改的左翼份子),反對死刑;
□Tim的車技一直不大高明,90年代初的一次車禍中他當時時速120公里,好在並無大礙;Tim更喜歡騎自行車;
□Tim上網的歷史至少可以回溯至97年;在接受Empire的采訪時Tim曾說他上網第一件事是看新聞,而且會花上幾個小時;在拍攝The War Zone期間他一直用電郵和劇組聯系討論,另外他現在時常會去The War Zone留言板留言;
□Tim的二兒子Hunter的名字來源於Tim喜歡的作家兼記者Hunter S. Thompson;小兒子Cormac的名字源於Tim夫婦共同喜歡的作家Cormac McCarthy;
□Tim不怎麼看雜志,很熱心看書和報紙,其中純虛構類的小說他興趣不大;他曾經說過美國沒有報紙,但他對《紐約時報》還保持了某種尊敬,他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忠實讀者,來美國發展多年後,還在訂這份報紙;
□Tim曾經被考慮的的角色:Sid & Nancy里的Johnny Rotten,Schindler's List里的Amon Goeth,Pulp Fiction里的Vincent,Hannibal里的Hannibal;
□Tim覺得自己長得非常難看,但他說不會去整什麼容,尤其當記者建議他改動鼻子的外觀時,"他下意識地用手護住鼻子『No,no,it's a family nose!'";
□Tim99年新買的房子價值190萬,位於帕薩迪納市的高檔住宅區;建於1920年左右,是他們夫婦都很喜歡的設計風格;
□Tim喜歡看Eastenders(BBC自1985年起熱播的一部肥皂劇)
□Tim極惡穿西裝,他說那種感覺讓他非常不舒服;99年時他曾自豪地宣稱他只有兩套西裝;他最常見的服飾是牛仔褲和T恤;
□Tim鍾情於低檔次酒吧,時常在那裡出沒;
□Tim對紋身著迷,他曾說若自己不是演員,會把全身包括臉都紋滿,而現在只好把所有紋身限制在右臂上;這些紋身多是用來紀念他生命中發生的大事;
他的第一個紋身來自南倫敦的一個血汗工廠,據他自己說,沒有實際意義,當時只是想紋; 第二個是為紀念長子Jack的出生,後來又先後為他的妻子(Tim戲稱這是他的結婚戒指),他們的兩個孩子做過紋身;另外Tim還紋過"PERISH"字樣的紋身;他也很喜歡body piercing;
-------------------------------------------
鬼水怪談 (Dark Water) [2005]
最後的徵兆 (The Last Sign) [2005]
別來敲門 (Don't Come Knocking) [2005]
銀城競選 (Silver City) [2004]
美麗家園 (The Beautiful Country) [2004]
叛徒與英雄 (To Kill a King) [2003]
不間斷殺機 (Emmett's Mark) [2002]
三劍客 (The Musketeer) [2001]
納粹製造 (Invincible) [2001]
決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內神外鬼 (Lucky Numbers) [2000]
麵包與玫瑰 (Bread and Roses) [2000]
慾望巴黎 (Vatel) [2000]
百萬美元旅館 (The Million Dollar Hotel) [2000]
海上鋼琴師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1998]
暴徒 (Hoodlum) [1997]
浪子回頭妙事多 (Gridlock'd) [1997]
兄弟情義 (No Way Home) [1996]
人人都說我愛你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仿骨豪情 (Rob Roy) [1995]
低俗小說 (Pulp Fiction) [1994]
小奧德薩 (Little Odessa) [1994]
黑暗的心 (Heart of Darkness) [1994]
烈火青春 (Bodies, Rest & Motion) [1993]
落水狗 (Reservoir Dogs) [1992]
梵谷與提奧 (Vincent & Theo) [1990]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 (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 [1990]
情慾色香味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1989]
分離的世界 (A World Apart) [1988]
G. 誰知道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啊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帝國的毀滅
原片名
Untergang, Der
更多中文片名
帝國陷落
更多外文片名
The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End of the Third Reich .....(USA)
Untergang - Hitler und das Ende des 3. Reichs, Der .....(Germany) (working title)
Cata - Gli ultimi giorni di Hitler, La .....(Italy)
Declino, Il .....(Italy)
The Downfall .....(literal English title)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
156分鍾
國家/地區
德國 義大利 奧地利
對白語言
德語 俄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disturbing images and some nudity.
級別
Australia:M Iceland:16 Norway:15 UK:15 USA:R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Singapore:NC-16 Spain:18 Germany:12 Brazil:16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Portugal:M/16 Finland:K-15 Switzerland:14 Malaysia:18SG New Zealand:R13 Philippines:R-13 Ireland:15A Taiwan:R-12
製作成本
H. 找一部俄國電影
08年俄羅斯電影《古墓迷途》 Мы из будущего
劇情簡介 · · · · · ·
四個住在彼得堡的年輕人,以倒賣二戰文物為生的小混.混。他們毫無是非觀念,胡.作.非.為.文物是他們從城郊的二戰戰場遺址挖出來的。一次他們在城郊又有了大發現,他們挖出了一個廢棄的野戰工事隱蔽部,裡面有幾具蘇.軍士兵的遺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遺骨上還有一個帶紅十字的急救包,但後邊發生的事誰也沒料到, 他們在一個神秘的湖裡游泳時,回到了戰火紛飛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圍的列寧格勒......他們親身體會了英雄的先輩們,也是在他們這樣花一樣的年紀里,出生入死,為了保衛祖國而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他們中的兩人還共同愛上了一位漂亮的女軍醫,其中的一個年青人還與女軍醫相愛了.在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之後,四個年輕人終於又通過那神秘的湖泊,回到了現實社會,但是他們都變了,變好了,也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尊重自己國家的歷史了.
I. <光頭黨的一生 Россия SS>帶字幕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有別名么?你可以去看看《俄羅斯88》呀,此電影據說完全屬於紀實類喔 此片出來的時候轟動了俄羅斯 因為此片幾乎把俄羅斯光頭黨的老底抖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