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早期的黑白片人們的動作都會看起來很快
是電影拍攝時的幀幅問題,早期是每秒20幅,現在是每秒24幅。現在的放映機都是每秒24幅,所以早期電影作動就顯得快了。
② 為什麼早期電影播放速度都很快
早期電影是16格的,後來用24格的放映機放,於是自然加速了,如果用16格的放映機放,速度還是一樣的。
③ 為什麼老的電影中的畫面總是看著像是在快進一樣呢
你是說那種黑白老電影嗎?
是因為那時候的膠片是以24幀/秒的速度拍攝的,而現在一般是採用36幀/秒,所以當24幀/秒的片子在現在以36幀/秒的速度播放時,你就會覺得速度變快了。簡單的說,也就是原來維持1秒24張的動作,現在1秒36張,那肯定要快~~
④ 電影播放速度突然變快為什麼
應該是網路的問題
你可以換一個電影網站試試!~
這種問題經常遇到的
有時會突然畫面定格
然後突然快速到幾秒之後的畫面了
⑤ 黑白膠片電影為什麼都是快放的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你說看到的老電影片子,好像是放快了似的,人走起路來都是快速擺動,像木偶似的。
這是因為,當時由於技術落後,拍片的速度是每秒12張、18張,放映機的速度也是每秒12張或18張,這樣,當時拍的電影,用當時的放映機放映,是同步的,也不回出現你現在看到的怪怪的影像。
但是,現在的拍片速度是每秒24張片子,現在的放映機也是每秒放24張。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以前的老式放映機是找不到了,如果用現代的放映機(24張/秒)放以前拍的片子(18張/秒),就等於加快了放片速度,看到的影像出現你所說的情況了。
⑥ 為什麼看一些很老的黑白電影,看起來好像都有快進的感覺例如查理卓別林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 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早期電影僅僅是滿足「動畫」效果(15幀/秒或稍多)。因此,現在以24幀/秒播放,就會有「快放」感覺。
⑦ 香港以前電影看起來為什麼畫面像快進了一樣,人物動作很快,感覺fps比普通視頻更流暢。
我想你說的是動作片吧?
以前的電影用的是膠卷拍攝,而且早期計算機還沒普及之前,還是用人手剪切電影的。
說到動作片,根據洪金寶、曾志偉在電視節目上透露,一般香港動作片,武打片,都是快鏡頭,也就是說拍攝的時候其實演員打得很慢很慢,動作很慢,到了電影,就通過人手剪切等技術,以快鏡頭播放。
其實道理很簡單,演員是演戲不是搞拳擊,太快的話,力道,位置不好掌握,待會不小心打傷了進醫院,沒了演員,那劇組怎麼辦?等演員傷勢好了再拍?電影拍攝時期分分鍾都是錢。還有一些動作片,追逐鏡頭也是。還有車片,追逐片,都是這樣,不僅以前,現在也是,頭文字D,還有現在的動作片,你看香港電視台動作片選秀節目,其實現場打的速度是很慢的。
但是除了一個人是例外,就是李小龍,據他們說,只有李小龍一個的電影,武打戲份的時候,給觀眾看的都是慢動作重播,特別是出拳,如果以正常速度播放,觀眾根本看不到出拳,好像拍攝李小龍要每秒至少120FPS以上才能捕抓到他出拳的動作,然後再以以前可能是每秒24幀去播放,當然當中應該有剪輯還有速度的調整。
⑧ 為什麼老式電影播放速度會比較快
因為老式電影拍攝時候使用的設備像素比較低,佔用的內存不是很大。所以播放時候會較流暢。
但是你用較大的顯示器,觀看就會發現,老式電影的清晰度和色彩是遠不及現代拍的豐富和清晰。
⑨ 以前的黑白電影為什麼速度很快
因為是加速了的,並不是拍攝的很快,而是後期進行了加速。
⑩ 為什麼以前以前的電影畫面會播放得很快
攝像機的速率不一樣吧,不是按照每秒24格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