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電影,主要講登珠穆朗瑪峰的,美國拍的,叫什麼名字來著據說很勵志
該電影是《絕命海拔》。
《絕命海拔》是由英國沃克泰托影片公司、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傑森·克拉克、喬什·布洛林、傑克·吉倫哈爾領銜主演災難冒險片。
該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恩·克拉考爾所著的《進入空氣稀薄地帶》,故事源自於1996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由羅布·霍爾和史考特·費雪帶隊的兩支探險隊攀登珠峰的故事。
(1)絕命海拔上一部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絕命海拔》劇情介紹:友善謹慎的紐西蘭領隊羅布·霍爾(傑森·克拉科 Jason Clarke 飾),他的隊伍名為「冒險顧問」;而斯科特·費雪(傑克·吉倫哈爾 Jake Gyllenhaal 飾)則風趣搞怪,他帶領來自西雅圖的「瘋狂山脈」登山隊。他們相互競爭,又彼此幫助。
兩支隊伍中的勇士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有郵差、記者、醫生,還有一名來自日本的職業女性。這些登山者看似平凡, 但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激勵著他們前往海拔8000米以上、氧氣稀薄的珠峰。
在攀登過程中,他們的身體機能急速下降,在應對體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時,他們又極為不幸地遭遇了一場劇烈的暴風雪,因此命懸一線。
⑵ 如何評價《絕命海拔》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很寫實,8.5分,沒有特效,感覺真實,就是要這種感覺
⑶ 絕命海拔的影片評價
《絕命海拔》雖然3D效果一部,觀影時依然身臨其境。影片並不是賞心悅目的喜馬拉雅山雪地風光游覽片,這是實打實的災難片。屏幕上的寒風一起,使人都心底瓦涼。在故事推進過程中,將登山者的心理變化展現得惟妙惟肖。同時,詳實地描述了攀登珠峰所有的前期後期准備,影片是對那一段重大山難事件歷史性反思。 (深圳晚報評)
影片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高大、堅實、美麗、震撼人心,而且對角色和觀眾而言,該片都足夠殘酷,(《紐約每日新聞》評)。《絕命海拔》沒有《地心引力》那樣的持續性的驚喜,也沒有《瘋狂的麥克斯》那樣的視覺上的詩意,但它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將故事和視覺奇觀無縫融合在了一起的佳作, (《indieWIRE》評)。
由於影片的主題殘酷,其中一些角色註定無法平安返回,因此可以用好萊塢的那一套術語呈現《絕命海拔》是一部災難片,(《好萊塢報道》評)。該片的屬性一半是IMAX版本的自然紀錄片,一半是好萊塢式的災難片。不過,影片依然給觀眾帶來了非常可信的攀登珠峰的身臨其境之感。 (《The A.V. Club》評)。 《絕命海拔》原本是極具情感張力的戲,營救者面臨人性上的抉擇,被營救者面臨生還機會的爭奪,被拋棄者的絕望、無奈抑或憤恨都是打動觀眾的重點,鏡頭該推上去時卻沒推上去,一切都被輕描淡寫的略過了,鏡頭丟失了情感,場面變得乏善可陳,故事也就成了流水賬,進而演員的發揮空間受到限制,演技被壓抑,該克服的難題沒有被克服,《絕命海拔》長著一張大片的臉,卻有一副「爛片」的內里。 (新浪娛樂評)
影片用80分鍾爬山,30分鍾暴風雪災難以及10分鍾營救,這種敘事的結構很有問題,整部兩小時的電影看不出任何起承轉合,三個段落都是平鋪直敘。也只是完全在復刻紀實而已,紀實沒有錯,但沒有重點、沒有鮮明人物形象的紀實,拍出來最多也就是一部攀登珠峰注意事項的安全指引視頻。影片有很多好萊塢演員,同時還有不少在業界頗受好評的演技派,但奇怪的是,看完整部電影,能讓人記住的角色沒有一個,甚至都分不清究竟哪位演員演哪個角色。 (信息時報評)
⑷ 有沒有一部關於珠穆朗瑪峰的電影巨作推薦
有關珠峰的電影或者紀錄片很多,有不少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下邊推薦三部質量上乘的片子。
《珠穆朗瑪峰》講述的是發生在1996年春季國際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該片畫面感人而細膩,場面宏偉壯麗。當人面對大自然時,人的渺小一下展現出來了。
這部登山電影紀錄片的形式呈現,由BBC製作,關於1924年喬治·馬洛里與登山新手安德魯·歐文是否是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進行了敘述,也成了永不解開的謎底。 美國著名登山家康拉德·安柯隨後在死亡地帶發現了馬洛里的遺體,慢慢解開了當時馬洛里死亡前因後果等等,關於他們簡陋的裝備、馬洛里妻子的照片,遺體的位置等都有相關敘述和討論。「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後來人不斷提起,就是喬治·馬洛里所說的,還有關於他對妻子的愛也成了一段佳話。
關於珠峰的電影也有很多,個人只看了幾部,值得推薦。
第一部紀錄片式電影《珠峰大山難》,2008年上映,講述發生於1996年的一起登頂運動史上最慘烈的大山難,該次事故造成5名登山運動員喪命,17名運動員受傷,該片力求真實還原這次事故。
第二部名為《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2010年上映,曾今惹人爭議的「馬歐之謎」,到底是否登頂沒人知道。這部影片講述喬治馬洛里的傳奇,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征服珠峰,這是他的夢想,在外人看來不理解,但卻不能阻止那一顆狂熱的心。
第三部《絕命海拔》,2015年上映,講訴了一次驚險的探險之旅,來自不同行業的兩支登山隊,他們懷揣同樣的夢想,挑戰那人類的極限,他們互相競爭又互相幫扶,只為看看那封頂的美景。
珠峰是人類的一道天塹,只有攀登,沒有徵服。
關於珠穆朗瑪峰的電影推薦《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珠穆朗瑪 Everest 》和《高山上的夏爾巴人》都很不錯,在豆瓣上的評分也很高。劇情精彩,場面驚心動魄,令人震撼。
你想說的是即將上映的電影《攀登者》嗎?
電影《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還有成龍友情出演的一部講述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故事的電影。預計在9月30日作為國慶獻禮上映。
《攀登者》是國內第一部嘗試登山冒險題材類型的電影,該片在拍攝期間多次被央視新聞報道,吳京還幾次被《新聞聯播》報道,應該看得出來是國家鼎力支持的一部電影(電影觀影效果值得期許),以及不論從電影劇情、演員陣容,還是導演功底、特效製作,都值得我們的期待,製作肯定是大製作了,至於是不是巨作,會不會成為巨作,就看最終電影的觀影效果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高山上的夏爾巴人》
以前大家對爬珠峰的印象都停留在登山者個人意志與榮譽方面。
但是在珠峰巨大產業鏈的背後
這部影片告訴你,夏爾巴人的秘密
不知道,沒有看過
《絕命海拔》
⑸ 如何評價《絕命海拔》(Everest)這部電影
《絕命海拔》根據1996年那場著名的珠峰山難背景改編,也是這個題材第二次被拍成故事片。影片內容主要取材自那場山難倖存者Jon Krakauer撰寫的那部經典作品《進入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他本人是一名優秀的登山家,同時也是《戶外》雜志的記者,本來以客戶兼記者身份在1996年要見證Adventure Consultant商業登山隊帶領客戶登頂珠峰的全過程,但沒有人任何人想到他見證的卻是整個20世紀以來珠峰地區最慘重的一次災難。還有一個讓我期待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幾年因為全世界范圍的越野跑,多次在阿爾卑斯山脈等歐洲巨大山體中奔跑,經常也會在高緯度爬到兩三千米以上的高度。
雖然基本沒有遇到過什麼高反,但高海拔氣候的惡劣天氣和群山中夜的黑暗與孤獨卻是家常便飯,有過幾次雙腳在冰水泥濘混合物中持續幾十公里奔跑,接近失溫症初步症狀的體驗。所以從戶外運動角度,雖然我無法全然理解電影中高海拔登山中人的處境和精神心理狀態,但顯然整個電影的人物、故事和畫面都很容易引發我的共鳴。
或許的確是影片篇幅有限,從敘事節奏角度考慮,顯然導演盡可能把旁枝都刪掉了,比如對南非登山隊的描述也是短短幾個鏡頭,對當時的IMAX電影拍攝登山隊也只是台詞和側面展現。所以在最後直升機營救傷員段落里,電影只表現了營救Beck Weathers部分,其實當年直升飛機在前面先接走了受傷更加嚴重的高銘和。
⑹ 請問有絕命海拔2015年上映的由 傑森·克拉克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絕命海拔Everest》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fhyXKNC3RFv2T7Qh3Ad8w
《絕命海拔Everest》
導演:巴塔薩·科馬庫
編劇:威廉姆·尼克爾森、西蒙·博福伊
主演:傑森·克拉克、喬什·布洛林、約翰·浩克斯、羅賓·懷特、艾米麗·沃森、邁克爾·凱利、凱拉·奈特莉、薩姆·沃辛頓、傑克·吉倫哈爾、克萊夫·斯坦登、伊麗莎白·德比茨基、米婭·高斯、馬丁·亨德森、凡妮莎·柯比、湯姆·古德曼-希爾、森尚子
類型:劇情、傳記、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美國、冰島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5-11-03(中國大陸)、2015-09-02(威尼斯電影節)、2015-09-25(美國)
片長:120分鍾
又名:珠峰浩劫(港)、聖母峰(台)、珠穆朗瑪、遠征珠峰、珠穆朗瑪峰
友善謹慎的紐西蘭領隊羅布·霍爾(傑森·克拉科JasonClarke飾),他的隊伍名為「冒險顧問」;而斯科特·費雪(傑克·吉倫哈爾JakeGyllenhaal飾)則風趣搞怪,他帶領來自西雅圖的「瘋狂山脈」登山隊。他們相互競爭,又彼此幫助。
兩支隊伍中的勇士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有郵差、記者、醫生,還有一名來自日本的職業女性。這些登山者看似平凡,但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激勵著他們前往海拔8000米以上、氧氣稀薄的珠峰。在攀登過程中,他們的身體機能急速下降,在應對體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時,他們又極為不幸地遭遇了一場劇烈的暴風雪,因此命懸一線。
影片改編自1996年的一次真實探險經歷。
⑺ 每年珠峰上都有人遇難,為絕命海拔那些人的故事會被改編成電影
《絕命海拔》根據美國作家喬恩·克拉考爾的作品《進入空氣稀薄地帶》改編而來,講述1996年兩支商業登山隊在登頂珠峰後遭遇暴風雪,造成8人死亡的悲劇故事。
此次登山事故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一是因為刷新彼時記錄的死亡人數,二是各個國家和商業團體頻繁利用登頂搞惡性競爭,最終釀成重大悲劇的事實被徹底曝光。
⑻ 《絕命海拔》為什麼這批人為了山可以犧牲生命
這部傳記冒險大片,用前幾年很火的那個一句話劇透來概括,就是:一群人,爬。越來越多的紀錄片拍得跟劇情片似的,反倒是劇情片時不時向紀錄片靠攏,《絕命海拔》就是其中之一。我們都看過不少登山題材電影,故事中除了登山,總要加點其他吸引眼球的私貨,這些私貨往往跟體育精神、野外求生關系不大,屬於常規的好萊塢快餐料,而且總會宣兵奪主,比如《絕嶺雄風》,是恐怖分子搶錢,《垂直極限》是壞人搞破壞和雜七雜八的情感關系,《眩暈》的登山者遇到殺人狂,成了個恐怖片。
而《絕命海拔》不玩這些虛頭巴腦的。說好了拍登山,就是登山,別的滾蛋。觀眾看到的是准備工具、籌劃日期,攀登前的體能訓練和祈福儀式,攀登的動機探討、背景知識講解、身體素質測試,攀登時突發的眼疾困擾、體力不支、氧氣耗盡、氣候驟變、生死抉擇,等等。緊緊扣住人與自然的矛盾層面。而人與人之間即便有沖突,無非就是何時登山、怎麼登山、設備為啥沒准備好、撐不下去要不要回頭等等與登山這個大方向緊緊焊在一起的成分。
如果前述那些片是《泰坦尼克號》,將災難讓位於一個更有觀眾緣的商業元素的背景板,那麼《絕命海拔》就是1958版的《冰海沉船》,將船難放在首位,每一個細節都以忠實還原事實為最高任務。片中的情感成分也像峰頂的空氣一樣稀薄,隊員與家屬的通話,寥寥幾筆,最可煽情之處卻毫不慷慨戲份;登山隊之間的較量與合作,本可搞出惺惺相惜、氣壯山河,導演硬是輕描淡寫將之帶過去,絕不幹擾人與自然的對抗。
片中不乏有著同舟共濟的精神,向驚天險情的宣戰,對人類意志的謳歌,遼闊壯美的聖母峰,被幾個航拍抓下,令人目眩神迷。處處是災難大片的氣勢。但情節與情感的薄弱,令它在很多人眼裡,是一部不夠好看成功的商業片。太多人被爆米花寵壞了,要三分鍾一個小高潮,五分鍾一個大包袱,否則就打瞌睡。《絕命海拔》無法提供這樣緊湊的曲折起伏。但它是一部真正的大自然冒險片,浮華遍地、追名逐利的好萊塢,很少電影人有足夠的膽量炮製一部商業元素如此單一的作品,這也使它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