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末代皇帝 溥儀後來回了紫禁城
電影都是虛構的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中國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即清遜帝。愛新覺羅氏,名溥儀,在位時年號「宣統」,又稱宣統帝。後為滿洲國康德皇帝(1934年 - 1945年)。
家 世
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伯父為光緒帝,父親愛新覺羅載灃繼承醇親王爵位,後因輔政為攝政王。外祖父為榮祿,母親瓜爾佳氏。
年輕時代的溥儀
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之子,1906年2月7日出生於北京後海醇親王府。1908年12月2日初次即位,即位時僅3歲。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由於保路運動影響,爆發了武昌起義,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在隨後爆發的內戰中獲得了勝利,宣布建立中華民國。在內戰蔓延到中國北方之前,根據袁世凱的安排,隆裕皇太後在1912年2月12日代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宣布退位。
但根據清室與民國簽定的優撫條款,仍保留皇帝的名義,繼續住在紫禁城內。期間他與弟弟溥傑把大量文物偷運出宮變賣,留待他日一旦被趕出宮後作生活費之用。
1917年,北洋軍隊將領張勛在7月1日至7月12日發動政變,宣布清朝復辟。張勛復辟的舉動遭到共和勢力的反對與襲擊。在反對勢力的壓力下,復辟很快失敗。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軍隊包圍紫禁城,其部將鹿鍾麟率部入故宮趕走了溥儀。溥儀先是前往醇親王府居住,隨後前往天津,先後居住於張園和靜園。
滿洲國政權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之後,建立滿洲國,將溥儀秘密運往滿洲。溥儀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年號大同。於1934年3月1日登基稱帝,年號康德,所以他又被稱為康德皇帝。在這段期間,雖然他名為皇帝,實際上重大決定都要得到關東軍的批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後,滿洲國解體。1945年8月16日,溥儀被日本關東軍挾持,准備去日本。在沈陽東塔機場候機時,為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溥儀被帶到蘇聯境內,關押於伯力,東京審判期間曾經出庭作證。1950年移交給中國XXX政權。
溥儀在被蘇聯拘押期間,曾做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其證言中,聲稱自己在任滿洲國皇帝期間,完全為日本佔領當局擺布,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做為滿洲國元首相應的權力和尊嚴。溥儀還聲稱自己是被日本方面脅持到東北的。但是在被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溥儀承認由於懼怕日後被中國政府追究,作證時他將部分責任推卸給日本方面(包括如何到達東北),而在部分涉及雙方責任的地方他有所保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戰後,溥儀被定性為戰犯,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受到了約十年的「教育」與「思想改造」。溥儀於1959年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
1964年,溥儀成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2時30分因患腎癌、尿毒症、貧血性心臟病逝世於北京。
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1960年初第一版由溥傑執筆,記事止於1957年,1960年1月由新華書店以內部書發行;後由李文達執筆於1963年定稿出版第二版,1964年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後發生著作權糾紛,法院裁決認定溥儀為《我的前半生》一書的作者,並享有該書的著作權)。
婚姻與家庭
1922年溥儀16歲時與二位女性結婚。溥儀首選的妻子是文綉,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1907年-1950年或1951年),但端康太妃認為文綉家境貧寒,長相不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於是文綉被冊封為淑妃。1931年文綉與溥儀離婚。
皇後郭布羅·婉容(1906年-1946年)是達斡爾族旗人。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在天津和滿洲國,婉容長期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日本投降後,婉容被XXX游擊隊俘虜,後釋放,因煙癮發作,卒於中國吉林省敦化。葬地不明。
溥儀的第三位妻子是譚玉齡(1920年-1942年),北京滿族人,他他拉氏。經貝勒毓朗之女(婉容姑母)介紹,與溥儀於1937年結婚,封為「祥貴人」,六年後病卒,謚「明賢貴妃」。
溥儀的第四位妻子是李玉琴(1927年-2001年),長春漢人,1942年被日本官員挑選入宮,封為「福貴人」。1957年與溥儀離婚。2001年因肝硬化逝世。
1962年,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溥儀與漢族護士李淑賢(1997年逝世)結婚。
溥儀一生結婚5次,始終未能留下後代。
溥儀有兄弟三人,姐妹七人。依次為溥傑(1907年生)、韞媖(1909年生,嫁郭布羅·潤良)、韞和(1911年生,嫁鄭廣元)、韞穎(1913年生,嫁郭布羅·潤麒)、韞嫻(1914年生,嫁趙琪璠)、溥倛(1915年生,早夭)、韞馨(1917年生,嫁萬嘉熙)、溥任(1918年生)、韞娛(1919年生,嫁王愛蘭)、韞歡(1921年生,嫁喬宏治)。
19世紀末,中國國內的排外情緒開始高漲,結果引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以及隨後八國聯軍的入侵。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後,清朝開始推行「新政」,進行了包括建立新軍、廢除科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國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占上風,清政府也答應實行君主立憲。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瓦解。清帝於1912年退位,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結束。到1917年張勛又曾復辟清朝,但只持續了12天。
Ⅱ 末代皇帝傳奇溥儀回故宮買票是哪一級
電影,末代皇帝里也有,在最後面
Ⅲ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回家要買票的帝王,腹內酸楚幾人知!他是誰呢
末代皇帝溥儀。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回家要買票的帝王。
清政府能力比不上其他的國家政府,所以被打並且被要求各地賠款,這讓清政府很無奈,所以清政府加倍的欺壓民眾,民眾造反,然後清政府最後只能退出歷史舞台,不過當時約定是要善待清朝貴族,所以清朝的貴族後來基本上都活得很滋潤,所以溥儀才能活著,而且活到解放之後,回到自己的家中,看一看自己以前家裡的東西。
不過按照現在歷史進程來看,封建王朝的覆滅是必然的,而溥儀退位也是必然的那麼大的地方,一個人住肯定會造成很多不便,而且佔用了社會資源,所以說封建王朝覆滅是歷史的必然性,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回家買票的天子,溥儀也算是獨樹一幟了。
Ⅳ 溥儀回故宮,被攔住要求買門票,說了什麼讓售票員十分為難
溥儀當時說了一句話就是我回自己家還用買票嗎?所以這讓售票員非常的為難。當然我們可以理解溥儀為什麼會說這一句話,因為溥儀曾經作為滿清最後一個皇帝曾經在故宮生活了非常久的時間。可以說溥儀的童年就是在紫禁城裡生活的。並且對於紫禁城溥儀都非常的熟悉。但是現在畢竟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就算是以前的君主也不能夠有任何的特權。所以後來溥儀的同事買了票和溥儀一起進去的。
後來由於日本戰敗,溥儀也成為了一名戰犯,但是後來由於思想改造,使得溥儀回到了人民群眾當中,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
Ⅳ 末代皇帝傳奇中哪一集溥儀回宮還要門票
《末代皇帝》是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周寰、張建民執導的28集大型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於1981年5月開始劇本創作,1984年4月,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廣播電視部批准後,同年11月24日投入拍攝,1988年播出,當時轟動一時。
該劇講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
Ⅵ 溥儀買票進故宮,指著光緒照片說了什麼,讓專家啞口無言
溥儀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帝王,一生中經歷了很多,再來晚年再去故宮觀看時,發現了一張照片標著光緒皇帝,溥儀找來工作人員,告訴他們那張照片標錯了,工作人員一直聲稱沒有錯,但是溥儀一直堅持錯了,沒辦法工作人員治好找來了專家,專家也表示沒有錯。溥儀最後說:“我父親我會不認識嗎?”專家當時就愣了,溥儀只好表明了身份,告訴他們那張照片不是光緒帝而是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
他回國了之後再次去故宮時已經是物是人非,故宮博物館的一切他都細細的看著,知道看到他的父親醇親王載灃被標為道光帝才執意的讓故宮的工作人員改過來。
Ⅶ 回家還要買票,最慘皇帝是誰
溥儀。清末時期的最後一個皇帝。在大清滅亡,被改造後,得到毛澤東的特赦。想回家看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心酸的事情,就是要買票,畢竟大清已經滅亡了。
Ⅷ 一人多年之後回舊家,為何被要求買票,豈不是霸王條款
故宮現在誰去都得買票,就算曾經是溥儀的家也不好使啊,買票的也不認識誰是溥儀,再說現在又不是清朝,那個「家」跟他沒有什麼太大關系了,溥儀是從日本回來以後去的故宮,他想去龍椅那裡,管理員的小孩阻止他,說這里不讓進,溥儀說這原來是他的家,到龍椅的後面拿出了一個蛐蛐籠子,送給了那個小孩。
買票這件事就成了大家的玩笑,前陣子同事去故宮玩,拿著故宮的門票,跟自己合了一張影,也說自己回家還得買票,我們把它當成娛樂,當成玩笑,可當溥儀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應該是在滴血吧,這真的是他從小生活的地方,真的是他的家啊。
Ⅸ 《末代皇帝》劇中的主人公溥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電影中的溥儀是一個小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悲劇人物,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溥儀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本身就既具有神秘色彩。正是這部電影將一個末代皇帝的人生完美的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是喜或是悲只有觀眾自己明白。 溥儀三歲登基,可是面對的確實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據說登基當天,溥儀過於鬧騰其父扶著他說“快完了,快完了”,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杜撰,但是這句話在當時來說無異於給在場的所有的人心中潑了一盆冷水。
老年的溥儀回顧一生,什麼榮華富貴,什麼恩怨情仇,不過都是過眼雲煙。他唯一和常人不同的可能就是他的末代皇帝的稱號。於是一生就這樣被這個名號所累,經歷了九死一生也經歷過表面輝煌,最終只留下了平淡。 這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從出生就帶上了一個枷鎖,直到去世也算是回歸到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