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蒯徹見韓信是啥意思
蒯徹俗稱蒯通。
當時天下的形式是:項羽、劉邦為首的楚滅了秦朝。項羽分封了天下,但是以劉邦、齊國三田氏、英布、彭越、陳余等大小諸侯或者實力派,對分封不滿。劉邦乘著項羽打齊國,滅掉了項羽的三個親信國家。繼而分兵兩路,自己帶大軍進攻項羽,讓韓信帶著三萬民兵打趙國、燕國,迂迴齊國,來牽制項羽。
誰知道,劉邦這一路因為對陣項羽主力,三次大敗,丟了老爹、媳婦,劉邦為了逃跑差點沒殺了自己的兒女。而韓信這一路進行的十分順利,他靠著這毫無戰斗經驗的3萬民兵,居然大敗了趙國20萬精銳。這就是著名的井陘之戰,背水列陣。滅了趙國以後,大部分精銳被劉邦強行帶走添窟窿。之後,韓信勸降了燕國,乘著酈食其游說齊國,齊國沒有準備的時候滅掉了齊國。
這時候,項羽雖然強,但是被劉邦的主力拖住,英布、彭越在後方騷擾,也是焦頭爛額。劉邦屢敗,形式危急。而韓信則滅掉了三國,實力很強。這時候,蒯通就對韓信說,讓韓信不要再幫助劉邦了,因為劉邦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對於韓信,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來一個天下三分,即不幫助劉邦,也不幫助項羽,自立為王。韓信拒絕了這個建議。實際上,韓信未必不想當皇帝,只是知道自己實力還不夠。後來他也向劉邦要了王位,可能他還幻想劉邦像項羽一樣,給諸侯國自主權。誰知道劉邦一當政,就調韓信為楚王,最後又偽游雲夢擒住了韓信。
Ⅱ 楚漢傳奇韓信帳下那個老頭子是誰啊韓信的謀士感覺韓信最後被殺和那個老頭子有很大關系啊!
蒯徹 韓信的謀士,不能這么說的。蒯徹 的建議是根據實際情況而言,那個時候韓信要鼎足而立,是完全可以的。
至於韓信被殺與他沒有半點關系。他不管是歸楚還是歸漢,都不被人信任,狡兔死走狗烹是必然的。
詳細的;http://ke..com/view/35995.htm?fromId=1462480
Ⅲ 古代什麼電影上有韓信
《西楚霸王》《霸王別姬》《楚漢風雲》
《韓信點兵》
電視電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2005年出品
編劇:周長賦、劉嵐、何耀宏
導演:黃偉明、林洛平
主演:吳越、胡軍、肖榮生、趙剛、沈保平
故事梗概:
楚漢相爭時期,韓國貴族後裔韓信以其對時局和戰場態勢的獨到見解遍尋明主,以期用自己的軍事才華襄助明主,一雪亡國之恥。在楚軍大營遭項羽冷落和嘲諷後,韓信在陳平的點撥下,毅然離開項羽,投奔劉邦而去。得丞相蕭何的極力推薦,韓信投到劉邦的帳下,被劉邦登壇拜將,封為上將軍,統帥漢軍。
陳倉暗渡後,韓信率領漢軍不僅水淹廢丘、連敗魏趙國,而且還背水一戰,徹底解決了趙歇和陳余等人的困擾。一時間聲名大噪,實力大增。和韓信節節獲勝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劉邦在與項羽的交戰中,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東躲西藏。就在劉邦被項羽追得無處藏身時,張良建議前往小修武與韓信回合。
劉邦狼狽不堪地進入小修武,略施手腕就將軍勢盛極一時的韓信玩弄於股掌之中。為安撫韓信,劉邦置酒相邀。當劉邦問及帶兵取勝之法時,韓信坦然相對,當然是多多益善。小修武的短暫休整讓劉邦萌發了收復齊國的打算,可當韓信率軍出征後,劉邦又擔心韓信會攻破齊國,挾大軍與自己和項羽成三足鼎立之勢。盡管劉邦的擔心豪無理由,但在審其食的攛掇下,劉邦還是決定讓審其食出使齊國,與齊王議和結盟。
韓信在前方剛拉開強攻的架勢卻被劉邦議和結盟的消息當頭潑了一瓢涼水。為樹立自己在漢營的威信,韓信採信了曹參和灌嬰的建議,一舉功下齊國軍事重鎮歷下。就在齊國岌岌可危時,項羽派龍且率大軍奔援而來。面對龍且氣勢洶洶的來勢,韓信在濰水與龍且擺開決戰的架勢,巧用水淹兵陣,致龍且全軍覆沒。龍且戰死對剛愎自用的項羽無疑是致命一擊,也為劉邦挽回戰局贏得戰場先機。
在韓信的鼎立襄助下,劉邦取得了楚漢相爭的勝利,定都彭城,後遷都咸陽。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最擔心的還是軍權旁落。為遏制韓信,劉邦利用政治手腕剝奪韓信的兵權,削封為楚王,甚至欲置韓信於死地。
在劉邦的壓制下,韓信決定和陳?聯合反漢。事情暴露後,劉邦假意攻打陳?,讓夫人呂雉在宮中對付韓信。呂後在宮中設宴幾次請韓信前來,韓信不敢入宮。呂後命蕭何親自前往,念及蕭何有恩於自己,韓信堅信蕭何不會加害於己。誰知進入宮中卻中了呂後的殺身之計,冤死於長樂宮中,徒留一段「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慨嘆。
Ⅳ 一代戰神韓信之死一直是個謎,歷史上韓信的真實死因是何
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4)蒯徹韓信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司馬遷的評價: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裡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志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家裡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家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
2.司馬光的評價: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向東攻擊並佔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絕蒯徹的游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麼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裡不快,才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
3.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4.何晏:「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辟所希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趙軍,詐奔而斷其糧道,取勝之術,皆此類也,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5.蘇軾:「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6.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7.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8.洪邁:「漢高祖用韓信為大將,而三以詐臨之:信既定趙,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稱漢使馳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奪其印符,麾召諸將易置之;項羽死,則又襲奪其軍;卒之偽游雲夢而縛信。夫以豁達大度開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終於謀逆,蓋有以啟之矣。」
9.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Ⅳ 蒯徹與劉邦哪一集
56集。
蒯徹又在韓信面前念叨如何向劉邦請罪,心虛的韓信卻死要面子,拒絕蒯徹的建議。彭城中,玩樂多天的劉邦總算召見了張良,張良勸說劉邦要未雨綢繆,防範項羽的反擊。
Ⅵ 求關於韓信的電視劇或電影
感謝邀請
韓信是歷史上最為人稱贊的軍事統帥,「兵仙神帥」正是指的韓信,說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家首先想到的大都是韓信,本文不談韓信的軍事才能,也不談韓信的為人處世和悲慘結局,談談韓信可能的一次大敗仗。
濉水之戰,項羽三萬騎兵大破劉邦五十六萬聯軍,至濉水處,漢軍兵敗如山倒,人畜被淹沒,濉水為之不流,漢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場慘烈的戰役中,我們還不知道漢軍的統帥是誰,當然可能是劉邦本人,但劉邦不同於項羽。
在電視劇楚漢驕雄,講到這里時,為了排除韓信參加了濉水之戰,特意交代韓信因為反對劉邦攻打彭城憤而回家鄉去了,可見後人不約而同的想維護韓信百戰百勝的形象。
個人認為,是司馬遷隱寫了韓信的失敗,看史記可以發現司馬遷對項羽和韓信是很喜愛的,遣詞造句之中很自然地流露,似乎很難再找到一個比項羽更勇猛比韓信更善於謀戰的了,韓信在濉水之戰中即使不是主帥,也至少是重要的將領。
Ⅶ 韓信死前為何會提到蒯徹他的結局如何
因為韓信的後半生受到了的非常大的影響,他讓韓信得到了更大的輝煌,但是也引得韓信走進了地獄,有人認為他成就了韓信,但是也害死了韓信;他被綁到了劉邦的面前,劉邦對他怒不可遏,然後,令人煮了開水把它拖下去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