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少年林肯的介紹
《少年林肯》是由A.J. Edwards執導的傳記電影。影片講述亞伯拉罕·林肯在印第安納州惡劣荒野的童年故事。在那裡艱難困苦塑造了他,在那裡有兩位女人引導他走向不朽。。
『貳』 《林肯》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林肯生於美國的肯塔基州。父親是貧苦的農民,林肯自小就不和不從事艱苦的勞動,幾乎沒有接受過學校教育。後自學成才,1837年成為一名律師。1834年至1841年,林肯被評選為伊利諾伊州的議員。 1858年,林肯由共和黨提名,競選聯邦參議員並獲選。在競選中就奴隸問題與民主黨的斯蒂芬·道格拉斯展開激烈的分開辯論,在全國名聲大振。1860年,林肯在總統競選中被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可是,就在林肯當選的同時,南部諸州脫離合眾國組成了南部聯軍,南北戰爭爆發了,林肯臨危不懼,堅定地維護聯邦,主張廢除奴隸制,並且決心打贏戰爭。戰爭初期,戰況對北方軍隊不利。1862年9月,南部聯軍進入守勢。1863年,林肯頒布了黑奴解放人充,戰爭開始朝有利於北方的方向發展。 1863年11月,林肯在葛底斯堡國家公墓發表演說,其中有句名言一直流傳至今,即「依靠人民,為人民謀利的政府是永存的」。 1864年,林肯參加了總統大選,此時正值戰爭期間,且勝敗不明,但林肯任命US格蘭特為總司令後,北方軍隊節節勝利,這對林肯無疑是有利的,他再次當選為總統。1865年4月9日,南部聯軍總司令羅伯特·李投降,南北戰爭結束。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場觀看話劇時被人刺殺,次日身亡。
滿意請採納
『叄』 有什麼以美國總統林肯為主角的電影嗎
《青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這是一部林肯的傳記片,但是是1939年的。 《林肯傳 》Abraham Lincoln 也是林肯的傳記片,是1930年的。 《林肯在伊利諾斯》 Abe Lincoln in Illinois 一部關於林肯的電影,1940年的。 最近70年 並沒有新的主要講林肯的電影, 但是今年將會有一部叫做 《林肯》 Lincoln 的電影上映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 由兩屆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出演林肯,這電影目前確定12月在美國上映,有希望引進大陸,但估計是明年初的事情了。
『肆』 跪求《林肯(2012)》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
鏈接:
『伍』 關於林肯的一部電影
我覺得 應該名字就叫 林肯
『陸』 林肯 電影中,林肯講的故事的意義是什麼
肖像的故事:南方人更親英,並且英國的態度開始時是支持南方的。林肯說英國人會被華盛頓嚇得尿褲子,是說聯邦軍隊(華盛頓的正統傳承者)會擊敗南方叛軍。
女人殺死丈夫的故事:前情:林肯的內閣說林肯想要通過13號修正案是以總統的行政權干涉立法權。女人殺死丈夫的故事:那個女人獲得了所有人的同情,大家都不想判她有罪,但出於對法律的敬畏女人自殺了,可見,法律,司法在美國是多麼重大的權力。但林肯認為,女人畏罪自殺合法不合情。林肯想要干涉法律的設立,並認為在當時那種特殊的歷史時期,運用自身的權力設立解放黑奴的法令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鸚鵡的故事:預言的自我實現——鸚鵡每天都說說今天是世界末日,主人嫌煩,斃了鸚鵡,對鸚鵡來說,世界末日的預言就真的實現了,也就是說你的期待導致你的行為,你的行為導致你的結果。前情:林肯想讓密蘇里州來的夫婦去游說當地議員,並以保障其地產作為條件。林肯的意思是:想要你們的地產,那就採取配合的方式,那麼我就會保障你們對自己的地產實現所有權。(這個我解釋的不好,希望大家再幫我解釋一下)
『柒』 林肯的內容簡介
亞伯拉罕·林肯(英文名: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家、思想家,演說家,共和黨人,美利堅合眾國第16任美國總統,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
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個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多次被評價為最偉大的總統。最新版5美元紙幣正面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
2008年英國《泰晤士報》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准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排名第一。
『捌』 林肯到底是個啥啥意思解釋下
林肯是一個多義詞: 1.美國總統美國總統 2.常見地域名稱常見地域名稱 3.羅傑·伽倫斯作品名稱羅傑·伽倫斯作品名稱 4.DOTA裝備名詞DOTA裝備名詞 5.福特汽車:林肯福特汽車:林肯 6.2012年上映電影2012年上映電影 1,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國政治家,第16任總統(任期: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在其總統任內,美國爆發了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廢除了奴隸制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就在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遭到刺殺的美國總統,更是一位出身貧寒的偉大總統。 2在很多國家,還有同樣名字的城市。 Lincoln,Buenos Aires,阿根廷 Lincoln,英國 Lincoln,IL(伊利諾伊州) Lincoln,NE(內布拉斯加州首府) Lincoln,NV(內華達州) Lincoln,NM(新墨西哥州) Lincoln,Mt(蒙大拿州) Lincoln,WY(懷俄明州) Lincoln,WA(華盛頓州) 3,《林肯》主要內容簡介: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謙虛謹慎,幽默風趣,有「卓越的演講家」之譽。他頒布《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維護聯邦統一。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忍辱負重,帶領美利堅民族向著恢復國家統一和解放黑奴的偉大目標穩步前進。在勝利之時,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終保持著謙虛質朴,寬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維護聯邦大業和民族國家的長遠利益為已任。最終他功成身亡,成為正義事業的偉大殉道者。 4林肯法球(Linken's Sphere)是基於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的多人實時對戰自定義地圖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里的一個合成物品。這顆充滿魔力的魔法球曾經保護過歷史上某個非常著名的英雄。 5,美國著名汽車企業福特旗下的一款豪華車,創立於1922年,創始人為亨利·利蘭。其品牌名稱是以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名字命名。自1939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以來,由於林肯車傑出的性能、高雅的造型和無與倫比的舒適一直被白宮選為總統專車。它最"出名"的一款車是肯尼迪總統乘用的檢閱車。林肯品牌著名的產品有:"大陸"(Continental)、"馬克八世(MarkⅧ)、"城市"(TownCar)和"領航員" (Navigator)等目前在中國使用的林肯轎車多為"城市"系列。。 6.《林肯》由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 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本片主要根據普利策獲獎得主、歷史學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對手團隊:政治天才林肯》(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改編而成,講述美國第16任總統經歷南北戰爭,統一美國的故事。
『玖』 如何評價2012年電影《林肯》
在講電影之前,先要講一下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否則非美國觀眾(即便是美國觀眾,如果不了解南北戰爭也是一樣的)就不能理解林肯為什麼不惜代價地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
南北戰爭,無論你們怎麼理解戰爭的起因,宗教也好,文化也好,道德也好,哪怕經濟利益也好,它的症結都在奴隸制上。要麼起點是奴隸制,要麼落腳點是奴隸制。南北之間的所有矛盾,只要解決了奴隸制就全部煙消雲散了。但如果不解決,那麼即便南北戰爭結束,只要一有機會,新的戰爭還會再打起來。南方的投降只是一場漫長的停戰而已。北方付出了巨大犧牲,付出了成千上萬年輕小伙的生命和未來,無論如何一定要有個勝利果實出來。怎麼讓南方永不再反,必須要有個說法。解決辦法只有兩個,要麼永久解除南方的武裝,要麼廢除奴隸制,前者顯然不可能且不說有憲法第二修正案,每個南方人都能拿起武器,將一部分州永遠處於劣等地位的做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那麼解決途徑就只能是後者,即廢除奴隸制。
那這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個玩意呢。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全文如下:第一款在合眾國境內受合眾國管轄的任何地方,奴隸制和強制勞役都不得存在,但作為對於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懲罰除外;第二款國會有權以適當立法實施本條。
而當時,作為共和黨內激進派的賓夕法尼亞眾議員Thaddeus Stevens(就是影片里看誰都像欠他三百兩銀子的瘸子)其實想要的修正案是這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將他人當做奴隸。國會有權以適當立法來保證美國境內任何地區對此宣言的執行。」
兩相比較就會發現,現在這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其實連法律上的平等都不能保證。所以才會有後面的第十四、第十五修正案。電影里的Thaddeus Stevens在國會辯論中為了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而違心地只承認法律上的平等,否定眾生平等的情節其實是藝術虛構。現實中,激進派當時的政治主張其實也僅限於到法律上的平等這個層次。
所以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最低程度的廢奴法案。如果連這個法案都沒有,那麼南北戰爭等於是白打了。因此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林肯的底線,是絕對不能商量和交易的東西。這是理解電影《林肯》的關鍵。電影很多部分都體現這一點,比如林肯夢到自己坐著小船即將到達對岸就是暗示廢奴法案就是那個最後的對岸,是整個南北戰爭的封刀動作,又比如開頭戰爭的殘酷,士兵敘說親人的犧牲,背誦葛底斯堡演講都是在暗示廢奴法案勢在必行,否則將士們的血就白流了。所以林肯推動廢奴法案決心在電影開頭就已經確定好了,不可動搖,問題就在於林肯為此要付出多大的犧牲。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到,電影雖然講的只是林肯強力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故事,但實際上還是一部傳記片。影片的關注點終究是在林肯本身,而不是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第十三修正案只是個線索,一個說故事的布景而已,目的還是為了刻畫林肯這個人。所以電影會有大量的和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無關的家庭戲,林肯莫名冒出來的各種冷笑話,以至於電影還借戰爭部長之口來了個官方吐槽。而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意義的呈現則是模糊的,只在必要的幾個地方稍微提及一下,比如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好讓觀眾不要忘記這幫人到底為什麼要干這件事。
因此,再反過來看,這個電影劇本是非常高明的。從林肯漫長的歲月里擷取這一段故事的原因就在於高潮、懸念好設置,沖突人物集中,以此為線索可以隨便插進去你想表現的內容,比如林肯的慈父形象,林肯的平易近人,林肯的政治手腕和務實態度,而不會讓電影呈現出支離破碎的感覺。
對於林肯的刻畫,劉易斯的一座小金人已經說明問題了,我就沒不必多嘴了。我就來聊一下配角。有兩場配角的戲我認為是比較精彩的,蠻打動我的。一個是斯蒂文斯眾議員為了修正案通過違心說話。當斯蒂文斯猶豫的時候,鏡頭掃過等待中的記者,意識到他現在的發言將會改變歷史,然後是羞辱過他的瑪麗和凱克利(黑人),前者是自己的尊嚴,後者則是黑人即將到手的幸福,一對艱難的選擇,最後是阿什利和利頓,同樣是對立的兩面,阿什利的殷切期待和對昔日同僚的威信(斯蒂文斯在之前的劇情里可是嘲諷過利頓的),並提示觀眾一起矛盾的關鍵在斯蒂文斯要說的話,他的言行將決定歷史。然後斯蒂文斯就低著頭用最快的語速把這段「我不認為眾生平等,我只認為他們法律上平等,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的違心話說出來,之後不管對方說什麼像復讀機一樣把這段又說了一遍,直到被彭德爾頓激怒才正面迎戰,最後昂頭又說了一遍。三次感情都不一樣,第一次羞愧、不情願,第二次逃避,第三次就徹底接受了。這就是干惡心事的經典三段心理階段。當然,參與對手戲的彭德爾頓也讓我印象很深刻,發現自己的先鋒伍德看上去要丟陣腳了,先是幫腔,眼看實在不行,再跳出來親自上陣,最後那句「how dare you?」憤怒同時不失身份,和年輕伍德的表現是有差別的。
這段劇情是一個小高潮,情緒的醞釀相當精彩,時刻提醒觀眾斯蒂文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內心煎熬才做出這樣的選擇,讓觀眾感受到斯蒂文斯的犧牲是有多麼偉大,讓人心生敬佩和感動。
另一段緊接著的劇情是大兒子羅伯特的。首先要感謝劇本,的確出乎意料,羅伯特先是立個flag說:「你嚇不倒我,我就是要參軍。」結果看到斷肢殘腿嚇尿了。然而參軍的念頭不但沒有打消,反而更加堅定,不容置疑。這個處理讓羅伯特的形象上升了不少。認識到自己的恐懼,還能直面自己的恐懼,那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無知者無畏。虎父無犬子。
其次還是想說一下兩個演員的表演,羅伯特在被林肯呼喚的時候,第一張表情其實還是孩子那樣渴求父母安慰的表情,彷彿在說「爸,好可怕。」,但等他站起來時,這個表情已經收回來了。而林肯是先作為父親也同兒子羅伯特一樣的語氣斬釘截鐵地表示不同意,然後羅伯特說出了非常傷人的話:「你就是怕我媽,而不是怕我死(才不讓我參軍的)。」然後林肯控制不住甩手一個巴掌,之後立刻意識到自己錯了,趕緊去抱住兒子的臉,似乎在問臉是不是很疼,剛才真的是對不起,然後羅伯特一把甩開,氣呼呼地離開。林肯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一樣,不停地搓著手,讓人看了特別難過。等羅伯特走後,林肯才喃喃地自言自語到:「I can`t lose you(我不能失去你,孩子)。」典型的感情內斂的父親。
我不得不說,看名導、名演員參與拍攝的電影,雖然不能保證影片一定是佳作,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