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肖邦里,肖邦和李斯特初次見面時,共同彈奏的那首曲子
是肖邦的波蘭舞曲<<英雄>>.
② 鋼琴師這部電影的開頭鋼琴曲是什麼曲子
是肖邦的《升C小調夜曲》。
《升C小調夜曲》於1875年出版,為肖邦第二十首夜曲。作品約作於1830年,肖邦原來並未構思為夜曲,而僅標以「極有表情的慢板」Lento con gran expression 字樣。此曲的受贈人是肖邦的姐姐魯德維卡(Ludwika Jedrzejewicz)。
魯德維卡在肖邦死後把他未經出版的作品編輯了一個目錄,她在這首作品的題名下標以「夜曲風格的慢板」Leto w rodzaju Nokturna 字樣。因此這首作品就被認為應歸屬於夜曲。
這首作品為升c小調,4/4拍,極有表情的慢板。其獨特之處在於肖邦在這里從他的《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21 及歌曲《少女的願望》中引用了一些樂思。這些引用與樂曲的織體編織在一起是如此的富於技巧,以致於它們一點也沒有脫離同出一源的性質和憂郁的美。
此曲近年為人熟知,在於它被用作電影《鋼琴師》中的插曲,影片中的男主角,波蘭猶太鋼琴演奏家斯皮爾曼在波蘭電台錄音時伴著窗外的炮火聲和樓房的搖晃彈奏的就是肖邦的這首《升c小調夜曲》。
③ 一部關於肖邦的電影
一曲難忘 Song to Remember, A (1945)
導 演: Charles Vidor
主 演: 尼娜·弗徹 Nina Foch Alfred Allegro Sig Arno Stephen Bekassy Dawn Bender David Bond Walter Bonn Eugene Borden
上 映: 1945年01月18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國的肖邦為著事業和愛情、個人與祖國,經歷了愛與恨、靈與肉的心靈沖突。爾後肖邦決心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直至因勞累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此片別出心裁動用了濃艷的色彩,富麗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畫面和各種蒙奇手法,被人譽之為「五彩繽紛的狂想曲",極富娛樂性,總之它的格調是一流的。
愛的渴望/ 波蘭
片長:132分鍾
導演:JERZY ANTCZAK
演員:PANVTA STENUA PIOTR ADAMCZYK
影片講述了法國著名的作家喬治桑與波蘭最負盛名的作曲家肖邦從相愛到出現感情裂痕,直至最後分手的情感歷程。
影片穿插了另外兩條線索:喬治桑的兒子莫里斯是一個沒有才華的畫家。他極為嫉妒母親給予肖邦的愛,以及肖邦的才華。他也想方設法要破壞母親與肖邦之間的愛。
同時,喬治桑的女兒也瘋狂地愛上了母親的情人,不顧一切地想把肖邦從母親身邊奪走。
激情、愛情、嫉妒、妥協……編織了一個精美、華麗、動人的情感故事。
④ 肖邦的作品代表作是什麼
弗里德里克·肖邦代表作品《鋼琴協奏曲》、《敘事曲》、《夜曲》、《革命練習曲》。
1、《敘事曲》
敘事曲一般指富於敘事性、戲劇性的獨唱或獨奏曲。敘事曲一詞源出拉丁文ballade,意為跳舞,最初是一種舞蹈歌曲。到19世紀中期,波蘭作曲家肖邦是首創了鋼琴敘事曲這種形式。他的四部敘事曲,旋律優美、感情真摯、內容深刻、氣象萬千,是鋼琴藝術史上的不朽傑作。
2、《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創新的一種鋼琴獨奏體裁,它具有沖淡平和,寂靜幽瀾的特點,輕緩中偶爾透著那麼一點點沉思。《升C小調夜曲》,為三段體,第一段以柔聲奏出暗淡的旋律,經種種轉調後,情緒越來越不安;中段速度轉快,出現悲痛的第二主題,它化解為明朗後再復歸第一主題。
3、《鋼琴協奏曲》
協奏曲成為器樂作品中最具戲劇效果的一種體裁。鋼琴協奏曲是鋼琴和樂隊之間的協作貫穿整個作品,鋼琴與樂隊的關系在旋律的發展過程中互相作用所產生的豐富效果,就顯得耐人尋味。如何去理解鋼琴與樂隊的關系,因此成了理解鋼琴協奏曲的重要內容之一。
4、《革命練習曲》
肖邦的這首練習曲,表現了肖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內心的悲憤欲絕。因此,被後人命名為「革命」練習曲。全曲激昂悲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的心情,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5、《馬祖卡舞曲》
肖邦的瑪祖卡舞曲變化性地應用了民間節奏,並按照高度專業化的藝術標准進行再創作,在和聲、調式等方面更有獨出心裁的創造,他的樂曲中有著更精練的旋律,增加了跳躍感,在變化中賦予詩意。
⑤ 反映波蘭作曲家肖邦生平的美國影片是
一曲難忘 一曲難忘 Song to Remember, A (1945) 導 演: Charles Vidor 主
演: 尼娜·弗徹 Nina Foch Alfred Allegro Sig Arno Stephen Bekassy Dawn
Bender David Bond Walter Bonn Eugene Borden 上 映: 1945年01月18日 ( 美國 )更多地區 劇情簡介:
本片描寫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國的肖邦為著事業和愛情、個人與祖國,經歷了愛與恨、靈與肉的心靈沖突。爾後肖邦決心以巡迴演出募捐籌資援助浴血奮戰的愛國志士們,直至因勞累而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此片別出心裁動用了濃艷的色彩,富麗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畫面和各種蒙奇手法,被人譽之為「五彩繽紛的狂想曲",極富娛樂性,總之它的格調是一流的。 1945年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攝制了關於肖邦生平的故事片《一曲難忘》。影片當年即在中國公映,撥動了廣大中國觀眾的心弦。
⑥ 求關於肖邦,貝多芬,李斯特等音樂家的電影
<莫扎特>,<不朽的戀人>(講貝多芬的)
《海上鋼琴師》
《鋼琴家》
《鋼琴課》《鋼琴師》《鋼琴別戀》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這部電影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並戲劇性地講述了他想放棄演奏而從事作曲的企圖。
2。《愛情之歌》(Song
of
love)1947年電影,描寫克拉拉舒曼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以及和她未結婚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凱瑟林·赫本扮演克拉拉。
3。《閃亮的風采》(Shine)戲劇化了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以及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演奏而獲得勝利。
4。《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5。《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當然是最經典的肖邦傳奇。
6。《鋼琴課》(Piano
Lesson)
7.《鋼琴師》(Pianist)
8。《不朽的戀人》(Immortal
Beloved)回憶了貝多芬,當然裡面有他的鋼琴曲。
⑦ 關於肖邦的那部電影叫什麼啊
美國電影:《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
(1945)
描寫波蘭鋼琴大師肖邦的故事影片,也是20世紀40年代的優秀文藝故事片。影片雖不是傳記片,一些具體的情節也與史實不盡相符,但它對於肖邦的性格刻畫,尤其是表現他對祖國的深切熱愛,確實具有很感人的藝術效果。肖邦的部分重要作品,電影中也有所體現,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演奏的水平很高,旋律優美,場景典雅,引人入勝,十分感人。我知道肖邦和第一次聽到他的鋼琴曲就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幾十年過去了,電影中的場景、故事和那動人的琴聲一直深存記憶之中。
⑧ 有關於肖邦的電影啊
波蘭電影《肖邦-愛的渴望》
片長:Poland:134 min
國家/地區:波蘭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 波蘭語
混音:Dolby Digital
級別:Poland:15 / USA:R
上映日期:波蘭:2002-03-01 / 中國:2002-06-00 / 更多...
宣傳語: 更多...
MPAA評級: Rated R for sexuality.
官方網站:http://www.chopindesireforlove.com/
字幕:無(哪個好心的製作團隊或者個人能翻譯一下中文的最好了。不過波蘭語、法語不會有那麼多人翻譯阿。汗!)
[劇情簡介]
1837年的巴黎。經歷了多年的愛情風波之後,喬治·桑瘋狂地愛上了肖邦,當時他已成了巴黎沙龍的寵兒,正迅速登上榮譽的顛峰。喬治·桑決定把自己的生活和他結合在一起。他們強烈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打上了不成功的印記。當喬治·桑先前沒有得到關愛的孩子們逐漸長大,開始要求母親給予更多的愛時,事情就變得更為痛苦和難堪。這導致了這對情人的分手。兩年後肖邦謝世。這一滲透了肖邦音樂的家庭悲劇表明,對愛的渴望,對榮譽的嫉妒是一種多麼可怕的破壞力。
下載地址 http://www.dy211.com/down/1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