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票房是什麼例如票房是一億,是否買出去一億張票,還是買出去總數的價錢
票房最早指的是電影院里的售票處,現在用來指一步電影的能賣出去多少錢。如果說票房一個億,是指賣出的的電影票的價格的總數,比如一部電影的一張電影票是25元,賣了10萬張票,那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25*100000=250萬元。
(1)電影平均票價用什麼表示擴展閱讀:
「票房」來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② 電影票房怎麼算的是按看的人數,還是買票的錢
主要按賣票的錢 每隔一定的時間 影院會把放映影片時售出的票數及價格總額計算出來 報給影片發行方 由發行單位統計匯總這個時期的票房
③ 對於電影院來說平均票價和上座率有什麼關系
日總體收益=平均票價×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
由此可見,平均票價和上座率分別是兩條互為倒數拋物線,那麼我們需要的是找到的是兩條曲線相重合的部分,這里才是帕雷托最優劉小殿
④ 什麼叫哈票統計什麼叫網票統計
72/520/592 表示已經播映了72場,還剩520場沒播映,這一天播映的總數是592場。
3961/11794表示一共有11794的座位,上座的人數為3961,所以上座率是33.58%。
55/163 表示平均每場有163個座位,上座的人數平均是55人。
42/167506表示42元是全國平均票價,167506是總票價。
以總票價乘以一定的基數(一般是7或者8,也有偏高或偏低的)就可以得出當天全國(內地)的該電影的電影票房。
一般是以網票網的數據來計算的,哈票的不算。
⑤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⑥ 電影的票房是如何計算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但此公式只是一個演變轉化後的公式,而還是不完整的表達公式。
在數學公式上要得到同樣運算結果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是計算方式,如「9÷3-1」和「1+1」的結果都是等於2。但「9÷3-1」和「1+1」的表達方式就完全不一樣,「1+1」更為簡單易明。同理,常規票房預測公式也應該有更為簡單的表達式。要找到更簡單表達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樣構成的。
銷售收入(票房收入屬於銷售收入)通常的表達方式為「銷售收入=A產品數量×A產品單價+B產品數量×B產品單價+C產品數量×C產品單價…………」。為了方便統計和預測,一般轉化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銷售產品的平均價格」。
參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達為「票房收入=觀影人次×票價A+觀影人次×票價B+觀影人次×票價C…………」。若進行簡單的轉化,可得到「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次×平均票價」。而展示公式也是在這基礎的表達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三者乘積的實質就是「觀影人次」。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更有條件找到「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個三個預測數據,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資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為「盒子辦公室」。這個詞來自於早期的戲院,要進入便宜的座位區需花費一個銅板,這個入場費是要放在位於入口閘門上一個鎖住的小箱子。當箱子裝滿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箱子拿進一個小房間進行清點並收藏。因此這個財務部門相關的小房間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
⑦ 平均票房怎麼計算
摘要 票房可以用觀影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而通常我們所講的票房,就是用門票收入來計算的。即,票房=票價X購買人數。
⑧ 票價的定義什麼
1,主要內容
旅客票價包括三部分:一是客票票價,有4種,包括硬座、軟座、市郊及棚車客票票價(棚車已經取消),其中硬座票價是基礎票價,軟座等票價均以硬座票價為基礎,按一定比率換算;二是附加票票價,包括加快、卧鋪、空調票票價,附加票票價也以硬座票價為基礎;三是保險費。前兩部分構成基本票價,因此也可以說,旅客票價包括基本票價和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費兩部分,基本票價是以每人每千米的票價率為基礎,按照旅客旅行的距離和不同的列車設備條件,採取遞遠遞減的辦法確定。保險費按硬座客票基本票價的2%計算,作為旅客旅行中發生意外傷害時支付保險費的基金。
具體內容:旅客票價構成要素:
(1)基礎票價率與各種票價率
旅客票價以硬座客票票價率為基礎,其他各種票價率均以它為基準制定。當硬座客票基礎票價率確定後,其他各種票價率就按其加成或減成比例計算。現行各種票價率的比例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票價率和比例關系
(2)旅客票價旅程區段
計算旅客票價時,並不是完全按運輸里程一一計算,而是將運輸里程分為若干區段,對同一里程區段核收同一票價。現行旅客票價里程區段劃分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