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為什麼優秀的電影越來越少

為什麼優秀的電影越來越少

發布時間:2022-08-07 20:18:59

㈠ 為什麼中國電影節越來越多,而好電影卻越來越少

伴隨中國電影票房的井噴,各類電影節也逐漸多如牛毛。但與如今中國電影的每況愈下類似,連被譽為「我國奧斯卡」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越發江河日下。

中國電影節不僅魚龍混雜且有日薄西山之態

以金雞獎為例,從第一屆起就有盛產「雙黃蛋」的傳統,有一屆「最佳故事片」居然還產生過「三黃蛋」,這種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評選機制實在舉世罕見。

這點,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承其衣缽。讓人不免遐想:難道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一部分?

圖片說明:「烈日灼心」三位男主同時加冕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桂冠

而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之一的長春國際電影節更是愧對以電影之名。

口號居然是:電影搭台,經貿唱戲。追求「電影文化大普及,經貿活動大豐收」,既然如此,為何不改名「長春國際貿易節」,在經貿往來的同時順帶欣賞一下兩年來的優秀電影!

那麼,在如此匪夷所思、模稜兩可的背景下,一個電影節究竟該如何運作才能脫穎而出,繼而進入良性循環,最後真正呈現一個電影節的風貌和品格。已走過11年的獨立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

清晰的定位與日益完善的評價體系使first青年影展獨樹一幟

first青年影展起先只是一個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短片競賽,發展至今,已能夠吸引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的半壁江山前來搖旗吶喊,這與它自成立之初的清晰定位緊密相連。

十年前,影展的創始人宋文發現,為什麼「最佳影片」不能是參賽影片中的最好影片,於是他與同伴想把評價體系拉回至電影本身,立志將創辦的電影節發展成為新電影人的挖掘機。

這一不懈追尋也體現在first青年影展的參評規則里,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影人的前三部電影,而在中國,著力關注電影人處女作的電影節,僅此一家。

而在遴選評委階段,first青年影展也為人稱道。

評委需要深具藝術家的眼光和胸懷,在親子觀影前提下,經過無缺席集體討論後才可擬定所有獲獎名單

圖片說明:2014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審團主席謝飛(導演)

但與諸多精良文藝片一樣,同樣像一部細水長流電影的first青年影展一路走來也步履維艱。

在時間長河淌進第八年後,該影展才與那年由它推出的現象級電影《心迷宮》一起,一戰成名。

但是,在後續討論中,有評委對first青年影展的首席執行官李子為說:《心迷宮》這個片子可惜了,世界首映應該給威尼斯,那樣可以走得更遠。

這話令李子為百感交集。

此後,「為雪前恥」,first青年影展開始定期安排團隊去鹿特丹電影節、金馬電影節學習對方的創投體系、志願者體系與視覺體系。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後,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架構。

2015年成立的「並馳實驗室」,聯合電影公司在保障創作者藝術表達的基礎上,為青年導演提供中低成本製作的全線資源支持,推動實驗作品順利進入主流院線。

而去年,擔任影展大使的陳坤,在與參展紀錄片導演馬莉的聊天中,萌生了與first合作成立「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的想法。

陳坤每年出資50萬,助力青年導演拍攝紀錄片。講述青少年犯罪現狀的「少年」由此獲得30萬拍攝資金;記錄一位已過耳順之年卻還要照顧年過半百智障兒子的「羅長姐」也收獲了15萬製作經費。該片在隨後舉辦的「西湖紀錄片節」上又斬獲大獎。導演把一半獎金放回「山下紀錄片實驗室」,由此形成了一個流水不腐的紀錄片基金。

而first影展數量龐大的志願者團隊也日益成為一張華麗名片。

在今年的影展發布會上,幾百人的座位上都放著寫有各自名字的瓶裝礦泉水。

眾多志願者在有限條件下,甘願承受高負荷運轉,憑借自己的熱情洋溢與青春逼人讓first青年影展活力四射。

時至今日,first青年影展已碩果累累。

剛剛拿下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和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暴雪將至》就是在該影展的創投會中,牽線世紀百年影業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實際運作環節;

導演馬凱花費7萬元拍攝的恐怖片《中邪》已被騰訊高價收購;

張大磊的《八月》在奪得金馬最佳影片後,又得以在內地院線公映。

今年的影展訓練營更是邀請到世界電影大師貝拉塔爾擔任講師??

要適者生存,但不能隨波逐流

聲名鵲起後,許多企業也慕名而來。有說可以在西寧找塊地,建一座first青年電影大廈,當然需要按照房地產思維經營項目;也有企業願意出錢贊助,但需要冠名以「杯first青年電影展」;2014年,網路大電影風起雲涌時,有人甚至勸說first影展改弦更張。

對所有這類「雙贏」和「共享」,first青年影展皆一口回絕。

在李子為和她的團隊看來,成為青年導演進入電影市場的最佳途徑,讓電影人在這里離電影最近,是一切資本流入的根基。

然而,談及未來,first青年影展的主創也不諱言:長路漫漫,荊棘遍布。

而這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節所面臨的通病。雖然品目繁多,但至今卻沒有真正的電影節文化。

許多中國電影人在去過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後無不唏噓感嘆:他們驚異於,在這個以大麻和紅燈區合法化著稱的城市裡,人們卻在晨光熹微中,冒著凜冽的寒風排隊買票,在電影節此後持續十天的放映中,從早到晚,十個放映廳場場爆滿。

而在國內,想讓更多普通觀眾走進電影節影院,仍舊任重而道遠。畢竟,唯獨文化的孕育不能拔苗助長。

而與此同時,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四萬塊,位居世界第一,而電影票房也從60億發展至457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票倉。

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不變得目光短淺、唯利是圖,能夠堅守內心最真實的呼喚,在浩瀚的片海中不遺餘力地打撈那一抹最明媚的吉光片羽,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

文/浮光掠影

㈡ 為什麼中國紀錄片優秀,電影卻很差優秀電影越來越少

記錄片和電影在製作思維上,原本就有不同之處,如同水彩畫和油畫,同樣都是畫,但從材料和技法應用上就有不同,連保存的方式都不一樣。

紀錄片不像新聞節目,製作紀錄片收回成本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紀錄片作為一種高品位的視聽文化產品,在國際化的市場環境中將會蘊含著無限的商機。一個充滿藝術芬芳和無限商機的中國紀錄片大市場,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呈現在世界面前!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點贊哦。

㈢ 拍電影是不賺錢嗎為何現在的好電影越來越少了

我認為首先我們自己相對以前也不一樣了,看法可能也會不一樣,可能小時候覺得很好看的電影長大了就沒有了當時的興奮感。所以和自身價值觀世界觀的成長經歷有一定的關系。

㈣ 現在好看的電影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

電影開始朝著不純潔的方向發展,劇情不再是亮點,誰又露了,誰又有床戲,如讓子彈飛,色戒,我也挺懷念90年代的電影,,,,,。

㈤ 國內電影市場這么好,為何沒有優秀的片子

近幾年在國內電影市場確實沒有很多影片爆火,或者讓人稱贊。我想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就是從電影製作拍攝的角度來看,沒有優秀的影片。

首要問題就是缺乏好的導演,這個是需要自身去努力的!當然,我相信對於我們中國來說,還是有想過很多優秀導演的!但是現在的中國市場也讓很多導演局限了!可能很多人會去製作一些商業電影,被利益和票房去左右,從而喪失了自己的想法。還有許多導演可能他只會去關注觀眾,讓觀眾的品味去決定自己的拍攝想法。其實這些都是阻礙一個優秀導演的絆腳石。很多優秀的影片都是要讓自己的作品中充滿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全部都是,因為影片是給觀眾去欣賞的!但要適度去思考,我想這也是很多導演所缺少或者被桎梏的!

㈥ 有意義的電影越來越少,是編劇的問題還是導演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導演和編劇的問題都有。但是有意義的電影越來越少的情況,追究其原因並不單單出在製作上,更多的應該是目前的市場發展狀況。導演和編劇當然想要追求有意義的電影,他們也希望能夠拍攝出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去成為自己的代表作。但是倘若一部有意義的電影,不能夠帶來巨大的流量,不能夠讓自己回本,那麼所謂的有意義的電影就活在了理想主義當中。目前的電影市場所追求的已經不是劇情的厚重感,更多的反而是去迎合廣大受眾的口味。

2.電影市場的發展狀況也決定了電影的走向

一個人的想法無法去撼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但是一群人的想法卻可以改變整個電影市場行業的發展方向。觀眾是有口味的也是有記憶的,他們是不斷的發展運動的,也是不斷的推陳出新的,而這方面最大的突出點就是他們的想法。就拿電視劇來講,曾經的電視劇的一些狗血的婆媳套路、傻白甜劇情、校園文劇情也許就會籠絡到很多觀眾,但是放到現在,很多觀眾的想法都發生了改變,他們對這種劇情置之不理。

現在很多的觀眾都追求影視劇演員的顏值,他們會為了自己的idol去追整部電影,然後很多電影的製作者為了流量就會聘用沒有演技的流量小生,也會去出品沒有靈魂的電影內容,只為了最終的收視率。

㈦ 為什麼現在的好電影,不如以前多了

對於現在的中國電影來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電影常常被人吐槽。但是有一些吐槽完全是由於網路發展的迅速。一個黑子和鍵盤俠,沒有看過影片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抨擊電影。但是其實也有一些是真誠的想法的建議。當然,在前幾年的電影行業,說電影真的少之又少。

現在的有些人已經沒有去電影院的熱情,打開電腦搜尋著那些老片,雖然看過無數次,但是每一次重溫都會有新的樂趣。對於愛看電影和電視劇的人來說,好劇是對所有演員和導演的致敬!如果想掙錢的投資方,那就先要投資觀眾的內心!

㈧ 為什麼現在可以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越來越少

我個人感覺,經典電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有的電影一拍出來酷炫炸,人們都說好,可過了幾年,就沒人提了。而有的電影,剛拍出來不怎麼奪人眼球,但是慢慢的過了幾年,人們卻都說這個電影好,一直都有人看,例如肖申克的救贖,當年都沒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還有和當年爭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撞車和斷背山,撞車拿了最佳影片,但是現在很少有人提撞車,都去看斷背山。

舉個國內的例子,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在當年票房口碑全都撲街了,然而現在的人們看了卻都說好。經典能成為經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㈨ 為什麼現在電影技術越來越好,好電影卻越來越少

我認為優質電影至少要有七個特點:故事有沖突,劇情不空洞,構圖有講究,音效有設計,演員有素養,節奏有規律,劇雅俗能共賞。這些特點一一對應到人物就是編劇、導演、攝像、剪輯、製片、影評人。但這都是骨感的理想。

現實中人們談到電影只關心三個指標:誰演的,票房高不高,評分多少。這三個特徵替換了好電影的標准,使得大眾在失望後的無望里養成了將就的習慣:這部電影好不好?反正我看著挺樂呵,導演花的是自己的錢,我們管不著。

一、時間的第一重理解

理想中優質電影的特點和現實中人們關心的指標,本質上是創作一部電影的時間。電影在產生初期被定義為技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不再是記錄,而被創作者有意識的加入故事設計,有預謀的控制攝像機的運動,技術也就成了創造藝術的工具。電影誕生至今123年,基本的可能性被撰寫成書,剪輯成片,創作的領域越來越窄。

資本的持有者和人才層次的嚴重斷裂,需要時間來修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年國內電影的亂象是一個必經的歷史時期。唯有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竭盡全力的追趕時間,盡可能的縮短這個歷史時期,才有優質電影可談。

㈩ 為何現在經典的電影越來越少了

一部經典的電影是離不開實力派演員和編導的,是離不開一個好劇本的,以前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比較經典的電影,比如說有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鞏俐主演的《活著》等,這些電影都是比較經典的,而它們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由非常優秀的演員出演,而且在劇情上以及畫風上都很不錯,劇本也是真實的反映了一個時代。

在劇情上一點都不走心,越來越的電影當中出現很多狗血的劇情,而且電影的種類也非常的相似,惡搞十分嚴重,比如說《唐人街探案》裡面就出現了很多粗俗的情節以及一些比較粗俗的話,如果一部電影題材火了之後,緊接著就會有一系列這種電影題材的電影出現,這些都導致國產電影的質量越來越低,也是我國經典電影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優秀的電影越來越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德華獨腿電影叫什麼 瀏覽:961
有什麼可愛小動物的動漫電影 瀏覽:177
微光怎麼鏈接看電影 瀏覽:121
好看胡2戰電影 瀏覽:731
開電影院需要多少平方 瀏覽:922
下載電影破奇戰免費觀影 瀏覽:287
什麼電影動漫好看排行榜 瀏覽:267
2018上映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126
連環劫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853
電影製作方能分多少票房 瀏覽:4
噴火小恐龍什麼電影 瀏覽:130
浦發銀行信用卡怎麼兌換電影票 瀏覽:812
好看歐美災難片電影推薦 瀏覽:833
有小精靈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7
看電影多少克螞蟻能量 瀏覽:463
成人好看電影 瀏覽:16
免費看最後的風之子電影 瀏覽:275
成龍電影飛鷹計劃免費 瀏覽:106
中國好看的現代戰爭題材的電影 瀏覽:433
電影鐵血奇兵免費播放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