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屆百花獎影帝影後
截止2018年,歷屆百花獎影帝影後名單:
(1)電影演員張良演過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1、吳京,1974年4月3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9年進入北京市武術隊。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199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從而進入演藝圈。
2、馮紹峰,1978年10月7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大陸男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8年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星星串》,從而進入演藝圈。
3、黃曉明,1977年11月13日生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商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8年主演首部都市劇《愛情不是游戲》開始進入演藝圈。
❷ 張良的主要作品
1957年,主演《董存瑞》
1959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參演《戰上海》1960年,參演《林海雪原》、《三八線上》、《碧空雄師》
1978年,參演《斗鯊》
1979年,參演《挺進中原》
1980年,編導電影故事片《梅花巾》
1987年,執導《逃港者》、《破爛王》
1988年,編導《女人街》
1990年,編導《特區打工妹》,獲廣東省第4 屆「魯迅文藝獎」
1994年,編導《白粉妹》,獲第4 屆中國人口文化一等獎
❸ 電影演員張良的年齡
張良,國家一級導演。原名張慶鑄。1933年出生於遼寧本溪。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衛士劇團演員。1949年隨部隊至北京,在衛戍師宣傳隊任演員。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前線戰地宣傳隊任演員。1952年後任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演員。[2]
❹ 經典故事片《打擊侵略者》的主要演員現在都怎麼樣了
國產經典故事片《打擊侵略者》在年輕一代中應該很少人看過,我在小時候有幸在電影頻道還是在碟片上看過,總之還算不錯,該電影就是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協同作戰,共同嚴厲打擊侵略者的某次戰斗過程,然後表現了戰士們的英勇頑強、與勇於自我犧牲的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有人想知道,當初的主演們現在都怎麼樣了,畢竟當年演得那麼好,現在也沒有個消息。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李炎在電影中飾演李國棟軍長,早年李炎是解放軍軍隊中的話劇演員,因此對於軍隊生活也比較熟悉,可以說他是扮演將軍的專業戶,在後面的《特混艦隊在行動》《帶軲轆的搖籃》都扮演了將軍,1997年李炎因病去世,享年70歲。
於純棉在電影中飾演志願軍某團副團長崔凱,後面他也參演了很多影視劇,他在1991年去世。
黃煥光在電影中飾演小豆豆,他在2000年已去世。
以上就是當年的主演的基本情況。
❺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飾開面館的誰演的
張天喜,1955年出生。原籍河北安平,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68年就讀於哈爾濱市第
八中學。1974年在黑龍江省賓縣唐房公社插隊勞動。期間,被著名演員張良看中,1975年入珠江電影製片廠任演員。看片仔細的網友,可能會發現,影片
《小螺號》中張天喜客串過一個邊防戰士,沒幾個鏡頭。1979年在影片《黑面人》中飾王林,戲不多。1980年,在影片《第十個彈孔》中飾石小鎖,這角色
其實是反角,送情報被敵俘虜,經不住拷打說出了組織秘密。1982年,在《白鴿》中飾有覺悟、有思想的青年徐力,第一次擔任主角。
1983
年,在《預備警官》中飾警校學員劉大川。1984年,在《他在特區》中飾曉波,並在《雅馬哈魚檔》中飾個體戶阿龍。《雅馬哈魚檔》是他代表作,導演是張
良,張原定全部用非專業演員,可能是師徒關系吧,最後還是用了張天喜。表演准確質朴、真實可信,得到了較高的評價。1986年,第二次在張良執導的影片
《逃港者》中飾逃港後因生活所迫淪落為土匪的王盛一角,表演也見才氣。
1987年,在《十五的月亮》中飾某部指導員方華。1988年,
在《花街皇後》中出演個體戶司機阿威,又一次擔任男主角,表演生動,動作準確。影片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故事片獎。還有《張燈結綵》等影片。張在銀幕上飾
演的大多是瀟灑的青年男子,追求多樣化的表演風格。另,在電視劇《紅線記》、《小夜曲》、《槍口下的搏殺》、《情魔》中飾演角色。1987年獲得過電影表
演藝術學會首屆學會獎。曾擔任珠影演員劇團團長。
❻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高清完整版電影
你好,我是夢夢打醬油8,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❼ 張良電影
[樂樂講座網www.lelejz.com]張良-總裁思維風暴-總裁韜略九段04.rm
❽ 老電影:哥倆好,裡面的陳大虎和陳二虎是同一個演員演的嗎
都是著名演員張良飾演的
張良還回憶過一人演兩角的創作經歷
一個演員的最大愉快,就是能遇上個好劇本,假如再有一位好導演、好的創作集體,那麼他的愉快就更大,創造的慾望就更強,他的所有的願望都會得到導演和全體合作者們的支持和幫助、並使它逐步的實現。在這次的《哥倆好》演出中,我可以說集中了這幾個方面的愉快。白文、所雲平同志為我們寫出了這樣一部好戲。還記得第一次讀劇本的情景,我久久的坐在那裡,如痴如呆的傻笑著,深深的被劇本情節吸引住了。陳大虎、陳二虎、雷班長、洪軍長,還有那幾個各有特色的戰士,都活生生的站在我的眼前,尤其大虎二虎這哥倆的形象,更深深地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創作慾望。
想法和實際總是有距離的,擺在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重大的新課題:我得同時扮演兩個角色。一個人演兩個角色,一樣的軍裝,一樣的臉,如何分辨得出?我接到劇本後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區分開這兩個人,進而想到如何從性格上使他們更不同、更可愛。
從劇本上看,哥倆都是新社會培養起來的一對新人,是人民公社裡的好青年。他們有著同一的美好理想:當一個真正的兵,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也有著共同的好品質:忠誠勇敢、熱情向上。他們初到部隊上來,都還算不得一個好兵,但是他們有著不可動搖的志向。在這些方面,他們有許多相同的好品質,但是又有各人性格上的絕對不同。大虎待人處事忠厚誠懇、靦腆拘謹;二虎則熱情豪放、無拘無束。作為演員,不僅應看到他們共同的好品質,更應著力刻劃他們的不同性格。我就是本著這些想法,開始了我對這兩個人物的探索。
首先,我想了解這哥倆在對待同一事物時的個人想法和態度。比如在幫助群眾幹活這一點上,大虎是覺得:幫群眾幹活是解放軍的光榮傳統,自己當了兵,就應該學習老同志們的精神,發揚這些傳統。所以他在幹活時是老老實實、勤勤懇懇,毫無個人打算。而二虎則是為了完成個人的立功計劃。這哥倆都有著進取心和榮譽心,大虎更多的想到了集體,二虎更多的想到了個人。為此他們就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根據他們的不同思想不同態度,再本著他們的性格,去找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外形特徵,更明顯的區別開這兩個人,是我在創造人物時走的第二步。我想在他們一出場,就給觀眾留下比較鮮明的印象。除了在人物的整個精神狀態上,我極力掌握住大虎的老誠靦腆、二虎的機靈豪爽外,還選擇了兩個人在敬禮時動作上的不同,以幫助觀眾去識別人物。這兩種敬禮,一則是從他們的性格出發,再則是吸收了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生活里我見到許多新戰士,他們在敬禮時,有的就像二虎那樣叉開兩個指頭,挺胸揚頭顯出他們性格上的豪爽。有的又像大虎那樣,手慢慢地貼著身子拉上來,頭歪過一點去就他的手,顯出他們那麼沉穩靦腆。這兩種敬禮都算不得標准,但是放在這一對剛剛入伍的新戰士身上,又是這樣一對性格不同的哥倆身上,我想這種誇大還是可以的。此外,在著裝上也想給人物作些區別。同樣的軍裝,由於大虎的懂事愛清潔,軍裝總是穿得整整齊齊、乾乾凈凈。由於二虎的頑皮、淘氣,經常東跑西跳掏鳥窩,所以帽子總是有些歪,衣服也任它長短不齊。當然這只是在敬禮和著裝上給人物一點區別,而真正重要的,還是應該注意如何在典型環境中,表現人物的典型性格。因為劇本中對二虎有著較多的描寫,我也就想著重談談自己在表演二虎這樣幾場戲時的性格掌握。
第一幕,連長授槍,二虎不要。這不要的態度也可以表現得很溫和,用商量的態度。但是我想二虎此時的心情是平靜不下來的。由於前面幾段戲的發展,二虎已經認准了:「我當了兵,發的槍肯定比民兵的好,而且一定會把那支沖鋒槍發給我,這我事先已經和班長說好了。」所以他滿懷信心,等著發好槍。萬沒有想到連長發的卻是那支自己拉了半天沒拉開的步槍呢!因此,在表現二虎此時的心情時,我是先由興奮期望、突轉驚愕,繼而委屈不滿,噘著嘴遲疑著,極不情願的接過槍,轉回身越想越窩火,越看越憋氣,再也忍不住便沖口喊出:「我不要這支!」這之後,對著連長和指導員的兩種不同的開導方法,我表現二虎一面去商量,企求換支好槍,一面又板起脖子硬要。之所以這樣,就想能表現出二虎復雜的心情,和他那憨直、倔強、又充滿稚氣的個性,使他能在這第一場里就給人留下個可愛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