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綠皮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放下偏見,人與人,人與社會時代,人與自己的矛盾和反思。
電影《綠皮書》以義大利白人托尼·利普視角,講述60年代的美國,以黑人雪利博士南巡演出為主線,反映當時社會中黑人的生活狀況。這是一部討論種族歧視的喜劇電影。
電影《綠皮書》講的就是兩種人生的故事。過第一種生活的是個黑人音樂家唐雪莉博士,有才華,有錢,但是沒有朋友,充滿了孤獨。過第二種生活的是托尼,沒有錢,沒有地位,卻有家人,有歡樂。
我們大多數人過的都是托尼的生活,雖然我們沒有住城堡,有時還為了房租而出賣體力;我們也沒有光鮮亮麗的身份,走在大街上,沒人敬仰。可是,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活得簡單而快樂。
主要劇情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後,卻請了一位叫托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
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於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台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迴演出而不解。
終於,在影片的最後,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迴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迴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
『貳』 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劇情上有哪些亮點
托尼說,我很清楚我是誰。我是一輩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區的人,和我母親父親兄弟,現在還有我老婆孩子。就這樣,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才是那個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賺飯錢。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頂部,周遊世界為富人演出音樂會,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寶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車站在雨里說,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個人。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彈鋼琴,因為這使他們感到有教養,但我一離開那個舞台,我不過又是一個黑鬼,這才是他們的文化所在。我獨自忍受這種煎熬,因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所以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如果我不夠男人,那就告訴我,托尼,我是誰。
『叄』 《綠皮書》真實故事結局是什麼
《綠皮書》真實故事結局是:電影《綠皮書》司機托尼跟鋼琴家雪莉在為期兩個月的路途當中,充滿歡聲笑語,但也無時不刻不在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允許雪莉去室內廁所,也不允許雪莉去餐廳吃飯。
1927年1月29日,唐謝利生於牙買加的金斯頓,兩歲時,便開始接觸鋼琴,學習演奏鋼琴曲。七年後,9歲的唐謝利已經能夠流暢地彈奏大部分的鋼琴曲。
隨著唐的鋼琴技藝不斷提升,他的父母准備將他送往華盛頓著名的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樂理理論,1945年,18歲的唐首次與波士頓流行音樂合作。1946年,唐在倫敦愛樂樂團演奏了他的第一部原創作品。
相關信息:
電影《綠皮書》司機托尼跟鋼琴家雪莉在為期兩個月的路途當中,充滿歡聲笑語,但也無時不刻不在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允許雪莉去室內廁所,也不允許雪莉去餐廳吃飯。都在含沙射影的反應當時的社會情形,那麼結尾彩蛋是什麼?
這部電影的結尾沒有彩蛋,但是在結尾的最後卻說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故事人物也是真實存在的。果然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下,好心人還是有的,人這個物種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當一個人的觀念被影響後,身邊人的觀念也會被影響。
『肆』 《綠皮書》電影講述的意義是什麼
講述的意義是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題材,非常有深度,也喚起觀影者對黑人其實、人性等問題進行深入反思。在相處的兩個月里,他們互相扶持,互相成就,這份真摯的友誼很好。
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其實也就是白人與黑人的那些事。
影片評價
該片有責任去提醒觀眾,關於美國這個國家的種族關系問題。影片真正想傳達的信息,則是如何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維果·莫特森將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紐約那種拉長調子的說話方式,並且有種很好的時機感。
在這兩個像正反兩極的角色漸漸開始尊重彼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摻雜其中。《綠皮書》成功刻畫了有色人種所面對的那些困境,這不僅會發生在南部腹地,也會出現在像紐約市這種地方。維果·莫特森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這讓人無法不去喜歡這個角色。
『伍』 電影《綠皮書》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綠皮書》這部電影拿下了今年的奧斯卡獎,我認為這絕對是實至名歸。這部電影用一種十分老套的拍攝手法和風格,去講述了一個以前的故事,雖然手法復古但是技術卻十分先進,這也給這部電影加分不少。這部電影可以說在情節上非常感人,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講述了在美國那個還有嚴重種族歧視的年代發生的故事,一個下流社會的白人和一個上流社會的黑人藝術家,兩個人碰撞出友誼的火花,克服重重艱難最終接受和欣賞彼此的劇情,令我幾次淚濕眼眶。
電影結尾那一幕著實感動到了我。托尼和唐經歷了一場危險卻又難以忘懷的巡演旅程,最終他們相互認可也相互救贖,他們的友誼跨越了種族的溝壑,令我熱淚盈眶,《綠皮書》絕對可以說是感人至深的一部絕好電影。
『陸』 綠皮書電影簡介
托尼就職的夜總會關門裝修,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托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給托尼付錢的唱片公司給了他一本「綠皮書」指南,上面列著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因為很多旅館和餐廳都是只限白人。
人物評價
該片有責任去提醒觀眾,關於美國這個國家的種族關系問題。影片真正想傳達的信息,則是如何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維果·莫特森將口音模仿得非常像紐約那種拉長調子的說話方式,並且有種很好的時機感。
在這兩個像正反兩極的角色漸漸開始尊重彼此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笑料摻雜其中。《綠皮書》成功刻畫了有色人種所面對的那些困境,這不僅會發生在南部腹地,也會出現在像紐約市這種地方。維果·莫特森的撇嘴微笑似乎很適合這個角色。這讓人無法不去喜歡這個角色。
『柒』 綠皮書講的是什麼
綠皮書講的是一個義大利裔美國人開車送一個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的故事。
《綠皮書》的主題關乎"種族"與"階級"。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里,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
行程臨近結束,兩人也慢慢放下了偏見...... 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標注了各城市中允許黑人進入的旅店、餐館。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1962年的美國,義大利裔美國籍白人保鏢托尼,陰錯陽差成為了當時全美首屈一指的非裔美國籍黑人鋼琴家雪萊博士的司機兼保鏢。
兩位來自不同世界的男人,一路向南踏上了鋼琴巡迴演奏會的旅程。原本不可能相交的兩段平行人生卻要共度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這趟旅程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
有豆瓣網友評論稱:"兩位角色的社會階級和教育程度的差異,讓電影笑料百出,膚色的對比卻又十分的諷刺,讓電影充滿種族平權的抗爭和淚點。"
『捌』 如何評價電影綠皮書有哪些記憶點
綠皮書這部影片雖然這是一部比較低成本的電影,但是卻是充滿了價值,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故事的結尾也讓人滿意,記憶點是唐在一個雨夜中跳下車,朝托尼喊的那段話。
『玖』 《綠皮書》中鋼琴家和司機之間的情感發生了幾次變化
感情線共經歷5次轉變,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綠皮書》的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時間背景是60年代,美國仍存在種族歧視,越往南歧視越嚴重。當時的美國,黑人還不許和白人坐同一輛公交車,黑人得給白人讓座……黑人鋼琴家唐也不得不接受、面對社會現實。他接受南部各地達官顯貴的邀請,去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地區巡演,不僅僅是為了藝術,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種族歧視的抗爭。為了照顧自己的行程和安全,他僱傭了一名有義大利血統的白人托尼當司機。兩人踏上了南下的巡演之旅。故事也由此開展。
真是美好的一家人,以上。PS:裡面其實有一封托尼自己寫的情書,很美好的一句話「我想你,你讓我想起一所房子,裡面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