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部電影是在哪個地方拍攝的
貴州苗寨~~~
中國最後一個帶槍部落貴州岜沙苗寨,從小可以持槍打獵,用鐮刀剃頭,按照中國法律不能攜帶槍支,因為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可以持槍。
⑵ 大家幫我找布電影,是講一個小孩去北京看爸爸的
這部電影就叫《鳥巢》^_^講的是苗族少年的奧運嚮往 少年賈響馬的家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一個名叫岜沙的苗族山寨里,寨子里最奇特也是最容易看到的景觀,是男子都留有發髻並穿著自織黑色土布縫制的古樸服裝,被稱為「秦代發式漢時裝」。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寨,無論裝束還是日常生活,仍然按照一種傳統而古老的節奏進行著。直到響馬在外打工的父親寫信回來告訴兒子,他在首都北京建設一個可以開運動會的「鳥巢」。見慣了搭在樹上的鳥巢的響馬,想到北京親眼看看這最大的「鳥巢」。為了買火車票,他和夥伴們到山林田地里砍柴,還做了500個清香堅固的竹筒杯到鎮上的米酒節上賣。一塊臘肉、幾筒米飯,在族人的歌聲中,小響馬踏出苗寨,開始了他的冒險之旅。外面的世界陌生新鮮。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父親,看到了夢中的「鳥巢」,善於光著腳奔跑的響馬,也把他的足跡印在了北京的奧運大道上……
⑶ 鳥巢的影片介紹
電影《鳥巢》苗族少年的奧運嚮往少年賈響馬的家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一個名叫岜沙的苗族山寨里,寨子里最奇特也是最容易看到的景觀,是男子都留有發髻並穿著自織黑色土布縫制的古樸服裝,被稱為「秦代發式漢時裝」。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寨,無論裝束還是日常生活,仍然按照一種傳統而古老的節奏進行著。直到響馬在外打工的父親寫信回來告訴兒子,他在首都北京建設一個可以開運動會的「鳥巢」。見慣了搭在樹上的鳥巢的響馬,想到北京親眼看看這最大的「鳥巢」。為了買火車票,他和夥伴們到山林田地里砍柴,還做了500個清香堅固的竹筒杯到鎮上的米酒節上賣。一塊臘肉、幾筒米飯,在族人的歌聲中,小響馬踏出苗寨,開始了他的冒險之旅。外面的世界陌生新鮮。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父親,看到了夢中的「鳥巢」,善於光著腳奔跑的響馬,也把他的足跡印在了北京的奧運大道上……
盡管故事是虛構的,但岜沙的生活、岜沙人的狀態都是真實的,出演電影的大部分演員也都是寨子里的苗族人,表演完全是原生態的。導演寧敬武說,他是在北京奧運主場館「鳥巢」建設的同時,「用來自貴州苗寨的靈感搭建起一個感光在膠片上的『鳥巢』」。寧敬武被貴州黔東南的苗族文化所打動。寧敬武認為,「鳥巢」的設計理念是對自然、純朴的回歸。自然界的鳥巢和人類建築的「鳥巢」有差異,但又有共通之處。通過少年的找尋,影片不僅展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主題,而且也傳達了名副其實的「綠色奧運」理念。響馬並不懂得父親建設的「鳥巢」是什麼樣子,甚至不知道在北京舉行的馬拉松長跑的意義,但他在懵懂之中,他依靠本能,脫掉鞋子,自由、恣意地奔跑。寧敬武說:「在古希臘,跑步不是一種體育競技方式,更多是老百姓的自娛自樂。響馬的奔跑,展現的是一種來自於自然的、健康的生命狀態。」這也是寧敬武所理解和想要傳遞的奧運理念和體育精神。
業內專家認為,影片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通過一個山寨少年純凈雙眼的見聞和對「鳥巢」這個文化、體育符號的嚮往為牽引,摒棄了誇張做作的、過於戲劇化的手法,拍出了一部「小而有趣」、美好純凈的兒童片。
⑷ 苗族的民俗文化
苗族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苗族有「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是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二、苗族婚嫁
一般在結婚前一個月,長則半年,就開始哭嫁。對長輩要一個一個地器,然後再送禮物,現在改變了許多。男女結婚時,女方和來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與新郎同床。三天後,新娘與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農事需人幫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待女方懷孕後,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長住期共同生活。
三、苗族喪葬
老人落氣時,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備有斗(容器)、涼篩,坐在鬥上腳踏涼篩落氣。洗屍,由長教子井裡擔水,參入桃葉、菖莆葉煮成溫水給洗屍,洗過的水(倒入便桶),讓其後代每個嘗三點,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飯水",在死者身上圍白線,一歲一根,平時掉的牙齒要保存著,殮時放入棺材內,死後頭發禁燒。進棺材時,口含銀,手捏茶葉米還要到飛山廟點亮。
四、苗族節日
除了漢族的節日外,苗族還有以下節日。
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
2、四月初八吃烏飯,紀念楊再思,也有傳說是紀念要一妹烏飯用樹葉煮成,要提前將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烏飯;近處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給她們送去。此俗僅限於楊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掛紙、燒香。一般都將家譜曬一次。
4、十月初二過"小年",要殺老鼠吃。
五、苗族藝術
1、苗族的蠟染
2、苗族刺綉
3、貴州苗族錫綉
4、黔東南苗族民間剪紙
5、精美苗畫
(4)拍攝岜沙苗寨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岜沙苗寨的古老風俗:鐮刀剃頭 神奇樹葬
岜沙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州,距從江縣城7.5公里,被稱作「最後一個持槍部落」。岜沙人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神秘的生產生活方式,堪稱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岜沙的鐮刀剃頭、奇特壯觀的鳴槍、放鐵炮迎賓儀式、神奇的樹葬習俗,以及對樹木等的多元崇拜、「人樹合一」的神秘文化讓人感嘆。
特別是由於他們崇拜樹木並以樹為神,絕不亂砍一棵樹,因而村寨四周古樹參天。微電影《樹圖騰》就是以岜沙苗寨為場景,在呈現了黔東南傳統村落神奇獨特的風俗與自然和諧生態的同時,反映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⑸ 岜沙苗寨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現在不少喜歡去探險的驢友們都喜歡去隱蔽的地方遊玩,像是世外桃源之地、或者一些原始生態部落。在我國就有一個比較奇特的部落,之所以說它奇特,是因為這個部落是中國唯一一個允許持槍的地方。我們知道中國是禁止買賣槍支的,除了警察和一些其它特殊職業的人才允許佩戴槍支,而這個部落卻是中國最後的持槍部落。
對於這個持槍部落,不知道你們了解它還有哪些風俗習慣呢?一起留言分享一下吧。
⑹ 有沒有苗族電影
中國首部苗族原生態電影《鍬里奏鳴曲》
由青年導演寧敬武執導的《滾拉拉的槍》接到入圍第59屆柏林電影節的通知。該片將作為「新世代」單元競賽片之一角逐「水晶熊獎」(Crystal Bear Award)。《滾拉拉的槍》取材於貴州岜沙苗族,表現了一個少年所看到的成人世界。由當地苗族非職業演員出演。
⑺ 凱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第一日:先熟悉凱里吧,住一晚上,市區沒什麼好玩的,好好休息第二日:早餐後趕到黃平縣城——飛雲崖(看碑刻、古剎等歷史文化)——雲台山(中餐:雲台山農家樂,看筆架峰、屏扇崖、滴水觀音、頭道靈關、塔山、渡雲橋、雲台山頂峰、徐公廟)——上舞陽河——施秉縣城(食宿)第三日:施秉縣城(早餐)——杉木河漂流(中餐:杉木河農家樂)——鎮遠縣城(觀賞青龍洞、四宮殿、「和平村」舊址、周達文故居、古建築,食宿:鎮遠縣城)第四日:鎮遠縣城(早餐)——舞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餐)——觀賞鐵溪(觀賞龍池、自然風光)——鎮遠縣城(食宿)第五日:鎮遠縣城(早餐)——岑鞏陳圓圓墓、龍鰲河(建議:景點儺技表演、田氏宗祠、懸棺葬)——岑鞏(中餐)——凱里第六日:赴「國家級森林公園」------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在原始森林中徒步,讓負離子洗肺,享受清新醉人的天然氧吧,觀山區瀑布,欣賞響水岩風光及暮後景色,在響水岩瀑布參觀「曲徑通幽」、「古船擺波」、「碧溪擁翠」、「飛瀑三迭」、「林海漫步」、「獅子望河」、「望梅 止渴」等景點。住響水岩賓館第七日:早餐後赴全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觀看苗寨風貌,領略苗族獨特的迎賓禮儀「三道關」----攔路酒、攔門酒、攔寨酒,欣賞長裙苗族歌舞表演,返凱里,住:凱里第八日:早餐後赴從江,途中觀看古榕樹群,聽動人的秦娘美愛情故事,車覽車江大壩,赴從江歌鄉銀壇,欣賞無伴奏、無指揮的民族「交響樂」----銀壇侗族大歌等侗族歌舞表演,返從江,晚上享受瑤族葯浴,住:從江第九日:早餐後領略中國最後一個持槍部落,感受至今仍保留春秋戰國遺風的岜沙苗寨,觀看中國唯一的槍手部落表演第十日:到劍河(看八郎古生物化石群,中餐)——百里闊葉林——白水洞瀑群——溫泉(沐浴。食宿)第十一日:劍河溫泉(早餐)——原生態水上森林、青山界草場(中餐:青山界農家樂)——黎平(食宿)第十二日:黎平(早餐)——八舟河景區(中餐:八舟河)——凱里或你的下一目的地
⑻ 岜沙苗寨的介紹
岜(bia)沙苗寨位於貴州從江縣,目前還剩下五個寨(大寨、宰戈新寨、大榕坡新寨、王家寨和宰庄寨)共計470餘戶2200餘人。
由於岜沙男人總是把長槍扛於肩上,因而岜沙苗寨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這里地處偏僻,受到外來文化沖擊較少,至今這里仍然保持著遠古遺風以及獨特的岜沙文化習俗。
岜沙男人常常身著左衽右開圓筒扣黑色高腰衣、以及大褲管的青布褲;發型則是這樣的,四周剃光,頂部頭發挽成鬏鬏(jiu)--稱為「護棍」;腰間挎刀以及綉花煙袋,長槍扛於肩上,火葯桶以及鐵砂壺系於腰間左側,這就是岜沙男人的裝束。
至於其中的來歷,長槍、火葯桶以及鐵砂壺,肯定與古時岜沙人狩獵有關,而森林之中,腰刀用於砍柴或者開路,煙袋--休息時抽抽煙權且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