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問《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結局是一個半開放結局,在最後邱倩說:「這一次,換我守護你,直到時間的盡頭」。她的這句話不僅有對未來的期盼,而且還表示她與林格之間還有未盡的故事,為第二部拍攝奠定了基礎。
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根據鄭執同名原著小說改編,講述了林格為換回戀人邱倩的生命付出一切,當他們再次相遇,邱倩卻失去了有關林格的所有記憶。故事裡的女主邱倩從小就喜歡跳舞,在很多年後男主林格因為舞蹈重新認出了她,並啟用了暗號,由此她們開始了一段美麗的時光,前面的劇情既搞笑又美好。
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告訴大家,不管經歷了多少困難和磨難,最後還是會有給人希冀與美好的感情,不單單是電影里男女主之間不求回報、不計代價、不懼世俗的愛情,還有兄弟之間的友情。把握現在,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勇敢的去追逐想要守護的東西,去過不將就的生活,是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堅守的事情。相愛本來就不容易,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愛,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㈡ 誰知道劉若英的「知不知道」是哪個電影里的歌「想你的時候我抬頭微笑」
天下無賊 的片尾曲
《知道不知道》
演唱者:劉若英
專輯:《聽說》
那天的雲是否都已料到
所以腳步才輕巧
以免打擾到
我們的時光
因為註定那麼少
風吹著白雲飄
你到哪裡去了
想你的時候
哦抬頭微笑知道不知道
㈢ 誰能告訴我這台詞是哪部電影里的
韓國電影
《
大叔
》里的對白,具體好像是在小女孩偷東西後
玄彬
對她視而不見,
轉身就走
了,在接下來的一個鏡頭里兩人又相遇,小女孩說了那句話
㈣ 《我在回憶里等你》結局是什麼啊
等待多時的書終於來到,靜下心來把沒看完的部分看完。合上書,眼淚流了下來,題目:我在回憶里等你,也早就暗示了結局的不圓滿,可是讀的時候還是帶著一點點的期許,希望結局是圓滿的。到最後一刻,司徒說「至少他們是圓滿的」,眼淚還是不停地流下來。回不去的過去,只有在夢里才能相遇。姚起雲車禍昏迷,他本有蘇醒的可能,他卻選擇了安靜地沉睡,而司徒玦離開時在機場匆匆一睡,他們儼然已在夢中在一起,看到了對方,過去的司徒玦和姚起雲,沒有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司徒玦,說來好笑,為了這個「玦」字的讀音,特地去查了字典,再看看字意,心裡暗自低呼,很簡單的解釋:古時佩戴的玉器,半環形,有缺口。註定了看似完美的司徒的人生。人人都愛司徒玦,那個天真又機靈的司徒玦,可她偏偏愛上了那個本不應該愛的人:姚起雲。那時候的司徒玦多可愛,討人喜歡,成績優秀,可是一切突變,命中註定該出現的人一個個都出現。人生沒有命定的圓滿,總有陰晴圓缺。在一切看似明了卻不明的現實面前,她的話語卻是蒼白無力,她極力去辯解,可是世俗的眼光清楚地告訴她,這沒用。世人的私語並不能打倒頑強的她;她的父母,最有血親的人卻不信任她,這也沒有讓她低下頭去承認所謂的錯誤;可是一個人卻能輕易地轉過頭去,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將她內心最堅實的堡壘擊垮,姚起雲,那個她用盡全力去愛的人,和她有著最親密接觸的人,時時刻刻都會保護她的人,那個會陪她在時光的背後享受屬於情侶私密的時光的人。於司徒玦而言,這是驕傲的她最不能接受的,她在那一刻如玉般破碎,她只有選擇逃避。七年後,她選擇了回來,但只是短暫的時間。命運的輪盤還沒有結束,她還是得面對,七年物是人非,一切的一切看似能夠挽回,只可惜很多過往留下的傷痛無可避免。最終她和她的姚起雲還是在現實中錯過,那夢里再見吧,他還是那時的他,她亦沒有變,這是一個好夢。 姚起雲,我讀完這本書心裡仍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那時的他不能相信她,也許結局也會因此而改變。想來想去,也許是現實和他心中的自卑。他自小就沒了父母,是司徒的爸爸將他帶回家,他從此和那個在他老家會被家禽追著跑的可愛娃娃司徒玦住在同一屋檐下。那時他也應該感到,他是喜歡她的吧。在這個「家」里,雖然司徒叔叔對他關懷備至,但他畢竟是商人,沒有什麼時間去管這個家,而姚起雲還得看司徒媽媽的帶著戒備關心的臉色,他是從農村來的孩子,很多東西都不懂,城市的繁華,現實的黑暗讓他喘不過氣。他只能戒備,為自己帶上冷漠的盔甲。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他生命中的那道陽光,司徒玦,是他唯一的希望,可是還是現實的沉重,讓他不得不選擇沉默。那時的他是沒有勇氣抬起頭,伸出雙臂擁抱她,他只能在背後默默地替她道歉,可他不知道他也是她的希望,他想以後好好保護她,可是一切已晚,誰能抓住過去的時光,世界上沒有後悔葯。七年裡,他愈加明白自己有多愛她,他為她精心布置新房,為她保留過去的回憶,她的房間,什麼也沒有變,她留給他的物件也沒有丟失。怎奈命運就是要告訴我們,東西還在,人心卻已遠。誰都沒有時光機,能回到過去。姚起雲是一個骨子裡很倔強的人,只是生活掩蓋了他的內心。當司徒七年之後仍是拒絕時,他也有過絕望吧,可是為了她,他還是選擇去吳江的婚禮,只為見她,誰知半路的車禍,他只能選擇在沉睡中與那時的司徒在一起,他放棄了蘇醒的機會,卻讓自己的心願了結,我想若是在夢里,他見到她,會說一句:司徒,我們終於在一起了。 書中的配角很多,也有很多以前辛大書中熟悉的面孔,想說的有很多,最想說的是吳江。在之前辛大的書中出現多次的他終於在這本書里出現,他的過往終讓人有所了解。有些為他可惜可悲可嘆,曲小婉是他全心全意不顧一切深愛的女人,她比他大3歲,他不在乎,她有著風風雨雨的緋聞,他不在乎,雖然在事發那些天他有過猶豫,可他仍是堅定地決定和她結婚。就在他願意和她攜手的時候,曲小婉選擇了自殺,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很多疑問和是是非非,在那時顯得一文不值。重要的是,那個可以和吳江共度一生的人不在了,他的心也已死。他只能回憶著小婉最後真心的笑容。再後來的後來,他和阮阮在一起,他們都是彼此的救命稻草,但總有溫情。而阮阮卻意外身亡,他再一次與可以走下去的人錯過。其實他的心早在小婉離開的時候死去,他活在現實,只能看著回憶離去。希望辛大以後的書能給他一個好的結果吧,雖不是良人,卻能與之攜手。 讀這本書到後部分的時候,很多時候都在憤怒,他們沒有人相信司徒,好多的誤會不能消除,連姚起雲也一樣,司徒的父母一樣,這時已讓我的心涼了一大半。而譚少城這個有著純朴外表的女生卻能做到不動聲色用盡手段,實在讓人氣憤至極。等到文末,我發現對這裡面的人沒有太多的恨,更多的是對命運和現實殘酷的嘆息。譚少城的錯在哪裡?錯在她來自小山村,錯在她喜歡姚起雲?這些與錯無關,她內心有著和姚起雲一樣的自卑,但是她沒有姚起雲幸運,她沒有遇見她的「良人」,她只是在為自己找出路,找她的生活。這也是現實的魔力,讓人充滿希望,卻又不得不屈服。司徒的父母呢,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女兒,實則是不相信自己,他們沒有時間照顧她,讓她有著他人所不能見慣的個性,他們是在懲罰自己的教育,卻萬萬忽略了司徒玦的感受。還是現實和命運,人生不是所有的結局都能圓滿,總有缺口,只能忍著傷痛,慢慢淡化疤痕,繼續生活下去。 這本書算是一個悲劇嘛?想了又想,不盡然,因為司徒和起雲的結局圓滿,縱使是在回憶里。佩服辛大的文字功力。從題目到文章結構,從主角的名字再到文字描述,一切如命運般註定,埋下伏筆。人不能回到過去,卻必須回憶,就像書里寫的,想要忘記,那就得像忘字一樣死了心。姚起雲沒有忘記,即使他已沉睡,他的心仍在跳躍,因為他終於能看到2001年7月4日之前的司徒玦。司徒玦沒有忘記,既使現實讓她沒有力氣去痛苦,她的心仍未姚起雲為她所做的一切顫抖,因為她在機場要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的時候還能留下一個美夢,一個圓滿的夢。 讀這本書的時候,特地在小本里放了一首老歌,《somewhere in time》,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的主題曲。電影里他回到過去與她相戀,卻意外分別,他想再次回到過去卻始終不得如願,只能在絕望中一點點死去,他們最終在天堂在一起,還是那時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變老。我想,其實擁有一段彌足珍貴的回憶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論是帶著笑聲還是淚水的回憶,那都是銘刻於心的記憶,不會忘記,除非心已死。無論是在夢里,回憶里,或是天國,還是在現實,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是一種值得的幸福。
㈤ 夢為努力澆了水,愛在背後往前推,當我抬起頭兒才發覺,我是不是忘了誰 這是什麼歌的
是《不為誰而作的歌》。
《不為誰而作的歌》是林俊傑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秋離填詞,林俊傑譜曲,收錄在林俊傑於2015年12月25日發行的實驗專輯《和自己對話》中,為該專輯的首波主打 。
該歌曲在QQ音樂上線首周銷售量即突破50萬,林俊傑憑借歌曲獲得第27屆台灣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及最佳年度歌曲提名,更在第三屆美國Pensado Awards頒獎禮中獲得最佳外語歌曲獎 。2017年1月,榮獲Billboard Radio China2016年度華語十大金曲獎。
創作背景
在忙碌的日程中,林俊傑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為夢想打拚,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工作,有時沒有調整好心態而演變成惡性循環,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很負面,很脆弱,對自己越來越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首《不為誰而作的歌》,希望通過音樂聆聽自己內心的獨白,找回自己,並向社會傳播正面能量,同時將心中的感謝訴諸歌曲,獻給生命中曾向他伸出援手的人。
這首歌也是由《序曲:調音》進入專輯《和自己對話》的開場,即「電影」中的第一個場景,這個場景發生在浪漫的音樂廳,林俊傑選擇了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將「人頭錄音」設備空運到現場,並與近40人的弦樂團同步錄制 。
㈥ 請問哪位大神知道電影《降臨》最後男主說的「知道嗎從我記事起我就喜歡抬起頭來仰望星空」
中文翻譯
「你知道嗎?我一直喜歡仰望星空,從記事起就這樣。你知道最讓我驚喜的是什麼嗎,並不是遇見他們,而是遇見你。」
英文原文:
You know,I've had my head tilted up to the stars 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You know what surprised me the most ?
It wasn't meeting them.
It was meeting you.
漢英對照:
你知道嗎?我一直喜歡仰望星空,從記事起就這樣。
You know,I've had my head tilted up to the stars 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你知道最讓我驚喜的是什麼嗎
You know what surprised me the most ?
並不是遇見他們
It wasn't meeting them.
而是遇見你。
It was meeting you.
㈦ 請問這是什麼電影里的片段
好像是殺人回憶的片段,《殺人回憶》是根據韓國的三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的,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共有10名年輕女子遇害,僅1人倖存。1996年該事件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台劇,該片在此基礎上並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采訪記錄等進行改編
㈧ 這是什麼電影裡面說的話不是電影台詞。
《夢想 Dream》
我不知道你的夢想,
我不在乎當你讓夢想實現的路途中碰到的挫折。
但是你刻苦銘心的那個夢想,
是有機會發生的。
你們有些人可能已經知道,
這個路途很艱難,
它並非簡單。
改變你人生是苦難的。
在你為你的夢想奮力的路途上,
你會遭受許多許多徹底的失敗,
許多挫折,許多痛苦,
那當你對自己產生疑問的那一刻,
問道:「上帝,為什麼,為什麼失敗要永遠發生在我身上那?」
「我只是想照顧好我的孩子,母親。」
「我有沒有想偷竊,打劫,做遭天譴的事情。」
「為什麼失敗一定要源源不斷的發生在我身上呢?」
對那些遇到艱難和困苦的你們,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人生一定會有非常苦難的時間,
但這些時間不會永久的停留,他們總會離開你的。
「偉大」不是一個超能、深奧、迷人,神聖的特徵只有特別的人才可以享受。「
偉大」是可以在每一個人心靈上找到的。
相信「你會是出頭的那一個」的信念是非常重要。
許多人在社會上,養家、賺錢、然後他們就在世界上消失了。
他們停止成長,他們停止完善自己,他們停止伸展自己,他們停止激發自己。
又很多人每天喜歡抱怨,
但是他們從不想向自己不滿的地方真正的做任何事情。
還有許多人根本不向自己的夢想邁下第一步,為什麼?
一:因為畏懼,一種失敗的畏懼。
「要是事情辦不成怎麼辦」
然後是成功的畏懼「要是他們答應了我吃不消怎麼辦?」
這些人根本不是冒險的料兒。
你天天跟你朋友,兄弟混,你天天想讓大家喜歡你。
你朋友都沒有你一樣了解他們自己,
你觀察他們,你了解他們,你想跟他們一起出去,你甚至想跟他們一樣。
猜咋么樣?
你把時間都投資在研究他們身上,根本不了解自己。
我挑戰你對自己花時間。
要是你真想讓夢想實現,
推開你身邊的酒肉朋友是務必的。
但是那些想自己夢想奔跑的人,
生活會有一種全新的定義。
當你是真正的你,你會開始對別人分開你自己。
你會開始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特徵。
但你要是繼續跟著別人的腳步,繼續當別人的狗,
你永遠不會當那條最棒的狗。
但是你可以當最棒的你,我挑戰你來知道你自己的價值。
沒有人會看到,
也沒有人會加入你,
沒有人會預測到,
你應該知道,
你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種。
你需要將自己和其他人並列在一起,
那些對成功飢餓的人,
那些勢不可擋,難以理解,而繼續前進的人。
那些有什麼活什麼的,
那些想要更多的人,
那些會在夢想里的必定成功者,
你要把自己跟他們並列。
所有成功者,
都知道「夢想實不實現,
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要是在想成功,
你要是在想完成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情,
第二我要你投資自己,其他人對你的歪理,
不一定會成為你的現實,
你不需要活著跟一個受害者一樣。
就算你遇到挫折,
你要對自己了解到,
要是沒有一個人會看到,
我也要親眼目睹自己的實力。
這是我的信念,我願意為此而死。
不管有多麼艱難,或者多麼艱苦,我會成功。
我想代表一個觀念,我想代表一個可能性。
你們很多現在說我想更上一層樓,
我想要個顧問,我想當工程師,我想當醫生。
聽我說「你到不了那個層次」你經濟上達到不了你想要的層次,
直到你開始投資在自己的靈魂上,
你不讀書,我挑戰你去不同的會議和討論。
我挑戰你來投資時間,我挑戰自己一個人想想,
我挑戰你花一個時間了解自己。當你變成真正的你。
當你變成上帝創造的你,
你因此被設計出來的你,
當你變成一個獨特的個人,
你會開始把自己和別人分開。
我挑戰你去一個沒人喜歡你的地方,
然而開始笑你的人不在笑你。
為什麼?因為你不會琢磨怎麼讓他們高興而停下你往成功踏下的腳步。
因為你試著忽略他們,因為你永不停息。
我挑戰你來投資自己,
要是你還在說你的夢想,
要是你還在說你的目標,
但是你什麼都沒做,那邁下第一步。
你可以讓你家人感到自豪,學校感到自豪,
你可以感觸到千萬個人的心靈,而世界會因你而變。
因為這既是你的目標,不要讓其他人偷取你的夢想。
當你遇到排斥和「不」或者你的會議沒有一個人參加,
或者當有人跟你說「你可以依靠我」但是他們根本不承諾他們的諾言,
要是我們開始退縮,
因為沒有人信你,你失敗,失敗,又失敗,
你心靈對生活和夢想的那一株火苗已被撲滅,
但是你還在向你的夢想奮斗,
每天不停的告訴自己「這場游戲永不休止,
直到我贏。」你可以實現你的夢想!
㈨ 我想問下這首歌里這電影叫什麼名字,女的叫什麼名字
《指環王》里的「精靈公主「麗芙·泰勒。
㈩ 電影《十分鍾年華老去》裡面的短片各叫什麼名字呢
其中有不可不看的精品,也就是 故事性比較強的,如陳凱歌,斯帕克·李伯納多·貝托魯奇,沃爾克·施隆多夫 ,沃納·赫爾佐格,
其他的,說 實話,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圍和接受能力,而且那些導演的 作品一向 曲高和寡,不看也罷。
你可以從中選擇:
導演 國別 代表作品 十分鍾作品
伯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 義大利 末代皇帝 水的故事
邁克·菲吉斯 Mike Figgis 英國 遠離拉斯維加斯 關於時間 2
伊利·曼佐 Jirí Menzel 捷克 嚴密監視的列車 一瞬間
伊斯特凡·薩伯István Szabó 匈牙利 摩菲斯特 十分鍾後
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enis 法國 日煩夜煩 面對南希
沃爾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ondorff 德國 鐵皮鼓 啟迪
邁克爾·雷德福 Michael Radford 英國 郵差 沉溺於星
讓-呂克·戈達爾 Jean-Luc Goddard 法國 精疲力盡 在時間的……
第一部:水的故事(Histoire D'eaux)
Bernardo Bertolucci (segment "Histoire d'eaux") 水的故事
黑白的景緻,帶著哲思。一個西亞人(我猜想他來自伊朗)聽從內心的聲音,走到一個陌生的開闊地,草叢旁碰到了酒吧小店的女主人,陌生、寂寞而快速的愛情,當動人的民歌唱起來,他們跳舞、結婚、生子,羞澀溫暖的相握,平淡的快樂,最後在一個看似哲人的總結: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不順利的話語中了了這個異鄉人的一點心結。
短短10分鍾講述了幾年的時光中過去的故事,非常喜歡裡面的女主人公那種安靜、恬淡、靜默的面容,有種知天命而安然的平凡和喜樂。
貝托魯奇很關心東方玄學,有過「末代皇帝」和「小活佛」,這十分鍾,他的人物是偷渡義大利的印度難民。剛過邊境,一個老者來到牛圈前的大樹前坐下吹笛,告訴小夥子「我叫××,你會記得我的」,小夥子去為老者打水,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姑娘,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他和姑娘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安定的幸福生活。一天他買的新車跌入了河裡,所幸全家平安。這時候,他聽到了笛聲飄來,尋音而至,在牛棚前的大樹下遇到了老者。似乎覺悟到了什麼,他激動地跪下,附近,偷渡時的來路已通了鐵軌,火車隆隆駛過。
故事名曰「水的故事」,似乎也表現了像水般平靜流淌的生命。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水流偶爾也會受阻。總有些東西是不變不動的,是老者所象徵的領悟?我不得而知,也遠遠尚未悟過。
故事中,有兩處性器的暗示,而兩次都以成長變化緊密相關。一次在剛到義大利姑娘家的印度男子洗澡時,肥皂剛碰到內褲,鏡頭一轉,他和她結婚了;第二次在婚禮的喜慶中,新娘子羊水破了,鏡頭一轉,他們的小孩長大了。這兩點也都是生命的重要過程。
十分鍾的影像里生命已經過了許多年,如水流不停歇,這個時候如果回頭一看,或許能等等那被自己走得太快而拉下的靈魂。
第二部:關於時間 2
Mike Figgis (segment "About Time 2") 關於時間 2
用了試驗電影的常用手法,麥克.菲吉斯(「離開拉斯維加斯」)在這十分鍾里將屏幕分成了4塊,是要將10分鍾的信息量擴大到4倍?
開始的畫面讓我感到菲吉斯或許是把一個罪案過程從時間上打亂,當然4個空間註定因為時間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且不斷變化。電腦熒幕語無倫次的打出「一把樓梯,她停下,轉向我,她,身著長群,舉起了,躺下去」。影像上是詭異且絢麗的,似乎作者在等待觀眾梳理處這種顯得無序的畫幅關系。漸漸地,可以感到上面的2個畫面和下面的2個畫面是一把樓梯的上下關系。樓上一間房電視開著,女子在另一間房彈奏著舒伯特的鋼琴曲;樓下的男子聽見鋼琴,慢慢地上著台階。而故事也從上台階的時刻開始明晰,人物關系漸漸呈現,基於觀影經驗而得出的故事前因可以想到。(以下文字可能影響觀賞快感,建議觀影前別看)
這其實是一個類似「鬼眼」和「人鬼情未了」般的故事,新的死者魂靈回歸人間,駐足10分鍾,得知自己的已死去的事實,接受現狀,重新走下樓梯回到自己的世界裡去安息。
這10分鍾,是讓魂靈回望的10分鍾,這個時間通過樓梯連接了生死兩界.
第三部:一瞬間
Jirí Menzel (segment "One Moment") 一瞬間
伊利.曼佐(「嚴密監視的列車」)這10分鍾印象般地傳達了一種關於回憶的情緒,並緬懷了流逝的美好時光。
午後、果園里,一切都是那麼慵懶,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序曲」。果園里的老人躺在樹下,昏昏欲睡,鏡頭里滿是豐收的顏色。而他的幻覺里些泛黃但精緻的黑白電影片斷。「十分鍾,僅僅是短暫的片刻」,這片刻應該是美好的,你可以用它回顧愛情,越來越多的泛黃記憶的影像里,我們發現了他是一個老去了的電影明星。拿著球拍,蹬著單車的青春女孩從果園外掠過,老人羨慕地注視著,驚鴻一瞥間,他被欄桿鐵絲掛了一下。熟透了地蘋果從樹上墜下,打到了他的頭。「十分鍾,我們的生命並不更為漫長」...
凝固在膠片上的形象忠實地紀錄了我們的生命瞬間,在這些膠片的紀錄中,我們老去。當用短暫的十分鍾來回憶,除了嘆息,更多的應該是美好。
「時間摧毀一切,回憶挽救一切」。
第四部:十分鍾後
István Szabó (segment "Ten Minutes After") 十分鍾後
上個故事提到「十分鍾,僅僅是短暫的瞬間」,這個瞬間,在一生中或許平淡無奇,經常如此。但也可能成為成就一生的瞬間,或者另一個極至--毀滅一生的瞬間。
伊斯特凡.薩波(「靡菲斯特」)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毀滅性的瞬間,毀滅的地點和對象都是家庭。
妻子在為丈夫准備結婚周年的燭光晚餐,電視里反復教著英文人稱代詞的變化。酒鬼丈夫醉醺醺地回家了,他還要喝。丈夫發起了酒瘋,妻子隨手拿起餐刀,悲劇釀下了。她招來救護車,丈夫走了,接著,警車也來將妻子帶走了。她掙扎著,說要跟丈夫去醫院,電視里,英文教學節目繼續著......
這是一個完全沒有表意和象徵成分的故事。它僅僅殘酷地證明著十分鍾里足夠發生毀滅一生的悲劇。這樣的悲劇在世界上太多太多,無所不在。我們既然逃脫不出時間,我們該如何避免悲劇呢?剋制還是其他更多的品質...
第五部:面對南茜
Claire Denis (segment "Vers Nancy")面對南茜
系列片唯一一位女導演克萊爾.丹尼斯(「軍中禁戀」、「不知不覺愛上你」)作品,比較隨意地拍攝了火車到站前十分鍾一男一女關於異鄉人身份的對話。
法語已經很熟練的男子對對面的女子談及作為異鄉人的他對法國的不可言表的濃厚情感,關於這種在異地的興奮感受,言語難以表達,但兩人都願意用有限的詞藻去挖掘這種感受。10分鍾,在火車上穿越了不少空間,這種穿越於異鄉男子看來更是一種帶有滿足感的超越。即使在異鄉,他也相信著時間能將陌生消融,於是,他愛旅行,愛空間變化的興奮感。包廂外吸煙的黑人進來了,說:「快到站了!」兩人關於時空的討論也就此結束,男子說:「時間結束了一切。」
個人感覺克萊爾.丹尼斯處理這十分鍾命題作業過於隨便,用這種「直接電影」的方式表達對話者的關心焦點,而對命題顯得關注不夠。大家火車到站前的10分鍾又是怎麼樣的呢?
第六部:啟迪
Volker Schl?ndorff (segment "The Enlightenment") 啟迪
啟迪,典型的德國人愛關心的哲學問題。沃克.施隆多夫的這個故事基於一位德國中世紀哲人的詩句,畫面拍的很精緻漂亮,更以哲人關於時間定性的詩句作為畫外音貫穿全片。至此,「十分鍾年華老去」系列片里除了早已過世的鬼才法斯賓德外,德國新電影運動四傑的其他三人悉數到齊。Paul Engishby單獨為這個片斷配了樂。
開門見山提問「時間是什麼」,這個古代哲人開始以自己的方式解釋他的理解。泛著綠光的湖面上,各種「此刻」存在的人物生活、玩樂著。「過去和未來根本不存在,如果有一個時間,就只有現在的時間,分為過去的現在、現在的現在和未來的現在」。表述這些觀點時,鏡頭也巧妙地符合著畫外音,讓觀眾能感受到哲人觀念里這種時間的確切存在。Paul Englishby大提琴的長音引出了蒼蠅的動機,蒼蠅此時似乎成為了時間觀念的見證者。漸漸地,人物間越來越有聯系,故事漂亮地展開了。剛才哲人表述的三個現在時間,被引申:過去的現在就是回憶、現在的現在就是沉思、未來的現在就是展望。故事裡,是一個家庭正在展開的野外燒烤派對,一群時尚的年輕人也來了,蒼蠅與大提琴的聲響里混入了重型電子舞曲。畫外音依舊闡述著哲人對時間的觀念。故事的結尾是一個觸電事故悲劇,同樣觸電的還有蒼蠅。死亡如此突然,「這一切發生在一天里,卻像在我們一生里的事情一樣,向上帝坦白,我還不知道時間為何物。渴求上帝給我指引,給我啟迪」。
導演的觀念通過畫外音配合恰當地畫面巧妙地傳達出去了。如果單有影像或單有畫外音,這個「啟迪」的傳達必然是枯燥的,幸得大師之手,發現理解古代哲人聖賢的思想也可以是輕松的。
10分鍾,發生了一生的事,而至死,誰又能真的明白時間。
第七部:沉溺於星
Michael Radford (segment "Addicted to the Stars") 沉溺於星
邁克爾.雷德福(「1984」)講述了一個科幻故事,科學暫時未能企及的那裡屬於幻想,那也是人類思考的最遠處,所以科幻故事常常蘊含了太多太多。
女聲用仙音在唱詠著數字化的世界,精細的儀表顯示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流逝在高科技下是以微妙計算的。宇航員拾起地上物品的一瞬,儀表顯示飛行器已經過許多光年,到達了2146AD。以不斷的時空飛行為使命的托馬斯上校或許對任何一個時空都無法熟悉,因為他的現實時間消磨在時間的超越里。在陌生的2146年世界,他滿屋目的地走著,享受著片刻的「真實時間」。上校來到一所住宅,見到一個老者,老者萬分激動,而上校卻保持著平靜、壓抑著時間錯位帶來的失落,原來老者竟是年輕上校的兒子。上校繼續著他的時空旅行,在一片土地上放下兒子年輕時的照片。
看似荒誕的故事,在強大的科學技術面前卻不荒唐。這樣的科幻小品不帶任何批判色彩,只是隱約地表達著些許苦衷。
時空的穿越讓你不會老去,你卻無法融入和熟悉任何一個時空,必須背棄自己原有的生活、家庭,最終悲劇式地在時間穿越里被時間所拋棄。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百年。你去哪裡了,我在這里等你,很久很久了。
宇航員從太空回到地面,他回家看望他的孩子,當躺在椅子上垂暮的老人對著年輕的他吃力地說出:爸爸,我愛你。方讓我明白他們之間的牽連。看著年邁的孩子,他放下那塊從外星球上拿回來送給兒子的禮物——一塊石頭,靜靜地離開。
大橋上,他孤獨地走著,他又終將是一個人。
我是那麼清晰地記得,那隻溫柔的手,把他最親愛的孩子的照片,永遠地留在了在那個灰色的星球。
第八部:在時間的黑暗之中
Jean-Luc Godard (segment "Dans le noir temps") 在時間的黑暗之中
所有15個導演里資格最老的戈達爾出場了,熱衷於出雜錦集的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表現他強大創作功力的機會,於是拍出來的東西讓人嚇呆了。「紅旗還在飄揚,老頭更有力量」,74歲高齡的他依舊是電影的急先鋒。
這10分鍾,他把自己放在一個時間漆黑的處境里,分別用10個「××的最後幾分鍾」來闡述短暫的十分鍾。這十分鍾用了極簡主義的配樂原則,鋼琴反復演奏著簡單的幾個音階,大提琴隱約地拉著鋼琴的進行。這段配樂由安娜.瑪麗.梅維爾創作,亞歷山大.馬爾特演奏,已經收錄入ECM公司的唱片中,編號1591.
郊外荒野,點著的火把堆。孩子問:「為什麼在黑夜裡要點燃火把?」老者回答:「可能因為這個世界缺少光明,需要用火把來照亮,用來驅走什麼,帶來什麼,特別是面對人群,我總覺得有如此的需要。」
1.青春的最後幾分鍾:一個女士搶了一把槍對一個年輕小夥子說:你是要現在結束生命還是漫漫死去?小夥子選擇了馬上!結果子彈射進了他的胸膛,他倒下!嘴裡喊著「媽媽!」 他就這樣的走了,帶走了一切...
2.勇氣的最後幾分鍾:炸彈落下,滿身血圬的女人。畫外音「保拉,我不知道你是否害怕?」。
3.思想的最後幾分鍾:女孩在清理書,並把一些書丟入垃圾堆,書名「有思想的幸福」,丟了書,就是背棄思想?放棄幸福?最終書籍還是進了垃圾車。
4.記憶的最後幾分鍾: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戈達爾式的字幕跳出「不失效的」。
5.愛情的最後幾分鍾:香頌唱著「告訴我你不會離開」,然而鏡頭卻是離婚場面,關於告別以及一無所有的最終。
6.沉默的最後幾分鍾:戈達爾作品「小兵」中主角布魯諾被阿拉伯激進組織行刑逼供的鏡頭再現,他沉默不語。布魯諾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嘴硬,並不是為了理想,是為了面子嗎?
7.故事的最後幾分鍾:女人在樹下朗誦著關於死亡和神往天國的詩,然後躺在海邊死去,男子和女子的聲音:「她永遠地走了」。
8.恐懼的最後幾分鍾:巴爾干戰場,炮火連天。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巴爾干,恐怖就在於此,在於「習慣」。
9.永恆的最後幾分鍾:耶穌受難,字幕又一次跳出「永垂不朽」。
10.影片的最後幾分鍾:潔白投影屏幕垂直方向上翻滾。
最後的意象:木偶在版畫前舞動,多個聲音說著:「他說,黑夜;她說,黑夜;他們說,黑夜。」
在時間的黑夜裡,於戈達爾是影像狂亂表現的十分鍾。任何事物都受時間制約,時間都讓他們有著最後的幾分鍾。而時間本身,會消亡進黑夜嗎?或許不會,因為黑夜也有著最後的幾分鍾。戈達爾不敢想,我們也不敢想:時間的最後幾分鍾會是什麼樣子的。
DISK2:The Trumpet
影片時間:1小時28分10秒
導演 國別 代表作品 十分鍾作品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 芬蘭 沒有過去的男人 狗沒有地獄
維多·艾里斯Victor Erice 西班牙 南方 生命線
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 德國 天譴 幾千年前
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 美國 神秘火車 國際組織·拖車·夜晚
維姆·溫德斯Wim Wenders 德國 巴黎德州 距離托那12英里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國 叢林熱 我們將被掠奪
陳猸歌Kaige Chen 中國 霸王別姬 百花深處
第一部:《狗沒有地獄》Dogs Has No Hell(芬蘭)
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
郭利斯馬基老班底的另一部短片。從一開始宣稱躺在鐵軌上只是因為「火車誤點了」,到中間「為了愛情」帶著女人遠赴西伯利亞,完全都是郭利斯馬基一貫的風格與調性。就是那種冷冷的幽默,與靜靜的熱情澎湃。
我最愛後面那一句「看祖國是否還在」。
第二部
《生命線》Lifeline (西班牙)
導演:維克多艾利斯Victor Erice
畫在手上的表,呼吸、除草、打鐵,所有的聲響如此的有規律所有的聲響都是生命流動的足跡。這部短片拍的是一個新生兒臍帶出血,稍晚才被發現。而拍得格外寧靜祥和。
第三部
《幾千年前》Ten Thousend Years Old (德國)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
荷索的紀錄片,記錄巴西亞瑪遜河流域最後的原住民部落「烏哈烏呼」。片子的前半段是英法探險隊第一次的接觸,後半段則是二十年之後,他們再度回去尋找這個部落的殘留。
烏哈烏呼族接觸到所謂的現代文明,脫離石器時代的生活時,他們也一並感染上水痘與感冒,許多人甚至因此致命。失落的數千年裡,他們保持著純凈,但也少了免疫力。
二十年之後,烏哈烏呼正逐漸被時間再次拋棄,新的一代甚至以自己的存在為恥。日月的變動對他們來說是實際的,而手中的鬧鍾滴答滴答,卻只是抽象而游離的存在,象徵著自身一點一點的流逝,而無以挽回。
第四部
《國際組織·拖車·夜晚》Int.Trailer.Night.(美國)
導演 吉姆賈木許Jim Jamusch
這部短片在說的故事是辛苦的女演員。她在休息的十分鍾里不斷地被打攪,整理頭發、檢查收音線,除了講電話之外甚麼事也做不了。十分鍾里,其實並沒有任何休息可言。對了,這部片子用了郭德堡變奏曲呦。
第五部
《距離托那12英里》12 Miles to Trona (德國)
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
不小心吃了過多迷幻葯的中年人,正在跟時間賽跑,要在自己還清醒的時間內,想辦法開車到最近的醫院。沙漠加上迷幻葯,變幻的光影疏落,實在是相當漂亮的景緻。
第六部
《我們將被掠奪》We Wuz Rubbed (美國)
導演:斯派克李 Spike Lee
這是訪談高爾幕僚的紀錄片,紀錄著高爾與布希的選戰開票日,從電視撥報高爾落後數十萬票,到高爾的幕僚阻止他上台宣布敗選的十分鍾。可能是我不關心美國政治的關系,所以並沒有特別深刻的感觸;但是那十分鍾內的緊張與情緒牽引,確實是在這部短片里表露無遺。
第七部
《百花深處》100 Flowers Hidden Deep (中國)
導演:陳猸歌
好酒陳瓮底!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馮先生是個老北京,住了大半歲月,看過花開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還留在過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樹下。搬家工人裝模作樣的搬著只存在於老先生視野里的傢具,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話/京片子,突然又有了那種傳統相聲的喜感。而藏在傳統段子里的那種深沉哀痛,卻也一點一滴地表露無遺。那種昨日瓊樓玉宇今日黃花的辛酸!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03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