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畢業生為什麼不讓女兒

電影畢業生為什麼不讓女兒

發布時間:2022-07-13 16:47:57

❶ 立志電影《畢業生》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沒理解出其內涵,誰能解釋一下。

1.影片簡介:

年輕的本恩剛從大學畢業,雖然他的父母正忙著籌備一場熱鬧的家庭晚會來為他慶祝,但本恩自己卻對未來生活感到十分茫然。

在他的畢業晚會上,來客中的魯賓遜太太對這個小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讓本恩開車送她回家。在這位風流夫人的不斷挑逗下,加上日子過得越來越無聊,本恩不久後便開始了同魯賓遜太太的約會,也因此邂逅了太太的漂亮女兒伊萊恩。伊萊恩的純潔善良使本恩怦然心動並深深地愛上了對方。雖然本恩終於找到機會向伊萊恩表白了愛意,自己從前的荒唐行為也得到了伊萊恩的原諒。但兩人的感情很快遭到魯賓遜太太極力反對,而伊萊恩最終也猜到了自己母親與本恩的特殊關系。

傷心之餘她選擇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男孩倉促結婚。本恩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不顧一切向教堂沖去。他的努力,能否阻止這場沒有幸福的婚禮?而他們能否突破世俗的重重阻力,獲得真正的愛情呢?

點評:邁克.尼科爾斯執導的本片,以一鳴驚人的姿勢出現,成為青春片中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

1967年,「新好萊塢電影」的出現,改變了行之多年的大片廠壟斷制度,更多貼近現實生活和年輕人思想感情的電影出現,使好萊塢電影從純粹的「逃避現實」消遣品逐漸變成「反映現實」的藝術品。在這個電影變革里,達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成名作《畢業生》是一部舉足輕重的代表作。

❷ 電影畢業生的問題

經典橋段 整部電影因為母女通吃加上反戰和大學生對前途迷茫的問題在這里升華 因此才拿下當年奧斯卡獎
記得在貼吧里討論過這個問題
Elian的父母和參加婚禮的人的無聲吶喊 代表了什麼什麼的 貌似是自私 不負責 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別人的意思 ,比如她老媽可以追求性福跟ben做 就不同意自己的女兒 她老爸跟老婆關系不好可以忍受老婆跟ben做(後來知道的),但不允許女兒的幸福,以此來表明當時的美國人只注重越戰是不對的 但沒考慮士兵的心情, 還有就是想當然的規劃大學生(ben)的前途 ,卻不看重他對社會的看法。。。。。。說的不太清 最好去貼吧看看
用十字架封住教堂的大門 很有寓意的。。就像是《飛越瘋人院》里邊土著人拿著代表純潔正義的沖水器(WC里出水的那個)砸破(正義的醫治病人的精神病醫院)監獄式的窗戶 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這不僅僅是那一代的反叛 還有對生活的掙扎
在公交車上兩人喜極而視 是一種對親人的無奈 他們不知道這樣做事對是錯 但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不得不這樣做 整個電影一開始就為表現達斯汀霍夫曼的迷茫而插放保羅西蒙 寂靜之聲 和猶豫的 斯卡布羅集市 還有在影片中溺水 以及偷情 ben整部電影都沒笑過 只有結尾真正開心的笑了。。。。。

❸ 美國喜劇電影《畢業生》,是愛情與青春的翻滾還是盲目

美國喜劇電影《畢業生》,是愛情與青春的翻滾還是盲目的征服欲?
這才是真正的殘酷青春物語。當他「少年維特式」地煩惱未來時,成人世界的情慾輕易就把他俘獲。他努力想逃脫「又一個這種人」的窠臼,愛情是最後一根稻草。然而影片最後當舍棄他的小紅車,搶到了新娘,經歷了人生罕有的刺激與浪漫,但喜悅迅速消散,只剩失落與尷尬。他知道某種循環已經開始了。世影史:影片體現了青年人的成長及對成年人社會的奮起反抗,它以一鳴驚人的姿勢出現,成為「新好萊塢電影」里一部舉足輕重的代表作。本片的基調是喜劇的,但是主題卻是沉重且嚴肅的,正是在這種「嚴肅的搞笑」下,影片體現了一種辛辣的諷刺感,讓這種諷刺力度得到了增加。講述畢業生的迷茫、困惑、憂慮與叛逆,一曲五味雜陳的青春輓歌。邁克·尼克爾斯憑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構圖攝影剪輯精緻而絕美,經典鏡頭一籮筐,幾處轉場和大跨度推拉極具戲劇性,對景深的運用更是教科書級別。達斯汀霍夫曼演技初露鋒芒。畫龍點睛的結尾引人深思。兩首主題歌宛如天籟。《畢業生》是一部推出於1967年的美國電影,獲得第4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美國電影協會曾在1998年時評選百年百大最佳美國電影,其中《畢業生》排名第七名。2007年時,美國電影協會對上述名單進行修訂,《畢業生》雖然從前十名中掉出去,但仍高居第十七名,可見這部電影在美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
《畢業生》的導演邁克-尼克爾斯是從舞台劇起家,他的獲獎歷史里頭囊括了奧斯卡獎、艾美獎、東尼獎和格萊美獎。除了《畢業生》外,邁克-尼克爾斯還執導過《靈欲春宵》、《上班女郎》、《偷心》等較為出名的電影作品,總體風格比較偏向商業電影,但在通俗流行之中,又偏好較為辛辣諷刺的議題和手法。《畢業生》是著名美國男演員達斯汀-霍夫曼的成名之作。從類型上來說,這是一部青春愛情喜劇片,若純粹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畢業生》不論是在議題上還是手法上,都稍顯有點陳舊過時。然而,一部青春愛情喜劇片在經過四十多年之後,還能成為美國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作品,必然有它出眾引人的地方,它必然捕捉到某種時代的脈動,記錄下某個群體的歲月記憶。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本恩(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飾)對前途十分茫然,偏偏在這時遇上了風流的魯濱遜太太(安妮班克羅夫特 Anne Bancroft 飾 )。雖然不再年輕,但魯濱遜太太卻一再勾引本恩,二人發生了關系。他們在約會過程中,本恩遇上了太太的女兒伊萊恩(凱瑟琳羅斯Katharine Ross 飾 ),被她的純真青春深深吸引。本恩吐露了愛意,與伊萊恩開始了正常的戀愛關系,卻遭到了魯濱遜太太的劇烈反對。母親的震怒使伊萊恩覺察到了一些內情。伊萊恩非常傷心,倉促同意了另一個人的求婚。本恩沖向伊萊恩結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瀾。

❹ 電影 畢業生 影評

你要去斯卡布羅市集嗎? 你好,黑暗,我的朋友。
一首《斯卡布羅市集》,一首《寂靜之聲》,讓我們認識了西蒙和加豐科,也讓我們走進了《畢業生》這部電影。
那時的達斯汀*霍夫曼多青澀啊,他無憂無慮地戴著墨鏡,漂在游泳池上的樣子,讓每個成年人都回憶起自己那一去不返又多愁善感的青春。
一個大學生,陰差陽錯地和一個婦人發生了關系,這讓他既感到成熟的勝利,又感到深深的不安。他的內心在掙扎,在掙扎中,他發現了自己的真愛,那個婦人的女兒。最後,他從婚禮上搶走了新娘,他終歸和自己的真愛走到一起。
慾望的誘惑、未來的迷茫、人性的成熟、飛揚的青春、不滅的希望,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讓你很難形容心裡到底是什麼滋味。也許,這就是一個畢業生的感覺吧。
女兒和媽媽共同喜歡一個人,有點不好說吧。媽媽一定會很尷尬的,和自己的情人。
(不要加分,求你別弄成投票就行。很多人投票只會投第一個答案,哪怕那個答案是「不知道」的漢語拼音)

❺ 電影《畢業生》中,為什麼羅賓森太太不讓她女兒和班約會

因為羅賓森太太看上了自己未來女婿

如何評價1967年電影《畢業生》

《畢業生》的劇情很簡單,講述大學生班澤明在畢業後陷入對前途的迷茫狀態中,在思考未來之際,他受到一位女性長輩的誘惑,陷入不倫關系當中,之後又愛上這位女性長輩的女兒。面對這種混亂的情況以及來自女性長輩的威脅,班澤明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是要為保守不倫秘密而放棄愛情,還是要追求愛情並讓不倫關系曝光出來。班澤明最終的選擇是勇敢地追求愛情,他主動向所愛的女孩承認自己與她母親發生過不倫關系,然後在雙方家長的責罵和阻撓中,不顧一切地將女孩從她與別人的婚禮中搶奪過來。

同時與母女兩人陷入糾葛的不倫關系,這種題材在現在看來,可說是雲淡風輕、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紀六0年代,卻是極為驚世駭俗和充滿話題性。影片中,風情萬種的女性長輩大膽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導演所採用的鏡頭取景角度與蒙太奇處理方式,也成為後來許多電影模仿的對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議題和手法外,《畢業生》最大的特點在於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國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以及戰後嬰兒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們的茫然與困惑。

美國的嬰兒潮發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間,由於戰爭結束、生活漸趨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緩,新生兒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美國目前人口三億人左右,但在嬰兒潮的那18年間,便有約7800萬新生兒誕生。二戰結束的四0年代後期,一切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所有人只得埋頭於重建生活,拚命工作、積累財富,而當時間來到六0年代後期,物質環境已漸漸步入富足與安逸,成長起來的嬰兒潮世代便無需再為金錢和生活擔憂。

影片中的主角班澤明二十歲,是二戰結束後那波嬰兒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步出校門之際,房子和車子都是現成准備好的。班澤明的父母那一代,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種種夢想,如今在經歷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奮斗後,積累的財富、將來的希望、未竟的夢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們迫不及待要為孩子配備齊全,迫不及待要為孩子指引方向、鋪好道路,好讓他飛黃騰達、更上層樓。

但是對於班澤明這個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學識和物質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為他鋪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過努力便能過上舒服和體面的生活,但循著這道路前進,獲得的成功都不過是來自父母的給予,這如何能體現自己作為獨立人的生命價值?因此,當班澤明步出校門後,便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不知道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頭是要「不一樣」。

■獨立價值的追尋與渴望
這種超脫主流價值桎梏的渴望與急切,在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現。在《畢業生》中,則是透過班傑明所陷入的情感糾葛來表現這樣的心理掙扎。班傑明在面對來自女性長輩的誘惑時,一直都保持非常堅定的拒絕態度,但在被暗示生活過於單調嚴謹後,他這才決心回頭找這位女性長輩,而在被譏諷缺乏性經驗後,他才就義無反顧地與女性長輩發生不倫關系。班傑明雖然能在情感慾望前把持住自己,卻無法抗拒對父執輩們的逆反心情。

藉由對上一輩人的反抗和顛覆來證明自己的獨立價值,是美國上世紀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傑明在陷入不倫關系後,雖然內心不時出現內疚和掙扎,但這種跳脫規范和框架的沉淪感覺,又讓他迷戀不已。班傑明後來之所以從不倫關系中脫身,瘋狂愛上女性長輩的女兒,其實也仍是基於逆反的心情。這位女性長輩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過教育,但為了家庭,只能放棄自我和理想,困守在無味的生活里頭。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兒身上,要女兒比自己嫁得更好、過得更幸福。她自己雖然主動勾引班傑明,和他發生關系,但內心裡她覺得班傑明不夠好,配不上女兒,而正是這種輕視的態度導致班傑明對她女兒的瘋狂執著。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傑明和女性長輩的女兒來往,兩人之間未必會發展出什麼結果,然而,由於班傑明的不倫丑聞,長輩們不斷地對他施予壓力,干預和阻撓他接近女性長輩的女兒,這便助長了班澤明的決心,讓他深信自己深愛那個女孩,決心要娶她為妻。於是班傑明不顧自己的前途、不顧千里的距離,死纏爛打地搬到女孩學校附近,天天在她身邊打轉、要她嫁給自己。而當女孩的父母聞訊趕來,硬逼著女孩與另一個男孩結婚時,班傑明更是千里飛車奔波,彷彿不要命似地闖進教堂阻攔婚禮進行。

很多人為班傑明不懈求愛和強搶新娘的動作而感動,說他在經歷迷惘和混亂後,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確認真愛而非一時的情慾才是生命的真諦。但是,《畢業生》里頭最為經典的一幕其實是在電影的結局處,而這結局訴說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傑明與身穿婚紗的女孩從教堂中逃出來,兩人手牽著手飛快地奔上公車,在一整車乘客的驚詫目光下,堅定而快樂地走向最後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後,兩人仍止不住興奮和勝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後,他們相視對看一眼,便齊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尷尬與茫然的表情--這表情就像兩個負氣離家的孩子,在叛逆的興奮情緒過後,無言地問著自己:那然後呢?

■後話
《畢業生》之所以成為美國經典電影,在於它以非常商業的手法、極為爭議的話題,來呈現一個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狀態,不光是電影本身,里頭的配樂、班澤明所開的愛快羅密歐敞篷跑車,都成為經典。有趣的是,《畢業生》雖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頭描繪的嬰兒潮世代的境況,恰好與中國出生於八0和九0年代之間的青年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歷經二戰、內戰、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後,中國的嬰兒潮出現在1982年到1990年之間,時至今日,這波嬰兒潮新生兒都成長為青年人,而且類似於美國嬰兒潮青年們所面對的情況,他們的父執輩們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便不余遺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青年們在生活條件上比父母輩更優渥許多,學經歷也更豐富,加上是獨生子女,除了三千寵愛在一身外,更是背負著上一代所有的希望與夢想。而這樣的成長環境,也賦予中國嬰兒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除了因為網路等媒介的發達與普及,信息的流動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長成,也解釋了為何當代出現更多的憤怒青年,以及社會為何出現較強的改革聲浪。我想,這種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壓力,絕非簡單的打壓和限制可以阻攔的,需要透過適當的順應方能疏導。當然,這只是隨便想想、隨便說說,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閱讀全文

與電影畢業生為什麼不讓女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捷德奧特曼打貝利亞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46
90年代的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557
小丑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686
北京電影戲劇學院分數線是多少 瀏覽:269
湮滅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445
移動怎麼包流量看電影 瀏覽:292
蘋果手機如何通過迅雷下載電影 瀏覽:875
和老公看電影有什麼推薦 瀏覽:902
電影上下的黑邊是如何做的 瀏覽:359
好看的戰爭片經典電影 瀏覽:133
美國囧案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1
米迦勒埃普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24
掃黑大決戰電影怎麼沒上映 瀏覽:837
事業單購買電影票怎麼記賬 瀏覽:18
ipad上傳電影怎麼打開 瀏覽:207
國產打真軍電影有哪些最露的 瀏覽:596
電影城爆米花怎麼銷售 瀏覽:726
星爺在拍什麼電影 瀏覽:410
有那些好看的虐童電影 瀏覽:508
電影流浪地球的陪配樂是什麼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