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亞洲人拍的電影怎麼都這垃圾的呢看了都沒有大片的感覺!
我也有同感:
1、最近馮小剛導演說:「你們總是說我拍爛片,可是你們不也去看了嗎,要不然票房為什麼那麼高?」
首先,馮導只拍觀眾喜愛的電影,這沒錯吧?藝術家也要吃飯,也要糊口,當然馮導絕對沒到吃不上飯的地步。
或者,什麼藝術家,經濟效益第一,對吧馮導?
2、看看奧斯卡頒獎禮,在看看那些獲獎片,我們有那樣的土壤嗎?!推薦樓主看看第86屆奧斯卡頒獎禮,包括主持人在內,那麼多有才華的人(都是影帝和影後),互相欣賞,如主持人ALLEN所說,「這不是競爭」。你不得不欽佩人家對不同文化(哪怕是少數群體)、不同膚色的包容力,小李子六次角逐影帝,《華爾街之狼》拍的不夠好嗎?很好,但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更好,你還要佩服人家能最大限度的公平和公正。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誕生最佳男主、最佳男配,看看為了演好這部片子,2個人減肥成什麼樣子了,特別是傑瑞.萊托,還蠟脫了全身毛發。這是真正為藝術獻身的精神。
在看看獲獎感言:無論是傑瑞面對全球億萬觀眾,面對台下自己的單身媽媽和哥哥述說自己的身世;還是馬修.麥唐納講述自己追逐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故事;還是第89屆奧斯卡小李子6次提名,終獲影帝;看看他們,你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真實,好不虛偽。我們有那樣的演員嗎?
拍電影是藝術行為,還是市場經濟行為?亦或兩者都有,但哪個佔主導,決定了電影的品質。
今天,我們沒有那樣的土壤,所以,不能怪馮導拍不出你要的好片,好片都在奧斯卡,這不算崇洋媚外吧。
B. 為什麼現在中國影院的電影普遍都是3D的
其實很簡單,因為所有電影的參與者都想賺更多的錢。
同樣的電影,3D的電影票價一般要比2D的貴3~5元,在同樣的場次下,更高的票價就意味著更多的票房,也就意味著從製片方、發行方、到院線、影院的整個電影產業上中下游都能賺到更多的錢。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里,3D電影場次也已經超過2D,人次更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3d製作
與此同時,對片方來說,轉制3D的成本卻又非常低廉。因為現階段在國內上映的電影中,多數的3D版均為2D轉制的,一位從事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向壹娛觀察透露,盡管《泰坦尼克號》在轉制的過程中花了1800萬美元,但大多數片方並不願意如此下功夫,如今國內轉制一部電影,500萬人民幣的預算已經算不低的了。因而現如今對於絕大部分片方來說,只需花上不多的錢,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數倍於此的受益。
C. 電影特寫鏡頭的作用
一、恰當地運用特寫鏡頭,在渲染主題中起烘托作用
生動、鮮明、具有個性化的特寫鏡頭是電視專題片中不可缺少的。
我們每天都看電視,每天都有很多新鮮的畫面攝入眼簾、映入腦海,時間長了也就淡忘了,可是其中一些極具特色的某些特寫鏡頭卻會經久不忘。
二、准確運用特寫鏡頭,在突出故事情節上起刻畫作用
在電視專題片中,好的特寫鏡頭能夠引起受眾的強烈共鳴,具有很強的沖擊力。
在專題片《滄桑巨變三十年》中,張大叔一家喜遷新居,親人、鄰居歡聚一堂,孩子們燃炮抓糖,老人們品茶聊天。這時候,我們拍下了張大叔的特寫鏡頭,從他的面部特寫我們看到:飽經風霜的臉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布滿老繭的手在不停地擦拭著。
(3)為什麼院線電影都沒有大特寫擴展閱讀:
特寫鏡頭簡稱「特寫」。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特寫鏡頭是電影藝術創作史上的一個重大發展,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
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
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
D. 電影中什麼叫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1) 遠景鏡頭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
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3) 中景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5)特寫鏡頭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劃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E. 為什麼大部分電影都只有中間的一條,不是全屏播放呢,比如像電視劇
是電影的遮幅,是有來歷的
:
遮幅電影也叫「假寬銀幕電影」。有人也許不太清楚,在拍攝寬銀幕影片時,需要採用特殊的變形壓縮鏡頭,將景物橫向壓縮成又瘦又長的變形形象。放映時,再使用反向壓縮的變形放映鏡頭,將原來橫向壓縮的影像重新按比例橫向拉長。這樣,就會產生開擴視野、真實感較強的寬銀幕電影了。
為了改變和省略繁瑣的光學變形原理的攝影和放映,在普通35厘米畫面尺寸的基礎上,上、下各遮掉了一塊,形成寬的效果。這樣畫面雖然損失了不重要的一塊邊緣部分,但在擴大銀幕還原尺寸之後,寬銀幕效果出現了,故簡便、適用。它省略了用變形光學系統進行攝影和放映,拍攝這種影片時,只需通過普通的電影攝影鏡頭拍攝,在攝影機鏡頭前加一個限框,使普通銀幕的畫幅上下邊各遮去一部分,從而造成畫幅比例的變更,放映時只需降低放映機普通片門孔的高度,使銀幕的寬高比例達到我國規定採用遮幅電影銀幕的寬高比例1∶1.66,這樣就能收到寬銀幕電影的效果。近年來,由於電影技術的進步和攝影機運動幅度的增大,人們深感普通銀幕在拍攝大場面時視野不夠開闊,而一般寬銀幕在拍攝近景和人物特寫時又不如普通銀幕理想,故而找到了這種兼有兩種銀幕優點的銀幕比例。
F. 網路大電影和院線大電影有什麼差距嗎
首先從兩者的名字之間就可以明白,網大主要是以網路作為播放平台,而院線電影是以電影院作為主要播放平台的。其次兩者的審查機構以及審查標准也有所不同,因為院線電影的發展及正規程度更高,所以審查會更嚴格,要求更多。另外網大作為一個新興的項目,沒有特別好的成功模式及盈利模式。所以目前大部分網大都是以小演員以及傍大IP為主。而院線電影雖然目前也是有編劇創新危機,但總體來說因為投資還是比較可觀的,而且還能夠獲得很多藝術類的獎項,所以規模開封比網大要高很多。
G. 為什麼中國無法大規模拍出像國外那樣的科幻片大片
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我們也對許多電視電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國內拍的電影越來越沒辦法滿足我們觀看電視的需求,許多人就去觀看國外的電影,就會發現我們國家電影有一個弊端,為什麼中國沒有辦法大規模拍出像國外那樣的科幻大片?
第三,就是我們國家對於科幻類型電影的需求不高,所以,科幻類型的電影沒有危機感,有要求有期待才能夠進步,因為我們的觀眾一直沉迷於對小鮮肉的喜歡,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明星拍的電影,不管劇情多不好,都會看下去,這也間接的降低了導演或者編劇對於劇情的製作,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影就沒有讓我們驚艷的感覺。
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製作正在一步步向前發展,希望我國的電影製作能夠越來越好。
H. 為什麼我們中國拍的有些電影,直接給人物一個特寫,感覺和突然,像是大頭照一樣。感覺好不好看
最強春節檔誕生!在「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後疫情時代第一個電影春節檔受到了超高的關注度。全國多地電影院更是一票難求。
據燈塔實時數據,截至2月16日上午9時30分,中國電影市場2021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00億元,總觀影人次達2.29億,總場次1638.74萬。
圖片
截至2月16日上午9時30分,排在2021年度票房榜前十的影片分別是:
1.《唐人街探案3》31.36億
2.《你好,李煥英》18.61億
3.《送你一朵小紅花》11.95億
4.《拆彈專家2》7.07億
5.《溫暖的抱抱》6.69億
6.《刺殺小說家》4.25億
7.《熊出沒·狂野大陸》3.00億
8.《心靈奇旅》2.95億
9.《大紅包》2.35億
10.《侍神令》1.90億
截至2月16日上午9:56,春節檔影片《你好,李煥英》總票房超過18億,賈玲也打破劉若英《後來的我們》13.6億的記錄,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圖片
受益春節票房數據亮眼,港股影視娛樂板塊今日全線高開。截至午間休盤,貓眼娛樂大漲10.71%,IMAX CHINA大漲32.14%,阿里影業大漲33.64%。
圖片
《你好,李煥英》今日實時票房
為《唐探3》的2倍
今年的春節檔,國產影片類型多元,共有《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涌》《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沒·狂野大陸》7部新片同時上映。
7部新片第一二三梯隊陣形分明,但第一梯隊最大的兩顆骰子仍在空中旋轉,並已交換了身位:大年初三,《你好,李煥英》憑借著貓眼9.5分,淘票票9.3分,豆瓣8.3分的今年春節檔最高口碑,勢能發酵,票房環比初二上漲15%,上映三天票房破10億,並在大年初四正式開始上演華麗逆襲秀。
大年初四(2月15日)《你好,李煥英》單日票房為5.4億元,超越《唐人街探案3》的4.4億元,是《你好,李煥英》單日票房的首次超越。
今天(2月16日)《你好,李煥英》對《唐人街探案3》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今天12點09分,今日總票房為5.67億元,其中《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為3.05億元,《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為1.46億元,在排片上《你好,李煥英》佔比為38.7%,《唐人街探案3》佔比為31.7%。
I. 為什麼電影院放映的一些電影沒有龍標呢比如一些國外引進的電影,謝謝。
首先,國內上映的電影都是有龍標的,包括外國電影,因為電影都需要到廣電審核,通過了審核才能上映,龍標相當於准許上映的標志。
再次,如果說在線下看電影,比如說下載電影觀看,很多國外電影沒有龍標很正常,因為很多算是盜版資源。但是電影院不一樣,上映電影都需要有龍標,有許可證的,你說的情況很可能是小影院不規范的操作。
J.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特效看起來沒有很逼真還會很假
好萊塢大片在我國非常的吃香按照製造本錢的60%佔比來看,國內的大部分著作都將錢花在了哪裡呢?沒錯,便是花在了演員大咖身上,目前我國的演員身價增加宛如做了火箭一般,動輒上千萬的片酬掏走了片方大部分的預算,而剩下的當地就只能全部從簡了。
不過在這兒我要給我國的特效團隊申個冤,我國的特效團隊盡管比不上好萊塢,可是也必定不是市面上看到的那種五毛水平,《環太平洋》特效一流吧,里邊三分之一的CGI烘托組成鏡頭都是由北京Base-FX公司製造的,所以說我國不是沒有好的特效團隊,而是沒人願意花足夠的錢來請這些特效團隊,依據材料顯現,目前我國的特效公司三分之二的贏利來自好萊塢特效作業室的外包訂單,從這兒就可以看出我國影視職業花在特效上的錢有多少了。
最後,我說一句走心的話,真的希望我國的電影人不要隨意用特效了,由於效果欠好特效鏡頭看著真的很尷尬,你假設不願意做好的特效,那真的還不如不用特效,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