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我國至今沒有拍出過一部氣勢磅礴的三國題材的經典電影
《赤壁》啊……
㈡ 《真·三國無雙》為什麼火不起來
《真·三國無雙》上映首日口碑就撲了,因為電影在故事、表演、動作和特效四個方面都有很大問題。故事方面,基本就是三國小品集錦,劇本空洞,節奏也很奇怪。
兩個小時的電影沒有辦法講完整個三國,《真·三國無雙》截取了從黃巾起義到董卓被推翻、群雄割據的一段歷史,電影基本是圍繞黃巾起義、桃園結義、怒鞭督郵、孟德獻刀、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歷史典故展開的劇情,所以劇情多處割裂,不太像一部連續的電影。
比如貂蟬的突然出現,以及和呂布的感情線只用了一場戲,後面完全沒有展開,也沒有表現呂布為貂蟬斬殺董卓的戲份,動作方面,加特效的地方太多了,硬橋硬馬的打鬥沒有創意,打的不好看,也很難讓人相信,既然一劍都能把山給劈開,為什麼雙方還要一刀一劍的拼殺?
而4000萬美金打造出來的特效,也還是五毛質感,大多數的特效鏡頭都是頁游水準,不能仔細看,否則就會感覺很假,電影去紐西蘭拍攝了20天,但多數場景還是綠幕質感很重,看起來很不真實。
綜上所述,《真·三國無雙》是真一無是處,全片幾乎找不出一處亮點,這樣的電影票房和口碑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你們覺得呢?
㈢ 古天樂韓庚《真·三國無雙》受群嘲,夾生飯註定難以下咽,對此你怎麼看呢
在這里頗有一些令人心寒的五一檔,也許還有一部電影非常值得大家誇贊一下,由於這部影片不但有公映的膽量,也有更新大家針對影片審美觀道德底線的能力,這部影片便是秉著「只花6元錢,買不上吃大虧,買不上當受騙,上當了都不心痛」的標准,在公映6天後就匆忙退出而且迅速轉站視頻平台的《真·三國無雙》。
難道說國師當初的《長城》給的經驗教訓還不夠慘痛嗎?導演假如要想沉淪沒有人攔著,可是假如要想拉著大家的審美觀一起淪落,那麼就不可以怪他人調侃你呢,一部作品的取得成功,對觀眾們的重視是最基本上的素質。
㈣ 六大名著中,5個被拍成影視劇,為何僅剩那個無人敢拍
民間關於古代名著的說法流傳的並不是現在「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當時的六大名著分別是《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以及《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
㈤ 電影《真三國無雙》內地上映,該部影片為何毫無波瀾
電影真三國無雙在內地上映,這部影片毫無波瀾,主要是有著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觀眾粉絲對真三國無雙期待太高,其二則是真三國無雙的確也沒有那麼多特效,觀眾去看了都說不好。綜合以上這兩點原因,真三國無雙上映也就毫無波瀾了,盡管真三國無雙演員陣容真的挺好。
綜合以上種種,真三國無雙在內地上映,該部影片卻毫無波瀾,主要是因為大家對他的期待過高,還有就是真三國無雙上映後特效太少了。對於一部游戲改編的電影來說,劇情其實不大重要,更為重要的是特效,當然如果真的想去看一下開頭結尾部分的特效,還是可以去電影院一看的,畢竟票價也不怎麼貴。
㈥ 2010版三國演義為什麼禁播
2010版的三國演義並沒有被禁播。
新三國演義並沒有被禁播,只是新三國演義的網路版權期限到期了,所以導致以前和新三國簽約的各大視頻網站都下架了新三國演義。因為網路版權也算是著作權,是指文學,音樂,電影,科學作品,軟體,圖片,等知識作品的作者在互聯網中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
所以各大網站在版權到期的時候需要下架電視劇,造成了大部分網站無法觀看的情況。
(6)三國題材電影為什麼不拍了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曹操(演員 陳建斌)
字孟德,東漢丞相。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2.劉備(演員於和偉 )
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3.孫權(演員張博)
字仲謀,三國時代東吳開國皇帝,史稱東吳大帝。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㈦ 為什麼最近的電影都以三國為題材
「三國」的故事千百年來被反復「演義」著,羅貫中的那部經典也只是三分史實七分虛構。我們期待中的吳宇森作品,當然不應該是圖像版的「品三國
」。唐國強演諸葛亮的那一版電視連續劇,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拘泥於原著,用文言對話的人物看上去形同活動綉像。《見龍卸甲》式的戲說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當一個所謂的女都督扭著S形彈奏搖滾琵琶硬生生逼死老將趙子龍時,這已經明顯超過了正常人能承受的底線。目前的華語電影大導演中,誰是拍「三國」戲的最好人選?如果能事先投票,我還是會投給吳宇森。他那被貼上標簽的「暴力美學」固然是演繹三國時代刀光劍影的最佳氣質,在《英雄本色》系列中所表現的兄弟情義也恰好是一部英雄史詩所必備的。
片中周瑜對小老弟諸葛亮說:這么冷的天還扇扇子。回答:我需要時常保持冷靜。讓我們也冷靜一下,想想蜚聲國際影壇的吳大師和他的豪華團隊,為什麼會搞出這樣一個近似「Q版三國」的影片?理由本來很簡單,這是JohnWoo的《紅色峭壁》(RedCliff),不是《三國演義》電影版。那麼巨大的投資,單靠國內市場根本無法收回成本,吳導不得不考慮讓那些對「三國」一無所知的西方觀眾接受古老的東方傳奇。其實國內的80或90後,有多少人是熟悉三國故事的?吳宇森引領的這次赤壁懷古,註定要追求鮮活和生動,摒棄干癟和圖解。
讓一段古代的戰爭史在銀幕上復活,從創作方法上看,那些貌似突兀的地方其實也未可厚非。比如備受爭議的青春版諸葛亮,金城武同學閃亮的眸子、醉人的酒窩,配上滿口無厘頭的語言,確實顛覆了老觀眾心目中那位神壇上的智者形象。在這一點上倒是吳導更接近史實,赤壁之戰時的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伙,讓他從魯迅先生說的「近妖」還原為人值得肯定。影片中更大膽一點的改編亦無不可,比如,一代梟雄曹操對小喬數十年如一日的暗戀。曹老痴痴鑽研小喬的畫像,說出「慾望使人年輕」這樣有哲理的話,部下由此得出了結論,「丞相打這場仗,原來是為了一個女人」。這的確有些驚世駭俗,但想想「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說法,再勾起海倫引起特洛伊戰爭的西方式聯想,曹丞相千古風流的公案倒也成立。
在好萊塢浸淫多年的吳老師,讓影片風格更國際化,或者說更西化是自然而然的。曹軍水師戰船林立檣櫓如雲的場面的確壯觀,但給人感覺近似《特洛伊》。擅長表現子彈橫飛的吳導進入冷兵器時代,讓搏殺的場景更貼近實戰而放棄了中國武俠虛妄的飛天幻象,飛濺的血漿稱不上「美學」但已經足夠表現暴力。《赤壁》走向世界不僅是形式上的,理念上也是如此。「尊劉抑曹」的基調不變,但原因並不是維護中國人熱衷的「正統」觀念,劉備受尊重不是因為他是什麼拐彎抹角的皇叔,而在於他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掩護百姓撤離的那一段中,當部下告訴劉備,夫人和公子還沒救出來,劉備一言不發抱起一個老鄉的孩子撤離,這境界多像地震發生後的一些好乾部。周瑜為牧童修笛子這些細節,也讓孫劉聯盟中的另一方盡顯正氣,還順帶展示了「曲有誤周郎顧」的才藝。曹軍方面必須站到人民的反面,最簡單的說法是,全國人都不喜歡他,曹操沒有朋友。
㈧ 什麼中國有三國這么好的題材就是拍不出好片
中國的文學博大精深…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樣、就象高希希導演的新三國、有我特別欣賞的地方、也有我不太喜歡的地方、太多的思想不同、所以不太能拍出每個人都喜歡、太深懊了
㈨ 晉朝電視劇為何只拍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以後的事情為何不拍
近幾十年以來,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創作可謂繁盛一時。這些名目繁多的歷史影視劇,以鋪天蓋地之勢,將以往沉寂多年的歷史,以戲說、改編的方式搬上了熒屏。《大漢天子》、《三國演義》、《康熙王朝》,都是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評價頗高的影視劇。在這些精彩紛呈的影視劇中,“三國歷史”也是各大導演最熱衷拍攝的題材之一,只是在這些影視劇中,關於三國的歷史,基本都止於晉朝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為止,之後與晉朝相關的歷史,電視劇基本不怎麼拍,這又是為何呢?
綜合以上來看,西晉王朝雖然屬於中國正統王朝之一,但是它的整個歷史發展進程,更像一段社會動盪時期的過渡階段,根本不適合被影視化。從建國之初到西晉滅亡,值得被搬上熒屏的重要故事太少,尤其是在西晉滅亡後,又進入了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的黑暗時期,所以很多導演都選擇了在司馬炎登基後,停止拍攝晉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