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高三的理科生突然想要考北京電影學院。。但是理科生的我什麼都沒有學。我該怎麼辦
突然有愛好與沖動代表你對現狀的不滿意或是急於尋求一定的成績。
這個時候生出這樣一種想法,需要你對自己的審視和剖析——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專業天分。
更多的表演者卻是從小刻意的訓練和培養。相對於這部分考生來說,你覺得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放棄理科然後轉攻藝體類是是否合適?
其實愛好也是變相性的一種理想,有的時候曲線救國也未嘗不可呢。
你先認真把握住你的大學去向。再利用大學校園里的課余時間來充分學習影視表演這可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會讓你做出困難的抉擇,也不會讓你失去一些潛在的機會。希望你理智的對待和解決這個時刻出現的問題。
Ⅱ 什麼是電影學
電影學專業培養能在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音響設計、音響導演、撰稿、編劇、製作、社教及文藝類節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
Ⅲ 覺得有導演或演技的天賦
由於導演的地位特殊,責任重大,因此學習導演和培養導演,都必須注重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要有點靈性
靈性,主要指藝術感覺好。感覺是最直接的心理過程,是形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基礎。對藝術的處理常常不經過理性的分析,而通過直覺做出判斷,獲得理想的效果。人們常說:「跟著感覺走」就是因為感覺到的東西最新鮮、最誘人,常常能把人帶入佳境。
2.要有點悟性
悟性,主要指對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能夠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發現和悟到常人不易發現和悟到的哲理層次。加入導演悟性差,自己尚未悟到的東西,或者悟得很淺得東西,如何能夠讓觀眾悟得到或者悟的深。所以導演的悟性不好,必然會影響作品內涵的深刻性。
3.要有點韌性
韌性,主要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有人說作家要出作品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懶散和放縱。而導演要出作品,不僅要與自己斗,克服自身的弱點,而且要與別人斗,大家同心協力攻克難關。
以上的素質我個人以為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只要細心努力。阿默多瓦說:「電影可以學」。
建議看一看相關的書籍
我推薦一本
<好來嗚啟示錄>
...首先要給人當上一陣的執行導演,然後是副導;學習導演的工作。在自己覺得基本上學會了後才能獨立幹活。
導演首先要知道的是專業的知識,首推鏡頭知識,絕對的基本功,然後還有場面調度,安排演員走位,像男主角走3步到桌子前坐下女主角必須走4步到桌子前坐下這類問題。然後是鏡頭感,所謂的鏡頭感不是演員的那種對鏡頭的敏感一喊開機立即自動補位而是導演對畫面的感悟力,人物是放在黃金分割線上還是正中?鏡頭里的道具要有哪些?如果是多人物那麼怎麼安排他們的站位?還有關於劇本的調度,劇本里拉拉雜雜一大堆話而你的電影要求它在3分鍾內解決,如何取捨?如何讓演員說完所有台詞鏡頭上一點也看不出無聊?如何調度鏡頭和機位?關於燈光——不需要知道具體的操作,但導演必須清楚打的燈是否符合畫面需要,是否美觀或者另有用意。
除了專業知識,如果是作為商業片的導演那麼還應該具備一張巧嘴,或者身邊有會說話的人,他必須在拿到准備拍攝的劇本後跑電影局拿拍攝許可證,拿到以後還需要跑贊助商;贊助拉來後就是招募演員籌建劇組,開拍後導演身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協調人員那麼導演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好的協調各方關系的人,別的不說,起碼在建組的這段時間哪怕互相有深仇大恨也得讓他們壓到劇組解散後再去解決。拍戲的過程中如果有外景那麼勢必牽扯到一個與另一方協商的問題,是趁機拉個贊助讓他們無償提供場地將來電影里會出現他們的招牌之類的還是花錢租?租攝影棚或者影視城又需要協商雙方檔期問題,在公共場合拍攝還需要與管理部門打招呼——這些不是導演本身要做的,但導演應該在戲開拍前派人與他們協商好,一個劇組里導演最大,什麼事情都會問導演,所以管理知識必不可少。在戲拍完後進入後期,導演又要與後期人員共同製作。片子做完了導演又得跑電影局要發行許可,跑院線商量具體上映時間——只有大導演的戲或者主旋律電影才是院線主動來找主動安排時間,其他的一概自己跑去。確定上映日期後開始帶著演員四處宣傳,找記者來開發布會之類。跑完這些還有一項,找DVD、VCD發行商,如果電影賣的好一般是他們主動找上門來,但也有需要自己跑的。
很多東西是當了執行或者副導後才能從別的導演身上學來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從執行甚至劇務干起。
另外,後面有回答的想復制別直接復制我的話行不?好歹可憐一下我打了這么久的字,手疼啊!
Ⅳ 電影學專業是指什麼
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一般認為電影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其范疇包括電影發展過程、電影審美特性、電影創作規律、電影作品分類及其社會作用與美學效應等。電影學在國際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隨著電影藝術日益成熟而逐漸興起。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與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產生聯系,又與美學以及藝術學其他分支相互影響。50~60年代以來,隨著跨學科研究的日漸開拓,電影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相互結合更趨密切,出現了一些新的分科,如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詩學、電影心理學、電影社會學和電影符號學等 電影學 (法國)研究感知影片的一般規律而不考慮具體作品或作者的法國電影理論。1946年,法國美學家艾迪安·蘇里奧在巴黎大學建立「電影學研究所」,出版《電影學國際評論》雜志,吸收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美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和生物學家參加研究工作。法國電影學的主旨是與影片分析和批評迥然對立的。法國電影學的三項研究重點是:1
Ⅳ 介紹幾部主人翁很有天份或技巧的電影
《劍膽琴心》(帕格尼尼傳) 很多人公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香水》 德國小說改編 一個嗅覺天才製作能征服世界的香水的故事(極力推薦!應該是最符合你要求的電影)
《莫扎特》 封面是夜後,身後散發光芒的那版。通過他的對手講他傳奇天才的故事
上面說的《聲光伴我飛》講了主人公努力辦學的故事,雖然教提琴,但沒什麼天分在裡面啊。
Ⅵ 考電影學院要具備那些知識
其實文化課還好 及格就行 關鍵是有沒天分 以及對電影電視的熱愛 對表演的熱忱 去試試吧 我今年24 再年輕個3歲 我也會去 考 呵呵
Ⅶ 我是個電影愛好者 想要學一些電影的知識可以看什麼書 推薦一些 謝謝
入門最好基礎扎實一些
比如 伯德維爾的書
《認識電影》《世界電影史》《電影作為藝術》
如果再往後就是理論的 愛森斯坦的書 巴贊的書
呵呵 其實理論通一點就好 藝術畢竟還是要多實踐
創作點 鑒賞點
如果不是考研究生 還是少看純理論的書
一方面國內的書籍一般。。。空泛
另一方面,電影學沒有什麼價值。
電影和電影學是不同的。
電影作為藝術 還是多積累才是真的
電影數量 一千來部是一個境界 兩千又是一個境界
我一千四左右 呵呵 也是愛好者
Ⅷ 想學影視編劇要怎麼起步
你好,影視編劇是一門學問,不是憑空胡想就能做出來。編劇者需要相當的文化素養才能勝任。你連高中畢業證都沒有,說明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如果這樣都能當影視編劇,簡直是天方夜譚,或者你有個影視老闆的爸爸。你這種想法純屬異想天開。不信你可以試試,你編出來的東西可能自以為不錯,可永遠不會有人承認。建議你先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社會經驗。一方面通過自學和業大提高文化,一方面找個工作,學著養活自己,報答父母,同時積累社會經驗。這兩件事做好時,如果還想追求影視編劇的理想,再努力。
Ⅸ 中國有哪些電影學院,要怎麼才能上電影學院
中國比較有名的電影學院
1、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當然,網上報名一定不能錯過。學校會在官方網站上公布網上報名的時間,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填表報名。
專業課的考試,考生要注意自己所在的考點,在規定的時間到指定的考點去進行專業課考試。
專業課考試的內容我們應該提前准備。在聲樂、形體、台詞、表演上我們要狠下功夫練習,以便取得好成績。
專業課成績的公布,對於考生來說相當重要。如果專業可成績通過了,才能參加報考電影學院的招生。
專業課通過了的考生,在參加高考時,盡量第一志願填報最好的學校。這樣,才能更好的被學校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