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什麼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7 13:12:34

㈠ 應該如何認識動畫的定義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門類,是工業社會人類尋求精神解脫的產物,它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
動畫的定義

許多人可能還是對「動畫」(animation)這個字感到陌生,「動畫」和我們以前慣稱的
「卡通」(cartoon)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另外用這個字眼?

讓我們先來看看「動畫」的定義,最簡單的說,動畫就是利用短時間內播放連續動作序列
的畫面,藉由視覺殘留造成畫面中角色動作的視覺假象,這點原理其實跟電影一樣,只不
過電影是由真人的連續動作演出,而一般動畫片必須以手繪或手調整人偶動作來達到同樣
的效果。一般而言,動畫片每秒的平均格數是24張,換句話說,10秒的影片就必須畫240張
或格拍240次,許多動畫片為求畫面流暢漂亮,一些動作場面往往每秒不只畫24張,如名導
宮崎駿歷年來的作品。

但是並不是任意把幾張靜止的圖片連起來便可稱之為動畫,由於是逐格地創造,要將膠卷
不同格與格之間的動作連貫起來、並表現出獨特的美感與意念,這才是此類藝術的要點所
在。Richard Taylor在《動畫技巧網路》中開張明義便提及:「動畫一般被定義為,藉由
組合一段連續的靜態影像而創造出動作的幻覺。…動畫並不是使圖動起來而已。動畫的精
髓在於畫出動作。」他並引述創辦加拿大國家動畫局的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N
orman McLaren)的話:「怎麼動比什麼動更為重要。…動畫家在影片中每一格所做的不比
其在格與格之間所做的來得重要。」

其實「動畫」這個翻譯也並不比「卡通」好到哪裡去,因為「animation」的媒材並不限於
「手繪圖畫」或「計算機繪圖」而已,還有剪紙、人偶、黏土、甚至火柴、針幕等多采多
姿的創作類型。在《動畫電影探索》的第一章,研究、教授動畫藝術多年的李道明便言及
對其定義的困難,他也不約而同地引了麥克拉倫的話作結:「動畫不是『會動的畫』的藝
術,而是『畫出來的運動』的藝術。」

再回談到「卡通」這個詞,它直譯自英文「cartoon」,原文可以指稱報紙上的單元格或連
環漫畫,後引申成為將連續動作的畫片組合起來的影片。不過,由於現下動畫的素材遠不
止於手繪畫片,因此「animation」或「animated film」也逐漸取代「cartoon」成為這類
型影片藝術的通稱。

事先聲明,本文是轉載自《Ray寫的世界動畫史》

1. 動畫的起源

傳統藝術伴隨人類文明的誕生而產生,而電影、動畫則是由人類發明出來的,動畫的發明早電影幾年。

工業文明的發展和人們對人類視知覺的研究,是電影和動畫誕生的先決條件。19世紀攝影術和機械設計的進步,為動畫的發明提供了物質上的基礎。1824 年,英國生理學家彼德·馬克·羅傑特(Peter Mark Roget)發表了論文《關於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 (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發現了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這一發現為動畫和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心理學上的依據。

1825年,英國人約翰•A•派里司(John A. Paris)發明了幻盤Thaumatrope)。 1832 年,比利時科學家約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發明了詭盤(phenakistiscope)。這些動畫的原始雛形,不斷向更好地產生運動幻覺的方向前進。

1877年,法國人艾米·雷諾(Emile Reynaud)在前人發明的裝置基礎上進行改進,製造了一架用幾面鏡子拼成圓鼓形的活動視鏡(praxinoscope)。雷諾不斷改良活動視鏡,在1888年創造了他的光學影戲機(Théatre optique)。1892年10月11日,雷諾和巴黎有名的蠟像館Grevin Museum簽訂合同,在這里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放映節目由每卷能繼續放映約十到十五分鍾的一些畫片構成。在製作這些影片時,雷諾已利用了近代動畫片的主要技術:活動形象與布景的分離、畫在透明紙上的連環圖畫、特技攝影、循環運動等。因此雷諾一般被認為是動畫的創始人。

在同一時期,美國和法國的發明家們致力於研究使用膠片的活動影像裝置。經過十幾年時間和各國發明家的努力,最終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最接近於現代電影的裝置活動電影機。在早期電影的實踐中,電影家們發現了停格再拍的原理。至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現代動畫的幾個基本製作技術都已被人們發明出來,以詹姆士•斯圖爾特•布萊克頓(James Stuart Blackton)為代表的各國早期動畫電影人開始製作拍攝在膠片上的動畫電影,現代動畫電影由此大開濫觴。

2. 動畫的黃金時代

在動畫發明的最初幾年,普遍被認為是雜耍一類的玩意,只在游樂場一類的地方作為娛樂節目的一種進行放映。但是,藝術家和商人們漸漸認識到動畫所蘊含的藝術可能性和商業機會。動畫作為新興的電影產業的一部分,逐漸得到了發展。1914年,美國人愛爾•赫德(Earl Hurd)發明了在透明賽璐珞片上分層繪制動畫的技術,這種技術降低了動畫製作的工作量,使更長的動畫片製作成為可能。漸漸在早期動畫工作室中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生產工藝,一直在商業動畫領域沿用到1980年代早期。

在美國,動畫製作產業也隨此漸漸形成規模,溫瑟•麥凱(Winsor McCay)、 約翰•布賴(John Bray)、馬克思•弗萊舍(Max Fleischer)等人對美國動畫工業的建立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這期間,歐洲的埃米爾•考爾(Emile Cohl)等一批早期動畫製作者致力於更個人化的探索,伴隨美術界和電影屆紛至沓來的印象主義、表現主義風潮,創作了一大批藝術動畫。到了20年代初期,隨著研究主流商業電影之外的藝術電影院、俱樂部、展覽和書籍在歐洲的出現,所謂「藝術動畫」的格局也漸漸形成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遠離戰場,電影業得到發展,大戰結束後取代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國。美國動畫在規模和水平上的優勢至少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23年,年僅22歲的沃特•迪斯尼(Walt Disney)來到好萊塢,成立了自己的動畫製片廠。年輕的迪斯尼雖然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藝術教育,但他頭腦靈活、精力充沛,在富於藝術創造力的同時也極有商業頭腦。20年代後期,迪斯尼逐漸建立了自己在動畫工業中的名聲和地位。1928年,好萊塢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Jazz Singer)誕生一年後,迪斯尼公司製作出了第一部有聲動畫片《蒸汽船威利號》(Steamboat Willie)。這部短片讓米老鼠(Mickey Mouse)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動畫角色,也成就了迪斯尼的動畫帝國。從20年代末期至今到50年代初期,迪斯尼製作了大量高質量的動畫短片和長片,而稍後華納、米高梅等好萊塢大製片廠也創立了動畫製作部門,這一時期在動畫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Golden Age)。

30年代,迪斯尼、華納等動畫工作室不斷改進動畫製作的工藝,將彩色攝影也引入動畫領域。30年代初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動畫業卻是欣欣向榮,並以低薪吸收了大批藝術家加入到動畫製作中來。1937年,迪斯尼公司製作了第一部美國動畫長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在動畫製作水準上達到新的高峰,也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20年代初,美國動畫片就傳入中國,中國動畫的先驅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兄弟,開始自己研究製作動畫片。1926年,萬氏兄弟之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41年,受迪斯尼公司《白雪公主》的啟發,萬氏兄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的起步之早和水平之高,在世界范圍內也屬罕見,在亞洲地區更是擁有當之無愧的先驅地位。日本動畫的先驅人物就受到中國早期動畫的影響,早期日本動畫家手冢治蟲即坦言他是看到了《鐵扇公主》才決定投身動畫的。

1940年前後,迪斯尼公司製作了《小飛象》(Dumbo)、《皮諾曹》(Pinocchio)、《幻想曲》(Fantasia)等幾部動畫長片,成為這一時代製作水準最高的動畫。與此同時,米高梅公司、華納公司也製作了大量優秀的動畫短片。與大製片廠時代好萊塢的明星制類似,一大批動畫明星在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誕生。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唐老鴨、高飛狗,華納公司的兔八哥、達菲鴨、米高梅公司的湯姆和傑瑞,至今仍在電影世界裡煥發活力,並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美國動畫以明星動畫角色為核心的營銷模式也開始初見端倪。

40年代初美國參戰後,迪斯尼等動畫公司受政府資助投身於戰爭宣傳片的製作。戰爭期間一部分動畫師應征入伍,也有大製片廠的動畫師開始自立門戶或加盟較小的動畫製作室。50年代初,隨著標志性的「派拉蒙」法案的宣判,傳統好萊塢製片廠制度的「製作-發行-放映」垂直體系被視為壟斷,漸漸瓦解。而在國際市場上,歐洲電影的崛起和各國自覺抵制美國電影文化侵略的運動,也為美國電影業造成了沖擊。美國的動畫工業大製作逐漸減少,迪斯尼公司也將核心業務轉向影片發行和娛樂工業。50年代末隨著電視的普及,依賴電影票房的動畫工業在轉型之際進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大型製作幾乎絕跡,動畫師們紛紛失業。各動畫公司在戰後也努力吸納人才,但是由於動畫公司一般拒絕給予動畫師影片版稅部分的分紅,造成大批動畫師轉向電視和廣告的製作。到90年代初以前,美國的動畫工業都處在相對緊縮的狀態。而在此期間,動畫創作的創新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3. 藝術動畫的興盛

50年代初期,電視的發明改變了西方的生活方式。電視動畫和廣告動畫成為動畫工業的重要部分,這也促使大批製片廠內的動畫師自立門戶進行獨立製作。同時,一批優秀動畫師投身獨立動畫創作和動畫教育,新一代的動畫師開始以與前輩不同的方式來認識動畫。戰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電影新浪潮及各國現代主義電影的興起,也促生了50年代以後藝術動畫的興盛。

1945年,幾位年輕動畫師成立了UPA動畫製作公司,他們將自己的公司戲稱為美國聯合製片公司(United Proctions of America),以示對大製片廠動畫製作的諷刺。他們致力於製作更低成本的動畫,開創了「有限動畫」的製作方式。隨後美國動畫的獨立製作蔚然成風,厭惡迪斯尼風格成規的動畫藝術家們以極低成本製作更加個人化的動畫片。

1939年,在加拿大成立了一個政府資助的旨在鼓勵電影創作的機構國家電影局(NFB, National Film Board)。1942年,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加入加拿大國家電影局並成為動畫部門的領導。1952年,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在加拿大製作了動畫短片《鄰居》(Neighbors)。加拿大動畫電影局(NFB)逐漸吸引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動畫創作者。到了70年代,NFB更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傑拉德·伯特頓(Gerald Potterton)、卡洛林·麗芙(Caroline Leaf)、依舒·巴特爾(Ishu Patel)、 弗里德里克·貝克(Frédéric Back)等數十位傑出的動畫師,在60年代到80年代在NFB長期工作,創造或改進了剪紙動畫(Cut-out animation)、真人動畫(Pixilation animation)、沙動畫(Sand animation)、玻璃繪制動畫(Paint-on-Glass animation)、粘土動畫(Clay animation)、玩偶動畫(Puppet animation)、針幕動畫(Pin-screen animation)等多種動畫形式,創作了大批極富想像力的動畫短片。NFB的動畫部門對世界動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鼓勵藝術動畫創作的重要機構。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的動畫製作業也漸漸建立起來,英國、法國等國家都製作了一批高質量的動畫片。隨著昂西動畫節等一批國際動畫節的創立,動畫藝術的國際交流在西方世界逐漸得到發展。早期的動畫大師如諾曼·麥克拉倫、亞歷山大·阿里謝夫(Alexandre Alexeïeff)、奧斯卡·費辛格(Oskar Fischinger)等人不但開創了跨國的藝術動畫製作,此時也在國際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超越了民族動畫的范圍。

在蘇聯和東歐各國,由於社會主義國家對電影、動畫事業的一貫重視,動畫事業得到國家的資助,當然部分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意識形態主導的烙印。1936年,蘇聯美術電影聯合製片廠在莫斯科成立,製作了大批優秀的動畫片。在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在動畫方面取得較高成就的除了蘇聯,還有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國。南斯拉夫的賽格勒布學派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木偶動畫,都在國際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1949年以前,中國動畫受迪斯尼公司的影響最甚。50年代以後,中國動畫受到蘇聯和東歐各國的影響,這一代中國動畫人還積極探索如何建立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957年成立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獨特的民族動畫風格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股。在1950年遷移到上海並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術片組後,匯集了特偉、萬氏兄弟、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等一批優秀的動畫工作者。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時,已發展到200多人的規模。從50年代初期開始到文革前,中國動畫事業迅速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作品。

50年代末,中國動畫工作者嘗試開創民族風格的動畫,運用中國的形式來表達中國社會的現實。1956年特偉導演的《驕傲的將軍》和1958年王樹忱導演的《過猴山》,使這一時期開創中國動畫的優秀作品。《驕傲的將軍》的角色設計借鑒京劇臉譜,背景設計借鑒國畫的工筆重彩技法,充分吸收的傳統藝術的裝飾性,這也開創了中國動畫受民族戲曲影響的傳統。《過猴山》則取材傳統木版年畫中的故事和形象,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1958年錢家駿導演的《一幅僮錦》長達60分鍾,足以說明當時的上海美影廠已經具備了製作高質量動畫長片的能力。

60年代初,中國動畫精品迭出,進入一個輝煌時期。其中動畫長片《大鬧天宮》、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堪稱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作品。

由萬籟鳴、唐澄導演的《大鬧天宮》(1964年)延續《驕傲的將軍》開創的風格,借鑒戲曲的形象和動作,採用戲曲化的音樂和對話。《大鬧天宮》由漫畫家、裝飾畫家張光宇進行了角色設計的工作。張光宇吸收傳統版畫、戲劇臉譜的要素,創作的孫悟空,至今仍是中國動畫史上最受喜愛的動畫形象。張光宇的角色設計和裝飾畫家張正宇(張光宇之第)的背景設計,在藝術上達到高度的統一。統一的傳統裝飾性風格,和高超的技術水準,讓這部傑作成了中國動畫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40年來,仍然沒有一部中國動畫片能夠達到《大鬧天宮》的藝術水準。《大鬧天宮》不但體現出中國動畫當時在世界上堪稱一流的製作水準,也讓全世界動畫人看到了開創民族風格動畫的可能。70年代末,《大鬧天宮》通過電影節等渠道在歐洲各國放映,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這一時期中國動畫取得的另一重大突破,是創造了水墨動畫這種特有的動畫形式,為世界動畫做出了傑出貢獻。特偉、錢家駿在1961年導演的《小蝌蚪找媽媽》和1963導演的《牧笛》,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小蝌蚪找媽媽》取材齊白石的寫意花鳥,准確再現了齊白石的繪畫風格。《牧笛》取材自李可染的牧牛圖,影片風格細膩抒情。這兩部早期水墨動畫不但在技術上突破了水墨形式難以做成動畫的難關,在藝術上也達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60年代初,錢運達導演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張松林導演的《沒頭腦和不高興》、漫畫家華君武編劇、王樹忱導演的《黃金夢》等動畫片,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末,隨著「四清」、「文革」等政治運動的開展,短暫的中國動畫輝煌時期匆匆結束。一批優秀的動畫片被稱為「毒草」,予以批判。這十多年間,中國動畫幾本處在停滯不前的狀態。而與此同時,美國的動畫工業漸漸恢復了規模,而日本也在60年代後建立和發展起來一個龐大的動畫產業。80年代初打開國門後,中國動畫不但要面臨美國、日本動畫的沖擊,也要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

1977年到1983年間,上海美影廠承繼60年代的優秀傳統,創作了《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動畫長片和《九色鹿》、《雪孩子》、《三個和尚》等短片。在這一時期的中國動畫中,70分鍾的《哪吒鬧海》直追《大鬧天宮》的水平。這部由美術家張仃擔任角色設計,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阿達)導演的動畫電影,繼續探索民族風格之路,使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的代表作品。

同時中國動畫創作不再是上海美影廠一枝獨秀,全國有數家電影製片廠都成立了動畫部門。動畫短片的創作也進入有一個高峰期。《雪孩子》、《九色鹿》、《鹿鈴》、《鷸蚌相爭》以及稍後的《山水情》等短片,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其中,徐景達(阿達)導演的《三個和尚》不但繼續發揚民族動畫風格,而且就動畫本體進行了探索,成為又一部中國動畫的代表作品。

雖然中國動畫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但是很快就面臨著又一個低谷時期。80年代初,美國和日本的電視動畫開始進入中國。它們極富娛樂性的大眾文化取向,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靠政府資助多年的中國動畫所不具備的。美國和日本的動畫工業已經形成龐大的高質量動畫生產流程,而且有豐富的國際發行經驗。由於在本國和其他地區的發行已經能夠盈利,他們用極低的的費用(甚至免費)在中國推廣電視動畫。中國動畫長期與市場脫節,不能適應高效率的商業動畫生產。這樣湧入的國外動畫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同時,由於中國動畫業薪資水平較低,美國和日本動畫工業也在中國進行動畫的代加工,年輕一代的動畫工作者流向動畫加工。老一輩的動畫工作者年事已高,而新一代的動畫工作者長期從事動畫加工,缺乏原創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動畫在60年代初、80年代初雖然取得成就,但沒有建立那怕是基本的市場機制。進入80年代後期,動畫業又普遍急功近利,求數量不重質量。這些因素,都造成中國動畫的全面滑坡。

進入90年代,中國動畫繼續舉步維堅,產量有所增加,但是質量還是無法與國外動畫競爭。而在國際范圍內,動畫業正在進行一場數字革命,數字技術讓動畫業以更低廉的成本生產更加高質量的動畫,新的數字技術也為獨立製作所應用,個人化的動畫創作更加普遍。

面臨中國動畫業的不景氣,政府開始關注和扶持動畫產業。民營資本的進入、動畫頻道的成立、動畫教育的興起,都為中國動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新世紀之初,全世界的動畫工業都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動畫在繼續面臨國外動畫挑戰之際,也醞釀著新的起飛。

4. 數字技術帶來動畫的復興

在傳統動畫幾經浮沉之際,一股新的動畫革命在悄悄醞釀。1950年,麻省理工大學的計算機專家製作了第一部計算機動畫。到了70年代,一大批科學家和藝術家開始投身計算機圖像(CG)領域。70年代後期,傑姆斯·布林(James Blinn)領導的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製作了早期的三維動畫短片Voyage2。傳統動畫的實踐者也投入這一領域,加拿大動畫電影局(NFB)於1974年出品了彼得福德斯(Peter Foldes)導演的動畫片Hunger,應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

80年代初,計算機動畫技術步入實用階段。1982年迪斯尼公司製作的電影Tron中有超過20分鍾的數字動畫。同一時期美國的工業光魔公司(Instrial Light and Magic)開始在電腦特效領域應用數字動畫技術。1984年,他們在《印第安那·瓊斯和魔殿》一片中首次製作了一個全數字的合成鏡頭。1989年的電影《深淵》(Abyss)里,更是出現了第一個全電腦製作的三維動畫角色。在數字動畫方面,日本也是起步較早的國家。1984年日本大阪大學(Osaka University)就製作了數字動畫短片Bio-Sensor。傳統動畫的工藝也因數字技術發生了徹底的變革,提高了效率和質量。1989年,迪斯尼公司的動畫長片《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成為他們最後一部用傳統工藝製作的動畫。

80年代,一大批數字動畫製作公司也相繼成立。1980年成立的Pacific Data Images(PDI)、1985年成立的Pixar、1987年成立的Blue Sky Studios,如今都已成為生產電影動畫的大型工作室。

90年代數字技術在歐美和日本的動畫工作室開始得到普及。數字圖像技術成為電影和動畫工業復興的催化劑。迪斯尼公司自1990年的《救難小英雄》(The Rescuers Down Under)以來就利用數字技術降低成本和營造更加美輪美奐的畫面,《美女與野獸》(1991)、《阿拉丁》(1993)等動畫電影取得巨大成功。1994年的《獅子王》更成為迪斯尼公司有史以來最賣座的一部動畫長片。

三維動畫片成為動畫產業的新主流。1995年,Pixar工作室之作了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Toy Story),開三維動畫之濫觴。十多年來,美國生產的《蟲蟲特工隊》(A Bug』s Life)、《小蟻雄兵》(ANTZ)、《冰河世紀》(Ice Age)、《怪物史萊克1、2》(Shrek 1 & 2)、《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機器人歷險記》(Robots)等片,都取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

數字動畫的浪潮,也在美國之外的區域蔓延。日本動畫也大量採用了數字技術,近年來的《幽靈公主》、《千與千尋》、《攻克機動隊2》、《蒸汽男孩》等動畫片,都採用了數字動畫技術。韓國、法國等國也藉助這一浪潮大力發展動畫產業,成為新的動畫生產大國。

動畫產業的空前活躍,使得動畫成為新媒體的核心之一。中國動畫產業也有新的一批數字動畫製作者加入,動畫從業人員和動畫專業學生迅速增加。中國動畫,既面臨著積重難返的各種體制弊端,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

㈡ 請問加拿大電影產業怎樣,和中國相比

加拿大

文化部門定義和行業界定 加拿大統計局把文化部門定義為以藝術表現形式、遺產古跡為基礎引起的各種活動和產出。以此為標准,文化統計框架包括傳統藝術和文化行業、現代藝術活動和遺產古跡及其相關支持設施等部分的創作、生產、保存、組織支持和服務、製造、銷售等整個經濟活動鏈的供需情況。具體在北美產業分類中,加拿大文化部門主要是指信息和文化產業以及藝術、娛樂和消遣行業兩大類。

文化部門的相關統計數據 1997年加拿大文化部門增加值為224.82億加元,佔GDP比重為3.1%;文化部門就業64.07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4.8%。

在加拿大看的電影,大部分都是美國拍的。加拿大幾乎沒有自己的電影產業。可是加拿大人和美國人一樣都超愛看電影,單從成千上億的票房就可以看出來了。各大影院都是和美國同步上映新片,電影廣告從2、3個月前甚至半年前就開始播出,比如現在影院就在放正片前播放12月份聖誕節檔期的預告了。電視里也在新片上映前大做廣告。在暑假期間,更是一個好戲連台的檔期,電影院吸引的大多數還是青少年的人群。
過去,提到加拿大電影,人們大都只想起它的動畫片和紀錄片。11月中旬,在北京電影資料館舉辦的加拿大電影展放映了近年出品的五部加拿大故事片。許多中國觀眾驚訝地發現,原來加拿大故事片也如此精彩!

這五部故事片包括《給我自由》、《立方體》、《照亮你的道路》、《凱拉》和《神聖的瑞恩家族》。這五部影片主題各異,但都製作精良,藝術風格自然、大氣,體現著導演對生活和藝術的嚴肅探索。比如,在影片《給我自由》中,13歲的少女昂納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探究人生痛苦的原因。女導演萊亞-普爾以其細膩而色彩豐富的電影語言,讓觀眾為之動情。萊亞-普爾是近年來一位有成就的女導演,她的每一部影片幾乎都引起關註:第一部影片《酒店女人》(1986年)贏得了七個獎項,《安妮-特雷斯特》(1986年)、《埋伏的士兵》(1988年)、《狂野女郎》(1991年)、《慾望行動》(1993年)也都獲得多個獎項,並在許多電影節上放映。《給我自由》是她的第六部故事片。

的確,近20年來加拿大的故事片已逐漸成為國際影壇不容忽視的力量。80年代,加拿大一些具有較高水平的藝術片已引起影壇關注,其中以德尼-阿岡執導的《美洲帝國的衰落》(1986)和《蒙特利爾的耶穌》(1989)最為著名。《美洲帝國的衰落》通過四男四女的自白,勾畫了西方世界個人享樂的圖景。這部影片使德尼-阿岡成為加拿大國際聲譽最高的電影導演。影片自1986年5月在法國嘎納電影節放映後,連續獲得20多個國內、國際獎項。《蒙特利爾的耶穌》則從宗教的角度來觀察魁北克社會,這部看起來荒誕、殘酷的影片,是《美洲帝國的衰落》有關信念問題探索的延續。值得一提的還有大衛-克勞恩伯格1988年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蒼蠅》、恐怖片《死亡怪圈》等等。

進入90年代,加拿大製作出一批具有相當深度的影片,其藝術表達的普遍性和准確性,更引起評論家們的注意,一些年輕的導演和他們的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頻頻獲獎。阿托姆-伊戈揚就是其中一位。這位在加拿大家喻戶嘵的年輕導演1995年執導的《脫衣舞場》在法國嘎納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7年執導的《幸福的亡靈》再次獲國際大獎。大衛-克勞恩伯格在這一時期執導的影片《碰撞》、《裸體午餐》像他八十年代的影片一樣受到好評。
對人的生存狀態和命運的關注成為近年加拿大電影的聚焦點。除此次參展影片外,由於張艾嘉的出演而為中國觀眾關注的《紅色小提琴》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故事敘述一把獨特的小提琴,歷經三百年,走過五大洲,每個接觸過這把小提琴的生命都被激起燦爛耀眼的火花。去年出品的《感觀五重奏》描述一幢住宅樓中五個不同職業、性格、年齡及性別的人,各自沉迷於某一感覺中,自我封閉,而一個小女孩的失蹤將他們連接起來。

早在1939年,為了扶持和發展本國電影業,加拿大成立了國家電影局,從事影片的製作和發行。現在加拿大國家電影局每年的總預算為6500萬加元,可以完成大約100部作品。據統計,加拿大電影局至今已累計完成9000部電影作品,發行到全球85個國家。政府每年還通過加拿大影視公司投資3000萬加元用於支持各公司拍攝本國影片,另外再投資1000萬加元用於影片發行。該公司對於本國影片的投資額最高可達製片成本的49%。

㈢ 閉幕式將再續"一朵雪花"的故事,閉幕式的創作宗旨是什麼呢

冬奧會閉幕式再續了一朵雪花的故事,而且此次冬奧會閉幕式的創作宗旨就是快樂奧運。很多網友看閉幕式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看了一場盛大的party,因為運動員們在此次的閉幕式上真的特別的開心,很多代表團甚至在現場直接舞了起來。網友們表示自己看的開心,運動員們玩的也開心,同時他們也真正的在向此次的冬奧會告別,不得不說此次的冬奧會閉幕式舉辦的真的非常成功。

閉幕式上主要挑選的都是一些青年人,這些青年人在奧會的舞台上努力的綻放自己的青春,這也讓大家都覺得這些青年是未來可期的。冬奧會向大家展示的體育精神本身就非常的有意義,而參與其中的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同樣也能夠感受到這樣的精神,這就是我們國家面向世界的體育精神。

㈣ 加拿大動畫的特點是什麼

六十多年前,諾曼·麥克雷倫在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簡稱NFB)開啟了動畫活動的進行。麥克雷倫是個活躍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傑出的影片實驗者,他使那些風格各異、具藝術性且熱情充沛的動畫能佔有一席之地,以致數十年後這便成為NFB的使命基石。從那時起,NFB的動畫發展總是包含著實驗的空間,包括嘗試運用不同的藝術媒材,例如顏料、沙子或計算機等,或是挑戰著動畫形式的結構與界限,無論有無旁白的動畫皆然。不論是新興潛能的培養、不同的文化反映、動聽的故事或藝術性的景象,這里總能為它們提供空間。這樣的傳統擁抱著那些挑戰社會議題的動畫,以及那些愉悅的、使我們開懷一笑的影片。這在本質上是種對創作者/導演(auteur)這個中心角色的尊敬。這些動畫片反映著加拿大土地上兼容並蓄的國族認同,它們就像小小的文化大使,輕易跨越了世界各地的邊境。

美國的卡通共話獲得世界聲譽後,歐洲的動畫家無法也不願去復制他們的風格。他們極少批判人類的失敗、社會狀況,或是心理的糾葛,有關世界大勢留給政治家和作家去處理。這些電影只要跟著大眾流行走,形勢和內容無需太復雜,電影中的道德觀很單純,善良必戰勝邪惡。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的卡通片廠也把這套價值標准推廣到世界各地。
許多才華洋溢的卡通畫家界突入戰爭宣傳影片,如鮑伯·克雷皮特、泰克斯·艾佛利和年輕的弗列茲·弗列朗。而迪斯尼片廠經過人員的裁減,傾全力為政府製作宣傳片和海軍的簡介片,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要完成簡短兼具戰爭訊息、意識形態的影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之下,迪斯尼片廠還是推出了長片卡通動畫《空軍的勝利》,成功地宣傳了美國的道德意識。
二次大戰摧毀了動畫卡通的商業發行和製作渠道,但是世界市場的分列確有另外一番意義,既不同的國家地區開始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動畫形式。
戰爭創造了大量的國家宣傳的市場需求,特別是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蘇聯、日本。許多國家成立了動畫製作中心,這個情況一直維持到20世紀50年代。戰爭結束,東華成為世界性的表現媒介。
在歐洲,董華在英國邁開大步。1930年成立的大眾郵局培養出一群年輕優秀的動畫家。新動畫公司"哈拉斯和巴契啦"被"情報局"徵召,拍攝了一系列支援戰爭的卡通短片,如為製造槍支節省金屬鐵片的《倉庫遊行》(1941年),種植蔬菜的《為勝利而耕作》(1941年),和檢舉間諜的《阿布的收獲》(1943年)等。他們在戰時拍攝了70多部卡通短片,並在全國的戲院放映。戰爭結束時,為了對群眾說名社會結構的變遷和改革,仍然的通過動畫媒介來進行宣傳,這些影片是根據大眾常識設計的,採取的是成人的觀點,以理性的辯論代替感性的幽默來去的認同和了解。後來這種形式被電影工業廣為採用,因此動畫的內涵和訴求也得以擴展並達到新的目標。動畫媒介進而被運用在公眾關系、企業廣告和教育方面,而不僅限於趣味、動感十足的故事了。在西歐的其他國家,後來也發展出另一種新樣式的動畫設計風格。
1941年,迪斯尼的卡通工業受到很大的打擊。隸屬於迪斯尼的動畫家想組織工會,反抗迪斯尼的長期剝削,而迪斯尼強力雅緻。因此雙方長期激烈論戰,導致兩敗俱傷,結果包括約翰·胡布利在內的一批動畫離開了迪斯尼,於1943年成立"美國聯合製片公司"(簡稱UPA),他們的理想是改革動畫既定的風貌。UPA一極少的資金創業,大部分的藝術價值那極少的報酬或甚至不拿報酬替他公所。UPA最初採用合夥制,由原隸屬迪斯尼的詹卻利·史奈子、大衛·希伯曼和史蒂夫·鮑沙斯特組成。他們合作的第一部影片《連戰熱潮》,市委弗蘭克林·羅斯福拍的競選影片,由美國工會出錢,恰克·瓊斯導演。
第十的作品比較注重三度空間表現和寫實路線,而UPA則偏愛平實、風格化的、當下流行的線條設計,以對社會政治的批判代替迪斯尼片好的浪漫童話故事,《兄弟情》和《懸吊者》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於資金來源很少,他們無法負擔迪斯尼的華麗成本,只能以"有限動畫"的方式創作,用較少的張書來華,並加強關鍵動作,以強烈的故事性和有力的聲部設計來帶動劇情的發展。
UPA改變了以往人們對動畫的看法。在不斷獲獎之後,很快地UPA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物。如《馬古先生》(1949年)和《波音波音》(1951年)。約翰·胡布理明快乾凈的畫風抓住了人心,其畫風也影響到了迪斯尼的作品。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卡通短片逐漸走向衰落,因為卡通製作費的高昂,很少短篇能靠戲院放映回收成本。大大片廠雖然因時制宜推出"買花片",即買一部強片給戲院時,同時要求對方買些另一部劇情片和一部卡通片或新聞片,暫時保住了卡通短片的出路,但後來此種推銷手法被高等法院禁止。大公司的動畫部門因此紛紛解散。
此時,另一個新型的媒體----電視,緩解了卡通製作的困境。各大片廠把球卡通的播映權賣給電視台,積累了不少財源,30多年來這些不斷重播的卡通收視率相當可觀,也促使電視卡通成為新的製片形態。
但因為電視有時間壓力,製作上常是供不應求,因此必須採取有限動畫的方式製作,而劇本要能靈活應變。開始讓電視卡通不上軌道的是威廉·漢納河約瑟夫·巴貝拉,他倆曾以《湯姆和傑瑞》得到奧斯卡短片獎。1957年,他倆成立的新公司推出《羅夫和瑞弟》,是關於一隻狗和貓的冒險故事,作法比UPA的有限動畫更有限,但是其彩色和伶俐的畫風,卻非常受觀眾歡迎。接著瑜伽熊、莫等原始人等陸續跟進,電視卡通成了新的娛樂工具。
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動畫的黑暗時期,因為動畫的表現形式已被定型為"周末早晨電視秀"和"兒童欣賞的節目"。隨著製作成本的提高,數量越來越少,質量越來越差,電視台逐漸以影片填補空檔----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次大戰後,日本動畫正是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從手冢治蟲的漫畫發展出來的日本風格的卡通動畫,到宮崎駿的崛起;從個人獨立製作路線的確立,到動畫工業的建立,日本動畫不僅在本國市場受歡迎,而且在全世界都形成了一股旋風。
在好萊塢片廠的卡通走向式微之際,美國和歐洲的獨立製片、廣告動畫家、小型的片廠卻逐漸興起,並發展出特別的美學風格,特別是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片廠和加拿大的國家電影局。
在二次大戰之後,東歐有許多動畫片廠成立,動畫家擁有較自由的表現空間,常被提到的是南斯拉夫的薩格勒布學派。
薩格勒布片廠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立,有一群受到UPA影片鼓舞的藝術家和動畫家組成。他們全力試驗有限動畫,發展有趣的故事和別具一格的線條。如1961年在奧斯卡評獎中脫穎而出的動畫短片,就是以康丁斯基的線條為原型,自由揮灑。薩格勒布學派動畫的特點是米人和震撼,在20世紀60年代對世界動畫的發展和藝術化發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動畫部門在1942年成立,在具有創意的動畫家諾曼·麥克拉倫德主持下展開。雖然NFBC成立的宗旨是:"向加拿大及其他地區說明加拿大人。"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電影局已成為跨國性自由創作動畫的前鋒。他招攬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動畫家,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取代了薩格勒布,成為嚮往個人創意的動畫者的家,其地位至今依舊。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加拿大國家電影局製作的動畫成績驕人,獲得了7次奧斯卡獎,包括1977年的《沙堡》、1978年的《奇異的旅程》、1979年的《每個小孩》。
20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的冬花再度崛起。在懷舊的氣氛下,人們重新審視30年代、40年代黃金時期的動畫,發現那個時代全動畫的美和美麗的確是後來以"有限動畫"方式製作的電視卡通所不能比的。而使得老片心聲,則要歸功於這兩部影片:1967年的《黃色潛水艇》和1972年的《怪貓菲力茲》。前者為加拿大動畫片家喬治·當寧執導,用了當時所有的動畫技巧,集結了當時正紅的設計師,美籍的彼得·馬克斯、德藉的漢斯·艾杜曼受邀共同參與。影片的大膽色彩風格的披頭士的音樂,已構成先聲奪人的氣勢。
綜觀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優良大發展:一是"作者"的興起,二是國際化。
"作者"是動畫媒體的重要人物,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有才氣的動畫家。大家公認波洛齊克(《從前》、《泰迪先生》、《DOM》)和尚·連尼卡(《亞當二世》、《A》)是燈塔級的兩大人物,他們創立了所謂的"荒謬動畫"的類型。
國際化最明顯的是藝術家資源移民到國外,如原居住在布拉格的Gene Deitch、尚·連尼卡和瓦勒林·波洛齊克,移至西歐獲法國工作。另外,跨國聯合動畫公司如雨後春筍越冒越多,而人工成本高的國家(如美國)的公司又和較便宜的國外公司訂約的趨勢。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另一項驚人的現象是長片增加了,每一個國家似乎都像推出長片,最有名的是手冢治蟲任總指揮,山本瑛夫監督的《一千零一夜》、《埃及艷後》,還有沒X級動畫片《怪貓菲力茲》。
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動畫界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危機,他們開始在各地的製片廠開設人才培訓班,並在大專院校開設動畫課程,讓年輕人有機會創作動畫影片。
除了經常性的電視,周末早上的卡通節目外,在這轉折的時刻,動畫也朝科幻片的特技邁進,如《2001年太空漫遊》、《星球大戰》和《帝國大反擊》等。科幻電影中對未來世界的刻畫,更促成了劇情片、廣告片、電訊網路中電腦動畫的開發與運用。
由於真人演出的電影製作費越來越高,動畫在製作成本上也漸顯優勢,特別是電視廣告以及特別節目。因此,世界各地新建的製片廠,從廣告片到劇情片的製作均結合電腦和傳統動畫設備,使影片更趨精彩。(有點多哈 ..... 抄過來的 ... 別介意 。。。)

㈤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發展模式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簡稱NFB
成立當年1939 是為了二戰宣傳時組建的。
下設動畫片部、紀錄片與劇情片部,現在主要是紀錄片教育電視,人民家庭道德的文化@宣傳。
由於加拿大是雙語國家,所以NFB分為英語、法語兩個系統
各自擁有獨立的預算與製作體系。英語系統總部設在蒙特利爾,下設動畫片部、紀錄片與劇情片部、女性電影部(註: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女性自製並且拍攝女性題材的電影機構)和多媒體互動節目四個部門。
每個部門又分為東方區和西方區兩大分支,在世界各地設有分部。其中,動畫片、兒童片和多媒體互動節目3個部門相對於紀錄片部來說關系更為緊密,因此這3個部門的辦公機構被安排在一起,其動畫部門以製作15秒至15分鍾的短片為主要發展方向。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1993年的預算是9000萬加幣(約合4.5億人民幣),而它在全球的收益卻只有1000萬加幣。1年虧損8000萬看似驚人,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文化宣傳來說,這種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㈥ 加拿大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簡稱NFB)是加拿大官方組織,創建於1939年,由國家電影局長同九位信託局官員組成的委員會管理電影發展事宜。NFB有一套極為完善的製作管理體系。英語系統總部設在蒙特利爾,下設動畫片部、紀錄片與劇情片部、女性電影部和多媒體互動節目四個部門。截止到1996年,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已經獲得了3000多個國際獎項和10座奧斯卡獎。

㈦ 世界上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電影節

有: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1、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2、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7)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什麼擴展閱讀:

1、電影節其實就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戶,世界就在眼前。每年的電影節是整個娛樂圈的盛事,電影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跨越了單一的電影元素,參加電影節的意義也非同凡響,電影界雜糅了工業、藝術、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構成一個以新理念為主導的多元化電影盛宴。

2、電影節是電影人參與的流動的盛宴,名與利的舞會,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開拓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美好的交流。

3、電影節的開放會使整個娛樂圈大放異彩,把握住電影節這個商機,為商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電視上的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㈧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對於世界動畫的發展有什麼貢獻試舉例說明。

加拿大的動畫業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著名的動畫和游戲,如《變形金剛》、《駭客帝國》等都主要由加拿大製作完成,《家園》、《無冬之夜》亦是開創了3d動畫的新時代。加拿大的游戲公司和電影公司更多的是做其它世界級大公司的外包工作,關鍵環境是研發環節,這是加拿大公司的優勢;同時由於受到其它諸如EA,UBISOFT等大公司的上游控制,其知識產權基本上是歸跨國公司所有,這是加拿大發展的瓶頸。
在加拿大3維動畫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加上2維動畫的市場也有局限,所以這一方面發展的很快,是加拿大在世界上的強勢所在。如果你願意,可以去看看Bioware,EA Canada, Ubisoft Canada,Radical Entertainment的網站,上面會有新的工作機會。
另外選擇地址也很重要,加拿大主要的動畫公司分布在溫哥華、多倫多和蒙特利爾,但是在部分地區零星的也有分布。各個地方的生活水平不一,水平不同,看你個人的喜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㈨ 什麼是奧斯卡獎

亦稱「金像獎」、「學院獎」。1928年起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獎品為一尊雙手緊握長劍,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的男性人體青銅塑像。設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等二十餘個獎項。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電影獎。

奧斯卡獎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Academy of Motion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頒發,一般認為在美國影視界有三個重要的獎項:

第一是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包含普通獎項和技術獎項);第二是電視界的艾美獎(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包含普通獎項和技術獎項);第三是金球獎(電影和電視獎)(1956年之前,金球獎只頒發電影獎項,後來才加入了電視獎項)。

(9)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什麼擴展閱讀:

奧斯卡獎的由來

1886年,當房地產商H.J. Whitley在洛杉磯市郊買下那一塊土地的時候,他不會知道這片計劃中的洛杉磯新城會成為未來的世界電影中心。他的妻子在山上種下了成片的冬青樹林,並以此為新城命名——Hollywood。

1906年,愛迪生名下的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Biograph)在這里拍攝了好萊塢歷史上的第一部短片。第二年,失意的格里菲斯在比沃格拉夫謀到了糊口的差事,成為好萊塢創業的先驅。洛杉磯充足的光照和宜人的風景,對仍處於襁褓中的電影業來說無疑具有強烈的吸引。

伴隨著一戰的炮火,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環球、米高梅、哥倫比亞、華納兄弟、雷電華和聯美這八大影業開始在好萊塢紮根。
一戰後的十年,滿目瘡痍的歐洲百廢待興,電影業進入低谷。美國電影以此為契機,開啟了好萊塢第一個黃金時代。

1927年,「好萊塢之王」米高梅公司總經理梅耶(LouisBB.Mayer)在一次晚宴上,向在座的同行提出了一個設想:「應該把好萊塢的精英分子們都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團體。它包括演員、導演、編劇、攝影師,當然還有製片人。使他們成為好萊塢的支柱,讓他們調解糾紛,或者在製片廠里起疏導作用。」

一周之後,梅耶草擬了一份關於成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簡稱AMPAS)的提案,學院的首任主席是米高梅旗下的當紅影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閱讀全文

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局的創作宗旨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海異形電影好看嗎 瀏覽:888
考研拿不起放不下看什麼電影 瀏覽:902
電影免費的的軟體 瀏覽:401
如何無痕去處電影右上角 瀏覽:584
手機播放的電影如何投影電腦看 瀏覽:664
僵屍當男朋友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509
電影武林怪獸片長是多少 瀏覽:615
伴侶型機器人a16是什麼電影 瀏覽:253
三個死鬼老公叫什麼電影 瀏覽:592
有什麼電影在線看網頁版 瀏覽:668
穿越時空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345
怎麼把視頻轉為電影格式 瀏覽:200
電腦如何復制電影到手機 瀏覽:895
好看的超級恐怖的國產電影 瀏覽:525
嚴刑拷打的電視劇電影有哪些 瀏覽:741
復仇者里英雄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9
有什麼好看狼人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74
郭富城撞人放進後備箱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22
越南的好看電影 瀏覽:292
美女結婚中彈復活什麼電影 瀏覽:954